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4 留言者:網主 [2011-10-17] |
告網友: 老朽時間、精力有限,眾所週知,大塊文章拒收、高見闊論免談!察老朽者,今之古人、城中野叟,聚眾(十人之眾)為蟲,實出諸嗔癡,不恥族人以洋封小龍為榮焉!坐文化傳信主席之位,斯乃「精神領袖」,食氣煉「精」、以技化「神」,可「領」薄俸、得「袖」清風也! 老朽據本網因襲古賢之言,不過啁啾梢頭,以示漢脈尚存餘孽而已。網友們青春正盛,前途方夯,苟若有所感觸,宜存諸心際,勿酩急酊,醞釀經年再發。蓋承網友熱烈歡呼,老朽紙糊腦門難以消受;再若大肆抨擊,老朽心臟更是脆若浮冰!謝了!謝了!輓儀止步! 後註:苟網友坦陳問題,老朽稟實相告,餘不贅。 網主人白 |
#10232 留言者:乾乾 [2011-10-16] |
主題:時代五行結構之補正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學生愚頓,特補正概念如下: 一,概念 1, 時代=無數小我之交集,即大我=人民。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人生,人=人性,地=人欲。可以五行之土代之,土位居中而以時散諸四維。 2, 民族。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國,人=民丁,地=民土。可以木代之。 3, 民本。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道(文化),人=民禮(禮屬火),地=民德(工農等各行各業宜各有其德)。可以火代之。 4, 民權。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智(科技百工),人=民政,地=民用(物質生產之利用)。可以金代之。 5, 民生。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命(精神升華),人=民情(生活情趣),地=民欲(物欲享受)。可以水代之。 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請見#10230則. |
#10231 留言者:乾乾 [2011-10-16] |
主題:時代五行結構之補充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關于概念之1,補充如下: 一,概念 1, 時代=無數小我之交集,即大我=人民。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人生,人=人性,地=人欲。可以五行之土代之,土位居中而以時散諸四維。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見#10230。 |
#10230 留言者:乾乾 [2011-10-16] |
主題:時代之五行結構及感想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前日受老師之棒喝,學生心有所得。時至今晨,忽有所發明(發而明之,本來面目也)。即如題,試簡論如下。 一,概念 1, 時代=無數小我之交集,即大我。可以五行之土代之,土位居中而以時散諸四維。 2, 民族。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國名,人=國民,地=國土。可以木代之。 3, 民本。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文化,人=科技,地=工農等各行各業。可以火代之。 4, 民權。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智,人=民利(各種發明創造),地=民用(物質生產使用)。可以金代之。 5, 民生。以三才結構言之,則天=民命(精神升華),人=民情(生活情趣),地=民欲(物欲享受)。可以水代之。 二,觀念 參考老師您的「易理探微」、「智慧學九論」和「智慧學」可知至理存焉。學生還注意到五行結構之向心力和離心力,實為陽順陰逆之理。即陽=乾道,生生不息,順天道而行之,即時代壓力之源;陰=坤道,厚德載物,乃順承天,其中即有後天之陽順陰逆之分,產生時代變化之向心力(順天道)和離心力(逆天道,即人道),時代因之而有十年一周之小變化,積三十年為一世而有大變化。 三,應用 以「皇極經世」之「觀物外篇」為依據,則可知30年為一世,核諸自1894甲年至今的120年史實,若合符契。