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7 留言者:ggnekki [2005-01-20] |
主題: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晚生愚昧,望老師指點迷津。緣宇宙浪子第十回中,協巴多杰尊者站在宏觀立場,與胡灼之微觀角度,展開關於「是非」之對話,意見兩極。 晚生亦知是非如得失成敗,原一體之兩面。有得即得,有失即失,機緣使然,不足道介。然益眾者為,害眾不為,是非於焉分明,故晚生愚昧生一疑:是否雖知是非本一,應力求不思是、不思非,卻不宜以一己標準加諸他人(如仍應助人慎思明辨是非)? |
回應﹕ 修道與行道之目的有異,修時應視是非如一;行時則分執為二。然行者「道行不同」,是以「初行者」尚不宜「主觀分辨」,待至極境,自有黑白也。 以#5228則為例,該人留言百餘則,老朽言之諄諄、彼聞之藐藐。今則冒名改轍,繼續騷擾不休,此老朽之魔障也,是非耶?考驗耶?行者自知也! |
#5633 留言者:國誠 [2005-06-23] |
主題:飛升 請問老師:於宇宙浪子中,丁一修成正果後,會道成飛升成為逍遙子嗎? |
回應﹕ 老朽未知也! |
#5634 留言者:國誠 [2005-06-23] |
主題:故事情節 宇宙浪子中之人類議會部分,衣紅能在議會中與議長ˋ議士辯論,這根本不合常理,因現今之任何議會,無議士資格者ˋ非議場工作人員ˋ非官員 不能出現在議場裡,且開議前會清場及檢查人員進出 黑金剛必須服從官員及議士之言,那人類議會事前準備好,且一致通過廢除並執行禁用電腦當局之事一定會成立,老師何以安排此易自相矛盾的故事情節 ? |
回應﹕ 閣下能知未來社會制度習俗乎?衣紅不能與議士辯論、卻能上天入地?什麼「不合常理」?難道「議長議士」大得嚇死人乎?閣下高見如此,請自寫幻想小說便是! |
#6467 留言者:蔣祖棋 [2006-07-28] |
主題:宇宙浪子 請問老師,宇宙浪子下載的網頁內容有「錯別字」,是否已經有修正新版本,若無該如何向網管告知修正? |
回應﹕ 有可能,但於「開放文學」之版本經網友們協助校對,應該錯誤較少,茲令網管更正之。 |
#662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4] |
主題:《宇宙浪子》的迷惑 朱老您好: 現在我正加班加點拜讀大作《宇宙浪子》,目前已讀到第五十六回,感覺文字詼諧有趣,卻飽含至理。現有兩個問題迷惑不解: 一、《宇宙浪子》原文“在物理上,科學家一致認定能量不滅,那就是承認精神不滅。事實上,人的精神是不會消滅的,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我」,當「我」接受了該思想,就成為我的一部分。前人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我的因果機緣。問題是人太執著於「我」了,只把我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相便被泯滅了。”1、這裡的精神指的是一種文化(就像孔子雖然死了,但儒家文化卻流傳千古)還是人的思想(或者稱為生命,也可稱為靈魂)?2、為什麼說“能量不滅”, 就“精神不滅”?! 二、關於文中“修煉成仙”的情節,是一種隱喻呢,還是說人真的會修煉成為頗具神通的仙?如果是,那麼神仙也在“時空流程”中嗎? 請朱老給小子解惑!謝謝! |
