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031 留言者:陳氏 [2011-01-18]
主題:有關黑龍江動漫基地新聞
  謹供參考,好讓網友多了解內地動漫業各個地區的發展。
  =============================================
  黑龍江動漫基地年收入50億 原創漸多外包有優勢 
  創新培育新興文化產業,打造黑龍江動漫特色品牌。這是黑龍江動漫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自2006年10月成立至今,基地始終堅持以動漫原創為主導,充分利用黑龍江的地域優勢和文化資源,打造黑龍江動漫特色品牌。經過4年多的艱苦創業,基地現已成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國家動漫出版產業基地、國家新媒體特色產業基地、國家影視網絡動漫實驗園和中國國際青少年動漫培訓基地。入駐企業已從最初的8家增至258家,從業人員達到5000余人,年生產動畫能力超過3萬分鐘。生產辦公用房也由成立時的5400平方米增至22萬平方米,2010年基地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
  築牢根基 搭建高端平台
  黑龍江動漫產業基地主任溫善騁介紹說,目前基地已建成的黑龍江新媒體動漫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是國家文化部重點支持建設的七大動漫公共服務平台之一和三大新媒體平台之一,是國內唯一以4D影視製作為特色的國家級動漫新媒體公共技術服務平台。該平台分七個子平台,以4D影視製作為特色,具有國際領先技術水平。
  為加強科技實力,基地大力推動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一體化進程,已與香港、 日本、韓國、中央美術學院等30多所國內外高校建立了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合作關係;為更好地服務企業,基地按照市場化運作模式,建設了政府、金融、人才培養、房地產、公共技術、貿易、外包支撐、國際市場對接等八個方面的服務平台。 同時積極舉辦並參加各種大型會展,如成功舉辦兩屆“全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動漫作品展”,參與院校50余家,參展作品達到3000余部;策劃主辦“中韓動漫產業服務外包主題論壇”、組織骨幹企業赴上海參加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承辦 “第十一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動漫、綜合畫種作品展”等,有力地擴大了本土動漫的影響力。
回應﹕
  山頂有一間寺廟,平素香火不旺,只有幾個和尚清修。
  一日,寺內人聲鼎盛,小和尚急奔進方丈室,興奮地大呼:「師父!來了好多香客!」
  老和尚眉都沒抬,說:「糟了!」
  小和尚不解:「信佛的人多了,怎麼倒糟了?」
  老和尚說:「你怎知是信佛的?」
  小和尚說:「他們不都捧著香嗎?」
  老和尚說:「捧著香就算信佛?」
  小和尚說:「可是總比沒人來好吧!」
  老和尚說:「是嗎?湊熱鬧的愈多,佛弟子愈少!」
  小和尚糊塗了:「那該怎麼辦?」
  老和尚說:「不要怎麼辦!水太少、旱災!水太多、水災!平常心就好!」

  如今國內一窩風,據統計,約有近百萬人投入動漫行業!如果水準高,產品有創意,原不失為文化發展的契機。可是,欲培養一個工程師簡單,以國內條件,每年訓練技師千萬小事一椿;但欲培養一位有份量的科學家,則需千萬人口!同理,欲求歌星、畫匠,千萬之數不難;但音樂家、藝術家,必係千萬分之一!
  人是「經驗動物」,跟著人走、學著人做,一回生兩回熟。但若需要「用腦」,那可是在經驗法則之外的「異數」!看看國內的娛樂就知(雜技有歷史淵源,京戲也只此一家,不論),唱歌演戲還沒脫離擠鼻子歪眼睛的德性,連最客觀的科學、新聞報導,主播人居然也刻意壓低嗓音,裝著磁浮,抑揚頓挫地大玩感動妳遊戲!
  什麼叫「動漫」?動起來浪漫就行了?居然改革開放三十年後,「文化」沒影子,卻已遍地開花!只怕既非油菜籽、又不是紅玫瑰,到得頭來,市場飽和,人人為了生存,賤價競爭!最後,「有識之士」必曰:「不正正經經生產洋娃娃,亂搞什麼高科技動漫!有誰會不看真的看假的?簡直是不用大腦!」

  故老朽曰:奈何?人太多了,大夥忙忙也好,誰知道以後如何?
