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6 留言者:ether [2001-11-09] |
主題:回應#843 請問先生, 人若「百倍努力」是否也在數中? 人能得知「確定之流程」是否也在數中? |
回應﹕ 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生事,需「親身體驗」也! |
#848 留言者:ether [2001-11-11] |
主題:回應#846 請問先生的意思是「與其花時間窮究這個問題, 不如親身體驗人生事。」, 還是「要親身體驗人生事才能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 」? |
回應﹕ 兩者皆是! 蓋1,「人所知」=「人能知」=「人應知」 2,「時間」=「向量」,「人生」=「向量」的軌跡 「智慧」=「宇宙之有」,故人生成長=智慧由無到有之過程 3,在向量中,可略分八段: 少年=身體成長階段,智性未生;人十歲以前,但知自己。 青年=生理成熟階段,智性方起;進入二十,只顧尋偶。 壯年=進入社會階段,智性啟蒙;三十而立。該推己為人了。 中年=探索智慧階段,智性發展;四十而不惑。知人知己矣。 厚年=智慧成熟階段,智性成熟;五十而知天命。再不知,已不及。 老年=智慧融會階段,智性通天;六十而耳順。既知,始能容眾。 應年=智慧通透階段,天人合一;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得大自在。 終年=人生循環階段,更上層樓;滿必溢,益招損,積為文,剝復生。 4,休問春花秋月,下田只宜勤耕;若是揠苗助長,「稻穀」難成。 |
#851 留言者:ether [2001-11-12] |
主題:回應#848 謝謝先生解答! 續問: 1. 老師對學生的「求知」能怎樣協助? 2. 「宇宙之有」是什麼意思? 3. 怎麼能同時「從心所欲」又「不逾矩」呢? 「從心所欲」的「心」是否「自己的心」?「大自在」的 「自」是否「自己」呢? 「積為文」是什麼意思? 「知物」是在哪一階段呢? |
回應﹕ 1,師道只有「傳道、授業、解惑」,求知純屬一己,「協助」=「限制」。 2,「宇宙」=「空時」,空時之有=萬有。 3,若「己心」=「天心」,「人欲」=「天欲」,就不逾矩了。 人若「無私」,「大自在」=「大自然在」。 4,「積」=「累加」,「文」=「文化」。 5,「知物之表相」=兒童階段,「知物之用」=一般人階段,「知物之極」=至人階段。 |
#862 留言者:ether [2001-11-19] |
主題:回應#851 謝謝先生解答。 續前問: 1. 師道中的「傳道」和「授業」是什麼意思呢? 2. 「知物之極」中的「物之極」是什麼呢? 3. 晚輩仍未明白「智慧」一詞的意思。 晚輩在#851和#848所了解到的如下: (一) 「智慧」=「宇宙之有」=空時之有=萬有。 (二) 人生成長=智慧由無到有之過程。 這過程可略分八段, 由智性未生到更上層樓。 問題是(一) (二)之後, 人生成長=智慧由無到有之過程=萬有由無到有之過程。 晚輩未明「萬有由無到有之過程」的意思。 既是「萬有」, 為什麼還會「無」呢? |
回應﹕ 1,「道」者,路也,人應行之道路;「業」者,事也,人可為之事。 2,「知物之極」,是知事物之極限,取其「中庸」可也。 3,「智慧」者,「天之道」也。宇宙本「無」,由無至「有」,萬事萬物始生。人本而愚昧,由生而長,各有所向。藝術或有「天才」,思想端靠「歷練」!三十而立,人智始開,欲得「智慧」,尚須待至六十,揠苗不能助長也。 2009註:有無之辨,請見《智慧學》。 |
#873 留言者:ether [2001-11-22] |
主題:回應#862 謝謝先生解答。 續前問: 祈請先生詳述「人應行之道路」和「人可為之事」。 |
回應﹕ 老朽不為之事有三:一不為人生子,二不為人作媒,三不教人為所應為。 何也?人生是考題,豈可作弊?學者苦思之,勤行之,切勿依賴惡補、速食!三十而立,是人生之分水嶺,至四十尚有惑,則安分持家,期之下代可也! |
#880 留言者:ether [2001-11-28] |
主題:回應#873 多謝先生解答。 晚生就自立去也, 後會有期。 |
回應﹕ 恭喜。 |
#1401 留言者:ether [2002-05-11] |
主題:訂購電書 紀念版和實用版各二, 希望先生在其上簽名留念, 謝謝! |
回應﹕ 多多光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