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9 留言者:漁儿 [2010-05-12] |
主題:三才合一 - 形、相、象 謝謝先生關於“動心忍性”詳細而耐心的解答!只是自己跟先生學漢字已有一些時了,還犯那樣的錯誤,覺得很慚愧。 這裡,想就“三才合一”向先生請教。您說,“任何概念都有其局限,所謂‘三才合一’就是將三種不可或缺的概念合在一起,使之完整,簡單明瞭!”對此,一直有些理解困惑。我想結合漢字“形”、“相”、“象”,來談談對先生解答的初步認識。 我以為,“形”、“相”、“象”是關於事物認知的三種不可或缺的概念,我試著用“三才合一”的觀點,對它們之間的關係做初步的分析: 查“漢字基因”, 形=幵+彡,幵是並立的二根桿子,彡是毛髮,人一見即知者。 相=木+目,眼觀察樹木,觀察樹木象徵木亦可能在觀察人,有彼此之意。 象,體巨易辨的一種哺乳動物,人可見而未知的徵兆。 由此,人對事物的認知,由“形”到“象”,其介面為“相”。故形(地)、相(人)、象(天),為事物認知之“三才”;而將它們合在一起,達到對事物完整的認知,就是“三才合一”。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人乃經驗動物,無論是誰,過錯難免,慚愧不必。 對「物件」三才合一的「形、相、象」分析正確,但不能視作「事物」。蓋具體「物件」有形、相,而「事物」包括更廣,尚有「事--象手持簡,所記載者」在內。凡所記載之事,必有時空、過程、體用、因果,皆非「形、相」所能表達者。是故,要研究漢字概念之精髓,必須慎明真義,絕非翻閱普通字典、辭典所能勝任。 其實,任何概念都可以其三才分析論斷之,但必須「驗明正身、非的勿矢」,行之良久,自能認知明確。 |
#9858 留言者:網主 [2010-05-11] |
告網友: 動畫部近來厲兵秣馬,為詩詞動畫備戰。蓋自311事件後,本室致力全自動圖文系統,認為系統完成後,即可大舉進軍。然而,詩詞之「理解」不同於故事,失去了「對白、動作」,全自動變得舉足維艱!為此,沈子將小杏子束諸高閣,全自動揮軍北上,而老朽已不堪征塵,專心做個半調子畫匠! 緣老朽已掌握製作三維人像之技術,畫的「演員」如假包換,然手中準備之人物相片已經告罄。在初(數年前),老朽每畫一人,輒午門示眾。時見者無不摸耳撓腮:「這個像…」、「那個一定是…」,老朽則推出「友誼提示」套餐,最後終於令人「恍然大悟」!為了善意恭維:「是啊!頭髮很像」! 技術成熟了(其實,是拜「高清晰相片」之助),老朽突然想到:「好花須摘終須摘」!一應電影明星(老朽有「非美無畫」之痼癖)隨時光之流逝,舉凡老朽過往之偶像,如今皆已雞皮鶴髮,望去幾老朽之「鏡射」矣!如今既能憑技將其青春永駐,且為此不完美之人世,留一虛擬的幻影,也算「有為法」的功德! 想歸想,一直懶得動手,蓋「紅顏薄命」,以往的偶像如東逝水,如今的明星則淡如水!直到前數日,在網上看到一個身影,是Susanne pleshette --老朽大學時代的夢中情人。其人美艷非凡,演技屬於「太超過」型;更不幸是擁有一副低八度的嗓門,一開口,就令人懷念默片不止! 其成名作是「花蕊戀春風」,該片一出,眾生傾倒,及後便淪為各片中之綠葉(如希區考克之「鳥」及一些電視劇)。如果能將其紅顏留駐畫籍,不失為回憶青澀情懷、報答人間夢幻泡影之良策。於斯,老朽開始了時空之旅,果真「年老入花叢」,每日拈花惹草,不務正業矣! 繪圖事,已得兩位候選人,近日即將來此受訓,以俾補充新血輪。 網主人白 |
#9857 留言者:漁儿 [2010-05-08] |
