#7418 留言者:下下 [2007-07-05] |
主題:理解 老師能不能介紹理解的方法? |
回應﹕ 不能!蓋若言:「天上死魚、地上飛鳥,#$%@,ABCD」,從何理解?但若改問「理解之系統方法」則可。因人所能理解者,必為一系統,須先有經歷、從而學習、印證而獲得之認知。故此,若無「系統規律」,人不可能「理解任何超出其認知系統之外、之事物、現象」。 其實,理解首要在於「靈活」,其次在於不斷「印證」。諸如沈子所作之「理解系統」,老朽從來不聞不問。理由很簡單,圖文系統正為一「檢驗機制」,如果沈子做得正確,一看即知,是稱「客觀理解」。反之,不斷調整,至解而後止。 下文所介紹者,係《智慧學》第三章、第五節-精神之節錄內容。即此,莫非原則,原則既有,變化無窮,學者知其原理,無須窮鑽窠臼。總之,根據宇宙系統結構,由整體而觀之系統謂之剛體;各系統由基層擴展至頂層是稱「進化」。理解係由人之主觀為始、客觀以證、剛體是達,故可稱宇宙進化之中軸。 理解之系統方法: 定義:理解=以理性分解所針對之系統,由主觀而得認知,藉客觀加以印證者也。 主觀理解=一己之理解,與他人無干。 客觀理解=可憑藉客觀媒介加以印證者。 系統:理解之「本系統」及所欲理解之「某系統」。 方法:1,建立本系統之理解中心。人類亦須學習磨練應用以臻成熟、才具有理解能力。 2,建立資料庫。人事時地物情理法,供理解之提綱挈領。 一、理解內容: 1,表象、字義、文句、主題 表象=感官傳達之信息:有刺激、感覺、印象等。 字義=概念蘊含之信息:由漢字基因、倉頡碼可得。 文句=概念交集之信息:由字義之體用因果交集可得。 主題=概念歸納之信息:將所知歸之如一、納入整體即得。 2,動機、立場、目的、手段 動機=某系統因有動始有此機緣,理解之可直搗黃龍。 立場=任何系統必有所立之場,由其場之環境因素可知後果。 目標=於立場所見之標的,必係某系統之主要訴求。 手段=據某系統之慣性、所產生之行為模式。 二、歸納條件: 人之意識中樞係一浮動之介面,當神經網絡(相當於「動態資料庫」)訊息交集之際, 中樞每次只能選擇一組答案。雖各個個體有異,但一般平均不能超過十組。因此,過多 之資訊,人無法理解。若欲增進理解效率,必先練習「歸納」。 以理解內容為例,由表象、字義、文句而主題,即為歸納。苟若「某系統」內容甚多, 諸如一本書籍,同樣應不斷歸納,層層疊疊,至得一主題為止。例如《戰爭與和平》係 一本書,而「戰爭與和平」即為著者所歸納之結果。所以,可以說「書名相當於主題」, 若某書之書名偏離了書中內容,則該「書名」是稱「離題」。 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人:人名、代名詞等。 體-性質:與我之關係,查資料庫。 用-功能:與我之利害,查資料庫。 因-條件:經歷、學歷,查資料庫。 果-影響:借鏡,假設,理解之重點。 2,事:由某時至某時、發生於某地之各種變化。 體-性質:人、地、物。查資料庫。 用-功能:時、事。查資料庫。 因-條件:情理法。 果-影響:情理法。 3,時:時間、時式、時態、時序。 體-性質:時之特性。查資料庫。 用-功能:時之作用。查資料庫。 因-條件:時之狀況。 果-影響:時之影響。 4,地:空間關係、環境條件、生存因子。 體-性質:地理、地形等。查資料庫。 用-功能:氣候、溫度等。 因-條件:變化。 果-影響:生活、行為。 