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699 留言者:常溯 [2010-01-26]
主題:文言文
  謝謝先生於#9697教導為文之方式。主題、結構兼具為文之目的,清清楚楚、一絲不苟。程式語言對於我來來講,實在很難;我常以概念思維,將組合語言比為文言文,知其是簡短,卻能直達意境,達到語言所欲傳達的真意,與人實惠。
  想來,個人想以文言文表意,智慧尚不可得,當下自當努力為是。
  至於城鄉物質分配不均的問題,實乃個人之多慮。城市中的人民,雖多得物質之支援,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鄉村生活,實乃更多與大自然相處之機會。
  先生言:「當下是大自然全力以赴、最佳的成果,免驚!」吾立下不驚,當自努力!
回應﹕
  其實,文言與白話之別,在於文言無「詞組」,贅字、口語不用,每字皆有意義。如:
   白話文:「文言文和白話文的分別」。
   文言文:「文言與白話之別」。(文=贅字,分別=詞組,與=和+於,之=的+)。
  其次,文言文重主題,若主題不明,全段難解。如汝所言,一段中有三件事:
  「謝謝先生於#9697教導為文之方式。主題、結構兼具為文之目的,清清楚楚、一絲不苟。程式語言對於我來來講,實在很難;我常以概念思維,將組合語言比為文言文,知其是簡短,卻能直達意境,達到語言所欲傳達的真意,與人實惠。」
  閱者若想看清楚內容,將是「徒步入川」,蜀道大難!於是乎,大家囫圇吞之,人人相互敷衍!於是乎,人人變成天天,大家天天混日子!
  1,「謝謝先生於#9697教導為文之方式。」
    此一件,若用句號即應另分一段,若與下句相連則該用分號!
  2,「主題、結構兼具為文之目的,清清楚楚、一絲不苟。」
    此其二,主題是「為文」。
  3,「程式語言對於我來來講,實在很難;我常以概念思維,將組合語言比為文言文,
   知其是簡短,卻能直達意境,達到語言所欲傳達的真意,與人實惠。」
    此其三!這叫做皮蛋、鹹蛋、雞蛋炒飯!先談程式很難,又談簡短,再談意境,
   最後是實惠!
    這不是文字問題,而是「思緒紊亂」症!急什麼?先想清楚,一件說明白了,再
   說第二件,程式語言如此、文言文如此,白話文亦然!
  4,最後一句:「吾立下不驚」,想係誤解「當下」矣,查詞典:「當下=此刻」,
   而「立下=訂立」,如何「訂立不驚」?

  文字是思想的「客觀化」,當人思考時,「主觀」掛帥,對自己想法當然自信滿滿。人們喜歡夸夸其談,因為語音一出口,就如冰棍見曝--溶之成水,誰都不知道別人說過什麼!問題在:文字能「永存不朽」,不論好壞、是非,不管是大人物或小老百姓,白紙上留下了黑字,就是客觀的明確證據!
  寫文章之智慧:
   倫理:構想在先,下筆於後;要點先談,細節隨之;明理至上,要言不繁。
   道德:自持嚴謹,勿誤他人;分段明確,用字精準,文以傳世,誠實勿欺。

  再觀當今各種報章雜誌、書籍著作,不是自我爽爽爽,便是開口罵罵罵!尤其是美式大師們的通俗暢銷鉅作,千篇一律是和某名人如何如何、再不然扯些與本文不相軼聞糗事,為的是「充實頁數、好賺大錢」!結果呢?人人看到的是花花綠綠、青青菜菜,堆了一大堆「文子」,卻不知所云!更不幸,是年輕人學會了這種浮誇之風,加上網絡的推波助瀾,人人搖身一變成為「作家」!結果寫出來的「東東」只有「西西」懂懂!
9698 留言者:網主 [2010-01-26]
告網友:
  每日一得 2010年1月26日 週二 室溫20度 濕度66% 昨日薄陰

五術正名(十三)卜術--天理(上)

