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040 留言者:朱氏 [2006-05-02]
主題:思維、理解
  思維:
豈   指事,會意-金文
    有事端需祭以求平安;兵事凱旋歸而祭之,怎祭?後借為語詞。
  與「日」組合為「暟」
    日豈,日使平安,照亮;美麗。
  與「金」組合為「鎧」
    金豈,使人平安的金屬,戰士所穿的甲。
  與「水」組合為「溰」
    水豈,露水濃厚,高大潔白狀。
  與「土」組合為「塏」
    地高而乾爽,枯燥。
  與「心」組合為「愷」
    心態安和,康樂也;又凱旋的音樂也。
  與「門」組合為「闓」
    門中安愷,象徵喜悅。
  與「白」組合為「皚」
    白豈,潔白明亮狀。
  與「石」組合為「磑」
    石祭,高峻的石頭。
  與「几」組合為「凱」
    還師回家,快樂狀。
  與「刀」組合為「剴」
    和樂地用刀,切之實也。

念   會意-金文
    此刻之心,想也;又讀書出聲也。
  與「手」組合為「捻」
    手思念,念念不離,捏、搓、按也。
  與「口」組合為「唸」
    口念,誦讀也。
  與「禾」組合為「稔」
    念禾之熟,古時禾年一熟,是謂一年。
  與「足」組合為「踗」
    此刻思足,腳步輕盈。
  與「言」組合為「諗」
    心中之念口中之話,明知也。

思   會意,形聲-金文
    耕耘於心,用大腦想,計慮,悲念。
  與「肉」組合為「腮」
    悲思時淚經的面頰。腮的俗字。
  與「人」組合為「偲」
    人計慮,要求、勉勵也;又多才力也。
  與「艸」組合為「葸」
    藏在草下深思,不正當的行為。
  與「山」組合為「崽」
    山思,山中少人,唯有畜牲之思也。
  與「風」組合為「颸」
    如絲相貫不絕之風,涼風。
  與「示」組合為「禗」
    想到祭祀,不安。
  與「劦」組合為「勰」
    同力思之,調和。
  與「糸」組合為「緦」
    用心所治之細縷,細的麻布也。
  與「网」組合為「罳」
    網而計慮之。
  與「虍」組合為「慮」
    因思虎患而憂,思量,謀算。
  與「言」組合為「諰」
    言且思之。

度   會意-金文
    屋下有眾物,人手持分寸以求知,考量。量詞。
  與「金」組合為「鍍」
    把一種金屬渡塗在其他金屬外面。
  與「水」組合為「渡」
    以水為度,經過以達對岸。
  與「口」組合為「喥」
    以口為度,斥責;說話無節制。
  與「足」組合為「踱」
    行走考量,來回走也。

慮   會意-小篆文
    因思虎患而憂,思量,謀算。
  與「金」組合為「鑢」
    慮金,使金屬更精良,磋骨角銅鐵的工具。
  與「水」組合為「濾」
    慮水,設法選擇水中所需者。
  與「人」組合為「儢」
    人有所憂,不勉強,不想做。
  與「手」組合為「攄」
    手能考思,舒發也,布散也。

解   會意-甲骨文
    舉刀向牛角,判其理,認知曉悟也;說也;除也;開也。
  與「木」組合為「檞」
    解開松樠所得汁液,松脂;一種松樠之類的樹木。
  與「水」組合為「澥」
    加水使膠稠物變稀。
  與「??」組合為「廨」
    官員解決問題之處所。
  與「心」組合為「懈」
    心解放,放鬆也。
  與「山」組合為「嶰」
    將山解開者,指兩山間的溪澗。
  與「??」組合為「邂」
    行止間解除了思念,悅也。
  與「糸」組合為「繲」
    除去絲物上的髒汙,洗衣服。

理解:
共   會意,形聲-金文
    雙手有二十指,總數,同也。
  與「木」組合為「栱」
    立柱與橫梁間的承重木頭。
  與「水」組合為「洪」
    水相共,大水也;大之狀。
  與「火」組合為「烘」
    與火相共,乃以取暖或烤物。
  與「人」組合為「供」
    人雙手奉持,提給也,設置也;又口中提給,自述也。
  與「手」組合為「拱」
    兩手相同,合持也,環也;由兩側向上之半圓形狀,稱拱形。
  與「口」組合為「哄」
    聲共,聲音嘈雜也;又不實也。
  與「田」組合為「異」
    戴面具舞動,不同也,奇妙也。
  與「鬥」組合為「鬨」
    許多人一同爭吵。
  與「玉」組合為「珙」
    雙手拱的大璧。
  與「巳巳」組合為「巽」
    兩巳相共,柔順也,謙讓也。
  與「火」組合為「烡」
    拱火,照。
  與「龍」組合為「龔」
    供奉龍,恭也,給予。

全   會意-金文
    收藏入玉中,完整無缺,都也,具也。
  與「金」組合為「銓」
    應用週全的器具;評量。
  與「木」組合為「栓」
    木全,使事物完全者。
  與「??」組合為「痊」
    病去後人才完整,病好了。
  與「心」組合為「恮」
    心態求全,謹慎。
  與「手」組合為「拴」
    動作令全,不失去,縛緊也。
  與「牛」組合為「牷」
    牛毛色完整,純色的牛。
  與「車」組合為「輇」
    一種完整但沒有輻的小車輪。
  與「足」組合為「跧」
    腳最完整者,彎屈成一體狀。
  與「言」組合為「詮」
    完全、全面之言。

普   會意,形聲-小篆文
    並日,則天下可見,凡同也。
  與「毛」組合為「氆」
    獸毛所織之毯。
  與「言」組合為「譜」
    所言普遍,眾所接受者,規格。

皆   會意-金文
    並列為白,全體也。
  與「金」組合為「鍇」
    鐵煉成精色皆白,好鐵,堅固也。
  與「木」組合為「楷」
    以木為同,標準、模範。
  與「水」組合為「湝」
    水的集體,流動狀;水流聲。
  與「阜」組合為「階」
    相同的地形,石級;引申為層層。
  與「人」組合為「偕」
    能同於人,強有力也;又一起也。
  與「手」組合為「揩」
    使之皆白,抹拭也。
  與「玉」組合為「瑎」
    和玉相似石頭。
  與「龠」組合為「龤」
    樂器一同,樂聲調和而合節拍,諧也。
  與「言」組合為「諧」
    言皆宜,配合得恰當。

甚   會意,形聲-金文
    喜愛配偶,很,頗;非常小心,非常。
  與「水」組合為「湛」
    非常之水,清徹狀,或濃盛厚重狀。
  與「火」組合為「煁」
    小心之火,可移動的火爐。
  與「土」組合為「堪」
    土太過,地突狀;又勝任也。
  與「山」組合為「嵁」
    山之甚,山勢凹凸不平之極。
  與「黑」組合為「黮」
    甚黑之色。
  與「言」組合為「諶」
    話很深,誠信。

幾   會意,形聲-金文
    力小而戍,數目不定,機會微少;象治絲之器具。
  與「木」組合為「機」
    木將及,氣運之變化;巧術;細微精確之木具。
  與「示」組合為「禨」
    示之微,或祥或祟。
  與「玉」組合為「璣」
    微微有缺,不圓的珠。
  與「石」組合為「磯」
    石力小而戍,指在激動水中兀立之大石。
  與「食」組合為「饑」
    食物少,無食物,或食物未熟,飢餓也。
  與「革」組合為「鞿」
    少許之皮。
  與「言」組合為「譏」
    言少,以輕鬆的態度損人。

則   會意-金文
    以刀分貝,平分財物,有條理之規定也。
  與「金」組合為「鍘」
    以刀分割,砍割。
  與「水」組合為「測」
    分別水流,象徵觀察度量各種情況。
  與「??」組合為「廁」
    規定之房間,大小便的地方;引申為處在。
  與「人」組合為「側」
    人為裁制對象,指一邊也;偏斜也;卑隘也。
  與「心」組合為「惻」
    心被裁制,痛也,於心不忍也。

分   會意-甲骨文
    以刀切成兩半,體、數由少化多,價值由多而少;由分之所得之部份。
  與「人」組合為「份」
    人分別之,所分者為整體中之一。
  與「手」組合為「扮」
    以手分別之,指與原來有別的處理方式,裝飾也。
  與「口」組合為「吩」
    以言語施給,囑告也。
  與「艸」組合為「芬」
    草所分出者,香氣也。
  與「目」組合為「盼」
    眼睛黑白分明;引申顧也,視也。
  與「林」組合為「棼」
    林木分立,象徵其亂。
  與「米」組合為「粉」
    研米使分散,成細白末狀物質;細白末狀物質。
  與「禾」組合為「秎」
    有禾可分,收穫。
  與「雨」組合為「雰」
    雨之分化,霧氣。
  與「玉」組合為「玢」
    玉上分明的紋理。
  與「气」組合為「氛」
    氣的成分,氣也;惡氣也;情勢。
  與「羽」組合為「翂」
    羽分,不易飛行,飛行緩慢狀。
  與「糸」組合為「紛」
    絲多而無序,雜亂也。