10030 留言者:陳氏 [2011-01-17]
主題:振興中華文化之重要
  近日,與朋友談及生與育女的話題時,帶出了一個令我思考的問題。其中有幾位朋友表示,不生育的原因,是因為現今的社會沒有什麼希望。例列說,他們認為現今很多小朋友都因為「主流需要」,從小便「被迫」學習很多各式各樣的樂器、運動、舞蹈等,然後被家長們用來作玄耀;回到學校就講求「高分數是好學生」,「低分數」的便被人淘汰。到畢業投入社會,也是每天營營役役的生活,沒有什麼目標似的。
  無可否應,學習興趣、讀書求高分原則上沒有錯,但似乎大眾對這類事情的「真正原因」忘卻了,反而純粹拿這些東西作比拼,並非想子女透過學習興趣、求學來提升個人之修養。到投入了社會,就只懂「錢錢錢」。當然,錢是很重要,生活的確雖要錢,但「只懂說錢」似乎並非人生的意義。
  因此,振興中華文化確實是重中之重,重在糾正人的思想,尤幸世上還有老師、丁一及本室上下如此拼勁之文化先鋒,為失落的社會帶來曙光,此乃中華文化之福。
回應﹕
  此乃千百年來西式個體社會的特色也,人不是被自己的欲望奴役、便是暴力中求生存;試觀其歷史,欲望有基督教抑制,暴力發洩則以牙還牙。於是,社會形成教會及封建主兩大勢力集團,到了現代,利害衝突的結果,科學戰勝了宗教,商業取代了政治,人們除了盲目地向上爬,卻還沒找到方向。
  中國乃「集體社會」,生存彼此依賴、生活相互融洽,因而有了明確的人生「意義」。當然,這種觀念是否「正確」,必須經過時代的考驗。這百年的蒙昧摸索,近年總算有了一些客觀的答案,尊友所言,正係大眾的心聲也。至於本室,尚在期末考中,只能說十年寒窗將過,能否上「文化金榜」,明日再看端倪。
10029 留言者:我的使命 [2011-01-17]
主題:朱老师,您好!祝福您身体健康。
  不知道您是否還記得我,曾向您請教明心見性的問題。應該有兩年的時間咯,現在才有點明白。“有心者必有其性,有性者必有其心”這是我牢記著的,當我有片刻正念的時候,我就時刻注視自己,注視周圍,尋找其根本之處。到現在為止,我所能知道的,正如佛所說的,一切皆無常,無一可得。於是什麼追求都沒了,妄念也少了,想法和做法基本可以一致,也不再有阻礙。
  余下的身命,除了一口飯吃續命,再無所求。但為父母生,為周圍??育,來于斯,需還于斯。於是開始思維利益為何?我做如是解,利益有大小真假,現在我在公司做工藝流程設計,做好本職工作,保障公司流暢的生產,是小利益。若我做公司領導,為股東和員工謀利益,是小利益。若我整合資源,為全人類福祉奠基,是大利益。這些也都是假利益。若將真我複製給每一個人,讓每一個人都成真我,這是真利益。直到現在才知道我要做什麼,以前所知只是聞知,見知,識知,不是自知。
  朱老師也曾講《六祖壇經》,或許只是科學的來認識它,雖然現在我還不能自證成佛,據自己的理解,知道了有佛可以成就的,也知道如何來成就佛果。所以很想把這個利益帶給老師。希望老師能成就菩提,長久住世,造福蒼生。
回應﹕
  很好,妄念少了,成佛就有望了。至於此生為何,有因必有果,安步當車,步步前行,可也!
  老朽永遠無法成佛,蓋曾立下地藏王菩薩願,今生已居地獄七十五載,正擬燃盡老油,不二也不二。
10028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17]
主題:學之層次
  朱夫子鈞鑒:
  
  恭請 先生正之。
  
  「學」若依天、地、人分為三個層次:天,達道也,此吾不敢論之也。地,明理也、學明理,亦易亦難也;心存公易也,心存私難也。人,謀生也,學謀生,只要下工夫學,易也。
   依 先生之言,若以宇宙進化視之,時間之逝,即學(體);變化之遷,是用。物質文明下,人造就了「電腦」,使得進化改道。
  「電腦」亦如其它人造之「器」,無心之器也,其用在於人。心正之人用之,為「神器」,心偏之人用之,為「邪器」。
  學(讀書)在於明「理」, 故人須「慎學」。學之理正,則心正;學之理偏,則心偏。吾深知電腦之「利.害 」,用之於正則利,用之於偏則害。
  遙想當年,電腦用於「金撲克」,寫個小程式,只贏不輸。一日,在家中與友人閒聊中,提及如何更改程式更得「利」。 家母聽之,當場連友人一齊訓之。曰:你們讀書讀到哪兒去了?下令立刻關閉公司。
  自古以來,有知識者甚多,有智慧者甚少。亦如 先生之言,今日文盲雖少,但智盲極多。 先生之圖文系統,即將出世,願有德者得之。
回應﹕
  有利必有弊、有得必有失,豈僅電腦,人何獨不然?沈子之理解程式,可一舉明九洲、剎時掃千幽!斯乃神器也,道既正,無從偏矣!
