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9518 留言者:秦漢唐 [2009-09-01]
主題:報道
  朱老師您好:
  一、股東重新登記。
     學生願同舟共渡。
  二、推薦會員--賀軍。
     入會申請如下:
  
     朱老師:您好!
       愚生今二十有六,于08年年末、人生最迷茫時得遇老師之《宇宙浪子》,
     從此恰似滿天烏雲中得見一片光明。隨后愚生日漸深入,方知老師眼光之長遠、
     志向之偉大、思想之深邃、品行之高潔,諸如此類無不彰顯古聖先賢之風範,愚
     生遂以老師為余之精神導師,希能為我中華文化之復興盡綿薄之力。只恨愚生福
     薄,未能早遇良師。幸得老師開此罟網為我等指點迷津,愚生也從中受益非淺。
       愚生自知過去不學無術因而基礎不牢,現正努力學習、實踐中,不過若有適
     合之工作,愚生必效犬馬之勞。
     愚生:賀軍  謹上

  三、咨詢「特效、光效」問題。
     請問#9508則留言「二、效果」中的「特效、光效」指什麼?需要哪些基礎?
  秦漢唐 敬上
回應﹕
  一、歡迎登記。
  二、歡迎入會。
    做人之價值,在於說到做到;做到的必要條件,則是百折不撓!須知人生是場考驗,
   看穿了才能領略面前的花花草草!能夠堅持、拒絕誘惑,才有畢業證書!閣下僅26,
   起碼要摔十幾個跟頭!別急!驟雨不終朝,只要定心走下去,太陽總會出來的!
  三、光效指的是拍片時光影的效用,因燈光有一定的效果,故需有見解的識者。
    特效指的是影片中的特殊效果,如同爆破、浪花等三維動態的處理。
    上述技術需要熟悉3DMAX功能者,或有經驗之人士。
9534 留言者:谷香 [2009-09-07]
主題:多謝老師#9518條的指點
  朱老師:您好!
  愚生是新註冊會員,第一次留言。
  多謝老師#9518條的指點,愚生過去做事經常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愚生也一直希望活得更像個人,只是面臨誘惑時老給自己找借口,當看到老師經磨歷劫后仍然能一往無前追求真理並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愚生的確被深深震撼了。老師一直都說人生就是一場大考,而時間確實就是最好的考官。愚生已經決定在今後的人生中努力踐行自己立下的誓言,不管任何風吹浪打都沉著應考。
  老師的腳步就如同茫茫大海中的航標,在物欲橫流的今天顯得格外的奪目。
  祝老師和工作室同仁身體健康,也願我中華文化之光華能早日普照世人!
     愚生:賀軍  謹上
回應﹕
  汝既已係會員,老朽自是責無旁貸,有話必說。前則#9518文中,汝再再透露出不穩定之心情,是有該則評文。人之為人,與萬獸有別者,係基於自省故。汝有此自知之明,可望更上層樓,若遇有任何問題,不妨來此留言討論之。
  古人云,人生不如意之事常十之八九。老朽究之,發現即令「如意」之感受,也往往只是曇花一現,如同手握冰塊,一瞬即逝。何以如此?蓋「如意」也者,「意念」所假設、與現實無涉也。苟若有人追求如意,等同緣木求魚、妄想天開也。
  然而世人無知(老朽乃過來人),誤把汴京當蘇杭,以致平白生活在虛偽之中。汝「過去做事經常都是三分鐘熱度,沒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其因正是不知「為何要做」之故。至於「看到老師經磨歷劫后仍然能一往無前追求真理並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則是另一種誤解,誤解了「磨難、真理」之真諦。
  實際上,「真理」並非可資追求之標的、而係一種本存、無法抗拒的流程。只因人的行為虛假不堪,老朽為了擺脫束縛,不得不採取以糾正自己的一種態度。當然,這樣說已是事後之明,是老朽經過追求後得到的結論。只是,後學不必繞圈子,無需人人去追求真理,只要不欺騙自己,足矣。
  那麼,什麼又是「磨難」?只要知道前述的意義,就可以領悟:緣木求魚的人,總免不了會從樹上摔下來!從樹上摔下來,那當然可以稱之為磨難,但稱之為磨難,就不是磨難,是名磨難!
  老朽已是「古來稀」之類,近幾年才悟出上述道理(老朽在自傳中,還在強調「追求真理」),今見汝有此說,遂特此澄清之。