主題:主观与客观 一般情況下,當遇到難解的字,我會查“漢字基因”,但對那些覺得比較好理解的字,就沒有這樣做了。比如,“樂”、“哀”,字面上看起來比較好理解,就沒有做字源的分析。 我以自己對“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認知的偏差,來試著談談對主觀與客觀立場的理解。 1,主觀與客觀 主=象火炷,持有者,負責者,自己的立場;客=室中各別者,外來之人也,系統外之系統。 主客者,立場也,自己與他人之謂。(漢字基因) 在#9853則留言中,我是這樣想的:“樂”,心快樂;“不淫”,不過度;“哀”,心悲痛;“不傷”,有節制。由此,我以為,“樂(動心)而不淫(忍性),哀(動心)而不傷(忍性)”。 我這樣的理解,是從自己對“樂”、“哀”的大致印象出發的,故其立場為主觀。 漢字蘊藏著人類思維之精華,是主觀認知之聚合。先生“樂”、“哀”的解答,是從字源出發的,故其立場為客觀。 退一步說,如果當時我查了“漢字基因”,即使對“樂”、“哀”的理解,仍達不到先生那樣的水平,我可能也會多思量些。 謝謝先生的批評!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所云乃當今常態,在物慾泛濫之際,語言文字已淪為謀生覓偶的工具。能瞭解樂、哀有別,大不易矣!在初,人類文明初興,人心謙和,為求瞭解人生,語言文字實為溝通人我、神交古今的橋樑。所以,主觀、客觀極其重要,當然,這種境界,只屬於有志天人之學者。而今,人類社會已邁向末期,夕陽黃昏,喜怒哀樂孰為賓主? 從語文學上分析,能「動心」者,係「名詞類屬」,舉凡功名利祿、美食嬌娘是謂。而必須「忍性」者,乃對易於成癮、一發難以收拾,設若今日不忍他日必成災殃之概念。哀、樂(形容詞)已成,即令有所動,不過「動容」而已。人皮可拉、人骨可植,人性何忍?是以舉世拜倒金山前,動心動手動干戈,只要自己爽,管別人什麼? 於哲學上分析,哀、樂係直覺反應,無需動心;同理,淫、傷源自自然因果,也不可能忍性。若因安身學習漢字,飽學可及於學者專家之族,族繁不及備述。但若為義理、真相,則不得不返其源、盡其流,自遯荒山野林!老朽非人,可提供他山之石,卻未必足以攻錯!且略知世上尚有此一說,不亦無憾乎? |
#9856 留言者:無名可化 [2010-05-06] |
主題:如果… 如果有天,您剩下最後一口氣了;朦朧間、人彷彿回到《巴西狂歡節》的閣樓,您躺在地上、茫茫地望著過往地一切在腦海中飛逝;突然間,不敢置信地發現:大家都回來了!就在一旁談笑著--尼奧嚴肅的臉上多出了一絲笑意、知道該用他的感性去體會他人的感受了;秀子楚楚可憐的面容多了份溫暖,彷彿隨著尼奧改變、他也學會揚起笑臉溫柔地說出她的想法了;東尼講話仍是那副老樣子,但彷彿太陽從西邊出來似地、他懂得什麼時候該把激盪著地心靈靜下來了;甘格仍是那副天塌下來都無所謂地模樣,但笑容間多了份老僧似地慈悲與關愛;孩子王沙爾索仍是那麼滑稽,但彷彿吃了什麼藥似地、他身上多了份父親般地威嚴和自信了;凱洛琳永遠都在微笑,但眉間那樁心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份近乎永恆地平靜… 大家靜下來了,慢慢地圍在你身邊、期盼似地看著你,等著你說話…此時此刻,您會說什麼? |
回應﹕ 怎麼?惡夢還未醒? |
#9855 留言者:愚惑子 [2010-05-06] |