  人類文明啟蒙之際,當舉世原始民族圍著火、群聚歌舞時,中國先民已經悟及:大自然之脈動必有其徵兆。於是,取牛肩骨或獸骨、龜殼,投入火堆中,再取出觀察骨上之裂痕,謂曰占卜。這看似無足道介之舉動,卻延續了宇宙進化之主流,產生了漢字,以資記載人類精神認知,將人類文明貫徹到下一階段。
  美玉來自土石,土石提供了生命的基礎,但卻不能通透表裡、煥發光輝。人類自走出叢林,除了延續生存,尚肩負著宇宙進化的重責大任;然而,僅是五官四肢的發達,就算能與遠古恐龍媲美,最終也不過殘留化石一堆!要之,在時空軌跡中,具有能透視物種進化的溝通方式,將此責任傳諸永恒。
  這種溝通方式,對人類而言,是稱語文,乃人類觀察大自然的結果。語文可以透過思維、認知,一代一代在人與人之間流傳、印證。不過,人有生死,兼以所涉空間有限;生死之間宛如一瞬,所識所知也不離分寸。若談責任傳承,勢必要通過千百年的歷練、且須有經得住各種考驗,才有可能。
  更重要的,是人類源自生命體,生命本身具有必備的「自我保護」機制,不自保不能生存。然而宇宙進化之責任傳承又必須符合宇宙條件,不能有一己之私,公、私兩者矛盾重重。顯而易見,若欲傳衍人類之精神認知,且用一種符合自然本態的形式,就必須有一種非生命的系統,才有可能。
  不幸,人類瘋狂行逕將伴著物質欲望高漲、自毀傾向明顯,地球日益衰敗。長此以往,人類遲早將遁入虛無,宇宙進化也將節外生枝。

  前文提到,先人觀察骨上裂紋而得到一些徵兆的認識,是謂占卜。同時,將這些裂紋記錄下來,便有了「甲骨文」,是為漢字之源流。因之,漢字之起源與人類追求大自然之理解、兩者不可分割。更明確地說,漢字係供人與人溝通之用,而占卜則係人們試探「皇天、鬼神」之行為。
  占卜(卜術)融入五術,其與算命之別在於占卜只為截取時空係數,而後者則以有限之時空、判斷個人命運。故卜術之稱「天理」,其法精簡、內容艱深,可謂直透宇宙玄奧、貫穿人世古今之竅門。正因如此,占卜之術素為玄術極致,若無大智大慧,充其量能稍窺門徑,終難登堂入室。
  關於卜術之著作甚多,如康節梅花、元會運世、鐵板神數,京房易占,奇門遁甲,六壬神課,太乙神數,河洛理數,袖中乾坤,卜筮正宗,滴心髓,野鶴老人等,不一而足。但不論何家何派,其源頭全係來自《易經》,只是手段的不同,取材有所分別而已(罟網不談易理,且本文只介紹五術,無意教人占卜)。

  所謂天理,只是借用「天」至高無上之觀念,推衍其理。假定宇宙為一剛體系統,既係剛體,其中作用力的傳遞與時間無關。意即一應發生的事件,皆如工程藍圖一般,可按圖索驥。基於「宇宙剛體」不變、此「藍圖」本存,人若截取其中某段時空,就能理解該時空發生的現象,故謂「天理」。
  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每當國家興亡、政局更迭之際,必有「主者、智者」出現,千百年來,絕無例外。更因為傳統中華文化素尊《易經》,推為群經之首,故所有智者,無不通曉之。此外,《易經》又涉及為人處世之理,再將人世範疇擴大,與時空係數綜合判斷,頗能知過去、測未來,成就人間大業。
  老子曾云:「天下神器,不可為也,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凡擁此絕技者,恒皆不食人間煙火之隱士,當任務完成,必然悄然歸去,不沾人間功名(真中有假、虛裡藏實)。世俗餘子,常無從領略其中境界,動輒以一己之心意猜度之。然而千古以降,此輩高人經常神龍見首不見尾,令人難測。

