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990 留言者:周明 [2010-12-30]
主題:文化传信的重组
  我本是文化傳信的忠實小股東,從2003年已經購賣文化傳信的股票,從來相信閣下的理念,但自從文化傳信宣佈重組,由於股本由1元削減至0.01元,使我開始對文化傳信的經營產生懷疑,對閣下多年信任泡空,我多年積蓄相信閣下的理念,但現在只有變成百分之一。真是騙子!
回應﹕
  首先,老朽代表文化傳信公司同仁,為業績不佳向全體股東道歉。

  其次,本網非文傳官網、係供愐懷中華文化者研討之道場,於今濁世,孤峰獨立,無和莫入。本網留言千萬,事必盡理、言必及義,國人不懂無須羞恥,但來此冒充仁義道德之信徒則難免令人噴飯(閣下之會籍已註消)!

  再則,老朽不同意閣下所說:「相信老朽理念而投資文傳」。最大的可能,是閣下誤以為老朽是座金礦,買些股票希望能點石成金。然而,卻忘了老朽尚未成仙!須知上市公司有國法管控,老朽從頭至尾,祇負責「研究開發」,其他不涉。產品沒成功是事實,但與股票變成百分之一之「騙術」無關!至於誰是「騙子」,公眾自有公評,但是到「賊窩」喊捉賊,未免「太超過」了!
  正常人六十歲就退休了,老朽七十有五,仍舊全日工作無休,所圖者中國人千秋之志節也!以傳統之倫理道德而言,「忠實」不可能由2003年到2010便醱酵成為沼氣!否則文天祥、史可法豈非白白自燃了?老朽非基督徒,但不由得想起聖經所述最後晚餐的故事:基督耶穌與十二門徒進餐,說:今天會有人背叛我。老朽奮戰不休,原以為是管錢的猶太人猶大老兄,孰料中國人亦洋化了。
9989 留言者:陳氏 [2010-12-30]
主題:臉書創辦人之預言
  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揚言,電子郵件將會像錄像帶一樣成為歷史,會被facebook這類平台完全取代。無可否應,臉書的確為網絡世界帶來不一樣的改變,但威力會真的那麼大嗎?
回應﹕
  欲知未來,當先知當前事態;欲知當前事態,首先要瞭解人性,其次要瞭解社會,最終要確知技術發展。
  當今事態:
    1,人性終古不變,若變,人已非人,無討論的餘地了。
          人性:經驗至上,沒吃過苦不知甜,沒見過天高不知地矮,一切沒經驗不作數。
             貪得患失,有好處定不後人,沾不到邊躲得遠遠,事無得失絕不關心。
             嫌貧愛富,物質文明乃人類副產品,地球生態不到絕境,人類不會回頭。
             知情好理,哀矜隨心、是非皆識,感性追求滿足;理性專供選擇。
    2,社會上商業掛帥:只要能賺錢,人們無所不為。
          由於時代關係,「科學技術」成為新信仰,西人否決了上帝、中國不承認有仙神。
         於是,人們活一天算一天,為了供應感官享受,拼命賺錢,滿足感官。
          人類好逸惡勞、養尊處優成習,文字漸失功能,圖形取而代之。最後,一切交給
         電腦,人腦雖有若無!待生存受到威脅的那一天,就是改變的時機。
    3,技術發展呈幾何級數躍進,糧食一再增產,人們生活無虞,未來人類的需求一定是「享受」。
       享受的定義是尋求刺激以滿足感官需要,感官滿足了心靈就平安了。
          facebook平台所提供的,是一個自由的交誼空間,有圖形供彼此欣賞。
        電子郵件無圖像,且只有寄件雙方交誼,被淘汰在所必然。
         顯然,隨著圖像技術的精進,更開放、更多變、靈活的平台定會出現(本室之4d平台
        為了保持內容水準,不求普及,不是主流,但對未來影響甚大)。
9988 留言者:漁儿 [2010-12-29]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2)
  我當會謹記先生的教誨!