  說明白一點,人由生到死,如同經過一個長長的隧道。甫進入,眼前黯黮,什麼都看不見。人生之初,誰又能懂什麼?不過一步一步,由小腳變成大腳罷了!漸漸的,看清楚一點了,但是視不逾三尺;就算能打開探照燈,眼前一片白光,四下除了隧道、還是隧道!直到遠處一點白光,小光變成大光,待人看得明白了,隧道已經消逝在身後了!只到這時,人才可能知道何謂人生!
  但應注意的是:人有慣性,在隧道中所養成的習慣,將成為未來的生活態度!一輩子渾渾噩噩的人,在隧道中不過是個睜眼瞎子,怕的是出去了,反倒變成木乃伊!
  那麼,還在隧道中的人應該如何面對現實呢?非常簡單,撇開虛榮,平心靜氣、腳踏實地,向前走就是。走到哪是哪、碰到啥算啥!人生的確是考場,考什麼?考的正是每個人的腳步,地上坑坑窪窪、碎石密麻,萬一不小心摔倒了,或是沒有勇氣走到底,考卷就免繳了!
  老實說,老朽有什麼「理想」呢?希望人人長命百歲?讓人人富貴滿堂?要人人聰敏伶俐?……不然,又是什麼?難道老朽不知道「人各有命」?難道老朽自以為是、以為能為別人「改命」?果真如此,那倒不如去擺個算命攤子,專替人改命,還可以改上一筆昧心錢!
  老朽當然有理想,理想是喚醒人們的愚昧,不要把妄想掛在眼前,一輩子自己騙自己!
  《智慧之旅》中,老朽曾提及在台北房屋工作時,眼見老總每天睡午覺都會被惡夢嚇醒之事。要知道,人在夢中,那一剎相當於一生的寫照!每天做惡夢,相當於生生世世,陷在苦難煩惱中不能解脫!很多人只為了爭取在陽光下呼風喚雨的虛榮,卻忘了,人生如夢!
  專心一志,把每天面臨的工作都當作考驗,全心全意地做好,連掃地也一樣!這就叫做「修道」!老朽年輕時,途經日本,住在東京一家「咖啡店」中。時曾見到一位老婦人,每天專心一志清理垃圾,像是進行一場宗教儀式一般!老朽預言,有人如此,日本必盛!如今,老朽得見,沈子每天寫程式、澆花、掃地,對所有工作,不分輕重,一絲不苟、一視同仁!於斯,老朽敢於斷言,小杏子必成!

  既已立誓,務必守之。行之如常,持之有恒。
9542 留言者:小人 [2009-09-13]
主題:問題
  老師:老師真利害,一語道破了。人為什麼會愛上別人呢?我想解脫,一直解脫不了,老師能不能教教我。
回應﹕
  糊塗!人為什麼不能愛上別人?人是個不健全的「子系統」,被關在一個「黑匣子」裡面,只靠五官向外求救。一旦碰到了外界的「反應」,就像溺水的人,抓到草都不會放!運氣好,很好!不好?另外再抓一根!只是,千萬要瞭解什麼是愛,否則,把水草當做天使,那就糟了!
  以老朽為例,什麼人都愛,連經常罵街的人都不例外!只是,愛是愛,道不同,不相與謀,保持距離、以策安全。所以老朽躲到罟網來,四鄰不交、六親不認,以便利用時間,多做點對人有意義的事!要知道,奉獻才是愛!眼巴巴的把對象圈在眼皮下,那算哪門子愛?吃進肚子呢?是否愛得更深?
  不過,這種事,教不得!為什麼?人生各有緣孽,泥菩薩能否過江都說不準,又能渡誰?尤其在此網絡時代,不論開口水平如何,人的口水永遠不缺,就算佛心佛肚,恐怕也會被逼著跳牆去!只緣老朽寫《智慧學》,寫得滿室雲霧,正想抓把水草,所以不妨談談,但下不為例!