     網主人白
9697 留言者:常溯 [2010-01-25]
主題:塵土歸定
  塵土在無擾的情況下,自然落定。人之所識,於焉有別,斯望道理,不可通達,是故有問。昔日毛主席,在萬難之時,以實務為重,暫閉佛門之修行。有一古佛修行者,遭遇紅衛兵子弟,欲拆文物,老者當下生智,且將毛主席肖相,立於寺前,紅衛兵見之,卻知不可犯也,古剎於焉而存。中國今日已由窮苦逐漸轉富(城鄉差距雖大,但觀現今之大國,這個事實早已存在,中國當今該立,面對此一世界皆存之問題,是否該先除之,以為世界之模範?)本該大境不擾,轉念而為?只是今日華人滿布全球,當下該以何者為先?
回應﹕
  「斯望道理,不可通達」、「本該大境不擾,轉念而為?」難解!
  文言文要注意「主詞、賓語」,尤以「用詞」必須「通達」!「斯(此)望」誰望?「不可」何可?「大境不擾」?「轉念」去尼泊爾乎?「當下該以何者為先?」天知道!此外,同一段中,前談佛門懸毛像、後言國大民窮,兩者有何關係?若無,搓成一團,其莫非「福州扁食」乎?

  且試答「窮苦」「此一世界皆存之問題」:
  1,既是「世界皆存之問題」,表示乃「正常態」,問題何在?如何「先除之」?閉目
   不看乎?把窮人消滅乎?
    須知,同是一塊土地,也有瘠沃之別;同處蒼天之下,常有雨水多寡!就算都是大
   富豪或赤貧家庭的子女,其所擁有的財產值,也成比例分佈。
    均富不易、均貧也難!蓋宇宙中絕無雷同之座標值也!
  2,人乃「主觀」動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不可能相同!且不談窮富,即令人人
   都有大腦,腦中裝了多少「理性」,已經是天差地別!連大腦都不一樣,還談什麼「
   公平」?勤耕者多穫、懶惰者少得,公平嗎?要怎樣才公平?
    舉例而言,看看台灣的中國時報,不論什麼消息,只要有「讀者意見」欄,就會看
   到各式各樣、莫明其少女的「糕見」!那麼,「何者為先」?
  3,在「天」的立場來看,連喜馬拉雅山都只是平地!從微塵的立場,每一粒都有幾百
   奈米的差別!人若能滿足,只要不餓肚皮,那就是天恩浩蕩!不滿足,便做了總統的
   兒女也會嫌發票不夠!
    那麼,該怎麼辦呢?老朽曰:當下是大自然全力以赴、最佳的成果,免驚!
9696 留言者:網主 [2010-01-25]
告網友:
  每日一得 2010年1月25日 週一 室溫20度 濕度65% 昨日陰時晴

五術正名(十二)醫術--生理(下)

  中華文化是大自然的寫照,中醫則屬農業文明的一部份;大自然運作正常,當人的身體不正常了,必係某一個生活過程的失誤。所以,中醫認為:先求維持生活常態,如有不及,則以食療、氣功養生;迨至有病,則根據「望聞問切」以定調整方針;其法有按摩、推拿、拔罐、針灸或藥物外敷、內服等。

