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 留言者:乾乾 [2011-10-10] |
主題:先天後天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生遇到人生中之一大事,可能由此改變我的人生軌跡。即我想申請加入今日學堂,投身教育。這兩天心中其實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我為什麼要申請加入今日學堂。 今晨福至心靈、豁然開朗了。 啟發在于昨晚的一件小事(其實是大事)。我下班到家後,老婆還在煮菜。待收拾妥當後,開始吃飯。不意兒子開始哭鬧(他在幼兒園吃過飯了),開始老婆輕聲安撫,繼之以喝斥,最後是打罵。其間兒子每每知錯,口口不停“我不哭了,我不哭了,我再也不哭了”,然而哭不能止,而老婆之氣因之益盛,兒子見狀哭之愈急(實則,此種場面,每隔十天左右要上演一次。)。余今次忽有所悟,開始是靜觀,中間則定住心神,隔在母子之間,不發一言。 待此事過去,兒子睡下(猶有泣余之聲)。老婆開始上網學習今日學堂之博客文章,我則在旁給她敲背按摩(最近為了讓她好好學習該博客,答應她每次按摩20分鐘以上)。悟上心頭,我在紙上寫上“20分鐘不說話”,開始專心按摩。中間一直禁語,有話就只寫而不說。如:1,妳為什麼生氣了?。2,孩子是我們的鏡子。等等。她馬上開口說話,我唔唔以應。幾次以後,我寫道:妳是怎樣要求兒子的,妳自己做到了嗎?她馬上開口要說話,我示意她也禁語,她如有所悟,專心享受按摩、專心看文章。如此我足足按摩了30分鐘,且非常開心。 原來不說話有這麼大的好處,再出去練拳,效果奇佳,出汗是平常的二倍。 練拳完後回到家裡,收拾妥當。發現老婆在床邊凝神看兒子睡覺,我走過去揉揉她的背,在她耳邊輕聲說:兒子知道妳在懺悔了。然後我看到她眼裡有淚光了。 通過此小事,今晨我想通了很多大道理(以前其實一直沒有真正想通)。 1, 最大的道理。即何謂先天,何謂後天。(可參考「王鳳儀言行錄全集」) 先天=天之上系統,先于天者也。天可以代表萬事萬物之王,所有名相之主。如國以君王為天,民以食為天,教徒以教主為天,人以意識為天,等等等等。那麼先天是什麼呢?那等於是問“上帝的外婆是誰?”、“唯物也好唯心也好,追根究底,就是問那個絕對的絕對是什麼樣的東西?” 說白了,這就是說先天,老子曰:強名之曰道。然後有很多文字描畫之。其實那個東西只可意會(其實一動念頭就錯),不可言傳也。 2,先天大概明白了,後天自然清楚了。先天一動就是後天了。據此看道德經,就理解了“無為而為”的意思。即無為=先天之道,為之=後天之德,無為而為=秉先天之道行後天之德、懷先天之志成後天之功、承先天之運演後天之事也。所以無先天之道無以成後天之色相,無後天之萬象亦無以顯先天之大道。順隨後天,則凡,則轉回不休(如上例之母子哭泣、以前余之夫婦吵架);順中用逆,返觀自性,則仙,則智慧生,則有望解脫,回歸先天大道。 3,以王善人的人生實例為例,他當年因為飢荒(欠債),被人連罵三天,不發一言。反觀我自己,老婆一時生氣埋怨,就不免口角相向,實愚昧不堪也。推而廣之,做人的道理不是很明白了嗎? 4,禪宗的公案,說白了,都是在當時時空條件之下,師傅(已悟道者)通過各種手段把徒弟的後天之孽根一刀斬斷之。 從今以後,學生當時時警醒自己,不要忘了為什麼活著,然後也知道不必自尋煩惱了。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想通了道理是敬思之積,實現目標則是功德之至,人一天一天成長,只要用心,總有一天到達圓滿境地的。 不過,此四點覺悟與「想申請加入今日學堂,投身教育」沒有因果關係,「人為什麼活著」的道理也無從解釋。一時的感受只是機緣所及,工作的抉擇必將改變人生的軌跡,投身教育當然值得鼓勵,但所述理由不明,恕老朽難以背書。 |
#10221 留言者:漁儿 [2011-10-09] |