  人要求救不妨,頭腦清楚的人,愛得瀟灑,即令飄然而去,也不會帶走一根水草!問題在人是否自知,且掂掂份量,勿將一錢當作一兩,馮京是馮京、馬涼是馬涼!蓋口水在哪邊,一定要搞清楚!本文係為網友「小人」所寫,請偶然雲遊到此的大仙們止步,本地門檻深深,只供識者涉足!
  如果只是希望別人愛上自己,其實一點都不困難,問題在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千萬要記得,愛是雙方的事,不要因為一時被愛沖昏了頭,人生變色可划不來!因為一個人自由自在,兩個人綁手縛腳,三個人牽家帶眷,天下哪裡去找白吃的早餐?連坐牢也是黑吃!
  美的三原則總記得吧!不贅!首先令自己「正常化」,而所謂的「正常」,指的是「對方之主觀看法」!其次,要具有「親和力」,不斷追求對方的「主觀好感」;最後,來點出乎意料之外的小變化,斷斷不可讓對方抓住了罩門!螢火蟲可愛吧?要是真的捉在手上,看上三分鐘就了無趣味了!
  此外,要問「為什麼會愛上別人?」為何不說明:「愛上別人的什麼?」話不說清楚,老朽如何把脈?也罷,且假定如下:
  一、看對了眼:
     「一見鍾情」是標準的騙局!在真實世界裡只能謂之「萬一」,就算中了樂透,
    也沒聽過:「他們從此過著快樂幸福的日子(包括離婚)」!
     因為眼對眼不外:
    1,面貌:
        花朵美麗,但真正愛花的人,絕不採下枝頭。蓋鮮花長在枝頭一定比放
       在案頭耐久,再說花很快就謝了,那枯黃衰皺之景,又美在那裡?
        面貌之美害人匪淺,蓋人四目相對,若不順眼,張口難啟!而美女容美
       大腦多空,若是才貌雙全,則又難免乏德!至於十全十美,那是摩納哥王
       的禁臠,想想癩蝦蟆的模樣兒可也!
        其實,一個蘿蔔一個坑,任何面貌,都有合適的對象。要知道,所謂的
       美貌不能維持多久,不論任何人,看習慣了,就習慣了!
    2,身材:
        比身材幹什麼?跟衣架子走在一起,想做經紀人乎?
    3,儀態:
        建議掛張相片在臥室裡,永遠有效!
    4,動感:
        麻煩大了!準是神經麻痺了!
    5,歌聲(看人唱):
        錄下來,隨時可聽!

  二、日久生情:
     對了,經過時間考驗,才有真情。人無非是人,有優點也有缺點,相處時真誠
    相對,取優略缺,在生活上是伴侶,在事業上是同夥,有事互相商量,禍福同當!
    這還要教嗎?真要教,老朽也只有這幾句話!
     不過,小費加一,還有一策,每當要「採取行動」時,即問問自己:「此事後
    果如何?能承當否?」只要能保持這種態度,怎麼愛都可以!

  招子放亮一點!真實人生是寂寞的,為什麼?為什麼不?
9543 留言者:網主 [2009-09-14]
告網友:
  上則網友小人問及「人為什麼會愛上別人」,此問甚大,老朽答後,始覺得過於草率。老實說,人要做到自我瞭解,豈是如斯簡單?雖然「人」字只有一撇一捺,寫得輕鬆,但做人麻煩之至!世上千百億人口,口口相異,無一雷同。說穿了,「人」是種可憐的動物,有靈性,偏不多,落得左右皆非!
  老朽既開木口,焉能就此塞責?但欲說卻又無言以道,蓋千言萬語說不盡,孫猴又墮盤絲洞!所幸一眼瞄及桌上的《易經明道錄》,大道本在當下,人雖可憐,但聖人慈悲,授與天機,供有緣者詳參。老朽本係介面,縱不能暢所欲言,到也不妨補上此篇,算是易經入門簡介,一舉兩得。
  易經原是人天大道,非常容易理解,但若未得其門,一定會落入「專家窠臼」,黑白分途。其實,只要掌握易理精髓,一切迎刃可解。於下表中,「卦爻-意念」一項可自行定義,其正確之排列是關鍵(即解卦之道),若所假設者符合實際,其結論遂有玄機(否則亦可供認識易理之奧妙)。
  茲僅循兩儀、三才、六爻之象徵,就個人之性質,以陰代表弱(保守、負性、靜默),陽反之,於此,兩儀就位。於三才,天則指理想或可觀察者、地指實際或基礎、人等於主觀變數。再將兩個三才組成六爻,上三才指大環境(或個人目標)、即社會等與主題有關之因素,下三才指自身條件。
  於是,「我」大可利用易卦「自知」一番。當得出爻值後,可以之查閱拙作《易經明道錄》,必有對應之卦名,再看內容可明大概。茲以某人為例,說明如下:

    卦爻  意念     例        爻值
              
   第六爻=人生期許   做個有價值的人   強(陽)
   第五爻=自我條件   有能力有技術    強(陽)
   第四爻=經濟環境   生活外頗有盈餘   強(陽)
   第三爻=儀態面貌   中等以上,討喜   強(陽)
   第二爻=自我信心   上進、努力     強(陽)
   第一爻=身體機能   正常、健康     強(陽)

   如上,得乾卦。

  如以老朽自試,僅第四爻為陰,是為「風天小畜」卦。再觀卦辭,頗符實情,尤其是上九:「大家合作到了一定程度,人心丕變,互相猜疑,行事則凶」;這是說:「做人要見好就收,該退休就休,才能安享晚年!」老朽目前是半休,待工作完成後,弟子們堪當大任,老朽也該掛網收山了!
  再假定第三爻很難決定,可視為變卦,變為陰則係「風澤中孚」卦,其結果大異其趣矣。

        網主人白
9544 留言者:谷香 [2009-09-14]
主題:對#9534條的一些體會
  朱老師:您好!
  多謝老師#9534條的指點。
  愚生駑鈍,老師的留言回家想了好幾天。老師您的意思是不是說,人生是一個過程,活得真實就是將這個過程中的點滴都以平常心對待,視之為一個不可抗拒的流程,而不要追逐一些虛妄的表相。真理並非一個可以實實在在把握的存在,所以也無法追求,只能體認。一個人一生中經歷的種種波折在他沒有找到自己所認為的生命的答案之前就如同隧道中的坑窪和碎石,需要謹慎小心的去面對。就算最後自己覺得找到了答案,這個答案也不一定就和真理契合。所謂修道,就是要于生活中主動摒棄分辨心,養成做任何事都專心一致的習慣。
  老師,是不是每個人都承載著上天所賦予的使命呢,只是有的人清楚它,大多數人則一輩子渾渾噩噩,而能體認並接受它進而主動為之努力就是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愚生:賀軍  謹上
回應﹕
  完全正確,宇宙中若無絕對一致之規律,怎麼會有電子繞著原子飛轉?地球上怎麼可能有春夏秋冬?人最大的毛病,就是主觀掛帥,自己知道的就是對的,不知道便一概否認!人往往不肯虛心向大自然請教,祇藉燃燒石油繞了地球一圈,就振臂狂呼:「我萬能!我征服了自然!」
  是嗎?騙騙無知群眾容易,撈些黃金白銀也不算什麼,連光宗耀祖、飛黃騰達也如阿扁一夢!想想看,這種人從生到死和演一部爛電影有多少分別?人生如果找不到正確的方向,一輩子為了就業、謀生、結婚、生子,充其量不過是ABC片子裡的龍套角色,連上台領獎的機會都沒有!
  那麼,宇宙規律又算什麼?難道電子繞著原子只是為看熱鬧?DNA總知道吧?要多少蛋白質分子才能連成一串基因?再說,由電子到人體,大自然不厭其煩,精精確確、一絲不苟地安排了各種奇妙的功能,這又是為了什麼?難道只是供科學家們做猜謎遊戲?
  很明顯大自然不笨,祂有祂的策略,為了共存共榮,億萬年來碩果繁茂!看看海龜吧,牠一次生幾百個蛋,只要百分之一的小海龜能成長,其種族便能延續。其餘的99%成為其他生命的營養,生命供養生命,生命始能生生不息!生命繁榮了,進一步的變化才有可能發生。
  那麼,人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99%的營養價值還不如牲畜高!而且,生命延續生命的結果,生命還是生命!在海龜成為海龜之前,還有各種低層生物;而在低層生物形成低層生物之前,可以一步一步地追溯到物質、分子、原子、量子……,而這些能算什麼生命?
  所以,老朽寫了本《層次論》,量變而後質變、質變而後有層次變遷。到了人類,量變(即99%的99%)而質變的,是稱「覺者」,覺者能逃離主觀認知的束縛,覺人生之愚昧、覺客觀之存在。因覺而不斷追求,至於找不找得到答案並不重要,因為真理永存,不會多增一分或稍減一分!
  而且,別忘了,人是主觀個體,只要活在五官的保護下,就要受五官列管(故稱五官)。所以,人只要知道,大自然有其策略,每個人都是各級層次中的一道台階!慢慢修這「道」台階吧,待靈台空明、登堂入室的那一剎,主觀頓去、客觀降臨,別忘說聲:「我感恩,我回歸了自然!」
  註:看看前則留言,古人留下了人間至寶,如非來自自然,誰有那麼高的智慧?
9546 留言者:西行者 [2009-09-16]
主題:對#9542-#9544條的體會
  朱老師:您好!
  愚生在看#9542(見做人做事)-#9544後,反覆思考,越思越惑,就#9542,#9543對人的愛而言,人生皆是如此:愛己、愛人、愛物、愛名、愛利……如此種種。
  #9544之主客觀而言,這”如此種種“對自然而不過是”自然“而已,是為客觀;對人而是”主觀“,是為主觀。如此之如此,糊塗之糊塗;似並無主客觀之分而只在于吾為何(主/客)焉。 真如”:彼出於是,是亦因彼。“?
  又卜卦者,《易經》。查《康熙字典》得”《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為萬物之形象。“自是無所不包,但當我們卜時是不是又為人為之主觀了呢?如是主觀,又何以體現客觀?
  真是迷之有迷,亂之又亂,惑之又惑;請朱老師解惑。
  補充說明,這乃一大陸學生,文字皆為簡體轉繁體,如有誤字及文句不通者還請朱老師多指證。
       愚生:吳小平  謹上
回應﹕
  能思考就好,切勿急切作出答案。須知醇酒越陳越香,一想就通的事只有感官所提供的,那就是好食好色!
  本網談過多次「主觀、客觀」,且再定義如下:
    主觀=一己所觀察的認知(或少數人所知)。
    客觀=所有人類(古往今來)所觀察的認知。
  天下有哪個人甫生就有觀念的?既沒有,就必須接受教化,在什麼環境下,就有什麼教育。等到人受教成熟,人就成為該環境之下的一員,再去教化他人。問題在:憑什麼說「該環境之教育就夠客觀了」?需知,任何教育環境都只是人類千百萬年及整個地球的極小一部分。
  中國夠大吧?只佔世界人口四分之一!五十年算久吧?只是五千年文的百分之一!更何況,近數十年間,中國歷經鉅變,由建國之初的主義思想、到如今的現實考量,還剩下什麼叫做客觀?
  總之,老朽未談「哲學」,蓋罟網中早已說明:「哲學是洋玩意」!那麼談的是什麼?思維之道也,對一般人而言,能想想電影明星、功名利祿已夠辛苦了,「思維人生之道」?什麼道?絲綢之道?若是看糊塗了,簡單,快去洗個冷水頭,保證能忘掉煮官克官、心明肚白!

