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1 留言者:空夫子 [2004-10-06] |
| 主題:楊振寧博士對易經之論 敢問朱老師對下則楊振寧博士對易經之論有何評論? 空夫子 再拜 現在位置: 論壇 > 論壇目錄 > 科學發現 > 楊振寧指責《易經》阻礙科學遭轟 跟貼|后退 楊振寧指責《易經》阻礙科學遭轟 上貼者: 李黑 09-22-04 剛剛在北京結束的2004文化高峰論壇上,著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向《易經》“開火”,稱“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結果遭到國內眾多易學研究權威學者的批駁。 據北京科技報報導,楊振寧在演講中稱易經影響了中華文化的思維方式,並且此影響是近代科學沒有在中國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人曾討論過近代科學為何沒在中國萌生,我覺得和《易經》有很大關係。” 楊振寧認為,中華文化有歸納法,可沒有推演法。採取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是受《易經》的影響。而近代科學是把這兩者結合起來而發展的。 楊認為在中華文化裡,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觀念,比如天人一物、理一分殊。《易經》中每一卦都包含天道、地道與人道,也就是說,天的規律跟人世的規律是一回事,所以受早年易經思維方式的影響,把自然跟人歸納成同一理。而近代科學的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有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者是兩回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 但是國內易學專家稱楊振寧的觀點“有很多常識性錯誤”。 著名的易學專家山東大學哲學系劉大鈞教授認為,楊振寧的演講“有很多常識性錯誤”。比如,楊振寧說周易只有歸納,而沒有推演。可是眾所週知,周易是最早的一部算卦的書,算卦的方法就是靠推演,舉一反三,怎麼能說沒有推演呢?另外,周易是一本“普世之書”。從這個角度,也是一種廣義的“推演”。 另外一個目前屬于國內易學界泰鬥級的人物(不願透露姓名)認為,楊演講中牽扯到易經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比如楊振寧說易經是漢語成為單音語言的原因之一,但是在周之前的甲骨象形文字就有單音字出現。 其實對中國近代科學的反思從李約瑟就已經開始。楊振寧的觀點基本是李約瑟的一個延續。另外,楊振寧說易經沒有演繹法,所以導致科學裹足不前。但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是,古希臘時期就有一大堆演繹法,比如演繹邏輯和形式邏輯。但是為什麼也沒 有產生牛頓呢?他並不否認中國近代科學精神的缺失,但是把原因歸結于易經,“顯然有失公允”,容易誤導對於古代哲學的認知。他認為,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國 已經有很長歷史,認為天與人是同一性的,人首先是個自然物。而西方哲學的觀點,講究主客觀,西方傳統,近代科學,講究人和自然是對抗的,這涉及東西方思維的差別。