主題:同大家共享好文 逝者如斯夫。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如白駒過隙,逝如流水。道德永駐世,際遇逢時必中興,中華民族根文化的弘揚,已經揭開新的篇章。 老子《德道經》云:「故大道廢,案有仁義。知快出,案有大偽。六親不和,案有畜慈。邦家昏亂,案有貞臣。」老子無限慈悲地關愛著人類社會,對人類的復歸道德充滿期待。聖人之跡熄亦遠矣,大道不聞其廢亦久矣。孟子曰:「堯舜既沒,聖人之道衰」「世道衰微,邪說暴行有作」 「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說,距詖行,放淫辭,以承三聖者」。亞聖之言何其高遠而深刻,用心良苦。 大凡有道者,稟天心道統,傳太古清音,以德化天下為己任,以道德為天下生民指歸;有德者,立不世之功,開千秋偉業,以慧智文化為承載,以經典為世間後學接引。自三皇五帝至老子,彈指二千五百有年,道德之治日微。自春秋以降又二千五百有年,仁義蜂起。"五百年而王者興,其間有名世者。"道統的承載雖百折而不回,吾華夏精神人文之根--道德文化,綿綿不絕,千古流長。代有道師揚宗風,不乏名士重德文。仁人志士,大德明師,莫不以《德道經》為根本,從中覺悟宇宙真理,探尋生命的最高境界,究竟解脫,自在光明。中外學者,有識專家,莫不從《德道經》中汲取智慧,以東方古老哲學為源頭,努力擺脫西方文化叢林法則的錯誤邏輯和西方科技象牙塔尖的片面傾向,利用對《德道經》的深入發掘和研究,他們正在哲學、文化、科學、政治等領域獲得前所未有的成就,他們對《德道經》的讚美和崇拜是極其真誠和中肯的。 人心道德迷失是世間亂象之源,慾念恣逞不息是心靈重荷之根。人類社會正面臨著生態危機、信仰危機、生存危機、和平危機……因因果果,此生彼死,惟有道德才是全人類的精神食糧,才是指引全人類回歸無為自在、清淨和諧、天長地久和幸福彼岸的靈丹妙藥。驀然回首,治世的上醫良藥就在一卷《德道經》之中。誠如聖祖所言:「夫惟道,善始且善成。」 當今中國,正全面邁向道德中興,倡導以德治國,構築和諧社會,實踐執政為民,重文化,樹精神,塑靈魂,重振道德綱紀,致力民族復興。尊道可安邦,厚德能定國,中華大地上隨之興起一股"老學"學習研究的熱潮,吹拂起一股古典誦讀的祥風。善莫大焉! 吾幸生道學世家,幼蒙教化,少立弘願,惟道是從。不揣愚陋,懷赤子心,學聖人行,攘臂而呼;半生顛沛,何敢有私?以勇猛力,做獅子吼,弘揚道德。吾雲遊四海,無資財良謀,惟有平生道德文章、學術專著、經典講解等聊為資糧,以待有緣後學共匡道德,並見笑於方家。所幸有萬千賢達比肩,傳統文化傳播前景壯闊。邀得同德聞清音,換來春色滿芬芳;只此靈文五千言,神州處處起紫煙。 誦讀《德道經》,心君放光明,清淨私和欲,智慧善人生; 誦讀《德道經》,身康體魄寧,常保赤子心,坦蕩道中行; 誦讀《德道經》,福德好家庭,五德報社會,仁義禮智信; 誦讀《德道經》,華夏道德興,邦強民族盛,和諧又文明; 誦讀《德道經》,天下聞清音,立志做賢聖,萬世開太平。 願德慧智理念深入人心,道德後人茁壯成長,明明德棟樑之材輩出! 願祖國德花早開,道果豐碩,中華民族早日鼎興,民安國泰大和諧! 願《德道經》傳遍全世界,人類永遠和平大清淨! --北京德慧智教育科技中心董事長 熊春錦 |
回應﹕ 所云「德道經」恐係《道德經》之誤。 蓋《道德經》之名,係因第三十八章中有云:「…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今世離「道德」已遠,連「失義後禮」都被視為「吃人」矣!因而死刑可廢,亂國可期,人間唯財色是問。至於中國之經濟、武功,登峰有望,但「道德中興」卻難以達成。老朽不才,食罷餘剩,行將賦歸,後事請看後人。 |
#9854 留言者:阿勤 [2010-05-03] |
