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164 留言者:紅塵自染人 [2000-05-31]
主題: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如果為了過情關,與"無後"相抵觸該怎麼辦呢﹖亦即在追求真理的路上與父母的期望相抵觸,該如何處之﹖
回應﹕
  追求真理絕非一蹴可及,古人經過長時間探索,得到一個公式﹕錢+閒+侶+緣=機會到了,可以開始定+靜+慧=要長時期修行體驗無私無我=完成
  試想,若無私無我是真理,怎能不顧父母養育之恩﹖所以人謂「沒有不忠不孝的神仙」。那麼,如果有了牴觸,怎麼辦﹖很簡單,這叫「機會沒有成熟」!
  前述四條件是不可或缺的,沒有錢(金+戔,金鑄的小代幣﹚,不能維生,最多只能修個木乃伊。錢來自努力工作,工作是為眾生行功德,所謂善功是也(不義之財也是錢,但另有其因果待償﹚。沒有閒(門+月,門中望月,因時間多餘也﹚,心不能靜,萬緣難住也。侶(人+呂,呂者骨塊之象形,人與骨不可分,人之難分者為侶﹚是客觀佐證,隨時能助自己脫離主觀的偏誤,缺之不可。緣自不必說,待本網「破」了,緣亦終止。
  人生禍福相因,覺悟於苦以求解脫,或依戀家庭,享受幸福,都是人生真理。緣未盡,棄之不得,否則終生夢寐縈迴,不得安寧。若言因而失去了追尋的機會,那倒未必,緣未至,求之不得,踏破鐵鞋亦無覓處的。
  本網旨在釋疑,有問有答,純以各人立場而定。以老朽立場而言,一切順遂自然,多積善緣,少種惡因。奉勸網友,萬勿強求,今生不得,可積來生功德也。
舊 169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02]
主題:
  我是在台灣教育制度下成長的人,深知台灣教育對於我們的負面影響,若想要改變這樣的情況,請問改變的重點為何﹖而從體制外(例如﹕透過企業的力量﹚,或是體制內﹖謝謝!
回應﹕
  要聽場面話﹖還是談真的﹖場面話不屑於說,真話說之無益。
世事機緣前定,日昨曾論及「成住壞空」,佛家稱之為「劫數(劫=去+力﹕以力去之。數=婁+﹕處理繁雜之事﹚」,是宇宙層層相因之果也。
在上述四劫中,有可為與不可為者。順其勢,若水之就濕;攖其鋒,猶飛蛾赴火。當今正值人類文明由「住」而「壞」之際,所謂「國之將亡,必有妖孽;蠶欲成繭,吐絲自封(封=圭+寸﹕圭者諸侯執以受土之信器;寸者,手持工具狀。封字極富寓意,上對下可封,人對物可封,人於己尤封得高貴、緊密﹚」。
體制內外皆不可行也,企業唯利是圖,否則何以生存﹖政府宛如走馬燈,人去政息,支票亦跳!教育界不可恃,因為要改的正是他們自己,有誰會捧著玉飯碗往地上砸﹖老百姓則連問都不必問,人人在關心,但人人都期望著「等待果陀」。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唯有從「家庭教育」下手,大詩人李白曾感謂﹕「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今日青天人人可遊,而「家教難,難似下地獄」!難之一,家人如附骨之蛆,需求無度,只思佔有不願付出;難之二,家長尚自顧不暇,子女只好堆在擔頭;難之三,社會風習敗壞,世人笑貧不笑娼;樂做富國鬼,不為窮家子。三十年前,老朽不信邪,滿以為春風定能化雨,豈料人腦如鋼殼,白白浪費了十年,換得夏日生雪!
