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957 留言者:漁儿 [2012-10-30]
主題:概念分类(12)
  謝謝先生的詳細解答!學生繼續請教「公理一」: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之有分別、謂之為有;若無即無。
  1,這裏的「感官」僅指人們通常所說的五官:眼耳鼻口身,還是要加上第六「感官」:心(腦)?
  2,您說:本「公理」為客觀及主觀定義之用。是否可理解為:就一對象而言,若主觀系統之感官辨識其炁能刺激為有,則該對象系主觀變化;否則該對象系客觀事物。換句話說,「客觀」之定義來自「主觀」,即「公理三」:客觀整體為主觀個體認知之總交集,個體理解之正確性有賴正確地溝通?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1,官:「堂下有為者,治事者」,感官對外,僅五種。「意」感並不存在,只是一般人奢侈的幻想。實際上,心、腦屬於內,乃人之「主宰」,專宰記憶,但卻侷限在「紫禁城」中。
  2,是的,不妨假想世界上如果沒有任何「主觀個體」,那麼,何來客觀?同理,在一定的圈圈裡,各有交集,一群強盜的客觀就是搶劫殺戳;一堆生意人的客觀則在於金銀財寶!所謂書生遇到兵,有理講不清,老朽最怕時賢,圈圈不同也!
10956 留言者:广学 [2012-10-28]
主題:生活
  於人而言,生活一般劃分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簡單,生存即可;精神生活其實一樣簡單,去私便可。然而一私難去,人心難以平衡,世人皆歎,世態炎涼,人心不古,然有此歎者,乃一念起。雖如此,卻成就五千年愛恨情仇,治亂剝復,不可謂不精彩。
  明生活之理者,未追求什麽,卻怡然自得,未追求快樂,卻自得其樂。是以老子言【外其身而身存,后其身而身先】。先生有言【一口文化吃不飽】,我言不飽就對了。
回應﹕
  可是是可,然也也然,各自表述。
10955 留言者:漁儿 [2012-10-26]
主題:概念分类(11)
  多謝先生的指教!為了進一步理解「概念分類」,學生想請教「智慧學」中解釋「辨識」的第一系統定理:
  一、前題:【公理一】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之有分別、是有;若無即無。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
          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推論:A-B=0  即無分別,稱「無」;於運動則為「靜」。
          A-B≠0  刺激有變化,稱「有」;於運動則為「動」。
  
  先生曾舉過的一個例子「紅」,想用此例來具體理解「辨識」。先生說:於客觀,「紅」是種顏「色」,有固定的電磁波波長;但於主觀,卻是一種視訊感覺,無從比較。
  那麼,在辨識的立場,「紅」代表炁能刺激:
  1,於客觀,感官辨識「紅」為一種顏「色」。此時,A-B=0,A,B具體指什麼?
  2,於主觀,感官辨識「紅」為一種視訊感覺。此時,A-B≠0,A,B具體指什麼?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這正是東西方「認識論」的根本,如果認定認識就是「認識」,連什麼是感官的效應都不顧,還談什麼「真象」?在華夏土地上,先民們孜孜不倦,光研究「感官效應」就達數千年之久。由八九千年前的舞陽賈湖遺址證明,其中出土的龜甲上有一隻「眼睛」(尚有十多個其他字形),那隻眼睛與甲骨文、金文所流傳下來的一模一樣(老朽正在重寫「漢字基因五體字帖」,有甲骨文、金文、小篆、草書、楷書,在網上找到《汉字演变五百例》及《续编》,眼睛還瞪著我)。
  畫隻眼睛有什麼了不起?世界上哪個兒童不會?而且,九千年又算什麼?隨著考古的深入,不久必有萬載以上的驚奇,人類文明不斷往古早推退!但是,只要是有心人、只要有心可用,當知眼之所以為眼,是為了「看視、觀察、思索」,以求認識、認知!問題在人人有大腦而無腦汁!百分之九九眼中僅辨食色!因為金字塔頂只剩下塔尖!
  克羅曼儂人在巖洞中畫了不少野獸,成就了西方飲食文化數萬年,光是眼睛、能看不能吃,急煞洋人(老朽居美時,曾請同事吃中餐,結果惹來抱怨連連:「怎麼沒見肉?這能吃嗎」)!再若春日清晨,途經泥塘,可見烏雲密佈。細審之,乃生命狂歡,無數「蜉蝣」在集體「氣震」焉!其飛技專精,無一蝣折損;其靈性虛無,也無一蝣得見一眼!

