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0 留言者:網民 [2004-04-30] |
主題:開放文學網小說分類建議 朱先生您好: 參酌開放文學網網管回覆,針對小說分類十一項,整理提出以下建議: 3、俠義傳奇類改為江湖俠義類,避免與2、英雄傳奇類混淆,現代的武俠小說歸入江湖俠義類。 4、社會人情類改為社會奇情類,避免與9、風土人情類混淆,鏡花緣則歸入風土人情類。 7,神怪靈異類改為神鬼仙俠類,《蜀山劍俠》可歸入此類。 10、推理偵探類改為推理探案類。 11,其他改為科幻預言類,現代的科幻小說可歸入此類,朱先生的《宇宙浪子》亦然,中國人對科技或未來生活太缺乏想像力,也該發揚這方面創作? 12、其他類,為原來的第十一類。 其餘不變。 網民 敬上 |
回應﹕ 極有見地!謝謝!列入考慮,敬請討論。 |
#4153 留言者:網民 [2004-05-01] |
主題:開放文學網小說書籍作品的屬性與分類標記原則 朱先生您好: 依據網友意見,整理並提出如下建議: 開放文學網小說書籍作品的屬性: 類別(十二類)、書名、作者、出版者、年代、版本、章回數。(請網友補充遺漏者) 依據以上屬性,建立小說書籍作品的分類標記,方便讀者檢索查詢數據庫,原則如下(請網友修改): 類別(十二類):以地支表示(例如:子或午)﹔ 書名:以文字表示(例如:某書)﹔ 作者:以文字表示(例如:某人或某人編撰)﹔ 出版者:以文字表示(例如:不知或某地某某出版書局或開放文學網)﹔ 出版年月:以數字表示(例如:200405或以000000代表不知)﹔ 年代:以文字表示(例如:明末清初或民國初年或二十一世紀)﹔ 版本:以文字表示(例如:清初寫刻本或程甲本)﹔ 章回數:以數字表示(例如:020或100)。 假設“1、歷史演義類”為子類,以開放文學網收錄的《三國演義》為例,建立該書屬性如下: 子、三國演義、羅貫中、不知、000000、清、毛本、120 假設“11、科幻預言類”為戌類,以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出版的《宇宙浪子》為例,建立該書屬性如下: 戌、宇宙浪子、朱邦復、台北聯經、200203、二十一世紀、初版、096 網民 敬上 |
回應﹕ 見解甚佳,列入考慮,敬請各界建言。 (沈補)可否加上體裁(小說、散文、戲曲)之屬性?又,類別以地支表示,恐嫌不夠直觀。 |
#4158 留言者:俠 [2004-05-04] |
主題: 1說書先生喜歡大話西遊,是古本的特色,應否刪去? 2主角太少情緒表達(是古本的特色),應否加多一些? 3多以第三人稱表達(是古本的特色),少以第一人稱的心理描寫,情緒描寫,思路描寫,十分不靈活。 4怎知那才是各地方言?但有可能是本書特點。 5有些可能是當時的語言,沒了它,豈是復古? 6有些可能是文言文,但以白話文句的角度,則有些不通。怎辦? 例:"許遠( 的)路途,一直淌到這裏,好生怕人!" |
回應﹕ 1,這個時代還有幾個說書人?就算有,新改的能令現代人多接觸傳統,足矣。 2,不必,那是一種文學風格,不宜續尾。再說,國人尚含蓄,誰知其心理如何? 3,今人受歐美影響久矣!古書多看就習慣了,這種表達法很乾脆,別有風味。 4,不必管太多,該改就改,反正原書還在,能多增加一個讀者,也算成功。 5,發揚傳統文化不等於復古,只要下一代能知「孔子是人而不是一種鳥」就好。 6,對了,表達是為溝通,就算「哈文言」,形成新風氣,也比哈日哈美好。 此例極美,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更可能是「流行語」,何必排斥? 老朽剛改完《封神演義》,只花了五天時間,但尚不夠徹底。其中送往迎來的繁文褥節,重複了不下數百次,可是,過去時代重「禮教」,留點見證也不是壞事。改完再看,清爽許多,立即看出蜀山與西遊二書與封神的「血緣關係」。(大約明天才能掛上) 近觀吳哥窟的發掘,知荒榛蔓草不去,古建築真相難明。今傳統小說亦然,其中蘊藏大量文化瑰寶,只因「文人」喜好賣弄「文筆」,或供說書人彈唱,遂離今人遠了,先去蕪存菁,再留待後人「接力改造」。待不久「影音市場」成熟,傳統小說的題材內容即可另創新機也。 |
#4171 留言者:如風 [2004-05-08] |
主題:抽象畫﹐看之不解。 常聞,抽象畫你想如何看就如何看。不用拘泥於形。本人常觀畫而不解,如墜雲霧。先生看法若何? |
回應﹕ 藝術者,俗人鑲金、藝人謀金、至人見金是也。今人有錢有閒,大腦空空,恨不得皮上鍍金,以搏其光閃嘩眾﹔斯人無行無知,才華泛泛,要求出人頭地,必須追新求異,自成一族﹔商人當道,能賺一萬,必先叫價十萬!瞎子摸象,人言人殊﹔苟人人皆懂藝術,有誰可唬? 至人者,人上之人也。治世,人以德智為至,唯理是尊﹔亂世,上下皆商,人人唯利是圖矣!老朽不幸,居此亂世,唯知服氣以隱山林,不知瞽者之見,聾者之音也! |
#4176 留言者:無知 [2004-05-11] |
主題: 朱老師您好! 近日瀏覽留言,獲知此網將在2004年左右休網,晚輩怕沒機會同老師和眾網友探討人生哲理。所以將近日所想的一些問提和看法寫出來,請先生指教。 主題:電影 晚輩以前看過一部電影《達摩主師傳》。此版由爾東生主演,拍得較嚴謹,故事結構緊湊,空鏡頭比較少,而且其中所表達的思想,對人很有啟發性。對於現在大多數粗制濫造、毫無意義的影視片,此可算上品。不知老師以前影評時評過此片沒有?各網友如能找得到應珍藏之! 主題:《峨眉仙蹤》加註解 朱老師修改<<蜀山>>,整合了還珠作品中與此相關的故事情節,刪除了許多不必要的情節,縮短篇幅,摘精取華。對於利用此書做媒介,吸引眾人關注中國文化有很多好處。 我以前因看此書而入此途,當時沉迷其中,對仙俠生活非常向往。遂到處尋找書籍,想修煉成“仙”,走了許多彎路。後見識稍廣時,方有所理解其中奧秘:此書雖好,但寫得實在太玄幻,如不能對此書思想有正確認識,受其影響,恐怕也易走入迷信之途,沉迷於虛幻之中。所以想提一點小建議,就是在老師修改的《峨眉仙蹤》裏加上一小段如註解或讀書要點的文章,以利於大眾的閱讀和理解。 主題:詩 不二門中有發僧,聰明絕頂是無能。此身不上如來座,收拾河山亦要人。 (此詩為晚輩另一心中老師所作,因拜讀彼之著作,讓晚輩得以走入正途。 此人姓南,現居臺灣,弟子眾多,在此道中也算較知名人士了,被稱為國學大師。國民黨退臺時,他帶了很多珍貴的古書籍和經典到臺灣,對於中國正統的文化得以保存下來。他育人走的是稍旋的路線,對禪宗經典講得較多,注重功法修煉。而朱老師走的路線比較實際。但兩位老師的觀點、行為都非常相似。直從結識此網後,我心中一直就有個疑問:南老師做事天馬行空,對人樂善好施,九十歲了還像個小孩嘻笑人生,此人是不是老師經常提及的那個丁一呢? 此問可能另老師有些為難了,晚生先在這向表示歉意!如老師可以回答此問,可簡單回答是/否就行拉!另把括號中所有文字刪除,只留一首詩即可。) |