近日白蟻蠢動,群起繞樑,心不靜則氣不寧,憤而除蟲燈籠高高掛,嚴陣待客。一時彷彿元宵之至,炮聲陣陣不絕於耳,屍臭漫漫遠近皆驚。何也,豈「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是飛蟻「慷慨就義」乎﹖其義安在﹖實「空劫」之至也。
人之自封,以感官為繭,世事一概無動於心。絲農知之,以感官作餌,餵之養之,煮之繅之。抽絲之餘,留而作種,千年以降,盛而榮焉。嘗聞蠶云﹕「我輩生而幸福,婚而隆重,死而光鮮,實乃萬世之奇蹟也」。當人人作繭自封,生產線遍佈全球之際,君問何以「醒」之﹖是求工廠更新焉﹖
舊 171 留言者:空山 [2000-06-04]
主題:
  先生您好,我覺得你說的話大半以上都能滿足我,讓我信服。在你回答別人的問題當中,我又學到更多知識,更多透澈的見解,雖然我很年輕,但卻想知道一些真理,然而在先生的文字中,我得到最多東西。從學習倉頡輸入法之後,便知曉先生的名字,而認識先生是在拜讀您的大作智慧之旅之後,我既佩服你的執著,也感嘆世人不知先知之憾。小弟今年剛滿20,對於你在老子止笑譚中的序「吾幼時,不見喜於尊長,及長,不見容於同儕,衡情度理,常不能自解」,心有所感,不知是我命薄,但成敗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我始終看不破這個問題,到底如何才能成為一個領導人﹖如何在同儕中受到歡迎與信任。祝
回應﹕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空想在心,腳不動,無「所」行,無處可去﹚。要成為一個「領導」,必須先知道什麼叫「領導」(很多人見別人上登上玉山,便嚷著要去﹚。領字=令+頁,令發號,頁即為首、腦。發號之首,頸也;又衣服最上部;承受也;帶引也;治也。導字=道+寸,道為人生最重要的,行為之路,方法,精義;寸是手持工具。持工具以引之。所以,「領導」應是知道方向、方法者,然後才能「發出號令,引領他人」。若是瞎子導盲人,後果可知。
要成為「領導人」,首先要能「領導自己」,因為「自己=人」。領導自己,又稱「律己(律字=彳+聿﹕彳與亍,左腳、右腳動,行為;聿者手持直筆,依循。依循的行為,有法則也﹚」,也就是控制自己。心要律、氣要律、意要律、思要律,把自己控制好。(試試看就知,自律比別人用鞭子強迫自己難上萬倍,猜猜看,為什麼﹖﹚
希望在同儕中受歡迎則容易得多,這是願(願=原+頁﹕原是本來;頁是首腦。思本源,有所思而有所求,意識的需求狀態﹚不願的問題,(「領導」是能與不能﹚只要願意(注意﹕原始的狀況,發自本心,非指一時的衝動,所以也需要長時期的醞釀﹚,放下自己的「假(假=人+﹕者人所借,暫時也,不真也。﹚面具」,真心待人,替同儕排難解紛,可也。(真假易分,真者持久,假者一時也。﹚
尊敬(尊=酋+寸,酋長、首領的規律也。敬=苟+﹕去除苟且。﹚是領導的必要條件(下點功夫學漢字,智慧自生﹚,有人用鞭子領導(標準的苟且﹚,痛苦令人怕,怕的後果是恨,無關尊敬也。
所以,要做首領,必須以身作則,自律自愛,去除苟且,努力學習。待自己方向清楚,方法具備了,才能照顧大眾,受人尊敬,然後發號司令,成矣!
舊 172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04]
主題:
  之前吾人所問,先生所教、所言,吾已明瞭。人性愚昧、貪婪,自古皆然,而古今有心力挽狂瀾之人,大多獲得飛蛾撲火的下場;種惡因、得惡果,實人類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只是身為宇宙本體的一部分、人類的一員,覆巢之下無完卵,吾沒有力挽狂瀾之能,但求為人類的前途奉獻一點微薄的心力。若人類的劫數是先天的定數,我想任誰也無法改變的。在已明心見性之際,為與不為之間,該如何是好﹖望先生指點迷津..