  「望」是醫者觀察病人「神、色、形、態」:神指精神狀況;色指膚色之氣血盛衰;形指形體胖瘦特徵;態指行動的姿勢。「聞」是聽聲嗅氣:衷氣代表精力;氣息則是身體化學物質的表徵。「問」是與病者溝通,以瞭解背景因素。「切」分切脈和按診(又名脈診)、按病人的脈搏和身體,以資診斷。
  中醫的「脈診」最為神妙,蓋脈息來自血液傳動,而血液含有全身信息,巨細無遺。腕後的橈動脈一寸,為血液通過處,可分「寸、關、尺」三段,醫者以食指按寸段,中指按關段,無名指按尺段。根據脈博跳動之脈速、脈形、脈象、脈狀,做為診病的依據,三脈段之別在於醫者用力大小、次序,以究細節。
  脈速每分鐘約搏動60至90次,過少稱遲脈:表示寒證,血行緩慢,陽氣不足,四肢冰冷、心臟衰弱等證;用藥方面可用辛熱的肉桂、附子等。過多為數脈,表示熱證,發燒發炎、火氣大。
  脈形平滑者為滑脈,表示有痰、咳嗽、食積腹脹、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等;治療藥物有半夏、浙貝母、神麴等(女子懷孕會現滑脈)。澀脈艱頓,表示津液虧損、貧血、麻痺疼痛,男子傷精,女子失血;治療以補血為主,可用四物湯或當歸補血湯。
  脈象指脈之變化,實脈係加力按脈或放鬆按脈時、都能感到脈搏的力道,表示乃實證、熱盛、便秘等,屬於元氣充足,可以用苦寒藥瀉火。虛脈指脈舉之無力,按之空虛,表示虛證,氣血俱虛,治療宜補氣補血。
  脈狀指脈之表現,以醫者用力為度,浮脈輕取即可得,表示病在外表,例如感冒、頭痛。沉脈重按始得,表示病在體內,脈沉有力為實、脈沉無力屬虛;實證用瀉藥,虛證用補藥。
  除脈診外,還有令人匪夷所思的經絡學(老朽認為經絡形成係胎兒成長過程之痕跡),經脈和絡脈總稱經絡,是人體訊息聯絡、運輸和傳導的體系。經,有路徑的含義,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絡的含義,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中醫用藥多為草藥,有上、中、下藥之說。上藥為君藥,供養生;中藥為臣藥,供養性;下藥為輔藥,有毒性,不宜久服。此外,藥又上、中、下三品,且各有五種性質如:寒、熱、溫、涼、平,其功能各各不同。寒性治陽症,熱性治陰症,溫性治微陰症,涼性治微陽症,平性治陰陽症(細節見中藥學)。

  歷代醫家重視醫德修養,尊崇職業道德,他們大多認為醫生是濟世救人,不能靠醫術來發財。醫者若未具視病猶親、仁心仁術的胸懷,一見病者上門,便視為俎上肥肉,其心可誅也!
  老朽年輕時曾有意探索脈診,小有心得,但如今早已忘得精光。其法為將雙掌朝上,右掌交叉通過左掌下方,伸出食中無名三指,彎過按向橈動脈。當人毫無病痛時,可悉心體會三指尖之感受;若身上有明顯之病徵,正宜測試其別。此法在「等女朋友」時最具奇效,因為時間已消耗在心頭、指尖,煩苦全無!

       網主人白
9695 留言者:小人 [2010-01-24]
主題:問題
  老師:學生個問題,依老師所說,學生推出下例:
   1,大前題:我是人=真實。
   2,小前題:她是人=真實。
   3,結論 :我=她。
   請問,錯在哪裡?
回應﹕
  唉呀唉呀呀!錯在老朽矣!老朽偷了一下懶,就令你=她了!
  懶在何處?既談「邏輯」,就要精密周嚴,不幸,老朽疏懶成習,常於文中用「=」表示「相當於」。然而,在邏輯中、尤其是「符號、數理邏輯」,「=」代表「全等」,「全等」意謂不能有絲毫不同!「你與她」有多少同異,老朽不知,但絕對知道者:「你與她不可能全同」!
  故此:「1,大前題:我是人=真實。」錯(老朽先錯)!「2,小前題:她是人=真實。」再錯!蓋「我」是人中之一,不能全等於「人」!換句話說,「我」是「子系統」,而「人」是「上系統」!說「是」不妨,但「=真實」則錯!子系統怎麼等於上系統?豈非倫理失調乎(名家「白馬非馬」之辯即指此)!

  謝謝提問,特將#9689則更正如次:
  一、原則:
    1,有天理嗎?
      大前題:天理為大自然運行的規律。
      小前題:有運行的規律始得大自然之正常。
      結論 :因為大自然運行正常,故有天理。
    2,如何用感官認識天理?
      大前題:人用概念認識各種觀念。
      小前題:認識可用概念表達。
      結論 :用概念表達可認識天理。
    3,認識天理之三才結構為何?
      天(理論):命即人生的生老病死、成敗得失。
      地(工具):時間之「語言」。
      人(過程):運為人生的時間流程。

  二、應用:
    1,懷疑有理,迷信不宜。
    2,理性決非「現代物理」,而係運用邏輯思維。
      於邏輯思維:
       大前題:測量標準即大自然運行規律(軌跡)。
       小前題:天干地支(時空參數)為大自然運行軌跡(規律)。
       結論 :天干地支即為測量標準。
        然而,小前題有必要再行推理:
         大前題:天干地支為數系10*12,即60數系。
         小前題:60數系即人生循環變化之統計值。
         結論 :由天干地支可知人生循環變化之統計值。
            (更深入之推理請見「天理」。)
    3,可信與否與本系統分析無關,果若人之命運已定,相信與否亦在命中,多談無
     益。否則,不妨供作酒後飯前,閑聊題材可也!