簡析如下。 1, 經世之巳二千二百九十八,此巳世之主題在于民權之變化。史實如下: 1894甲午戰爭,1900庚子之變。 1911辛亥革命,1914甲寅一戰爆發。 1919己未五四運動,1921庚申共產黨成立。 2, 經世之午二千二百九十九,此午世之主題在于民本之變化。史實如下: 1928戊辰北伐戰爭,蔣氏定都南京。 1937丁丑日本全面侵華。1939己卯二戰全面爆發。 1945乙酉日本投降,1949己丑毛帝登基, 3, 經世之未二千三百,此未世之主題在于民族之變化。史實如下: 1953癸巳朝鮮戰爭結束。 1961辛丑越南戰爭開始,1966丙午文革開始。 1972壬子尼克松訪華,1973癸丑越戰結束,1976丙辰唐山大地震,毛帝薨。 4,經世之申二千三百零一,此午世之主題在于民生之變化。史實如下: 1984甲子開放十四個港口。 1998戊寅亞洲金融風暴。 2001辛巳中囯加入世貿組織,美國911事件。 2007丁亥美國次貸危機。 2008戊子政府四萬億投資,北京奧運會開場。 2011辛卯歐債危機。 5, 未來之三十年,主題當復歸民權之變,其幾已迫在眉睫矣。其或在2012壬辰乎。 四,感想 1, 從以上史實可知,以天道之精神觀之,則木火金水陽氣順生(上面沒有記錄人類文明進步之史實);以人道之物欲言,則水金火木陰質逆成。 2, 時代一如人性,重今輕古,重現實而輕歷史,重物質而輕精神。現代之人對上一世代(1954-1983)既已輕之笑之,甚至駡之辱之,則更遑論上上之世代也。 3, 既察時代變化之本,當知趨避進退之末也。學生當秉謙卦之卦時爻位(第三爻人位而得乾九三之天德)以自處,愿終生奉之。 歸根到底,還是去除私心。 下文抄錄自潘兩廷先之「過半刃言」和「黼爻」 謙。亨,君子有終。 《彖》上:“謙亨,天道下濟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過半刃言」曰: 謙之對曰亢,亢龍有悔,有悔而不悔,自兇自滅耳,尚能有終乎。觀謙之為德,所以濟上陽之亢,《系辭》上玩爻辭之次,特使乾上繼謙三,猶此義也。夫亢則貴而無位,謙由貴而卑,有位焉。亢則高而無民,謙由高而下,有民焉。亢則賢人在下位而無輔,謙尚賢人而正位,謙下而生光,日乾夕惕,免碩果之剝爛,否泰反類,睹禍福之倚伏。交之孚之,正之安之,此謙道之亨,宜君子有終矣。 謙九三,勞謙,君子有終,吉。 《系辭》上:“勞謙,君子有終,吉。”子曰:“勞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語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禮言恭。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黼爻」曰: 日乾夕惕,不亦勞乎。王事無成,不亦謙乎。集乾坤之美,任勞任怨。若湯有慚德,武王受《洪范》,非勞謙之大者乎。 此實老師您三十余載奮戰「電腦獄」之寫照也!非勞謙之時者乎。 報告如上,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昨日春風綠芊芊,今朝登高意綿綿;若為求醉效謫仙,曷不沉甕待他年。 |
#10229 留言者:漁儿 [2011-10-16] |
主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先生與網友多次談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先生說:「四毋」與一毋千毋無別,「毋自以為是」而已矣! 我想結合先生闡述的個人認知觀念之形成:感覺-辨識-認識-認知,試著分析「自以為是」的主觀認知之形成: 一,「意、必、固、我」之漢字基因 意 = 心之音,受到動靜的影響,人所關注的。 必 = 分界,絕對肯定,唯一,專也。 固 = 囗體之能持久者,堅牢,結構的上限。 我 = 象持戈英勇之形,持戈者,借用為第一人稱。 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理解 意:因刺激,起「意念」; 必:由意念,對現象做「必然」的「判斷」 ; 固:由專斷,建立「固執」的「認識」; 我:由固執,形成「自以為是」的主觀「認知」。 故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在「我」之主觀形成過程中,又以「意念」為起因,即先生所說:世事無非人隨「念」轉。所以,先生傾畢生精力於文字、文章、文化,是一之正也,為正「念」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不論古今中外、釋道儒三教,舉凡涉及人性之根本問題,千篇一律,無非一「自我」在。