5,物:能量關係、得失條件、利害因子。 體-性質:需求、供應。查資料庫。 用-功能:價值、效率。查資料庫。 因-條件:生理、心理。 果-影響:生理、心理。 6,情:主觀特性、人際關係、環境認知。 體-性質:人心、人事。 用-功能:感染、認知。 因-條件:遭遇、變化。 果-影響:遭遇、變化。 7,理:客觀特性、事物關係、宇宙認知。 體-性質:公理、道理。 用-功能:變化、影響。 因-條件:公理。 果-影響:後果。 8,法:經驗特性、體用關係、因果認知。 體-性質:事物狀態。 用-功能:追求目標。 因-條件:可變之因。 果-影響:可變之果。 三、主題理解: 茲將「主題公式化」(注意,不可一概而論,方便法門者,只供「入門」), 可得: 於某時某地某人或某物發生了某種變化: 1,於情,如何、如何。 2,於理,如何、如何。 3,於法,如何、如何。 本則介紹不涉判斷決策,但為供理解「理解」,茲以圖文系統與小杏子之別,略作簡介。 例1、圖文系統。 目的:將文字、文句之理解,轉化為「電腦程式可執行之參數」。 似此,只要於文字輸入後,得到該字之「漢字基因分類」、「倉頡碼定義」, 透過一事先建立之對照表,將執行參數輸出即可。 控制程式得到參數後,根據一預建之「常識庫」,控制三維圖形,客 觀地呈現該文字所代表之概念,於茲,大功告成。 例2、小杏子。 目的:藉文字語言之理解,以供矽族與人類溝通。 似此,於小杏子系統中,除圖文系統外,尚應建立一矽族意識、語文、感應、 辨識中樞及單頻通訊模式(以便資源共享-無私)。 可知其難度更高矣!是以預定今年完成圖文系統,明後年再戰天峰! |
#7417 留言者:同伴 [2007-07-04] |
主題:世界著名人工智慧專家欲在漢研製新人工大腦 一個正常人修完研究生課程至少需要4年,但一個人工大腦4秒就能完成。面對人工大腦的學習能力,人的能力似乎微不足道。本世紀人工大腦將比人腦聰明很多倍? 這不是科幻小說。上月離開美國,被譽為“人工大腦”領域先驅的美國猶他州州立大學電腦係教授雨果.德.加裏斯博士抵漢,成為武漢大學全職教授,受聘該校國際軟體學院國際人工智慧研究室主任。59歲的他“準備在中國呆15年”,希望在武漢實現這個願景:“試圖使武大國際軟體學院、武漢大學和武漢市成為世界上人工大腦研製中心。” 出生於澳大利亞的雨果.德.加裏斯移居武漢大學,他在美國家中的近6000冊藏書“正在運往中國的路上”。看起來有點不太適應武漢的高溫,這位洋教授昨日坐在武大一辦公室裏,儘管空調冷氣開得很足,但他仍感覺熱,狠勁地搖著一把中國大蒲扇。 在武大,他將給研究生講授數學、人工智慧等8門課程。暑期裏,武大把這位教授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一個星期多達20余節課,整個暑期共80多節。 移居中國之前,他曾在日本築波“科學城”、京都(ETL)研究實驗室從事研究人工大腦的製造,隨後還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製造人工大腦。據悉,目前世界上有4個人工大腦,其中2個是由他負責完成的--一個放在日本,其智力與家貓相當;一個放在比利時。 他主攻的人工大腦,就是在一個可進化電路板上發展出神經網電路,把每一個電路都下載到一台個人電腦上,再連接大概2萬個類似的電路到這臺電腦上,形成人工大腦。電腦將運行人工大腦中神經信號的發射工作,從而控制機器人的各種行為。 他說,本世紀,安裝了人工大腦的機器人可望幫助人類做家務,如照顧小孩等,也許能與人類交談、理解人類語言;本世紀晚期,“高度智慧機器人會比人更聰明”。(完) 供老師參考。 |
