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留言者:劉代德 [2001-03-31] |
主題:回答問題四: 主題﹕做事守原則,成事靠變通 |
回應﹕ 甚佳,唯說法與禪門有別,「做事、原則、成事、變通」等,太世俗化了。 |
#113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3-31] |
主題:答問四 主題﹕「順遂規律,則心平、無懼矣。」 |
回應﹕ 正解請見109則。 |
#115 留言者:網主 [2001-03-31] |
告網友: 【問題五】﹕本書第六回,古嚕嚕博士的故事,其主題為何﹖ 今日得閒,略覽各問,發現第98則所答有誤。因「此逍遙子非彼逍遙子」之說,誤以為指言者與本書中之「逍遙子道長」有別,故所答如述。但細究之,網上實有兩位逍遙子,口氣境界不同,魚目珍珠難辨。蓋立場不同,內容遂大異其趣。 若以如何不囿於以往經驗而論,其法甚簡﹕「隨時否定自己」可也。漫長人生,若坐井觀天,自得其樂,無害於他人,誰曰不可﹖再若有人脫殼去繭,面對未知未來,晉升至另一境地,包袱當是越少越自在! 又左非右故事主題﹕「迷途時,人不知所求」之理論頗多,可 「心為形役,人受孽俘。」或﹕「求新求變,永無已時。」或﹕「玩物喪志,得不償失。」或…… 理論之表達,常用「因果」,是因為所以也。只是重點必須點明,是何因,所得何果﹖如此始對讀者有所助益,而非老生常談。 申論之﹕ 左非右年輕時,因時際會,捲入「多媒體(聲色世界)」領域。加上他自命不凡,招蜂引蝶,陷入溫柔鄉,勢所必然。 此為「迷途之因」,有三﹕1,年輕,判斷力不足。2,聲色引誘,美女如雲。3,自命不凡,自制力缺如(再談深一層理論,則是感官與刺激的因果關係。須知「生命體」毫無自由,實乃「生存系統」的奴隸,感官則是執鞭持笞的小鬼)。 而所謂「人生正途」者,在本書中,左非右自白﹕「看上了一位傣族姑娘丁寧……知道我們應該彼此相屬。」其結果,左非右走上了另外一途,是稱「迷途」。 其後,說謊、解蠱,無非不知「所求為何」。蓋如知所求為與丁寧修好,放棄多媒體可也!去新疆做什麼﹖碰到一位哈薩克姑娘又如何﹖若是事業至上,怎麼又跑去治蠱、自願接受注射﹖為了什麼(若信心不足,愛亦褪色矣)﹖所求為何﹖ 這不僅是一個「故事」而已,把「多媒體」換成另一種工作,把苗疆改為其他地方,把病名講得時髦一點,世上誰又不是「左」非「右」﹖ 當然,如果把左非右遇到逍遙子以後也算進來,主題就起了化學變化,可謂「浴火鳳凰,絕處重生」,那就等於「作者的目的」了。 |
#117 留言者:長假 [2001-03-31] |
主題:【問題五】﹕本書第六回,古嚕嚕博士的故事,其主題為何﹖ 試答主題為﹕在宇宙規律之下,個体即整体。 請先生指教!謝謝! |
回應﹕ 「個體就是整體」有四字訣﹕「一就是萬」。但此主題只對了一半,為何一是萬呢﹖為何一不是萬呢﹖ 還有,學習用字精簡,有助於思維的效率。 |
#118 留言者:陳智民 [2001-04-01] |
主題:行者處世之道 <答問五>主題﹕「人生無自由,世事無絕對。」 <問一>在「人生無自由,世事無絕對」的人世之中,「行道者」應如何自處﹖ 「人生無自由」,悟者尚可隨緣行止,得大自在;但「世事無絕對」,晚輩年紀尚輕,歷世甚淺,於此人生灰色地帶之處理經驗不豐,尚請先生指教。 |
回應﹕ 第五問答案不全,所謂的「世事無絕對」,是指什麼,因古嚕嚕有所指也﹖ 行道者率指「行於道中之人」,既行於道,不可破壞道路,「克己、制欲、法自然」足矣。經驗不足,故需不斷體驗,穩步前行,不疾不徐可也。 |
#119 留言者:陳俊廷 [2001-04-01] |
主題:答題五 凡受物性外力影響者無自由 |
回應﹕ 正確,本故事係由古嚕嚕先述壓力之理,再假移民法官以正面吹捧民主自由,實則以負面證明自由之無存。敬贈簽名電書一冊。 答案﹕「在外力作用下絕無自由」。 |
#120 留言者:劉代德 [2001-04-01] |
主題:回答【問題五】﹕ 主題﹕ 西方各國所倡導的自由、民主、平等實為假象,骨子仍脫離不了集權及霸權思想。 |
回應﹕ 請見119則。 |
#121 留言者:逍遙子 [2001-04-02] |
主題:試答問題五 主題﹕萬法歸一、理一分殊。 |
回應﹕ 請見119則。 |
#122 留言者:網主 [2001-04-02] |