主題:《倉頡平臺2010》測試版正式推出! 《倉頡平臺2010》是一套功能功大的輸入法平臺,可自行加入多種輸入法,內置或外掛皆可使用,外掛版是無須安装即可在電腦上使用。 本版通用於中文繁體/簡體/英文版 32/64 bits Win 7/Vista/XP。主要特點如下: ★ 支持七萬餘個簡繁中日韓越漢字輸入。 ★ 支持 GB/GBK/Big5/GB18030/Unicode 簡繁中日韓越漢字輸入。 ★ 支持二代、三代及五代倉頡,提供多逹十種倉頡版本供各版本倉頡用戶使用。 ★ 所有倉頡碼表公開,方便移至各開放平臺,如手機等平臺。 ★ 支持內置簡體和繁體語系輸入法,可讓Ms Word 自選簡繁字體。 ★ 不必安裝也可運行,可在U盤運行,去到哪裡都可使用倉頡輸入法。 ★ 支持自定字體及皮膚界面。 ★ 支持 * 號模糊輸入。 ★ 支持各類符號輸入。 ★ 支持自定詞庫及多種輸入法功能。 《倉頡平臺2010》提供十種倉頡版本,取碼及收字如下: 《五倉通用》:五代倉頡取碼,支持GBK/Unicode國際標準碼20902個簡繁漢字。 《五倉世紀》:五代倉頡取碼,支持Unicode國際標準碼70195個簡繁中日韓越漢。 《五倉繁體》:五代倉頡取碼,支持Big5碼13053個繁體漢字。 《五倉簡體》:五代倉頡取碼,支持GB碼/通用漢字表/規範漢字表8300餘個簡體漢字。 《三倉通用》:三代倉頡取碼,支持GBK/Unicode國際標準碼20902個簡繁漢字。 《三倉世紀》:三代倉頡取碼,支持Unicode國際標準碼70195個簡繁中日韓越漢。 《三倉繁體》:三代倉頡取碼,支持Big5碼13053個繁體漢字。 《三倉簡體》:三代倉頡取碼,支持GB碼6763個簡體漢字。 《三五倉繁》:三及五代倉頡取碼,支持Big5碼13053個繁體漢字。 《二倉簡體》:二代倉頡取碼,支持GB碼6763個簡體漢字。 版本更新:2010年5月1日(測試版) 使用本輸入法完全免費,歡迎大家複製使用及推廣倉頡。 下載請至《倉頡之友-馬來西亞》網站:http://www.chinesecj.com/forum/viewthread.php?tid=2059 |
回應﹕ 好極了,善莫大焉!謝謝。 人間事物的價值,就在於有心人士多少。倉頡的愛用者,來日必係小杏子的嘉賓,歡迎。 |
#9853 留言者:漁儿 [2010-05-02] |
主題:动心忍性(3) 由“動心忍性”,我想到“論語 八佾篇第三”,子曰:“《關睢》,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從義理上,可否將此看作是對“動心忍性”的闡釋:樂(動心)而不淫(忍性),哀(動心)而不傷(忍性)?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論從哪個角度,兩者都扯不上邊,除了都是漢字。 「動心忍性」是種「自制」的功夫,只有道德觀很強的人,才會極端「違反人性」,以免誤人誤己。 「樂而不淫,哀而不傷」是一種「評論」,指的是現實「現象」,具有「不極端」中庸之道的特點。 從義理上,「樂」非動心、「淫」不忍性;「哀」乃傷心、「傷」已害性。 查《漢字基因》:「樂=象木上安絃,得和諧規則之音,人性好樂,歡喜,安於」,未表示「動心」也;「淫=不定任意而為,不正常,過度」,更與「忍」相反,怎能沆瀣一氣?「哀=依於口,痛呼也,悲憫也,憐愛也」,心已無助,是傷也!「傷=人體易知者,受損,痛也,戕害也;又憂思也」,顯已害性矣! 欲學武技,先蹲馬椿;欲學漢字,先明基因!漢字微言大義,斯乃「天書」也!明察體用因果之脈絡,其較諸現代科學尤為嚴謹,焉可「想當然耶」? |
#9852 留言者:網主 [2010-05-02] |