回應﹕ 一、「物理」乃「物」之理,可是,「什麼是物」?如不知,又從何定義:何謂「能量」? 要討論這些道理,絕非三言兩語可決。待老朽《智慧學》問世,再請參詳! 《智慧學》全書數十萬言,涉及人生萬象,僅由「一項假設」而得。 此假設為: ---------------------------------------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公理: --------------------------------------- 事實: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公理:人之認知是由無到有、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的過程,永無止境。 至於「定義」,以往曾公佈了若干細節,不贅。在此僅就「物質、能量」淺介如下: 定義一、任何討論之對象皆假設為一種「系統」,於客觀,凡系統皆可視為一剛體。 定義二:任何系統皆具慣性,慣性是不變的性質;若系統因干擾而改變,改變之慣性差 稱能量。 定義三、慣性系統之不變且靜者稱體、能量之動為用;動之初為因、動之末為果。 定義四:體佔有一定之位置、用具能量,體間稱空;因果為前後兩種狀態、其間稱時。 定義五:能量空間感應到變化,對個體稱為刺激;人因刺激產生認知,認知必為主觀。 定義六:認知合於該系統之慣性是稱有利;反之,是稱有害。 定義七:任何系統之因果能保持慣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 定義八:主觀系統對其所屬之客觀系統之慣性,是稱智慧(智通體、慧通用)。 因此,「能量、精神、文化、生命、靈魂……」是在不同立場時之「稱謂」,不宜拘泥。 別說讀來辛苦,老朽要「想破腦袋瓜」,難道不苦?人生之極致在此,看懂真諦者,絕非 普通人。再說,老朽也無義務夸夸其談,不妨自摸摸象腿吧! 二、「仙=人在山中」,至於仙人有何「神通」,主觀不談、但於客觀「超越世俗無限大」斯可 斷言。 證據:《易經》+《推背圖》,看得懂是緣,不懂則分道揚鏢! |
#6959 留言者:小風 [2006-11-03] |
主題:《宇宙浪子》第一回裡有关”真空裡傳送機械波”問題 原文: 過去的科學家以為真空裡不能傳送機械波,而人聽得到的聲音,正是一種機械波。在本世紀初,一位中國科學家推翻了這個理論,他認為電磁波無遠弗屆,只要有相當於波長的接收天線,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接收到低頻的機械波。比如說,頻率為一萬週/秒的音波,其波長為十萬公尺,只要有十萬公尺長的天線,便能接收到該音的機械波。 問題: 請問真空裡傳送機械波這是有其理論基礎,還是科幻小說為情節計而作設想? 另: 其中一句“他認為電磁波無遠弗屆,只要有相當於波長的接收天線,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接收到低頻的機械波。”開頭是“他認為‘電磁波’無遠弗屆”,后半句“是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接收到低頻的‘機械波’”,似乎前后不照應。 |