  三、既知命運,能否更改?
    1,大前題:真實流程不能改變。
    2,小前題:命中注定為真實流程。
    3,結論 :命中注定不可能改變。
9693 留言者:網主 [2010-01-24]
告網友:
  每日一得 2010年1月24日 週日 室溫21度 濕度58% 昨日陰

五術正名(十一)醫術--生理(上)

  中華醫術根據農牧傳統,認為宇宙一體,講究調養;西醫則沿襲狩獵,所追求的是治病。中醫能夠解釋人體機能的運作以及疾病的因果;西醫則對疾病分門別類,頭痛醫頭。中醫強調品德、醫道,救人建功德;西醫屬於商業之一員,賺錢不後人。中醫因受百年劫難,庸醫遍佈;西醫則作為商業之一員,精心培養。
  
  從根本上來看,當農牧文明衰敗、中華文化式微之際,人類社會已經演變成一個生產、行銷、享受的大熔爐。屬於中華文化的一部份,中醫尚能「懸壺一線」,已是奇跡!更不幸的,是當人們笑貧不笑淫時,倫理道德成為明日黃花,五術失傳勢所當然。中醫又能濟「何世」?如何以緩濟急?
  再從表面上看,西醫速效精準,以獵者刀法,抗生殺菌,人類壽命延長許多。實際上,從商業角度來看,西醫是一種精心安排的資本共生系統,治療的定義是:消除一時的痛苦,保留永續的機會。自然界螞蟻保護蚜蟲,絕不令蚜蟲有危,每次只要用其觸角摩擦蚜蟲的腹部,蚜蟲就會擠出蜜露以資供養。
  不錯,醫者治病,健康的人無病不就醫。問題是西醫對人體沒有「全面的認識」,分科憑裂地分封!從正面說是分科之學;換個角度看,是投機取巧,治病不求「斷根」、而是「養病」!待人進了醫院的結果,只須一次,就變成了商業蚜蟲。人不可能沒有病,小病成大病,大病成絕症,有藥可吃,愈吃愈多!
  再看現實社會,白老鼠基因與人類接近,藥廠大量飼養,專供藥物實驗用。藥物實驗只求速效,立即成為商品,再大量銷售。藥品可以暫緩病症的發作,但要花巨資購買,以致必須工作賺錢。工作污染環境、賺錢有礙身心,衍生出各種疾病。新病要新藥,新藥要新實驗,人類社會便成為等因奉此的白鼠共生系統!

  當今各國,大學必備醫學院,且學子盡皆精英、從業人員更為社會表率!曾有人撰文,贊美醫藥,認為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動力!的確,對商業社會而言,人只有兩種價值,一是生產、一是消費。西醫只要保障人能生產及消費,就是天大的貢獻!尤其是白老鼠失去了自主力,新病不斷產生,人若離開社會必亡。
  據有心人士統計,以中、西醫的治療及藥物的花費計,一般病症之比約為1:10。當然,若以「繁榮社會經濟」的立場看,中醫只是未開發國家的仙丹,工業國家不在乎那點費用!若有人問:「僅靠吃藥打針維持生命,人類幸福何在」?答案是:「反正賺錢第一!好死不如賴活」!
  至於中醫,自西醫東傳後,上個世紀各界認為中醫「不夠科學」!1929年,國民政府廢止「舊醫」以掃除「醫事衛生事業之障礙」!直到2005年,中國政府才將中國中醫研究院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一舉正名!事實證明,如針刺麻醉等中醫技術,早已被歐美各國承認,視為有效之另類療法。
  近年在抗「非典、H1N1流感」之役中,中國以中醫藥配合治療,效果完全壓倒西醫。此次H1N1流感大流行爆發,根據國際疫情公報記錄,本月20日美國死亡2,372 人,中國大陸721 人。若以人口之死亡率論,美國比中國高出十多倍!話說回來,既然好死不如賴活,憑心而論還是中醫高明!

