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21 留言者:痴觉 [2004-02-16] |
| 主題:谢缘 我當效法我法,力融無相于有相,大開大和之道,本乃無間。你我道雖不同,疏突同歸。我即以癡覺,當以醒行。 |
| 回應﹕ 穆。 |
| #3822 留言者:程子 [2004-02-15] |
| 主題:求位學徒 餘姓程名少君﹐男﹐甲子年初生於河南新野。 緣時勢所迫﹐予自幼遠離父母輾轉他鄉﹐在西安姨家受千家詩啟蒙。十年飄蕩方與家人團聚﹐也因之小覺。中學期間以“讀萬卷書﹐行萬裏路”為念行走吟唱﹐見識略長﹔並進行體育訓練兩年﹐得體魄強健--然心中困惑日甚苦於不得解。幸前年結緣老師於《智慧之旅》﹐文中大義猶如醍醐灌頂﹐令吾雖不至通透然方向漸明。 現暫躲象牙塔內自修﹐盼得老師賜緣﹐欲出之受教﹐期日後以草芥之力助車薪燃之。 |
| 回應﹕ 2/22統一回答. |
| #3823 留言者:王新 [2004-02-16] |
| 主題:應征 男, 生於中國東北. 自幼父母不合, 因之性格懮鬱、自卑. 至初中, 思索人生意義, 自問碌碌之一世, 所為何來? 後於歷史課中, 初聞釋迦牟尼號, 呯然心動, 未曾有. 入高中, 好心理學、哲學, 性漸開朗. 明年, 家中變故, 久抑病發. 術後讀<王善人傳>, 慚悔以往怨天尤人之過, 淚下. 以後, 遇事則念念回觀己非. 經年, 心馳於生計與戀愛間, 覺: 財、色,不過水中花; 悟禪, 於理上漸明: 能、所, 之外, 另有主宰, 此為真我. 至此, 覺人生之實義. 赴英, 修電腦網絡. 接觸朱老師, 明了智慧出於無私, 及中華文化之寶貴, 遂立志於此兩者, 曰: 三十而立! |
| 回應﹕ 2/22統一回答。 |
| #3828 留言者:應徵學徒的網友 [2004-02-17] |
| 主題:應徵學徒 小時候做事不顧後果,只要別人神色有異,教訓一頓就感覺到鑄成大錯多為小事。不敢開玩 笑。玩又怕,只好讀書、做功課。雖然勤勞,但成績差強人意。直到升中學,知道讀的重要 與目的,專心一致悟到好成績,卻忽略家人、影響同學。休息一段時間後,才發現私心過重。 父親患病多時,身病之餘心病難治。覺身是苦也避不了傷感。計成衣缽,踏入大染缸,唯 「借星星之火」,在城外護衛。沒有經驗,不會。 |
| 回應﹕ 2/22統一答覆。 |
| #3843 留言者:Sirvan [2004-02-18] |
| 主題:自傳應聘 王健偉,男,八一年出生於浙江寧波。父母性躁,近年思忖人類悲劇性之時不禁喟然遙念二老。幼時頑劣不乏同情心,少年張狂亦無報復心。行年十六大腦發育始畢,即迷失心智於蒼穹,迷失感情於紅粉。滅頂之災下萬念俱焚性情大變。年及二十即自我流放至河北大學,甘嚴寒酷暑之苦而無意回家,勞送報洗碗之役亦不以為恥。自廢經年聊以電腦、書籍、音樂寄託日月。生平絕意地位之爭,從來夢想自由平等,偶爾自哂深陷紅塵,恰似身後雜草叢生。 |
| 回應﹕ 2/22統一回答。 |
| #3847 留言者:晶 [2004-02-20] |
| 主題:應徵 自幼沒志向,數十年來只隨際遇而行,遇服務別人之時機,盡己力幹;遇事有心無力,先放下;遇學習機會,把握。 是次應徵學徒,也如此。 掃地己之日常工作,擔水或許氣力不足但會分多次擔。只怕缺老師所要之專藝,且語文、文字基礎不穩固而延誤工作進程,望以勤補不足。 耐性、責任感、奉獻精神不太差。三年之期有工作、有薪金、可學習在己言是福氣,除雙親外,並無家庭及感情牽掛,可安心工作。呈上自傳如下?? XXX,辛丑年生於香港,女,未婚,上有一姊四兄,雙親健在。九歲入學,十四始,日當車縫工,晚續中學課,課餘持家務,規行距步,別無志向。 二十八,轉任文職,因持於守正,工作多轉折。餘暇當義工,見世間,善中藏惡,惡中有善,常感困惑。時,巧叩哲學之門,理性思維添新,更感為人不易。 四十,失業而自顧,確非商貿才質,只為生計。近年,靜思、觀察、參易學,迷茫漸遠。尚有機遇,盼悟前賢之思、實踐、回饋,為己份。 |