  人是個體,個體與整體之別,時空參數小大也!個體多而小,各各有別;整體獨一,無邊無際。設若某系統(人人悉可自定之)並非一完整之系統,或曰個人至上、與宇宙無關,當然個個人人可以自由自在、各行其是;再假設宇宙恒一,其系統整體相聯、互通有無,是則必有一機制,令整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制約、形成一種「剛體結構」。
  對物質而言,物質藉「能量」相達,是有其時空結構;物質之用為精神,精神則藉「訊息」相通,另有不同之感知結構。西方傳統來自狩獵,狩獵重實體,實體即物,伸手可得;中國源自農業(萬年以前,黃土高原是地球上最肥美的農業土地),農業必須與「天地」和諧相處,而「天地」虛無飄渺,先民不得不嘔心瀝血以求,從無到有、由淺入深,一一思索焉!
  審察之初,視覺為先。蓋五官所司,目可及雲天、耳得聞數里,餘則皆供近距離之需。先民能於無數事物中關注於一隻「眼睛」,遠比在蜉蝣群中雄歡雌愛難上京垓兆億倍矣!「眼」可見實體,當今之火星族盡得其妙,然億億萬萬之駭輩,無一能有助世道於億億萬萬之一!舞陽賈湖之價值,就在於「一眼能明萬載」,當然,對盲人無效!

  再回到本題,就不難解釋了!
  「於客觀,紅是種顏色,有固定的電磁波波長;但於主觀,卻是一種視訊感覺,無從比較。」天下有任何人能說出其所見之「紅色」是多少波長嗎?即令有一種儀器,能測出波長,但儀器測量已屬於「客觀」行為,能說是「主觀」嗎?若不談波長,誰知道甲所見的「紅色」與乙見的有何分別?但不論有何分別,在主觀下人人認定必然不同。
  所以:「在辨識的立場,紅色只是一種主觀刺激」!

  將之展開(辨識的立場,紅色只是一種主觀刺激):
  一、前題:【公理一】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之有分別、是有;若無即無。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
       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推論:A-B=0  即無分別,稱「無」;於運動則為「靜」。
       A-B≠0  刺激有變化,稱「有」;於運動則為「動」。
   問1,於客觀,感官辨識「紅」為一種顏「色」。此時,A-B=0,A,B具體指什麼?
     答:此時,A-B=0,A、B指的是「前題」之假設。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
          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意指:視覺所感受紅色性質1、2
          前面已說明:在主觀中「無人能知道所見紅色的區別」
          既無區別,A、B必相等,推論中,A-B=0,是「無」。
       結論:客觀之顏色「感受不存在」。
   問2,於主觀,感官辨識「紅」為一種視訊感覺。此時,A-B≠0,A,B具體指什麼?
     答:此時,A-B≠0,A、B指在不同情況下的主觀對對紅色的感受。
       假設:既是主觀,主觀對不同的情況,必然認定不同。
       結論:主觀認為「感受有別」。

  上式說明:「在辨識的立場,紅色只是一種主觀刺激,主觀認為感受有別;但於客觀,感受並不存在。換個立場而論,客觀所見之紅色,即令其波長有別,也非個體主觀所能知曉。同是紅色一種概念,在主觀上是以感受為有無之基準;在客觀上,則以波長之數值為判斷條件。因此討論問題,如不釐清每一細節,必然說各話,攪和不清!」
  
  注意:本「公理」為客觀及主觀定義之用:「感官僅能辨識炁能刺激之動態性質,辨識之有分別、是有;若無即無。」此中並未指明主、客觀之定義,蓋「公理」者,必須「放之四海而皆準」。在應用時,則應先釐定「主觀、客觀」,再於假設中尋求兩者之別,始能定義清晰(公理不能決定衍式的內容)。
10954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西式「工具、方法」(2)
  鐘原網友于留言#10948中,是否想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也!首先,彼友係一「新生」,未經前言洗髓,遽覺新奇,以為可登堂聊天,曾問三次,悉亂槍打鳥焉。其次,彼尚知好歹,見各問言中有物、且「字字皆懂」,為表示自己程度不差,開口插花。然而,何謂「西式工具、方法」,彼一無所知(指「概念分類」),是以提不出「主題」,最終便成了姜太公之坐騎(四不像)。