回應﹕ 何謂:「有其理論基礎,還是科幻小說為情節計而作設想」? 是否「學校有教過」才=「有其理論基礎」?老朽所說則是「科幻小說的設想」? 其次:「電磁波無遠弗屆」與「在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接收到低頻的‘機械波’」有何「前后不照應」?除非是「硬性認定」:「電磁波」不等於「機械波」! 這樣說好了,如閣下能「定義並明確分辨」:「電磁波與機械波」,而且能夠證實。那麼所謂「前后不照應」為真!否則,天下道理雖有「真、假」,對於人,則只有「懂與不懂」!別忘了,學校只訓練「專家」,而「專家」只能爭名奪利!與真假無干! 天下任何「新發明」都是在學校所學不到的!本書所討論者,恒為《智慧學九論》之遺緒,是寫給後人看的。 |
#7001 留言者:廣倫 [2006-11-10] |
主題:宇宙浪子 朱先生 您好: 蒙先生兩番詳細指點,十分感激。正依入門三策之一策而行。因對智慧、修養提昇之道思之久已,早聞古曲音樂有此益處,是以有問也。自期慎思、篤行能早有進境。 今日於某山鄉小學圖書閲覽室中,偶見先生《宇宙浪子》數套,此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圖書配有高莽先生彩圖,印刷精美。欣見先生思想惠及小兒,是以告之。 |
回應﹕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優點,而優點經常等於缺點,人類本非理想之成品,怎能十全? 科學界已證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懂音樂的人士頭腦清楚」!為什麼?音樂者,聲波之刺激也,刺激而有規律者,耳聞其聲、心有所感、腦有所思、體有所動,此乃生理效應。原始人類將之視為求偶、求神之行為,發之為舞,已有數十萬年之歷史矣! (註:圖形乃視覺刺激,內容廣泛且具「辨識」性質,須由意識支配;眼有皮,可張可閤,凡不經意識,常「滿目不見」。而耳無門,係被動器官,聽覺不能拒絕外來刺激,與生命安危有關;是以若人「充耳不聞」,必是故意,且具有「特異功能」也!) 有舞後有器、有器始生樂,及後音樂始具,時約數千年(由洞穴壁畫考證者)。我國於三千年前,周公深悉音樂對人影響,為了維持社會之「安寧」,制禮作樂,硬性規定,何種身份、環境,方得採用何種音樂!自是,三千年來,壓抑了音樂、令國人生活在有禮無樂中。 樂是活潑人性之動力,人性活潑易生動亂;禮為生活之制約。於社會人口眾多、物質分配有限之際,禮勝於樂;反之,物質供應豐裕,人們追求歡愉,則樂必勝禮。從另一方面講,若寄望地球的生態長遠,應尊禮抑樂!然而人類社會已到如今地步,還有未來嗎? 中國人不懂音樂、不識音樂之利,老朽知之,但無意褒貶!是以,凡有喜愛雅樂者,老朽願多贅言幾句,否則,如人飲水,非其人、何必多事? 簡體版《宇宙浪子》係欒教授數年前委托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印者,因內容不為當局所喜,故未推廣。對老朽而言,寫書只為宣洩,寫完了,肚中清爽了。可是,時代變化太快,未幾,胃中又裝滿了!如之奈何? |
#7928 留言者:小人 [2008-10-31] |
主題:夢 老師:﹟7926留言,我想了幾天,我能看懂老師的文章,對身邊的事物明明白白,我相信自己不在夢中。是嗎? |