回應﹕ 本網如尚有小益,再若老朽行有餘力,談掛網太沉重也。 1,《達摩主師傳》沒有看過,恕難置評。 2,《峨眉仙蹤》所用者乃「象徵語言」,如明其理,自非「迷信」(老朽於《莊子》錄音中,談及文言,凡具傳統中華文化之特色者,莫不借乎象徵,以喻人生)。諸如西洋有「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今傳至我國,頗受推崇,未聞學者謂之迷信。《峨眉仙蹤》係「成人童話」,成人已有人生經歷,能斷是非矣!偶而逍遙化外,兼觀現實,寧不美哉? 《峨眉仙蹤》前傳近日即將發表,老朽特採「象徵手法」,以中國「傳統邏輯」重寫該書,內中道及「世局」,雖不中亦不遠。其中「仙神妖魔」字眼,無非「概念」,「仙神」釋之為「捨己利人」﹔「妖魔」釋為「利己害人」,道魔相較,有何不妥? 要之,人不宜迷於表相,避免人云亦云。本書之真正價值,在於藉「藐姑射之山,窅然喪己之執迷」焉。既能自放方外玄幻之境,又能領略倫理道德之美,亦主題也。 3,閣下所介紹者,南懷瑾夫子也,夫子學富五車,德兼天人,入世出世兩相宜。老朽者,來世之徒也,既不能出世,又不甘為人,不過敝帚自掃,為所應為,不敢相提並論。 丁一另有其人,係一道者。是可證:「真人真自在,眾生眾愚迷」也! |
#4182 留言者:網主 [2004-05-13] |
告網友: 《峨嵋仙蹤-前傳》已妥,因原著《長眉真人》中所談者盡係鄧隱與申無垢的情愛,毫無意義。故全部改寫,並將妙一真人前生,以及嵩山二老、凌渾、乙休等人以往之事蹟羅列其中,使與本傳貫連之。更重要的,是本書中長眉真人事事前知,峨嵋仙俠「得天獨厚」,若無一合理之交待,全篇只是荒誕不經之囈語,不僅不能信服,且徒令人反感。 是以,特從《易經》原理,佐以邵子康節之《皇極經世》,作為全書框架。假定長眉真人係一大因緣問世,其人道德品格,超人一等﹔再假定有一元天老魔,正邪對立。若以世道興衰衡量,大者一運360年,小者一世30年。人生風光一世者比比皆是,而峨嵋派有一運之叱吒,是不為過也。故此,峨嵋派由妙一真人掌門後,歷經三次鬥劍,正是360年之演義也。 長眉真人之能力,係出自《九天先機玄經》,係象徵《易經》,長眉無我無私,任勞任怨,將此360年之大小事件,一一算妥,峨嵋諸仙,無不在其算中。是以其「得天獨厚」不過「此運亨通」也,自後再將青城視作餘緒,以為平衡,並作比較。 又還珠小說甚多,但仙俠之說均止於峨嵋三次鬥劍,自後仙神皆隱。老朽考之,其三次鬥劍,只有預告。老朽假定清康熙35年(西元1686年),我國文功武治,正值鼎盛時期。百年後列強入侵,西風東漸,國勢遂衰。而以本會而論,正值第三十運之始,遂合前數。 再假定末運360年為魔教天下,陰陽反背,順逆易時,是仙神應隱之機也!再觀當今與世態、時局,美人恰如峨嵋,正邪易位,為所欲為,是不謀而合矣! 唯因工作忙碌,無暇細究內容,此正創設「開放文學」之本意也。苟網友不棄,群策群力,共同構建之,將本書改得盡善盡美,無懈可擊,豈非千秋佳話? 特此,不揣簡陋,先將本傳、前傳公之於世。苟若獲得大眾肯定,老朽將再據以完成「第三次峨嵋鬥劍」。同時敬希有心人士建立中國神話年表,人事地物資料庫,若此,後人當可按本宣科,大量創作。是繼《峨嵋仙蹤》之後,如同虛擬歷史一般,代代得有人材出也。 謝謝各位參與開放文學之網友,小心考量,大膽改進,為我中華文化放一異彩! 網主人白 |
#4202 留言者:小神 [2004-05-18] |
主題:請問關漢卿ㄉ四塊玉.....和白普ㄉ慶東原兩者ㄉ宮調為何?? 請問關漢卿ㄉ四塊玉.....和白普ㄉ慶東原兩者ㄉ宮調為何??謝謝 |
回應﹕ 老朽學農,自修資訊,崇仰文化,不懂元曲。 |
#4209 留言者:fpe95 [2004-05-17] |
主題:關於分類 分類必有一主線,做到類與類無交集為上。 年代、人物、內容、文字風格等等均可作為主線,試以人物、內容兩種作為主線列舉如下: 1、演義類 此類確定為敷衍歷史而成,人物眾多,主角不突出,旨在演義歷史,比如《東周》、《三國》、《水滸》、《隋唐》、《通俗演義》系列等。 2、傳奇類 此類有確定的歷史人物為主角,但是附會很多傳奇內容,旨在宣揚人物,比如《木蘭》、《說岳》、《薛仁貴》、《薛剛》、《楊家將》等 3、武俠類 此類主角較突出,不確定主角人物是否真實,只需題材是武俠類的故事,有很多武功描述,比如《七劍十三俠》、《三俠五義》、《白眉大俠》以及後期樑、金、古龍諸人大部分小說。 4、志異類 此類小說題材為神仙鬼怪、玄幻故事,主角不過多考慮,比如《聊齋》、《封神》、《峨嵋》、《鏡花緣》等。 5、才子類 此類小說主角為書生才子,內容多是風花雪月,悲歡離合,旨在表達男女情意,多詩文引用,比如《平山冷燕》、《玉嬌梨、《桃花扇》、《西廂》等。 6、人情類 此類小說多有主角作主線,但主旨在演繹社會環境,慨嘆人世炎涼,比如《紅樓》、《金瓶梅》、《三言二拍》、《老殘遊記》、《儒林》等。 7、公案類: 此類小說以案件為內容,人物比較集中,特征明顯,旨在推理案情,比如《包公》、《海公》、《施公》。等。 8、....根據現有內容整理發現新類別繼續填充。 偶入網中三年,受益匪淺,若有差遣,定當竭力。 |
回應﹕ 目前之分類僅是暫行,尚須沈澱修訂,請網友多討論。唯武俠類尚不宜,蓋皆有版權,且其內容頗多爭議(除蜀山外,老朽皆無法過目)。 |
#4217 留言者:fpe95 [2004-05-20] |
主題:古今小說列表 抄錄自:http://xiaoshuo-book.db66.com,朱先生不用回復。 古今小說列表--明部分 明代部分他的分類:四大奇書 三言二拍 文言小說 筆記小說 白話小說。 書目如下: 四大奇書 《金瓶梅》 【明代】 《西遊記》 【明代】 《水滸傳》 【明代】 《三國志演義》 【明代】 三言二拍 《警世通言》 【明代】 《二刻拍案驚奇》 【明代】 《蘇小妹三難新郎》 【明代】 《拍案驚奇》 【明代】 《玉堂春落難逢夫》 【明代】 《俞伯牙摔琴謝知音》 【明代】 《醒世恆言》 【明代】 《烏將軍一飯必酬 陳大郎三人重會》 【明代】 《王安石三難蘇學士》 【明代】 《唐解元一笑姻緣》 【明代】 《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明代】 《賣油郎獨佔花魁》 【明代】 《盧太學詩酒傲王侯》 【明代】 《金海陵縱欲亡身》 【明代】 《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明代】 《李$公窮邸遇俠客》 【明代】 $: 火 單 《桂員外途窮懺悔》 【明代】 《神偷寄興一枝梅 俠盜慣行三昧戲》 【明代】 《田舍翁時時經理 牧童兒夜夜尊榮》 【明代】 《同窗友認假作真 女秀才移花接木》 【明代】 《硬勘案大儒爭閒氣 甘受刑俠女著芳名》 【明代】 《滿少卿饑附飽?? 焦文姬生仇死報》 【明代】 《李將軍錯認舅 劉氏女詭從夫》 【明代】 《青樓市探人蹤 紅花場假鬼鬧》 【明代】 《小道人一著饒天下 女棋童兩局注終生》 【明代】 《張員外義撫螟蛉子 包龍圖智賺合同文》 【明代】 《顧阿秀喜舍檀那物 崔俊臣巧會芙蓉屏》 【明代】 《鹽官邑老魔魅色 會骸山大士誅邪》 【明代】 《錢多處白丁橫帶 運退時刺史當艄》 【明代】 《張溜兒熟布迷魂局 陸蕙娘立決到頭緣》 【明代】 《衛朝奉狠心盤貴產 陳秀才巧計賺原房》 【明代】 《酒謀財於郊肆惡 鬼對案楊化借屍》 【明代】 《趙六老舐犢喪殘生 張知縣誅梟成鐵案》 【明代】 《韓秀才乘亂聘嬌妻 吳太守憐才主姻薄》 【明代】 《宣徽院仕女秋千會 清安寺夫婦笑啼緣》 【明代】 《酒下酒趙尼媼迷花 機中機賈秀才報怨》 【明代】 《程元玉店肆代償錢》 【明代】 《劉東山誇技順城門 十八兄奇蹤村酒肆》 【明代】 《姚滴珠避羞惹羞 鄭月娥將錯就錯》 【明代】 《轉運漢遇巧洞庭紅 波斯胡指破鼉龍殼》 【明代】 《汪大尹火焚寶蓮寺》 【明代】 《蔡瑞虹忍辱報仇》 【明代】 《徐老僕義憤成家》 【明代】 《一文錢小隙造奇冤》 【明代】 