每   會意,形聲-甲骨文
    人之母,凡常也;各自也;又雖也。
  與「日」組合為「晦」
    各自的時間,指陰曆每月的最末一天,月虧,光線不明亮。
  與「肉」組合為「脢」
    各自之肉,背脊兩旁的條狀瘦肉。
  與「金」組合為「鋂」
    各自金屬所組成的器具,大環貫二小環的鎖鏈。
  與「水」組合為「海」
    水之常,地球上聚水的區域,象徵量多且大。
  與「人」組合為「侮」
    人性之常,怠慢也;又侵略也,欺凌也。
  與「心」組合為「悔」
    心常思之不已,因已來不及,懊恨也;又改也。
  與「艸」組合為「莓」
    草各自盛長。
  與「雨」組合為「霉」
    梅雨季節天氣潮濕,物因生菌而變色或生之白毛,壞了。
  與「言」組合為「誨」
    凡常之言,以期茂盛者,勸勉也。

只   象形,指事,會意-金文
    象口向下分之形,聲語詞,但也,不過也,僅也;量詞。
  與「肉」組合為「胑」
    人體僅有的四肢。
  與「車」組合為「軹」
    車軸僅有的兩頭。
  與「尺」組合為「咫」
    周制八寸謂之咫。
  與「齒」組合為「齞」
    僅有齒,齒露出。

亞   象形-衍文
    象人彎背之形,醜也;次等。
  與「木」組合為「椏」
    亞於主幹,樹枝。
  與「口」組合為「啞」
    次等之口,嘴巴不能說話。
  與「女」組合為「婭」
    次者,姊妹丈夫的互稱,也就是連襟。
  與「子」組合為「孲」
    次等之子,年齡更小,嬰兒。
  與「土」組合為「堊」
    次等之土,有色之土也;又塗飾。
  與「心」組合為「惡」
    醜心,壞也,故意做害人之事;又憎恨也。
  與「虫」組合為「蝁」
    惡虫,大眼毒蛇。

咸   象形,會意-甲骨文
    滅去口舌,同也,感也,皆也。
  與「金」組合為「鍼」
    金咸,金使之和,引線縫紉之工具,即針。
  與「水」組合為「減」
    水與自然感同,常因滲透或蒸發而漸損,使少。
  與「竹」組合為「箴」
    竹製之針或簡,用之使咸同也,引申為勸誡。
  與「口」組合為「喊」
    口因感同而出聲,高呼也。
  與「糸」組合為「緘」
    以絲束之使同,封也。
  與「言」組合為「諴」
    感同之言,誠實。
  與「鹵」組合為「鹹」
    鹽的味道,為五味之一。

凡   會意,形聲-金文
    象大拇指之形,一切,平常,輕微的。
  與「水」組合為「汎」
    水面上一般的,引申為廣大。
  與「巾」組合為「帆」
    輕的巾,船桅上借風力前進的布篷。

尤   指事,形聲-甲骨文
    象手上伸礙物狀,異也,甚也,怨也。
  與「??」組合為「疣」
    皮上突起肉瘤之病。
  與「手」組合為「扰」
    手礙人,擾。
  與「魚」組合為「魷」
    特別之魚。
  與「京」組合為「就」
    特別高處,趨之從之,立刻,意志決定。
  與「言」組合為「訧」
    過失之言。
  與「??」組合為「尨」
    犬多毛,色不純,形雜亂。

更   會意-金文
    原字從丙??,手持丙火,象徵代,續,改換,再。
  與「木」組合為「梗」
    樹木延續的枝莖,硬且長;硬且長之影響。
  與「土」組合為「埂」
    土變更形狀,小坑也。
  與「人」組合為「便」
    人有所變更,順也,利也,安也,就也;有所變更後感到順利者,排洩物。
  與「口」組合為「哽」
    口梗,有所堵也,傷感狀。
  與「骨」組合為「骾」
    骨頭如梗,留在咽喉中之感覺。
  與「石」組合為「硬」
    石之延續性,堅牢也,不易改變狀。
  與「魚」組合為「鯁」
    魚體之延續部分,硬而直狀。
  與「糸」組合為「綆」
    汲水用的繩子。
回應﹕
  很好,謝謝之至。
  閣下做了這些,相信對漢字有更深入之瞭解,可證老朽言之不虛也。上例中,老朽僅改了幾個字之「結構」。蓋字完成後,將掛上程式,將關鍵字作「超聯結」。若此,必須有「固定規格」,是為每字及其解釋共佔兩行。
  「合、勻」與他類重複是實,因其各有「多義」,可自擇合適類別也。
6041 留言者:網主 [2006-05-03]
告網友:
  幸得網友義助,《字易》之資料已完成一半,另一半「形聲字根」正在用程式整理中,完成後即將上網。另外,各字之超聯接亦在設計中,完成後即為「概念網絡」之「基地台」。當基台掛在「漢文樂園」中後,力求做到圖文形音交結,歡迎各界人士赴樂園塗鴉,自由討論。
  現再掛上「漢字理解」一文,本因「理解」涉及「智能索引」機密,無意公開。但因見網友們熱心參與,老朽決定投桃報李,再去皮一層。不過要理解「理解」之真諦,須有哲學根底。為了引導網友參與,老朽盡量避免「理論」,一律從「實做」下手。祇是不願「做練習」之網友,恕老朽無意陪公子讀書。

漢字之理解

  何謂理解?定義:
    一主觀系統,對某一客觀現象,以理性解析所得之認知。
  要理解漢字,若知漢字產生之動機與目的,進而按圖索驥,必有所獲。然而,對一般人而言,漢字不過是一種符號訊息,能知能用即可,無意詳究其實。久而久之,塵堆垢積,作為一種符號,不過為了學習工作,等因奉此。再拿漢字與英文相比,幾萬個方塊字、與26個簡單的字母一字排開,就不然而然地敗下陣來。
  本文只談理解,不提漢字中所蘊含的「信息量」,更無意討論文化之優越性,因為這一切不久自有明證,多言無益。即令是談「理解」,也非局限於「中國人」或「人」,而是指任何一種有此「需求」之系統。在以往時機不成熟之時代,「神話」是人不能懂的怪談,但在今日,電腦堂堂問世,神話即將跨入科學殿堂。

  何謂「漢字理解」?定義:
    漢字=一種供人類溝通對宇宙人生認知信息之載具。
    理解=以理性分解之
    漢字理解=用理性分解出、漢字這種溝通載具所載之信息。

  然而千百年來,人類文明由無而有,其中點點滴滴,莫非建立在前人的經驗上。英國哲學家洛克,寫了一本「人類理解論」,他承認理解源自「感官經驗」。正因為有了這種思維,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日各國傾全國之力,擬開發「人工智能」未果。因為電腦不具備「感官經驗」,而人也不瞭解感官,兼以英文本與「概念」無關,是以與感官經驗宛似「隔著大西洋喊話」,誰也不知道誰聽懂什麼。
  假如把理解視作:理性解析所得之認知,則只要電腦能正確地執行「認知結果」就大功告成。正因如此,老朽設計了「圖文系統」,於該系統中,電腦程式能將「文字轉換成經過理解後之圖形」。如果旁觀者認為「執行正確」,那麼,就可證明:「電腦能理解人類語言(漢字)」。

  說來簡單,電腦程式如何將文字換成圖形呢?由於今日適在「智慧啟蒙時期」,人類尚自沉湎在「物慾的晚霞」中,時眼花撩亂,還未具備智慧的基礎認知。老朽在本網已發表了約千萬言,就算撈到了若干覺者,可惜入網太晚,「少林童子功」太挑剔,「說文」未弄清楚,「玩武」氣力難繼也!
  漢字基因所提供之資料,是根據《易經》分類而得,老朽公佈已久,但今人連易經都不識,遑論易理分類?老朽若從易經教起,怕過不多久,四處旌旗林立,「算命仙」蜂擁呼囂,人人不問理解問鬼神矣!
  不過,為了教學漢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能走一步,且走一步吧!

  易理分類是古人「透過感官、認識宇宙」的唯一法門!這話絕對真實。蓋感官的功能,源自於「生化電流」,需要經由生物化學作用產生電流。因此,當一感覺細胞「電性疲勞」時,就由鄰近之另一細胞「代行」。故不論「刺激源」如何,人感官所接收到訊息不能連續,而形成「前一級與後一級之比值」(老朽曾謂乃辨識之本)。
  基於生理條件之限制,刺激訊息皆然,僅有比值認知可得以存在。到了概念層次,比值認知更為明顯,且成為概念之根基。若任何概念,能一分而二,各代表另一不同且相異之概念、且能不斷分割下去,即係「概念分類」。分類後之概念,各成系統,且相互交集。於《易經》中,稱之為:太極分兩儀、兩儀分四象、四象分八卦。
  這種分類精確有效,祇惜限於人類認知的條件,分到第三次,就難以為繼。因為人類之認知是站在「立場」上,觀察「現象」,得到「認知」。既已得到了認知,所認知者必是林林總總,不可能再以原條件「對分」。這種原理,西方在二十世紀,才被學者發現,寫了一本《混沌》,稱此現象為「週期三分裂」。
  因此數千年前,古人觀天察地,著《易經》,分到「八卦」為止。後周文王再續六十四卦,幾臻人思之極境,後人真能領悟者寥寥可收。然而,本文所討論之概念分類,只是套用易理的方法,餘不涉及。

