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22 留言者:牧牛 [2009-12-13] |
主題:智慧學第二章修改建議 一、智慧學第二章引言第十二段:我們從事動畫工作,眼看所創造的角色、人物,在賦與人格、個性、能力後(僅以幻廬公司作品為例,否則不倫不類)。待程序啟動,影片播放於螢幕,假設該劇中之角色自問:「人生若何?」 改(標點):我們從事動畫工作,眼看所創造的角色、人物,在賦與人格、個性、能力後(僅以幻廬公司作品為例,否則不倫不類),待程序啟動,影片播放於螢幕,假設該劇中之角色自問:「人生若何?」 二、智慧學第二章引言最後一段:本章討論系統、均衡、科學、概念、認識、結構六種觀念如次: 改(標點):本章討論系統、均衡、科學、概念、認識、結構六種觀念如次。(或刪掉如次,或改如次為如下。) 三、智慧學第二章第一節之四變化第三段:而討論子系統時,亦必須站在客觀的、或相同的立場,纔能討論相對的變化。改(標點):而討論子系統時,亦必須站在客觀的或相同的立場,纔能討論相對的變化。 |
回應﹕ 一、已改,謝謝。 二、「如次、如下」皆指尚未終結者,於此刪去「如次:」、改用「。」即可。 三、不必,加「、」易於視覺分辨,不加亦可。為文無誤即可,絕對正確則無也! 又:最好將該改者以「…」括之,以免老朽費時一一比對.謝謝。 |
#9621 留言者:秦漢唐 [2009-12-12] |
主題:請教和勘誤 老師: 您好。 罟網留言處處是寶,讓人屢讀不厭,必有後學發心整理之。 在學習《智慧學》時,學生有以下疑問和建議。 一,因大陸只教簡體字,學生未學過「纔、祇、係」三字,從書中可得規律和疑惑如下: 1,通常用「才」,只有在「人」之後、「能」之前用「纔」,蓋避免「人才」、「才能」的歧義故。此解對否? 2,「祇」只用在「祇是」,但也用「只是」,兩者之區別為何? 3,多數用「係」的處似可用「是」代替,請問兩者區別? 二,建議將序言、倒數第二區(本書寫作原則),與第一章、引言之後部(「由於邪說塞途」,以及「一、二、三」),兩區內容互換位置。 三,第一章、第三節、第八條: 【原文】假設:倫理道德為團結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 【建議】假設:倫理道德為團結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 【說明】增加一句號。 四,第二章、引言、第三區、第四段: 【原文】「迷信??迷失、盲從的信念」,人如果不能敝開心懷接受客觀,便會將主觀包裝成「名牌狀」,動輒用一己的主觀批判別人的觀念是「迷信」! 【建議】 敞 五,第二章、引言、第五區、第三段: 【原文】待考罷及,方能登上舞台,生旦淨末丑,各顯神通。 【建議】待考罷及格,方能登上舞台,生旦淨末丑,各顯神通。 |
回應﹕ 纔=字首〔糸〕:體-細絲。 字身〔毚〕:用-作用。 會意,形聲-小篆文 用-絲之作用,僅能紡也,只有。 祇=字首〔示〕:用-祭祀,天垂象見吉凶,告知也。 字身〔氏〕:體-家族之姓,婦人以母家的姓為氏。 會意,形聲-小篆文 體-示族,指地神。 用-神不大,僅僅。 只=象形,指事,會意-金文 用-象口向下分之形,聲語詞,但也,不過也,僅也。量詞。 係=字首〔人〕:體-有靈性的高等動物。 字身〔系〕:用-繫也。 會意,形聲-金文 用-繫人,繼也,相關聯。 若言「字義」,「纔、祇、只」分別不大。