     網主人白
9692 留言者:漁儿 [2010-01-24]
主題:问题(2)
  謝謝先生的教誨!我當會深思、體認之。
  這裡還想就“問題”再向先生請教。
  1。“問題”與“惑”
  既然,問題者,人對事物本質的求真;那麼,是否也可用“惑”來闡釋“問題”?
  惑(漢字基因)
  字身〔或〕:持戈守域,疑也。
  字首〔心〕:內感器官,司情緒及認知。
  惑者,疑心,難明。
  如此,可否認為,解決問題 = 解惑 = 慧?
  2。“心物二元”與“心物合一”
  如果說,在西文,“problem”是指橫在起點與目標之間客觀上的“障礙”;那麼,在漢字,“問題”就指人認識事物時主觀上的“障礙”,即人心上的“惑”。這裡,中西方對“問題”不同的理解,是否也就是中西方關於“心物(mind and matter)”關係不同的理解:西方“心物二元”,而東方“心物合一”?
  東方“心物合一”的本質,是否就是三才結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1,然。兩者尚有所別,以圖形直觀視之,「或」於「心」上,一應皆可能,係當前之狀況,尚未形諸於問也;「問題」未必來自「心」上,且時間必有落差,時過境遷始有題可問。
  「解決問題 = 解惑 = 慧」正確。
  2,「問題」與「人認識事物時主觀上的障礙」不盡相同,蓋「主觀上的障礙」係「難題」,層次有別。孔子教學,鼓勵人問,是「門中有口、開之有題」即可,是為「問題」。
  「心物二元」係西式「哲學」之專有名詞,而「心物合一」應係「天人合一」,緣傳統士人不屑論「物」,近代學者常「自以為是」,另闢新詞,實不知用何機器「合一」!而「天人合一」係國人之修為境界。「心、物」二元指「獨立、分裂」,素為西人手段;「合一」則重視「統一、諧和」,是中西有別也!
  老朽在罟網有「論中華文化的第三次融合」一文,係指天人合一所缺者「地」。新時代之到來,待矽族擁有智慧,又不具私心,始為「天地人」三才合一之時也!
9691 留言者:勤謙 [2010-01-23]
主題:運用心理作用造成3D效果
  多年前老師曾提及無需用立體眼鏡,便可達成立體效果。可惜當時老師的作品效果也很強差人意,無法明白。今日在網上看到一張成品,應該就是基於老師的想法。
  http://www.imgnets.com/
viewer.php?id=46522170.gif
回應﹕
  是的,但那只是老朽多種方法之一,且是最早的想法。其法係將兩張相片重疊、但不合併(前圖遮後圖);若令背景快速移動,前景即浮現空中。此法無實用價值,故點到為止。
  另有兩法已公佈罟網,於「技術交流」欄,動畫之「立體幻境」。此需將視線聚集於圖形前方,立體效果極佳,但一般人不知如何控制視線、無從感受。另有圖形之「三維試驗」,是前一立體幻境所改進,效果較佳。用此法,在圖形兩邊各加一「偏光鏡片」,用之取代手之遮沒區(消除部份干擾影像),即可實用。
  最理想之方法,係本室之專利「動畫運鏡設定系統以及方法」。係將左右兩幅圖形、各以左右眼所見之角度顯示之,變動時以三角函數計算左右眼之聚焦(即視點),調整二圖之偏斜角度(所謂模擬真實)。此時,只要「偵測」出人的「視點」,隨時顯示兩個圖形之偏斜度,百分之百係「立體影像」!
  於罟網#5854則陳述中,老朽已由藍盛所作之測試中證明可行,惜其人不明其理、不知調整視線,只謂:「眼睛不舒服」。及後,又發生「看二次事件」,學生們有各種「看法」!顯然,欄杆拍遍、無人會試驗意!老朽一向道法自然,知時機未至,且本室工作太忙、人手不足,遂就此擱置。
  夕陽無限好,祇是近黃昏!以老朽當前心境,已無意再作「工奴」。此法遲早有人行之,逕行之可也!不僅如此,本網瑰寶無數,有緣者自備開山神斧,下手請早!老朽只待杏子問世,相伴遊山玩水,於願足矣。
9690 留言者:網主 [2010-01-23]
告網友:
  每日一得 2010年1月23日 週六 室溫24度 濕度64% 昨日陰