《吳衙內鄰舟赴約》 【明代】 《李玉英獄中訟冤》 【明代】 《張淑兒巧智脫楊生》 【明代】 《張廷秀逃生救父》 【明代】 《白玉娘忍苦成夫》 【明代】 《施潤澤灘闕遇友》 【明代】 《陸五漢硬留合色鞋》 【明代】 《赫大卿遺恨鴛鴦絛》 【明代】 《佛印師四調琴娘》 【明代】 《劉小官雌雄兄弟》 【明代】 《陳多壽生死夫妻》 【明代】 《錢秀才錯佔鳳凰儔》 【明代】 《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明代】 《灌園叟晚逢仙女》 【明代】 《兩縣令競義婚孤女》 【明代】 《況太守斷死孩兒》 【明代】 《王嬌鸞百年長恨》 【明代】 《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明代】 《趙春兒重旺曹家莊》 【明代】 《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明代】 《趙太祖千裏送京娘》 【明代】 《老門生三世報恩》 【明代】 《鈍秀才一朝交泰》 【明代】 《金令史美婢酬秀童》 【明代】 《蘇知縣羅衫再合》 【明代】 《李謫仙醉草嚇蠻書》 【明代】 《俞仲舉題詩遇上皇》 【明代】 《呂大郎還金完骨肉》 【明代】 《宋小官團圓破氈笠》 【明代】 《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明代】 《樂小舍拚生覓偶》 【明代】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明代】 《遊酆都胡母迪吟詩》 【明代】 《鬧陰司司馬貌斷獄》 【明代】 《月明和尚度柳翠》 【明代】 《李秀卿義結黃貞女》 【明代】 《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明代】 《楊謙之客舫遇俠僧》 【明代】 《楊八老越國奇逢》 【明代】 《單符郎全州佳偶》 【明代】 《眾名姬春風吊柳七》 【明代】 《滕大尹鬼斷家私》 【明代】 《吳保安棄家贖友》 【明代】 《新橋市韓五賣春情》 【明代】 《陳禦史巧勘金釵鈿》 【明代】 《閒雲庵阮三償冤債》 【明代】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明代】 《喻世明言》 【明代】 文言小說 《湧幢小品》 【明代】 《覓燈因話》 【明代】 《都公談纂》 【明代】 《鐘情麗集》 【明代】 《鴛渚志餘雪窗談異》 【明代】 《尋芳雅集》 【明代】 《續劍俠傳》 【明代】 《效顰集》 【明代】 《明世說新語》 【明代】 《輪迴醒世》 【明代】 《戒庵老人漫筆》 【明代】 《剪燈叢話》 【明代】 《庚巳編》 【明代】 《高坡異纂》 【明代】 《才鬼記》(梅鼎祚) 【明代】 《語林》(何良俊) 【明代】 《秉燭清談》 【明代】 《春夢瑣言》 【明代】 《秋涇筆乘》 【明代】 《耳新》 【明代】 《幽怪詩談》 【明代】 《智囊補》 【明代】 《情史》 【明代】 《古今譚概》 【明代】 《文苑楂橘》 【明代】 《耳談類增》 【明代】 《剪桐載筆》 【明代】 《雪濤閣四小書》 【明代】 《負情儂傳》 【明代】 《獪園》 【明代】 《珍珠船》 【明代】 《古今奇聞類記》 【明代】 《廣豔異編》 【明代】 《荔鏡傳》 【明代】 《豔異編》 【明代】 《懷春雅集》 【明代】 《湖海奇聞》 【明代】 《虞初志》 【明代】 《冶城客論》 【明代】 《奇見異聞筆坡叢脞》 【明代】 《中山狼傳》 【明代】 《花影集》 【明代】 《續東窗事犯傳》 【明代】 《剪燈餘話》 【明代】 《剪燈新話》 【明代】 《智囊》 【明代】 《九龠集》 【明代】 《艾子後語》 【明代】 筆記小說 《青溪暇筆》 【明代】 《說聽》 【明代】 《青泥蓮花記》 【明代】 《西湖遊覽志餘》 【明代】 《碧裏雜存》 【明代】 《灼艾集》 【明代】 《濯纓亭筆記》 【明代】 《九朝野記》 【明代】 《五雜俎》 【明代】 白話小說 《封神演義》 【明代】 《楊家府演義》 【明代】 《咒棗記》 【明代】 《昭陽趣史》 【明代】 《玉閨紅》 【明代】 《玉妃媚史》 【明代】 《鴛鴦針》 【明代】 《怡情陣》 【明代】 《豔婚野史》 【明代】 《續英烈傳》 【明代】 《繡榻野史》 【明代】 《繡谷春容》 【明代】 《新列國志》 【明代】 《型世言》 【明代】 《西湖二集》 【明代】 《魏忠賢小說斥奸書》 【明代】 《天湊巧》 【明代】 《檮杌閒評》 【明代】 《貪欣娛》 【明代】 《素娥篇》 【明代】 《孫龐鬥志演義》 【明代】 《隋史遺文》 【明代】 《雙姻緣》 【明代】 《十美圖》 【明代】 《石點頭》 【明代】 《閃電窗》 【明代】 《三刻拍案驚奇》 【明代】 《青樓傳》 【明代】 《戚南塘剿平倭寇志傳》 【明代】 《巧緣浪史》 【明代】 《盤古至唐虞傳》 【明代】 《鬧花叢》 【明代】 《南海觀世音菩薩出身修行傳》 【明代】 《龍陽逸史》 【明代】 《遼海丹忠錄》 【明代】 《兩肉緣》 【明代】 《浪史》 【明代】 《覺世雅言》 【明代】 《今古奇觀》 【明代】 《金粉惜》 【明代】 《濟顛禪師語錄》 【明代】 《剿闖通俗小說》 【明代】 《幻影》 【明代】 《歡喜冤家》 【明代】 《後三國志演義》 【明代】 《鼓掌絕塵》 【明代】 《風流悟》 【明代】 《飛劍記》 【明代】 《東漢通俗演義》 【明代】 《大唐秦王詞話》 【明代】 《大宋中興通俗演義》 【明代】 《達磨出身傳燈傳》 【明代】 《醋葫蘆》 【明代】 《春秋配》 【明代】 《癡婆子傳》 【明代】 《禪真後史》 【明代】 《碧玉樓》 【明代】 《筆獬豸》 【明代】 《弁而釵》 【明代】 《殘唐五代史演義傳》 【明代】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 【明代】 《七十二朝人物演義》 【明代】 《南花小史》 【明代】 《鐘情豔史》 【明代】 《詞壇飛豔》 【明代】 《醉醒石》 【明代】 《混唐後傳》 【明代】 《雙峰記》 【明代】 《百緣傳》 【明代】 《大英雄傳》 【明代】 《放鄭小史》 【明代】 《遼東傳》 【明代】 《祈禹傳》 【明代】 《西遊補》 【明代】 《醒世姻緣傳》 【明代】 《清夜鐘》 【明代】 《幻緣奇遇》 【明代】 《西湖一集》 【明代】 《鎮海春秋》 【明代】 《續西遊記》 【明代】 《平虜傳》 【明代】 《關帝歷代顯聖志傳》 【明代】 《警世陰陽夢》 【明代】 《皇明中興聖烈傳》 【明代】 《名公案斷法林灼見》 【明代】 《律條公案》 【明代】 《詳刑公案》 【明代】 《詳情公案》 【明代】 《神明公案》 【明代】 《宜春香質》 【明代】 《有商志傳》 【明代】 《有夏志傳》 【明代】 《開闢衍繹通俗志傳》 【明代】 《掃魅敦倫東度記》 【明代】 《禪真逸史》 【明代】 別本《二刻拍案驚奇》 【明代】 《僧尼孽海》 【明代】 《閒情別傳》 【明代】 《海陵佚史》 【明代】 《三教偶拈》 【明代】 《皇明大儒王陽明先生出身靖難錄》 【明代】 《古今小說》 【明代】 《隋煬帝豔史》 【明代】 《岳武穆盡忠報國傳》 【明代】 《武穆精忠傳》 【明代】 《岳武穆王精忠傳》 【明代】 《五鼠鬧東京傳》 【明代】 《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 