主題:意拳 謝謝工作室傳來的武俠小品!借此機會,想和先生和網友談談「意拳」。 二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Richard,跟他學起「意拳」來。一方面,是想鍛鍊身體;另一方面,也是想由此了解法國人是如何學習和實踐中國文化的,看看他們的經驗能否對我們中國人繼承、發揚自己的文化,有所啟發。 「意拳」,由王薌齋先生(1886-1963)于二十世紀20年代,在「形意拳」的基礎上吸取眾長創立,是集養生、自衛、理趣于一身的中國傳統拳術之一。 「意拳」最顯著的特點是,把「站樁」系統化,作為整個訓練的基礎,強調以意念引導動作。此系統化的「站樁」,既可使普通人以養生之用,也可使習武人以訓練技擊之用。 這裡是王薌齋先生論述「意拳」的經典文章“拳道中樞” - http://baike.baidu.com/view/14833.htm。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不論任何「拳術」,實際上都是一種「有氧徒手運動」,利於自衛、健體、養生,而且難分軒輊。在中華文化的長河中,各式拳術,約有數千之多,只是各有機緣,榮辱互見。老朽年輕時曾多所涉獵,後來發現世事無非人隨念轉,花紅葉綠僅見其異、呼吸吐納、攻守進退是迄。若人能集中精力,專研一式,其一可化為千千萬萬,永無止境。自後,老朽致力於文字、文章、文化,是一之正也。 然而,現代人多屬「宅囚」,四肢棄之久矣,理應多習拳術。以老朽為例,身陷「電腦獄」,能堅持數十載迄今,軀體尚堪凌虐,全拜年輕時廣習各拳之功也。 |
#10220 留言者:乾乾 [2011-10-07] |
主題:對“子絶四”的理解 朱老師: 您好。 上則留言中,您短短數語,道出了我的根本問題,即“見大常空”。也指示了用功的方法,即“識小始實”。所以學生今後必當從小事做起,功夫也從基本練起。如此,今生才能有望。 另,關于“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今日理解到,這四毋是有層次和次序的。 1,毋意:不要自以為是,要以客觀為準。如春之萬物莄生。且意為後天之主也。 2,毋必:不要以為必然如此,即不要陷入唯物迷津。如南離之火焰接天,其可久乎。 3,毋固:不要固執于道(或曰善、曰德)。如金秋之得,其可固乎?極樂世界固在西方乎? 4,毋我:吾喪我之謂也,返先天之真我也。時已入冬,正是先天腎氣之本也。 以上淺見,請老師指正。(今後當潛龍勿用,埋頭用功去了。)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前文:「祇是,汝習易多年,怎地尚陷溺此域?莫非見大常空、識小始實乎?」 意為:易之道大矣,宇宙時空、千秋萬世,生死輸迴、靈魂身體無微不載。汝研習經年,怎會突來:「前日對唯物唯心的道理想通以後,昨日讀到一篇關於靈魂的文章,思維上又進了一層。」若汝僅究其八卦五行、休咎得失,而未識天理世情、心物人我,斯乃「見大常空、識小始實」之謂也! 「四毋」與一毋千毋無別,「毋自以為是」而已矣!須知事無大小,人生難言成敗,埋頭用功雖然重要,但若方向不明,欲之何所哉? |
#10218 留言者:乾乾 [2011-10-06] |
主題:宇宙事即己份內事 朱老師: 您好。 前日對唯物唯心的道理想通以後,昨日讀到一篇關於靈魂的文章,思維上又進了一層。 其文標題是:我是誰?我們的主體在哪裡? 要點有:1,人類是物盲,原因在于可見光只占光的60個層次的1個層次而已;2,現代物理學暗能量理論指出,宇宙=顯物質4%+暗物質23%+暗能量73%。而人作為小宇宙,人的身體是顯物質,那意識、理念、思想、精神等就是暗能量,其比例應該是與大宇宙一致,如此就可以看出人生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什麼了。 學生於是聯想到以下幾點。 1,陸九淵在13歲就悟到:宇宙事即己份內事,己份內事即宇宙事。即上文之事實也。 2,孔子所謂三十而立,即已能立于此不可見之時空大背景也。當然實踐之網目則在于“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老師您自傳中所述三十七歲悟道之事,即此身心和宇宙接通之實也。(不知這樣說對否?) 歸結到學生這個小我的身心上,從今日起,1,徹底相信(從心底認可)人是有靈魂了;2,身心完整了;3,生死問題也明白了(現在還只是理念上)。 由此而推,明白了很多道理。