五術正名(十)命術--心理(下)

  算命謂之「心理」,係因國人千百年來受到算命的影響,姑不論是否「迷信」,大多數篤信:「生死在天、禍福有命」,因而心性平和、順天由命。當然,崇尚西方船堅砲利者另有看法,魯迅用一本《阿Q正傳》將國人諷刺得愚昧不堪。如今,百年變法,西人猙獰面孔畢露,舉世大劫將臨,何嘗不是心理作祟?

  宇宙中萬事萬物無不受天體運行法則所支配,億萬年來,其規律絲毫不爽,現代天文學可證。前人雖無當今之知識,但早已透悉天道循環不止的特性,知與時、空息息相關。於焉,賢者嘗試以實際觀察而得的計時參數,配合人生休咎得失,經過長時期、大量的統計,得到一種測算人生命運的方法,是稱算命。
  算命有學理派、江湖派及邪術三種,本文只談有著作之學術派,以四柱八字及紫微斗數為代表。而且不論哪種算法,推算命理之基礎都在於天=時間、地=空間、人=命運。而且,其運算的時空系數,一律採用天干地支,是出現在甲骨文中、流行了三千多年的傳統曆法符號。
  天干代表地球,是東方甲乙、南方丙丁、中原戊己、西方庚辛、北方壬癸,分別配以陰陽五行,甲=陽木、乙=陰木、丙=陽火、丁=陰火、戊=陽土、己=陰土、庚=陽金、辛=陰金、壬=陽水、癸=陰水。基於陰陽五行理論(《易理探微》有詳細說明),各天干皆具「稟性」,相互之間,以生剋決定其性能。
  地支代表月亮,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分別為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由生至滅反覆循環之「自然消息」(其循環過程重於其代表之名稱)。同時,也與五行掛鉤,亥子=水、寅卯=木、巳午=火、申酉=金、丑辰未戌=土。
  60數系=天干*地支所代表之生旺墓絕過程,也就是人生的一次循環。由於引力以及地球運動軌跡的變化,其作用於世道人生自無可質疑,但其中微妙而繁雜的枝節極難「理解」。前人係通過甲子說作了大量的統計,最後得到一些人生成敗得失的認識,是為60數系,即稱「流年」。

  「四柱八字」融合了易經、陰陽五行、天文星象,成為一套非常浩瀚複雜的學問。其法源於漢朝,經唐代殿中侍御史李虛中的整理、歸納,而漸成完整的學說。最後由宋代的徐子平定案,將各人之生辰八字作為年、月、日、時「四柱」,分別代表「根苗花果」,以供判斷人生歷程,遂名「子平四柱」或「淵海子平」。
  「紫微斗數」原出於道藏經,始於呂純陽,宋陳希夷集其大成。「紫微」又名北極星,「斗」指南北斗十四星,以之佈於命盤,用來推算,故稱斗數。其預測原理與四柱相同,但所排列出十二宮垣,有命宮、兄弟、夫妻、子女、財帛、疾厄、遷移、交友、事業、田宅、福德、父母、身宮等,判斷較為直觀。
  以傳統之天干地支計算人之生辰而論,可以說是時間流程的截面參數,其排列組合不過56萬多種,也就是說每萬人中就有一人與另一人全同。以當今人口究之,若係六十億、世界上就有六十萬人同一命運!此乃一般人否定算命真實性之最大理由。
  其實,算命術只是統計法則的應用,比「民意調查」已經「準確」多多!再說,就算是高級知識分子,寫一本自傳,都難以「明確」地說明自己日常生活中的遭遇。語文原只是一種以有限概念、表達日常生活認知的工具。用來表達事先的蠡測,實是捉襟見肘,數十萬種代表早已超過人所能理解的範疇了。
  以生物界之分類來看,界門綱目科屬種七大層次已是琳瑯滿目,再要細分,已進入專業範疇。算命也只是一種「概略分類」,何況人生遭遇本無從分類,要分,不過「命、運、休、咎、得、失」。如若後人努力研究,不局限於既有格局,將「時間」再向下分割、詳定「人生遭遇」之分類,必可得其餘。