回應﹕ 是嗎?夢醒了未,誰可言知?下次再做夢時,不妨問問自己,不然教我問誰去? 一隻蛾子破繭而出,對另一隻說:「噩夢終於醒了,真好!」 「你怎麼知道醒了?」 「你看,現在天有多大?我們有翅膀可飛了。」 蛾子果真飛了,狂歡竟日。待下完卵,精力衰退,再問:「我記得明明已經醒了,怎麼一晃眼就變成這樣,不是又在做夢吧?」 這時,有條蟲正要做繭,聽了說:「我才在夢中哩!吃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吃飽,希望早點醒去!」 除非汝從「對岸」帶來什麼明見,否則,誰不是在說夢話?再說,什麼叫「做夢」?且定義一下: 1,過去不知何處,未來不明不白,眼前只有「現在」,無識永恒! 2,七情六慾俱全,酒色財氣不缺,就是無法控制自己! 3,所作所為都對,一切理所當然,不到醒後不知荒唐! 人是否在夢中?且用這三條檢查一下,如果不是做夢,一定能戳破荒唐、說個明白。 |
#7932 留言者:網主 [2008-11-01] |
告網友: 相信老朽本週所出之題目不難,但却係下週「主題萃取」之前奏。下面且先公佈《巴西狂歡節》第一節、第一則之主題及文章改進對照。 蓋文章者,文字之章法也。有「文」有「概念」,斯謂之「字」;集字成句,用乃以表達主觀認知、以與其餘主觀個體溝通之用。溝通之道,在於「章法」,斯乃規律。任一主觀個體對刺激皆有其「獨特之主觀認知」,若欲與客觀界溝通,勢必遵循彼此所能接受之規律,否則,此溝不通! 欲創作文章,必須先有思潮,再細研文字功力,最後慎選主題,據以表達之。其無思緒而文盛者,恆為文匠,雖著作等身,悉皆糟粕!而無主題之文,則似泛濫之洪水,徒令閱者神傷。再若文筆生澀、思想空洞,斯乃沙漠之涓涓細流,非文學也。 宇宙進化不止、地球大氣變化頻仍,水蒸氣凝結成雨,雨落匯為溪流。若溪流順暢必趨歸海洋,遇阻則聚,聚為水庫。譬諸人生,水庫乃思緒積存,須建水壩以蓄其力。水壩相當於思緒結構,洩洪道即話語文章。蓋思潮來自人生之經歷及觀察,係因感覺有礙或認知有疑,痛而思苦而得、其壯如潮者。若人生於天下太平或鐘鳴鼎食之家,食色無缺,順水直航,無風無雨,文化無痕也。 人體依賴感官為外界媒介,由於感官不能逾越一己,是故所有認知盡係「主觀」。主觀的結果,人孤立於環境中,缺乏自信,無從自尊,寂寞難耐。於漫長之歲月中,發展出語言文字,以俾與客觀環境溝通。於茲,人類對語文之處理,形成文化;社會人對文化的應用,又造就了文明。 然而,基於時空之殊異,宇宙中無任何兩個主觀個體雷同。是故,人對語文的處理能力,彼此相去天淵。舉凡語文能力強者,率皆善於與眾溝通,常出類拔萃,成為社會先導。尤其在文化領域,觀念思想的交流,完全建立在語言、文字之基礎上。 文化人最為人尊崇的能力,係因能客觀公正且高瞻遠矚,往往能見及未來。正因如此,文化人也經常樹大招風,成為強權暴力者眼中之釘。何故?因文人之能者,能於長篇累牘中,取片言隻語盡括精髓。更甚者,能上知天文、下識地理,博古通今、允文允武!如斯尚方寶劍,簡而言之:「主題」萃取也! 主題可利用分析與歸納予以說明,分析係供學習認知,而歸納則是智力的表徵。由於人類社會日趨複雜,每天都有大量資訊產生,若一一加以記憶,顯非大腦可以負担。歸納的優點,是能有效地將資訊壓縮,不僅貯存節省空間,攝取更快速正確。而且,其壓縮功效與資訊大小成級數正比。 主題分析: 人之思維建立在「概念網絡」上,概念網絡需要「檢索系統」。此檢索系統可謂之「題目、目錄、綱領、索引」等等,不一而足。如將之統一稱為「題目」,於某系統中,假設有一「主要之題目」,是稱「主題」。原則上,主題為一組具有代表性的觀念,能概略代表此一系統之內容者。 苟若某系統無主題,必難以令概念網絡存取;無法存取,即失去實用之價值。主題可層層分類,係以簡馭繁、知一達萬之不二法門。任一概念網絡之效率,皆依各系統主題之精簡程度而定。同理,個人之聰明才智,亦與各人對系統主題之掌握情况為準。 