| 回應﹕ 2/22統一回答。 |
| #3849 留言者:歐陽健忠 [2004-02-20] |
| 主題:應徵學徒 歐陽健忠,祖籍廣東,生于南洋商賈世家。雙親以儉忍營運持家,以仁孝言傳身教, 然于溫室內,常無知無覺于室外之災禍。 稍長,即求學于中西夾雜之教育體制下。自以為學貫中西,實貪多務得, 不知腳踏實地,以致「生不知朝夕、感不過方寸」。 赴美留學,觀自由、科技之真貌,自省于古今聖賢之真知灼見,遂明過往之愚昧。 待重新築基固本、遷善改過以繼中華文化。 廿四載以降,或紈褲之習未淨,或為人子而不孝, 或偏于思而不學,或廢于言而不行, 或迷于情關名障。悉諸般虛妄皆屬我相,冀捨己利眾以破之。 |
| 回應﹕ 2/22日統一回答。 |
| #3850 留言者:修竹 [2004-02-20] |
| 主題:傳 生頓首白,自知先生招收學徒始,於今二十餘日,著手寫自傳亦半月矣。期間,幾易其稿,增刪數次,然仍難達意。方信古人言:為文最患詞難達意云耳。無奈期至,惟誠惶誠恐呈上答捲。若無汙先生之目,吾心足矣。啟上,再拜! 修竹生傳 生,不知何許人也,素喜竹,因以為號。教書三載,後事編輯記者,三十有二歲矣,無室無業。好古文,娛以書畫;樂山水,尚自然。 丙子暮春之初,嘗邀友登靈山。飯野蔌,茹山泉,露宿山巔。鬥石森然,松竹蕭蕭。友憮然:“漠漠天地,寂寂空山,惟吾二人耳。”生拭石極目曰:“萬物同一,友松竹、侶麋鹿,豈二人耶?” 其行事,常欲忘懷得失,因是礪之,期以自終。詩曰: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將,學有緝熙于光明。斯人之謂也。 |
| 回應﹕ 2/22日統一回答。 |
| #3851 留言者:何伊達 [2004-02-21] |
| 主題:應徵學徒 晚輩何伊達,廣東省中山人,男,年三十一,於香港出生及成長。 大學數學系畢業。先從事文具廠客戶服務、書店營銷、出版社巿場拓展和心理研究助理等工作。後邊修電子商業碩士,邊授基礎電腦應用、中學數學和小學課程,從教學中漸明先祖數代辦學的理想。現職小學教師助理。 七年前歷低潮,決心學習為人之道,至今無暇戀愛。三年半前開始來本網學習,漸悟「一」的道理。唯所知仍不足;所行仍未及,尚在鍛鍊。 望發揚中華文化,冀投身朱老師門下,盡力而為。 對美術、攝影、音樂認識不深,定加倍努力學習。 |
| 回應﹕ 2/22日統一回答。 |
| #3853 留言者:慚愧後學 [2004-02-21] |
| 主題:望大師受余洒掃之事 朱大師 您好: 後學姓張名瑞珈,出生於小康家庭,家嚴是個公務人員,家慈以教育為職志,故余自幼起便授余以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唐詩、宋詞等中國傳統文學,唯小女資質平庸,雖受此文化薰陶,卻未能於其間啟迪智慧。自幼喜幻想、塗鴉,對於藝術存有興趣,故家慈鼓勵余往此途學習,目下略曉市售之繪圖影像軟體、人物、風景之拍攝,聞大師廣招學徒,思及幼年之文化薰陶,實益余良多,中國人不能不知中國事,學業至此雖未完成,然閒暇之時,反省自身過往所為,與余所記之論語、唐詩、宋詞等文學時有諸多契合之處,一震之下,將往日所讀經籍再次詳讀,印證之下更加確信,始覺我中華文化之精深,更加了解家慈早年之苦心,數典忘祖者,竊以為恥,故小女望拜大師門下,焚膏繼晷,期能習得大師之一招半式,用於發揚中華文化將之傳承不絕,以求後代子孫亦能聞此寶藏,余資質平庸,個性尚稱努力,對於受託之事,能盡力完成,望大師受余洒掃之事。 |
| 回應﹕ 2/22日統一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