  我繼續理解先生的指教:先生是說,「思想」與「哲學」的分野,首重格局的大小。在文化溯源(#9770,#9772,#9773)中,先生從人性、地緣、天理,對中西文化格局的形成,作了深刻的闡述。由此,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這裡,想推薦周劍銘先生“論中國思想”一文:http://www.china-week.com/author/zhoujianming.htm,末學以為與先生的指教有共通之處,先生可否一閱?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一切「學問」皆形之於「學者」之「推廣(如同奧運項目)」,有權有力者說了算數,後人只是等因奉此而已。由於中華百載蒙塵,民族自信心早就奉還老祖宗,一應分類科目、百分之百被五四之餘「山寨」抄來。蓋蟻鼠類只能掘洞為群,今舉世為火山灰所覆,見聞難透三尺,正宜深藏!老朽乃古之今人,氣已淪灰,自知人微言輕,但望時空速轉,以期來日。

  所薦大文,必與老朽有所見略同之處,否則,一人「獨到」之見,難保「正確」。只是,老朽非「做學問」之人,素喜隱居,唯好真理,故獨行踽踽,不與外界往來。蓋欲求山溪清澈,唯有孤寂靜漠可致;而馬幫過境不過營生,最忌「陷身山寨」!周先生之「論中國思想」已屬「哲學」範疇,緣「思想無界、哲學有方」,既論中國,斯已界矣!
  人間事、事難言,人不可能不主觀,主觀也不可能不偏頗。基於生存需求,人類群聚而居,組織遂成必然。然於眾人中,極積者進取、消極者隱退,遂有王寇之別。王擁有資源,以之誥贈追隨,稱之功名利祿,以為光宗耀祖焉。寇無立足地,遂離社會以遁,是稱「出世」。老朽,小寇也,曾服明衣冠,拒戴清紅翎,偏愛浮雲寬,不羡梁父吟。職是之故,不閱也不閱!
9987 留言者:谷香 [2010-12-28]
主題:潘岳的《西風胡楊》及預測未來問題
  朱老師:您好!
  看了#9986 則,未學也向老師推薦潘岳的另一篇文章--《西風胡楊》:
http://wenku.baidu.com/view/
02aea33f5727a5e9856a61e7.html
  這篇文章是潘岳“2004年為懷念胡楊樹在沙漠中所保護的西域文明而寫”。以末學的水平覺得這的確是篇動人心魄的文章。
  末學相信有著固定的時空流程。老師,未來是不是決定的,但是不可預測的,或者不是一般人所能把握的呢?
  提前祝老師和工作室同仁身體健康、新年快樂!
      末學:谷香 謹上
回應﹕
  該文極具感性,頗佳。
  相信時空流程是福氣,若再添加一點智慧,不斷修為,遲早將晉仙佛之林;不信者是無緣,一生如此、他世亦然,樹葉凋零了,入土再供新枝,如此而已。然而,生命是種大考驗,濁者下降、輕者上升,宇宙才有動力。因此,花花世界變化多端,眾生思維有智有愚。有人能出入青冥、通達古今;也有人鎮日懷抱著一己的感官不放,樂於扮演自爽的臨時奴隸。
  什麼叫「時空流程」?用大腦想,時間從過去流向未來;睜開眼睛,所看到的無非東南西北、前後左右!誰不認識這些?誰又能否定這些?問題在今人迷信西人,西人從二千年來的宗教桎梏下解放出來,主張一切自由,當然要緊緊掌握住「時空流程」。可是,宇宙自從有了第一因之後,因果相襲,有誰的因果曾經自由過?如果有「無因之果」,那會是何方神聖?
  這是世上最令人困惑的課題,正因如此,人才會「用心思考」,宇宙才會持續進化。想想看,如果只有一人能「把握時空流程」,謂之「上帝」可也!再若有此能者「甚多」,勢必爆發「真假」世界大戰!更甚者,人人都生具「此能」,那麼,麻煩大了!人間還有電影、電視、NBA可看?男男女女有誰願意結婚?連老朽也早就奔向「到彼岸」津渡排隊買票去了!