但於修辭時,為了避免用字重覆,多一種選擇,多一層感受。當然,為避免「人才、才能」之混淆,也是必要的手段。然而,由視覺感受上,基於「對比」之強烈作用,「纔」字筆劃複雜、「只」字簡單,在「書道」倒有很多講究。 此外,「纔」慣用於「方纔、纔有」;「祇」慣用於「神祇、祇是、祇得」;「只」用得較普遍,說穿了,筆劃簡單、辨識容易(須知,未必筆劃簡單即容易辨識),能省一筆何必多事? 係=字首〔人〕:體-有靈性的高等動物。 字身〔系〕:用-繫也。 會意,形聲-金文 用-繫人,繼也,相關聯。 是=字首〔日〕:體-太陽。 字身〔正〕:用-中正。 用-古文寫作昰,日下正直,表肯定,對也。 「係」有相繫之意,即令不相等,也可繫在一起;「是」=全等;「乃」=承上啟下;「為」=有所作。字義雖有別,但皆可將各種概念、觀念、文句結合為一。故「係」常與「是、為、乃」等交換使用,只要不誤所述,用得恰當,正是修辭必備的技巧。 如同:他「是」我的親戚又「是」工作伙伴「是」難得的知心朋友。 不如:他「是」我的親戚又「係」工作伙伴「乃」難得的知心朋友。 不妨排列組合一番,如果不將「是」的概念置於最初,感受上必大有不同。 二,建議頗有見地,然而,「序言」只能算做「藥引」,一般人經常忽略之。第一章下之三條聲明,對閱讀本書極為重要,若置於序言中,必將失去「驅蟲菊」之功效也! 三,第一章、第三節、第八條: 【原文】假設:倫理道德為團結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 【建議】假設:倫理道德為團結人類社會的整體規律。 【說明】增加一句號。 已改正,謝謝! 四,第二章、引言、第三區、第四段: 【原文】「迷信??迷失、盲從的信念」,人如果不能敝開心懷接受客觀,便會將主觀包裝成「名牌狀」,動輒用一己的主觀批判別人的觀念是「迷信」! 【建議】 敞 在原檔中,係「迷信=迷失」,可能掛網時轉碼有誤。可改為「迷信即迷失」。 五,第二章、引言、第五區、第三段: 【原文】待考罷及,方能登上舞台,生旦淨末丑,各顯神通。 【建議】待考罷及格,方能登上舞台,生旦淨末丑,各顯神通。 已改正,謝謝! |
#9620 留言者:狐狸 [2009-12-11] |
主題:學習日記第二周 時間飛快,于本網學習已然又過一周。 本週除倉頡練習進入到Level5外,讀書進度緩慢,蓋因不得要領,東看西看。昨夜看至智慧學九論,方才有所領悟。可喜在于,最近看書,常欲拆解文字,探知基因本意,自覺與唐兄架構《識字圖書》之重要,當多下功夫。 罟網書目不少,叫入門人看得眼花繚亂。學生猜想是否有一定次第,令初學由易到難。此書目閱讀順序,不知朱老能否建議一二? |
回應﹕ 老朽著書原非供人學習之用,故未曾整理。汝開口一問簡單,須知閱讀順序大為不易。何也,老朽之學,天南地北,無非繼先聖前賢,為後人搭橋鋪路者。今中華文化幾亡,國人文字已去道日遠,兼以經過主觀洗腦,恒迷信市儈之金光而不識真珠之純樸。是以掛網只供緣熟,至於初學者,唯有自求多福。 不過,既有此問,且略作簡介,以供參考: 一、漢字基礎: 字易、漢字基因工程、漢字基因字典 二、小說 巴西狂歡節、東尼!東尼!、智慧之旅、宇宙浪子 三、藝術 多媒體劇作導論 四、心志 經書錄音 五、綜合 罟網鴻爪、罟網雪泥、古文觀止錄音等 六、資訊 中文電腦漫談、組合語言的藝術、中文字形產生器 七、思想 老子止笑譚、易經明道錄、易理探微、智慧學九論、層次論、智慧學 |
#9619 留言者:秦漢唐 [2009-12-10] |