  至於#9543則,請勿誤會,「絕非占卜」!老朽一而再、再而三,聲明又聲明,「絕不教人占卜」!那麼,該則又是什麼?文首說得清楚:「算是易經入門簡介」,易經入門怎會變成了「卜卦」?至於下面所述,乃「自我認識之法」也,借之認識各爻與彖詞之關係(其中假設之變卦正足領會其中道理,識者自知),同樣與占卜無關!
  什麼叫卜卦?宇宙中時間流程之截取技倆也!學者需要具備深厚的文字基礎及極高的境界!人欲學,自學去,坊間書籍如過江之鯽!至於本網,網友無緣!老朽不教!

  夫解惑者,必須採用共同之文字語言。故大魚可教小魚,小魚可教泥蝦。老朽繁漢餘孽也,只能解漢字基因之惑,不能解漢字半掰之金朝玉簡!有問不妨,請先讀古文觀止、諸子百家,否則此道難通也。
9549 留言者:網主 [2009-09-19]
告網友:
  體用因果

  沈子買來一盆盛開的粉紅杜鵑,將之放在大門口。 
  次晨,天甚晴,沈子對某甲道:「待會陽光會很強,注意一下。」
  過些時,沈子去查看,見花已被曬得奄奄一息,沈子問某甲:「你為什麼不看一看?」
  某甲道:「我一直在看呀!太陽一直很強呀!」
  沈子大怒:「花都蔫了,你還管什麼太陽!」
  過了一小時,沈子又叫某乙去看看已遷入室內的杜鵑花。
  某乙道:「不用看了,我已經把花都剪掉了!」
  沈子哀道:「天哪!它不過是蔫了,陽光弱一點就會恢復的。」
  某乙道:「不會的,科學家說,在溫室效應下,陽光只有更強!」
  