  綜上所述,將概念對分,首重立場;次及現象;再而認知。

  1、立場有「二維」,客觀真實及主觀立場。
    概念為供人類傳達信息之載具,人必有立場,於立場中傳達特定之信息。
        靜態者指客觀事物,是立場之體。(英文文法:名詞等。)
        動態則為主觀變化,是立場之用。(英文文法:動詞、形容詞等)

  2、現象有「四象」,皆可供觀察、辨知者。
    立場既分,所有之概念若非客觀真實,即為主觀立場所得。
      於客觀真實中,萬事萬物中,其體若非具象,必係抽象。
        抽象有「象、數、性、徵、關係、意義、條件、利害」等因子。
          抽象無形無體,僅存在於人類思維之認知中。
        具象有「體、形、質、量、色、位、能、品」等因子。
          具象之因子皆可供辨識、應用。
      於主觀立場下,所作所為者,其用無非認識,以及行為。
        認識有「刺激、分辨、狀態、感受、程度、印象、情緒、希冀」等。
          認識來自外在,在西方文法中被定為「形容詞」。
        行為(或反應)有「能力、意念、目標、動作、功效、判斷」等。 
          行為出自個體,在西方文法中,多為「動詞」。 

  3、認知有「八知」:
    抽象者分:定義,應用。此類無體、無形、無色。
      定義者多供辨知,係人為假設者。
              如:符號、語法、根源、現象。
      應用者多係對象,係現實環境之代稱。
              如:規範、人際、資訊、意義。
    具象者分:本存,人造。此類有體、有形、有色。
      本存者多為「自然形」,無特定機能。
              如:本體、肢體、植物、動物。
      人造者多為「幾何形」,有特定機能。
              如:食衣、住行、起居、工作。
    認識者分:感知,狀態。此類為人被動接受者。
      感知者為因覺而知,由接收刺激到產生印象。
              如:刺激、感覺、心緒、認知。
      狀態則為所知之果,辨知各種變化的狀態。
              如:化態、動態、界態、知態。
    行為者分:能力、經驗。此類為人主動發生者。
      個體指生命本具者,由官能進至智能。
              如:官能、體能、技能、智能。
      社會則需要學習,包括做事待人等行為。
              如:生活、溝通、行事、控制。



     
  256種概念,在8000漢字(有意義者,其餘多為地名、物名等)中,每種中平均有概念31個,最多者約50個,最少也有二十。
  
  網友可自行練習「歸納」,根據對各字之熟識、以及分類之觀念,一一將組合之字歸入各類中。

  例:本網已公佈「獨體字」概略之分類,組合字可援前例「歸納之」。歡迎網友們再接再厲,將各位所整理之「組合字」,歸納在下表中。歸納較組合難度大得多,但若視作一種「思維練習」,此一工作必有大助。
  應注意者,「歸納」絕無標準答案,但必有「較佳」或「較合理」之共識。歡迎網友們來此一同探討,為免各說各話,討論之規則如下:
  1,先選一字。
  2,確定「何維」?其為客觀名稱,或主觀之動、形容詞?或兩者皆可?
  3,再確定「何象」?
  4,再確定「何知」?
  5,上面四則皆有共識,方能開始歸類於下列256項中。
  6,不論各人所見如何,希能稟持君子之風。

  例:1,選一「硬」字:
    2,必係主觀認知,蓋某甲認為硬者,某乙未必同意也。
    3,是為認識之形容詞,不可能是行為之動詞。
    4,可能感知某物之感覺,也可能是狀態中之知態。故兩處皆可放置。
    5,感覺中,對物而言,是稱「質態」;而對人而言,是靠「膚覺」。
      同理,兩處皆可放置。
      於狀態中,知態係人經過理性所得知者。
      是故,「硬」字於「084H質態」、人之「08BH膚覺」及理性「0BAH知態」皆可查知。
      同理,僅由此一表格(真正理解尚有其他資料),可「概略理解硬之為何」也。
  
  根據表列各種信息,得「硬」字之理解為:(「」中之文字皆取自表中。)

  人之「主觀認識」,經物質之「質態刺激」而得到之「膚覺感覺」,並能「知物之性能」者。
  (另加「硬」字的「石+更」之會意。)

  以下為概念定義表,其前端之數字為十六位值,供程式使用者:
  組合字則請見以往多位網友之留言。

  0客觀-0抽象族-0定義類-00符號屬:意識層次。 無〔體形能〕
00類詞
01序詞
02數詞
03時詞
04位詞
05度詞
06幣詞
07量詞

  0客觀-0抽象族-0定義類-01語法屬:意識層次。 無〔體形能〕
08意詞
09動詞
0A代詞
0B副詞
0C語詞
0D聲詞
0E連詞
0F介詞

  0客觀-0抽象族-0定義類-10觀念屬:基本概念,總綱領。可知
10本源:〔體=宇宙〕〔用=知識〕〔有性質,無形體數量,可知事物理法〕
11物源:〔體=觀念〕〔用=知識〕〔可感知事物理法〕
12理源:〔體=觀念〕〔用=常識〕〔可知人事時物情理法〕
13感源:〔體=生命〕〔用=認識〕〔可感知概念〕
14種源:〔體=人民〕〔用=認識〕〔可知人地〕
15政源:〔體=朝代〕〔用=認識〕〔可知人事時〕
16居源:〔體=地區〕〔用=認識〕〔可知人地〕
17知源:〔體=知識〕〔用=資料定義〕〔可知概念〕

  0客觀-0抽象族-0定義類-11現象屬=能量層次,皆〔可感〕
18景象:〔體=環境〕〔用=視觸覺〕〔可知時理法〕
19能象:〔體=刺激〕〔用=視聽觸覺〕〔可知事情理法〕
1A體象:〔體=物源〕〔用=視聽觸覺〕〔可知物事理法〕
1B表象:〔體=光〕〔用=視觸覺〕〔可知物理法〕
1C跡象:〔體=物表〕〔用=視聽觸覺〕〔可知事地物理法〕
1D形象:〔體=光影〕〔用=視觸覺〕〔可知人情理〕
1E水象:〔體=水〕〔用=視聽觸覺〕〔可知物理〕
1F氣象:〔體=環境〕〔用=視聽觸覺〕〔可知事物理法〕

  0客觀-0抽象族-1應用類-00規範屬:〔因=需要分辨〕
20群體:〔體=人民〕〔用=生存〕〔可知情理〕
21社會:〔體=行為〕〔用=生活〕〔可知理法〕
22組織:〔體=機構〕〔用=生活〕〔可知事情理法〕
23事務:〔體=規範〕〔用=工作〕〔可知事情理法〕
24職業:〔體=工作〕〔用=工作〕〔可知事情理法〕
25職位:〔體=架構〕〔用=生活〕〔可知理法〕
26界域:〔體=土地〕〔用=生存〕〔可知事地〕
27傳統:〔體=歷史〕〔用=生存〕〔可知事地理〕

  0客觀-0抽象族-1應用類-01人際屬:無〔體形能〕
28關係:〔體=稱呼〕〔用=關係〕〔可知事情理法〕
29家族:〔體=稱呼〕〔用=關係〕〔可知事情理法〕
2A稱呼:〔體=稱呼〕〔用=關係〕〔可知事情理法〕
2B名份:〔體=稱呼〕〔用=性質〕〔可知事情理法〕
2C行逕:〔體=行為〕〔用=價值〕〔可知事情理法〕
2D角色:〔體=行為〕〔用=性質〕〔可知事情理法〕
2E宗教:〔體=信仰〕〔用=性質〕〔可知事情理法〕
2F封建:〔體=歷史〕〔用=階級〕〔可知事情理法〕

  0客觀-0抽象族-1應用類-10資訊屬:〔因=生活需要〕。
30道德:〔體=行為〕〔用=價值〕〔可知事情理法〕
31訊息:〔體=刺激〕〔用=效果〕〔可知事情理法〕
32事件:〔體=行為〕〔用=資訊〕〔可知事情理法〕
33識別:〔體=文字〕〔用=認知〕〔可知理法〕
34文件:〔體=文字〕〔用=說明〕〔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35文學:〔體=文字〕〔用=說明〕〔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36藝術:〔體=訊息〕〔用=功能〕〔可知事情理法〕
37標誌:〔體=辨識〕〔用=功能〕〔可知事地物理法〕

  0客觀-0抽象族-1應用類-11意義屬:〔因=生活經驗〕
38物資:〔體=性質〕〔用=功能〕〔可知地物法〕
39精神:〔體=觀察〕〔用=價值〕〔可知人事情理法〕
3A信念:〔體=觀念〕〔用=信心〕〔可知人事情法〕
3B感受:〔體=現象〕〔用=利害〕〔可知事情理法〕
3C財產:〔體=價值〕〔用=利害〕〔可知事物情法〕
3D疾病:〔體=現象〕〔用=利害〕〔可知事情法〕
3E命運:〔體=現象〕〔用=利害〕〔可知事情法〕
3F機遇:〔體=現象〕〔用=利害〕〔可知事物情法〕