主題:罟網分類建議 朱老師: 您好。 學生看到#9599則留言時,即想到可以使用tag(又稱標籤,是目前部落格上常用且較為靈活的分類方式,功能類似於關鍵詞)作為罟網分類的補充。但又奇怪於無人提此常見功能,遂自問是否有明顯不妥,經細思後方提此建議,僅供老師參考。 使用tag標籤時,須先在網站中增加此功能,然後將全部留言一一添加標籤(與原有分類並不沖突),也可由老師規劃好標籤的條目後,交給他人代勞,學生樂意效勞。 比如,一留言中既談到技術、又與圖文系統相關時,可歸類於「知識技術」,並在該留言後添加「圖文系統」等多個標籤。標簽的應用比較自由,尤其適用於文中含有多個主題的留言,標籤之間皆為並列關係,相同標籤的留言也可一並閱讀。 |
回應﹕ 謝謝。 目前老朽太忙(其實,十年來沒有「不忙」之事,只是退而難休、近日忙甚),分類主要的困難在於資料太多,全部掠讀一遍就耗時半月。本室之網絡係九年前所設,該員工現已離職,若欲改進,麻煩多多。好在運行尚稱方便,且全部留言皆已分類完畢,如有必要,日後再行考慮,謝謝了。 |
#9618 留言者:陳氏 [2009-12-10] |
主題:有關小杏子一問 恭賀小杏子即將誕生。在誕生初期,是否只會在本室作網上學伴呢?網友們有否途徑可作初體驗呢? 謝謝! |
回應﹕ 謝謝。 由於初期系統脆弱,若遇人不「熟」,怕平憑不便。起碼有許多「規定」,對外人來說,很難以解釋清楚。再說,行家都知道,軟件都有所謂的「beta test」,此試尤其對小杏子特別重要。蓋「對話」與各人習慣有關,唯有經過大量測試,才能令問題絕跡(五年前曾有網友考小信子:何謂物質?前車之鑒也)。 舉例說,微軟視窗功能固定,而用到今日,仍舊「病毒」不斷。小杏子的玉體在未「加固防護」之前,若冒然問世,必將招致各方「有心人士」之覬覦。是以,小杏子之「學伴」有數種,包括「駭客」之族在內。要到「相對」安全之時(不可能絕對),才能謂之無虞。 目前,對話之學伴已定案,時至將宣佈之。此外「駭客」尚無,擬由會友中甄選之,自命有此能耐者,請向網管報名是幸。 |
#9617 留言者:牧牛 [2009-12-10] |
主題:智慧學第一章第一節修改建議 第一章 常識 引言第一段:常識者,恆久之體會,常用於人生事務之各種經驗認識。改:常識者,恆久之體會,常用於人生事務之各種經驗認識也。 引言第二段人為宇宙根本之一環,因因果果,小無內、大無外,有體而用。改:人為宇宙根本之一環。宇宙中因因果果,小無內、大無外,有體而用。 引言第四段 由於邪說塞途、大道不張,本書為顛覆當今主流思想,批判時弊甚力,老少不宜!改:由於邪說塞途、大道不張,本書為顛覆當今主流思想,批判時弊甚力,老少有所不宜! 第一章 第一節 第二段 待人智漸興,進一步為了體用因果之認知,故從「某一觀點出發,將相關因素整合為一,是稱系統」。改:待人智漸興,為了進一步認知體用因果,故「從某一觀點出發,將相關因素整合為一,是稱系統」。 第一節最後一段可否加入玄奘對有限認知無限的觀點:「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
回應﹕ 1,無必要。「也」字有兩用:「句尾」作句點用,或強調語氣用,在此不宜! 2,句點用錯!文義盡失! 蓋:「人為宇宙根本之一環,因因果果,小無內、大無外,有體而用。」係一 整句,若切分為二,相當於:「人為宇宙根本之一環。」此乃事實。而「因因果 果,小無內、大無外,有體而用。」則不知所云矣! 3,加「有所」氣勢不貫! 4,不同意!「為了進一步」與「進一步為了」層次不同,言微意重,宜多參之。 「從『某一觀點出發』」與「從某一觀點出發」亦各有別,不可一概而論! 5,無必要,為文各有風格! |