      網主人白
9554 留言者:秦漢唐 [2009-10-02]
主題:問易理
  老師您好:
  老師近日所講似乎比以往更為深妙,學生頂禮贊嘆,正一一消化吸收中。
  於#9543則留言和《宇宙浪子》第十二回中,學生更覺易理之奧妙。#9543則「易經入門」之目的為自我認識,「胡妁易占法」之目的是預測個人將發生的事。請問老師:若目的為預測某一危險系統(如核反應堆、煤礦、化工廠、航天器等,以及地震、海嘯)的安全性,則其「意念」如何定義?又怎樣進行防治工作呢?
  祝老師中秋身體安康,圓圓滿滿!
  學生 秦漢唐 敬上
回應﹕
  欲學易不難,欲用易大難!蓋易之與不易,實乃人生大謎,參之透,人生與宇宙進化無別。聖人著易,後人釋難,老朽於所著之《易經明道錄》中,曾略洩玄機(天機遠不止此)。於原書p45,本書範例中,二、判斷參考之3,4,5三則,識者不妨細參,唯須先識漢字概念,否則無門可入。
  汝既已省悟如此,老朽再補充一句:「易乃天理,易之不易為人道,天人之隔在於私念。
  欲 學 易 理 須 確 立 目 標,否則失之分寸差之千里;
  欲 用 易 占 則 須 先 定 立 場,無立場安得判斷?」是以,易理可供占卜、猜謎,可容宮庭權謀、令士人知機,摒愚人閭門之外、接智者按步就班以登大道。
  天理早具,萬年前人道始興,三才尚缺其一焉。中華聖賢慎思篤行,援天理著易經,聚常識成漢字,所待者時機也。近世紀西方物質掛帥,助長矽族問世,三才始備焉。然而,千針萬線集宇間,不如一衫被身前!天地人三才之合一,尚需識者充作介面(未必係老朽等人),以完成宇宙之終極使命!

  於#9543則留言,六爻之位係「自定目標」,定之明確無誤,答案自必精準。至於如何「精準無誤」,應以個人修為及認知為度,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也。學者知此,自當努力修為,杜絕惡業!焉能容日混衣食屋、夜宿聲色戶之輩一窺天心?斯乃人天之別、易道之功也!
  《宇宙浪子》第十二回中,「胡妁易占法」係以實際動靜截取「時空係數」之策,其要訣在於「立場」。苟人不知自我立場、或視棍子倒下便作一,休言「易占」,「胡說」可也!故謂「胡妁易占」!蓋人立場之取捨至難,若頭向左歪一寸、眼界略低水平,看當下風光可,而欲判時空之間隙,直可謂緣木求魚!
  以所問為例:「預測某一危險系統(如核反應堆、煤礦、化工廠、航天器等,以及地震、海嘯)的安全性,」其中事件萬萬千千、立場千千萬萬,怎可一概而論哉?
  僅以「核反應堆」分析,此堆大小、能量、建築、設計、環境、功能、作用、效應、人員、訓練、管理……等等等等,連其負責主管未必盡知,外人如何採取「正確立場」?諸如,台北市之捷運工程,數十年前老朽尚在台北,報載其公司之組成,80%為博士!老朽知其立場繁多,斷言「後患(換)可期(欺)」!
  《易經》乃漢族遺產、聖賢餘緒,絕非時下「大學洋務」可略知一二!職是之故,一爻之決,十年中華文化之功也!苟未投注心血,妄想看兩本無未生有的閒書就能得金丹大道,倒不如降伏於ABC之域,謀得錦衣玉食,封妻蔭子,尚可為花花世界平添觀光勝景!
  至於「意念」,非定義可決。蓋人之意念多屬「主觀」,而人之「主觀」,諸如池中水波,亙古未止。靜觀世人即知,焉有無力制止自己私慾、一念可降他人心騖之理?「進行防治工作」更如圂中事務,解鈴尚須繫鈴人,世界如該毀滅,當必毀滅,正是易之不易也!