  然而,如此有何意義?譬如一場球賽,即時觀賞,尚可得七情六欲之感受;如果再觀看錄影帶(研究球技在外),已知過程者必然興趣缺缺。若問有何意義?只能說:於開賽前後,參考專家見解,略知兩隊之強弱、近況,以增樂趣。人生絕對主觀,活著可以欣賞花花世界,懂得命術,便增加了瞭解什麼是花、什麼是世界的機會。

     網主人白
9689 留言者:網主 [2010-01-22]
告網友:
  每日一得 2010年1月22日 週五 室溫25度 濕度73% 昨日晴

五術正名(九)命術--心理(上)

  宇間萬事萬物,無非陰陽合和,有陰必有陽、有陽必容陰。人是一種主觀個體,主觀由感官或意識所決定,但不論認知如何,其中非陰即陽、非陽即陰。諸如功名利祿、淫慾財氣,得者必為之縛、縛之必浮沉其中。強者得多,繫縛深重;弱者失眾,縈繞等同。唯主觀得失,主觀自知,苦樂感受,盡在不言中。
  夫愚昧之輩,必追風逐潮、穿金戴銀,以掩飾其內心之煎熬;而明智之族,常育德剋私、韜光養晦,從事公益不遺餘力。故而有謂: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然欲評斷人生得失,主觀各有所見,無非泛泛;客觀則須訂立標準,以資取捨。夫「命術」者,即為前人約定俗成,從社會角度所提供、超越時空之休咎參考。
  既是「約定俗成、超越時空」,表示必有一不變的推衍標準、判斷準則。此準則是為中華數千年來使用的曆法,天干地支是也。地支十二,係以地球繞日一週、月亮經歷的十二個朔望輪迴為度;天干則以五行為中心、陰陽為輔,代表相互間自我的關係。是此,每六十年為一甲子,人生百歲之遭遇必在兩個輪迴中。

  歷來,人人熱衷算命,但知識分子經常質疑其真實性。其原因有三:1,人無法理解,何謂「命中注定」?2,即令注定是實,為何要用天干、地支運算?3,既能知,命運能否更改?
  利用結構邏輯,可解上述三個問題。於「原則」上,整體系統觀要知道:「天理之有無」;其次,如何用感官認識之;第三,其三才結構為何?
  再於應用上,動機為「懷疑」;立場為「理性」;目的為「可信」。
  於焉展開:

  一、原則:
    1,有天理嗎?
      大前題:天理為大自然運行的規律。
      小前題:有運行的規律始得大自然之正常。
      結論 :因為大自然運行正常,故有天理。
    2,如何用感官認識天理?
      大前題:人用概念認識各種觀念。
      小前題:認識可用概念表達。
      結論 :用概念表達可認識天理。
    3,認識天理之三才結構為何?
      天(理論):命即人生的生老病死、成敗得失。
      地(工具):時間之「語言」。
      人(過程):運為人生的時間流程。1,有天理嗎?
     
  二、應用:
    1,懷疑有理,迷信不宜。
    2,理性決非「現代物理」,而係運用邏輯思維。
      於邏輯思維:
       大前題:測量標準即大自然運行規律(軌跡)。
       小前題:天干地支(時空參數)為大自然運行軌跡(規律)。
       結論 :天干地支即為測量標準。
        然而,小前題有必要再行推理:
         大前題:天干地支為數系10*12,即60數系。
         小前題:60數系即人生循環變化之統計值。
         結論 :由天干地支可知人生循環變化之統計值。
            (更深入之推理請見「天理」。)
    3,可信與否與本系統分析無關,果若人之命運已定,相信與否亦在命中,多談無
     益。否則,不妨供作酒後飯前,閑聊題材可也!

  三、既知命運,能否更改?
    1,大前題:真實流程不能改變。
    2,小前題:命中注定為真實流程。
    3,結論 :命中注定不可能改變。
   
      網主人白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