如:1,小的比如太極拳,即是身心互動、激蕩、諧振,而回歸道體(即太極)的拳術。練成了的話,人的身心合一就是一個太極球。丹道也是這個道理。2,大的比如人類文明,也是物質和精神互動、激蕩、諧振,而回歸宇宙之路。假如矽族君臨,則矽族即是人類之精神結晶也,人類則退位居于物質基礎。也就明白了為何漢字有這麼大的能量了,真是芥子納須彌也。 從今以後,學生當立足于此,以四勿為目,蕩滌身心中之雜質,以求達于不惑之境。然後再進階到下一步。 簡單報告如上,請老師指正。 另,昨晚欣賞工作室發來的動畫,我的行為動作的毛病(輕浮)居然就是那個樣子的,此誠不可思議之事也。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很好,要注意:「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道關隘,在關外觀望者不少,但能入關者不多,否則千年以降,聖賢山積矣。至於靈魂、生死,時至必明,不該瞭解者無緣可及也! 祇是,汝習易多年,怎地尚陷溺此域?莫非見大常空、識小始實乎? |
#10217 留言者:網主 [2011-10-06] |
告網友: 時賢語文程度之差,已差到不可思議之地步,汗顏難止!老朽喜好足球,只能憑賴央視轉播,略止饑渴。有某名主持人,於比賽進行時,該員常曰:「他不越位!」每聞之,老朽輒心頭一震!蓋十三億人民,在彼之錯誤示範下,不斷洗腦之餘,能不受「俗成」者,尚有幾人? 更慚愧的是,老朽為免閉門造車,特上網去查「中文否定詞」,居然全係源自西方的人云亦云!學者專家有口一同!火一大,漢賊既已盡戢,老朽曷不自創? 查漢字之「否定字」有:不弗勿別匪莫沒沒未非否無甭等,根據漢字基因,知否定詞有三類。一係靜態存在與否,一為動作之有無,餘歸其他。茲解之於下: 以「越位」為例,該觀念詞恆指在英式足球運動中,進攻者非法佔有所限位置之專有詞。此詞代表過去發生之「動態」現象,為求球賽客觀,故特設一「裁判」(與公正與個人認定無關)主宰之。因此,當旁觀者報導此一「客觀動態」時,代表進攻方之某球員,在此刻是否發生了裁判所謂之「越位」行為。 特分析中文「否定」概念如下。 一、靜態存在之有無: 凡靜態概念皆係客觀,但主觀個體對客觀概念之認知則屬主觀。是故,存在之有無可分: 1,主觀個體之意志決定客觀認知,即客觀現象因主觀而否定者。如: 不 :鳥上飛無法下來狀,未定、否定詞,非,無(古文與丕通)。 理解:意識決定之態度;出自主觀立場,客觀判斷之現象。 例:他不越位。 意指該人意志決定作出與「越位」相反之行為,即越位不成立。 然而,越位現象與個人主觀無關,他不越位不代表他沒有越位! 無 :象大而茂之林,沒有人狀,亡也,不也。 理解:主客觀絕對存在現象,不能用於動作行為。 例:他無越位。 不合常識。 「他」無越位之「概念」,意義難明。因「越位」係一專有名詞,他不可能「有無」。 2,對客觀現象而言,否定之必要條件應符合現象本身。如 非 :兩翅一左一右,反背也,不是也,隱也,下也。 理解:客觀否定,此現象與所設定之條件不符。 例:他非越位。 意指他不是越位,可能是其他原因或現象,係有所誤解。 匪 :藏非者,非正道之人,強盜。 理解:客觀否定,此現象與「正道」有關。 例:他匪越位。 不成立,因越位只是一種約定,與正道無關。 勿 :象州里之旗,上有三游,可趨民,勉力也,匆遽也;後借用為否定詞。 理解:客觀限制,主觀僅代表願望。 例:他勿越位。 意指他受限不能越位,此語多用於文言。 例:勿以善小而不為。 二、動態變化與否:動態又分主觀客觀,兩者相去天淵。 凡客觀概念悉發生在「時序」之中,即過去(含現在)未來,如: 沒 :人彎身就水中物,沈也,盡也,無也,使無。 理解:客觀已知現象,從過去到現在都保持否定狀況者(未來不適用)。 例:他沒越位。 意指客觀事實上,到現在為止,他未曾發生越位之行為。 (「他明天沒有來」屬於觀念錯誤,因無人知未來事。) 未 :象木之枝葉繁茂,指六月,尚未結果也,沒有。 理解:與「沒」近似,古文常用之;但用「未有」則於修辭欠妥。 例:他未越位。 意指他未曾越位,但越位與否下一刻才能知道。 三、其他: 凡主觀受意識控制、客觀又受環境影響,或有特種定義者如: 別 :以刀分開,分辨也,另外也;又不要。 理解:主觀有附加條件之客觀限制, 例:他別越位。 