  0客觀-1具象族-0本存類-00本體屬:〔因=能量變化〕=物質層次。
40元素:〔體=物質〕〔用=性質〕〔可知物理〕
41地形:〔體=地形〕〔用=條件〕〔可知地物理〕
42水界:〔體=水位〕〔用=條件〕〔可知地物理〕
43水域:〔體=水形〕〔用=條件〕〔可知事地物理〕
44質體:〔體=物質〕〔用=性質〕〔可知事物理法〕
45形體:〔體=體形〕〔用=性質〕〔可知事物理法〕
46能體:〔體=有機〕〔用=熱能〕〔可知事物理法〕
47命體:〔體=有機〕〔用=生命〕〔可知事地物理法〕

  0客觀-1具象族-0本存類-01肢體屬:〔因=分工〕生命層次。
48部位:〔體=部位〕〔用=功能〕〔可知理法〕
49結構:〔體=機構〕〔用=功能〕〔可知理法〕
4A上肢:〔體=機構〕〔用=操控〕〔可知事物理法〕
4B下肢:〔體=機構〕〔用=運動〕〔可知地理法〕
4C感官:〔體=器官〕〔用=辨識〕〔可知事地物情理法〕
4D器官:〔體=器官〕〔用=生理〕〔可知物理法〕
4E體液:〔體=液汁〕〔用=生理〕〔可知物理法〕
4F體表:〔體=機構〕〔用=保護〕〔可知物理法〕

  0客觀-1具象族-0本存類-10植物屬:〔因=光合作用〕=生命層次。
50糧食:〔體=種籽〕〔用=可食〕〔可知時地物理法〕
51菜蔬:〔體=植物〕〔用=可食〕〔可知時地物理法〕
52果實:〔體=器官〕〔用=可食」〔可知時地物理法〕
53枝幹:〔體=長條〕〔用=支持〕〔可知時地物理法〕
54觀賞:〔體=現象〕〔用=享受〕〔可知事時地物情理法〕
55特作:〔體=性質〕〔用=生活〕〔可知事時地物理法〕
56建材:〔體=樹木〕〔用=建築〕〔可知地物理法〕
57葯物:〔體=性質〕〔用=麻醉〕〔可知事地物情理法〕

  0客觀-1具象族-0本存類-11動物屬:〔因=能動之生物〕=本能層次。
58養殖:〔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9飛禽:〔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A走獸:〔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B水族:〔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C爬蟲:〔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D飛蟲:〔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E生機:〔體=生命〕〔用=利害〕〔可知地物理法〕
5F傳說:〔體=傳說〕〔用=認識〕〔可知地物理法〕

  0客觀-1具象族-1人造物類:00食衣屬:〔因=需要〕=經驗層次
60食物:〔體=糧食〕〔用=口吃,手拿,食具盛〕〔可知地物理法〕
61肉食:〔體=肉〕〔用=口吃,手拿,食具盛〕〔可知地物理法〕
62佐食:〔體=物質〕〔用=助食〕〔性質〕〔可知地物理法〕
63食式:〔體=形式〕〔用=進食〕〔形式〕〔可知地物理法〕
64衣料:〔體=物質〕〔用=性質〕〔材料〕〔可知地物理法〕
65衣服:〔體=衣料〕〔用=保暖,美觀〕〔可知地物理法〕
66衣位:〔體=部位〕〔用=功能〕〔可知地物理法〕
67衣物:〔體=物體〕〔用=性質〕〔可知地物理法〕

  0客觀-1具象族-1人造物類:01住行屬:〔因=生活需要〕=經驗層次。
68環境:〔體=空間〕〔用=生活〕〔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69私宅:〔體=建築〕〔用=居住〕〔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6A公用:〔體=建築〕〔用=工作〕〔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6B建體:〔體=結構〕〔用=安全〕〔可知地物法〕
6C通道:〔體=空間〕〔用=通過〕〔可知事地物法〕
6D行具:〔體=工具〕〔用=位移〕〔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6E構件:〔體=構件〕〔用=功能〕〔可知地物理法〕
6F身後:〔體=物〕〔用=安身〕〔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0客觀-1具象族-1人造物類:10居家屬:〔因=生活需要〕=學習層次。
70食具:〔體=容器〕〔用=手持〕〔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1炊具:〔體=容器〕〔用=處理食物〕〔可知人事地物法〕
72容具:〔體=空間〕〔用=保護液體〕〔可知人事地物理法〕
73盛具:〔體=空間〕〔用=保護固體〕〔可知事地物〕
74用具:〔體=物體〕〔用=手握〕〔可知事時地物情理法〕
75家具:〔體=物體〕〔用=性質〕〔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6飾具:〔體=物體〕〔用=美觀〕〔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7輔具:〔體=物體〕〔用=娛樂〕〔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0客觀-1具象族-1人造物類:11工作屬:〔因=工作需要〕===學習層次。
78文具:〔體=物體〕〔用=手持〕〔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9樂器:〔體=機構〕〔用=發聲〕〔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A工具:〔體=機構〕〔用=手持〕〔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B農具:〔體=機構〕〔用=功能〕〔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C武器:〔體=機構〕〔用=傷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7D機器:〔體=機構〕〔用=特性〕〔可知事地物情理法〕
7E材料:〔體=材質〕〔用=功能〕〔可知物理法〕
7F廢料:〔體=物質〕〔用=肥料〕〔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0認識族-0感知類-00刺激屬:刺激-視覺
80光狀:〔因-能量,果-見光〕〔體=光,用=辨識〕〔可知事物〕
81色狀:〔因-光照,果-見色〕〔體=顏色,用=辨識〕〔可知物〕
82形狀:〔因-視線,果-形狀〕〔體=空間,用=變化〕〔可知地物〕
83體狀:〔因-感受,果-見體〕〔體=空間,用=辨識〕〔可知地物〕
84質狀:〔因-受力,果-反應〕〔體=本質,用=性質〕〔可知地物〕
85性狀:〔因-混合,果-狀態〕〔體=本質,用=性質〕〔可知地物〕
86??狀:〔因-引力,果-現象〕〔體=水形,用=狀態〕〔可知地物〕
87山狀:〔因-引力,果-現象〕〔體=山勢,用=狀態〕〔可知地物〕

  1主觀-0認識族-0感知類-01感覺屬:刺激-感覺
88食覺:〔因-味嗅,果-取捨〕〔體=物性,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9視覺:〔因-光照,果-辨識〕〔體=物性,用=效應〕〔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A聽覺:〔因-能量,果-變化〕〔體=聲波,用=感應〕〔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B膚覺:〔因-接觸,果-感受〕〔體=皮膚,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C體覺:〔因-刺激,果-感受〕〔體=身體,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D心覺:〔因-感受,果-現象〕〔體=心理,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E知覺:〔因-判斷,果-現象〕〔體=事件,用=效應〕〔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8F意覺:〔因-意識,果-反應〕〔體=事件,用=效應〕〔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0認識族-0感知類-10心緒屬:刺激-反應-代表人的心緒
90????:〔因-感受,果-反應〕〔體=事件,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1好感:〔因-感受,果-有利〕〔體=事件,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2情感:〔因-感受,果-有利〕〔體=對象,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3物感:〔因-物慾,果-反應〕〔體=心理,用=認識〕〔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4煩感:〔因-時機,果-感受〕〔體=心理,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5憂感:〔因-感受,果-有害〕〔體=心理,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6羞感:〔因-過失,果-有害〕〔體=心理,用=表情〕〔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7????:〔因-感受,果-反應〕〔體=心理,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0認識族-0感知類-11表現屬:心緒產生表現。對人。
98體性:〔因-視覺,果-認知〕〔體=外表,用=喜惡〕〔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9本性:〔因-視覺,果-認知〕〔體=行為,用=喜惡〕〔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A個性:〔因-視覺,果-認知〕〔體=表現,用=喜惡〕〔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B習性:〔因-視覺,果-認知〕〔體=態度,用=喜惡〕〔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C膽性:〔因-行為,果-判斷〕〔體=態度,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D才性:〔因-行為,果-判斷〕〔體=能力,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E良性:〔因-行為,果-判斷〕〔體=操守,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9F惡性:〔因-行為,果-判斷〕〔體=操守,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0認識族-1狀態類-00化態屬:〔因=能量作用〕=經驗層次。
A0宙態:〔因-變化,果-時態〕〔體=事件,用=判斷〕〔可知事時理〕
A1宇態:〔因-環境,果-空間〕〔體=對象,用=判斷〕〔知事地物理〕
A2能態:〔因-能量,果-溫度〕〔體=對象,用=判斷〕〔可知事時物理法〕
A3勁態:〔因-受力,果-變化〕〔體=對象,用=效應〕〔可知事時地物理〕
A4容態:〔因-限制,果-空間〕〔體=對象,用=性質〕〔可知事物理〕
A5質態:〔因-狀況,果-空間〕〔體=對象,用=關係〕〔可知事地物情理〕
A6識態:〔因-目的,果-現象〕〔體=對象,用=判斷〕〔可知事地物理法〕
A7生態:〔因-環境,果-生態〕〔體=對象,用=性質〕〔可知事時地物理〕