  老實說,世界之所以還能「存在」、人生之所以饒有趣味,說白一點,就是因為人們事先不知道後果!才自我「感覺不錯」!

  大家健康、大家快樂。
9986 留言者:空夫子 [2010-12-28]
主題:做了N年的環保副局長–潘岳先生
  想朱老師知曉此人。以在下之心,此君乃當今中國少見之具慧眼、有魄力之官員,只惜仍未被重用。此段短文,錚鏘有聲,與在下心有戚戚焉。敢問朱老師認可否?
  http://news.ycwb.com/2010-12/
08/content_3154795.htm
回應﹕
  潘岳君,至人也,因夫子去家國已久,忘卻中華之重、重在韜光養晦。查世人可分數族,檯面上之政治人物,權利獲得最多、暴光率最高,但人人品頭論足之餘,遂為廣告看板。今世又興起工商之族,物質、金錢分秒隨身,長袖善舞、招蜂引蝶。至於無所不在之廣庭大眾,又有兩類焉,各各安份生活、不忮不求,其愚者組成社會金字塔之底、智者居巍峨尖端,與塵同俗。
  大自然有其「意識」,春夏秋冬、生壞死萌,其起承轉合因果爽然。吾輩適逢壞、死之際,當知秋收冬藏,斯乃天時之令也!如今,積弱百年之中國在西方強勢掠奪下破土而出,巢已破,何來完卵?生命之本能,在於生存,欲於物質文明帳前求生,焉能不從「世界工廠」啟步?凡工廠,必有污染,此為國家強盛必經之惡,與慧眼、高瞻無關也!
  素聞,人窮志短,夫窮者,能日日有物裹腹已是「天幸」之幸,安驥鮮衣駿馬,舉鞭揚眉哉?夫環保者,犧牲當前利益、以換取未來生機者也,苟當前無食下肚,未來何在?目前,中國僅六成人民脫窮(衣溫食飽),一成立足暴富之巔(肉池酒林);然,其餘三成非人乎?可犧牲乎?除非人性「淨化(天方夜譚)」,社會上之富者願意為貧者承擔損失,否則,何環可保?
  為文易、設謀難,老朽認為,世道已變,來日迥非以往。苟吾人有莫大智慧,不妨龍潛於淵,未雨綢繆。待冬去春至,大地復甦,中華文化或能異軍突起,拯救人類社會於萬一。人算不如天算,天算須待天幸天時,君其無憂。
9985 留言者:陳氏 [2010-12-27]
主題:電影動漫成教材 納入新高中課程(僅供參考)
  執起一支鉛筆,加上無限創意,中學生也可製作個人的電影動漫。香港動漫畫聯會及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獲香港電影發展局撥款一百八十萬,製作一套配合香港新高中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的「中學電影動畫藝術教材套」,栽培更多創意人才,保持香港電影業在區內的競爭優勢。今年九月,「中學電影動畫藝術教材套」免費派發給全港中學,讓學生有更多的學習選擇。為了加強認識電影動畫文化,及激發學生的創意和藝術潛能,老師可按學生的程度自由組合課程的內容和長度。而學生在欣賞教材套內約一百三十段短片,可學習電影的基本知識、語言、風格等,為日後有志投身電影業或動漫業邁進第一步。
  香港動漫畫聯會會長黃玉郎表示,目前電影動漫業缺少創意人才,教材套將動漫化為正式教材,有助發掘對動漫有興趣的學生,為業界注入新血。全港老師於新學期接受培訓課程,理解更多有關教材套,並與業界人士交流。而家長亦可於網上瀏覽有關光碟內容,與子女一起認識電影業知識,加強親子關係。
  =====================
  越來越多人加入這個動漫教學市場呢!