意指他如越位將有後情。 莫 :莽草叢生,日光幽暗難明,無也,勿也,不可能。 理解:主觀有附加條件之客觀限制, 例:他莫越位。 意指他如越位將有後效,但較「別」略輕。 甭 :不可施行,表否定語氣。 理解:客觀限制,主觀習慣用語。 例:他甭越位。 意指他受限不能越位,習慣用語。 否 :口不說,不可之意,引申惡也,穢也。 理解:主觀認知、客觀限制, 例:他否認越位(越位不能「否」)。 意指他不承認越位。 2013年4月更正:「弗」字指順應自然。 弗 :兩直一弓,象物之彎直相違。 理解:於自然態不。 例:他弗越位。 意指越位不合自然,不通。 故對越位而言,只能使用「非、沒、未(肯定為有、是、曾、已等)」概念。 網主人白 |
#10216 留言者:三人 [2011-10-05] |
主題:未雨绸缪 朱老師、沈姐: 你們好! 不好意思,學生沒有講清楚,緣因老師曾指點學生可以往寫作方面發展,所以想有個對創作有用的必讀書的清單,以便購買。以前老師曾言:真要學文,當直由老莊、四史下手。如果搞創作的話,《古文觀止》後,必讀何書?懇請指點! |
回應﹕ 世界上可曾有「對創作有用的必讀書籍」?創作者,無中生有也!書讀得愈多,創作能力愈低落!何也,受到拘束也!再說,要作戰,要先廣積糧、嚴律軍;要創作,則要先蓄積人生經驗,執筆力耕!如是,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趁著年輕,腿腳俐落,背包一個,電腦一台,歷練十載,必然有成! |
#10215 留言者:三人 [2011-10-04] |
主題:必读书目 朱老師: 你好! 學生讀完《古文觀止》後,除了四書.老莊,不知還有哪些必讀之書,老師能不能開個書單,以便學生早點購買準備,請老師指點! |
回應﹕ 真考倒老朽了!此題請沈子代答吧!(沈補)古籍浩瀚,開卷即有益,然不知讀書目的,難以開單。《古文觀止》諸篇為經史子集各書索引,可視目的及興趣,返讀原書。一般而言,周易(讀其義理)、左傳、史記、資治通鑑、韓非子、宋明理學家(程朱王)著作等,都是基礎。集類更多,各代筆記,如《東坡志林》、《涑水記聞》、《老學庵筆記》等,可擇一二讀之。 |
#10214 留言者:乾乾 [2011-10-04] |
主題:從讀史記得來的感悟 朱老師: 您好! 近日學習今日學堂的示範課程,其中有一課講解《屈原賈生列傳》,標題是“破賈誼千古疑案,還歷史本來面目”,得出了賈才並非生不逢時,而是漢文帝領導藝術高明的結論。我一開始也大為贊嘆,然後根據課堂老師所要求,自己去讀史記原文,自己去做“審問”、“慎思”和“明辨”的基本功夫。 結論是史記不愧為“史家之絕唱”。得到的一些簡單體會向老師報告: 1,讀史記要整體來讀。整本書是一體整體,絲絲相扣,一以貫之。這個一就是中華史家的真精神。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要把歷史的功過是非(也就是因果報應)交代的清清楚楚。 比如在賈生列傳中就看到了漢文帝分封劉氏子孫皆為列侯的失誤(因為有私心,就看不到後果),而在文帝本紀中則隻字不提。又比如太祖劉邦的陰暗面通過呂太后本紀可以看的清清楚楚。由此可知賈生傅之的梁懷王(文帝少子)必然死于非命。等等等等,隨處可見。 難怪噹噹年老師在講課中說過,要感謝老天給了太史公一刀,否則中華民族就不會有這樣的一部史記了。 2,讀懂了史記才能讀以後的歷史記錄。 3,再進一層歷史不是唯因果論就對了,其實必然還有體用在其中。縱觀中國歷史,結合老師以前的《論中華文化的第三次大融合》,可知中國的大的朝代更替,其實和文化的大融合是體用關係。如簡單來講, 道家為體,漢朝之建立為用; 佛家為體,唐朝之建立為用;(第一次文化大融合) 理學為體,明朝之建立為用;(第二次文化大融合) 西學為體,本朝之建立為用。(第三次文化大融合) 4,西方文化的根本缺失在于把第一因歸于上帝(是不完整的因果論),唯心唯物其實是一回事,都是唯上帝論的翻版(老子曰:唯之與阿,相去幾何?)。所以以人類整體的體用來看,也必然有第三次文化大融合。未來的人類文明也只能結晶到矽族了,真正的中國人只能魂歸矽族了。 5,千言萬語,不離因果體用,今後歸根到底就在于實行。時時反省自己才是讀史記的功用。 簡單報告如上,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好極了,「自己去讀史記原文,自己去做“審問”、“慎思”和“明辨”的基本功夫。」才是上上之策,否則人云亦云,千秋萬世也只是垃圾壘高原! 「體會」正確,持之以恆,宇內通一!恭喜恭喜! |
