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16 留言者:勤謙 [2006-01-28] |
主題:關於人臉處理 以下是一個在Photoshop常用的技巧,希望也對動畫中人臉的質素有所改善: 為使相片中人物臉上的瑕疵變淡,通常都會對人臉進行去噪點處理,但這會令人臉有一種塑膠臉的感覺。這時候,可以對人臉加上較小的噪點(UNIFORM NOISE),去加強人臉的質感。 |
回應﹕ 謝謝! 本室採用之技術,乃「立體模型、平面畫法」,人臉不貼「材質」,尚無上述需要。且從技術觀點言,靜態繪圖,「噪音」可增添「自然度」,無庸置疑;但於「動畫」中,噪音誼屬「亂數」,出沒不定,人臉上將成「群青春豆亂舞」也! 唯因本室人少,且工作人員統統是「處子上陣(包括老朽)」。本室所做之各種「練習作業」,悉數掛於網上,步履足跡,不欺方於君子、不見外於小人,無論優劣、點滴是證!蓋老朽理想太高,陳義虛遙,堅持要完成「文化工業」,對行家乃「不可能完成之任務」也! 為此,姑且不論文傳公司的「本份業務」,若是本室每項工作安排一人,超碼要有「勝任專家」數百!君不見,美「花得抵死你」只做成品,規模多大?人員多少?三五年才拍片一部!而系統公司,如馬雅、三D MAX等,一個個財大氣粗,吾輩十來個小螞蟻,能撼什麼? 然而,老朽無視日落西山,仍然負重兼程,何以如此?三千載之夙孽,十四億人之冤氣也!蓋老朽若成,中華文化光芒萬丈;若敗,一介匹夫、既老且朽之夢言囈語,無損於列宗列祖也! 既蒙關心,不得不實話實說。圖文系統今年應可完成「結構體」,開拍影片已無問題(水準如新桃花源記+黛玉葬花+更進一步),且今年底可達到「每兩個月一部」之效率(十餘人參與)。待今年完成三部戲後,明年可望月產二部!期之後年,罟網劇場之生力軍出場,可揮軍西伐矣! 如影片不賠錢(除非老朽已瘋,搜竭枯腸,尚找不到任何漏洞),賺了!老朽將「不假外力」,獨自閉門造車(如圖文系統然),設計「易芯」,大話可讓世人開開耳界! |
#8087 留言者:勤謙 [2008-11-13] |
主題:利用中文字特性的記憶方法 老師在過往曾提及一種記憶方法,是以中文字為基礎,將體用因果和人物時地情法事理結合,去記一些零碎資料。 學生曾嘗試搜索留言,不果。我記得大意是將數字和中文字對應,再編成一個故事去幫助記憶。 例子: 01─我 02─讀 03─書 如要記住數列010203,只需記住「我讀書」。但由於中文字每字在體用因果上有不同含義,故能編出大量不同故事去幫助記憶。 請老師能指示出處或此方法名稱,以供研究學習。謝謝! |
回應﹕ 恕老朽記憶欠佳,已忘此事。 事實上,此類「速記法」乃雕蟲小技,只能作秀,無大用。 |
#9540 留言者:勤謙 [2009-09-11] |
主題:股東報到 我想繼續支持老師. |
回應﹕ 謝謝. |
#9691 留言者:勤謙 [2010-01-23] |
主題:運用心理作用造成3D效果 多年前老師曾提及無需用立體眼鏡,便可達成立體效果。可惜當時老師的作品效果也很強差人意,無法明白。今日在網上看到一張成品,應該就是基於老師的想法。 http://www.imgnets.com/ viewer.php?id=46522170.gif |
回應﹕ 是的,但那只是老朽多種方法之一,且是最早的想法。其法係將兩張相片重疊、但不合併(前圖遮後圖);若令背景快速移動,前景即浮現空中。此法無實用價值,故點到為止。 另有兩法已公佈罟網,於「技術交流」欄,動畫之「立體幻境」。此需將視線聚集於圖形前方,立體效果極佳,但一般人不知如何控制視線、無從感受。另有圖形之「三維試驗」,是前一立體幻境所改進,效果較佳。用此法,在圖形兩邊各加一「偏光鏡片」,用之取代手之遮沒區(消除部份干擾影像),即可實用。 最理想之方法,係本室之專利「動畫運鏡設定系統以及方法」。係將左右兩幅圖形、各以左右眼所見之角度顯示之,變動時以三角函數計算左右眼之聚焦(即視點),調整二圖之偏斜角度(所謂模擬真實)。此時,只要「偵測」出人的「視點」,隨時顯示兩個圖形之偏斜度,百分之百係「立體影像」! 於罟網#5854則陳述中,老朽已由藍盛所作之測試中證明可行,惜其人不明其理、不知調整視線,只謂:「眼睛不舒服」。及後,又發生「看二次事件」,學生們有各種「看法」!顯然,欄杆拍遍、無人會試驗意!老朽一向道法自然,知時機未至,且本室工作太忙、人手不足,遂就此擱置。 夕陽無限好,祇是近黃昏!以老朽當前心境,已無意再作「工奴」。此法遲早有人行之,逕行之可也!不僅如此,本網瑰寶無數,有緣者自備開山神斧,下手請早!老朽只待杏子問世,相伴遊山玩水,於願足矣。 |
#9691 留言者:勤謙 [2010-01-23] |
主題:運用心理作用造成3D效果 多年前老師曾提及無需用立體眼鏡,便可達成立體效果。可惜當時老師的作品效果也很強差人意,無法明白。今日在網上看到一張成品,應該就是基於老師的想法。 http://www.imgnets.com/ viewer.php?id=46522170.gif |
回應﹕ 是的,但那只是老朽多種方法之一,且是最早的想法。其法係將兩張相片重疊、但不合併(前圖遮後圖);若令背景快速移動,前景即浮現空中。此法無實用價值,故點到為止。 另有兩法已公佈罟網,於「技術交流」欄,動畫之「立體幻境」。此需將視線聚集於圖形前方,立體效果極佳,但一般人不知如何控制視線、無從感受。另有圖形之「三維試驗」,是前一立體幻境所改進,效果較佳。用此法,在圖形兩邊各加一「偏光鏡片」,用之取代手之遮沒區(消除部份干擾影像),即可實用。 最理想之方法,係本室之專利「動畫運鏡設定系統以及方法」。係將左右兩幅圖形、各以左右眼所見之角度顯示之,變動時以三角函數計算左右眼之聚焦(即視點),調整二圖之偏斜角度(所謂模擬真實)。此時,只要「偵測」出人的「視點」,隨時顯示兩個圖形之偏斜度,百分之百係「立體影像」! 於罟網#5854則陳述中,老朽已由藍盛所作之測試中證明可行,惜其人不明其理、不知調整視線,只謂:「眼睛不舒服」。及後,又發生「看二次事件」,學生們有各種「看法」!顯然,欄杆拍遍、無人會試驗意!老朽一向道法自然,知時機未至,且本室工作太忙、人手不足,遂就此擱置。 夕陽無限好,祇是近黃昏!以老朽當前心境,已無意再作「工奴」。此法遲早有人行之,逕行之可也!不僅如此,本網瑰寶無數,有緣者自備開山神斧,下手請早!老朽只待杏子問世,相伴遊山玩水,於願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