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0319 留言者:漁儿 [2012-01-09]
主題:經驗、概念、常識
  謝謝先生的指教!留言(#10315)只是想分析一下西方學者重「手段」、輕「立場」的現象,但冠之于「天地人」三才分析,就太過簡單了,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消化先生的指教。
  
  這裡,我想從「漢字基因」出發,結合讀「智慧學」的體會,試著談談對「經驗」,這一觀念的理解:
  一,漢字基因
  經=織絲時,垂直縱線為經,橫線為緯。隨著時空變化。
  驗=乘馬檢查,有效地求証,系統間的考証比較。  
  經驗者 ,隨時空變化之體驗。
  
  概=作為記號之短木樁。
  念=此刻心上所思。
  概念者,以簡單符號代表各種相關之經驗者。
  
  常=尚巾,重視衣冠為人倫之道,象徵恆久。
  識=言及現象(音、戈),體會。
  常識者,恆久之體會,常用於人生事務之各種認識。
  
  二,經驗、概念、常識的關係
  人對宇宙、人生的認知並非生而知之,必須通過實踐獲得「經驗」;「經驗」形成主觀意識,再不斷印證、修正於客觀環境之現實,形成「概念」;最後,在人類共同認知下,以「概念」為載體歸納出「常識」。
  是故,從認知的角度,三者的關係可總結為:經驗(地)+概念(人)+常識(天)。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分析正確,唯第二則:『「經驗」形成主觀意識,再不斷印證、修正於客觀環境之現實,形成「概念」;最後,在人類共同認知下,以「概念」為載體歸納出「常識」』先有概念抑或先有常識尚難定論,蓋若所論成立,那所有常識必係在概念完成之後由專家所設計者。事實上,概念與常識相互發展,至今尚在進行中。故此,上述「關係式」成立,但陳述應改為:『「經驗形成主觀意識,再不斷印證、修正於客觀環境之現實下,形成根本的「概念」與所代表的「常識」』。
10318 留言者:小人 [2012-01-09]
主題:自由心證
  老師:那麼,「有沒有」完全是自由心證了?
回應﹕
  誰說不是?看看任何網頁的「讀者留言」可知,不論什麼問題,各說各話、人言人殊。此外,留言者連文字運用、觀念理解都大有問題,在這種漫無標準的高台上,是非不明還敢夸夸其談,還有什麼不是自由心證?
  汝來自台灣,應能心領神會!二千多萬人口,九成能讀能書,二成大專畢業,人均所得超過二萬美金,應該可以代表現代智人吧?那麼,為什麼今人不談前人的功德、只計較已逝的雞毛蒜皮?難道自由民主等同忘恩負義!罵戰嘉年華會又來了,人人激昂慷慨,花車辣妹粉墨登場。妙的是,只吃選票,只聞顏色,自己人放屁是香的,對方開口就臭!那叫做什麼心證?
  
  老朽對政治冷感,最怕螞蟻雄兵,到此為止!且就日昨所談:「新聞報道,美國加強海軍實力,講明了是要防堵中國」這件公案之「自由心證」分析一下。蓋盛極必衰、驕者必敗,世事如此,時至即然!美國在走下坡,以為航母能下航蛋,防中便可防衰敗,這當然是自由心證!再說,自1945年起,防中便是美國國策,如今海嘯捲到岸邊了,竟然心證更加自由!

  要談就談徹底,且從系統角度,用科學方法一一剖析之。
  系統一:傳播媒體(新聞報導)
      天-目標           地-資源           人-策略
       牟利             資金、利益集團        通過各種刺激訊息傳播之
       擴大影響力          媒體之主宰(集體)      大量宣傳
       洗腦             人民、群眾          互相影響
  評:媒體以維護其利益為前提,故讀新聞應先知悉其立場與利害關係。然而,任何媒體都非單一個體,其
   中結構複雜,人員分工精細,各人皆有其自我的立場,故所披露的信息,必是相互妥協的「自由心證」。
   明眼人看新聞,常先看媒體的意識型態與從業水平,其結果仍然是自由心證。

  系統二:權利爭奪(美國加強海軍實力,講明了是要防堵中國)
      天-目標           地-資源           人-策略
       生存             物質             經濟
       鬥爭             武力             軍事
       勝利             資源佔有           統治
  評:權利爭奪不外得失,人類歷史就是明證,誰爭?誰奪?誰得?誰失?以中國五千年歷史為證,佔領者
   得天下,被征服者得生存,華夏土地得生機,自由心證得權利。如今,蠻夷之軍海上來,萬里長城再乘
   風;韓越伊阿血尚在,興亡得失看辛亥。如斯,是否另一種自由心證?