  令堂,其非孟母乎?今有所遷,祝汝更上層樓。
10027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17]
主題:論語 學而篇第一 學而時習之
  朱夫子鈞鑒:
  以主題、體、用、因、果重新理解: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指事、象形、會意。
  本義:一.象形(實「體」):人子群聚之場所。例:學塾、學堂、學校。
     二.指事(虛「體」):人子群聚之求(生活之「常識」)也。
        例:小(幼)學:孝、順、友、悌、灑、掃、進、退、識字、寫字...
         大學(君子學):禮、樂、射、御、書、數、藝、詩、史、易...
      三.會意(「用」學,求也。人之常「情」也),人非生而知之,待學而知之。
       例:學識(常識)學藝(技能)。
  動機(因):求「學」。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立場:人(我:本人)。吾年過知命,願摒棄以往所學,再從「困而學之」學起。
  目的(果):學成。成為君子,學「技藝」以安身、立命;學「常識」以修身、齊家。 
  方法:時習之。
  主題:學貴有「恆」,恆,常也、不斷也。為學日進,譬如為山九仞,不可功虧一簣。又如日下曬米,不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如此,焉能有所「成」!
  我的新解:求學要有恆心,待學有所成,自己、家人、朋友,皆大歡喜呀!
回應﹕
  很好,汝已登堂矣!其實老朽只有三把斧頭:漢字基因、理解常識、層次境界!漢字基因係入門基礎;體用因果、目的方法屬於常識,可解釋人間一應事物;最終是一切認知,在主觀個體具列於客觀中之範疇。
  本句尚有層次境界之別,「本人立場」雖曰主觀,然可大可小,不一而足。若以宇宙進化視之,時間之逝,即學;變化之遷,是用!諸如英美等國於近世紀興起,叱吒風雲,成就了物質文明;然物質文明帶來電腦,使得進化改道。人類矛盾之餘,舉世擾攘不休,何嘗不是造物宅心之「說」哉?
10026 留言者:陳氏 [2011-01-16]
主題:虛擬實境與真實幻境
  在《宇宙浪子》裡,由於科技發達,虛擬實境與真實幻境已令人真假難分,真亦假時假亦真。以本人認知,4D網絡為虛擬實境,但技術上將來能夠配合硬體技術,演化成真實幻境呢?本人十分期待能夠很快投入4D世界,感受一下幻影重重之奧妙處!
回應﹕
  彼此!彼此!誰都希望,但是人間事有人間律,如此重大且艱難的工程,怎期小貓兩三隻能抓大魚?由於雪中無人送炭,本室只好先做冰雕!至於老朽,只是「為所應為」,開山為求闢路、治水為求搭橋。一旦時機到來,唯求後人不至於手忙腳亂,就可以大讚阿彌陀佛了!
10025 留言者:你我他 [2011-01-16]
主題:謝謝老師指點!
  朱老師:
  您好!感謝您的指點!
  前#10024則留言,我為文之目的實為「與網友共参」。我留言不多,實乃滿腦浆糊,此次留言被老師批評,一則以喜:得到老師之指點文章、明白了孩子讀經之宗旨、方向及方法;一則以憂:吾人白讀多年教科書,向老師學習了兩年而未得皮毛,難!
  今后將向「黎明近焉」網友學習,勤讀《論語》等聖贤書,並仔細學習老師所發明之「漢字基因」,以期修養「正容、正色、正氣」之君子。
  學生 你我他  叩首
回應﹕
  寫文言文唯一的訣竅是「勤背古文」,習慣成自然,開口即成章!至於本網,充其量是個古文入門網站,得一點觀念可,連沾一些皮毛皆難。再說,古人「十年寒窗」尚未必能出大門,如今網友們只看了幾篇「老朽曰」,若不鑽進池底作泥鰍、就準備招搖過市人喊打吧!