主題為代表所陳述之概念素材者,其要素如下: 1,陳述: 方式:起承轉合 2,概念: 內容:人事時地物情理法 3,素材: 結構:體用因果 以《巴西狂歡節》為例,全書有41節(抱歉,當年寫本書時,老朽觀念尚不清楚,誤以為應分為「章」,今更正為「節」),主題可分成若干層次,但層次不一定就是主題。以本書而言,時代與地緣的層次是「主題」之背景,在於導出合理而必然的結果來。 一、陳述之層次: 1,時代大環境之因果。 工業文明與人性需求之矛盾,是故狂歡節將人們聚集一處,因磨擦而迸出火花。 2,個人遭遇與發展。 東方與西方交匯,感性與理性激盪,傳統與文化的意義。 3,覺悟與沉淪。 覺悟永遠屬於金字塔尖的探尋者,沉淪則有各不同的形式,自生自滅。 二、涉及之概念: 1,人:朱復由迷惘而解脫的過程, 凱洛琳及嬉皮們 2,事:受物質文明之害,倫理道德蕩然,一批時代青年迷失於社會之邊沿。 3,時:二十世紀後期,物質文明的危害方興未艾。 4,地:巴西巴伊亞省會沙瓦多之嬉皮群。 5,物:極度缺乏。 6,情:愛情、友情、師生情 7,理:宗教式講道。 8,法:無。 三、討論之素材: 1,體:社會、人民、狂歡節、文化。 2,用:人性省思、東西方文化分岐。 3,因:狂歡節人慾橫流,風氣敗壞。 4,果:人類追求肉慾的解放,以致於人類社會破產,導致嬉皮濫觴。 主題歸納: 本書為小說,為求陳述之流暢,僅分節、則、段、句。計有41節,每節若干則,每則若干段,每段若干句。如果在「節」上分「章」,尚可分為:序,起,承,轉,合,如下: 第一節至三節為「序幕」,相當於音樂之「序曲」,簡介即將出現在舞台上的場景。 第四節至十二節為「起」,將狂歡節導引到嬉皮族群,人們將「放蕩」視為「愛情」。 第十三節至十九節為「承」,朱復基於對愛情的憧憬,藉著親近凱洛琳進入嬉皮核心。 第二十節至三十二節為「轉」,朱復、凱洛琳及嬉皮的行為只是逃避,脫離了現實。 第三十三節到四十節為「合」,幻滅後,朱復發現了自己的錯誤,認識到愛的本質。 如果分節討論,暫列前六節如下。其餘各節擬供網友們練習。 第一節主題:巴西狂歡節的背景,朱復參與此際會之緣起。 第二節主題:回憶,朱復之個性為本書之基調,由艾洛伊莎之故事間接道來,以避免說教。 第三節主題:將朱復之心境與狂歡節作一「預告式」之對比。 第四節主題:狂歡節序幕,朱復的第一次接觸。 第五節主題:狂歡節實况,朱復的天人交戰。 第六節主題:朱復與嬉皮的介面,中華文化。 於第一節中應分四則(原文未分,現已改進),以第一則下文為例,共有六段。此則有一主題,而各段又另有主題;六段主題可合成該則之主題。 本則主題為:巴西狂歡節與沙爾瓦多市之介紹。 本則內文: 一九七二年二月中旬,是巴西傳統的新春節日,每年此時,人們乘機狂歡慶祝。沙爾瓦多市(Salvador 巴伊亞州 Bahia 的省會)原為巴西王朝的都會,四百年來,芳韻猶存,古色古香。市政府為了發展觀光,與工商界密切配合,早就將街道、建築裝飾得美侖美奐,洋溢著一片歡愉的氣氛。 歐美各國的豪華郵輪,早已川流不息地駛進外港。觀光客入境隨俗,不論男女老少,都在身上塗著古銅色的橄欖油,換了花色鮮艷的恤衫,腳踏拖鞋,打扮成不倫不類的「巴伊亞人」。當地的兒童,或為了推銷土產、或出於好奇,總是成群結隊、前呼後擁地穿梭在蒼剝的街巷中,追逐著這些觀光驕客。 近幾十年來,歐美各地經濟繁榮,都披上了現代化的罩袍。大都市人口集中,樓房聳立,空氣及河水污染得昏濁不堪。於是,一些懷舊或愛好大自然的人,絡繹不絕地前來巴西探古尋幽。尤其是狂歡佳節,更有數十萬歐美遊客擁入,把巴西人的歡樂推上罕見的高潮。 繁榮是時代的傳染病,連巴西這個正在開發中的國家,也不能免疫。南部各州工商業飛躍的進步,寧靜美麗的樂土,已由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不斷地向北遷移。