  1主觀-0認識族-1狀態類-01動態屬:
A8轉動:〔因-角動量,果-轉動〕〔體=物體,用=中軸〕〔可知事地物理〕
A9移動:〔因-向量力,果-位移〕〔體=物體,用=動態〕〔可知事地物理〕
AA飄動:〔因-浮力,果-位移〕〔體=物體,用=方向〕〔可知事地物理〕
AB流動:〔因-引力,果-位移〕〔體=液態,用=動態〕〔可知事物理〕
AC形動:〔因-能量,果-體變〕〔體=固體,用=動態〕〔可知物理〕
AD引動:〔因-引力,果-移動〕〔體=物體,用=介質〕〔可知事地物理〕
AE力動:〔因-作用力,果-聲,動〕〔體=固體,用=狀態〕〔可知事時物理〕
AF速動:〔因-作用力,果-快變〕〔體=對象,用=功效〕〔可知事時地物理〕

  1主觀-0認識族-1狀態類-10界態屬:〔因=相互作用〕===經驗層次。
B0通界:〔因-能量,果-改變〕〔體=兩端,用=關係〕〔可知事地物理法〕
B1連界:〔因-界面,果-延續〕〔體=空間,用=關係〕〔可知事時地物理法〕
B2位界:〔因-移動,果-位變〕〔體=位置,用=關係〕〔可知地物理法〕
B3觸界:〔因-移動,果-觸變〕〔體=表面,用=關係〕〔可知地物理法〕
B4量界:〔因-增減,果-量變〕〔體=對象,用=關係〕〔可知事時地物理〕
B5掩界:〔因-環境,果-觸變〕〔體=對象間,用=關係〕〔可知事地物理〕
B6交界:〔因-移動,果-觸變〕〔體=對象間,用=關係〕〔可知事地物理〕
B7糾界:〔因-移動,果-位變〕〔體=結構,用=關係〕〔可知事地物理〕

  1主觀-0認識族-1狀態類-11知態屬:〔因判斷事物變化,果-認知〕
B8知時:〔因-時間,果-認知〕〔體=事件,用=目的〕〔可知人事時情〕
B9知形:〔因-光源,果-認知〕〔體=對象,用=目的〕〔可知人地物情〕
BA知狀:〔因-能量,果-認知〕〔體=對象,用=目的〕〔可知事地物〕
BB知利:〔因-事件,果-認知〕〔體=利害,用=目的〕〔可知事地物情〕
BC知行:〔因-事件,果-認知〕〔體=行為,用=目的〕〔可知人事地情〕
BD知情:〔因-事件,果-認知〕〔體=心理,用=目的〕〔可知人事情〕
BE知價:〔因-事件,果-認知〕〔體=價值,用=目的〕〔可知事物情〕
BF知命:〔因-生理,果-認知〕〔體=心理,用=目的〕〔可知人事時地〕

  1主觀-1行為族-0本能類-00官能屬:〔因=功能=效應〕字首=器官
C0飲食:〔因-需要,果-進食〕〔體=食物,用=口喉〕〔可知事物情〕
C1????:〔因-刺激,果-反應〕〔體=器官,用=認識〕〔可知事物〕
C2表情:〔因-感受,果-反應〕〔體=面目,用=認識〕〔可知事情〕
C3發聲:〔因-感受,果-發聲〕〔體=喉口,用=認識〕〔可知事情〕
C4看視:〔因-光影,果-認識〕〔體=目眼,用=態度〕〔可知事情〕
C5生理:〔因-本能,果-行為〕〔體=生理,用=目的〕〔可知事時地情〕
C6心理:〔因-需要,果-行為〕〔體=心理,用=目的〕〔可知事時地物〕
C7倫理:〔因-環境,果-習俗〕〔體=心理,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01 體能類:〔用-肢體功能,引力,磨擦力〕字首分類=部位
C8體靜:〔因-事件,果-安穩〕〔體=身軀,用=目的〕〔可知事地情〕
C9體動:〔因-事件,果-位移〕〔體=身軀,用=目的〕〔可知事地情〕
CA互動:〔因-事件,果-行為〕〔體=身軀間,用=目的〕〔可知人事地情〕
CB體態:〔因-事件,果-行為〕〔體=身軀,用=不可控〕〔可知事情〕
CC動腳:〔因-事件,果-位移〕〔體=腳,用=重力〕〔可知事情〕
CD動向:〔因-目的,果-位移〕〔體=身軀,用=方向〕〔可知事時地〕
CE動式:〔因-目的,果-位移〕〔體=足,用=動式〕〔可知事時情〕
CF動態:〔因-事件,果-行為〕〔體=心理,用=不決〕〔可知事時情〕

10 動作類:〔因=目的〕〔體-手之指掌〕〔用-動作〕--經驗層次。
D0空手:〔因-表達,果-動手〕〔體=手,用=力〕〔可知事物法〕
D1觸物:〔因-接觸,果-動手〕〔體=手,用=力〕〔可知事物法〕
D2掌控:〔因-控制,果-動手〕〔體=指掌,用=力〕〔可知事物法〕
D3尖劈:〔因-目的,果-動手〕〔體=工具,用=尖劈〕〔可知事物法〕
D4易形:〔因-目的,果-動手〕〔體=手,用=力〕〔可知事物法〕
D5易體:〔因-目的,果-動手〕〔體=手,用=工具〕〔可知事地物法〕
D6易狀:〔因-目的,果-動手〕〔體=手,用=物件〕〔可知事地物法〕
D7易位:〔因-目的,果-動手〕〔體=身手,用=物〕〔可知事地物法〕

  1主觀-1行為族-0本能類-11智能屬:〔因=意識〕===意識層次。
D8觀察:〔因-目的,果-觀察〕〔體=感官,用=判斷〕〔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9辨認:〔因-目的,果-辨認〕〔體=大腦,用=經驗〕〔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A思維:〔因-目的,果-思維〕〔體=意識,用=認知〕〔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B判斷:〔因-目的,果-判斷〕〔體=認知,用=比較〕〔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C理解:〔因-目的,果-理解〕〔體=對象,用=現實〕〔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D識見:〔因-比較,果-認識〕〔體=對象,用=判斷〕〔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E意圖:〔因-目的,果-行為〕〔體=意識,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DF意志:〔因-目的,果-目的〕〔體=意識,用=意識〕〔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1行為族-1經驗類-00生活屬:字首=介質
E0炊事:〔因-生存,果-炊事〕〔體=烹飪,用=方法〕〔可知事物理法〕
E1潔事:〔因-生活,果-潔事〕〔體=對象,用=方法〕〔可知事地物理法〕
E2家事:〔因-生活,果-家事〕〔體=對象,用=方法〕〔可知事地物理法〕
E3行棲:〔因-生活,果-行棲〕〔體=環境,用=工具〕〔可知事地物理法〕
E4傳承:〔因-生計,果-傳承〕〔體=知識,用=教學〕〔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E5藝文:〔因-經驗,果-知識〕〔體=訊息,用=記錄〕〔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E6農牧:〔因-生存,果-食物〕〔體=生物,用=勞動〕〔可知事時地物理法〕
E7工技:〔因-生計,果-工作〕〔體=對象,用=工具〕〔可知事時地物理法〕

  1主觀-1行為族-1經驗類-01 溝通屬:體=己--人。
E8通知:〔因-目的,果-通知〕〔體=認知,用=語文〕〔可知人事物情理法〕
E9互通:〔因-目的,果-互通〕〔體=認知,用=語言〕〔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EB表達:〔因-目的,果-表達〕〔體=認知,用=態度〕〔可知人事物情理法〕
EA善意:〔因-目的,果-善意〕〔體=認知,用=態度〕〔可知人事物情理法〕
EC交往:〔因-目的,果-交往〕〔體=認知,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ED宣洩:〔因-目的,果-宣洩〕〔體=認知,用=情緒〕〔可知人事情理法〕
EE譴責:〔因-目的,果-譴責〕〔體=認知,用=態度〕〔可知人事情理法〕
EF惡意:〔因-目的,果-惡意〕〔體=認知,用=言語〕〔可知人事物情理法〕

  1主觀-1行為族-1經驗類-10行為屬:〔因=團體利益〕===意識層次。
F0服從:〔因-目的,果-服從〕〔體=階級,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1對立:〔因-目的,果-對立〕〔體=對象,用=意志〕〔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2待人:〔因-目的,果-待人〕〔體=對象,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3處事:〔因-目的,果-處事〕〔體=事務,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4輔助:〔因-目的,果-輔助〕〔體=對象,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5移轉:〔因-目的,果-移轉〕〔體=物品,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6贈送:〔因-目的,果-贈送〕〔體=物品,用=轉換〕〔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7交易:〔因-目的,果-交易〕〔體=物品,用=轉換〕〔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1主觀-1行為族-1經驗類-11控制屬:
F8意向:〔因-目的,果-意向〕〔體=對象,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9指揮:〔因-目的,果-指揮〕〔體=對象,用=溝通〕〔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A革除:〔因-目的,果-革除〕〔體=對象,用=意念〕〔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B限制:〔因-目的,果-限制〕〔體=對象,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C武力:〔因-目的,果-武力〕〔體=對象,用=行為〕〔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D佔有:〔因-目的,果-佔有〕〔體=物品,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E傷害:〔因-目的,果-傷害〕〔體=對象,用=方法〕〔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FF殺戮:〔因-目的,果-死亡〕〔體=生命,用=武力〕〔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註:上表所羅列細節,尚未定案,僅供參考。
  又:可能尚有錯誤,惜老朽太忙,只能點到為止。希網友提出質疑,以便改進之。
         網主人白
6043 留言者:芋頭 [2006-05-03]
主題:#6031「字首可資聯想之條件」一表的比對結果與建議
  先生您好:

  以留言版#6031「字首可資聯想之條件」一表為準,比對《智慧學九論》第111至114頁的「漢字字首的常識分類」表(台灣商務2000年8月初版四刷,網址:
http://www.cbflabs.com/book/kn/kn/kn4.htm)
,得出結果並加上建議,填在新增的「比對結果與建議」欄,請先生參考。





回應﹕
  很好,謝謝。
  實際上字首尚有一些未收入者,甚至本表亦不夠週全,煩勞各位大德補足之。緣老朽只擅長攻堅,開疆闢土後,常疏於經營管理。不論何事皆有「專家」唬人,唯獨「漢字」絕無專家!古人造字,後人用字,若不實用,其字必亡!為了拯救漢字,首要保留古意勿使斷絕;次則發揚科學精神、令之合情合理;三應群策群力、灌入新生力量!如此,人人皆可建議立項,只要能夠「約定俗成」,豈不遠比胡搞「火星文」為佳?
6045 留言者:傻小子 [2006-05-05]
主題:認領「知價」字
  現先把做好的「貴」字放上來,再希望領「知價」一項試做,而漢字基因字典裏沒收的字一律以(字典從缺)標示。

貴   會意,形聲-金文
    用器有價值,珍重的,有價值的。
  與「 」組合為「匱」
    藏貴,永嫌不足,不足也。
  與「辵」組合為「遺」
    出外時將貴重物留在家中,對行者是為亡、失也。
  與「水」組合為「潰」
    水高必決,能破壞事物。
  與「阜」組合為「隤」 (字典從缺)
    山高岩土易崩,指降落,敗壞。
  與「心」組合為「憒」 (字典從缺)
    心中有貴,解心智昏亂
  與「目」組合為「瞶」
    目遺,眼睛無神。
  與「耳」組合為「聵」
    耳潰而不能聽,聾也,不明事理。
  與「足」組合為「蹪」 (字典從缺)
    足負貴重之物,指顛仆、跌倒
  與「竹」組合為「簣」
    竹之價值在於做成的器具,盛土的竹器也;量詞。
  與「艸」組合為「蕢」 (字典從缺)
    用草繩或竹片編成的盛土器具。
  與「食」組合為「饋」
    珍重之食,進獻食物於神或人;又贈也。
  與「門」組合為「闠」
    門貴,市場為貴,市場之門也。
  與「糸」組合為「繢」
    珍貴的絲織品。
回應﹕
  所加之字正確,很好,謝謝。
  「櫃」在木部。
6047 留言者:朱氏 [2006-05-05]
主題:計算機漢字理學科
  1,「杆」字:
2,客觀,人人皆認為長且可行干涉之物。
3,具象,必須為可持之有形體。
4,人造,需要人為加工製造,否則不實用。
5,通常用於工作事務,且為手持之工具,因此歸於「工作屬-7A工具」。

1,「訐」字:
2,主觀,某甲認為訐者,某乙未必同意。
3,行為,需要有動作。
4,經驗,一人不能訐,必與多人相關。
5,與言語相關,且態度不善,因此歸於「溝通屬-EF惡意」
回應﹕
  應稱電腦漢字工程,蓋本系統不需精密「計算」,利用超聯接即可。根據「字易+理解」,已可供「智能搜索引擎」之設計矣!當然,漢字深度不止如此,這已涉及「層次」高低,曷不學學西方?也來個「莫中法則」,每兩年「智能」改進一層,待爬上「三十三天」,要花六十六年!
  所歸納之字正確,不妨多做一些,再以之試作超聯結漢字網絡,將字首、字身、組合、理解等聯成一體,如同人類大腦然。待再學了「文易」(以後再說),更上層樓矣!進而可學主題淬取,逐步登高!
  老朽已將萬餘漢字歸納完畢,足證此256類已足(定性定量另加)。因漢字可代表中華數千年文化,而中華文化可代表人類思維。以此推論,此256類即是人類思維基因。有志學習者,可自行將各字歸納練習之,老朽不再公佈字表。
6048 留言者:學生乙 [2006-05-06]
主題:完成和練習歸納
  朱老師:

  學生完成「傳承」類和練習歸納「洩」字,請老師指導。謝謝。

傳承:育習
育   會意,形聲-甲骨文
    孕婦生產出自肉體,以食物養子,培養,教化。
  與「金」組合為「錥」
    可育之金屬,帶溫的器具,其冷熱感最宜人的程度。
  與「水」組合為「淯」
    水育生物,自然現象,指生和養,古「育」字。
  與「土」組合為「堉」
    可育之土,肥沃的土壤。
  與「口」組合為「唷」
    求育之口,發出聲音,狀聲詞。

習   會意-甲骨文
    學飛至明白,反複熟練之;熟悉,慣性。
  與「木」組合為「槢」
    木反覆相擊,指木質堅。又堅木為器,防範之用,械也。
  與「火」組合為「熠」
    複火,各種色光相混合的火,光耀也,明亮也。
  與「衣」組合為「褶」
    衣服上反覆的摺形。
  與「心」組合為「慴」
    心已成習,屈服也,恐懼也。
  與「手」組合為「摺」
    手使之反複,將平面體一再屈疊之。
  與「雨」組合為「霫」
    反複之雨,雨貌。
  與「魚」組合為「鰼」
    反複鑽在泥裡的魚,今稱「泥鰍」。
  與「言」組合為「謵」
    反複之言。

歸納練習
--------

1,選一「洩」字:
2,主觀,因不可止狀必係動態。
3,認識,因水牽引之狀態。
4,可能指物被牽引的感受,也可能是不可止的動態。
  故兩處皆可放置。
5,水位移,狀態是「流動」;而對人的感受,因「洩」是心知之事,所以「心覺」。
  是故,歸類於

  1主觀-0認識族-1狀態類-01動態屬:
AB流動:〔因-引力,果-位移〕〔體=液態,用=動態〕〔可知事物理〕

  1主觀-0認識族-0感知類-01感覺屬:刺激-感覺
8D心覺:〔因-感受,果-現象〕〔體=心理,用=利害〕〔可知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回應﹕
  「洩」為AB流動,「非感受」,「心事洩漏」是引伸如水者。且無「洩」之「心覺」,「心覺」者,純係抽象認知,「洩」雖難知難覺,但卻具體而微也。
  故有「可知、事、物、理」,所知者,引用於抽象,其物不易查覺。
6049 留言者:小蔡 [2006-05-06]
主題:組合字
  朱老師:

  學生已完成以下三字,繼領「感受類」。謝謝。

道德:

貞   會意-甲骨文
    卜貝,占卜問財,象徵意志堅決;又正也。

  與「木」組合為「楨」
   堅正之木,古代築牆時立在兩端的木柱;又支柱也,主幹也。
  與「人」組合為「偵」
   人貞,人欲知,察看探伺也;又問也。
  與「赤」組合為「赬」
   以赤正之,著上淺紅色。
  與「示」組合為「禎」
   人有正,天以符瑞告之。
  與「巾」組合為「幀」
   布須掛正者,畫也,畫的數量詞。

正   指事,會意-甲骨文
    守一以止,直也,定也;又止於中道,不變的定則。

  與「金」組合為「鉦」
   以金正之,古代行軍用以號令隊伍進退的敲擊器。
  與「心」組合為「怔」
   心定下,外表呆愣狀。
  與「女」組合為「姃」
   正女,容貌端莊的女子。
  與「目」組合為「眐」
   目光定止,端視貌。
  與「敕」組合為「整」
   敕正,飭之使正,使事物完全、有條理狀。
  與「彳」組合為「征」
   行也;以武力平定他人,伐也。
  與「不」組合為「歪」
   不正而斜傾。
  與「耳」組合為「聇」
   耳止於一,身邊無人而獨行。
  與「网」組合為「罡」
   網之正中,位於北極正上方的北斗星。
  與「言」組合為「証」
   言之正確,使之明,勸諫。
  與「??」組合為「政」
   ??正,以手擊打使之正,乃管理眾人,使取正也。

孝   會意-???(基因字典並未標明原字出處)
    子女尊從長者,象徵善事父母,順於道,不逆於倫。

  與「??」組合為「庨」
   順於屋,宮室高邃貌。
  與「口」組合為「哮」
   順應口,吼叫也。
  與「??」組合為「痚」
   哮之病,喉病也。
  與「穴」組合為「窙」
   順於穴,氣上蒸也,高氣也;又開闊貌。 
  與「酉」組合為「酵」
   順於酒,產生酒的化學作用。
回應﹕
  見識到了漢字之「理性」吧!居然國人意欲棄之!有眼無珠也!
  如有時間,建議加上英文說明,何不讓外人也見識見識?
6050 留言者:上善若水 [2006-05-06]
主題:英文說明
  晚輩已把前輩完成的「利」「害」「壽」「旨」四字加上英文說明。晚輩英文不濟,因此沒有十分把握,希望前輩與各網友指正。
  翻譯時,總覺得像英譯易經,得其形,失其神。完全不識漢字者,單憑英文,恐怕難以領略萬一。
  然而,用兩種文字反覆思考,比較之下,更覺漢字之精妙傳神,對自己有機會接受中文教育益覺慶幸。此乃一得,特此致謝。
  又,晚輩想領一「雋」字作組合字練習。


利   會意-甲骨文
    Logical aggregates - Oracle bone script
    收割禾,刀需銳利,有好處,功效。
    Harvesting crop requires sharp knife. With advantage, effective.
  與「人」組合為「俐」
  Combines with 人(person) into 俐.
    人之銳滑者,聰明靈活狀。
    Sharp-minded person. Clever and nimble.