  系統三:集體利害(美國、中國人)
      天-目標           地-資源           人-策略
       生活             物質、精神          享受
       幸福             社會、家庭          維護
       榮耀             時空深度           爭取
  評:制度源自因果,人類集體之利害得失絕非片時可知。人民有兩隻腿,卻走不上雲端,民主賦與選舉國
   家領袖的虛名,事實是幕後集團的傀儡。舉世獲利先得的集團,大力扶植民主後進,結果南美、亞洲、
   非洲的小兄弟窮的更窮、亂的更亂!至於人民,一半感激涕零,另一半咬牙切齒,無非自由心證!

  系統四:文化立場(美國要防堵中國)
      天-傳統           地-基礎           人-變化
       根性             生命本能           不屈不撓
       環境             生存條件           反作用力與作用力相等
       歷史             生活經驗           受凌虐的人才有意志力
  評:文化萬世、人生百年,小蚯蚓怎生得見蔥綠的地面?可是再看看,神州大地上,有誰不是文化鬥士?
   不論苗疆風光、名廟小吃、奇石生花、霓虹歌舞,打著文化號召,賺著大把銀子。美國是天堂,龍宮派
   來蝦兵蟹將,觀光觀光,玩樂玩樂,用美金防堵耳目,各有心證,有何不宜?

  系統五:自我立場(美國、中國人)
      天-目標           地-環境           人-條件
       生存             資源             教養
       鬥爭             力量             機緣
       成功             得資源            意識
  評:人活著,沒人知道為什麼,但是在感官帶引下,也活得有模有樣。由於感官好逸惡勞,人總希望自己的
   國家富強、自己生活幸福。儘管各人身處環境恒異,基於人的教養不同,有人總認為自己高人一等,不把
   別人當人。美國人發了地球災難財,高高居上,中國人便被踩在腳下,不是自由心證嗎?

  系統六:概念認知(美國加強海軍實力,講明了是要防堵中國)
      天-目標           地-環境           人-條件
       接受、感覺          教養             立場
       記錄、記憶          能力             目的
       表達、溝通          對象             認知
  評:人成長在不同的環境中,教養各異,各說各話自然不過。社會便是一種自然形成的融和機構,概念認知
   經過「強迫式」的教養,才能接近統一。再說,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生活方式,有不同的概念認知。彼此
   溝通時,只要不涉利害,心證何妨?就算有了利害衝突,概念還是概念,各自表述。不論此話代表什麼,
   也不管後果如何,言者、聽者,保證各有各的自由心證!
10317 留言者:網主 [2012-01-09]
告網友:
  上篇洋洋灑灑,寫了一個下午,待貼上網,輕輕鬆鬆自以為得。晚上入睡前,再看一遍大作,以供「安眠」。孰料,原本清明的頭腦,一時又變胡塗了!什麼是:『假設m為另一種參數、令m〉0表示靜態的性質為「有」』?這種論文誰不會寫?爛爛爛!爛到如此程度,簡直是惡夢一場!
  老朽思之再三,原來是老朽成精,把「m為比較參數」的「比較」兩字漏掉了!正因為人有了「比較」,比較之下遂有「參數」,如果沒有比較,當然是「無」。如果沒有「好」,又哪來「壞」?是非、善惡、成敗、得失、長短、高低、上下、前後、快慢等等等等,都是比較下的分辨認知。只要沒有這分辨心,將這類「比較參數」之一端消除,「好」不存、「壞」便找不到了,m=0,有=無。
  有人認為這是主觀,是的,沒有主觀哪來客觀?某人沒看到壞人,那個壞人對他就不存在,對他就等於沒有!老朽談的「文化工程」,別人看不見、聽不懂,因而現在「沒有」。等到哪一天,有位有心人有了「分辨心」,把觀念變成「比較參數」,立刻可以搖身一變成為某物之母,就「有」了!無線電如此、電腦如此、文化工程何獨不然?
  《老子》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聖人早就寫在書上,自己忘掉了,還自鳴得意,擅自吃了一個大橘子!丟人現眼!
  工作的目標,是要實現比較參數;而修行的目的,則是修去這種分辨心!老朽夾心餅乾,道行不足,慚愧!再努力去!