【明代】 《明鏡公案》 【明代】 《新民公案》 【明代】 《杜騙新書》 【明代】 《列國前編十二朝傳》 【明代】 《皇明諸司公案傳》 【明代】 《皇明諸司廉明奇判公案傳》 【明代】 《七曜平妖傳》 【明代】 《鐘馗全傳》 【明代】 《龍圖公案》 【明代】 《包龍圖判百家公案》 【明代】 《東西晉演義》 【明代】 《東西兩晉志傳》 【明代】 《征播奏捷傳》 【明代】 《承運傳》 【明代】 《於少保萃忠全傳》 【明代】 《鐵樹記》 【明代】 《三教開迷歸正演義》 【明代】 《西遊記傳》 【明代】 《南遊記》 【明代】 《三國志後傳》 【明代】 《兩漢開國中興志傳》 【明代】 《兩漢演義傳》 【明代】 《西漢通俗演義》 【明代】 《雲合奇蹤》 【明代】 《南北兩宋志傳》 【明代】 《列國志傳》 【明代】 《全漢志傳》 【明代】 《皇明開運英武傳》 【明代】 《玉嬌李》 【明代】 《孔聖宗師出身全傳》 【明代】 《解學士詩》 【明代】 《張子房歸山詩選》 【明代】 《金統殘唐記》 【明代】 《西遊釋厄傳》 【明代】 《隋唐兩朝志傳》 【明代】 《三遂平妖傳》 【明代】 《綠珠墜樓記》 【明代】 《杜麗娘慕色還魂》 【明代】 《燕居筆記》 【明代】 《秀娘遊湖》 【明代】 《萬錦情林》 【明代】 《風流十傳》 【明代】 《風流樂趣》 【明代】 《金蘭四友傳》 【明代】 《蝦蟆牝丹記》 【明代】 《天緣奇遇》 【明代】 《相思記》 【明代】 《古杭紅梅記》 【明代】 《花神三妙傳》 【明代】 《劉生覓蓮記》 【明代】 《龍會蘭池錄》 【明代】 《國色天香》 【明代】 《雙卿筆記》 【明代】 《張於湖傳》 【明代】 《金姬傳》 【明代】 《二十四尊得道羅漢傳》 【明代】 《北遊記》 【明代】 《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明代】 《天妃濟世出身傳》 【明代】 《如意君傳》 【明代】 《東遊記》 【明代】 《韓湘子全傳》 【明代】 古今小說列表--宋遼金元部分 他們分了兩類:小說和宋元話本。如下: 宋代文言小說 傳奇小說: 《趙飛燕別傳》 《楊太真外傳》 《王魁傳》 《譚意歌記》 《蘇小卿》 《梅妃傳》 《綠珠傳》 《流紅記》 《嬌紅記》 《續樹萱錄》 《筆奩錄》 《薛瓊瓊》 《黃陵廟詩》 《燕子樓》 《麗情集》 《紫竹小傳》 《姚月華小傳》 《春夢錄》 《焚椒錄》 《李師師外傳》 《鴛鴦燈傳》 《張浩》 《王幼玉記》 《溫泉記》 《驪山記》 《芙蓉城傳》 《任社娘傳》 《烏衣傳》 《越娘記》 《摭青雜說》 《愛愛歌序》 神仙傳記 《疑仙傳》 《海陵三仙傳》 《林靈素傳》 志怪小說 《夷堅志》 《江淮異人錄》 《睽車志》 《江湖紀聞》 《續夷堅志》 《湖海新聞夷堅續志》 《異聞》 《閒窗括異志》 《樂善錄》 《投轄錄》 《異人錄》 《分門古今類事》 《陶朱新錄》 《續清夜錄》 《搜神秘覽》 《吉凶影響錄》 《清夜錄》 《括異志》 《祖異志》 《洞微志》 《縉紳脞說》 《乘異記》 《葆光錄》 《洛中紀異》 《秘閣閒談》 《黃靖國再生傳》 《金華神記》 《異聞總錄》 《續博物志》 笑話集 《拊掌錄》 《軒渠錄》 《群居解頤》 《開顏集》 雜事小說 《稗史》 《葦航紀談》 《諧史》 《玉照新志》 《清尊錄》 《文酒清話》 《遁齋閒覽》 《唐宋遺史》 《茅亭客話》 《該聞錄》 《牧豎閒談》 《野人閒話》 《洛陽縉紳舊聞記》 《雋永錄》 筆記小說 《山房隨筆》 《山居新語》 《癸辛雜識》 《唐語林》 《幕府燕閒錄》 《續世說》 《南部新書》 《清異錄》 《談藪》 《輟耕錄》 其他小說 《漁樵閒話》 《虛谷閒抄》 《侍兒小名錄拾遺》 《艾子》 《信筆錄》 《厚德錄》 《鬼董》 《續補侍兒小名錄》 《補侍兒小名錄》 《姬侍類偶》 《豪異秘纂》 《雲齋廣錄》 《翰府名談》 《摭遺》 《綠窗紀事》 《女紅餘志》 以上是宋代文言小說。 以下是宋元話本: 《種瓜張老》 【宋遼金元】 《志誠張主管》 【宋遼金元】 《續前漢書平話》 【宋遼金元】 《薛仁貴征遼事略》 【宋遼金元】 《宣和遺事》 【宋遼金元】 《西山一窟鬼》 【宋遼金元】 《新編五代史平話》 【宋遼金元】 《史弘肇傳》 【宋遼金元】 《山亭兒》 【宋遼金元】 《三現身》 【宋遼金元】 《三國志平話》 【宋遼金元】 《三分事略》 【宋遼金元】 《錢塘佳夢》 【宋遼金元】 《菩薩蠻》 【宋遼金元】 《拗相公》 【宋遼金元】 《碾玉觀音》 【宋遼金元】 《樑公九諫》 【宋遼金元】 《金鰻記》 【宋遼金元】 《京本通俗小說》 【宋遼金元】 《紅白蜘蛛》 【宋遼金元】 《東坡居士佛印禪師語錄問答》 【宋遼金元】 《定山三怪》 【宋遼金元】 《燈花婆婆》 【宋遼金元】 《錯斬崔寧》 【宋遼金元】 《吳越春秋平話》 【宋遼金元】 《西遊記平話》 【宋遼金元】 《秦並六國平話》 【宋遼金元】 《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後集》 【宋遼金元】 《武王伐紂書》 【宋遼金元】 《全相平話五種》 【宋遼金元】 《熊龍峰四種小說》 【宋遼金元】 《清平山堂話本》 【宋遼金元】 《張生彩鸞燈傳》 【宋遼金元】 《蘇長公章臺柳傳》 【宋遼金元】 《快嘴李翠蓮記》 【宋遼金元】 《張子房慕道記》 【宋遼金元】 《刎頸鴛鴦會》 【宋遼金元】 《五戒禪師私紅蓮記》 【宋遼金元】 《陳巡檢梅嶺失妻記》 【宋遼金元】 《洛陽三怪記》 【宋遼金元】 《合同文字記》 【宋遼金元】 《馮玉梅團圓》 【宋遼金元】 《鬧樊樓多情周勝仙》 【宋遼金元】 《楊思溫燕山逢故人》 【宋遼金元】 《簡貼和尚》 【宋遼金元】 《西湖三塔記》 【宋遼金元】 《宋四公大鬧禁魂張》 【宋遼金元】 《風月瑞仙亭》 【宋遼金元】 《楊溫攔路虎傳》 【宋遼金元】 《大唐三藏取經詩話》 【宋遼金元】 《楊文公談苑》 【宋遼金元】 古今小說列表--唐五代部分 唐至五代,分為:傳奇小說 志怪小說 神仙傳記 雜事小說 筆記小說 笑話集 敦煌通俗小說 其他小說 八類。 http://xiaoshuo-book.db66.com/content/ 1101501/11015010001983.asp 傳奇小說 《枕中記》 【唐五代】 《鶯鶯傳》 【唐五代】 《靈應傳》 【唐五代】 《海山記》 【唐五代】 《甘棠靈會錄》 【唐五代】 《支諾皋》 【唐五代】 《鄭德璘傳》 【唐五代】 《袁氏傳》 【唐五代】 《煙中仙》 【唐五代】 《無雙傳》 【唐五代】 《烏將軍記》 【唐五代】 《三水小牘》 【唐五代】 《三夢記》 【唐五代】 《虯髯客傳》 【唐五代】 《齊推女傳》 【唐五代】 《秦夢記》 【唐五代】 《奇男子傳》 【唐五代】 《裴??