害   會意,形聲-金文
    Logical aggregates, pictophonetics - Bronze script
    家中言多,傷也,象徵禍起於微,不利,怕。
    Much dispute at home, bringing harm. Symbolizes calamity that arises from small causes, to do harm, fear.
  與「目」組合為「瞎」
  Combines with 目(eye) into 瞎
    有害於目,看不見東西;行為反常,亂也。
    Harm to the eye, unable to see; abnormal behaviour, disorder.

壽   會意,形聲-金文
    Logical aggregates, pictophonetics - Bronze script
    年齡很高,象徵長生,長久。
    Of great age. Symbolizes longevity, permanence.
  與「金」組合為「鑄」
  Combines with 金(metal) into 鑄.
    金屬形變而能長存。
    Changing the shape of metal to make it last.
  與「水」組合為「濤」
  Combines with 水(water) into 濤.
    大且時間久的波浪。
    Big and long-lasting wave.
  與「土」組合為「壔」
  Combines with 土(earth) into 壔.
    土壽,土之高者。
    Earth with height. Mound.
  與「竹」組合為「籌」
  Combines with 竹(bamboo) into 籌.
    計數的工具,長時間所用者。
    A tool for calculation and for prolonged usage.
  與「人」組合為「儔」
  Combines with 人(person) into 儔.
    與人共長久,侶也;類也。
    Accompanying a person for long time, companion; of the same class.
  與「手」組合為「擣」
  Combines with 手(hand) into 擣.
    手持久的動作,敲打也,搗舂也。
    Prolonged hand movement. To knock, to pound with pestle.
  與「田」組合為「疇」
  Combines with 田(field) into 疇.
    長久耕種的田。
    Field that is ploughed for long time.
  與「示」組合為「禱」
  Combines with 示 into 禱
    示求壽,向神明請求消災賜福。
    Pray for longevity. Pray to the gods for auspiciousness.
  與「巾」組合為「幬」
  Combines with 巾(cloth) into 幬.
    巾之大者,可覆蓋也。
    Big piece of cloth. Able to cover.
  與「足」組合為「躊」
  Combines with 足(foot) into 躊.
    舉足長久,未決狀。
    Raise one's foot for long time, symbolizes undecidedness.
  與「言」組合為「譸」
  Combines with 言(speech) into 譸.
    言之長生,不實也。
    Prolonged speech. Deceptive.

旨   會意,形聲-甲骨文
    Logical aggregates, pictophonetics - Oracle bone script    
    比日之美也,引申為美意;又,以匕首指日,意志也,目的也
    Beauty comparable to the sun, meaning beautiful; pointing a dagger at the sun, symbolizes resoluteness, objective.
  與「肉」組合為「脂」
  Combines with 肉(flesh) into 脂.
    肉尚美,美則柔滑,動植物的油也。
    Flesh that is still fresh, thus tender and smooth. Animal fat and vegetable oil.
  與「手」組合為「指」
  Combines with 手(hand) into 指.
    手對向美的事物,顯示方向也。
    Hand pointing at beautiful things. To show direction.
回應﹕
  譯得很好,尚希網友們共同探討之。英語是拼音語系,文字只是音符,在人智未興之際,人看人只重衣冠,西裝革履受到加持。連帶著,英文便被瞎子視作竹馬了。隨著中國興起,旗袍也會飄揚,中文遲早走上國際舞台。百年前,五四毀掉了漢魂,如今風水輪流轉,要復興漢字,就得先支付血汗錢!
  為了建設「漢文樂園」,本室暫停其他工作,全力投入。何以重要?談及圖文系統,人人都等著「看電影」,雖是發揚文化,真正飛揚在天的仍是圖畫也!漢字才是根本,本室不做,本網網友不捧場,可能又將「沉屍百載」矣。即令中國強盛了,大不了又是一個資本社會下的「加工廠」,腸肥腦不滿也!

  老朽正在整理前此與網友們合作之「組合字」,因網友們但見組合結果,不知所缺者何,難以選字。待全部整理完畢,除掛在本網外,為便於學習,有可能「出書」。各位義務「編者」,需要「具名」,以示負責。故此,請合作之網友示下,是用本名或用網名(不知「傻小子」如何登場)?
6051 留言者:網主 [2006-05-07]
告網友:
  感激網友幫忙,然尚有大半未完,茲整理如下,歡迎選領:

序詞:癸壬卯未酉申丑己甲丙丁午亥辰
數詞:千萬
時詞:春夏秋冬,午
位詞:東南西 右中央 反
量詞:斗寸番世
   客觀、抽象、定義、語法屬
代詞:我予吾余其者
述詞:是為非弗無有
副詞:于弗不必或
補詞:希可
連詞:而蓋或
介詞:當
10 客觀、抽象、定義、根源屬
本源:元本末
理源:真??
感源:感
種源:胡
群體:國家邦州氏會堂宗
社會:工商軍山文
組織:會司局
事務:戎表式責契度尃
職業:
職位:委官卒員
界域:市里集邑州
傳統:廷寺
   客觀、抽象、應用、人際屬
關係:世主賓
家族:叔母夫妻妾兄弟兒儿子
稱呼:叟童嬰
名份:鬼尊君夫生工
行逕:胡
角色:庶民
封建:皇帝王后
事件:祭基元本末真
識別:名字甫
文件:集序冊旨爰函典冊柬書頁文令
文學:字句段節章史
標誌:票單圭臬皿工具
3C 客觀、抽象、應用、意義屬
感受:吉災厄苦幸
機遇:旱尤困歷
      本存
40 客觀、具象、本存、本體屬
地形:原山岳岡??丘阜
水界:島井泉谷
形體:灰末岩石玉
能體:木
命體:人鳥魚貝虫草竹
   客觀、具象、本存、肢體屬
部位:身面亢
結構:骨胥足
感官:意目耳舌牙
器官:胃華果
體液:血
體表:甲角??介皮革毛羽
50 客觀、具象、本存、植物屬
糧食:禾粲米栗
菜蔬:豆
果實:瓜果
枝幹:芻堇
觀賞:英華
   客觀、具象、本存、動物屬
養殖:羊牛豕象馬羔
飛禽:隹雚
走獸:虎虒禺豦
水族:貝魚
爬蟲:它虫蜀肙
生機:肙蜀
傳說:龍离
60 客觀、具象、人造、食衣屬
衣料:毛皮革韋糸布帛
衣服:衣袁
衣物:甲帛
   客觀、具象、人造、住行屬
環境:田井
私宅:屋舍宅室臺
公用:宁亶倉稟且堂亭台
建體:基
通道:門戶
行具:車
身後:冥
70 客觀、具象、人造、起居屬
食具:叉豆皿匕勺舀
炊具:鼎
容具:缶豆匋鬲 
盛具:包
用具:罔索帚疌奚
家具:几席
飾具:圭石
   客觀、具象、人造、工作屬
文具:聿尺
工具:斗曹
農具:彔
武器:干戉匕戈刀盾矛殳弓矢
      感知
80 主觀、認識、感知、刺激屬
光狀:明旦
色狀:白素黑玄烏盧赤丹矞朱青翠黃
形狀:其巠甬呂並冓句屈包匈桀平廷直立正宛曲??
體狀:喬皇丰戔巨段韱
質狀:堅固重
性狀:巴旱
山狀:岑崔
   主觀、認識、感知、感覺屬
食覺:香甘辛
視覺:昏冥奐矞
膚覺:炎
體覺:累
心覺:昏迷安危厄辛瞿矍
知覺:困單幽岑俞兀
意覺:冗沓奇玄奧冓??惠唐
90 主觀、認識、感知、心緒屬
好感:美香甘惠益妥安康喜樂爽
情感:愛迷尚
煩感:炎匆
憂感:憂
   主觀、認識、感知、認知屬
體性:美
本性:嚴肅巽雍卓
個性:豪
習性:亢魯鹵
膽性:勇孟畏
才性:雋
良性:吉良甫善孚粲
惡性:夸厭凶戾鬼
A0 主觀、認識、狀態、化態屬
宙態:昔已早先后古臾久常永卒竟完曾毚乍今勿旬
宇態:向長高崔唐丕巨奐皇因覃廣大小京豪堯氐
能態:發复冉艮
勁態:強大弱孱厲昌衰厥盡成畢闌央
容態:容婁空光充實乏欠宏
質態:柔巽
識態:易真
生態:沓叢
   主觀、認識、狀態、動態屬
轉動:亙
移動:丁止尼定出至
通界:介間閒即既貫
連界:連支
位界:內中夾垂
觸界:兼并並並及逮
量界:重复幾希區累存
掩界:也屬奄蓋
交界:交叉相夆互旁耑
糾界:參
   主觀、認識、狀態、知態屬
知時:長老少
知形:呈暴表屏匽
知狀:化易兌
知利:成具負北益失
知行:敦
知情:足周可
知價:貴卑當尊
知命:孛乇生夭卒亡
C0 主觀、行為、能力、官能屬
動作:食含采舀爰
發聲:喿詹
看視:睪見??瞿矍
心理:享
   主觀、行為、能力、體能屬
體靜:立坐
體動:走登
體態:夌疐豖
動向:晉離分去來??回出至
動式:步奔
D0 主觀、行為、能力、技能屬
空手:昜
掌控:牽帶
易形:包匊
易狀:犮臿
辨認:區合感
意圖:需要莫加
意志:容戒貞志嗇
E0 主觀、行為、經驗、生活屬
行棲:居留屯
   主觀、行為、經驗、溝通屬
通知:云告咠
互通:僉
表達:乞求
善意:贊
宣洩:夸
譴責:斥
惡意:辱冒
F0 主觀、行為、經驗、行事屬
服從:申奏奉呈屈
對立:反背爭咢
待人:委允免表
處事:??
輔助:襄建產解
移轉:受貢付
交易:易兌賣欠
   主觀、行為、經驗、控制屬