況且,“只有思維方式還不夠,關鍵是社會條件”。 另一位周易學者,武漢大學哲學學院的蕭漢明教授介紹說,十六世紀以前,中國在技術與科學方面的發展一直遠較歐洲卓有成效,然而近代科學為什麼首先出現 在伽利略時代的西方,而不是在中國?這其實就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學界對這個問題萌生過濃厚的興趣。 由於楊振寧特別注意到《周易》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突出地位與影響,又由於楊振寧以歐洲近代科學的發展向度為唯一尺度,所以楊振寧得出上述結論。《周易》是否對 科技採取拒斥的態度?蕭漢明教授認為,如果考察一下公元前四百年前後問世的世界性名著,那麼有哪一本書曾經明確無誤地宣稱過它對科技具有促進作用呢?回答恐怕只有《周易》。 蕭教授介紹,《周易》的確不具備歐幾裡德《幾何原理》的思維路向,它所重視的是取類比象的分類法與易象的模擬功能。從傳統醫學看,當西方醫學傳入中國之後,西醫的解剖生理學迅速被傳統醫學汲取,但傳統醫學的經絡學說至今還受到西方的排斥。這是由東方與西方兩種不同思維所決定的必然的歷史現象。 楊振寧說:“近代科學一個特點就是要擺脫掉天人合一這個觀念,承認人世間有人世間的規律,有人世間複雜的現象,自然有自然界的複雜現象,這兩個是兩回 事,不要把它合在一起。”蕭教授認為,楊振寧此說抓住了西方近代科學的本質特徵。中國人講天人合一,所以中國傳統醫學注重四季氣候變遷對人體健康的影響。 從這個基點出發,如果中國醫學有自身的獨立的近代進程,那麼它也決不會拋棄由此得出的一切相關結論。由此可見,如果中國有自己的近代科技之路,那麼它決不 會出現與西方完全雷同的發展向度。 |
| 回應﹕ 一笑置之可也!楊振寧值得尊敬之處,是他尚知回饋祖國、沒有忘本。只是分科教育的結果,科學與人文對立,他承認肉體、但卻忽視了文化精神。在肉體上,他只是個人,與你我相同;在精神上,他是百分之百的西化人;在地位上,是當今「西化顯學」的代表。 從宏觀來看,本世紀中期,現代科學的「神話」將被揭穿,還原為「新宗教」。西方傳教士絡繹不絕東西之途,傾銷他們的片面「真理」(有任何教徒會承認自己「迷信」嗎?又,做夢的人知道自己在做夢嗎)。結果,把整個地球搞得烏煙瘴氣,人類生存堪虞! 老朽不認為西方科學有什麼值得驕傲的,一種忽略了「人本、人心、人性」的知識,只能算是工廠中生產的藍圖而已。藉之製造了大量的垃圾,讓人活在主人、奴隸兩個天地,再以民主自由人權為名。主人說:「弱肉強食、成者為王,你們給我做工,我讓你活下去!」 楊振寧是西化成功的典範,老實說,老朽尊敬他卻不代表贊成。他所知所學,與做人毫無關係,何必要求他瞭解易經?就算批評他的那些泰斗,又瞭解什麼?易經需要誰瞭解嗎?中國只是處於歷史低潮期,沒有志氣與信念的子孫,不得不望梅止渴!如此而已! 用「科學推理」想想,須知中國沉睡了百年,正是人類之福也!否則中國人與西方同時大力發展科學,其結果將是:汽車生產增加十倍;石油在二十世紀就已耗光;天空一黑、垃圾山高;溫室效應、遍地風暴;富者恣情聲色、窮人餓莩載道;核子光環成了地球腰帶! 急什麼?一時養一蟲、春秋有春秋!水一落,石即出,等著看未來知識分子如何翻案、如何批判現代科學吧! |
| #4735 留言者:屈序龍 [2004-10-06] |
| 主題:天人合一 朱老師 真正的對稱是否是李政道所謂的不可觀測量 另外朱光潛定義-美 美存在心物之間 因此天人合一的境界 是否就是說是一物即不中的意義 台北 小屈 2004.10.06.pm8:38 |