回應﹕
  是的,蜂一窩成不了大事,但一窩風卻可令人發瘋!三十年前該做的事,未必三十年後還有效果。走在人的前面有風險,跟在眾人的後面則是一片陰風!「創意人才缺乏」喊了許久,未必是真!老朽剛來文傳時,曾與「政府」打過交道(彼時田長霖主持計劃,他是老朽的舊識,田無可奈何地說:「香港的問題,是他們自認人才濟濟」),如今撥一百八十萬就夠嗎?
  走著瞧吧!當立體時代到來,黃玉郎還有什麼招數?藝術界黨同伐異成習,老朽帶著三維計劃來文傳,被訕成言山,只好躲到澳門來。不過,香港人玩電影頗有一套,明星多不勝數,「流明度」堪與螢光比美!
9984 留言者:陳氏 [2010-12-25]
主題:未來5年料現3D手機(供大家參考)
  【明報專訊】美國IBM專家預測未來5年可能出現的5項重量級發明,包括較現時電池耐用10倍的「空氣驅動電池」、能作全像(holograhs)投影的3D手機等。
  在《星球大戰》中,莉亞公主投射在半空中的立體虛擬全像,令觀眾大呼神奇。IBM預測,未來5年間專家將能製造出可內置於手機的3D全像拍攝和投影裝置,「令你能跟朋友的實時立體虛擬全像進行視像通話」。
  至於「空氣驅動電池」則可取替鋰離子電池。它利用尋常空氣,與具備高能量密度金屬(energy-dense metal)產生反應作用,「若成功,將可得出更輕巧、耐用的充電池」。另一發明預測是個人化的通勤搭車。專家已在研究使用新的數學模型和預測分析技術,了解某人的出入模式、習慣和路線資料後,為他度身訂做日常出入的「最佳」安全路線。
  第4項預測,是人類將愈益變成「人肉移動感應器」:通過在各人的手機、汽車、銀包等隨身物品內置簡單的感應器,科學家可更佳地掌握我們的環境生態,從而對抗全球暖化和保護瀕危物種。最後一項,則是研究更有效地循環應用由數據中心產生的龐大熱力和能量,例如開發嶄新的on-chip晶片熱量水冷系統,收集大量電腦處理器所發熱力,用於辦公室等。相關視頻:http://www.youtube.com/watch?v=anKiEoxkpxM。
  ==========================================
  未知IBM專家之用意,以及上述預測將來會否成真。
回應﹕
  預測未來最大的吊詭在於「未來不應被人所知」,然而總有人自以為是(如老朽),所以大自然會安排一些「莫明其所以的變數」!為什麼?因為人性太獨了,好事全攬、壞處不沾。果真未來能被預測,一定是機會大、條件好的「大公司、強國家」全面包辦!這樣下去,豈非利益既得者獨霸天下?宇宙的進化將變成工廠的進度了!

  但是,從技術角度以及人性需求而言,所述可作下列分析:
  一、空氣動力電池:一定成功,且在近年即有突破,尤其是科學家將「磷」的量子態控制後,前途看好。
  二、全像投影:將有多種虛擬投影技術出現,「全像」未必佔優。總之立體顯影將成主流。
  三、個人化通勤:少數人用可行,若人人使用,將如同軟件買賣股票一般,黑色星期五必臨!
  四、移動感應器:恭候「大阿哥」駕臨,一粒晶片即可。事實上,人人手機隨身,行蹤早洩矣!
  五、熱循環應用:「能」有多種型態,事實上,熱就是「能」、且為人最直接認知者。因為人對身邊已
          適應的變化習以為常,科學家對之忽視已久,今後必然「光武中興」也!
9983 留言者:乾乾 [2010-12-23]
主題:中西體育簡單比較
  朱老師:
  您好!