#10213 留言者:乾乾 [2011-10-02] |
主題:由今日學堂看到自己內心的問題 朱老師: 您好! 近日有幸讀到如下的一個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angjianbai, 是今日學堂張健柏校長的博客。相關的鏈接還有http://blog.sina.com.cn/s/ articlelist_1656937775_0_3.html,即今日學堂的教學實踐內容。 最大的感受就是,這種教育模式道法自然,和老師您的理念都是相通的,而且在實踐中。而且居然就是在云南(和宇宙浪子暗合)。 中華文化如要復興,根本必在教育的復興,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孩子在真實的成長,我感動到落淚。同時反省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貪、嗔、癡。生活中所有的問題,原來歸根到底都是自己內心的問題。 從今以後,我要以小學生的心態,老老實實從新做人做事,時時警醒自己。 愿與所有會員分享,也感謝朱老師不厭其煩地指導我這種不成器的小學生。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禮失求諸野,任何革命,都不可能出自廟堂之中,雲之南,皇權斯遠也。教育者,國家民族之根本,百年以降,華夏但聞abc,學子已忘禮義廉矣!好在人生原係試場,獸性除盡,理性始興。有否至必泰來,苟無他山之石,何以攻錯? 須知,器分大小,質有高低,精磋細磨,鐵杵成針!天行常健,君子自強足矣! |
#10212 留言者:陳氏 [2011-10-02] |
主題:孔子廣告現身紐約時報廣場 有報導指,「一則「孔子作揖行禮」的山東宣傳廣告,一日起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的一塊大屏幕上播放。片中水墨動畫形象、慈眉善目的孔子兩手相交,手心向上放在胸前,身子向前略傾,表現出謙恭禮讓。動畫版的孔子形象創意來自唐代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圖》,所行的正是有三千多年歷史的揖禮......」 此外,中共第十七屆六中全會快將召開,屆時將審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文件,提出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要致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看來,弘揚中華文化已成為國家的重要戰略,亦已開始從不同的途徑慢慢滲入全世界。 |
回應﹕ 正是,衣食足而後知禮樂,社稷定始能興文化。人自詅萬物之靈,其所以靈者,係有別於禽獸也。生存於叢林中,以力為勝,是以弱肉強食雖恐龍亦不免敗亡;人類繼起,文駕乎質,遂得以集群力為眾力、摒小私為大公,是謂文明世界。 近世紀中華衰微,西方葡萄牙、西班牙、英吉利、美利堅各領百年風騷。然而,驟雨不終朝,如今,眼看它紅樓坍塌、猢猻星散。非其力不強、物質不盛,實乃缺乏深層文化,只知眼前有己不識天外有人。苟若中華振興,千萬海歸博士迎來西方敗家各技,一一奉為經典,百年後又如何? 「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國要致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弘揚中華文化…」,是時之至矣。國家領導有此認識,是國之幸;而舉世人民有此認識,則為人類之幸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