| 回應﹕ 「真正的對稱」只有「假說」,恕老朽不知。 「朱光潛定義-美」,老朽看不完,那厚厚的一冊《美學通論》連雙手捧起都嫌太重 。老朽無能,想盡方法寫「美」,結果只有「三條」(見諸老朽各著作)!慚愧!慚愧! 因此「因此天人合一的境界 是否就是說是一物即不中的意義」與前二條問題沒有「交集」,只是「扯到一塊」,恕老朽無法理解,更難回答。 網管補註:有關朱先生談『美』,本站網絡講堂有相關資料。有興趣者,請參考網址: http://www.cbflabs.com/academy/beautiful /beautiful.htm。 |
| #4743 留言者:愛與溫柔 [2004-10-09] |
| 主題:中文認知與生活應用 朱老師:你好... 我常在想,我們的教育與在社會生活環境應用的關係?在以前歷代中國古人(在中國古代聖賢之士,有些人常有各個領域之通才,在他們當代中也都用中文字在學習之,他們也是用中文字教導下一代人民的智慧認知,故常有人稱中華文化博精深),他們都運用中文字來認知應用,在各行各業、各個領域中,所學所用全來自中文,而中文字的特性在認知應用上極容易導通(尤其繁體字更能表現出字義的認知,因其繁體各個部首、部中、部尾,各有意義之原由),故生活學習應用上極容易歸納運用。 我要點出一點的是在外來的文化影響下(尤其以洋文為主的教育上影響後代之學習),讓學子們有恐懼學習的英文,現行的教育如各個專業(例如:建築業常有的專業術語常用英文字來作為認知學習,令許多學子們望而卻步害怕學習之,我記得以前未受外來文化之人的建築設計們,他們一樣可以蓋大樓建高塔),在今日的台灣或華人的世界中,在進階的專業領域之術語常用英文來做認知,在以前古代的人民生活中(或有通才之人),他們不會英文字也一樣可教導後人。 在我學習的人生路上,常碰到英文就有望塵莫及之感(常感:一定要學習英文才能運用認知於生活上嗎?現時的教育某些地方常用英文(或專業術語)為主,而忽略中文字來教學。我覺得在教育學習上應該是以中文為主、加注英文為輔,讓後代子孫們更容易學習之),非得學習abc或外來文字來認知嗎?我深深得英文是要給學習英文之人用的(或各個專業領域之中,會用英文之人材應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讓後學者能學習通用之),中文字之學習生活應該上不應該有所欠缺才是。 舉例中文之重要性:我簡單試答,如英文字(test)在翻譯這個字的中文叫(測試),在英文字中各字拆解變成無意義之字,拆解之後的字無從得知。但在中文字中(測試)這兩個字有其字面上的意義,在我學習中文認知上,我把(測試)這兩個字解釋為,有所試才能有所測,有所測才能有所知,於是得知(測試)這兩字,就是不斷的嚐試,以得知其果。在中文繁體字深層認知中(測試)這兩字各個單字拆解也有其意義。而在朱老師的漢字基因中,(測試)這兩個字更為有意,有其解答。 我常感嘆,身為在華文世界中的人民,非得要上梁山學習深一層的知識,而學習英文不可嗎?我深覺中文字不可小觀也。 我也一直希望在華人的世界中,在電腦的應用上能有華人自己的中文cpu、華人自己的中文程式語言。這樣學子們在應用上才能靈活學習應用,才不會有所學習的障礙。 |
| 回應﹕ 弓緊,矢可及遠;井深,水能養眾;入夜,燃蠋取光;腹饑,烹食以進。 未經歷其不足,怎知所失之可貴?國人習英文,無可厚非,但若不知其義,則末本顛倒矣!中華文化面臨淪亡,正是測試吾人之時,空自悲切無益,未若奮起發揚光大! 中文CPU與中文程式語言無涉,程式語言又與學習應用無必然關係,待中文自然語言問世,擅用語文者,即可與電腦溝通。速努力中文之理解、應用,斯為正途。 |