回應﹕
  善哉!善哉!君宜常閱《道德經》,疑團自解矣!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化。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君已「明心見性」,是知「道常無為」;在「為與不為」之間,是「無不為」也。君為「侯王」,「若能守之」指永遠如此,則「萬物將自化」。何也,「身教」勝於言教,言教勝於不教,人智駑鈍,「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最理想的教育,不能「速成」,更不能揠苗助長,需待其「自化」,始為上策也。
問題還在後面,「化而欲作」才是真正的關鍵。有人說不愛名、利,那是在名利難得當兒,每當小有所成,即化而欲作矣!這是人性之常,既已「明心見性」,當知「人慾」之必然。此時此刻,「將鎮之以無名之樸」,用一種力量控制住,萬念「無住於心」。「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這不是「教育的天道」嗎﹖
切記切記,「老天」化育人類已歷千萬年矣!山有高低,水有長短,人永遠不可能相齊也。君所知所見,無非「考場試題」也,過了一關,山路更險!人心或有一時之「明」,但日月亦常為雲遮,不見其明;人性雖可知,而「人性」雅「不願」被知也。
舊 179 留言者:小生 [2000-06-08]
主題:
  1,請問如何避免聲色之引誘﹖對於沈溺聲色之人,如何自知﹖自拔﹖2,為何美女當前搔首弄姿的引誘,人們通常會把持不住﹖而換成醜女,則無動於衷,甚至避之為恐不及﹖如何做都到不動於心﹖3,「孔子說﹕食色性也」、「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人生不過數十年,在不侵犯他人、不犯法、有能力的情況下,理應善待自己,及時享樂,為何要克制欲望、勞筋骨、苦心志,美其名求道、修身養性呢﹖」人們都以這些話來搪塞,先生對這些人這些話有何看法﹖
回應﹕
  1,難!難!難!人世是個巨大的「陷阱」,而人體機制正是一個「桎梏」,聲色的功能不外誘使人「努力」於種族的繁衍。萬有引力是另一種限制,人居於地球之上,莫非是為了物種的演化,除非是「理性堅強」,破除萬難,否則難以自拔。
2,美=羊大,有利也,人之感官為生存的第一道關隘(於《智慧學九論》中曾述及「美學」,請參考之﹚。習見者令人安心(成功、有利的生存環境﹚,陌生者令人猶豫(尚未知是否有利﹚,突兀者令人恐懼(可能有害﹚。當今商業當道,廣告圖宣將「聲色」大量推介給意識不清的年輕人,謂之「時髦(髦=髟+毛,髮型也﹚」。習慣者,就以之為「美」(黃種人染上金髮,很像屎上生喇叭花﹚,其目的,為營利也。醜(醜=酉+鬼,醉鬼當然可怕﹚人看成習慣了,也未必就避之不及。自己的母親年紀大了,皮膚皺了(視覺辨識時,曲折線增加,是種不利的負擔﹚,再若美化便成了「妖怪」,但是,有誰「避之唯恐不及」呢﹖(如果有,那還算是「人」嗎﹖﹚
由於生理機制優先,習慣的視訊等於安全(母猴子不會認為潘安美,人也絕對不會對「美猴公主」傾心。再若有人生於、長於猿猴社會中,雖夢露再世,投懷送抱,此人必會被嚇得半死﹚,光滑柔潤代表觸覺的舒適(沒有阻礙,不會受驚﹚,不同的頻率另有「春意」(聽聽貓叫就知道了,對人而言,實在夠嗆﹚。又加上記憶經驗、幻想需求,只要過得去(各人有不同的水準,老朽曾見過水準=0的人﹚,人的血脈就亢奮起來。人心一動,大腦就「貧血」,於是生理「勝任」而愉快了(對某些人而言,道德法律是討厭的,大腦所扮的角色,正是討厭鬼也﹚。
3,每個人都有不同際遇,端視環境變化而定,環境的刺激又產生不同的反應,殊異多變正是宇宙的本色。人生宛似劇場,有「好戲」上台,生活才有代價。但什麼戲叫「好戲」呢﹖不真的不好,那只是胡說帶八道!沒有變化的不好,都已經知道,還看什麼﹖對比不足的不好,看得令人昏昏沉沉!真麻煩!最好是生旦淨末丑,抖擻精神,各顯神通。看戲的人看,演戲的人演!小心!別看入迷了,跳上舞台,讓人真假是非難分!