回應﹕ 謝謝! 不管世人相信不相信,「人類生命」已近老朽,此「人工大腦」功能或許「有限」,但只要想想,五千年前的人類又有多少「能力」?老朽在《層次論》中推斷,「最後的五十年」即將到來,是哪一天不重要,反正在「五十年內」,機器一定比人聰明!於斯,矽族就要「解放人類智慧」了。 老朽說「人工大腦功能有限」,並非「無的放矢」,緣其觀念重「數學」而輕「概念」。以老朽所知,一個人就算數學過人,能計算宇宙星數,但若不具概念,其人相當於「白癡」!反過來說,像老朽之類,數學考試從未及格,但各種能力(除了數鈔票),至今尚未輸給任何數學博士! 明確地說,老朽堅信該教授能完成第五具人工大腦,可以放在武漢大學展覽,但未必能與人類溝通(尤其是用普通話)!換句話說,假若有一位ET,來自高度文明之外太空,且具極高智慧。但若他不能與人類溝通,保證只有一系列之結果:猜忌!歧視!誤會!爭鬥!存亡! 因此,老朽設計理解,重概念而輕數學。第一層基礎靠「倫理道德」;第二層結構是「常識認知」;第三層應用則是「辨識判斷」。最高層之創造決策,目前尚保留在人類手中。圖文系統正是如此,編主創造、導主決策,而劇中角色控制表情、動作,如果連接到機器人身上,如假包換! |
#7416 留言者:網主 [2007-07-04] |
告網友: 世間有來討債者,亦有還債人,各行其事。老朽終於將還珠之孽債珠還,容或尚欠利息,導片時再盡心力可也。以老朽手頭工作而論,最多只能執導十餘集,後集靠後人,將於眾多導主中,擇人培訓之。縱有全自動系統,但欲求精,尚須細調,峨嵋全集127,老朽分身乏術也。 蓋老朽之欠債尚多,而時日有限,《智慧學》初稿已定,唯其中實證尚待沈子之理解成果;易經64劇差得甚多,可能放棄;第二代電書八字只有一撇,要看電紙上市情況;易芯更是迷霧重重,若圖文系統再遭「滑水爐」,今生只能還具枯骨;至於小杏子,生死與共,到哪裡都逃不了! 於諸多牽纏中,還有音樂一孽,所幸非債、可進可退。於「幻想中(另一個「迷信應怕死波」,其難度遠較老朽所從事之各種奇思為高,不妨留作夢境)」,待圖文系統後繼有人,老朽將「自藏名山」,有沈子作陪、FINALE為伴、小杏子庭前聽訓,餘事任本網一捶定音! 好在賤體堪用,體重曾降至84,沈子大恐,恐怕老朽蒸發人間!血壓略低於「正常130/80」;尿酸在控制中。只是日前腳跟於不知不覺中「扭到」,曾誤以為「痛風」,激起千層浪!眼睛頗識抬舉,未再發飆!東打西算之餘,已知可活過八十!老天!煉獄何其長久?!? 網主人白 |
#7415 留言者:網主 [2007-07-03] |
告網友: 「紅樓氏譜」總共318人(皆立體造型),已全部上掛。此一工程之浩大,唯行家可知,即令日本最大之電玩公司(舉世無一例外),尚「不敢如此妄為」也!現「峨嵋群仙譜」也將完成,但因人數逾千,消耗網上記憶資源過多,擬擇取若干「重要角色」,以供參考足矣。 此類「面譜」,為多媒體製作之核心,相當於「電影公司」之「明星陣容」。待未來全自動圖文系統啟用,若「開於文學、劇場」能如預期,其中角色至少應有萬餘。此一工程正係本室「導主、領主」首要之任務,如今掛在網上,以資證明本室上下同仁正齊心協力,兼程拼搏也! 