對於「自我」,西方宗教因假定有「神」,只怪魔鬼誘惑人類,遂有了「原罪」;東方無先驗之神,認「自我」乃主觀屬性,佛教指「心」、道家謂「私」、儒家則歸為「習性」。 基督教以原罪來自魔誘,人應向神懺悔,以回歸上帝;佛教要修心,須摒因避果、修入涅槃;道家強調去私,要斬三尸(上尸在腦好名,中尸在體好食,下尸在身好色)昇華成仙;儒家則主張教化學習,導人入善,以為社稷謀。 釋迦牟尼說:「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從系統觀而論,系統有上下之別,同一系統內也有上下。人世為一系統,天地者系統之上也,「我」乃天地中之一微塵,此一微塵為下構成之基,無我,人世不成立。佛指人世乃一虛幻泡影,萬事無常,修至寂寂,念念不興;道家認為宇宙一本自然,人因我私而自棄,斬之即可(本網不談宗教,討論到此為止)。 歸根究抵,以漢字基因分析之,「意、必、固、我」皆係「我」之所「據」也!有我才有「意」;我有專擅乃「必」;我為自尊當「固」。人世間諸多紛擾,無非有「我」!然有我屬實,我該如何處之?對入世之人而言,修至空無不易、斬更難為,「毋」斯可矣! 然而,說易行難,「我」宅居大內、腦壁為壘,僅靠五官兩宦與外界接觸。其中,視宦僅樂見外表,而聽宦不能受惡語,久而久之,官宦主政,昏君必我!蓋上系統遠遠超越下系統無數層次,苟人世之上系統欲對下系統作一考核,凡君昏必廢,無「我」是毋也! 尤其是,人心無常,三天打漁、兩天晒網!前天的得失已隨逝水,昨天下定決心,今天又忘得光光。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感官才是主子,宦奴充當泡沫上的浮光掠影。說好聽一點,人們腳踩著過去的過去,堅認「我就是我」!但若被拆穿了,有誰不義正辭嚴地-意必固我! |
#10227 留言者:乾乾 [2011-10-14] |
主題:宇宙(時空)壓力公式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學生差點漏掉一個重大公式,即宇宙(時空)壓力公式。 設能量作用為一常數f 能量壓力為 P 此粒子之質量為 M 則能量之壓力為粒子所受到的能量作用: P=Mf 能量常數f 以時間及空間單位表示,則為光速 c , 同時能量壓力 P=能量E/c ,根據質能互換式: E=Mc^2。 又粒子間相互運動,係因能量壓力所引起,應稱為「能量壓力」,而非「 萬有引力」。 根據上述推論反推,可得 即P=E/c,此即統一之壓力公式也。P可以代表能量壓力、生存壓力、生活壓力等等,相應的c隨之而變。 不知對否,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敬上 |
回應﹕ 見#10226則。 |
#10226 留言者:乾乾 [2011-10-14] |
主題:質能公式以及新易之結構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前日受您留言啟發,一直在思潮起伏。首先已經知道把心放下,俗話講:把心放在肚子里。其次重頭讀書,重新做人。 前幾日讀到「老子止笑譚」之章七,如下。 當量子相互接近,量子間場效或結合為更大的「粒子」,或因撞擊而毀滅。由開始作用之際,至此「功」終止之計量,即為「時間」。量子運動及其能量影響範圍所形成的軌跡,則為「空間」。這種變化又因量變而導致新的質變,粒子與粒子間因能量作用而有「質量」: 設能量作用為一常數f 能量壓力為 P 此粒子之質量為 M 則能量之壓力為粒子所受到的能量作用: P=Mf 能量常數f 以時間及空間單位表示,則為光速 c , 同時能量壓力 P=能量E ,根據質能互換式: E=Mc 又粒子間相互運動,係因能量壓力所引起,應稱為「能量壓力」,而非「 萬有引力」。 昨日讀到潘兩廷先生的「易學的時空結構」,才發現您的書中有個自擺烏龍的小問題,即質能公式當為 E=Mc^2。今晨突然大受啟發,想通了很多道理。特報告如下: 甲,質能公式(即時空公式)之理解及推論。 一、 E=Mc^2,翻譯成文字,即靜止的能量=靜止的質量*光速的平方(當然本公式的原意并非如此),難以理解的是光速的平方是什么東西。 二、 受老師推導的公式之啟發,可得E/c=Mc。如此則意義明了矣。即以光速c中之能量來源=質量受激到光速之轉換,反之亦然。此即時空、質能之本義。即“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之神速也。 三、 更進而思之,地球之能量(如石油)全由太陽光能(一粒粒光子)轉換而來,即能質之轉換(光合作用=低速之能質轉換)也。如此可知光的質量不等于零,只是人類現在還無法測度而已。 