  昨日時值冬至,20:30在下去住宅小區空地練拳,順便先拋了一卦問明年如何,得小過之萃。第一印象就是一個練八卦走圈之象。今晨五點起床後,突然想到此卦象太神奇了(五行納甲略)。三四中爻就是人的中軸,其他四爻就是兩手兩足。繞圈走路時,呼吸帶動全身陰陽變化,可得中孚卦。變卦為萃(錯卦大畜),有元氣萃聚之意。所以卦象反映了我明年天天早晚走圈練功之事,這讓我不得不感嘆卦象的神奇(左非右聽到鐘聲時的心境有點理解了)。
  由此想到,中國人的文化根源還是在易經,易經的卦象則來自自然。中國人的宗教信仰也和易經有絕大的關係,而且中國人的信仰很實在、很具體,比如一個武術家、一個畫家、一個讀書人,他的信仰就體現在他的拳上、畫上、文章上,明眼人一望即知。真正的中國武術是可以練到臨死的那一天的,而現代體育運動是不可能做到的。
  中西體育可簡單比較如下,請老師指正。
  中國體育發源于道家山術,源遠流長,完備于明清,播種廣傳于民國時期。立場為人合于自然,目的是調合身心、強健體魄,手段則以象形取意、整體協調一致為主,開發人體潛能,一通百通(如熊形、虎形、白鶴亮翅、青龍出水等等)。功到自然成,能改變人的氣質,所謂內固精神、外示安逸,靜如山岳、動如長河是也。喻之王道可也。
  西方體育起自古希臘戰爭,中世紀斷絕,現代則迎合政治和商業利益。現代體育立場為人挑戰自然,目的是顯示力量、強健肌肉,手段則以分門別類、局部專門鍛煉為主,竭力追求極限,易致傷殘(美其名曰科學訓練法,需無數專家)。不知何時功成,比賽方知,永遠有“更高、更快、更強”。喻之霸道可也。
  以在下淺薄的體會而言,傳統武術的學習和鍛煉與文化修養密不可分。在下九六年即有緣習得傳統太極拳術,開始兩年通過鍛煉體質得以改善,然而因工作離開老師後自覺一直沒有進步。自04年起受朱老師文字化育,潛移默化之下,道理漸明,才有今年的大進步。可以說,太極拳(傳統武術)和朱師之文章乃是我一生的福祉所在。
  前則留言提及老師的心臟問題,在下以為,定期用藥之余,還當輔以運動調理,最簡單的莫過于八卦掌的走圈(拳諺有云:百練不如一走,一走百病消散)。今借互聯網之助,可以觀摩眾多明師的視頻,文後列舉一二以供老師參考。古有姜子牙八十出山,元末張三豐祖師也是六十才出家修道,朱老師明年才七十四歲(偶合小過卦之數),大德者必有其壽,您還正年輕呢!
  乾乾 敬上
  視頻網址如下:
  1, 八卦掌:鐵恩方老師的視頻(己近百歲高齡,還是耳聰目明),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UzNTI3MzQ0.html。
  2, 八卦掌:楊福奇、楊福玉老師的視頻(基本功夫,我就照這個練習的),
  http://v.ku6.com/show/
NJqlj3DuJoMDHBOa.html。
  3, 太極拳:黃性賢老師的視頻(八十歲時還獲得全美太極拳散手總冠軍),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I3NTgxNzUy.html。
  4, 太極拳:李經梧老師的視頻(搭手即翻,好比朱老師出口成章,此整體結構之內勁也),
  http://www.tudou.com/
programs/view/JtHa3DLlAUU/。
  5, 太極拳:董虎嶺老師的視頻(名門正宗,功架工整,如行云流水),
  http://video.sina.com.cn/v/b/
40429135-1596565737.html。
  6, 八卦、太極、形意拳:程秉鈞老師的視頻(孫祿堂祖師所傳),
  http://v.youku.com/v_show/
id_XMTU3ODg1NTYw.html。
回應﹕
  本文擲地有聲,言之有物。
  然而,既聞鐘聲,當縈餘韻。中華武術源自「山術」,確然,但何謂「山術」?人之傍山者,「仙」也。換句話說,早期之修行者,登山求仙,不僅需防猛獸、病痛侵襲,抑且須強化心靈、增進意志。於斯,遂有了「導引」之術,內導氣血、外導肢體,伺後流傳民間,內導成為「內功」,外導則成為「武藝」(於漢代已甚發達,如七禽戲等,明清只是普及民間而已)。
  老朽練功始自初二,係拜鄭證因的武俠小說為師,胡亂紮下根底,至今功力猶存。只是基於個性,老朽不喜墨守成規,以太極拳為例,老朽一招「雲手」,就可以演化為千千萬萬套路,斯謂朱氏懶極可也!至於內功,則係受業於還珠,迄今元神堅凝。惜目前尚不能羽化登仙,蓋因地藏王苦願在先,文化大業壓肩於後,紫府焉有一個始亂終棄的自了神?