       網主人白
10316 留言者:網主 [2012-01-09]
告網友:
  適才午睡時,突然靈機一動,竟想通了一個多年苦思不得的基本觀念。為此,特自我慶祝,加食大紅橘子一個(此橘係沈子冒著天寒地凍,外出為老朽所購者)。蓋以老朽個性,只要有任何不盡通透之觀念,必日思夜想,不能自己。
  緣《老子》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其中,「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兩句,老朽於《老子止笑譚》中釋為:
  「天地為宇宙之結構,其始及終涵蓋人類所有之知識,究其極,必為超越物質之本體。既為超物質,即不具物體之形、體、質、數等,人可藉以觀察、衡量、計量之特性,所以是「無」。萬事萬物則為人之生活範疇,是人基於「經驗」認知者,因認知而存在於經驗中,故當「有」了經驗,遂以之為「有」。
  設:宇宙之始時為0, 宇宙在萬物衍生後時間為N。
    0 可視為「無」,N >0,且不斷累進,可視為「有」。
    「有」與「無」僅為一種關係,由無開始,由有而衍生一切。」

  老實說,以上的解釋確有避重就輕之嫌,難道「有」僅限於「時間」嗎?當然不,但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知道就一個字也寫不出來。好在前面提到:「萬事萬物為人之生活範疇,是人基於經驗認知者,因認知而存在於經驗中,故當有了經驗,遂以之為『有』」。問題是「什麼經驗」?當然,對別人這問題不值一個橘子,但對老朽,卻是無比之遺憾。
  雖然時到今日,該問題尚無人問過,但是,待老朽賦歸,閻王問:「你死而無憾嗎?」能不吐實嗎:「沒有!」「沒有什麼?」「沒有有!」如此,怎不又興文字地獄?
  緣老朽忙甚,每日頭上枕頭,各種問題遂紛至沓來,排隊以候。今午新聞道及,美國加強海軍實力,講明了是要防堵中國。孟子曾說:「入無法家拂士,出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老美愈堵、我國愈強,怕只怕國人好話聽多了,耳朵灌膿,分明是世界幫傭,卻把地蟲當作天龍!問題在,睡不著,雖然這個道理很簡單,但偏偏不能輕輕放過。
  如果沒有問題,天下有好人壞人嗎?又有好事壞事嗎?當然沒有!那麼,又「有」什麼?人心動了,把利於己的當作好、害於己當作壞,完全屬於主觀!顯然,「有」就是主觀作祟!但是,問題在於,「有什麼」?「有是什麼」?除了主觀,難道客觀就不成立嗎?自己兩眼一閉,宇宙就此失蹤嗎?一時糾結不清,兩眼無法稍閤,直瞪天花板。
  以前述「時間」為例,兩時之間連續值為n,n〉0是有,不論n值為何,對居於此間的「感受體」,所感者,是謂「時間」。宇宙不是有陰陽兩儀嗎?時間是動態,屬陽,空間是靜態,屬陰。那麼,n既是假設的一種參數,是否能再假設m為另一種參數?令m〉0表示靜態的性質為「有」。再說,靜態代表動態的平台,動態是靜態的延伸,遂有兩儀,合情合理。