  黎明近焉只不過兩年,就脫胎換骨矣!既見賢、必得齊!
10024 留言者:你我他 [2011-01-15]
主題:《兒童讀經方法一會》,請求老師指點文章及文義
  朱老師:
  您好!虎年將過,兔年即來,首祝朱老師、沈老師身體健康、聖寿無疆!又祝工作室各位師兄萬事順意、平安幸福!
  下文乃愚笨學生我有感而發之叙事一文(花時兩個鐘),題為《兒童讀經方法一會》。請求老師於百忙中略閱,並指點學生之人生、文章及文義。先行謝過!
                     兒童讀經方法一會
  吾在家教小女(今四週歲半)讀經兩年半,己熟讀《大學》、《中庸》、《老子》等。然自覺不得其法而致小女討厭讀經,為此,吾鬱悶甚,煩惱夥。
  於是,吾進學王財貴教授之『三百讀經法(一天一百字,每天一百遍,每天給一百分)』,吾又學賴國全老師的『累積式教學法(137法:每天讀一遍,每天讀三樣經典,重複同樣內容讀七天)』。兩法各有其理,然似乎相互矛盾,故詢之。然,問「崇王」者,幾皆反對「賴法」;詢「崇賴」者,幾皆反對「王法」。吾再學熊春錦老師之「光音觀心」經典誦讀方法(觀字於體內並放光之方法)。網絡上流傳的讀經方法以此三種為廣,然我無法將此三法融會貫通,皆半信半疑。
  疑之又疑,只得親自以小女為對象,試驗之。先試驗「賴法」:每天讀三樣:《易經》、《論語》與《千字文》;每樣讀10分鍾;每天讀三遍(計分為九次讀);連續讀七天同樣的三個內容。今已三個星期,自覺效果不佳。
  吾素來體質不強,多日來為了設法讓女兒好好讀經而內心焦急、火气上升、陰陽失調。2011年1月15日上午10點左右,我為了帶小女讀經而側身坐著小凳子,再因小女厭讀而急起身,不意之間閃了腰,痛苦不堪,行動不便,臥床一個小時無效(床中多次反省此傷之因由)。忙叫醫生打了一針,不時即勉強起床,行動漸寛。
  旋再投入教女(還有三個鄰居同事小孩)讀經工程,至傍晚已讀七次,每次讀10分鍾,每次讀後約休息活動20分鍾。晚八點讀第八次時只剩小女一個在家讀了,吾使盡辦法,同時利用威逼、利誘,她就是不肯讀經。她甚至調皮地拿出幼兒園之「綜合課本」,叫我讀給她聴:
  『小鹵蛋,黑乎乎,小小鍋裏咕嚕嚕。小鹵蛋,圓嘟嘟,小小鍋裏咕嚕嚕。黑乎乎的小鹵蛋,吃得肚子圓嘟嘟。圓嘟嘟的小鹵蛋,吃得嘴巴黑乎乎。』
  對此「垃圾教材」,我非常反感,可是無奈小女之纏,只得教她讀,教著教著,發現她連一篇50字的簡體字文章中尚有10個字不認識,故而讀不順,讀得不起勁,她讀著讀著就想放棄。吾有所悟,接着,不讀《論語》及《千字文》之原定內容,轉為僅讀《論語》雍也第六100字,讀10遍,共用10分鍾,小女不厭其煩,越讀越順,效果較好!
  旋一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吾知錯矣!教女不得法,徒添煩惱!故而心有所會:
  1,教兒童讀經到四週歲時應强調用手指讀。初,需按王教授的「三百讀經法」而不宜太多花俏。
  2,要兒童較多地認字,可強調用熊老師的「光音觀心」誦經法,讓小孩把字作為圖形,讀進心里去,並觀字放光,同時能較快地體會到讀經的喜悅。(此法不太好傳,要用動畫輔助)
  3,待兒童有一定識字、定力基礎後,可用賴老師的「累積式教學法」。
  擬以此思路教之、行之,以觀後效。(全文完)
    學生 你我他  敬上
回應﹕
  謝謝,大家幸福快樂。
  寫文章首應確定目的,本文不知是「專供老朽過目」、抑或「要與網友同參」、或是「…」。蓋文章是希望對方瞭解的溝通手段,遣文用字無非針對對方的程度,否則矢失其的矣!老朽喜用文言文,其目的在於「杜絕無聊的閑人、火星客」,蓋不懂文言者,率皆「西餘」,非老朽族類!