  後註:若問「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看待西式工具、方法」?在老朽立場,建議速赴西方,以便心想事成。
10953 留言者:漁儿 [2012-10-23]
主題:概念分类(10)
  學生以為:漢字基因之「概念分類」,之所以可以稱為「道法自然」,是因為其分類原則基於「易理」的系統觀。
  於「易理」,宇宙進化永變,而「永變」不變。因此,「變」與「不變」就成為了分類的標準。「從系統立場觀察,系統不變,有變化者恆為子系統。換句話說,在觀念的立場,客觀為不變的系統,所變者為子系統主觀。」(智慧學 第二章觀念前導 第四節變化)於是,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即將概念分為二類:靜態(不變)與動態(變)。靜態者指客觀事物,動態則為主觀變化。
  有一個問題想向先生請教:在「字易」的「丙、漢字之理解及獨體字」中,先生解釋漢字基因分類的第一層時,說:「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立場之體」與「立場之用」的「立場」指什麼?指「系統」嗎,即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嗎?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易理即自然之理,分類沿襲「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即道法自然。
  欲討論系統,不能失去立場,否則,從任一系統都有不同的答案。當今思者凋零,而知識發達,各系統混淆錯綜。以致知識除了供「工業生產」,便變成爾虞我詐的護身符!尤其是在民主時代,政客們無不口若懸河,為了騙取無知大眾的選票,立場由一至萬,公私死活難分!事實證明,全世界民選領袖的得票率,如今勝負都約在5%上下,不離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在統計學上,凡在標準差值之內,表示「沒有明確的差異」!一個主宰國家興衰存亡(含全人類社會)的負責人,政見如果沒有明顯的差異,相當於「選誰都沒關係」!那麼,這與兒戲何異?耗費了億萬金元、動員了整個社會、分化了人民的觀念、製造了種族的對立…這種荒唐文明、種種高級知識份子的夢囈,豈非變成了人類文明的安魂曲?
  可是,在立場為自私自利的前提下,醜惡的政客、企業主、唬爛專家能輕易洩漏他們的「立場」嗎?於是乎,西方自十六世紀以降(上帝的還給了上帝),「立場」這觀念,人人都懂,但人人都難於啟口!至於東方,人人認為立場應以整體利益為依歸,不幸人一多,整體便膨脹得碩大無朋,到得後來,沒有人知道整體和個體有什麼區別了。
  老朽處於針尖頭上,立場極為清楚,舉凡討論「觀念」,必然站在「系統」上(儘量避免主觀)。是故:「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這裏的「立場」指「系統根本」,也就如汝所說:「系統之體為靜態者,指客觀事物;系統之用為動態,指主觀變化」是也。
10952 留言者:初學者 [2012-10-21]
主題:佛心道骨儒为表
  朱老師:
  您好!
  2012年9月29日,著名學者南懷瑾逝世。他提倡為人要做到“佛心道骨儒為表”,學生感覺這正是您為人處世的寫照。想請問您對南老師以及他的這句話有什麼評價?
       弟子:初學者 
       敬上
回應﹕
  老朽乃“歸魂隱士地獄客”也,恕不識南老,無以置喙。
10951 留言者:甘波 [2012-10-21]
主題:可怜的小肖!
  朱邦復先生,
  在#10946則中,小肖痛訴了電波對其傷害,
  仔細想想,也不無其道理,在科技發展的當今時代,電波話題確實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眾所週知,人的生物電波、腦電波都是不同的,只要有思維在,腦電波就不可能相同,那麼朱老師是得道
  之人(見《智慧之旅》中的金光之旅),就是悟到無我、本性皆空的人,
  倘若世界上有兩個人的腦電波、生物電波相同的話,那麼這兩個人都必須是得道之人,都是無我的人,
  這樣他們才能都無我,無心,無私,身體、心靈都處于同一個層面,都是悟道者的層面,才有可能像小肖所
  描述的那樣發生以機械波為媒介,兩人生物電波的共振,如果其中一人有我,沒有得道,那麼他們的電波不
  可能相同,從而得到交流,
  由此,可感到小肖可能是悟道之人,只是悟到了小道,而不像朱老師那樣悟到了金光大道。
  小肖可憐,憐在其不懂尊師重道,也希望其是可幸,幸在有高人指點其做人做事。
  所以,本著愛惜人才、培養人才的角度,還希望朱老師對小肖循循善誘,不要讓其走入歧途。
  同時,祝願朱老師事業順利,道傳天下!
回應﹕
  胡思亂想、穿鑿附會之極也!眾所週知,任何運動皆會產生電磁波,唯能量有別。即令有「生物電波」,以其幅射能計之,實難穿透皮膚,豈有影響他人之理(若有,世界早毀滅了)?蓋心理上有所謂「幻想症」者,人一旦陷入「自我漩渦」,總會抓住一塊浮木不放!不幸朽木當腐,私心無赦,苟人不自救,雖仙佛亦難渡也!
  此外,本網一再聲言,人才者,唯倫理道德是問,豈是自私自利、能言會道者可資比擬?寒山幽險,水清無魚,俗世繁華,接引隨緣。老朽責在傳統文化之保存,與世「人」扯不上關係,更無所謂「事業順利,道傳天下」之心願也!
10949 留言者:鐘原 [2012-10-21]
主題:所问为何
  所問為自是、自彰、自伐。老師指正,正中要害。謝謝!
回應﹕
  聚沙不能成塔!認字不代表識字,文章沒看懂,怎知大義!?
  本網高懸十餘載,起初係以大學程度為對象,今已早逾博士後矣(故有會員制)!老朽誨人雖無視諸類,但老雁奈何金雞?建議多閱過往留言,拾步以進,否則秋深葉落,當必掃庭迎雪也!
10948 留言者:鐘原 [2012-10-20]
主題:西式「工具、方法」
  朱老師,可否認為西式「工具、方法」只能帶來主觀的成果,無法估計客觀的後果。
  