先別傳》 【唐五代】 《聶隱娘》 【唐五代】 《南柯太守傳》 【唐五代】 《柳毅傳》 【唐五代】 《離魂記》 【唐五代】 《劇談錄》 【唐五代】 《霍小玉傳》 【唐五代】 《燈下閒談》 【唐五代】 《東城老父傳》 【唐五代】 《李娃傳》 【唐五代】 《魚服記》 【唐五代】 《巴西侯傳》 【唐五代】 《河東記》 【唐五代】 《補江總白猿傳》 【唐五代】 《博異志》 【唐五代】 《申宗傳》 【唐五代】 《知命錄》 【唐五代】 《韋安道傳》 【唐五代】 《華岳靈姻》 【唐五代】 《三女星精》 【唐五代】 《侯元傳》 【唐五代】 《飛煙傳》 【唐五代】 《山莊夜怪錄》 【唐五代】 《薛昭傳》 【唐五代】 《曾季衡傳》 【唐五代】 《玉壺記》 【唐五代】 《張無頗傳》 【唐五代】 《趙合傳》 【唐五代】 《韋自東傳》 【唐五代】 《昆崙奴傳》 【唐五代】 《崔煒傳》 【唐五代】 《少室仙姝傳》 【唐五代】 《傳奇》 【唐五代】 《陶峴》 【唐五代】 《紅線傳》 【唐五代】 《甘澤謠》 【唐五代】 《求心錄》 【唐五代】 《人虎傳》 【唐五代】 《蚍蜉傳》 【唐五代】 《張令傳》 【唐五代】 《韋鮑二生傳》 【唐五代】 《蔣氏傳》 【唐五代】 《嵩岳嫁女記》 【唐五代】 《纂異記》 【唐五代】 《白蛇記》 【唐五代】 《張遵言傳》 【唐五代】 《集異記》 【唐五代】 《板橋記》 【唐五代】 《張老傳》 【唐五代】 《五真記》 【唐五代】 《王恭伯傳》 【唐五代】 《續玄怪錄》 【唐五代】 《玄怪錄》 【唐五代】 《小金傳》 【唐五代】 《妙女傳》 【唐五代】 《唐晅手記》 【唐五代】 《通幽記》 【唐五代】 《廣異記》 【唐五代】 《王賈傳》 【唐五代】 《吳保安傳》 【唐五代】 《牛應貞傳》 【唐五代】 《紀聞》 【唐五代】 《迷樓記》 【唐五代】 《開河記》 【唐五代】 《南部煙花錄》 【唐五代】 《秀師言記》 【唐五代】 《冥音錄》 【唐五代】 《感異記》 【唐五代】 《湘中怨解》 【唐五代】 《馮燕傳》 【唐五代】 《崔少玄傳》 【唐五代】 《謝小娥傳》 【唐五代】 《古岳瀆經》 【唐五代】 《長恨歌傳》 【唐五代】 《崔徽傳》 【唐五代】 《任氏傳》 【唐五代】 《開元升平源》 【唐五代】 《鑒龍圖記》 【唐五代】 《洛京獵記》 【唐五代】 《洛神傳》 【唐五代】 《陸顒傳》 【唐五代】 《李林甫外傳》 【唐五代】 《柳參軍傳》 【唐五代】 《李清傳》 【唐五代】 《李衛公別傳》 【唐五代】 《柳歸舜傳》 【唐五代】 《廬江馮媼傳》 【唐五代】 《李章武傳》 【唐五代】 《柳氏傳》 【唐五代】 《樑大同古銘記》 【唐五代】 《綠衣使者傳》 【唐五代】 《樑四公記》 【唐五代】 《蘭亭記》 【唐五代】 《獨孤穆傳》 【唐五代】 《竇玉傳》 【唐五代】 《杜子春傳》 【唐五代】 《達奚盈盈傳》 【唐五代】 《東陽夜怪錄》 【唐五代】 《揚州夢記》 【唐五代】 《櫻桃青衣》 【唐五代】 《顏濬傳》 【唐五代】 《鄴侯外傳》 【唐五代】 《楊娼傳》 【唐五代】 《異夢錄》 【唐五代】 《燕女墳記》 【唐五代】 《周秦行紀》 【唐五代】 《震澤龍女傳》 【唐五代】 《古鏡記》 【唐五代】 《張老傳》 【唐五代】 志怪小說 《逸史》 【唐五代】 《夷堅錄》 【唐五代】 《異物志》 【唐五代】 《酉陽雜俎》 【唐五代】 《原化記》 【唐五代】 《金溪閒談》 【唐五代】 《窮神秘苑》 【唐五代】 《冥報拾遺》 【唐五代】 《靈鬼志》 【唐五代】 《集異志》 【唐五代】 《洽聞記》 【唐五代】 《才鬼記》(張君房) 【唐五代】 《袁天綱外傳》 【唐五代】 《錄異記》 【唐五代】 《奇鬼傳》 【唐五代】 《志怪錄》 【唐五代】 《儆誡錄》 【唐五代】 《稽神錄》 【唐五代】 《報應錄》 【唐五代】 《神仙感遇傳》 【唐五代】 《宣室志》 【唐五代】 《瀟湘錄》 【唐五代】 《續定命錄》 【唐五代】 《續前定錄》 【唐五代】 《古異記》 【唐五代】 《龍城錄》 【唐五代】 《冥報記》 【唐五代】 《神怪志》 【唐五代】 《還魂記》 【唐五代】 《靈應錄》 【唐五代】 《陸氏集異記》 【唐五代】 《靈怪集》 【唐五代】 《大唐奇事記》 【唐五代】 《獨異志》 【唐五代】 《定命論》 【唐五代】 《定命錄》 【唐五代】 《杜鵬舉傳》 【唐五代】 《冤債志》 【唐五代】 《玉匣記》 【唐五代】 神仙傳記 《墉城集仙錄》 【唐五代】 《馬自然傳》 【唐五代】 《續仙傳》 【唐五代】 《西王母傳》 【唐五代】 《瞿童述》 【唐五代】 雜事小說 《俳諧集》 【唐五代】 《柳氏小說舊聞》 【唐五代】 《朝廷卓絕事》 【唐五代】 《辨疑志》 【唐五代】 《兩同書》 【唐五代】 《妝樓記》 【唐五代】 《記事珠》 【唐五代】 《南部煙花記》 【唐五代】 《唐朝新纂》 【唐五代】 《鑒戒錄》 【唐五代】 《紫花梨記》 【唐五代】 《墨昆崙傳》 【唐五代】 《耳目記》 【唐五代】 《桂苑叢談》 【唐五代】 《南楚新聞》 【唐五代】 《闕史》 【唐五代】 《續卓異記》 【唐五代】 《卓異記》 【唐五代】 《牛羊日歷》 【唐五代】 《嵐齋集》 【唐五代】 《雲仙散錄》 【唐五代】 《玉溪編事》 【唐五代】 筆記小說 《玉堂閒話》 【唐五代】 《廬陵官下記》 【唐五代】 《北裏志》 【唐五代】 《國史補》 【唐五代】 《因話錄》 【唐五代】 《唐摭言》 【唐五代】 《上清傳》 【唐五代】 《蘇氏演義》 【唐五代】 《明皇雜錄》 【唐五代】 《劉幽求傳》 【唐五代】 《柳氏家學要錄》 【唐五代】 《刊誤》 【唐五代】 《煎茶水記》 【唐五代】 《金華子》 【唐五代】 《教坊記》 【唐五代】 《朝野僉載》 【唐五代】 《常侍言旨》 【唐五代】 《玉泉子》 【唐五代】 《茶經》 【唐五代】 《譚賓錄》 【唐五代】 《隋唐嘉話》 【唐五代】 《事始》 【唐五代】 《賈氏談錄》 【唐五代】 《紀聞譚》 【唐五代】 《北夢瑣言》 【唐五代】 《開元天寶遺事》 【唐五代】 《皮氏見聞錄》 【唐五代】 《芝田錄》 【唐五代】 《會昌解頤》 【唐五代】 《初舉子》 【唐五代】 《開天傳信記》 【唐五代】 《松窗雜錄》 【唐五代】 《乾|子》 【唐五代】 《雜纂》 【唐五代】 《大唐傳載》 【唐五代】 《戎幕閒談》 【唐五代】 《資暇集》 【唐五代】 《醉鄉日月》 【唐五代】 《炙轂子雜錄註解》 【唐五代】 《大唐說纂》 【唐五代】 《次柳氏舊聞》 【唐五代】 《大唐新語》 【唐五代】 《盧氏雜說》 【唐五代】 《劉賓客嘉話錄》 【唐五代】 《杜陽雜編》 【唐五代】 《幽閒鼓吹》 【唐五代】 《雲溪友議》 【唐五代】 笑話集 《笑林》 【唐五代】 《諧噱錄》 【唐五代】 敦煌通俗小說 《唐太宗入冥記》 【唐五代】 《孔子項託相問書》 【唐五代】 《燕子賦》(二種) 【唐五代】 《葉淨能詩》 【唐五代】 《廬山遠公話》 【唐五代】 《韓擒虎話本》 【唐五代】 《韓朋賦》 【唐五代】 《茶酒論》 【唐五代】 《晏子賦》 【唐五代】 《=6新婦文》 【唐五代】 《孝子傳》 【唐五代】 《搜神記》(句道興) 【唐五代】 《黃仕強傳》 【唐五代】 《秋胡》 【唐五代】 《伍子胥》 【唐五代】 其它小說 《異聞集》 【唐五代】 《幽怪錄》 【唐五代】 《仙吏傳》 【唐五代】 《劍俠傳》 【唐五代】 《一枝花話》 【唐五代】 《夜叉傳》 【唐五代】 《妖妄傳》 【唐五代】 《物怪錄》 【唐五代】 《祇園圖記》 【唐五代】 《祇園圖記》 【唐五代】 《孔子與子羽對語雜抄》 【唐五代】 《葆化錄》 【唐五代】 《屍媚傳》 【唐五代】 《再生記》 【唐五代】 《幻異志》 【唐五代】 《幻戲志》 【唐五代】 《幻影傳》 【唐五代】 《神女傳》 【唐五代】 《松窗雜記》 【唐五代】 《夢遊錄》 【唐五代】 《聞奇錄》 【唐五代】 《同昌公主外傳》 【唐五代】 《金剛經鳩異》 【唐五代】 《肉攫部》 【唐五代】 《諾皋記》 【唐五代】 《前定錄》 【唐五代】 《五代新說》 【唐五代】 《開元禦集誡子書》 【唐五代】 《廣陵妖亂志》 【唐五代】 《唐寶記》 【唐五代】 《高力士外傳》 【唐五代】 《龍女傳》 【唐五代】 《靈怪錄》 【唐五代】 《雷氏傳》 【唐五代】 《李??