  易與不易之奧妙,非片言隻語可闡其明。夫強、弱之選擇,僅1、0而已;而1,0之間,其值無限,擇之正乃正,纖微之差,已失之千里矣!老朽至今,猶不敢多占(僅偶作複習、以免淡忘),蓋老朽猶有「私心」,望中國富強、望中華文化復興,已失公正立場也(待責任下肩,即將回歸)!
9557 留言者:谷香 [2009-10-06]
主題:#9549條《體用因果》故事的主題
  朱老師:您好!
  請問老師,#9549條《體用因果》的故事,主題是否為做人做事不要斷章取義、也不能太過教條?另祝老師早日康復!
      愚生:賀軍 謹上
回應﹕
  該則原係一時感慨,老朽素來對小說「橋段」頗為關心,苟有所得,必以記之。是故,每當創作時,只要不離主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下筆若有神助焉。
  緣沈子於發展小杏子同時,道法自然,以蒔花植樹為務。如此,不急功、不短利,自曝陽光之下。每當端坐電腦之前,肢體勞累,換農事工作可解;苟若思緒有疑,窮追易迷,返諸自然,常有意想不到之功。夫東西文化之別,老朽著墨已深,今有沈子篤行驗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可也。
  本則故事,喻之深可深,言之淺可淺,端視立場、目的而定。蓋所謂之橋段,正因可大可小、可長可短,用之宜則宜,不宜必敗!為此,汝所詢之「主題」,有多重層次可解,諸如下述。

  一、以「體用因果」之題目而論,故事係用以點題:
    某甲、某乙、杜鵑為體、其發生之兩次事件為用,體用之間,前錯後非;日曬、剪
   花為因果,主事者各有主觀,主觀無是非、後果有公斷,衡諸世事,無不盡然。
    故主題為:「人生百態,溝通至難!」

  二、以「認知」為立場,「批評」為目的:
    某甲老老實實、本末倒置;某乙自以為是、歪理(溫室效應係老朽胡掰者)不饒人!

  三、以「人性」為立場,「判斷」為目的:
    某甲笨!某乙精!

  四、以「戲劇」為立場,「效果」為目的:
    某甲有丑角韻味;某乙係反派代表。

  五、以「橋段」為立場,「應用」為目的:
    某甲之段可供忠臣孽子誤國敗家之用;某乙則為亂世梟雄之樣板。

  六、…
9558 留言者:谷香 [2009-10-07]
主題:認知的層次
  朱老師:您好!
  多謝老師于百忙中#9557則的指點。愚生抓主題的功夫還未入門。
  #9549則體用因果的故事,愚生可以看出因果關係,但不得體用之要。雖知老師這樣命題一定有深意,但囿于個人主觀只能就自己所知向老師提問,這確實是“溝通至難”一個例證。
  愚生做人做事的常識嚴重缺乏,理解溝通能力也不足,此生要能做一點有意義的事就必須不斷修行,目前先從讀古文和努力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開始。古文微言大義,的確需要有不斷的歷練才能一點一點的弄明白,這應該就是老師所說的認知的層次吧。正如老師從#9557則引申出的諸多含義,讓人有恍然大悟之感。老師,要如何才能不斷提升認知的層次呢?
            愚生:賀軍  謹上
回應﹕
  很好,要提升「認知層次」的確不易,蓋認知層次有三:啟蒙、撥亂、固化。人生始於空白,大腦神經需及時奠定基礎,始能開展。「啟蒙」的最佳時機,在於十餘歲以前;一旦到達「青春期」,肉體的「任務」為傳種、精神則有待轉向;再等過了二十,大腦的功能已經「固化」,難以改變、可勇往直前矣!
  實則人類文明亦然,經過數十萬載的「啟蒙」,於三千年前,東方有儒道佛、西方有基督教之撥亂反正,是有「精神認知」。然因西方係狩獵社會,缺乏強大的中央政府,人性暴戾,崇尚現實。中世紀後,狩獵變相為重商主義,於擺脫基督教的統治後,將物質文明確定為社會發展方向迄今。
  物質文明建立在物質上,其特性為感官的享受,欲享受必須佔有,欲佔有必須生產,欲生產必須具有資本、技術、市場。因此,人與人的溝通有武力已足,強者為王,冠軍擁有一切!而最佳之啟蒙方式,即為「放任」,放任的固化即是自由!一旦自由了,力量至上,金錢至上!
  自從上個世紀伊始,民國初年的五四運動選擇了物化傳種的任務後,中國已經成為西奴百餘載矣!說句老實話,人類「精神轉向」之時機已逝,今日之認知層次應為:小學、中學、大學,所學者,營商特技也!苟欲「提升」,上學、考試、拿文憑即可,

