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21 留言者:阿勇 [2008-12-19] |
主題: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作者年老猶欲親身務農,幸有年輕弟子相助,得坐享其成。 2,理解界:(1)作者年老應量力而為,讓年輕一輩發揮可也。 (2)丁一購屋本意乃讓作者休養,作者不宜因新居事過勞。 3,剖析界:欲成事不應為面子所絆,且世事非一人所能攬,應分工合作。 |
回應﹕ 1,對。2,對。3,對。 |
#8720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2-19] |
主題:答8699則作業 1**時間:月夜(北宋) 地點:東坡居室外 劇型:抒情 (俯角全景;〔景〕東坡居室庭院內外〕; (〔字〕:記承天寺夜遊 宋 蘇軾;幻廬藝坊 製作; (〔音〕:蛐蛐叫聲。) 旁 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接上 地點:東坡室內 (〔窗下桌上置有一盞油燈、一副筆硯、一頂東坡帽〕東坡安坐桌前, (手持書卷,捻須默讀,然後一手揉眼,闔上書本,放在桌上,躬身站 (起;東坡解衣,將燈吹滅,忽又直起身子;窗外圓月斜照桌面。) 旁 白:月色入戶。 (東坡走近窗前,雙手撫窗沿,向外探視;鏡頭從左向右搖視院落籬笆。) 旁 白:欣然起行。 (東坡拿起東坡帽戴上,繞桌走至對面墻邊,去拿披風。) 3**時間:接上 地點:東坡室外 (鏡頭由屋頂下搖至平視;東坡走下臺階,在門前路中間停下,負手環視周圍。) 旁 白:念無與樂者, (繼續前行,從左出鏡。) 4**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外 (承天寺正門;東坡從右入鏡,向大門走去,登臺階。) 旁 白:遂至承天寺, 5**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內 (東坡從承天寺門中走進,下臺階。) 旁 白:尋張懷民。 (繼續前行,向懷民所居偏房走去。〔偏房窗上有懷民燈光影。〕) 旁 白:懷民亦未寢, (東坡踏上偏房臺階,叩門;懷民影子起身開門;東坡邊指邊說,懷民 (把門關上,兩人並排行走於門廊。) 旁 白: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 (〔庭下空地〕竹柏影交錯,微微晃動。) 旁 白: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搖上,竹柏交錯,繁星點點,微微晃動。) 旁 白:蓋竹柏影也。 (圓月〔特寫〕前,竹枝葉微微晃動。) 旁 白:何夜無月? (院內竹柏〔中景〕微微晃動。) 旁 白:何處無竹柏? (東坡和懷民〔中景〕正面走來;〔鏡頭拉遠拉高至寺院遠景。〕) 旁 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兩人並排慢步走在院內;溶入。) |
回應﹕ 很好。 |
#8719 留言者:九洲 [2008-12-19] |
主題:#8714則,主題萃取練習。 認知界:作者古稀仍努力不懈。值新建農場與子相爭,方覺年邁該傳承隱退。 理解界:作者農業科班畢,自忖可學以致用。然,知人生進退甚於個人顏面。 剖析界:生老壯衰人生常態,沈子凡事認真負責,精神生命延續,後繼有人。 感謝老師近日來的指點,點出學生諸多問題,唯悉心自省盡力修正。謝謝。 九洲 敬謹 |
回應﹕ 正確。 |
#8718 留言者:阿勇 [2008-12-19] |