吹笛記》 【唐五代】 《六誡》 【唐五代】 《杜秋傳》 【唐五代】 《英雄傳》 【唐五代】 《遊仙窟》 【唐五代】 古今小說列表--隋前部分 這部分小說起於上古止於隋代 上古神話傳說 《羿神話》 【上古】 《西王母神話》 【上古】 《山海經》 【上古】 《女媧神話》 【上古】 《穆天子傳》 【先秦】 《誇父神話》 【上古】 《伏羲神話》 【上古】 《嫦娥神話》 【上古】 《帝俊神話》 【上古】 《黃帝神話》 【上古】 志怪小說 《列異傳》 【三國兩晉】 《蔣子文傳》 【三國兩晉】 《志怪》 【三國兩晉】 《幽明錄》 【南北朝】 《宣驗記》 【南北朝】 《外國圖》 【三國兩晉】 《述異記》(任昉) 【南北朝】 《蜀王本紀》 【漢代】 《十洲記》 【漢代】 《神異經》 【漢代】 《齊諧記》 【南北朝】 《稽神異苑》 【南北朝】 《近異錄》 【南北朝】 《漢武故事》 【漢代】 《漢武洞冥記》 【漢代】 《鬼神列傳》 【隋代】 《觀世音應驗記》 【南北朝】 《感應傳》 【南北朝】 《語林》(裴啟) 【三國兩晉】 《述異記》 【南北朝】 《志怪》(祖臺之) 【三國兩晉】 《志怪》(曹毗) 【三國兩晉】 《周氏冥通記》 【南北朝】 《祥異記》 【南北朝】 《錄異傳》 【南北朝】 《續異記》 【南北朝】 《冤魂志》 【南北朝】 《補續冥祥記》 【南北朝】 《研神記》 【南北朝】 《續齊諧記》 【南北朝】 《古異傳》 【南北朝】 《續異苑》 【南北朝】 《異苑》 【南北朝】 《薛靈芸傳》 【先秦】 《靈鬼志》 【三國兩晉】 《孔氏志怪》 【三國兩晉】 《甄異傳》 【三國兩晉】 《夏侯鬼語記》 【三國兩晉】 《烏衣鬼軍記》 【三國兩晉】 《太古蠶馬記》 【三國兩晉】 《古墓斑狐記》 【三國兩晉】 《東越祭蛇記》 【三國兩晉】 《山陽死友傳》 【三國兩晉】 《度朔君別傳》 【三國兩晉】 《泰岳府君記》 【三國兩晉】 《泰山生令記》 【三國兩晉】 《蘇娥訴冤記》 【三國兩晉】 《秦女賣枕記》 【三國兩晉】 《吳女紫玉傳》 【三國兩晉】 《天上玉女記》 【三國兩晉】 《搜神記》 【三國兩晉】 《神異記》 【三國兩晉】 《陸氏異林》 【三國兩晉】 《博物志》 【三國兩晉】 《玄中記》 【三國兩晉】 《異聞記》 【漢代】 《徐偃王志》 【漢代】 《漢武內傳》 【漢代】 《神怪錄》 【南北朝】 《雜鬼神志怪》 【南北朝】 《集靈記》 【南北朝】 《冥祥記》 【南北朝】 《冥驗記》 【南北朝】 《拾遺名山記》 【先秦】 《拾遺記》 【南北朝】 《搜神後記》 【三國兩晉】 《丁新婦傳》 【三國兩晉】 《八朝窮怪錄》 【南北朝】 《旌異記》 【隋代】 志人小說 《小說》(劉義慶) 【南北朝】 《俗說》(沈約) 【南北朝】 《東方朔傳》 【漢代】 《世說新語》 【南北朝】 《郭子》 【三國兩晉】 《西京雜記》 【三國兩晉】 《妒記》 【南北朝】 《楚王鑄劍記》 【三國兩晉】 雜事小說 《說苑》 【漢代】 《小說》(殷芸) 【南北朝】 《魏晉世語》 【三國兩晉】 《群英論》 【三國兩晉】 《百家》 【漢代】 《新序》 【漢代】 神仙傳記 《列仙傳》 【漢代】 《南岳魏夫人傳》 【南北朝】 《神仙傳》 【三國兩晉】 笑話集 《啟顏錄》 【隋代】 《笑林》(邯鄲淳) 【三國兩晉】 《笑林》(陸雲) 【三國兩晉】 其它小說 《伊尹說》 【先秦】 《殷祝》 【先秦】 《王會》 【先秦】 《逸周書》 【先秦】 《雜書抄》 【隋代】 《鬻子說》 【先秦】 《越絕書》 【漢代】 《笑苑》 【隋代】 《小說》 【隋代】 《吳越春秋》 【漢代】 《俗說》(劉峻) 【南北朝】 《師曠》 【先秦】 《瓊林》 【南北朝】 《類林》 【南北朝】 《古今藝術》 【隋代】 《座右方》 【南北朝】 《座右法》 【南北朝】 《雜語》 【隋代】 《水飾》 【隋代】 《酒孝經》 【隋代】 《雜對語》 【隋代】 《魯史欹器圖》 【隋代】 《解頤》 【南北朝】 《邇說》 【南北朝】 《妖異記》 【南北朝】 《器準圖》 【南北朝】 《釋俗語》 【南北朝】 《神錄》 【南北朝】 《瑣語》 【南北朝】 《辨林》 【南北朝】 《辨林》 【南北朝】 《糜生瘞恤記》 【三國兩晉】 《括地圖》 【漢代】 《天乙》 【先秦】 《燕丹子》 【漢代】 《虞初周說》 【漢代】 《臣壽周紀》 【漢代】 《待詔臣安成未央術》 【漢代】 《封禪方說》 【漢代】 《黃帝說》 【先秦】 《歸藏》 【先秦】 《汲塚瑣語》 【先秦】 《太子晉》 【先秦】 《務成子》 【先秦】 《青史子》 【先秦】 《周考》 【先秦】 《鬻子》 【先秦】 《宋子》 【先秦】 《因果記》 【隋代】 《征應集》 【隋代】 《要用語對》 【隋代】 《文對》 【隋代】 《待詔臣饒心術》 【漢代】 《要用語對》 【隋代】 |
回應﹕ 謝謝提供資訊,本網將努力尋求無「版權」之文本。若網友方便,請與網管聯絡之。近日老朽將提供一些意見,務求將這類「寶藏」發揚大之。 |
#4223 留言者:網主 [2004-05-24] |
告網友: 開放文學自四月公開以來,深受網友們鼎力支持,老朽在此道聲感謝。 前觀電視,見一則報導,台灣某校初三學生百分之百讀過《哈利波特》,但僅一半知道《三國演義》。有學生說,文言文看不懂,是嗎?如演義算是文言文,那中華文化豈非「外國文」了?「去中國化」是否政治策略不值得討論,只不知失根之族,是否尚有黃金屋可居? 開放文學能否成功並不重要,但卻孕育希望三分: 希望之一,「開放文學」網之義務「校對」已有十數人之多,且在逐日增加中。假以時日,當書籍越多,參加者越眾,理想日漸趨近現實。在長期耕耘下,有可能綻放出炫麗花朵。 希望之二,憑藉開放文學,訓練、培養、甄選各種人材,一方面從事古典文學之整理,一方面著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並力求將文學之社會價值解放出來,使成為高回報之事業。 希望之三,如若老朽事業有成(文傳賺了錢),必將撥出大筆基金,資助品格優良、能力勝任者,從事小說之開發。並與多媒體結合,使成為社會大眾之休閒、娛樂、教育產品。 老朽行事,「目的」優先,「開放文學宣言」只是原則,以供參考。各人目的未必盡同,大可各行其是,無庸贅言。 實則,「開放文學」本屬老朽工作計劃之一部份,「目的」為提供圖文系統之「原始素材」。以備明年自動化多媒體系統完工後,立即有大量「合格」之傳統故事、小說,則可生產相當數量之電影、電視、電書作品,讓世人一新耳目。 此計劃原擬用電腦程式處理,惜因本室人手不足,迄今第二階段進度已然嚴重落後(第一階段成果早已公佈於「技術交流」欄中)。同時老朽於修改《峨嵋仙蹤》之際,發現一般人沒有「圖形映象」之經驗,在用文字描述時,缺乏「視訊」因素之考慮,若純用程式補充處理,難度不小。 本網網友甚多,都頗具文字水準,且常有網友請纓,願為中華傳統文化效勞。此其時也,若能將多媒體觀念闡明,諄諄善誘,逐步漸進,或能於傳統小說中,提煉出精品。 小說係多媒體之上游「原料」,只要符合某種可行的規格,此規格得以電腦程式之自動處理,即多多益善焉。因時代在進步,文學亦然,守成不變,必將面臨淘汰。 文學有多種形式,本網所開放者,目前僅小說一項,以供電影攝製用。 欲攝製電影,劇本、演員、場景、器材四者不可或缺,從多媒體立場,器材即電腦軟硬體,本室已有系統平台可以充數;場景、演員採用三維造型,依需要繪製,可不斷增加之;劇本是電影的靈魂,舉世皆嚴重缺乏。 