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0 留言者:小人 [2001-11-20] |
主題:太消極了 先生說得太消極,這樣不好吧 |
回應﹕ 太消極? 可見過半夜三更還要起床「張網」捕魚的消極人? 可見過數十年如一日,工作不休的消極人? 可見過無依無援,猶堅持執著、孤軍奮鬥的消極人? 可見過年已老髦,尚自東奔西跑、喋喋不休的消極人? 是過於積極了!弟子們都累倒了,本實驗室請了一位按摩人,每兩週給他們理療(所幸老朽曾打通任督兩脈,至今老骨頭還很硬朗,是少數不需要理療者)。 要知道有多少人在動老朽鈔票的腦筋嗎?要知道有多少人恨老朽入骨嗎?這些事是要消極些,消極又有何不好? |
#873 留言者:ether [2001-11-22] |
主題:回應#862 謝謝先生解答。 續前問: 祈請先生詳述「人應行之道路」和「人可為之事」。 |
回應﹕ 老朽不為之事有三:一不為人生子,二不為人作媒,三不教人為所應為。 何也?人生是考題,豈可作弊?學者苦思之,勤行之,切勿依賴惡補、速食!三十而立,是人生之分水嶺,至四十尚有惑,則安分持家,期之下代可也! |
#875 留言者:詹子 [2001-11-24] |
主題:#858感想... 您好 請問,人生如何避免無奈? 主管天外插來一筆之計畫,明明粗糙,預備時間更是不足, 我們只能默默接受,然後趕鴨子上架,推出再說? 人生有限,我不願如此浪費精力,主管是有想法之人, 何以始終重蹈此情景?請問可以如何解決? 留言#858談及宇宙浪子的出版,不由得讓人又想到人生無奈! 大陸有其出版規範,不了解故不談, 想問您該書在台灣為何交由環球出版?又為何在台自資發行? 想見行銷問題必將斷送這一本好書,無奈。 無為?無謂?或是其他較具制度的出版社不願發行? 好東西也需有好的管道才能讓更多人知道, 讓更多人知道您的理念不也是您案牘形勞的目的嗎? 懇請為您的著作找一家有頭腦對書肯負責的出版社好嗎? 懇請您以完整面貌出版該書好嗎? 愛書人的痛苦,一在找不到愛書(書店告知絕版),一在買 錯版本(任誰都想看原版) 謝謝您 |
回應﹕ 人生本就「無辜(古辛,過去之錯誤)無奈(木示,一種很特殊的水果)」,沒有什麼好選擇的!「默默接受」是正確的,但敷衍塞責(一定會覺得痛苦)就不妙了。因為連捏泥巴人都可以成為「大師」,「計畫粗糙」、「時間不足」正是磨練的良機!老朽教學生,係由掃地的考驗開始,永遠粗糙,永遠匆忙! 《宇宙浪子》繁體版已交由台灣聯經出版社發行,其總編輯林載爵,老朋友也,一聽說此事,立刻接下擔子,敬請放心。 有言:「人生有三得三失,得者:長官昏庸,老婆潑辣,兒女混帳!失者:長官英明,老婆賢慧,兒女乖巧」! 人問之,對曰:「長官無能,適以發揮長才,不致終生蒙塵;否則在其蔭影之下,永遠出不了頭!老婆乃床頭人,日日伴之,不煩也膩,但人非木石,出軌亦難心安;若河獅常嘯,驚悸之鳥,安樂窩實多不勝數矣。兒女本是債台,奉之養之,伺之候之,待人老來,尚要專職育嬰之室;莫如早早棄之,樂得清閑自在也!」 如其言,人生方方面面,退一步,海闊天空! |
#876 留言者:薇龍 [2001-11-24] |
主題:我 到底這個「我」是什麼呢? 感謝您的回答。 |
回應﹕ 這個問題,以往討論甚多,且老朽所著各書皆有詳盡說明,請自行參考。只因難得有閑,多說幾句不妨,但必須知道,人各有機緣,這種千秋大謎,絕非片言可解。 首先,人用概念溝通,如不知「概念」為何,或所知太少,等於是「以謎猜謎」,說得越多,謎團成霧,越是無從瞭解。 其次,問者宜先釐定「立場、目標」,否則難以「判斷」,致陷於虛無。 簡而言之,「我=感覺(肉體)+記憶(精神)」,兩者缺一,「我」即不存。 證明:1,肉體「死亡」,感覺無存,「我」無從運作。 2,精神「散失」,記憶無存,「我」不知是誰(如失憶症)。 由於肉體有一定之生命週期,遲早必亡;但精神繼承源遠流長,可以永留「人間」。前人見此,力求「忽視」「肉體之我」,而不斷推己及人,化「小我為大我」,令「精神凌越肉體」。當「量變晉至質變」後,果真有了「人饑己饑,人溺己溺」之感,「我」就成為「眾生之我」,是稱「聖賢仙佛」,人已脫胎換骨矣! 因此「這個我」是什麼?要看各人「境界」而定。有人只是「生老病死」的過程;有人是「吃喝玩樂」的工具;有人則是「功名利祿」的奴隸;也有人「故作清高(精神)」,說穿了,不過「困居斗室(肉體)」,自以為是罷了。 若問「老朽我」是什麼?是「自甘泥塗」,切望人人「蛻變大我」的「愚公」也! |