縱貫高速公路上,大小汽車連接成一條咆哮的火龍,一波一波,將遊客由全國各地,集體送到這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北方古城來。 沙市新興起的旅館業,平日就已供不應求,這時各類房間早被訂約一空。如果有親戚朋友,還可設法擠一擠;那些臨時來看熱鬧,事先沒有準備的,就無門可入了。狂歡節還沒有開始,街頭出現了不少高級游民,有的在車上蛇蜷而眠;沒有車的人,只好一家大小露天擁宿。 巴伊亞的天氣奇佳,彷彿是為了狂歡節而設計的。據說幾十年來,狂歡節白天天氣再熱,絕不會超過攝氏三十度;到了夜晚,也不曾低於二十!巴伊亞人會向你保証:狂歡節不可能下雨!有人說,天上的神靈偏愛巴伊亞,讓人人都有一個湛藍的穹頂,一床翠綠的毯子,把大地裝飾成溫馨的家園。 各段主題: 第一段主題:巴西狂歡節緣起;沙爾瓦多市介紹;歡愉的環境氣氛。 本段內文: 一九七二年二月中旬,是巴西傳統的新春節日,每年此時,人們乘機狂歡慶祝。沙爾瓦多市(Salvador 巴伊亞州 Bahia 的省會)原為巴西王朝的都會,四百年來,芳韻猶存,古色古香。市政府為了發展觀光,與工商界密切配合,早就將街道、建築裝飾得美侖美奐,洋溢著一片歡愉的氣氛。 第二段主題:狂歡節人群的描述。 本段內文: 歐美各國的豪華郵輪,早已川流不息地駛進外港。觀光客入境隨俗,不論男女老少,都在身上塗著古銅色的橄欖油,換了花色鮮艷的恤衫,腳踏拖鞋,打扮成不倫不類的「巴伊亞人」。當地的兒童,或為了推銷土產、或出於好奇,總是成群結隊、前呼後擁地穿梭在蒼剝的街巷中,追逐著這些觀光驕客。 第三段主題:為何遊客們來此狂歡。 本段內文: 近幾十年來,歐美各地經濟繁榮,都披上了現代化的罩袍。大都市人口集中,樓房聳立,空氣及河水污染得昏濁不堪。於是,一些懷舊或愛好大自然的人,絡繹不絕地前來巴西探古尋幽。尤其是狂歡佳節,更有數十萬歐美遊客擁入,把巴西人的歡樂推上罕見的高潮。 第四段主題:為何遊客們來此,承上文,進一步強調。 本段內文: 繁榮是時代的傳染病,連巴西這個正在開發中的國家,也不能免疫。南部各州工商業飛躍的進步,寧靜美麗的樂土,已由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不斷地向北遷移。縱貫高速公路上,大小汽車連接成一條咆哮的火龍,一波一波,將遊客由全國各地,集體送到這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北方古城來。 第五段主題:遊客們的狀况;狂歡之氣氛堆砌。 本段內文: 沙市新興起的旅館業,平日就已供不應求,這時各類房間早被訂約一空。如果有親戚朋友,還可設法擠一擠;那些臨時來看熱鬧,事先沒有準備的,就無門可入了。狂歡節還沒有開始,街頭出現了不少高級游民,有的在車上蛇蜷而眠;沒有車的人,只好一家大小露天擁宿。 第六段主題:遊客們的狀况;狂歡之氣氛堆砌,承上文,加強氣氛。 本段內文: 巴伊亞的天氣奇佳,彷彿是為了狂歡節而設計的。據說幾十年來,狂歡節白天天氣再熱,絕不會超過攝氏三十度;到了夜晚,也不曾低於二十!巴伊亞人會向你保証:狂歡節不可能下雨!有人說,天上的神靈偏愛巴伊亞,讓人人都有一個湛藍的穹頂,一床翠綠的毯子,把大地裝飾成溫馨的家園。 第二則以下,提供原文及改進後及改進理由之說明,網友們宜多加揣摩下周再出題目。 未改前: 五年前,我正就讀於此地的國立巴伊亞大學音樂學院,專修理論作曲。