四、 即然光的質量不等于零,光速不變之假設何可成立。即電子、中微子、光子之速度實有差異也。以公式而言,等式兩端之c只是一個常數,可以有1/2之c、1/4之c、1/8之c直到1/N之c,也可以有2c、4c、8c直到Nc。也可以推知光(即量子)之層次極為豐富,遠非人類所可探其究竟。思維的質量(即能量)接近于0,所以思維的速度遠超光速,實有其物理意義也,由此也可知道佛經之三千大千世界是真實不虛的。 五、 再進一步,E和M從何而來,此即先天之道也,可用0來代表。在0之中,則無生無滅、無時無空、即生即滅、即時即空也。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也。因為本無生死也。 乙,老師思想之基本結構,即新易之時空結構。 由此綜而言之,也就理解到老師思想之基本結構,即在于新易也。試簡論之(參考潘兩廷先生的「易學的時空結構」),詳論當由老師親身說法。 一、 新易之理 天地人三才結構,陰陽兩儀。 二、 新易之數 體用因果之四數,圓周率之常數。 三、 新易之象 即漢字基因概念表也。由64卦384爻擴充到2觀4族8類32屬256種歸納下之所有漢字,以象言之,人類常識盡在其中矣。 四、 新易之息 以新易之卦時爻位而得新易之時空消息變化,則宇宙浪子言之詳矣、盡矣。時空之分合、順逆,全在老師一念之中矣。 合而言之,此誠不可思議之境界也! 報告如上,請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敬上 |
回應﹕ 汝「走火入魔」矣!上文老朽方曰:「求知、求學、求道不在於內容,而應著重心態」。汝一再自剖「思潮」,心態何在?蓋思潮者,「主觀思維」也,年輕人該想、要想、常想,但是陳酒須時間醱酵!苟有所思,不妨放在「心中」醞釀,人云亦云固不必說,主觀之見若受到批評,筍苗將變竹乾矣! 再說一次,老朽僅負責點化「覺者」,既覺,覺者各有任命,老朽噤言。這些思想的事,宜多多耕耘,人生不過半,摘下來的橘子都是青的!蓋傳統中華教學法主張十年寒窗,做什麼?自我壓抑、學以求覺也!美式教學鼓勵小青年夸夸,結果是次貸滿天飛,商賈沿街跑!因戰爭暴發財建造的誇誇紅樓終於垮垮了! |
#10225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1-10-13] |
主題:先成為君子 朱夫子尊鑒: 觀10224則有感: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佛曰: 「滅贪、滅瞋、滅癡、滅我相。」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子曰:「克己」 老子曰:「破我執。」 老子曰:「吾有大患,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無欲, 以觀其妙 ;常有欲,以觀其徼 。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上述皆為古「聖、佛」之言,今人物欲氾濫,難與古人通,佛理艱深難懂、論語棄如敝屣、老莊視為天書。朱邦復 先生乃今之古人也!做為古今之介面,已多次在本網告示諸網友「去私、 放下、 捨得、道法自然」,再講的白一點即為「不執著、不牽繫,為所當為、捨所應捨。」於 10224 則回應中提及,求知、求學、求道不在於內容,而應著重「心態」,並曾在罟網告知其心法有三: 朱邦复三大心法:是針對有心瞭解「人世真相」、最簡單、最艱辛的方法。 1.「平心」靜氣的觀察:觀察時須客觀,是第一道難關,等於先要「否定自己成見」。 2.「虛心」認真的追求:追求時要放棄面子、架子,空虛若谷,方能進益。 3.「耐心」虔誠的接受:到得有了認識,更要能與大自然同步,忍耐時間無情的「考核」,直到心領神會與宇宙合一。 正是!成聖成佛人難知,心存整體致良知;慎悟因果命中定,一任流程江河之。唉!還是先成為「君子」吧!與諸網友共勉之。 |
回應﹕ 不僅黎明已近,是日出東山矣!前述皆是老朽之坐右銘,依樣畫葫蘆,不論類虎類犬,悉類快哉!憑心而論,老朽正是古化今石,追隨地藏王菩薩願,雲遊濁世數十寒暑,無為而為不計成敗,自在且逍遙。是:身在此際心在古,精糧遍地僅食薯;看他紅塵漫天淵,祇求心安不求佛。 時賢須知,當今知識大興,然所興者,悉皆商賈之技、五感之迷也。蓋因果互動,人世興衰剝復,無非能量變化,孽緣消長,西山充斥霞光返照!是故眾生惶惑,倉廩常滿心常空,日夜交歡情難從;君子應識千秋事,莫戀一時荒唐夢! 自四十歲後,老朽白晝專心工作,入夜不做惡夢(僅有數次被學生嚇醒),是能心平氣和,進可攻退可守也!再觀時賢,一一目迷五色、口繫五味,沈醉於煙花泡影之中,旦夕效倣吹氣娃矣!所幸本網覺者甚多,老朽喋喋不休,因恐此類稀世奇珍昨日覺是今覺非,方到明日又徘徊! 直到今日,老朽早已一無所需、一無所求,不過靜待宿命寵召(不敢略揣上意)而已!正如所云:「要能與大自然同步,忍耐時間無情的考核,直到心領神會與宇宙合一。」如是,如是,共勉! |