本文僅就劇本一項,略作說明,且係本週(五月二十五日)上課之內容,有興趣者可就本文與錄音對照,以體會之。 小說重視述事,要能一目瞭然,見文即在腦海中形成圖形印象。當其內容合情合理、變化豐富,且文字通順、有條不紊,就能吸引讀者。問題在人限於一己經驗,要想創作合乎上述條件的作品,難度極大。若只求文字通順、有條不紊,則只要符合幾個規則即可。只是以下規則目前尚在實驗改進中,尚未全部定案,待有修改,當再行公告之。 我國文字代表圖形,連續之字串形成動態,而展開的文字結構,則是表現的「情境」。因此,使用漢字時,只要能掌握幾個規則,就可以達到很高的效果。 甲、故事: 一、內容代表事件的流程,在陳述上:每段時間、地點、位置、人物要明確。 時間乃事件之連貫關係,常為理解之基礎。連續狀況不必贅述,但若有改變, 則必須交待清楚,否則易生混淆。 地點為事件發生之舞台,係環境必要條件,亦為場景之索引。 主體位置涉及互動關係,左右前後上下不能矛盾,否則難以定鏡。 人物乃主體,在故事中只有變化發展,但一個良好的作品,著者對人物必有一 致之整體刻畫。讀者可於書中人物之行為獲得之,但若表演者有不同的體認,則 表達時未必逼真。故在本系統中,「導演」應先設定一應參數,執行時舉凡該角 色之表情、反應、動作等,使電腦程式根據參數,知所取捨。 茲以角色=林黛玉為例(各導演認知有別,無所謂「正確」): 性格:高傲,多愁善感,易猜忌,愛哭。 特徵:瘦弱嬌小,156cm,36kg,黑髮黑眼,肢體正常。 喜好:文學,詩詞,花卉,賈寶玉。 其他:身世,經歷,學歷,職業,親友…… 資料愈全,表演時「逼真度」愈高。 二、形容詞代表感受,本系統用感受作景物燈光索引,應用時無矛盾即可。 三、文字分段代表取鏡,一段文字描述一個「主體」連續動作之鏡頭。 四、標點符號代表「情境感受」,逗點分詞、句點分句。系統程式用鏡時全靠標點 符號分別之,茲舉例說明分段原理如下: 【例一】(原文)雲鳳心方一動,道姑忽然隱去。光網中又現出一個怪物,和前洞口所見一般無二,阻住去路,不等雲鳳近前,口張處,噴出亮晶晶一團毒絲飛來。這次力量更大,幾乎連人帶劍被網住,不由嚇了一身冷汗。不敢硬往前衝,強自掙脫,重又撥回劍光,朝前飛去。準備退遠一些,暫避毒鋒,再打主意。…… 此段係同一鏡,動作顯然以雲鳳為主: 1,雲鳳心………忽然隱去:雲鳳面色一怔,其側之道姑隱去。 2,光網中………毒絲飛來:雲鳳正面為光網,怪物飛來。 3,這次力………一身冷汗:光網罩上人身,雲鳳吃驚狀。 4,不敢硬………朝前飛去:雲鳳掙脫光網,向前飛。 5,準備退………再打主意:雲鳳面部表情(打主意)。 由於本系統之程式係根據標點分割,在每句點之間,找出共同之「主題」,在上例中,主題即假定為「雲鳳」。如若標點符號不合理,電腦程式必有處理上的困難。故此程式執行前,有所謂的「流程檢查」,不合者皆加以註記,如不改進,則不能執行。 其次,本段有角色:雲鳳、道姑、怪物;場景為一山洞中。因各句皆以雲鳳為主,故可取「近景」,雲鳳居中,面帶表情。 如段中無句點分隔,從頭到尾,文字太長,程式將難以檢查。 【例二】(原文)到了殿中,二真人升座,左側有妙一真人夫婦、顛仙;右側是凌渾、白谷逸、司太虛、華瑤崧;金蟬、朱文、石生三人坐在左側下首相陪。大廳兩旁已有紀登、陶鈞、裘元、南綺及羅鷺、楊詡、陳太真,呼延顯,尤璜九人在坐。…… 程式檢查結果,將上述各人根據其位置,悉皆納入全景中,以二真人居中取鏡即可。 【例三】(原文)但聞洪波浩浩,濤鳴浪吼,密如急雨打窗,萬珠擊玉,潺潺嘩嘩,聲低而繁,卻看不到水的真形。這麼僻險詭異的山峽,前望是暗沉沉的,彷彿有一團愁雲慘霧隔住,看不到底。再加上驚湍怒嘯,泉聲嗚咽,空谷回音,似聞鬼語,越顯得景物幽秘,陰森怖人…… 因此段無「人」,程式會將「音形分列」,唯「僻險詭異的山峽,前望是暗沉沉的,彷彿有一團愁雲慘霧隔住」為景。其餘皆為形容詞,雖逗點較多,亦可理解。 【例四】(原文)一日,小道人在店中閒坐。只見街上一個番漢牽著一匹高頭駿馬,一個虞候騎著,到了門前。虞候跳下馬來,對小道人聲諾道:「罕察王府中請師父下棋,備馬到門,快請騎坐了就去。」小道人應允,上了馬,虞候步行隨著。瞬息之間,已到王府門首。(《二刻拍案》卷二) 此乃原文,不易取鏡,蓋「一日,小道人在店中閒坐。」應為一鏡。既為店,必有各種店中事務,店前又有行人來往,在此很難以一鏡概全。 但,全依原文,本系統程仍可取鏡,只是結果難於理解。「一日」表示時間,白天即可。「小道人在店中閒坐」,後為句點,程式知道下文為另一句,有「見」一字,表示乃小道人所見,意為小道人看著「前方」,即句點後之所有動作。 其動作為:「一個番漢牽著一匹馬,虞候騎在上頭,從遠處來到門口。」此句已畢,取鏡時即可安排以「過小道人之肩」攝取此句之動作。 然此句中有一混淆處,應先行修改之:「一個番漢牽著一匹馬,一個虞候騎在上頭」容易誤解為有兩個人、兩匹馬。再查內容,應只有一匹馬。是則,改為:「有個番漢牽著馬,虞候騎在上頭」就簡潔明瞭多了。 此段之末,有「瞬息之間,已到了王府門首。」很顯然,此句景物已變,無論如何,不能放在同一段中,否則程式會將王府大門納入此景中。 故,此段宜改為電腦程式易於理解者: 一日,小道人在店中閒坐。只見街上一個番漢牽著匹高頭駿馬,虞候騎在上頭,到了門前。虞候跳下馬來,對小道人聲諾道:「罕察王府中請師父下棋,備馬到門,快請騎坐了就去。」小道人應允,上了馬,虞候步行隨著。 人物:小道人,虞候,番漢(文中未寫「行人」,無人不成街,可使用基本值)。 場景1:小道人的旅店(鏡一) 場景2:王府(鏡二) 道具:馬(旅店中桌椅茶杯為基本值。) 鏡一: 1,小道人………店中閒坐:小道人坐在店內,觀望著街上來往行人。(過肩) 2,只見街………到了門前:一個番漢牽著一匹馬,虞候騎在上頭,從遠處來到門口。 3,虞候跳………坐了就去:虞候下馬,走至道人前,作揖,然後說話。 4,小道人………步行隨著:小道人點點頭,騎上馬,前行。番漢走在馬前,虞候在後。 鏡二: 5,瞬息之………王府門首:三人走到王府門前。(行向:前鏡出,本鏡入)。 【作業一】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紅樓夢第一回》 【作業二】趙申道:「我溜撒些,等我下去。」錢己道:「我身子坌,果然下去不得,我只在上邊吊著繩頭,用些坌氣力罷!」也是趙申悔氣到了,見是女子,高興之甚。揎拳裸袖,把繩縛在腰間,雙手吊著繩。錢己一腳踹著繩頭,雙手提著繩,一步步放將下去。到了下邊,見是沒水的,他就不慌不忙對鄭蕊珠道:「我救你則個。」鄭蕊珠道:「多謝大恩。」趙申就把身上繩頭解下來,將鄭蕊珠腰間如法縛了,道:「你不要怕,只把雙手吊著繩,上邊自提你上去,縛得牢,不掉下來的。快上去了,把繩來吊我。」鄭蕊珠巴不得出來,放著膽吊了繩。上邊錢己見繩急了,曉得有人吊著。儘氣力一扯一扯的,吊出井來。錢己抬頭一看,卻是一個豔粧的女子。《二刻拍案卷二十五》 【作業三】韓贊卿道:「我既是這裡官,就管著這裡秀才。你去叫幾個來見我。」學吏見過文憑,曉得是本管官,也不敢怠慢。急忙去尋幾個為頭的積年秀才,與他說知了。秀才道:「奇事,奇事!有個先生來了。」一傳兩,兩傳三,一時會聚了四五個,商量道:「既是先生到此,我們也該以禮相見。」有幾個年老些的,穿戴了衣巾,其餘的只是常服,多來拜見先生。韓贊卿接見已畢,逐個問了姓,敘些寒溫,盡皆歡喜。略略問起文字大意,一班兒都相對微笑。老成的道:「先生不必拘此,某等敢以實情相告。某等生在海濱,多是在海裡去做生計的。