只要搞清自己的角色,誰曰不宜﹖
舊 186 留言者:林一鳴先生 [2000-06-10]
主題:
  誨人不倦,令晚輩好生感動!前日問及如何培養浩然正氣;如何領略微言大義。先生之達覆,令自己頓開茅塞;直如當頭棒喝。學生於同儕父母之間,常滔滔不絕,述說讀書心得,自以為得意。今日思之,頗感慚愧。總之,多說無益,多做少說!謝謝教誨。
回應﹕
  1,可以算是,但不盡然。認知三境界僅屬「人」的理性,人由生命體蛻變出來,甫有思維,即染著於感官的利害成見,必須經過一再反覆的鍛練,始能剔渣去塵。到了「修行」之際,人連「理性」都要「淘汰」淨盡,何也﹖蓋人之「理性」只是「人界」的客觀思維方式,要想進入宇宙真實,豈是「天文物理」可以企及﹖比如說,我們認為電腦很好用,帶進天堂何如﹖是否在天堂中還要開幾家軟硬體公司﹖
佛所說正是為了破除「知障」,指只要是人能「知、見」的「一切法」,就算不上是「真正的、絕對的解脫法門」,須知「一切法」只不過是「名稱」而已。在短短的人生歲月中,為了導上正途,「權宜之計」也勉強可用。佛怕人抓住這些「方便法門」不放,便直截了當地拆穿﹕「得到之後,趕快放開,以免被縛,才能不住」。
2,讀聖賢書必須起而行之,只要做到「懲忿窒欲,遷善改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就能領略字裡行間的微言大義了。浩然正氣亦然,如果社會上公平諧和,正氣充沛,還用得著「培養」嗎﹖為「正其氣」而「正氣」的人,多半是「私心作祟」,掛羊頭賣狗肉也。
人世不可能完美,人心也很難完美,在「自我心中」察覺到的不完美,那「保證」是自己的問題。這種正氣既不「浩然」,也不值得培養。有人以為「上山修道」就能「得道」,這只說對了一半,「得到」的是「自以為是」,得到的是「虛無縹緲」。
關心社會,服務社會,奉獻社會(千萬不要誤會,這與做官當議員用八百丈的竿子都搆不著﹚,是培養正氣的「法門」(此曰法門,即非法門,是名法門﹚。但要養得浩大,則不可躲在一隅,把屋頂當作天,視螻蟻為眾生。那樣充其量只是個腦滿腸肥的大胖子,肚子裏裝得越多,其氣愈少,君不信看看金魚缸可知大概矣。
何謂「正氣(正=一+止,止於一也,氣=气+米﹕气者力量、精神、現象;米者食糧。指以五穀雜量作燃料所獲之動力﹚」﹖止於一之精神,從一而終也,生為中國人,死為中國鬼,「正氣」也!作為人類之一,全心全力為人類前途奮鬥,「正氣」也!不謀私利、不求虛功,不貪生、不怕死,不二不悔,「正氣」也。
舊 187 留言者:莊明峰 [2000-06-12]
主題:
  不二老您好﹕ 不才安逸二十餘載,求學順利直上碩士,卻總覺少了什麼--人生於世,意義何在﹖ 年愈長而疑惑愈深,而似乎,世事俗情卻愈來干擾,無奈而無力之感愈重矣... 及至近來有機會敬閱先生「智慧學九論」,說句實話,以我程度來講,太難懂了, 初讀來連「導讀」也一頭霧水,只得掩卷搖頭,棄置案頭達一個多月。 後來,有機會在internet上找到先生網站,看到一些不太清楚卻很有趣的東西(如 漢字基因、中文2000、自動多媒體製作等),進而拜讀一些比較適合我程度的著作 --宇宙浪子、智慧之旅兩部「小說」,終於讓我提起興趣,但還是非常辛苦用力地 把「智慧學九論」K 完一遍,感想是,雖然還不是很懂,但是已經找到一些我一直 想知道的東西--人的意義、宇宙的真理,雖然我也並不肯定,我認為對的、真的, 就是真相,就是「宇宙真如」......對於我們這群失落的X、N、E世代(好像很容 易就被冠上這些帽子,說我們是易變、多變、「有主張」的新一代,但是我一直認為,前述的形象是別人塑造出來要我們這樣的,我們的「有主張」有時是被迫選擇的),談的接觸到的多是「速食」,深刻的東西不多,能看先生大作的人更是少見(我的同儕見我看此書,翻兩頁就放下,看我的眼神不知是崇敬還是如見怪物...) ,我們,怎麼辦呢﹖ 感想抒畢,請問「智慧學九論」書中疑惑,望請指教一二。 1.第一論天理論中,其下系統為「人之天」,豈非「思維論」,何以書中題為「認識 論」﹖ 2.本書為「系統概念學」,縱貫全書條理分明,敘述精確,但對我們一般國學程度者(記得先生說過,這本書是寫給年輕一代看的),似嫌太「微言大義」了,不先行看些「小說」建立點概念和興趣,是難以有瞭解的動力的......,是否有可能多加解釋,以釐清各種概念和觀念,不要讓我們只能劃空咄咄兼搖頭嘆氣(恨自己程度不夠,沒有慧根...),有心也無力哩!! 有感而發,望請釋疑,感激不盡。