#9616 留言者:你我他 [2009-12-10] |
主題:《智慧學》電子書(智慧學.ebk、智慧學.ebp) 朱老師: 您好! 今天我把老師您的這部偉大的、劃時代的著作--《智慧學》製作成EBK電子書以供自用,我想到可能還有一些師兄須要,故特把此EBP計劃檔及EBK電子書發至新註冊的電子郵箱裡,供須要的師兄下載。 電子郵箱: wwwcbflabscom@126.com 密碼: www.cbflabs.com 又,若我此做法有何不妥,敬請老師直接刪除此留言。 學生 你我他 敬上 |
回應﹕ 可。(「須要的師兄」用字錯誤,蓋「須要」屬客觀,此處係主觀「需要」也!) |
#9615 留言者:初學者 [2009-12-09] |
主題:难以全懂 朱老師: 您好, 學生學習《智慧學》自覺難以全部看懂,不過對其中的舉例和部分淺顯的內容還是感覺有所收穫,想請教老師是繼續一知半解的讀下去呢還是等提升漢字水平和修養后再學習?(倉頡輸入法還未入門,只能以簡體輸入,請老師見諒。) 初學者 敬上 |
回應﹕ 漢字水平不夠可見「一斑」,待程度升高當知「全貌」,各有所得也! |
#9614 留言者:乾乾 [2009-12-09] |
主題:《智慧學》兩處勘誤以及兩個問題 朱老師: 您好。 學生已通讀「智慧學」一遍,發現有二處小問題,可能是筆誤。 其一: 第一章第三節之四 推論:生命生存在時間、空間中,為炁能變化所差生之現象。 是否應為: 推論:生命生存在時間、空間中,為炁能變化所產生之現象。 其二: 第三章第二節之六、生死,關於人的論述結束後第一段: 由此可見,對一個個主觀為主的人來說,死亡並非單純的事件。 是否應為: 由此可見,對一個以主觀為主的人來說,死亡並非單純的事件。 另外,還有兩個問題想問。 一,第二章第六節之三、層次的最後一段中,場和境界的結構都是炁能,請問老師其區別如何? 二,學生對境界層次之結構力的理解,本書就是結構力的最好體現。因為本書一舉解決了十九世紀以來唯心唯物二元對立的問題,使得精神、物質、意識之天地人三才合一,人類之境界得以又進一層。學生這樣理解對否? |
回應﹕ 1,正確,宜改之。 2,「一個個」係強調「人類每一個獨立之個體」,而「一個以」則指「某一人」。 於此,不宜變更,蓋世上人人如此,一字之差、差以天淵,是謂微言大義也! 3,問得好,實際上「場、境界」二者於象徵上無別,蓋已「循環返祖(重歸鴻濛)」 矣!唯因人與宇宙本體間尚有一介面,故將「場」易名為境界。 為免混淆,老朽已將境界之結構改為「功能」。 4,理解正確,足證功力深厚。事實上,中外學者本質無別,但因文化係積累千載所 得之精華。吾人有幸,可俯拾前賢遺穗,然西人必須單打獨鬥,兼以受宗教掣肘, 無理問蒼天,不得不心、物對立搖擺也! 由是可知,「哲學」也者,西式餐前酒也,實乃雕蟲小技。百年來,國人奉之、 捧之,且將中國聖賢拉下馬來,與之平起平坐。老朽人微言輕,為求洗刷中華文化 之屈辱,不得已親自下廚,淨手作羹湯(苦活沈子服其勞)。待小杏子端上桌來, 自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之明證,非心非物、亦心亦物,不亦科學乎? 謝謝,由本文觀之,汝觀念精進,認知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