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943 留言者:不肖 [2003-04-16]
主題:請問兩面鏡子互相成像(鏡中有鏡以至無窮)這一現象對人生有何啟發
  謝謝
回應﹕
  客觀上,是種光學現象。光以直線進行,只要沒有阻止,繼續前進。
  主觀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愚者見愚,暴者見暴是也!
2968 留言者:小瑛 [2003-04-27]
主題:關於"徵兆"
  請問"徵兆"在中外的最早源頭與定義,我原本以為在驗證事情發生後,之前所遭遇,看到的事物,才算是徵兆.但是古人已龜甲卜卦,在龜甲顯現的也是事情的徵兆,但是事情的發生是否合乎之前所卜的,卻很難斷定,在此感到迷惑,敬請為我解答,及提供可供參考知書籍,謝謝,
回應﹕
  恕老朽不知,難以作答。
2996 留言者:郭秀英 [2003-05-11]
主題:解惑
  有一事, 不知先生是否可以解我疑惑.

對於"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近來一直思考這個心字, 常常不能了解. 至前晚, 有一個想法如下, 不知是否正確:

為天地立心: 有天的心, 有地的心, 但沒人的心, 應是指讀書人要無私心.
為生民立命: 因無私心, 才能為人類找到倚靠. 因為生命無常, 人類的生命需要物質及精神的依靠, 才能穩定.
為往聖繼絕學: 應是忠孝仁愛信義和平. (這個我尚需要多讀書, 才能窺知一二)
為萬世開太平: 根據歷史的軌跡, 為未來的生命找到依歸. (應該是如先生為中華文化而做的努力)

我還不清楚要如何作, 但若能了解這句話(目標), 了解自己的能力及所處的環境, 必能找到一些自己能作的事. 謝謝!

郭秀英敬上
回應﹕
  恭喜!恭喜!認知正確!此係宋代理學開山大師張載之名言,是天人合一之境也。想通了這一點,努力篤行,是稱「行道」,不論成敗,人生已無愧了。再若持續修為,堅持不懈,此道一以貫之,可泣天地而動仙佛也!
  由於概念來自「約定俗成」,只有人人都能理解、應用,才能為大眾接受,且行之久遠,與文化同壽。而一己之認知,人人有別,即令傳誦一時,時過境遷,亦將與草木同朽。是以,返本溯源,貫通古今,是稱一「氣」,精神生命正是如此這般,萬載承襲!
  所認知各點已與前賢相通,此一念源及中華列宗列祖之萬念,念念相繫,而「唯我不寄」,浩然之氣與天地長存。獨木不成林,繅絲始成線,文化生命本係質變之基,進化之環節,在精而不在多!有網友如此,老朽深自慶幸,是知吾道不孤也!
  所述者唯對「往聖絕學」不確,此乃「倫理、道德」,此外尚有「思想、意境、策略、律法、醫藥、科技」等等,浩瀚無比。老朽所知有限,此來只是開山闢地、架橋築路,勉力先行,餘者尚待後人也。
  至於如何做法,建議:「心繫眾生,道法自然;不偏不倚,勿疾勿徐」可也!