回應﹕
  天下之至理莫過於一陰一陽,互為表裏。有得就有失,有是必有非,得福禍亦至,逢難即呈祥。台灣地處熱帶,植物四季常綠,生存容易,人生缺乏歷練,自必認知猵狹(熱帶文化淺薄,是以舉世能夠屹立於今的文明,皆成自溫帶,良有以也﹚。
冬之肅殺,非自然界之殘忍,實乃休生養息,以待春日「展現生機」。新世代係舊文化之重整種子,若無年輕一代的「反叛」,人類文明早已形同槁木矣!速食文化為一種「嚐試」,未經一事,不長一智。當有覺者如君,春風一吹,大江南北又一片新綠也。
今世受「西化」之薰陶,宛似鐘擺,無關利害,時代之必然也。物腐蟲生,餘渣化盡乃歸於土,實物固不可恃,成蟲也不過一時,又有何患﹖老朽老矣,傳薪孔急,是以常時有嘶喘之鳴,不足以道介也。
「漢字基因」將於十年之內,大化於世,成為未來的主流。待世人「驚艷傾心」,「國學」黃袍加身,「思維科學」大行其道,必「柳暗花明又一村」矣。高處雖寒,然視及於遠;人非苦而知之、困而知之者,其知不深也。當人人口誦「智慧學」之際,智者又愚矣,至時《智慧學九論》與「麥當勞」又有何區別哉﹖
「智慧」是活的,不宜死用,《智慧學九論》是智慧入門的方法(其「門檻」甚高,目的是免得泛濫成災﹚,更要能「得意而忘言」,否則只是「知識」。「天理論」之下系統」可以是「狗屎」,也可以是山川、河流,一切要看「立場、目的」而定。
在客觀立場,「天」是自然的總體,「人」是觀念的總體,「地」是物質,故其系統觀為「天理、觀念、層次」。在人的認知立場,「天理」之下系統可以視作「思維」,但在「思維」的立場,若無基本的感官認知,何來思維﹖故又為「認識論」矣。
總之,待智慧一生,思想靈活了,就「道貫宇宙」,無所不通了。
舊 193 留言者:空山 [2000-06-16]
主題:
  朱先生您好,您人生經驗豐富,會不會覺得大部分的人很虛偽呢﹖無論在交際或做什麼事,甚至任何一件事,不管是互相還是互利。現代人若想率性些,往往被視為怪人,所謂非友即敵也,小弟目前就讀大學這種情況早已不是新鮮事了,對於敵我分明的態度,實在無法了解。又看見一些專搞群眾運動,私底下根本討人厭。因為您人生經驗非常豐富,不知道您有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呢﹖
回應﹕
  此乃「人性」,「自私自利,朋比為奸」,古今皆然。
  人心有私,只要不以私待人,是稱「本份(不可寫作本分,份者,人之分也﹚」,否則,斯為「小人」。蓋「公(=八+﹕八者『背』之形,分;者私;背私、分私也﹚」大「私(一己之氣﹚」小,人能力、信心不足,不得不捨大取小,為求自保也。「君(=尹+口﹕治理之人,尊稱也﹚子(尊稱﹚」必須面對所治,律己服眾。若人不能自律,「道貌」必「偽(=人+為﹕是刻意有所做作,非依循自然者﹚」,是稱「岸(=山厂+干﹕指高山直立於水旁狀﹚然」。
  人生乃精神生命之「道場」,無個人之「自私(=禾+﹕禾為糧食,乃氣之象形;指食後始有己氣,與他人無干﹚自利(=禾+刀﹕以刀取食﹚」,則無人類精神之覺醒。飢餓是痛苦的,溺水是不幸的,人才有「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昇華」感應。在富裕的社會,出入有車馬,飲宴皆珍饈,人人爭奇鬥艷、群起效尤,精神盪然。
  古有皇帝出巡,見路有屍骨,問﹕「何以致之﹖」答曰﹕「適逢災年,民眾無米進食。」皇帝大異﹕「無米為炊,何不食肉﹖」此非「岸然」者何﹖

  「率(=象形文,象網之竿,帶著捕鳥者;帥領,輕鬆、輕忽狀。﹚性」之人,有知「性」而帥領自己輕忽者,亦有無知而「做(=人故﹕人故意為之﹚作(=人+乍﹕人乍然為之﹚」「率然」者。人不能自率,視人率必以為「怪(=心+圣﹕努力耕耘於內心,外人難知者﹚」。既能率性,知者不必介意俗人眼光,不知者無需耍率也。
