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45 留言者:無明 [2001-04-22]
主題:拜服
  朱老師,
  勝義雖離言,惟漢字能解奧義。
  阿彌陀佛。阿!佛陀遍法界!
回應﹕
  阿彌陀佛。
246 留言者:李美慧 [2001-04-22]
主題:試答題十
  考察各人心性,交付彿珠。
回應﹕
  很接近,請見244則正解。
247 留言者:sheyang [2001-04-22]
主題:法慧禪師命衣紅、褲白往金頂寺盜硅長石,目的何在﹖(限十個字)
  撮合三界護法,伴杏子成長
回應﹕
  接近,正解請見244則。
248 留言者:陳文忠 [2001-04-23]
主題:試答題十
  機緣成熟,並考察其心性。
回應﹕
  接近,正解請見244則。
249 留言者:李美慧 [2001-04-23]
主題:試答題十
  齊聚寺內,以考察其心性。
回應﹕
  正解請見244則。
250 留言者:陳寬憲 [2001-04-23]
主題:無關神不神
  有物混成,其後有形,見人則人,見神則神。
回應﹕
  「賣」者,原字為「出買」,出所買也。「弄」者,雙手捧玉。
  市井之徒,莫非謀生;賣弄者夥,向道乏人!
251 留言者:任天時 [2001-04-23]
主題:對網路智慧財產之我見
  借道德經內之話﹕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現世人可否法其精神呢﹖智慧財產是為了保護創作或保護創作所隨之而來的暴利﹖
  又云﹕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鑽研各種網路管制機制,終將途勞無功,無法抵抗市埸那看不見的一隻手。
回應﹕
  世道已如此,反對又如何﹖
252 留言者:任天時 [2001-04-23]
主題:金剛經之領悟交流
  閱讀之前留言,有朱先生所留﹕領受金剛經,送人智慧,遠勝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弟有不同之領悟,無人可渡,無法可渡,故智慧無從可送,也無人可送。
  心之悟唯在淨與靜,沒人可以給你永久的平安喜樂,只有你可以給自己。
  弟以為心之力更勝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也,智慧之開發所引之而起的影響,比諸多寶物更大!原因無他,寶物有限,智慧無窮,心經中如是說,拙見望您海涵,畢竟道可道,非常道,說的出的就不是道。
回應﹕
  羅漢清淨身,清淨本無塵;塵間偶喧擾,緣何出山門﹖
253 留言者:陳俊廷 [2001-04-23]
主題:答題十一
  無知人智者,易受人利用。
  無自知明者,易害人害己。
回應﹕
  對了一半,文中客觀主觀交集,此僅為客觀認知也。
254 留言者:Eric [2001-04-23]
主題:問題請教??
  朱先生您好﹕
  請教您一個問題,在”易理探微”書中提及,人類之所以常常作錯事是因為不知道未來,以致於經常作錯事情。
  有關於這個觀點,我覺得非常好奇也覺得好玩,因為從沒有聽過這樣的說法,不知道朱先生為何這樣說,這跟一般人對於預測未來認為是不對的事情有很大的不同,當然我並不認為預測未來是一件錯事,可是難道預測未來真的那麼重要嗎﹖或者說有那麼好用嗎﹖另外一個問題是﹕人在知道未來之後,所能選擇的僅是遵行天道或違反天道而已﹖人真的沒有自由意志嗎﹖我也曾聽過精研術數的專家說過類似的觀點,人是沒有自由意志的,所有的一切僅是隨著命運的擺佈。對於這個說法,我一直感覺到非常困惑,若人不能有創造命運的機會或能力(連一點點都沒有的話),人生哲學豈不是變成機械論,有什麼樣的起點就有什麼樣的終點,而人生僅是如同車輪的滾動,隨著車輛的前進而起起落落,這一切沒有結束,人所能作的僅是努力過活,而釋迦牟尼佛所說的離苦得樂之道開悟解脫之法,都應該無法改變這一切(假設念佛打坐修行也在命運的管轄之內).這不是一個很大的矛盾嗎﹖我始終百思不得其解。
  我曾從明師學習京房易卦,但是始終對於術數的一些基本問題有著很深的困惑。
  願聽先生高見。
回應﹕
  首先釐定何謂「對錯」。「對」為象形兼會意字,從手持笏,古人常拱手持笏以相問答,故指兩相反之個體,以及問答中有無「對應」。「錯」從刀切乾肉,襄時銅刀不利,切「昔」難斷。故「對」者能答,「錯」者難斷也。
  未來未知未能答,從上從下從何斷﹖
  老朽在本網一再留言,「易理應知不應習」,年輕人正當求知之際,「對錯」之拿捏有待「經歷驗證」(《宇宙浪子》開宗明義第一章)。人生的探索,一如飲水,冷暖自知。若越來越感到合體,那叫「暖」,否則冰到心坎,則是為「冷」。人只有在昨天否定前天,今天否定昨天,一直要到「萬事瞭然於心」,就可以稱之為「成熟」。
  人尚未成熟就自陷於「一方」,是「作繭自縛」,何苦﹖
  老朽「習易」,僅為求知有無「天道」,非偷窺未來,既知,輒止矣。凡人有私,有私者絕不可能得知未來真相,待修得私心淨盡,已來未來又有何別﹖但人若能憬悟到天道之大公,當有助於即起而行,斬除小私也!
  「樂天知命」只是一種人生觀,人各有志,不宜強求。至於有無命運,也是機緣前定,事後再驗。之東之西之南北,非前非後非上下,不必太早「蓋棺論定」也。
  習京房卦宜先知京房其人,若無意以賣卦維生,最好勿以小技炫耀,以免惹禍上身。人生最好腳踏實地,穩步疾行,是知之為知之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