| #4744 留言者:迷迷 [2004-10-10] |
| 主題:和尚與和上 朱老師您好, 我想請問,"和尚"(男姓僧侶之意)與"和上",是否通用呢? 懇請解惑,謝謝 |
| 回應﹕ 在網上查得資料如下: 在中國語文中常見到「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做一大和尚敲一天鐘」等俗語,有「三個和尚沒水喝」的寓言故事,甚至有「和尚打傘。無髮(法)無天」的歇後語,可以想見「和尚」二字早已深人中國人民生活之中,所以一般人無法想像「和尚」一詞竟然是外來語。 和尚的梵文原因是upadhyaya,傳來中國之初就有各種音譯名,鄔波遮迦、鄔波陀耶、郁波弟耶、優婆陀訶、摀波馱耶、摀婆地耶等。摀波的意思是「近也」,地耶的意思是「讀」。摀波地耶的本意是「弟子所親近習讀的尊師」。同時,有人認為意譯比較好,以他能教離出世業而稱為「親教師」,有人譯為「近誦」,也有人譯為「依學」。 西元四○五年被後秦迎至長安城奉為國師的鳩摩羅什把這句外來語意譯為「力生」。據舍利弗問經云,夫出家者捨其父母生死之家,入法門中,受微妙法,蓋師之力、生長法身、出功德財、養智慧命、功莫大焉。如果當時大眾傳播媒體發達些,採用什師的統一譯名,則後世就沒有「和尚」一詞了。 據著有「一切經音義」的唐代西明寺慧琳法師(疏勒國人)說:「和上謂之摀波地耶然其彼土流俗謂為和上、殟社。于闃、疏勒乃云鶻社,今此方訛音謂之和上。」原來摀波地耶在印度一般人俗稱 Khosa,音譯為殟社。 其實當時由此音譯的還有和社。和闍、烏社,經二訛三訛之後訛成了和尚。羯磨也做了類似的解釋說:「自古翻譯多雜番胡,胡傳天語,不得聲實,故有訛僻……和尚梵本正名鄔波遮耶迦,傳至于闃翻為和尚,傳至此土,什師翻為力生。」 在佛教各宗派中,律家用「上」字叫「和上」,其餘多用「尚」字叫「和尚」。 既然是音譯的外來語,寫成和上或和尚都是一樣的,但卻有人望字生意、附會一番,聰明智慧如明代的李卓吾也難免掉入陷阱。他在「玉簪記」裡說:「千里相聚曰和、父母還拜曰尚。」 「寄園寄所寄」記載,尚書霍韜,曾經想佔用寺廟當作假日別墅,要縣長把和尚趕走,和尚離去前在牆壁上題詩:「學士家移和尚寺,會元妻臥老僧房。」霍尚書看了很慚愧就不強佔寺廟了。這是絕佳的抗議文學,也是和尚自力救濟的典範。 至於老朽,站在「漢字基因」立場,認為國人最終採取「和尚」二字,是因「和睦尚賢」符合僧人的態度,容易理解應用。「和上」則嫌阿諛,更何況什麼鄔波遮耶迦了! 故能「望字生意、附會」者,乃明智之人也。 |
| #4745 留言者:小湯 [2004-10-11] |
| 主題:六神問題 在老師的易理探微第三篇中,提到「六神之安法為以日干所指之六神為始,由第六爻起,向下一一置入。」 但是六獸歌卻是 「甲乙起青龍,丙丁起朱雀,戊日起勾陳,己日起螣蛇,庚辛起白虎,壬癸起玄武-從下裝起。」 請問何以會有此分別呢? 謝謝解答! |
| 回應﹕ 早已聲明:「本網不談易經」!何也?人知錯必改,善莫大焉!老朽錯在當年誤以為易道失傳,特製造了兩本垃圾。後見社會上「迷者摩肩接踵」,無意再淌渾水矣! 蓋易經本係示人以「天理」,世人卻據之「謀私利」,豈有此理乎?不談也不談! |
| #4746 留言者:零點零零 [2004-10-11] |
| 主題:何謂「學問」? 請問朱老師,以中國人的觀點何謂「學問」? 論語曰: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 是否只要能夠做到: 見賢者態度要恭敬、盡心孝順父母、盡力事奉在上者、對朋友講信用。 如此,就算沒有讀書也可以說此人有學問。 不知我這樣理解對不對?請老師指點。 |