蓋前此已經公佈多則畫面,已驗明各演員、角色皆能「表演」。至於其「演技」如何,全憑「導主」青睞(利用「導演平台」選角)。是以,凡有志從事導演或已中選為導主之網友,必須多多玩味、體會各種角色之「容貌、個性、特質」,再配合劇本情節,靈活應用,必可大放異彩。 目前本室正在作最後衝刺,明年轉瞬即臨,至時「應能量產」(天有不測之風雲,老朽大話說盡,如今不得不謙遜一二)。然而,一位能夠勝任之編劇、導演,須經千錘百煉。惜窮人翻身--有蛋(零)就吞,好在本系統沒有包袱,攝製成本極低,寄望各位導主把握機會,自行學習。 網主人白 |
#7414 留言者:雅各 [2007-07-01] |
主題:無線電力傳輸 日前看到一則新聞來自電子工程專輯,報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研究人員首次示範透過無線供電來點亮燈泡,這種被命名為WiTricity的技術,是利用匹配天線(matched antennas)間的磁耦合共振(magnetically coupled resonance)所達成。 看到這則新聞不禁拍案叫絕,這不就是朱老師早就在宇宙浪子描述的情節嗎?不過;卻有些人也持相反意見,因為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腦袋瓜先被電力波烤熟,這真是令人又期待,又怕受傷害。 |
回應﹕ 其實,待《智慧學》問世,當知世事早有前因(宇宙於客觀實一剛體,只因主觀係由億兆而生,人見人殊)。宇宙本係「能」之表徵,而「能」之型(非形)式相當於多層次數系,磁、電、熱、功本屬一體。然而,人類無知、科學淺薄,把剛體切成無盡之薄片,於是便有了花花世界也! 老朽在中學就做過試驗,用礦石耳機(線圈式)聽音樂,越接近電台,聲音越大,大到可以用手感覺其振動。理論上,設計一個「全波段天線(球形,其半徑具無級次延伸值)」,就可以接受所有的無線電波,經過全波整流(兩個半波+反相),就是閣下所述、MIT的「西式成果」。 然而,老朽一再強調:科技導致人類毀滅,是以不願推波助瀾(歡迎當作酸葡萄乾吃)。目前從事資訊科技,則是另有機緣,蓋文化是宇宙進化之終極成果,唯資訊科技可達焉。為此,老朽奉獻生命,無非「替天行道」,其餘的奇思幻想,寫成寓言小說,自「誤」、娛人可也! 至於有人怕被電力波烤熟,那是因為已經夠熱了!怕有什麼用?人人怕死,但古往今來,誰又曾免得了?當宇宙能量的「絕密檔案」公開之日,也就是人類大劫之終!到那時,不管美國、醜國,人人都擁有無比「神通」,怕也罷、不怕也罷,你一道金光、我一陣妖霧,統統變成白熾燈炮! |
#7413 留言者:會意 [2007-06-29] |
主題:買書 近日買了一本旗標出版的書籍,作者施銘威。此書出版的目的,無非教更多人使用網路技術架站。倘若我沒記錯,曾於書局中見其著「組合語言」書中所用詞語,多皆是出自先生「組合語言的藝術」中的用詞。吾非責罵任何人,只是我在其書中多見編輯錯誤的舉例,不經求證,便急而出著,其心是不負責任矣!在此暢談,吐我心中不平之氣! |