告網友: 老人最大的缺點,正是人老的優點!老朽果真老矣!以往,小朽興之所至,無所不興,致涉獵過濫,難以成器。如今,老朽過目常忘,祇能專注一事,彌補了過往之不足。 老朽曾言,每週在本網公佈一「景物教學」。不幸,隨著「從化消息淡化」,老朽「難為無生之教」,隨手寫完的教材,竟然也隨風而逝!分明尚在電腦中,卻是檔多名重無處覓矣!好在,老朽已興趣缺缺,反正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已然無風無景,一塊石頭可見其餘,足矣! 目前,老朽忙於設計「演員」,將過去人像全部調出,一一重畫。蓋原先設計係配合圖文系統,當時「半自動」甫成,正擬大舉製片,時間急迫。孰料,311事件突發,計劃改變,逾千演員閒置失業,紛紛罷工。兼以近日發覺,網上各種名人像片精度更佳,老朽設甕捕捉,大有斬獲焉! 尤其是陳年往事,老朽心目中保留著若干偶像,每擬收羅旗下,卻缺乏真影實據。此次有了題材,再細觀原畫,頗覺不足。蓋過去老朽僅以「三視圖」檢查成果,死角尚多,既未見之,無以憂之。現以360度旋轉視之,由於老朽「用線小氣」,線少難以成圓,是謂:美女「缺陷不美」! 改之改之,就木之前,可將美妙情影(指演員)攜往遙天,亦一得也!茲公佈若干旋轉演員(小鄧、娜妲麗華、納娥米),以供同樂。 網主人白 |
#9851 留言者:漁儿 [2010-04-30] |
主題:动心忍性(2) 謝謝先生!謝謝網友超文的心得分享!我先試著逐步理解先生的指教。 1,漢字基因“性”的再理解 您說:首先,在宇宙進化數億年的軌跡上,“性”是根本的因素。其次,當人類文明逐漸浮上檯面,人有了“心”,“心控制了性”。 由此,我對漢字基因“性”再作層次上的理解: 性為體,心為用;此性,是根本的因素,為事物之本質。 心為體,性為用;此性,是心控制了性,為人所認知之起始。 是故,性者,事物之本質,人所認知之起始。 2,“動心忍性”的再理解 您說:對一般人類而言,男人見到女人、女人見到小孩就會心動,因為他們的責任是建築人類社會,“心”是“斥侯”、“性”乃主帥。只有在極大量的人類社會、極長遠的人類精神文明的蘊育下,才會因量變而導致質變。有朝一日,心成主帥、性為斥侯,終於,時機到來! 當“心”是斥侯、“性”乃主帥。此心司“感”,感者,人同此心,接受到刺激的影響力。當“心”成主帥、“性”為斥侯。此心司“意”,意者,心上之音,受到動靜的影響,人所關注的。 您曾說:人 = 意識(人理)+心理+生理。 由此,我可否認為:人性 = 理性+心性+感性 是故,“動心忍性”,就是由感性(動心)而理性(忍性),其介面為心性。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完全正確。 因原文係「動心忍性」,此心指人心、此性指人性,故作此解。若文為「大江東去」,則係指大江中之水,其水性「濕、下」;再若係「大江東去浪淘盡」,其「性」則指「時間」。文章之層次在於「立場」,立場所見,無非各人主觀;主觀見解,在於「境界」。是故,本室以圖解文,恆由基礎起,至於個人看法如何,何妨置之九霄? |
#9850 留言者:超文 [2010-04-30] |
主題:續#9849 是故,「動心忍性」是受外在的刺激;「明心見性」是幽的內在追尋。 二者異曲而同工,仍有稍許差別。後學講不清楚,只能做個比喻:前者像是一名儒生,一步挨著一步,受盡各種刺激(感官麻木了},爬上了山頂;後者是一名高僧,在明月的映襯下,孤獨地站在山巔上,細數過往的雲煙。 時下盛行的「自由」就是任「性」而為;相反地,佛家講的「涅盤」要除去「慾望」 寫完後,學生本來的問題也消失了。不過,仍像個小孩討糖吃。 |
回應﹕ 糖好吃,可吃,但不宜常吃! 性能忍,必忍,且終生應忍! 實際上,「動心忍性」是人的客觀意識型態,無時無刻不在自制中,行為可資驗證;「明心見性」則是人追尋的主觀結果,可能果真得道、也可能自以為是!老朽「自命」明心見性已久,但是,偶遇烏雲滿天,還是要靠「忍性」才能過關。因此,人不能托大,尤其是人在紅塵中,身浮慾海裡,心不妨動之,忍性則不容稍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