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留言者:陳寬憲 [2001-06-17] |
主題:為我安心 近來看日「出於東,落於西」,忽有所覺; 於是重拾塵封之易,尚可入目,似有所得。 個人所學甚雜,若有若無,常亂我心; 雖常歸納整理,置於百形,不復記憶。 多年來太極二儀四象三才八卦五行盡出, 然未能捕捉其中大意,故難以安我心。 自知此生難穫天機,更不思其天機為何? 今重讀易,努力行之,若有所得,安心而已。 謝謝! |
回應﹕ 不求近利,不計急功,當有所得。 |
#470 留言者:王傳宏 [2001-06-17] |
主題: 恭喜朱先生大願將成.謝謝先生指點,學生當終生精進修行,以報師恩. |
回應﹕ 善哉,善哉! |
#482 留言者:Tom. Lay. [2001-06-20] |
主題:致謝 感謝朱師傅的教誨及建言,晚輩獲益良深,在此銘謝。 的確,許多的浸迷於“文化傳承”的前輩、雅士中,晚輩的遭遇不過其一而已,何來怨嘆、心冷呢?晚輩年幼時,沉溺在華族文化的書海中,常以文人、儒仕自居,對於市儈之風甚厭,然今之所以,不在求口腹蔽體之慾,在於“引狼入室”,不能自已之感嘆!常想,“但求知己、伯樂,此生足矣”,然現實之際,知己難尋,良駒何在?伯樂亦難求矣! 科技的發展,並未相對提昇社會的“人文素養”,大多數的人,沉迷在“急功近利”之中,貪婪如此,文化何能傳承、生根呢?科技亦同,蟑螂、蜘蛛之輩,橫行遍野,有志之士,要從“投機垃圾堆”(真是好的形容詞)中竄出天地,豈是“艱難”二字可得以形容;幸有革命先進、同志,前仆後繼,才能留住這麼一絲的“清流”。 感謝朱師傅對晚輩的教誨,“忍辱偷生”對晚輩來說,是值得我深省的,晚輩會靜心思考,理出一些思緒、條理,從新出發,務求達至“堅持不懈”的目標。對於朱師傅您所開發的“電書”與“易芯”系統,晚輩深感興趣,希望您於專利的申請上,得以順利、成功,希望在不久的時日,得以見得。 昨日的留言,獲得一位的友人,可見得人性猶存,特此向朱師傅您報告;晚輩會常到這裡向朱師傅請益,還望朱師傅您不嫌煩擾。 敬祝 順利 Tom. Lay. 06/20/01 |
回應﹕ 成敗無住於心,戮力以赴,是成矣! |
#502 留言者:alfredc [2001-06-26] |
主題:基本的條件﹖ 孔子在論語中說:吾道一以貫之。 禪宗五祖對六祖說:不明本心,修法無益。 請教先生?是不是有個基本的條件要先達成才能開始學習(或修行)? 或者說”明心見性”是修行的入門第一關? 這問題困擾我已久,還得請先生賜教? |
回應﹕ 是的,不僅是狹義的「修行」,不論「修理」什麼,「執行」什麼,都有一個先決條件:是「心甘情願」。否則,人就會「怨懣叢生」,什麼都無法完成。 孔夫子之道一以貫之,其「一」是一個「仁」字,就是處理「人二」、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禪者的「明心見性(明己心見人性)」也是為了瞭解「人與人」之間的「人性」,又加了「明己心」這更深入的「一」。這就是佛家高明之處,不過「己心」無法公之於眾,人人各說各話,所以後來形成了宗教(多數人只是「活著」,從來不會去想這些問題,閣下既然想了,不要停下來。到想通的時候,就只剩下最後「一個問題」,那個問題是稱為「一」,而這個「一」就叫做「道」,得一是為得道)。 所以,夫子之道可以光明正大地與人討論,佛教卻涉及信與不信的問題。 人性是恒定的(《宇宙浪子》一書,從頭到尾都在討論)天下沒有例外,靜者恒靜,動者恒動,心要先動了,身才隨之。 |
#534 留言者:apprentice [2001-07-04] |
主題:古今自處難題 請問身在一個有偉大使命的團體中,在凝聚向心力和步伐一致化的同時,如何避免: 1)參與集中權力運動,使批評和質疑的聲音漸趨平靜。 2)誤以為和團體立場一致,產生不當行為的合法信心。 為眾謀福是否必需以少數人為代價? 若是,少數人的選擇標準為何? 比例應低到什麼程度才算合理? |