  以所書「本文」而論,在老朽來看,問題殊多。如首段:「下文乃愚笨學生我有感而發之叙事一文(花時兩個鐘),題為《兒童讀經方法一會》。請求老師於百忙中略閱,並指點學生之人生、文章及文義。先行謝過!」

  「下文乃愚笨學生我有感而發之叙事一文(花時兩個鐘)」前「下文」後「一文」,重複浪費!「愚笨學生我」係「自責態」,兵未發、戰未潰,何以如此?「有感而發之敘事」?究為感喟或是敘事,或兩者兼雜為雜文?「花時兩個鐘」更係地方俚語,蓋「兩個鐘」非僅指時間、易混淆為有「兩個時鐘」也!
  「題為《兒童讀經方法一會》。請求老師於百忙中略閱,並指點學生之人生、文章及文義。先行謝過!」「題為」何指?誰題誰為?「兒童讀經方法一會」語義難明,「一會」多義,於此不恰!
  「請求老師於百忙中略閱,並指點學生之人生、文章及文義。先行謝過!」既知老朽忙碌,如何「略閱」?又如何「指點」?且有「人生、文章、文義」千言難盡的大堆頭?

  實話實說,老朽實無改文章之義務與願心,再說即令花上幾個鐘頭,將汝之文章改得字字如金,其價值與意義何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朽燭火尚餘三尺,差諸磷光不過三寸矣!不過看在汝女面上,「略談兩句」,點到為止,下不為例!

  讀經不能求急功近利,不論什麼方法,持之以恒就是良法!蓋經書能經得住時間考驗,在於其「潛移默化」之功,中國人與西方人最大的分別,不在於文化水準,而在「中國人」多多少少知道「尊師重道」而有所敬畏。為什麼?從小被家長逼著「唸經」,唸得多了,一開口「阿彌陀佛」,不代表有任何信仰也!
  西方人不然,由於歷史上除了一個耶穌基督之外、不曾出現過任何品德高尚、經論滿腹的聖賢!既然人就是「人」,人人有「人的缺點」,犯一點錯算什麼,犯兩點也不多,三、四五六,江河日下矣!再加上自幼直呼家長之名,口中「愛來愛去」,「心」中自由自在,不然已然,西方已近西山矣!
  教女兒的目的又是什麼?令之成為「大學問家」?怎樣的「大」?什麼「學問」?那麼,為何要找「一種最有效的方法」?要與工業生產比美嗎?須知,各人有各人的特性,螢火蟲之亮光不能令室燈熾熱,但是,自從世上沒有螢火蟲以後,室燈只有令人與大自然隔絕!
  所以,教女兒讀經非常好,原則有三:
  1,花時間與女兒相處,以培養親子互動關係。
  2,以讀經為切入點,勿計得失成敗,就是最佳成果。
  3,果若女兒有了進境,應多獎勵(陪女兒外遊);
    即令成效不佳,切勿責備,種子已播,兒女遲早自會「開竅」!
10023 留言者:秦漢唐 [2011-01-15]
主題:感謝和問導演平台
  感謝老師的批評!
  我知過了,日後當用功勤學、遷善改過。
  
  由#10009 則留言得知導演平台將來可向個人出售,我想預訂一套,以便製作有關漢字、成語等動畫,不知可否?又,圖文系統工程浩大,請問其中對動物的跑跳飛游等是怎樣處理的,是否需要另行一一設計「插件」?
  
  學生 敬上
回應﹕
  因為工作量太大、新增的功能太多,導演平台可能明後年才能推出市場。
  以往罟網曾詳細介紹圖文系統之設計方案,係自最基礎之物理、生理、心理模組做起,難度極高,所幸已接近完成(老朽從未保密防諜)。其中最難的並非技術,蓋有「公式可計算」者,遲早總會找到正確的答案;而文學、戲劇、藝術,由零至無限,每做到一層境界,觀念又騰飛越頂!以至於置身雲山易、悉己何處難,已經完成的永嫌不足,老骨頭只得不斷拼搏下去!