  謝謝指正!
  
  晚輩鐘原
回應﹕
  斷章取義又一章!荒之大唐!原為漁兒網友問「概念分類」,閣下橫刀上馬,所問為何?

  若用西式工具、方法來炒現飯,既不成主觀的麻婆豆腐也無法估計客觀售價如何!
10947 留言者:漁儿 [2012-10-19]
主題:概念分类(9)
  先生說:「西人分類之本意並不離譜,問題在分得太早,遠在人類對事物有真正的認識之前,就已定案。」所以,當今主流分類,看似「客觀」,實則「主觀」,因為如果在對認知對象沒有充分認識之前,就直接將認知對象分類,其結果大概只能是「道法人思」了。
  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而主觀認識又表達為一系列的概念,我以為漢字基因通過對概念的分類、來間接對認知對象分類,就是建立在這樣的理念之上的。但要實現這樣理念,就要求相應的文字具有「客觀」性,從漢字的形成和發展的歷史看,漢字確實可以承擔這樣的重責!換言之,「先有文字後有分類」的漢字基因分類,看似「主觀」,實則「客觀」,斯乃「道法自然」也。
  但是,這並不是說當今主流分類沒有可取之處,我以為,其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正因「人的主觀認識是一切認識的基礎」,不論討論什麼,只要知道「狩獵」與「農耕」的區別,就可以概括一切東西方的特性了。凡是好獵人,永遠只顧眼前,但凡有利,非要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不可!農人則必須看天氣,不僅看今天、明天,還得看一季、一年、甚至千秋萬世!所以,獵人強調功能效率,而農人則一應自然;獵人飛黃騰達如蝙蝠俠,農人們卻以阿Q馬首是瞻。
  當然,有是必有非、有得就有失。祇是獵人大塊吃肉的結果,卻把獵場吃垮了;農夫辛辛苦苦,小米青菜也撐起了一片天!不錯!「當今主流分類最大的長處就是所采用的形式化工具和方法」,問題是生存的目的和意義!且等著看吧!憑西式「工具、方法」,人類的前途在哪裡?到地獄去開鋼鐵工廠?建一座哈哈望遠鏡移民太空?還是繼續吃喝玩樂、大搞「量化寬鬆」印冥鈔?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