回應﹕ 此則答案在《道德經》中,老子說:「無為而為」,第一個「為」字,指的是「目的、手段」;第二個「為」則是「盡心、努力」。 這是「天經地義」的「至理」,只是今人「迷信」「西洋」,東施效顰,致乖離「天道」。不過「天道好還」,「剝極而復」,黑暗亦為「天理」的一部份。人只要不「急功近利」,待時機到了,就會天亮的。 為什麼要「無為而為」呢?人若能「謙遜」一點,就會看得出來,世事之成,有其必然的「因果」;其敗亦然。既然如此,「人」又算什麼?老實說,不過一局棋盤上的棋子而已!人如果「自命不凡」,按照一己的想法,「有為而為」,一定與「天理不合」(係機緣之一)。苟人人如此,天下大亂、塵土翻飛,是稱「蒙塵」。 有人過狷,一切「聽天由命」,「無為不為」,天道遂止,是稱「黑暗」。 既知一己不過「棋子」一枚,「努力在己、成敗由天」,那就是「無為而為」了。如斯,萬事有「常」,萬緣有「歸」,何計「成敗」? 老朽「現身說法」,數十年來如一日,「安分守己」。「分」者,「天賜之責」也;「己」者,「機緣之合」也。「何以知之」?「去私寡慾」,不圖己利,不避己害;以天下之利為念,以天下之害為務。遇事,當為則為,當免則免;人所不能,銳身己任,人人所趨,則避之遠遠,是矣! 明乎此,餘事「無動於心」,自有「天理為之」,何足以慮? 老朽苦口婆心,一再以《金剛經》中四句偈敬奉網友,若不「用心」參詳,妄求「有為妙法」,是自求魔孽,必墮魔道。 佛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千萬勿自以「偉大使命」為偉大,唯有「成之以德」,其「偉大在德」!是以:「虔修己德,勿期於人;無為而為,始見天道」。 |
#541 留言者:工人 [2001-07-05] |
主題:疑未決 寵辱若驚, 生物受驚則避去,可乎? |
回應﹕ 生物生存純靠本能反應,進化到人類,則需要文化培育。對只有本能的生物而言,「寵辱皆避」是自保的法門;但對於人,除非未受文化洗禮,多多少少本能地會受理性的遏制。當今西方強調「自我」,放縱獸性,是倒行逆施,禍亂在即之兆。 寵辱不驚者,冷靜思考,不受外物影響,發揮「人類智慧」的不二法門也。 |
#550 留言者:alfredc [2001-07-07] |
主題:行道 先生: 晚輩釐膽不敢竄改您的文字,只是文才不好借用您的話來發揮一下晚輩的想法,請見諒: 『虔修己德,盡力助人;始見天道,無為而為。』 明道難,行道更難。未明道前,努力自修,時時發心助人,過程中可以顯現自己的微小與低能。明道後,每分每秒都要檢視自己是否合於道、要做更多事以考驗自己時刻不背離道,所謂悟後起修,也才能明白何謂『無為而為』。 晚輩蠢見還請先生指點! |
回應﹕ 說得甚是,若係野獸,自由自在,生殖生死。但既要做人,瞭解「人生意義」,就應該有所追求、有所收歛,是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也。 求道艱辛,價值始現,能經考驗,大道方成。老朽虔修三十餘年矣,至今方能寵辱不驚、怡然自得。自是,智慧漸生,無往而不利也。 |
#579 留言者:FBI-MAN [2001-07-20] |
主題:(巴哈姆特)簽名檔 L'homme qui plantait des arbres 《種樹的男人》時報出版 Jean Giono 讓.紀沃諾〔法國〕 如何要看出一個人真正出眾的品行?你得花數年的時間、好運氣、並有機會觀察他的作為。如果他行為沒有私心,動機無比的慷慨,心中沒有存著回報的念頭,還有、他在大地上留下明顯的印記,這樣,說他是一位品行出眾的人,大致錯不了。 (朱邦復工作室 http://www.cbflabs.com/;朱邦復-中文電腦之父) |
回應﹕ 過獎了,人生生而無憾,斯可矣! |
#593 留言者:守關尹 [2001-07-28] |
主題:青山常在 先生保重 無須過勞 |
回應﹕ 謝謝!然「家國」敗落如斯,適見某博士挾洋自重,賣國求榮,投奔「美利堅合眾國」後,竟用普通話招待記者說:「感謝祖國政府(指美國)及人民(指美人)的支持」!其祖宗姓什名啥?青山枯槁、綠水渾濁!老朽保重為何?等著活活被那些亡國奴才氣死? 憶及一文革「大義滅親」之「故事」: 有一青年,在牆角偷聽其父母私語後,向「文革委員會」舉報。次日公審,將父母鬥爭至死。今人髮指者,係該青年披紅戴花之「慶功感言」:「感謝革命委員會及人民之支持,我們要徹底鬥倒反動的階級敵人!」 中國千年文化,建立在「忠恕仁信」的基礎上,如今道德沈淪,老朽將奮戰至最後一口氣也。蓋天下事因果爽然,欲解前孽,須有大德,個人安危豈足道介? |
#632 留言者:學生 [2001-08-12] |
主題:與眾同樂 先觀明點,開智眼,觀日觀月,觀自在。 難得在此與眾同樂。 |
回應﹕ 有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