#880 留言者:ether [2001-11-28] |
主題:回應#873 多謝先生解答。 晚生就自立去也, 後會有期。 |
回應﹕ 恭喜。 |
#881 留言者:郎鋒 [2001-11-28] |
主題:#876有感 人(我)到底是甚麼?我看人不能是甚麼,因為人若是甚麼,人也就被限定了,最終可能不是甚麼了。所以,人已經死了,界線消失了( Michel Foucault 語。達爾文宣稱上帝已死,這個觀點也很相似)。 這是從外面來看的。若換個角度問(用尼采的眼光):我是如何形成的?今天的我為甚麼會是這樣?也許有趣。 前幾天台北京華城開幕,集團總裁沈先生在鏡頭前說:“活到五十歲才真正與自已好好相處,不受個性羈絆”。陳水扁的個性台灣無人不知,可是他的女兒有一次在鏡頭前足足罵了十五分鍾,也就不令人好奇了。 這些“本性”深深埋在個人獨特的體驗記意當中,要花上半輩子與之纏鬥,為甚麼非要如此之久?人生也許不能作幣,但進程應該可以縮短,命運應該早些自主為是罷。 |
回應﹕ 人是什麼? 在豬眼中,人是「主子」。 在狗眼中,人是「玩伴」。 在老虎眼中,人是「食物」。 在螞蟻眼中,人是「搗窩者」。 在人眼中,人是「是非利害」的泉源。 在「自己」眼中,人是「萬物之靈」,犯了錯不能承認的「總統」府。 在神眼中,人是「迷途羔羊」。 在宇宙眼中,人是「由物質體蛻變為精神體」的介面。 所幸木石無眼,否則舉行地球公決,人將是萬惡之首,罪不可赦! 唉,何苦挖根呢? |
#908 留言者:薇龍 [2001-12-21] |
主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請問先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生活中,是否類似一種腦中無任何預設念頭,純然而行的 做呢? 或是請先生詮釋其內涵,謝謝先生。 |
回應﹕ 對了一半,不僅無「預設念頭」,也不應有「所住」,一切順遂「自然」。 這句話出自佛教的《金剛經》,要瞭解必先究其前文: (善現啟請分第二:)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菩薩。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須菩提、如汝所說、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汝今諦聽、當為說。善男子善女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莊嚴淨土分第十-釋迦牟尼佛繼續開示:)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任何一句話,都有其前因後果,否則只在那幾個字上打轉,就容易變成「斷章取義」,本義全失(本網為接引「覺者」而設,以往答言假定網友已有認知根底也)。 「無所住而生其心」的先決條件,是在「善現啟請分第二」品中,須菩提所問:「…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也就是說,當人「發阿耨多(無上)三藐(正等)三菩提(正覺)心」時,其心已明,其意已正,但尚不知「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該怎麼辦? 這個問題很簡明,但卻道破了人性的根本,一針見血! 在佛家理論中,人「明心見性」是佛,佛「心迷意亂」則成魔,故「人、佛、魔」只是一種「表相」,真實關鍵,端在「一心」。 麻煩的是,人心如同朝霧,捉摸不定。偏偏心無時無刻不支配著人的行為,對一般人來說,「心猿意馬」自然不過。唯有人「覺悟」到,人生煩惱悉自「萬緣一心」,始有追求「解脫」之可能。但是,即令人一時覺悟了,也難保下一刻不「死灰復燃」。 