  老朽修道數十載,常時靜坐至五官六識不生,猶處虛空,待再回人間,一切如故。有人謂這是一種境界,有人說是求道的過程,有人說是心理幻象,也有人說是靈魂輪迴,不一而足。唯老朽自知,所處「虛空」,實存「諸有」,因欲念我心盡泯,天人交接之際,可觀其妙,致心有所得焉。老朽不學無術,無德無能,但卻無所不涉,其玄之又玄,係眾妙之門也。
  陰陽兩儀者,諸有之門,兩儀密合,渾沌一體,無可分辨焉。若有一儀開啟,兩儀之間,遂「有」一門,可通內外。人之感官本為生命體辨識各種通道而備,可視之「門」,該門於眼為「有」,於耳則「無」,是無絕對之「有、無」。苟於動態,唯於啟時與終時之間為有,故稱「時間」。是知,「有、無」非絕對,僅係主觀個體於動靜之狀態下,陰陽變化之因果也。
  至此,歷年之惑得釋,可去矣!當然,這篇自言自語,對大部份人來說,連橘子皮都不值。好在,老朽生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想所愛想,為所願為。這張罟網,祇是為了還債,老朽借用了不少日月精華,不吐點出來,怕體重超值也!

         網主人白
10315 留言者:漁儿 [2012-01-07]
主題:「道法人思」与「道法自然」(2)
  多謝先生的表揚!學生會繼續努力。多謝空夫子兄熱情的鼓勵!只是覺得過獎了。
  
  這裡,我從「天地人」三才的角度,總結一下「道法人思」與「道法自然」,再試著進一步分析之: 
   「道法人思」= 目標(天)+ 立場(地)+ 手段(人)
   「道法自然」= 目標(天)+ 立場(人)+ 手段(地)
  于「道法人思」,因「客觀」立場建立在「上帝」或「科學」上,其獨立于人的「主觀」意識,故在「立場」上,人沒有太大的作為,於是,「手段」成了人的用武之地。比如,笛卡兒的哲學奠基作,就稱「方法論」(discours de la methode),又比如,我的法國同事普遍忽視認知問題的探討、卻重視解決問題的「方法」。
  于「道法自然」,因「客觀」立場建立在「主觀」個體與「客觀」整體的關係上,而「主觀」趨近「客觀」的過程,就是人的「文化」過程,無止無盡。於是,「立場」成了人的根本,「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是以,「道法人思」,在文明,表現為「狩獵文明」、「物質文明」;在思想,表現為「工具理性」(韋伯 Max Weber);在文字,表現為「表音」。而「道法自然」,在文明,表現為「農耕文明」、「精神文明」;在思想,表現為「價值理性」;在文字,表現為「表意」。
  簡而言之,「道法人思」以「物」為本;「道法自然」以「人」為本。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利用「天地人」三才的方法要注意,系統要明確、層次要清楚,否則誤之毫釐、謬之千里!以「道法人思、道法自然」為例,必須以系統方法逐類比擬,才有正確的答案。以汝所舉,兩者立場、手段不同,當然結果有異。不妨再試,僅以「道法自然」分成所述之兩個立場、手段來看,也必有不同見解。因此,「分析」失敗,不論結論為何,此例不能成立。
  須知,道法自然一語出自《老子》,原書第廿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意是說:宇宙遠在人類出現之前已經形成,人對之不知如何稱呼,只能謂之「道」、且大到非任何人所能想像。宇宙中有四大因循之理,人生存在其中,所有認知來自生存的環境-「地」;地屬於大環境-「天」;天源於宇宙之法則-「道」,道則遵從「自然」之因果規範。
  這種理論,對自傲無比的、自以為認識一切的法國人絕對不能「苟同」,也千萬不要希望能夠「溝通」,蓋水滿必溢也。可是,若用現代「語彙」解釋,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為例,可解釋為:人之認識來自環境,環境為大自然的一部份,所以大自然的道理應為人類認知的圭臬,這樣說就能接受了。既然要討論問題,必須先採用同一標準,否則就是「政客之爭」!
  更進一步,用天地人三才解釋時,目標、立場、手段也應符合規範。應知「目標」是討論之終結方向;「立場」是論點的依據;「手段」則為舉證的方法。三才也者,乃最精煉的三個層次,並非「三個華麗的展示台」,隨便擺些樣品而已。
  「目標」指認證之終結結果,「天」本為「原理」,如目標指「天」,則為追求「理論源流」;「地」為「基礎、實證」,若欲求事實,「目標」應為〔地〕;「人」本為「變化」,如目標指「人」,則為討論「方法」。(當然可以靈活應用,但必須熟悉其中精義,始能正確無誤)。