主題:#8699作業 (旁白:旁白者) 1**時間:晚上 地點:蘇軾家前 (蘇軾家全景。) 旁 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同上 地點:蘇軾房 (蘇軾正在書桌看書,看了一會,蘇軾揉了揉眼,把書合上放在桌上,站起。) (蘇軾一邊吹熄油燈,一邊解衣。)〔切至半身鏡〕 (屋裡暗了,蘇軾察覺窗外月光,遂停手望向窗外。) 旁 白:解衣欲睡。 (從屋裡取鏡,月色皎潔。) 旁 白:月色入戶。 (蘇軾走到窗旁細看。) 〔從窗外取鏡〕 (夜間園林一片寂靜。)〔第一身視點〕 (蘇軾拿起放在桌上之帽子戴上,並走到牆邊拿外衣。)〔切至蘇軾房內〕 旁 白:欣然起行。 3**時間:同上 地點:蘇軾家前 (鏡頭緩緩從屋頂向下移。) (蘇軾向前走了幾步便停下。) 旁 白:念無與樂者。 (蘇軾離家,畫面漸黑。) 4**時間:同上 地點:承天寺前 (承天寺門前特寫。) (蘇軾從鏡頭外走入承天寺。) 〔承天寺遠鏡〕 旁 白:遂至承天寺。 5**時間:同上 地點:承天寺內 (蘇軾從門口走向張懷民房門前。) 旁 白:尋張懷民。 (蘇軾上了幾步階級,走到張懷民房門前敲門。)〔切至張懷民房前〕 旁 白:懷民亦未寢。 (張懷民站起身,開門。) (蘇軾向著張懷民講了幾句,向外指指。)〔張懷民房前近鏡〕 (張懷民走出房外,關上門,跟蘇軾並行於中庭。) 旁 白:相與步于中庭。 6**時間:同上 地點: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竹柏影交橫其中。) 旁 白: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從庭下移至上面竹柏。) 旁 白:蓋竹柏影也。 (月亮皎潔。)〔月亮近鏡〕 旁 白:何夜無月? (竹柏隨風搖曳。)〔竹柏遠鏡〕 旁 白:何處無竹柏? (蘇軾和張懷民在庭中攸然散步。) (鏡頭逐漸移上至俯瞰鏡。) 旁 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畫面漸黑。) |
回應﹕ 很好。 |
#8717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9] |
主題:覆8704 朱夫子尊鑒: 前次練習是吾誤會先生之意了,因從未寫過劇本,所以不知如何下手。所以請我的助手們來看這「記承天寺夜 遊」。他們皆不通中文,看不懂旁白,也不知蘇軾,我所寫的,就是他們看到後,說出來我再譯成中文。 最後,我請他們用一個葡文單字,說出對二人之感想,依據他們的學識程度,竟然都幾乎有相同的意思。 desocupado,relaxar,ocio.這三字譯成中文,皆有「閒」之義,這是否符合先生所謂的「影象溝通」。 |
回應﹕ 巴人只羨有錢有閑,是東西有別也。 |
#8716 留言者:秦漢唐 [2008-12-19] |
主題:答8680則作業 「秦時明月」「漢時關」, 自久遠的秦漢至今,皎潔的月光照耀在滄桑的關塞上。 起 「萬里長征」「人未還」。 從古至今,遠征萬里的將士依然行軍在外,尚未回營。 承 「但使」「龍城」「飛將在」, 今時,若飛將軍李廣仍在龍城塞外戰場上、奮勇殺敵。 轉 「不教」「胡馬」「度陰山」。 飛將軍大敗胡軍騎兵,絕不會讓敵人渡過陰山的邊防。 合 認知界:詩人王昌齡,月夜於邊塞追昔撫今。 理解界:邊塞戰爭連綿不斷,迫切需要良將;飛將軍能征善戰,克敵制勝。 剖析界:反之,不能任用良將、只窮兵黷武,則將士久戰不息,難回家園。 |
回應﹕ 很好,大有長進。 |
#8715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8-12-19] |
主題:練習8714 朱夫子尊鑒: 1,認知界:朱老大樓屋頂,建一有機農場,朱老本欲親耕,後樂得撒手享老福。 2,理解界:因為,雖學農但年老體力不支,所以,交付于沈子率眾弟子服其勞。 3,剖析界:反之,如固執己見事必親為,弟子們摯肘,有福不享,菜也吃不到。 |
回應﹕ 剖析不確。 |
#8714 留言者:網主 [2008-12-19] |
告網友: 為了生存,生命體最初形成「光點」,經過三十億年進化,凡動物皆有了「眼睛」。同時,在眼睛(光點)的末端,又形成個「會議室」,以便處理資料形成印象。待印象匯聚成「大腦」,人類始得以「出物頭地」,最後衍生了文明。於此可知,「有腦須勤用,莫待終彷徨」! 今人沒有一人未看過「電影、電視」,看了!是借來的?怎麼又全部送還了?如果看進腦裡,為什麼不想一想:「怎麼做出來的?」如果想了,當知:「電影不過是動作+語言(默片用肢體語言)」。上一題所考的,就是各位用心的程度!當然,參加開放劇場的有福氣,只要看出門道,就能參加下一個時代的「狂歡節」! 人溝通的形式很多,文字出現在五千年前,但不表示永遠只有文字!