  見文有感,不得不稍作續貂,蓋概念絕無「工業標準」,古今「無人」夠格擅專!因技術及產品只是一時需求,隨時可改,其影響有限。惜今「技術掛帥」,人重物質而輕精神,誤將一時之繁榮視作社稷之福祉,錯之極也!中共簡化漢字,自訂標準,所造成文化代溝,需要數代精英努力,才能再與傳統接軌,是今日中國最大隱憂之根源。
  老朽應運而生,即將應命而歸,但知專注文化使命,餘難兼及。縱然胸有甲兵千萬,多涉必泛,有泛必濫,故有為有守,不即不離,是也!
2997 留言者: [2003-05-12]
主題:
  早在一個月前香港已出現一種特殊的心理狀態,十分適合古文化的重生。半個月前想到這一點,猶豫到現在,不得不說了。為何各產品還未出場呢?究竟那個多媒體大學準備好沒有?不知朱老的多媒體大學是否如我所想的一般,但我傾向形容它為"人類經驗資料庫",我國古文化對於萬物至理和人際關係都有大量經驗,何不以此入手?此時正是最佳時機,真怕一去不返呀!
回應﹕
  凡貴重者,如金玉之質,在於經得住歲月之考驗。果若時機一去不返,斯成絕響,是考驗未能過關也。
  老朽不過播種之老農,耕耘收穫,有德者居之,未必成於一己。故此佈網散財,將一應計劃公開,期以冬去春來,無待揠拔,苗芽自生。
  以技術及產品而論,本室所計劃者,泰半已成,且皆公諸於世。唯因老朽以照顧貧苦大眾為目的,而商賈重利,人心盡愚,但見淘金人潮湧,未聞鳴雞早下田。世人果欲焚山為炊,竭澤而魚,是大德有虧,時機已逝矣!
  老朽絕望久矣,早年隱居深山,不問世事。自來文傳,亦僅知努力在己,未曾一日休息焉。繼見網股泡沫,經濟崩盤,兼以恐怖戰爭,殺兒肆虐,人禍天災,考驗連連。老朽曾「自鳴有得、私心竊喜」,誤判見龍在田,然其田乏水,豈非龍困旱地乎?
  多媒體大學一事,曾於年前宣佈放棄,老朽已無力為之。其一因年邁體衰,弟子們各精一技,成龍成象不乏其人,但總其大成者尚未之見。其二辦學所需資金龐大,三年以降,舉世資金「縮水」約十兆億美金,再議已成空談。其三,由世道人心可知,碳族已趨末路,即令為泥菩薩敷金,靈性若無,不過泥體一尊。
  明年市道可興,本公司頗有起色,但老朽作繭自縛,朝夕為奴,已思無餘想、行無餘力。多媒體大學祇是一種構想,以突破西式「技匠教育」為目的,畫龍畫虎無殊。設若可行,望行者行之;不可行,何妨棄之,老朽托孤於此,希有志者自酌。
2999 留言者:alan liu [2003-05-13]
主題:請教:
  外王內聖之說,在下尚未參明,可否請朱先生不吝賜教,詳加點撥。多謝!!!
回應﹕
  「外」指待人處世;「王」指「天地人」一貫,大公也。
  「內」指自我要求;「聖」指「善聽善言」,無私之標準。
  人本源於自然,基於宇宙之進化,能量不斷累積,層次逐漸堆疊,才產生了「靈智」。然而,築之於土者仍係土質,來之於獸者尚有獸性,人之靈性尚需「文化」砥礪,否則其與猩猿相去有限也(科學家研究十年,猩猩已可應用近千「詞彙」與人溝通)。
  我國傳統文化對「做人」要求極高(今人以還原獸性為榮,恕無語),其法無非嚴以律己,寬於待人。律己之嚴,自期為聖(非自翎為聖);待人之寬,猶如「王道」(非自命為王),是稱內聖外王(外王內聖同)。
3002 留言者:百家姓 [2003-05-13]
主題: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假使有一天宇宙要毀滅,那麼它為什麼要進化?

宇宙進化的動力從何而來?難道也和所有的生命

一樣,冬去春來,輪回不已而已。
回應﹕
  「宇宙毀滅」是人猜測的狀況,怎可與進化相提並論?
  「宇宙進化」是人類觀察的結論,人生的真實究竟如何,雖已有部份認知,但來日方長,尚須代代繼續努力研究。
3005 留言者:傳宏 [2003-05-15]
主題:抓主題
  以往在山上時,最痛苦的課程就是看電影,幾乎沒有一次抓對主題,每次結局就是被朱先生修理。最近反倒覺的,看電影抓主題是我人生經驗中最寶貴的一堂課,透過這種思維上的訓練,真的對人有很大的幫助,在此感謝先生當年苦心指導。
祝 平安
回應﹕
  是成長的一大步也!人五官所感,乃色界種種,人若不能藉之進入無色界,即易墮入愚迷境中,七情六慾不斷。無色界大大小小各種主題,抽離於聲光味觸之際,善信若能心志專一,運用思維,斯乃淩波看魚游,撥雲觀月影,無所不宜也。
  唯應注意者,主題之得否,在於「反觀」。即觀劇人由主題開展,還原成為劇中情節。此舉在於訓練抽象思維,係由分析而歸納,兩者相輔相成,神智遂明。
  祝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007 留言者:alan liu [2003-05-16]
主題:更進一步的問題
  謝謝先生的指點。請恕我愚魯,我還想請教的是:內聖外王的要求顯然是極高的,需要個人有極高的悟性、耐性、拋卻雜念和慾望,還要有堅強的毅力,這無疑是很少人能達到的境界。而且,達到這樣的境界以後,很大的可能會遠離俗世和繁雜(自己不去追求和接近,別人也可能會視之為異類,最起碼不能從利益上給別人以大的激勵),這樣的話,又如何能對芸芸眾生的道德水準的提昇起到幫助甚至教化作用呢?如果內聖外王或其他之類的宣化並不能達到這樣的作用的話,那有什麼措施能切實幫助普遍提高民眾的道德水平呢?再進一步想的話,即使民眾普遍達到一種理想的道德水準的話,(我認為這可以歸結為公平問題)那麼怎麼解決效率問題呢?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為人們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才會產生的,不是嗎?更進一步。。。我好象陷進一種思維怪圈中了。。。請先生指點。
回應﹕
  多數人能做什麼?難道人只是吃喝玩樂的機器?像野獸一樣生生死死?
  多看看傳統文化的精華吧!如果不是內聖外王的感化,中國人與蠻夷有何不同?除非閣下認為西方文化優於我國,果真如此,老朽無言。
  建議多讀歷史,看看羅馬怎麼亡的,看看明天是否等於今日。
3017 留言者:陳某 [2003-05-17]
主題:智慧也為難
  朱先生好!
本人前兩天為準備“價值”方面的文章,因詞窮而上網,恰好遇到“第七論”,感覺大開眼界。讀後有尋跡看到《智慧九論》,花一天功夫拜讀。特別喜歡以定義概念,系統解釋的方法說明事理。
今有感想,討論一下。
我覺得天理論中 添加 “周期律”或“循環律”。 認識方面有“測不準原理”。時間空間是人們認識事物時添加的觀測工具,並不一定實有。我同意先生所論“ 人之所以認為有時間、空間,是因感官接受能量變化過程而產生,人對其感官 所提供的訊息,以變化之序列為時間,變化之所及為空間。”時間是認識對過程的微分,沒有方向。既沒有過去,現在未來之說。國際日期變更線上,跨一步有今明之分。時間的參照是周期,有輪迴之意。空間具有方向,人所知為變化之所及。若從系統外取參考,以衛星定位,地球各點有唯一位置。若取系統內相對位置,出了街道就沒有門牌號了。
人要觀察研究,勺取有限,必有捨棄割裂,所得在還原時,又回到複雜中,可正可誤,必定不會精準。因此“測不準”。