  所討論之題目太大,而分析太過簡單!假設欲討論「道法人思、道法自然」,可以用系統方法逐層申論之:

第一層、分別定義:
  以不同之「目標」,一一分析之:

  1,「目標」為「理論源流」,則可以下列申論之:
         目標             基礎             方法
   三才:   天              地              人
   道法人思  上帝、神、重要人士      力量、成果、現實       影響、傳教、教育
   道法自然  大自然            大自然            自然而然

  2,再假設欲討論「實證基礎」為「目標」,則可以下列申論之:
         目標             基礎             方法
   三才:   地              天              人
   道法人思  宗教、學習、宣傳、洗腦    理論、科學、物質文明     人權、自由、私慾、放縱
   道法自然  大自然            大自然            自然而然

  3,更假設欲討論「應用方法」為「目標」,則可以下列申論之:
         目標             基礎             方法
   三才:   人              地              天
   道法人思  感官刺激,社會制度,觀念   物質、武力、懲罰       淺薄取代深度
   道法自然  自然             大自然            自然而然

  於上可知,於〔1〕,「道法人思」是以「主觀」取代「客觀」,世人遂「主客難分」矣。
  由於世上愚人只以馬首是瞻,工商業成為社會主流,一切以權財利得是問。歐人發了三百年的「海權掠奪」財、美國又囊括了二十世紀所有的資源,西瓜從西!故而「西人之主觀」搖身一變,成為當今之「經典客觀」!不亦荒唐乎?

第二層、進一步分析:
  西方「道法人思」、中國「道法自然」發展之現象如何?
  目標為「天-原因」;基礎為「地-證據」;方法為「人-觀念」
         理論             證據             觀念
   三才:   天              地              人
   道法人思  人之生存環境決定認識     歐洲克羅馬儂人Cro-Magnon   居山洞中,靠狩獵維生
          狩獵以強者生存優勝劣敗    歐州地形分割、耕地狹小    舊石器時代,影響久遠
           宗教決定人之思想       基督文明之統治        一神、原罪、封建
            數千年之思想束縛       十六世紀文復興運動      解脫,自由民主
             放縱、個人至上        當今世態           虛無
   道法自然  人之生存環境決定認識     山頂洞人Upper Cave Man    居黃土高原,靠農耕維生
          農耕靠天,與人無爭      黃土高原廣達40萬平方公里   農業社會以家庭為中心
           人治,與自然諧和       族長統治、需要經驗      無神、重倫理道德
            萬年之生活慣性        處蘭馨之室、久而不覺其香   變化中
             自制、團體第一        且待發展           求變中
10314 留言者:小人 [2012-01-06]
主題:問題
  老師:能不能講一下,文化工程是什麼?
回應﹕
  當然能講,但不保證能懂。現今寫在這裡,自懸午門,遲早被逼上鬼門關。
  首先,要知道「文化」是文字化育;其次,要知道「工程」是有系統的工作流程。
  問題在於「文化」與「工作」的「介面」,這就難懂了。為什麼?該知道工業工程吧?工業之所以有「系統化的工作流程」,在於「工業」的材料、設備、技術都「客觀存在」,能夠輕易地「複製」,因而造就了「物質文明」。但文化屬於精神,是「主觀存在」,別說「複製」,連能否得到第三者的承認都難以得知,故「精神文明」一直是雲天寂寂、虛無縹渺!
  所以,要完成「文化工程」,就必須建妥文化可複製、量化的生產的模型;再加上可行的計劃方案,若社會大眾樂於接受,必然水到渠成。在過去的數十年裡,老朽一步一步走來,就是在為文化工程奠基鋪路。當然,水蒸氣是看不見的,如果不能凝結成水,光講大氣又如何解渴?好在這條路很長很遠,老朽是個無邊地獄的長工,做了多少天知道,不急也不急!