  感激之至。

又:已完成之字:

意向:率專司帶宣定示
  率   象形-甲骨文
  象網之竿,帶著捕鳥,帥領也,輕鬆狀,輕忽狀;後借用為比例值。
      與「肉」組合為「膟」
        輕忽之機體,腸裡的油脂。
      與「手」組合為「摔」
        輕忽的動作,隨引力作用而落地者。

  專   會意,形聲-甲骨文
  紡織時,分寸如一,集中,特別的。
      與「肉」組合為「膞」
        集中切肉,細割;身體重量集中之處,股骨。
      與「土」組合為「塼」
        土塊集中,供建築用。
      與「人」組合為「傳」
        行為集中,轉遞也,交授也,延續也。
      與「囗」組合為「團」
        在囗之中集中,圓形的東西;軍隊單位。
      與「車」組合為「轉」
        車之專,車輪繞中心旋動,象徵時空之變換。
      與「石」組合為「磚」
        如石集中,專供建築的方形固體物。
  
  司   象形-甲骨文
  象人持令狀,作主,管理。
      與「竹」組合為「笥」
        方形竹製器物,司盛飯或裝衣物。
      與「人」組合為「伺」
        人作主,等待、尋找機會,偵察情況。
      與「示」組合為「祠」
        管理祭祀之所,廟也。
      與「食」組合為「飼」
        食物的管理,糧也;餵養人或畜。
      與「 」組合為「嗣」
        管理串連人的事,繼承。
      與「言」組合為「詞」
        言之主,代表概念的文字交集,一種文體。

  帶   象形,會意-金文
  象繫配之形,長條形之巾,引申為攜引在身邊。
      與「水」組合為「滯」
        水被帶著不自由,流動不暢貌。
      與「艸」組合為「蔕」
        草木器官相連的一帶。
      與「??」組合為「遰」
        帶著去。

  宣   會意,形聲-甲骨文
  循迴揚於空中,令人知也。
      與「日」組合為「暄」
        日可宣,陽光的狀況常為人們見面交談之話題。
      與「水」組合為「渲」
        水滲入使知、使大。
      與「口」組合為「喧」
        大聲令人知也。
      與「玉」組合為「瑄」
        玉布散狀,大也,指六寸大的璧。
      與「言」組合為「諠」
        宣揚使知,喧鬧。

  定   會意,形聲-金文
  室中守一,安也,靜也,決也,止也,不變也。
      與「金」組合為「錠」
        金銀鑄成的一定之形;量詞。
      與「水」組合為「淀」
        水已定,水淺的湖泊。
      與「石」組合為「碇」
        安定船身的巨石或鐵錨。
      與「青」組合為「靛」
        青色沉凝而成的染料。
      與「糸」組合為「綻」
        織品止,解開,破裂。

  示   象形,指事-甲骨文
  象天光下垂,垂象告知吉凶,人則祭祀之;或云象祭壇之形(多在下位)。
      與「??」組合為「宗」
        在室中所示者,同室之源,眾所尊也。
      與「大」組合為「奈」
        果名,其形色在蘋、李之間,假借為無可如何。
      與「 」組合為「祭」
        以肉敬拜神明或祖先,人神交接,祀也。
      與「林」組合為「禁」
        林前之示,知吉凶而有所忌也,因忌而有所戒止也。
      與「御」組合為「禦」
        控制以示,抗拒。
      與「西」組合為「票」
        火灰飛也,故覆蓋,指輕舉可見的憑據;火灰揚也。
      與「出」組合為「祟」
        上天出示,鬼神所造成的災禍;行事不光明狀。

指揮:召
  召   會意,形聲-甲骨文
  在刀口下,以力令之,招也;原字象取酒待客。
      與「日」組合為「昭」
        日召之,象徵使明白。
      與「水」組合為「沼」
        召水使至,停水處。
      與「手」組合為「招」
        動作號召,引來注意也。
      與「??」組合為「迢」
        行而招之,遠也。
      與「走」組合為「超」
        乃因於距離高遠,走而召,行走高過也。
      與「車」組合為「軺」
        可召之輕便馬車。
      與「髟」組合為「髫」
        髮召人愛,小孩額上下垂的頭髮。
      與「糸」組合為「紹」
        以絲相招,繼續也。
      與「音」組合為「韶」
        以音召之,虞舜時的一種樂曲;美妙。
      與「言」組合為「詔」
        言之召,上對下、皇帝對臣民之命令。
      與「齒」組合為「齠」
        幼年換乳齒。

革除:匡
  匡   會意,形聲-金文
  受於王道,使回到正途。
  與「竹」組合為「筐」
        盛物竹器。
  與「心」組合為「恇」
        心須受匡正,因畏懼也。
  與「目」組合為「眶」
        眼睛的外框。
  與「木」組合為「框」
        用來裝置門窗或器物的架子。
  與「言」組合為「誆」
        言匿,謬言欺騙。

佔有:占曷
  占   會意-甲骨文
  以口卜之,瞻視,佔有,問。
      與「水」組合為「沾」
        為水所佔,象徵牽連。
      與「土」組合為「坫」
        地佔,屏也,障也;又室中藏食物的地方。
      與「??」組合為「店」
        屋舍空間被佔,指置物鬻貨者。
      與「人」組合為「佔」
        人擅據之,取得也。
      與「手」組合為「拈」
        用手指佔取。
      與「口」組合為「呫」
        口佔住,談不休狀。
      與「艸」組合為「苫」
        草占其位,居喪用的草席。
      與「貝」組合為「貼」
        貝占空間,與空間相接,連結。
      與「米」組合為「粘」
        米占,貼附在上面。
      與「黍」組合為「黏」
        粘佔如黍而不易分離的。
      與「風」組合為「颭」
        物體固定一處,被風吹動。
      與「毛」組合為「??」
        毛占住,將毛粘成之??子。
      與「巾」組合為「帖」
        巾貼者,莫過絲質之帛書也,引用為署名之書信。
      與「玉」組合為「玷」
        玉被佔,上有污點。
      與「石」組合為「砧」
        石占,固定在下之石,供受擊承力用。
      與「阜」組合為「阽」
        土山固據,危險也。

  曷
      開口乞求,人問之「何以?」,止之逐之也。

      與「日」組合為「暍」
        日之光熱逐之,中暑致病也。
      與「水」組合為「渴」
        因需要而引起乞求的希望。
      與「衣」組合為「褐」
        因衣受逐,粗衣,質劣,色濁者。
      與「人」組合為「偈」
        因衣受逐,粗衣,質劣,色濁者。
      與「心」組合為「愒」
        因衣受逐,粗衣,質劣,色濁者。
      與「手」組合為「揭」
        因衣受逐,粗衣,質劣,色濁者。
      與「口」組合為「喝」
        口竭,缺氣缺水,喊也,飲也。
      與「艸」組合為「葛」
        長勢極盛之草,糾纏不清,應止之者,豆科葛屬多年生蔓草。
      與「山」組合為「嵑」
        山勢止,直立狀。
      與「??」組合為「遏」
        壓制,阻止之行為。
      與「欠」組合為「歇」
        逐止有缺,暫停也。

傷害:厭
會意,形聲-小篆文
石塊下的肥大之物,象徵狹迫,受氣足也。
      與「心」組合為「懨」
        心受氣足,厭煩也。
      與「土」組合為「壓」
        加力於下面的物體,使不動。
      與「鬼」組合為「魘」
        鬼迫之,夢中受驚。
      與「面」組合為「靨」
        加壓力於面,臉頰上的小窩。
      與「食」組合為「饜」
        食後胃受迫,飽足也。
      與「黑」組合為「黶」 
        皮膚上受壓的黑色小斑,痣也。

             網主人白
6052 留言者:小蔡 [2006-05-07]
主題:英文說明
  學生建議在釋字一行註明字首和字身,以便不諳漢字的讀者理解何為「會意字」。例如:

利   收割禾,刀需銳利,有好處,功效。
    Harvesting "crop (禾)" requires sharp "knife (刀)". With advantage, effective.

  又,有關出書一事,學生希望刊登本名(已在註冊為會員時提供)。
回應﹕
  收到了。
  不錯,對老外的確有此必要。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