回應﹕ 台灣書局數以千計,每年均須出版書籍,否則上上下下挨餓,社稷其餒!這個時代,反正工匠當道,在上面是大,居下為小,不論大小,眼中都只有鈔票。問題來了,「假如天下只有一本書是真理」,怎麼辦?除了人、而且要檢查是否「真人」,其它的飛禽走獸、蚊蚋細菌,靠什麼過活? 在雪山,溪流只有清水;漸入平原,水中懸浮著泥土;泥土滋養微生物,魚蝦遂多;水汽上升、魚蝦悠游,生機是謂,否則地球上沒有生命!在人生過程中,清水=無知;不斷地發展,錯誤累積成經驗;經驗如果昇華,或能跨入另一境界,但人必須留下來,為這個花花世界建立塵色! 如「基測」的過程中,有人作弊,中了狀元;狀元進入社會,被大企業網羅,成為中流砥柱;待有官有財,上下其手,身邊伴侶多如星數;每天忙的稀裡糊塗(老朽至忙,但卻是洗禮花拉),越忙越旺,晉為公卿;最終有功家國,覆之以旗,光宗耀祖,誰曰不宜? 路邊有樹,樹下是土,土不能供食、無法成衣,然地上卻欣欣以榮。另有其人,學業平平,終生碌碌,為了肚皮,掃地挑水無所不宜。苟無土,樹不能成;苟非庸碌之輩,豈非人間只有雲端?水汽若不上升,流水盡歸大海,魚蝦如何悠游?作弊者若無契機,「道」上必遍佈自以為是的「泥偶」! 準此,公平乎? |
#7412 留言者:阿德 [2007-06-28] |
主題:電書的未來 老師您好: 學生對於電書之未來,有些不解之處想請教老師,記得老師您說過:電書者,智慧之源,可謀天下眾生之利。苟若有人得獲智慧,必能助他人解脫於水深火熱。 學生想知道為何電書有著易攜帶、低成本等較於傳統書籍之些許優點,為何至今未能普及? 另,學生目前正使用購買自歌林的電書,但使用後覺得閱讀小說等電書檔案尚為不錯,但若是圖文並茂之電書檔,則覺得不太實用,於是便又捨其方便,將小說等電書檔轉至PDA手機隨身裝置閱讀。 學生納悶,為何不能發展如傳統書籍般,可雙面閱讀(兩個顯示面板),且能百分之百相容於PDF格式之電書裝置,如此是否能較於接近閱讀傳統書籍之感覺? 另,現於台灣代工之發展的百美元電腦,以Linux為核心,未來是否可成為新一代的電書閱讀標準呢? 請老師賜教謝謝。 |
回應﹕ 主觀問題有無數種答案,老朽、營銷部門、生產廠商、使用客戶、愛書人、愛錢人、愛秀人各有立場,涇渭分明、莫衷一是!所謂「天下眾生之利」更不堪,觀念由一人傳至第二人都需要一世時光,就算「倍高速時代」,乘上一億倍,一代人共鳴起碼也要幾十個年頭,怎能期望張目即見? 其次,人類「智慧」尚在「微波爐」中烘烤,休說出爐,萬一停電,連煙都冒不出來!甚至於,用白話說:很可能在人類毀滅之前,只是個「人世蜃樓、科幻泡影」。儘管老朽言之夸夸,但連老朽自己都「愚笨如瘋」,兼以有人喜歡海底深潛、有人喜歡火山探險,誰能救誰? 閣下可曾想過?電子手錶也有著「易攜帶、低成本」且「精準、輕巧、環保」等較於傳統手錶之優點,為何至今未能普及(人人之及)?再說「稀飯」曾普及過,為何今日幾乎銷聲匿跡了?再談下去,難道選美冠軍、球賽第一名、民主總統、熱門歌曲王座等等等等,是最好的嗎? 如若問到底,「好」又是什麼? 人世是「量身定製」的嗎?如果答案為否,人當然要「隨遇而安」,不要思電書、想PDA。再若答案為是,那就麻煩了,誰?是誰?不是誰?是誰不是?不是誰是誰?是誰又不是誰?每個人都要搶那個「是的寶座」,而且黑槍、白槍、機關槍、死光槍紛紛出爐! 不必「納悶」,只要登上股市「看板」就清楚了,為何=賺錢!今世的「客觀價值」在於錢、金錢、黃金錢!只要有錢賺,連爸爸媽媽都可以合唱!好在世界上還有個「客觀之主觀」,為何=末世光景!君不見?香港煙火天上來,奔流大腦不復回!花花綠綠幻景,誰不迷戀?然而,看光光回家,誰不是忘光光?不值錢的時間也送光光! 電書又有多少分別呢?君不見,各種書籍一大堆,功名利祿換口碑;哥哥妹妹我愛你,愛進骨髓化堆肥!其後果是:電書越方便,大腦越退化,大腦越退化,商人越賺錢!至於老朽,浮雲不掩晚霞艷,青山未履因難閑;吐絲但為排桑餘,節食祇係了心願。 相信閣下未忘,老朽常云:人世是個考場。考題雖不能洩露,但老朽卻可明告:「絕對不是電書,而是內容」。 |