  且引證一段《禮記》的「禮運大同」篇: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這種理想多麼高貴,三千年來,一直是中華文化的中心思想。可是,實現了嗎?又實現了多少?要知道,文化之所以稱文化,是將人類成功生存、生活的實貴經驗,保存在文字中,以之化育後人!人源自獸,所以必須「化去」獸性,人性始備,否則必以食色為唯一的生活目標!尤其是無知的青少年,如不施以教化,放任縱寵,社會必亂;社稷、大同必成設計、大洞!
  時代在變化,「大同篇」也有待調整,若「條件成熟」,堅果也能長成嫩芽!老朽認為其中:「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可修改為:「使老有所『用』,壯有所『就』,幼有所『學』,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成』」。這「用、就、學、成」四字,正是「文化工程」的最終目的,也是不歸的宿命。
  根據統計,2020年左右,人類超高齡社會即將來臨: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佔總人口20%。也就是說,每人之工作所得必須養育兩個人;而且,用當前的資源形勢及經濟發展沽算,世界先進國家的社會福利將面臨破產的挑戰。尤其是當今美式商業掛帥,焚山以獵、竭澤而漁,尊幼賤老、崇愚排智,年輕人為了滿足刺激慾,無不窮奢兢侈、盡情消費。於斯,人間得失兩極分化,舉世利益衝突頻生,這種問題絕非朝現夕隱,近百年來,每下愈況。如果不能未雨綢繆,人類前途繫之一髮,未來只有自毀一途。
  「老」代表生活經驗的成熟,「老有所用」是人類資源的發揮,但是,必須有一種機制,將人這種資源發掘出來。實際上,「漢字」正是中華老祖先苦心孤詣所設計的「經驗介面」,祇因時機未到,這個「介面」只有一半,無法「大量應用」;「漢字基因」則是另一半,是電腦與人溝通的介面。有了介面,人類抽象的主觀經驗可於瞬間轉化為客觀的資料,就能上線生產了。
  如果老人能介入工程的中心,就必將成為社會的中堅,有了實力,就能穩定明智地領導著世人行向光明,壯有就、幼有學、人皆有成。那時,人類社會始能免於被十歲博士、二十歲企業家、三十歲政治領袖荼毒!人類文明也再現理性,不致幼稚到成天好人打壞人、壞人殺好人,有騙必騙、有汙必汙,人人自認自己有理!將人間搞得像好萊塢電影院一般、烏漆墨黑!

  當然,事情沒有這樣簡單,理順老而彌堅的各種寶貴經驗,使之凝結成「文化模塊」,成為未來的經濟動力,尚須不斷努力。且天下兒童一般大,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已經被淺薄的西人寵縱了數百年,一旦要取消他們的特權,哭鬧打砸在所難免!好在老朽孤家寡人,任何噪音難住於心,自己做自己該做的,即令人類要自尋毀滅,也可將文化工程留供矽族參考。
10313 留言者:空夫子 [2012-01-05]
主題:10311則留言
  恭禧漁兒兄,見解超群,頗得朱老師心傳及真傳。其十數篇問答,篇篇精彩。在與朱老師問答之間,惠及愚昧讀者如在下良多,受益匪淺,特此告謝。此篇精論,又將朱老師有關常識觀念,一語言中。也是長期在下之疑問,得以茅塞顿開,此樂無窮。在此遙寄祝福,朱老師後繼有人矣。甚幸之。
  空夫子 拜上
回應﹕
  夫子久違了!今能聚英才而教之,一樂也。最可貴者,係其提問受學之態度,鍥而不捨,令老朽得以抽絲剝繭而致正。是證,求知之大道,乃「學與問」,先聖前賢傳之千載,是謂學問。孰料吾輩後生,竟效南宋趙昺之崖山戰役「全體投洋」,只剩「可學」之末流矣!

  註:有某學子心懷鬼胎,妄顧左右,問東答西。已給予多次機會自清,今又施故技,特此除名。
10312 留言者:華子 [2012-01-05]
主題:關於「辱」字
  感謝老師之批評與指教。的確,「大蛤把手咬住,指受恥、委屈」是穿鑿附會,是沒有正確之認識所致。
  