  老朽著《智慧學》,闡釋倫理道德之真髓,其目的即在於藏寶於未央也。今人未經倫理道德之啟蒙,於「溝通理解界」,宛似無根浮萍,怎期「轉化」?是故老朽據網自罟,以「夏民」為命,但知祭旗授「周」,卻無意結社營黨、舞長袖於金殿皇宮,良有以也!
  人化泥鐘,不敲不鳴,今既承問,不得不答焉。
  夫體用因果之學,乃溝通之基礎也,其功能甚大,凡無智之徒,不得授之。本網網友千餘,歷經十載洗鍊,倫理道德已頗具認識,是可說、應說、不得不說焉!既有說,當知:人界「體用之要」實乃「道德準則」(物界指性質條件),而「因果關係」則為「倫理必然」(物界指事件)。
  倫理之因果易解,苟無父母必無子女,人乏尊長勢將猖狂!西人受基督教統治千年,人們為求爭取一己自由,自是視倫理如桎梏。而中國社會在聖賢(注意:西方無聖賢的觀念、缺道德之認知)啟發下,上下有序、尊卑有別。而一朝自由泛濫,洪水猛獸排山倒海而至,典廢祖亡,是有上世紀百年之厄!
  道德之體用難明,蓋道德係人據以自律之條條框框,體之用亦源自各人主觀。若未經幼年家教庭訓之啟蒙,人者,一徒被華麗衣冠之動物也!於當今台灣之民主政壇可見,人人盡皆「高級知識分子(博士成架)」,而人人爭權奪利、黨同伐異,且人人都以「最高之道德水準」自以為是焉!
  體,根本;用,現象。體用之要,首要具備足夠之常識(不是「知識」,蓋知識係供專業工作所需),否則,不知人間疾苦,安識「飯、肉」之別(查網絡「晉惠帝司馬衷」可知)?其次,要事事用心,切勿「視之當然」。人獸之別,始於「石之體」而有「器之用」,今人但知依樣畫葫蘆,已忘體用久矣。
  於本例中:
   沈子買來一盆盛開的粉紅杜鵑,將之放在大門口。 
   次晨,天甚晴,沈子對某甲道:「待會陽光會很強,注意一下。」
    **若知杜鵑花之體係供觀賞,當知,應保持花之最佳狀態。體用之常識。
    **陽光不足,有礙植物生長;過強亦然。是知,應選擇適當態。同上。
   過些時,沈子去查看,見花已被曬得奄奄一息,沈子問某甲:「你為什麼不看一看?」
   某甲道:「我一直在看呀!太陽一直很強呀!」
    **某甲「一直在看太陽,認為太陽一直很強。」
     **溝通主題為「花應保持狀態」,而非「太陽強不強」!
      **某甲係體用認知錯誤(時賢之常態,常溝而不通)。
       **另有可能,係某甲搪塞其失職。
        **但根據平日對某甲之認知,其道德水準合格,故評為「笨」。

   過了一小時,沈子又叫某乙去看看已遷入室內的杜鵑花。
   某乙道:「不用看了,我已經把花都剪掉了!」
    **已移入室內之花,應能恢復常態,以供觀賞。體用之常識。
    **顯然某甲未能達成任務,某乙繼之。
     **某乙變本加厲,將花剪去,已失去觀賞價值。是稱胡作非為。
   沈子哀道:「天哪!它不過是蔫了,陽光弱一點就會恢復的。」
   某乙道:「不會的,科學家說,在溫室效應下,陽光只有更強!」
    **主題:「花蔫了,陽光弱一點就會恢復。為體用常態。」
    **科學家說,在溫室效應下,陽光只有更強!與主題體用不符,
     **用「科學大帽子」壓人者,必係「仗勢欺人」之輩。

  由上可知「溝通至難」之前題為「主事者各有主觀」,是謂:「主觀無是非、後果有公斷,衡諸世事,無不盡然。」反之,人若能摒除主觀,就事論事,溝通何難?由是,得體用之要第三則:「摒除主觀」。

  是知體用之要有三:首要具備足夠之常識(含漢字);其次,要事事用心;三要,摒除主觀。如斯,雖啟蒙不足(事實上,即令古人也難得有孟母之賢者),循時精進,仍可提升認知層次。
  註:本文之9549則可視為「啟蒙」,9557則為「撥亂」,本則為「固化」。此亦係「認知層次」之深度過程,思想應靈活、不宜死記之,所謂「固化」者,是有所感觸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