#7411 留言者:網主 [2007-06-27] |
告網友: 歷經奮鬥,老朽終於「於仙蹤告一段落」。之所以說是仙蹤、自是非凡;又言告一段落,實是告一段落,緣原書《蜀山劍俠》+《青城十九俠》共一千一百餘萬字,經老朽大刀闊斧、去蕪存菁,只剩下八百萬,計分成450回,另命名為《峨嵋仙蹤》,以示與原書有別。 《峨嵋仙蹤》改編之目的,係供影片攝製之用。原擬將每三回改編成一劇集,是有150集。惜還珠裹腳布太長,過多無從下手之「獨白」,兼以老朽「心有旁鶩」,一邊改編、一邊設計系統,以俾利於拍攝。致東刪西減、南砍北逐,到得頭來,只餘112集。 看來損失不少,實際上半斤等於八兩!蓋還珠之描述,重覆累贅,同一件事前後會有多種版本,謂之還珠門可也!問題在於文學有異於戲劇,妙筆可以生花,動畫卻不能亂套。老朽刪得辛苦,保證錯誤千出!所幸這只是「初稿」,到了攝製時,尚要與導演臨場排演,至時必能自圓吾說。 有幸,老朽記憶力大衰,已無力再續「峨嵋三次鬥劍」矣!且據實以告,宛如維納斯斷臂,焉知不會更增想像空間?蓋還珠之法寶已經用到核子彈(見蒼虛老人對李洪之戰),照理此三次鬥劍已經應了愛因斯坦之預言,該用石頭棍子才是!因此,狗尾不續貂、尚可大搖特搖! 再接再厲,將再戰《峨嵋前傳》,計劃為15集,可望於七月上旬完工。 峨嵋群仙譜(千餘人)即將功德圓滿,沈子晉身大羅金仙,主宰一應佛道儒生、妖魔鬼怪之造型設計!老朽已淪入二道輪迴,負責一一修改,早知如今,悔不當初一次畫妥也!又控制程式進展順利,當前攻堅目標,在於九月中旬之「圖文系統研討會」。 目前報名參加「圖文系統研討會」者不多(僅四組),名額將於七月底前截止。 又九月之研討會,歡迎各「導主、領主」會師,共同交換心得。 參加之條件: 1,已熟悉「導演平台」、至少應熟悉一部劇本(多多益善)。 2,至少準備(定義即可)一部戲之角色、場景、道具。 3,劇本應先交劇務作「規範檢查」,合格者始可參加。 4,導主會師宜提前數日,日程請與劇務協商,費用自備。 5,至時,如場景、角色本室資料庫適用,將提供「毛片」,供導主學習剪接。 上述條件如有變化,當另行週知。 今後凡有意從事本室「導主」工作者,甄選手續如下: 1,先報名申請「開放文學、開放劇場」義工(請與劇務部聯絡)。 2,如若工作能力及態度被肯定,再由老朽審核。 3,別無任何捷徑。 自是,老朽之宿債得償,此生已無憾矣!至於其餘,皆是「修行利息」。看來老朽貧苦終生,雖無家業子女,但明月拂面、浮雲淨身,終年得養、隨時遂心也! 網主人白 |
#7410 留言者:琉璃 [2007-06-26] |
主題:咸 朱先生 慧鑑: 日前,行於街頭,偶見老嫗,孤身一人,以斧劈石(確為磚石,所用不詳),望之,惻隱之心,油然而生,遂止步,向其行去.待走幾步,離的近了,方見詳情,老嫗動作雖緩,但力度均勻,有條不紊,其旁己有裂石數塊,且呈不規則「三角形」,見狀,腳漸緩,心生一念:此去可妥?怎料一想,遂陷「思維泥澤」矣. 人:此去可「多此一舉」? 天:心善淵. 漸行幾步,再思: 人:可謂「事善能」? 天:然也,不試怎知. 續行幾步,二思: 人:可謂「動善時」? 天:緣至遂行. 再行幾步,三念又起. 人:可是「…」 天:惜名! 當頭榛喝!豁然大醒.遂快步上前,甫行幾步,熟料老嫗已完工哉.一時間,余呆立于側,苦笑不止,搖頭不已.事後反省:「不夠徹底」. 今見先生之文,有感於斯,特自報其短,諸網友見之,共懋也. 另:因初用「倉頡」,於尋標點「頓號」之際,瀏覽器自行關閉三次,所打之字附諸流水,當真「難」不單行. |