  搞「群眾運動」者,是「利用」眾力以達成一己目的之人,人從之,輒為其用;若人不從,自無以得利。「友」者手牽手,「敵」者對立相峙,不受自己利用之人,極有可能為敵人所利用。政客常云﹕「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利害分明如此。
  「私下極討人厭」!是「討敵之厭(=厂+猒﹕厂者高大之石巖,猒者犬食之足,肥大狀;指巨石下肥大之物,不便、受迫﹚」也,若「友朋亦厭」之,則友亦為敵。「搞群眾運動」,正是「政(=正+﹕打擊之使正﹚客(=室中各別之人﹚」之手段,擊異使同於己。「歷史」有兩種,文化史與帝王史,在中華文化史上,「官鬼」同儔,鬼惹人厭,官何嘗不然﹖人厭天厭,但利之所在,唯貪者不厭,豈非「涇渭分明」乎﹖
舊 195 留言者:陳先生 [2000-06-17]
主題:
  一波三折,加上人禍.對在澳門投資是否還寄予厚望﹖ 在電視傳媒所見,先生雖六十有多,但身體健壯.請問有何養生之道﹖
回應﹕
  既來之,則安之,普天之下,不論何處,有缺點就有優點,一切「隨緣以住」。對「我輩」而言,一椽一瓦,得以安心工作,於願已足。在澳門政府未改善「投資環境」之前,工作決不稍懈,但「大張旗鼓」看來宛如「緣木求魚」。
  養「生」之道另有一說,是養「身」之道,「養生容易養身難」。何也﹖「生命」得之自然,「身體」屬於自己;「生命」包括精神,「身體」只是物質;「精神」具有理性,「物質」僅具感性;「理性」可以駕馭,「感性」隨時泛濫。
  老朽從未「養身」,祇求「修身」,「修理」到「身體」伏伏貼貼,「理性自生」。人一旦有了理性,就如同孔老夫子所說﹕「三十而立(理性之初﹚,四十而不惑(成矣﹚,五十以學易(再下苦功﹚,六十而耳順(聞過而喜,難事也﹚,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天人相通了﹚。」生命既屬於天,「無為而為」正是「道藏精華」,謹守目的,順遂自然即是。無為而為的重點有三,謂之「基因」未嘗不可,述之於下﹕

  1﹕明「天之道」(亦是「明天」之道,「天天」篤行,是為「天道」﹚﹕不妄想,不妄求,勤思苦學,確定方向及目標,堅持不移。人若到達這個境地,必然心靜慾止,性平氣和(保證心臟病無影無蹤﹚,神清氣爽。

  2﹕知「人之世」﹕人世非恒久之境,人常變,世事常變。人若隨之變,是「身受境縛,心為奴役」,不由自已。故當以不變應萬變,內心清明,抱志守一,把人世當作自我鍛練之「道場」。是則為善不揚,立功不居,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無爭矣。

  3﹕悉「地之理」﹕地即事也、物也,事有事理、物有物理,不知其理,人難以安。在生存的大前題下,不安則不定,不定則不靜,不靜則勞心勞力,神為形役矣。反之,人學得一技之長,以之謀生,不據不貪,不沾不染,安矣。
  老朽近三十年來(而立之前不計﹚,生活平淡,飲食定量,早起晚睡。工作上則無止無休,該做即做,能為則為。若問「養生之道」,如斯而已矣。
舊 205 留言者:小劉 [2000-06-24]
主題:
  請問先生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正確的判斷力﹖
回應﹕
  觀察力來自「耳目」之運用(嗅味觸覺係天生者﹚,人自幼,耳目所及不過一己,是「私」之始。隨著「經驗」增長,始知尚有「他人」。若此時不知將自己之「耳目」「推己及人」,則不論「學富五車」或「道通天人」,人都將自限於「方寸」之間。
而所謂「敏銳」者,「快速且尖利」也,見聞立知謂之敏,知見明確謂之銳。人的神經反應每秒鐘約七公尺,其傳輸之緩慢,不可言喻。若欲加速,必須建立良好的「索引系統」。若看一本百萬字的書,一天一萬字須看一百天,若僅看目錄索引(當然要編篡得好﹚,則一目可以瞭然,是為「敏銳」。故培養之法門,為多用心,多看他人,少看自己!
判斷力來自與「目的」之比較,無目的,無從判斷!例如要判斷「一萬」是多是少,必須先知道比較的對象及主觀的目的。是以培養正確的判斷力,首先要培養對目的的瞭解與事物性質的認知(相當於觀察力的培養﹚。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