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303 留言者:九洲 [2009-02-08]
主題:#9298作業練習
  一,定義「理想」
   1,主題萃取:
     理=有紋路規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司情緒及認知。
   2,選擇交集:
     選擇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選擇之對象:「規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情緒及認知」
     交集者:規律、衡量事物,情緒及認知。
   3,調整:
     理想=可規律衡量事物的想法或認知。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可因應大環境發展趨勢。
   2,可提昇人民工作技能及企業競爭力。
   3,可達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貨暢其流之效。
回應﹕
  一、3,不夠精簡,且「規律衡量」難明。
  二、1,誰知大環境之趨勢?2,經濟法乎?3,哪家企業?
9302 留言者:華子 [2009-02-08]
主題: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有規律,可衡量。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心有所思。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對象:「有規律,可衡量」與「心有所思」。
    3、調整:「有規律,可衡量」=標準的,「心有所思」=想法。
      理想=有標準之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者,有「亂」需規範也,故其理想條件有:
    一、立法要及時;
    二、立法要有實施力;
    三、立法要符合公理。
回應﹕
  一、標準何來?
  二、條列不明!一、何時?大清早?二、何謂實施力?三、公理何在?
9301 留言者:牧牛 [2009-02-08]
主題:#9298則作業重做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紋路」
       所餘者:「有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3,調整:
      「理想」=合乎規律的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時機已至;2,立法者高瞻遠矚;3,執法者大公無私。
回應﹕
  一、若欲「合乎規律」則必先「具備規律」!既已具備規律,何必再立法以合乎之?
  二、1,什麼時機?2,要上泰山乎?
9300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09-02-08]
主題:作業#9298
  朱夫子尊鑒: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以之衡量事物。
      所餘者:「有紋路規律,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3,調整:
      玉之紋路規律本乃天成,故理為天之規律,供人認知。
      想乃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產生之結果。
      「理想」=符合天之規律及人之認知的想法。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立法=由人建立的規範以之律人,既由人所立,則必須客觀。故應符合天之規律乃公正、人之認知乃公平及易行。
回應﹕
  一、定義中何處請來〔天之規律〕?又有誰知之?
  二、如何客觀?有誰自認不夠客觀?天之規律如何?公平、易行為何?
9299 留言者:牧牛 [2009-02-08]
主題:#9298則作業
  一,定義「理想」:
     1,萃取主題:
       理: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
       想: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玉脈密實,有紋路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淘汰無交集者:「玉脈密實,紋路」
       所餘者:「有規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認知」與「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3,調整:
      「理想」=合乎規律的想。
  二,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1,把握時機了;2,對症下藥;3,順應民心。
回應﹕
  一、合乎規律的想,是動作態!不符「理想條件」!
  二、1,把握時機了,了字在此文法不通!
    2,無症豈不更理想?
    3,何謂民心?天天發消費卷乎?
9298 留言者:網主 [2009-02-07]
告網友:
  上則作業:試定義「法律」與「律法」,其中有「詐」焉。
  此則作業係老朽發現基因字典之錯誤,特意測試各位之判斷及膽識者。蓋「律」字漏列「用:循規範而為;如律人、律己」,以致法律及律法分別不大。實則,法律=以法律人之規範(以法律人,法重於律);律法=遵循某種規律之法(律人以法,律重於法)。如今,「法律」已成為「專有名詞」,通過立法程序即可;「律法」則指上帝、上蒼之法,須有一超凡之主宰,始能制定之,故如今使用不多。
  若有人懷疑此則定義,表示對觀念頗具心得;再若能查覺係概念字典之誤,其理解功力必已非凡也!老朽曾言,本字典未經校對,罣誤必多,此為明證。新版本已經修正,但尚有餘患,不宜公佈新本。為學不可姑息,有理可爭,無理勿急。老朽將藉教學良機,一一將錯誤更正之,務請海涵。
  顯然各位對老朽「極具信心」,即令「受騙」也篤信不誤。其實,這一來,對老朽之壓力極大,因失去了「諫友」,老朽很可能自誤而不自知矣!所幸老朽尚有沈子在側,基於其一絲不苟之美德,相處數十年,老朽僅見其監督咄咄、從未聞之嘉言呵呵。須知,知錯而改容易,素行而知錯極難也!

  本則作業:

  試論立法之「理想」條件

    網主人白
9297 留言者:九洲 [2009-02-07]
主題: #9284作業練習
  一、「法律」定義
   1,主題萃取:
     法=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
     律=行為有所循,法則。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依循一定方式、規律」與「行為有所循、法則」
     交集者:依循一定、規律,法則。
   3,調整:
     法律=依循一定規律之法則。
  二、「律法」定義
   1,主題萃取:
     律=行為有所循,法則。
     法=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
   2,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行為有所循」與「規律、準則」
     交集者:行為有所循,規則。
   3,調整:
     律法=行為有所依循之規則。
回應﹕
  見答案。
9296 留言者:赫識丁 [2009-02-07]
主題:困惑
  主題:關於自然與自由
  一,自然=宇宙嗎?
  二,自然或宇宙包涵智慧嗎和自由嗎?若不包括那包括包括能、時空、智慧、自由的總和是什麼名稱呢?
  三,自由結果是自然不存,不理解?例如:我想生兒子或我生了兒子,應是自由。在自然立場,此自由想延續或延續了生命,自然仍在。
回應﹕
  是插班生乎?請見前言!
9295 留言者:回歸者 [2009-02-07]
主題:提交#9284则作业
  試定義「法律」與「律法」,懇請老師指正!
  一,萃取主題:
    法: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
    律:行為有所循,法則。
  二,選擇交集:
    定義之目的:令文字觀念易於掌握。
    定義之對象:「水之去,依循一定方式、規律、準則也。」與「行為有所循,法則。」。
    淘汰無交集者:水之去、一定方式
    所餘者:依循、規律、法則
  三,調整:
    法者,依水之去,以客觀規律為依據;律者,強調主觀行為遵循一定法則。  
    法律=依循客觀規律訂定之法則
    律法=規範行為之法律
回應﹕
  見答案。
9294 留言者:牧牛 [2009-02-07]
主題:求教老師
  老師,學生以為孔子「吾十有而志于學,……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可作自由與自然之注腳,老師以為然否?
回應﹕
  不同意。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