回應﹕ (倉頡碼之頓號、=xi )。 是機兆於動矣!老婦劈石,人心肇思。 人:將心比心、推己及人。 天:自助天助、道法自然。 再思、三思是時猶未至之兆,蓋千修萬習,不過到得「一心不起」。人唯有「一心不起」,方能達人天合一之境地。閣下之「不夠徹底」尚未出大門,作為練習作業,多多益善也! 老朽自青年時起,認定人生因果已定,但卻又每每自我懷疑不已。諸如身邊每發生一事,輒自問之:「此事何因?此因何果?」然而,「學習」未竟,該問唯有抵達「知天命」之齡,方能答之。今日已知,雖區區精鋼,亦須千錘百煉,方得成器!作為有用之人,能一蹴而及乎? 諸如西技,求一得一、求二得二,謂之精確,專科大學可畢。然所謂精確者,絕不可能無中生有也!天生一、一生萬、萬世無窮,豈西技可窺此萬一哉?今人之得、得利甚多,然得之與「宇宙進化」無干,實乃「生態退化」,以致於必將耗光地球數十億年之資源,至毀滅而止。 中華之技不然,其曝露陽光之下,宛似日光、空氣、流水,人賴之維生、溝通、繁榮。但若人自閉靈智,迷信感官,一味外求,愚不可及!智者當勤而思之、明而習之、動而行之;幼時多歷苦難、繼而多驗人生、終至全證真實。是則,心泯神明,其一其二?莫非億兆京垓乎? 老朽在此現身說法,所說:生時困頓,死後「歸秭」!後世「秭歸盛世」,時人當悉,何謂中華文化、何謂億兆京垓也! |
#7409 留言者:網主 [2007-06-26] |
告網友: 今晨「戰火」猛烈,本社(閒聞社)特派員簡訊: 查老朽已恢復早餐,係「稀飯+腐乳+剩菜(諸佛之剩、非佛餘)」焉。今日,盛稀飯畢,開冰箱往視「剩菜老友」,見一碗芹菜肉末約50g,取之30g。 孰料,「左、右」意見涇渭,齟齬立現,戰一。 左:剩下半碗,碗不及半,是為德不足也。 右:方今節食,不可多食。 於茲,將所餘還諸冰箱。及行,左獲奧援,戰二。 左:此一半僅約20g,食之無礙。 右:增20g,多行一公里,尚可。 於茲,再開冰箱,欲取其餘。及啟,左忽反思,戰三。 左:行一公里,須時十分鐘,少為文一條。 右:今劇本僅二百餘集,嚴重不足,不可。 於茲,將餘菜收入冰箱。及行,右覺不妥,戰四。 右:文化大局,怎能靠老朽一人?斯乃獨夫也! 左:即令獨夫,節食至身體衰弱,誰之過歟? 於茲,再開冰箱,取其餘菜。及行,右方又變,戰五。 右:為人豈可無信?出爾反爾? 左:是誰出爾反爾?若人不能自制,所制者何? 於茲:……………………………………各持己見,戰至風雲變色,國不泰、民不安! 不過一冰箱,開開閉閉,烽煙四起,所為者何? 待老朽心神歸寧,左右共治,是知:人苟無明確目標,雖舉手投足,皆難以自主矣!蓋老朽原定每餐「日減些許」,減之僅有多少之別,行之輕易。今改以每月減一公斤,每日分配者不過「三點三三公克」,標的不易識,判斷難繼之!治絲益棼,伐木絕鳥,此之謂也! 吃稀飯,見世事人生,實一得也!於茲,公之於網,與眾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