所以經中須菩提問到:「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 云何應住是「重點」,「住(人+主=人自行作主)」乃人性之常,為了安全,為了控制,人的身心都要有所住。問題是,事物氣機相引,一住,就與所住者「糾纏不清」(作用力=反作用力,佔有=被佔有),便有了牽繫,失去了自由。既住,「心」在惰性主宰下,又回到以往諸境去了。 於是,佛開示道:「…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如是」者,請讀《金剛經》全文)。 「如經中所說生清淨心」不妨,但「不應住色(視覺)生心,不應住聲(聽覺)香(嗅覺)味(味覺)觸(膚覺)法(意覺)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這是一種「大覺大悟」,三十年前,老朽即深受「所住」而苦。後讀經至此,「六賊皆泯」,得大自在!今日為漢文化獻身,既云「獻身」,是身心皆無住也。 |
#911 留言者:薇龍 [2001-12-23] |
主題:宏揚中國文化的人 晚輩心中一直有一迷團,現今文化的退失,似乎很大的原因是理解中國文化內涵的人已經不多(個人私以 為的拙見),以致於後繼無人。所以,當先生致力於科技資訊的方式將中國文化保存下來時,是否同時也 需要懂得它並且宏揚它的人呢? |
回應﹕ 當然需要,只是中華傳統文化沒有「時代流行文化」好玩,兼又不當令,在一個「急功近利」的社會上,還有誰願意下苦功學習? 須知,四時有序,天道好還,二十世紀輪到美國人做莊,這個世紀又回到了東方。老朽保存的目的,就是為後人作準備也。 |
#918 留言者:老外人 [2001-12-25] |
主題: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拜讀老師的著作, 深感人間有愛。 問老師有否自創教派想法。 普渡眾生, 救人出苦難? |
回應﹕ 絕對沒有!相反地,老朽早已失望於人,望能遠颺天邊,自匿深山。不幸早年曾發「地藏王菩薩願」,既知地獄難空,已無資格成佛矣! 至於「宗教」,在先民脫離叢荊、草創文明之際,人類一無能力以應付自然,二無知識以高瞻未來。彼時於黑暗之中,任何「智人」能揭櫫一種思想,穩定人心於不怖,就是莫大功德。故「宗彼之教」並非當前世道已衰,謀財求利之「造神運動」也。 眾生若需普渡,今各類教堂處處,不慮匱乏。至於是否已脫苦難,則是如人飲水,心知肚明。從宇宙進化來看,金字塔底層永遠不可能變成塔尖,何救之有? |
#924 留言者:中年人 [2001-12-28] |
主題:一個快到三十歲的年青人 請問老師如何成為快樂的人上人, 人中人呢? 人是否可用後半生三十年時間補贖其前半生三十年的無知,罪行。 仍可得道嗎? |
回應﹕ 所問有三: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心有淨地,就已「得道」。但維持得道之心,卻非難事,是以「修行(即不斷維持道心)」極為重要。 至於如何「成為…人上人、人中人」,就不是人能自主的了。蓋此乃「比較性認知」,若在眾盲群中,一隻眼可以稱王。凡比較認知者,皆屬心理幻象,智者不取也。 第三個問題:「…快樂的…」,快樂不僅是比較,而且要「自我比較」。理論上說「快樂=痛苦解除時、那一刻的感覺」,因此,沒有痛苦就沒有快樂。 建議利用時間(但不能急切)努力「修行」,「道」在眼前也。 順便提一件事,老朽之「道侶」沈紅蓮小姐,她工作細心、認真,三十年來,旦夕不懈,對老朽幫助甚大。但她果欲「得道」,有一關「非過不可」,斯為「有執」也。「有善惡、是非、成敗」之心,就難免「執著」於要求自己以及他人。 月來,她(一個人兼顧多事,包括照顧老朽生活)忙於設計「文傳字庫(全世界文字與十萬漢字)」,緊張過甚,眼壓超載,感到水晶體泛光不止。雖然老朽強迫她休息,但她「負責任之心」(以天下為己任)不去,眼壓就難以正常。 老朽之能「走」到今天,所恃者「道」也,得多少,行多少,不多不少。數十年來,吃飯、做事、睡覺,不挑不避,該怎樣就怎樣;事不論重要與否,盡其在己,全力以赴。老朽從未考慮「成敗、得失」,故「老骨頭」尚堪大任。 為此,老朽敬告諸網友,「平常心」是道,終生來去,急不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