  「說文解字」對「辱」字解:「恥也。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畺上戮之也。辰者,農之時也。故房星爲辰,田候也」。也是指「分寸在務農之時以下」,但他又說「失耕時,於封畺上戮之也」,意思是指,農耕應按時耕作,錯失時節,將要被就地正法。這樣,「辱」字就是未按農時耕作,失了分寸(分寸在下),以致受到大家的譴責和羞辱,是為恥也。所以,農諺說,「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
  請問老師,這樣解可否行?
  謝謝老師指正!
  華子敬上
回應﹕
  網者,絲之「罔」,糾之難逃也!常上網,可目迷辣嬈,可心繫迢遙,但若不具慧眼,蛤必成鰲!
  此乃正解。
10311 留言者:漁儿 [2012-01-04]
主題:「道法人思」与「道法自然」
  對於宇宙、人生的認知,先生說:西方哲人「道法人思」(留言#10292),而華夏先民「道法自然」。我試著從目標、手段和立場的角度,理解二者的異同:
  于目標,中西方一致,共為「認知宇宙、人生的真相」;于手段,咋看中西方也一致,為「溯源逐本」;而于立場,中西方皆尋求「客觀」立場,但對「客觀」的認知,卻有雲泥之別。
  在西方哲學傳統,上帝「客觀」,待「文藝復興」后,科學遂成「客觀」;在中國傳統思想,個體「主觀」、整體「客觀」,人類生存於宇宙時空中,觀天察地,總結出「自然法則」,于「日常生活」稱其為「常識」。因「常識」具「客觀」性,故當個人具備了「常識」,「主觀」可趨近「客觀」。
  由此,咋看一致的手段就有所不同了:于西方哲人,「溯源逐本」直到「有」:「公理」;于華夏先民,「溯源逐本」直到「無」:「自然法則」。「公理」乃以個體立場觀察所得,而「自然法則」卻於整體立場觀察所得。
  是故,「道法人思」與「道法自然」有層次之別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好極了,分析得客觀正確,且已深入東西肌腠。長此以往,將步入大師之林矣!
10310 留言者:華子 [2012-01-04]
主題:關於「辱」字
  朱老師您好:
  關於「辱」字,查漢字基因字典為「辱:分寸在務農之時以下,恥也,屈也」;可是,辰與寸(分寸在務農之時以下)怎麼也無法連接到「恥也,屈也」。上網一查「辰」與「寸」,發現「辰」可作「大蛤(蜃)」解,「寸」是中醫把脈,指動手。兩者一連起來,就是大蛤把手咬住,指受恥、委屈。
  請問老師:
  1、這種形義之間不同之解釋,應以何者為依據?
  2、在不同字中的同一部件,是否應有固定之義意?
  
  華子敬上
回應﹕
  前文所謂:〔辰與寸(分寸在務農之時以下)怎麼也無法連接到「恥也,屈也」〕係埋頭現實、只顧眼前之故,與汝一向思維之「短平快」相同。
  需知:務農時,人居天地之間,向天討機會、向地爭片刻,故必須屈身低首(恕古人不知現代化)。
    請問,堂堂大丈夫(偉女人),憑什麼不去買爵求官如宋某,而揮汗染泥下農田?
       堂堂男子漢(偉女人),憑什麼屈身、低頭,不去效法豪富巨商投機取巧?
  對一個「正宗的中國人、傳統的迂腐」,只知道隨聖從賢,安分守己。農業係生存之本,古人兢兢業業,雖知屈身低首為「大人」所不為,仍忍辱而為之。是在務農之「時下」,某些「君子大人」之恥也!

  又不可不知,「寸:指手腕下一寸處的動脈」,毫無「動手、把脈」之意!且「大蛤(蜃)」把手咬住又有何恥?難道蜃就活該被人吃?再說,狗咬人、人咬狗又如何?穿鑿至此,漢字基因可以「赴鴻門會」矣!

  1、這種形義之間不同之解釋,應以何者為依據?
    前述「形義之間不同之解釋」係「主觀之一廂情願」,應以正確的認識為依據。
  2、在不同字中的同一部件,是否應有固定之義意?
    各字之「意義(不可書為『義意』,蓋有意更須義,而非因義而得意)」有其體用因果,
   苟思想無系統認識,張冠當然可李戴,「固定」將成「顧鼎」、「大蜃」可謂「大吃大喝」也!

  如果「上網一查」,文化遂得「正解」,地球已被火星同化,老朽大可「笑赴冥王泉」矣!如此知識!不知也罷!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