  老朽老矣!但老狗還得學新把戲,偏偏記憶力不捧場,昨天學會的,今日就已遠颺他鄉!沒奈何,欲得虎子,再下苦功!好在「人窮志短」,只要一天死不了,老朽就絕不甘「人木自心」!
1002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01-15]
主題:論語心得
  朱夫子鈞鑒:
  吾近年重習論語,得一心得,請先生正之。
  第一:完全將以往所學之「白話論語」棄之。
  第二:不先存任何「立場」,將各篇「熟讀」之。吾所謂熟讀,非乃背誦也;實乃將論語中各篇各局反复讀之,並不做任何解釋而縱貫全書,讀到一句「子曰」,就會自然聯想到另外一句的「子曰」。
  第三:先生曾囑吾多讀「古書」,現在吾終明先生之意亦!既是古書,就應讀比此論語更古之書來明書中之義。 先生說「漢字」是一字有一「本義」,吾習論語用古之「爾雅」,今之「漢字基因字典」,對 孔子之言,有了完全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嘆啊!白話論語誤我半生呀!
  先生說過, 孔子是思想家,非哲學家,重習論語後,始知 先生說的極是。 吾現理解到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人」,希望人能「成人」,(爾雅.釋詁,成:就也、終也、’完也),成人也,完就為人也。是人就要有人道,否則非人也。
  孔子又憂,「人」不知何以為「人」,乃提示「仁」。查漢字基因字典,(仁,二人也。 二人(人與人)之間慈愛和睦的關係;又靈於萬物也。)人為萬物之靈,知人不能獨活,須與他人相依相存,心存他人謂之「仁」。
  故,孔曰:成仁。成人乃成仁也,成仁亦成人也。
  子曰:孝悌也者,其為仁「人」之本也。
  子曰:克己復禮,仁(人)也! 孔子憂人不知「仁」,故又說行仁之道為克己復禮。
  在這我提出,我讀(論語.泰伯篇)的心得。
  實際上,泰伯篇的主題講的是「禮」,略舉數句,請 先生指正:
  開篇第一句:
  子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心得:此乃「禮」之最高表現,「克己復禮」到天下都可讓,其人還有什麼「私心」呢?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心得:禮之大用,不學禮,無以立;不知禮,無以行。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知免夫,小子!”
  心得:曾子一生嚴謹守禮無犯,告誡弟子們要守禮啊!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心得:儒家講修身,修身先正己。禮,先從自身做起,非外求可得。實際上,曾子說的是如何去行禮之道,因古人重禮,禮的細則太多,就是 孔子入太廟也事必問,於是 曾子提出三個大原則。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變動容貌時,不要顯出傲慢無禮的態度啊!) 
  變動面容貌相,離開(斯,離也-爾雅.釋言)很大的距離(遠,大的距離-漢字基因)露出(暴:這裡音 PU 四聲,外露也)無禮(慢:心慢則傲,傲則無禮)。
  正顏色,斯近信矣!更換臉色,離開假信假義啊!
  近,似也,假也。
  出辭氣,斯遠鄙倍矣。出口的話和語氣,不要粗魯誇大呀!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心得:此句我誤解多年,先發現此句存於泰伯篇,而泰伯篇中從頭到尾所述皆為禮,古人所編篡的論語,還是有其道理的。 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人),又講克己復禮,欲以禮治民,我現在對此句的理解改為如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智,音 四聲)之。
  民可用禮治理,就讓人民自治;人民不能用禮治理,就要教導人民知禮守禮而達以禮自治( 孔子有教無類,欲人人皆成君子)。
回應﹕
  好極了,讀書是為正己,釋書則為正人。汝這兩年的心得已與夫子相通矣!善哉!善哉!苟五四時代諸士如君,今日中華大盛、天下皆公,物質文明之危害不復存在,豈非人類之幸?惜時當衰世,列強暴侵、家國有難,年輕人氣盛而智弱,繼見虎狼爪利,遂遺棄祖德,全面西化焉!
  然驟雨不終朝,二十世紀百年危害,適逢宇宙進化量變之極,質變即將產生。是知,宇間因因果果,該如何必將如何!今值狂風捲西樓之際,斯禮之用大矣哉,不論可使與否,萬民悉可賴之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