  汝建議之運動,笑納。
9982 留言者:漁儿 [2010-12-22]
主題:思想學与哲學
  謝謝先生的鼓勵和教誨!在談及中西方文化時,人們常說“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是否就是先生的“思想學”與“哲學”所指?我想繼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角度,來理解先生關於“思想學”與“哲學”的指教。
  一,思想學與哲學字源
  1,漢字字源(漢字基因)
    思 = 耕耘於心。
    想 = 形相在心上,相互激盪。
    思想 = 又思又想,思維的結果。
    哲 = 挫折眾口,令人折服,智也。
    學 = 教導尚在矇昧中的子女,系統的知識。
    思想學 = 思維之學。
    哲學 = 思辨之學。
  2,西文字源
    思想(thought),來自Old English“ toht, getoht”,意指 "to conceive of in the mind, consider".
    哲學(philosophy),來自希臘語“?????????????????”(philo-sophia),意指“熱愛智慧”。1874年,日本啟蒙家西周用漢字「哲學」翻譯philosophy,后由康有為等將此譯稱介紹到中國。
  二,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
  思想學與哲學都是思維、認知之學,思維的本質是概念的認知,所以,基於中西方對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可看出中國思想與西方哲學的一些異同:在中國思想,以概念為本源、表達為變化,出發點落實在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上;在西方哲學,以表達為本源、概念為變化,出發點則落實在概念的結果與形式上。 即先生所說,與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
  三,思想學與哲學的關係
  從認知的角度,生成、內容為本,結果、形式為末,所以,先生說在層次上思想學高於哲學。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好極了,實為有心人也!此類觀念,正需努力鑽研,否則學者概念觀念不分,東方與西方聊共一色!

  查人為環境動物,東方與西方基於地緣天候有別,自石器時代以降,華夏民族落藉黃土高原(當時黃土高原之水土條件為舉世最佳者),務農維生,漸漸形成「大群落」。而歐洲地形分割,各部落自謀生計,多以狩獵遊牧,即令務農亦屬小農,格局有限。大群落之特性為人口眾多、社會型態複雜,若無穩定的制度以資控制,必然掠奪殺伐,無休無止;小群落則只要資源充足,生活即能自由自在。
  此外,基於生活特質,農民必須聽天由命、尊重自然;獵人則恰恰相反,極積進取、得失分明。於是,人性的需求將華夏人民緊緊綁在一起,人種混合、觀念互通,發展出倫理道德的規範;獵者則各自謀利、彼此兢爭,強者擁有一切,形成一元的「神主」定論。這種現象,在東西方交流不足之際,必然各自發展。但到了近世紀,西方工業化異軍突起,海運輰通,進化的遊戲規則驟變,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考驗;再經過二十世紀的工業文明,物極而反,獵人與獵物之間角色曖昧,面臨抉擇的又是人類文明本身了。

  談到這裡,應該可以界定「思想」與「哲學」的分野了。上則所述,不是「歷史」、也非哲學,而是一個「人」對所處身的環境的一種「反思」。反思不需要「專業技術」,也不可能有任何「學者專家」,更無所謂「正確、錯誤」!那麼,這種「似是又非」的反思是什麼呢?嚴格說來,是種當前「毫無價值」的夢囈,但是,如果言之有物,遲早會成為未來人類生存的明燈。
  李耳如此、孔丘如此、釋迦牟尼也是如此,他們的「思想太過先進」,生時難得有人瞭解,甚至默默無聞。但時至境轉,千秋萬世皆賴導引,影響人類無窮!哲學家剛剛相反,他們專拾前人餘緒,終生討論一兩個人們已知、當世尊崇的課題,名利兼收!再說明白一點,「思想」人人都有,但其價值可能由零至無窮大、只有時間可以證明;「哲學」只是一種「知識」,上學即得。
  因此,此二者不可相提並論,若強以論之,思想包涵且能改變哲學,而哲學或具部份思想但只能影響某些知識。由於老朽無意名利,故好思想而鄙哲學(數年前,因老朽捐了五十萬,被邀參加在中國舉辦之國際哲學會議,老朽仗著是「資方」,故大膽狂言:「傳統中華文化中只有思想而無哲學」),由是得罪了一票「中國哲學家」,從此不相往來!