#10224 留言者:乾乾 [2011-10-12] |
主題:無為而為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昨日開始以“無為而為”為主題重讀「老子止笑譚」,繼續前日的思路又想通了很多道理。特報告如下: 一、 無、無欲、無為、無私等等皆可用“0”代碼來表示,本意即為先天大道;反、不敢、退、損等等皆為回歸此零點之方法和行為,目的皆為回歸于道體。 例如: 1, 朱老師以前留言中提及之浮點算法,即後天之有為算法;您的整數算法,即每次回歸原點,即為無為之算法。 2, 讀經典之法。如「老子」、「莊子」、「論語」等等,首章皆開宗明義,在明瞭其根本義理的基礎之上,再讀後面各章時,當時時回到此原點,如此才能一以貫之,讀通整本書。 3, 在「逝去的武林」這本書中,有一句老話:三百年才出一個大戲子,五百年才出一個大聖人。大戲子是妖精,演誰像誰,能奪人心魄。 其道理就在于,大戲子的心靈能時時歸零,即通此無為之法也。如此推想,小杏子將是終極+超級大戲子也,因為她可以演無數人的戲碼,且演誰就是誰。 人生如戲,由此也可以悟出做人做事之道了,還是四個字:無為而為。 4,由此而推到家事、國事、天下事,皆不出此理也。修身之本,即求此無為之道體也。 二、 對“道可道,非常道(帛書為:非恆道也。)”的理解,其實和“佛曰般若波羅密,即非般若波羅密,是名般若波羅密”是一個意思。佛=智慧之體,般若波羅密=得智慧之法。翻譯過來,就是說:智慧之人講解如何得智慧之法,實際上沒有固定之法,明白了這個道理(先天大道),才是真正的得智慧之法。 等于“道可道也,非常道也,是為道也。” 另,上次留言沒有交待清楚「想申請加入今日學堂,投身教育」的因果,今再試言之。因為認識到今日學堂的教育方法才是合乎“無為之道”的教育方法,所以想讓我的兒子(今年四周歲,開始上幼兒園了)將來也能接受這種真正的教育(教其心,育其心,教育之真道),所以我意識到我自己必須先明白道理,而且以行動來改變自己。所以有此舉,成于不成,且聽天命。 學生最近頻頻留言,非為表現自己。學生自知一事無成,一無所得,只能算個剛剛看到大路的小學生。今後當謹言慎行,返性歸命,以求早日上道。 感謝老師指正。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求知、求學、求道不在於內容,而應著重心態。以汝近日留言而論,是有所遇合、因合而思,雖自以為得,但卻五內難安,來此求解也。其實,道者道、乃常道,人在道上,寸步難離。是故人須履冰慎行,一旦「失足」,千古遺恨。 若謂:「自知一事無成,一無所得」,老朽棺木在望、何獨不然?雖有人貴為人君、或富如鉅子,其成何得何?再談「申請加入今日學堂,投身教育」以令愛子接受「真的教育」,其理冠冕堂皇,其情真摯動人。然而臨渴掘井,只因愛子「挨打」而「改變自己」,世上豈有此「無為之道」動機乎? 須知,人育人才,等因奉此,一代不如一代!蓋人成自於天,各個時代各有其機緣,人之成龍成鳳,匪父母精卵可得贅言!火燒荒山有救火英雄,水淹大地得水利專家,世人各有所適焉!今世物質泛濫,若欲子女飛上枝頭,當應與社會主流沆瀣一氣!苟不願見紅樓夢碎,則宜避居鄉野,清貧渡日。 老朽自幼遭父親打罵,繼而受教學店填鴨,半生迷惘渡日,自哀自憐。然而,人乃經驗動物,常饑粟穀皆香,飽食終日難熬;未歷煉獄不知人間冷暖,簷下雨後始見如畫江山,緣至緣覺,其天之教也!老朽撫今追昔,自慶幼有嚴父得以革除膏梁惡習(老朽乃高幹二代),及長,透識人世真實,樂與自然為侶,是大自在也! |
#10223 留言者:乾乾 [2011-10-10] |
主題:感恩的眼淚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中午吃飯的時候,心中在回味著上午的留言,想通了道理的感受真好。抬頭看到一位同事也來用餐,不由沖她微笑,突然心頭一股曖流,不由眼淚出來了。四周都是人,不好發出聲音,只好默默任涕淚交流,原來感人肺腑是如斯感應啊。 然後聽到旁邊在吃飯的另一位同事說了一句話:早死晚死總是要死的嘛。 心頭不由一震,原來老天就是這樣給我帶話的啊。 以後只求認真做人做事,完成人生使命。 現在回到辦公桌,特向您報告如上。 學生乾乾 敬上 |
回應﹕ 人生在世誰無死?仰首慢步莫爭先!做人做事乃本份,使命命使孰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