影象是上個世紀的產品,其溝通的效率比文字強,但深度不及文字。由時代的進程來看,影象溝通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只惜,當人人目迷五色之餘,人類必將「返古遺傳」,把觀念發展的獨本領丟到一邊去了! 何必等到「未來」?人人「看」電影,卻沒用心「想」!今天就是當下! 漢字教學之十五(續昨) 寫文章要先培養心態,絕對不能趕著鴨子上架。雖然曹植的七步詩千古不朽,但老朽保證,是他早有所感,時機一到,水到渠成。即令如此,這種事,歷史上也只此一遭,尚無第二個急就章也!所以,平素的「日思夜想」,休謂是浪費心血,待文思培養妥當,文筆必暢! 九年來,老朽於本網收穫極大,因有各界網友們對老朽的督促,致時有進境。古人云:文窮而後工,斯之謂也!而更重要的,是時代與傳統間、文化斷層之危機感。老朽明知世事因果爽然,但宅心難易;縱然身已歸隱網際,卻未能目瞽耳聾。蓋身繫煉獄,心嚮遙天,莫非為迷途之士預留一線生機也! 需知,一啄一食,不過活生命之片時;然文化傳諸千古,無役不與。其滔天之金融危機,正係地球生態之契機;人所缺者,人生智慧之導引、幸福之認識也!老朽拼搏終生,如今老矣!薪將盡、熖將絕,能以餘熅溫醞一隅,豈僅是自燃而已乎? 是此,心態已備矣,出之以文,雖三、兩步亦有枝葉之撼也! 老朽決定用詼諧的口氣,力求避免以嚴肅之「道學」口氣,以起承轉合的策略,再加上隱頭藏足的手法,根據昨日之綱領,開始動工。 文氣甫定,萬勿猶豫,不妨錯字白字齊飛,故說共八道一色!有人自誇:「我寫文章從來不打草稿」!老朽敢言:「該人之文章必與其草稿同朽」!蓋「草稿」者,「藍圖」也!除非搭一茅草屋,焉有不畫藍圖之理?老朽文,草稿早在心中演練多遍,藍圖已備,只待分節完工! 不論如何,一氣揮成,始可稱勢!惟氣勢尚待修整,否則有嫌粗糙,是謂之「改錯」。錯字皆無,再看究裡,要得與心目中之信雅達兼顧、理想中之真善美存,始謂「修辭」!今且放下修辭後議,錯字已改,得文如次:(自稱「老朽」於網上斯可,作文章則不宜,故一律改稱「余」。) 所寫之內容 所思考的條件 起 2006年春,余以古稀之齡,每日猶 可寫「兩年前」,但除非已交代確切時間, 工作不懈。丁一憐余老邁,特購一四層、獨 偷懶不宜!「古稀之齡」交代自己狀況; 棟大樓供余工作、休養。時因後工業時代, 「四層、獨棟」交代環境;「後工業時代」 環境污染幾至病病相因。丁一知余學農,擬 交代背景;「余學農」交代己身條件;「有機 於屋頂建一有機農場,自耕自食,以保健康。 農場」交代內容。 時澳門賭業大興,威尼斯聳地而起,工 人水漲船高,遍覓不得。僅室內裝修就耗時 環境紀實。供襯托氣勢用,因非主題,點到 兩年!旋又逢世金融風暴,丁一忙於週旋, 即可。 已無暇兼顧。08年,余偕工作人員進駐, 自行修建言過其實,但為供比較,有其必要。 自行修建屋頂農場焉。 承 務農最需體力,而今,余所缺者,體力 伏結論之因,人之既老,其性也貪,常不自 也,暗自叫苦不迭。既而,屋頂農場建妥, 量力,自討苦吃。 每日種菜澆花,腰痠背痛,無以復加。沈子 副主題象徵新生,於工作為接續,於生命為 自台大中文系畢業,即隨余征戰南北,兼 繼承,於精神發揚光大。 習天文地理、電腦人事,未曾或逆。然論及 陽未必正、陰未必負,時之未至,爭執難免。 澆水除蟲,沈子另有「網絡學派」真傳,獨 書之於此,始有後文之變化,於「合理性」必 立超然,與余意悍梗不容。 不可省! 轉 余自忖科班出身,怎能屈服於火星文充 面子問題,古今中外無別。此為做人處事之 斥之謬論?與沈子爭執之餘,余老臉無光, 最大關隘,人生成敗繫乎此也。 內心難平,既思:余何所圖也?將轉戰農業 退一步,海闊天空。能做到之人,方夠資格 或退休乎?沈子凡事認真負責,曷不將農場 討論做人,否則,其獸也哉? 事全權付與?余既有有機蔬菜可食,又得修 合情合理合法。 身養命之妙,何樂而不為?於焉,大局遂定。 合 日昨,寒流來襲,風狂天冷。余安坐電 必然之後果,是責之至也! 腦檯前,敲鍵疾書。突聞沈子大喝:「快來 呼應「余以古稀之齡,每日猶工作不懈。丁 人!把擋風蓬架起來!」接著,步履匆匆, 一憐余老邁…供余工作休養」。 眾人急急登樓而去。 余再書兩行,又聞沈子喝聲:「糟糕! 加強氣氛,以便「轉折(培養高潮)」。 白菜有蟲!」「啊呀!這麼多?」「多也要 捉,不然菜被蟲吃光了!」書及此,是知: 能者多勞,所爭是責;人既老,撒手乃福也! 結論,符合「休養」之原旨焉。 約六七百字。 本則作業: 以本文練習萃取主題。 網主人白 |