  至於欲「從概念與表達關係看思想學與哲學」則又繞遠了,若假設有所謂的「思想學」,那麼要「想什麼」才能視作「思維認知之學」?如果一個人只想:「我能吃什麼」,能算「思想學」嗎?問題是,再假定有朝一日,地球上生態破壞到了極處,「人能吃什麼」將是絕對的「顯學」!但是時機未到、且不知何時會到,於斯,「思想學」只好泡湯以待了!
  再談「概念認知」,對一個「主觀」的個人,其「認知」完全主觀。所以,人與人溝通,實際上是「各說各話」,「一半懂了」算阿彌陀佛,「大半不懂」是常態!反正人人都在摸著石頭過河,走到哪裡都說不定,還有誰管河那邊又有什麼「概念認知」?當然,有「客觀」的字典,好極了,世界上有兩個人對同一字典上的「概念認知」相同嗎?至少老朽沒見過!
  倒是:「基於《易經》之二元論的中國思想形成對比,立足於〔上帝創造一切〕之一元論的西方認知,迴避了概念的生成與內容。」一說正確,西方認為「神」是絕對的,不可討論,也就是說「信仰決定一切」!老美說誰是「邪惡軸心、恐佈份子」,誰就是!不相信?有地獄在等著!待美人自己上不了天堂,沒關係,自己印鈔票總可以,反正全世界買單!
  中國人就麻煩了,一切都要「找個理由」,有人說是「要面子」,老朽認為是陰陽作祟!不幸倫理道德垮台,到了民主自由掛帥的大日子,公有公理、婆有婆理!人人有理的結果,一個比一個聲音大,一個比一個後援多!最後把法律捧上西天,偏偏法官有法官的道理,台灣就有法官收了紅的、放了黑的,明明某人犯了滔天大罪,法官判定無罪,理由是:「證據不足、因為我沒看見」!

  還有什麼好說的呢?倫理道德式微、人間已然亂成一團,世界待重整,觀念待革新,在黎明之前,四週總是最黑暗的!汝既然有心,不妨努力,只是不要忘了,欲做「思想家」,要看有沒有對未來世界的遠見;若是「哲學家」,隨便找間小大學,選幾個學分就夠了!
9981 留言者:陳氏 [2010-12-21]
主題:香港政府有否協助
  本人留意到,每當橫琴政府官員講述有關文傳於橫琴之發展計劃,為了低調處理,都會以「與香港合作的文化創意項目」來形容。雖然文傳是一間香港為基地的公司,但其實香港政府曾否在該事情上作出任何協助?(因為以本人對港府之了解,除了搞地產投資(向錢看),其他的都不甚懂,看西九文化區之下場便知)
回應﹕
  恕老朽不知文傳與橫琴政府談判事宜,事實上香港政府也無從著力。人間很公平,有財未必有才、有才一定無財,好在「自我感覺良好」就好。種籽還沒發芽,沾點香邊可增加些受歡迎度,可作如是觀。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