告網友: 《宇宙浪子》一至十二集已經全部完成,其中內容略有調整,繁體版已交由本企業集團屬下、香港「環球出版社」印行,簡體版本將由北京「文娃公司」全權處理。網友若擬購買,請向「網管」登記,一律七折(出版時間未知)。 此外,待電書量產上市後,《宇宙浪子》書卡將隨時修改、隨書贈送。 如有必要,本導讀之問答可能另出單行本,以供讀者參考。 本書共十二集,每集各有特色,「主題」不同,「結構」亦異,渾沌一體。 以往五問,皆為簡明的故事,其「人事時地物情法」單純,故常以「人時地物」為「體」,「用」以解釋「事情理法」。 但在一個結構複雜、人物眾多的故事中,常會以「事情理法」說明「人時地物」,如此就不能用前述方法了。比如說,某人的傳記,主題必是某人。如果該傳記「言之有物」,必有其「觀點」,主題則應為「某人的某些觀點」。 同理,「時地物」皆可成為主題,如遊記等。總之,全部內容所歸納出的綱領,就是「主題」(老朽在談及前數問之主題時,為求大家易於萃取,刻意簡化了。《宇宙浪子》全書當然另有主題,但必須一步一步萃取,否則難有共識)。 故此,在本書第一集中萃取「全集主題」,難度當然大些。前述之「累比法」可用,但須注意,其中「內容」相當於數學上的「單位」,萃取之主題等於「數字」,不可任意「累加」(如一塊加一斤),故特稱「累比」法。 若主題近似,內容可以用同質性的觀念取代,則宜先合而為一,先將主題單一化。若無法合併,則很可能屬於「背景」(如左非右故事中,有刻意襯托情緒的情景),或者是「論理」(如古嚕嚕所說的),這些可能與主題有關,也可能只是裝飾。 判斷之法﹕如果背景及理論不斷出現(為了不衝犯前文,常將細節略事修改,但性質一貫),一般會重複三次以上(重複加重複,稱為強調,強調又強調,讓人印象深刻),則應以之為主題,再用其他故事加以印證。 若主題各各不同,無法合併,則可用「結構」定義之。舉例而言,第一集千頭萬緒,必須將各種緒端編織成線,即組成結構。故第一集之結構,可以說是「百川匯流」或是「搓絲成線」……,只要點出由多線發展到集中方向就對了。再看第二集,結構全然不同,故事完全繞著文祥發展,承先啟後,應是「一瀉千里」、「一氣呵成」。 在這種情況下,「結構性主題」可以分成數條(老朽相當主觀,對結構的定義,絕不超過「天地人」三才,未知其他),分別陳述。 第六問﹕第一集全書之主題為何﹖(限三十字) 「寫作小說」不是「創造小說」,人實無「創造」能力,不過將己身經驗認知以主觀角度表達也。以本書為例,人物事件繁多,時間前後跨越千年,地域又廣達各大洲及月球、火星。欲將人事時地的關係理清,已是艱巨異常的工程。再加上其中述理分量極重,涉及當今所有的知識範疇,更多寓未來的預言,稍一脫節,就不可收拾。 好在老朽有沈紅蓮幫忙,得無後顧之憂,寫來輕鬆愉快。此乃「天賜機緣」,「累世積德」所致,後學千萬不可小覷(沈補﹕個人校對、修辭、整理背景資料之經驗,均將放諸「人文系統」中)。 本書寫作之初,僅有首尾之構想(最後一回是為明證),以及所欲表達之主題,並將之分配在十二集中。基於「道法自然」,一應人物故事,順理成章,水到渠成(老朽每日約寫十小時,平均得一萬字,從不勉強)。 任何角色,先假定其背景、個性,則「化學作用」已然具足。再加上當前催化因素,取其符合「常識」(即最大可能性)之過程,一一展開。 寫時心中空明瑩澈,放情於玄思(第六集小週天一段,老朽為「試瀑」,曾靜坐良久)。如遇文意已盡,或寫作都覺無趣之處,宜覓一「中性」之橋段,略作轉圜(但不能離開主題)。宛如乘興遊山,山路已盡,切不可堅持前行(即東坡所言「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 是以,寫作之人,必係生活經驗豐富,心中塊壘高積,其勢難遏,始能一瀉千里。有意從事寫作者,茲建議多事觀察,待水庫滿載,再行「創作」可也。 又﹕再答「行道之人何以自處」﹖ 人生之道可分成三段﹕習道、行道、成道。古人又云學道者有三個境界﹕「初,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既而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最終山非山,水非水。」 初者,習道也,要虛心,事事否定自己,專心學習(是三十而立之際,之前,無所謂山水,人只是感官的小玩偶而已)。 十年寒窗(不是當今的惡補),到了不惑之年,信念具足,方向明確,可以行道矣!此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正值為人群服務,勇往直前也。 既而十載功成,該知天命矣!歸隱山林,忘卻軟紅萬丈,不帶一絲塵埃!是山非山,水非水他! 老朽許願過高,道行未了,責任纏身,耳順一關尚在掙扎中也(有人責難,不論善意惡意,正是自我砥礪之良機。恚怒不可,方寸不移,以免誤人誤己)。 |
#123 留言者:長假 [2001-04-02] |
主題:本書第六回,古嚕嚕博士的故事,其主題為何﹖ 再試答主題為﹕ 無有分別,萬即是一。 再請先生指教!謝謝! |
回應﹕ 正解請見119則。 萬與一僅是立場之不同,在外太空看,地球是一;從細胞看,人豈僅是萬﹖本書無處不在討論此類課題,太廣泛了,便無邊際。 前者反問﹕「為何一不是萬呢﹖」正是指出閣下對這一段未說出其「一」之主題所在也。萬是一,在故事中,舉凡人權、自由等等,無一不是「在壓力下所產生的各種現象」。既然要談本段主題,就必須點明這各種現象之「無自由可言」是一也。 天下之理,實為一也,知一而達萬,是稱智慧。但在學習過程中,如不先知其一,輒以萬為所得,是得者「空無」也。 習禪者,有所謂「野狐禪」,即未究其一、動輒以萬應卯者。人生過程,就是要由一為始,至萬而止。能知一及萬,是「智慧」;能歸萬為一,始謂「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