#8713 留言者:小兆 [2008-12-19] |
主題:練習8699 1**時間:晚上 地點:南堂區 〔夜晚,四週寂靜,只聽見各種蟲鳴。〕 旁 白: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2**時間:接上 地點:東坡房內 〔東坡坐在書桌前看書,過了一會,揉揉眼睛,將書闔上並放於書桌,起身, 〔邊解衣帶邊將油燈吹熄,接著抬頭看看窗外月亮。〕 旁 白:解衣欲睡。 〔鏡頭照向窗外天空的月亮,月亮圓而明亮。〕 旁 白:月色入戶 〔東坡往窗外探頭看看。〕 〔窗外景色被月光照亮,鏡頭由窗外景色左方,慢慢移動至右方。〕 〔東坡戴上帽子,走向衣櫃,拿了件外衣。〕 旁 白:欣然起行。 3**時間:接上 地點:南堂區 〔鏡頭由南堂區天空,慢慢向下照向東坡,東坡向前走幾步,停住,負手想了 〔想,繼續往前走,走出鏡頭外。〕 旁 白:念無與樂者。 4**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門外小徑 〔鏡頭照向承天寺匾額。〕 〔東坡由鏡頭右方走向承天寺大門。〕 旁 白:遂至承天寺。 5**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大門內 〔東坡由承天寺大門,向左走向東廂,鏡頭慢慢拉遠,取承天寺大門內全景。〕 旁 白:尋張懷民。 6**時間:接上 地點:東廂門前 旁 白:懷民亦未寢。 〔懷民在書桌前看書,藉著燭光,身影映在大門上,可使門外的人看到懷民的身 〔影,東坡走向東廂門前,敲了敲門,屋裡的懷民起身開門,東坡一邊與懷民說 〔話一邊指向左方,懷民步出門外並且順手帶上房門,兩人一起往左走向承天寺 〔中庭。〕 旁 白:相與步于中庭。 7**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中庭 〔月光照在承天寺中庭,中庭地上有著竹柏枝葉之影子。〕 旁 白:庭中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鏡頭慢慢向上,照向竹柏。〕 旁 白:蓋竹柏影也。 〔鏡頭照向天空月亮。〕 旁 白:何夜無月? 〔鏡頭照向竹柏。〕 旁 白:何處無竹柏。 〔東坡與懷民並肩散步在承天寺中庭,鏡頭慢慢拉遠,從上往下取中庭全景。〕 旁 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
回應﹕ 很好。 |
#8712 留言者:九洲 [2008-12-19] |
主題:#8699則,作業試答。 劇 本:記夜遊承天寺 人 物:蘇軾、張懷民 場 景:屋內、屋外、承天寺、張懷民住處、中庭 〈***〉內文起始〈/***〉 1**時間:夜 地點:屋內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蘇軾秉燭捋鬚閱卷,身疲放下書卷,欠身熄燭,解衣欲睡。〕 〔月色如戶。〕 〔蘇軾轉身至窗口環視,屋外一片漆黑。〕 〔戴上帽子,走至穿堂,取衣,步出屋外。〕 2**時間:接上 地點:屋外 〔欣然而行。〕 〔念無與樂者,停下,雙手後握,續往前行。〕 3**時間:接上 地點:承天寺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4**時間:接上 地點:張懷民住處 〔燈火未熄,懷民亦未寢,蘇軾叩門,懷民應聲而出。〕 〔蘇軾相邀同遊承天寺,懷民應允,關上房門,相與步于中庭。〕 5**時間:接上 地點: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 〔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兩人徐徐行之,消失在夜色中。〕 〈***〉內文終止〈/***〉 |
回應﹕ 無對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