| 回應﹕ 「學」是高等動物的本能;「習」則是不斷反覆;若不知則「問」,即有所得。故「學問」者,人應該具有之能力也。而人應該具有之能力,不外與社會人士平和共處;社會祥和則做人成功。西方將「技術」視作學問,老朽噤言。 |
| #4748 留言者:jack [2004-10-12] |
| 主題:拋棄傳統 先生您好: 個人認為近代中國人徹底拋棄傳統中國文化,其中恐怕有八、九成的責任都要算在大陸進行十年文革這件禍事(許多老一輩深受傳統中國文化影響的飽學讀書人被無情的剝奪了生命)。大陸發生文革間接造成許多海外中國人的移民潮,留學生沒有祖國可回。文革使許多海外中國人認為中國文化已經徹底亡在中國人自己手中了,因此失根的中國人開始徹底擁抱西方文化。 |
| 回應﹕ 討論文化大題目,非同小可,絕非風花雪月!千萬不可戴著有色眼鏡,自誤誤人!閣下此說偏狹主觀,除無知政客叫囂外,老朽尚是首聞,自摸良心,礙難同意。 蓋「近代中國人徹底拋棄傳統中國文化」始自民國初年之五四運動,其中蔡元培從北大發起,胡適之、陳獨秀等學者攘臂以從,將傳統文化打入十八層地獄!詳情不妨細閱各種歷史文件。且以因果律驗之,正是先有五四運動,文化大革命始能產生也! 「海外移民潮」更不可相提並論,需知,真正憬悟傳統文化可貴者,海外華人也!老朽此生流亡海外多達十四年之久,華僑「惶惑迷失、苟且偷生」是實,除了少數「名利兼收之成功者」,「失根的中國人開始徹底擁抱西方文化」之說,又是「想當然耳」。(請看老朽推薦之Left Luggage一片,猶太人流落四海,從未拋棄其傳統文化,世事非黑白分明也!) 本網不談政治,「文革」事且待百年後再下結論,敬請就事論事,不知者請勿置評! |
| #4749 留言者:小湯 [2004-10-12] |
| 主題:易經本係示人以「天理」,世人卻據之「謀私利」 謝老師提點,晚輩定當把此訓銘記在心! |
| 回應﹕ 先忘掉「占卜」,多瞭解「義理」,義理通透,未卜已能「先知」也。 拳不離手、戲不離口,老朽幾已忘卻占卜之「技」矣。今料事十之八九,何用卜為? |
| #4762 留言者:愛與溫柔 [2004-10-15] |
| 主題:不懂之處 朱老師:你好... 關於#4761中,你所言:精神乃物質之「現象」,現象乃觀察認知之結果,存在於人類主觀思維中。 起句中(精神乃物質之「現象」),這句話意境與意義我有不懂,麻煩請老師解問?謝謝。 |
| 回應﹕ 對傳統中國人來說,所有之概念都來自生活認知,所有之文化也都係應用於生活常識,知其本源,再以之為象徵。在不同之層次,有不同的定義,是謂「文以載『道』」。 精神者,精氣神之略稱也。人生命力之萃為「精」;人生命力之用為「氣」;人生命力之象為「神」。故「精神」乃人生命力薈萃之表象,無體、色、形,抽象之概念也。 「現象」者,所表「現」之「象(象徵)」也。金屬為物質,其所表現之硬度、延展度、重度則為其精神;肉體亦為物質,其表現之柔軟度、彈性、溫度亦為其代表之精神;人體亦為物質,其行為、氣度、生態則屬精神,餘等同,可類推之。 故見物質為體,其精神為用,知此,可知體用。是知,人花言巧語,用之必自敗;人自私自利,用之必致禍;人誠實低能,用之宜實;人聰明能幹,用之則勤也! |
| #4769 留言者:小凌 [2004-10-16] |
| 主題:我有一問! 想請教,依先生看法『河圖,洛書,易經』皆為何人所寫? |
| 回應﹕ 「河圖、洛書」是「術者」穿鑿附會,一無價值。易經則有夏之連山、商之歸藏、周之周易,著者失傳,僅知「周易」曾經周文王增六十四卦,孔子著十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