另,有的思想能傳千年,有的只有幾年。前者選取較大參考標準談事,後者分外具體狹小。以恒星為題,萬年一變,以流水為題,轉瞬。長短也罷,在于求真求用。

世上智者,出世為歸隱,空門等,于局外旁觀。入世則佐人成事業,難免使用手段操縱,有人受害。智也有害。
回應﹕
  所見甚是,但因九論祇是《智慧學》的引伸,主旨偏重於整體的理解關係。而於各論中,不過略加歸納,掛一漏萬,在所難免。老朽長於開山闢路,拙於精雕細琢,野人獻曝不外冀以喚起國人自尊自信,後事尚須問後人也。
  智本餘事,德乃大道,不幸中華文化沉淪已久,非常時期須用非常之法。聞夫大軍將行,必先祭旗,老朽無才無德,唯有衝鋒陷陣,能得馬革裹屍,足矣!
3021 留言者: [2003-05-22]
主題:
  不知先生看過金岳霖的著作沒有,我覺得他的<論道>和<知識論>很相似先生的<智慧學九論>.雖然我未看,但對先生有關的研究應有一定的幫助。
回應﹕
  謝謝關心。
  老朽非「學界中人」,一不喜看書(包括自己寫的),二不喜著書。只緣生此亂世,胸中塊壘甚多,難以苟同時賢。為了避免口舌,不得已,只好訴諸白紙黑字。惜老朽興趣太廣,憤懣太多,而個人資質有限,東摸西觸,不論做什麼,都是半調子!
  而今老矣,時不我予,十尺竿頭已到盡頭,人生但求無憾。唯望國人努力奮起,萬事自尊自強,終有一日,讓彼碧眼金髮之族,不敢欺我炎黃無後!以老朽不學無術之輩,尚能發人所未發,為人所不能,更何況於好學善思之賢才哉?
  更有告者,老朽膽大包天,早已央人將所著各書譯成外文(明年可畢)。何也?非老朽自命不凡,而係敢言敢當、不懼恥笑、勇於向西方權威挑戰也!今日舉世幾成「西言堂」矣!國人再不「聊備一格」,必將為人誤解,中華民族只是廉價勞工也!
  夫自然之風,來不知處,去不明蹤;而人所驅者,可聚之為刀,用之得利。山野之民,唯知生於斯、息於斯,無為而為,道法自然;而精一技者,其技可專,其人可飛黃騰達,直登國家廟堂。不幸今日西風狂猛,專家遍地,而民不聊生,人心惶惶。老朽恨不能絕聖棄智,重為無懷氏之民,豈有自詡不學之術,以螢火與皦日爭輝焉?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