當道恐怕某等在內地生事,作成我們穿件藍袍,做了個秀才,羈縻著,唱得幾個喏、寫得幾字就是了。其實不知孔夫子義理是怎麼樣的,所以再沒有先生們到這裡的。今先生辛辛苦苦來走這番,這所在不可久留,卻又不好叫先生便如此空回去。先生且安心住兩日,讓我們到海中去。去五日後卻來見先生,就打發先生起身,只看先生造化何如?」說畢,哄然而散。《二刻拍案卷二十六》 故此,老朽曾言:「文學作品之好壞可設標準,人因先得視訊之印象,再以文句描述。如根據一定規則,再將所描述之文還原成圖形,其存真程度,即為好壞之區別。」 人人自以為會用文字,其實乖謬甚多;人人以為標點簡單,用以斷句,恰當者也少。在此不談「文字」,僅探討文句與標點符號,以便電腦程式依文生圖。 定義:每段由若干文句組成,文句由標點符號分隔文字。 多媒體之標點符號使用規範如次: “!?”供情緒處理用。在多媒體上,供作「表情」參數。 “:” 援引下文用,若加以「 」引號,即為「對白」,供配音用(或重點說明)。 如對話太長,則略去“」”,另以“「”起一段。供換鏡頭用。 再如對話中有對話,則另採雙引號:『 』,餘同。 “;” 分號,表示前後文性質相同,多媒體上供鏡頭重用。 “、” 頓號,文句過長或名稱連續時,作分隔用。用鏡時常用搖、拉以求全。 “-” 破折號,言者語音延長;如係描述,則用搖鏡。 “…” 刪節號,言者語聲停頓,或鏡頭稍事停頓,或對方打斷。 “。” 句號,若干句全成一「鏡」,是為一「段」,即腦中某一完整之印象。 “( )” 括號,供程式參考用。 文學固未規範標點,各人自有風格,但文氣好壞,讀者自知。今涉及多媒體之「實用」,故而規範如斯,以便與「用鏡」相結合,蓋鏡頭乃電影之筆也。若網友能據此而改,未來參與多媒體工作,自知其效。養成習慣後,著書為文,章句、段落分明,亦不失意外收穫也。 註:由於規則草創,老朽於修改「峨嵋」後,始有此心得。但衡諸以往,自己為文尚有未逮,足證欲求完善,尚須再加努力也。網友如見不妥之處,請來文共研。 乙、橋段: 我國傳統故事多係「單線發展」,宜於說書,但「戲劇性」不足。橋段乃於兩隔閡地間,供人溝通來往所設,若加得巧妙,必能增添光彩,引人入勝。 橋段之必要條件及其對應之關係: 一、橋名:即定義索引: 應不違背主故事之主題。 二、橋礅:橋與陸地相接之所。 橋是一則故事,其中人、物採代號,可換成任何主故事之人、物。 三、橋體:橋之長度。 不應超過主故事1/4,否則喧賓奪主。 四、橋飾:橋之材質。 宜樸素、自然,且符合故事主體(即橋的兩端實景)。 如此,大量整理出各種橋段備用,可由電腦程式選擇配合,則自動化成矣。目前可用之書籍極多,如《太平廣記》、《世說新語》、《三言二拍》、《笑林廣記》及各筆說小說等等。 這種橋段最宜用「公式」處理之,因人物較少,事件單純。這是「歸納」的訓練,也是養成智慧最佳法門,網友們不妨一試。 丙、素材: 各種能引起人類興趣之人、事、物、地、情、理、法,凡涉及生活範疇,人因好奇、求變、耽迷者,皆可作為多媒體之素材。如善用這些素材,將使之合情合理,就是文學創造的最佳法門。老朽寫作《宇宙浪子》,每日萬言,不過如此。 一、人: 1,個人資料:永久資料,不輕易修改者;異動資料,必須經常易動者。 00編號 01姓名 02暱稱 03性別 04生日 05籍貫 06家世 07學歷 08住址 09婚姻 0A眷屬 0B身高體重 0C髮色 0D眼色 0E膚色 0F殘疾 2,當前狀況: 00生理特徵 01個性 02習性 03智性 04喜愛嗜好 05身心禁忌 06宗教政治 07經濟事業 08熟悉程度 09信任程度 0A喜愛程度 0B清醒程度 0C興奮程度 0D忍耐程度 0E行為特徵 0F話題 ★生理特徵如慣用手等。 行為特徵包括習慣動作及肢體語言(如強調、無奈時之手勢)、姿勢等。 二、事: 00發生時 01發生地 02參與人 03涉及物 04事之因 05事之果 06事之體 07事之用 08事之起 09事之承 0A事之轉 0B事之合 0C事之利 0D事之害 0E事之得 0F事之失 三、時: 00年 01月 02日 03時(含日夜) 04季節名 05季節帶 06季節風 07溫度 08晴朗程度 09雲霧程度 0A環境因素 0B環境噪音 0C陰+程度 0D雨+程度 0E雪+程度 0F雷電+頻度 四、地:文字或圖形象徵 00國名朝名 01一級單位 02二級單位 03三級單位 04地形狀況 05交通狀況 06政治狀況 07經濟狀況 08居民狀況 09居屋狀況 0A綠化狀況 0B位置狀況 0C地之東鄰 0D地之西鄰 0E地之南鄰 0F地之北鄰 五、物:文字或參數 00物名 01物類 02物數 03物品 04物性 05物質 06物狀 07物態 08物構 09物形 0A物體 0B物用 0C物位 0D物面 0E物色 0F物內 ★物構如把/蓋/體/腳;物形如圓/方/菱;物用如承載/容器/裁剪/觀賞等 本室將於明年中,成立「多媒體創作中心」。屆時需要大量人材(採分散式工作,用網絡聯繫),凡有意參加者,需通過考試,劇本組考題即「修改傳統小說」(需通過本室「程式偵錯」手續,詳細條件尚在逐步擬定中);導演組為人事時地物分析定義(相當於從小說中擷取「資料參數」,以供程式控制演出);藝術組需能理解小說文意,並將之轉換成為音、形(三維體)。 此外 一,本室提供倉頡操作系統(僅供輸入及處理文字資料): 因涉及文字理解,內碼及資料結構必須符合圖文系統。 本系統中具有各種應用工具,可節省大量工作時間。 本系統原則上暫不在市場上行銷。 二,本室提供圖形資料庫(通過倉頡系統聯網查看之三維模組): 1,人:約數百個,供使用者選擇主角、配角之用。 填寫該角色之身高、體重、腿長、頸長、髮長、髮型等資料。 填寫該角色之膚色、眼色、髮色、唇色。 填寫該角色之特徵類別如個性、手勢、表情。 如不填寫,將取「標準值」。 另有形容詞輔助:美人(下分細節),壯漢,糟老頭等等。 2,景:約數百個,如嫌不足,可提供圖片,專門設計。 以概念為索引,如:小橋流水,翠竹修篁,叢林峻嶺,阡陌縱橫等。 3,物:同景。 三,商業模式: 1,由本室主導:論件計酬,特約計酬,權利金。 2,自行負責:本室收製作費。 3,合作:另議。 四,需求項目: 1,可執行之故事。 用傳統章回小說修改之,以發揚固有文化。 2,有吸引力之內容。 將原小說適度剪裁,刪除無法表現之內容,加強戲劇效果。 題材豐富,變化多端,人物生動,情節合理。 3,大量可資參考之「橋段」。 如《拍案驚奇》卷二十之「故事」: 某人攜家進京趕考,途中此人病危,囑其妻曰:「吾故後速攜此信訪某 甲,可托身之。」 其妻將遺書付甲。甲拆視,乃白紙一張,二話不說,優養母子終生。 後其子登科,始告知實情。 此則襯托「義人」風範,不用贅語廢言,即可發人深省。 使用時,如欲形容某人有義,可改甲為其名,謂之「橋段」是也。 五,應用: 1,於拙著《多媒體劇作導論》中,設有各種「主題索引」,一旦建全,妥於應 用。可大大充實故事內容,且於側面描述人物個性,生動感人。 傳統小說之弊病,每在於平鋪直敘,單調乏味。兼以說教過多,流於陳腐。 有必要加以剪裁處理,今後將開課傳授。 2,於電腦自動處理時,只要有一故事大綱,所有人、事、時、地、物皆先用符 號表示,斯為「公式」,再以各種「定義」與主題、題材、橋段資料庫聯結, 即可得到一個完整之「腳本」。 3,腳本經過電腦處理後,得到一個多媒體檔,即可在人文系統上執行。 在本室軟硬體尚未生產,初期可能以影片形式,用光碟發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