記得那年的狂歡節,男女同學成群結隊,每個人都喝得半醉半醒,臉上塗著油彩,身上糊著稀泥,東倒西歪地在街頭橫衝直闖。 改後: 五年前,我就讀於國立巴伊亞大學音樂學院,專修理論作曲。記得那年的狂歡節,正值巴西政局紊亂、人心惶惶之際,我們男女同學成群結隊出遊。每個人都喝得半醉半醒,臉上塗著油彩,身上糊著稀泥,東倒西歪地在街頭橫衝直闖。 理由: 五年前,我〔正〕就讀於〔此地的〕國立巴伊亞大學音樂學院, 〔正〕、〔此地的〕乃贅字,刪除之。另外增加:〔正值巴西政局紊亂、人心惶惶之際,〕係提供時代背景資料,以襯托歡樂中緊張的氣氛。 未改前: 那時的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說什麼都不能再扮演老天真。雖然心中躍躍欲試,但混在年輕的孩子群中,怎麼都騙不了自己。遠赴他鄉異國,無非是追求人生的理想,對巴西人而言,三十歲的人,早已是子女成群,我能不難為情嗎? 改後: 那時的我,已經到了而立之年,說什麼都不好意思扮演老天真。雖然心中躍躍欲試,但混在年輕的孩子群中,騙得了人卻騙不了自己。我孤家寡人遠赴他鄉異國,無非是懷抱理想,增進閱歷。但對巴西人而言,三十歲的人,早已成家立業、子女成群,我能不自尊自重嗎? 理由: 〔說什麼都不能『再』扮演老天真〕,無前科,何來〔再〕,刪之。 〔怎麼都騙不了自己〕不好,改為〔騙得了人卻騙不了自己〕,情真文暢。 〔遠赴他鄉異國〕,是誰?缺主詞!蓋換句後,若〔人〕有變化,必須再指明之!前句有〔年輕的孩子〕,本句就容易混淆,加個〔我〕才是。 〔無非是追求人生的理想,〕太單薄,且語句不完整、與下文格格不入!〔無非是懷抱理想,增進閱歷。〕就完全正確。 〔我能不難為情嗎?〕難為什麼情?應改為〔我能不自尊自重嗎?〕 未改前: 那時我的女朋友艾洛伊莎就讀於醫學院,又在音樂院專修鋼琴。她一再勸我與大夥同樂,我卻頑固得不可救藥,她說: 「喝杯酒怎樣?你總不忍心掃大家的興吧?」 我因患過胃潰瘍,談酒色變,更是不能從命。同學們都很洩氣,最後她說: 「聽我的話,胃病最好多喝牛乳,來點”豹子乳”怎麼樣?」(巴西的歇後語,其意為:與豹為友--無好結果。) 改後: 艾洛伊莎是我知心的女朋友,她就讀於醫學院,同時也在音樂院學鋼琴。她一再勸我放鬆心情,在這個歡樂的日子裡丟掉一切、敞開胸懷,與大夥同樂。我很同意她的看法,但卻頑固得像隻佇立在路邊的驢子,不論她怎麼說,我始終只以旁觀者自居,而無法忘情投入。 她說:「喝杯酒怎樣?你總不忍心掃大家的興吧?」我因患過胃潰瘍,談酒色變,更是不能從命。同學們都很洩氣,最後她說:「你應該聽醫生的話,胃病最好多喝牛乳,來點”豹子乳”怎麼樣?」(巴西的歇後語,其意為:與豹為友--無好結果。) 理由:分段紊亂! 〔:〕號後接語括號「」,表示對話。如下文另起一段,表示論述之內容。故應改正。 〔那時我的女朋友艾洛伊莎就讀於醫學院,又在音樂院專修鋼琴。」欠佳!〔那時我的女朋友」有語病,如果有位律師讀者,一定會生出許多〔保外就宿」的節外枝葉!茲改為:〔艾洛伊莎是我知心的女朋友,她就讀於醫學院,同時也在音樂院學鋼琴。」 〔她一再勸我與大夥同樂,我卻頑固得不可救藥,」不好!改為:〔她一再勸我放鬆心情,在這個歡樂的日子裡丟掉一切、敞開胸懷,與大夥同樂。我很同意她的看法,但卻頑固得像隻佇立在路邊的驢子,不論她怎麼說,我始終只以旁觀者自居,而無法忘情投入。」 〔她說: 「喝杯酒怎樣?你總不忍心掃大家的興吧?」 我因患過胃潰瘍,談酒色變,更是不能從命。同學們都很洩氣,最後她說: 「聽我的話,胃病最好多喝牛乳,來點”豹子乳”怎麼樣?」〕 由於在此語氣須要連貫,將四段改為一段:〔她說:「喝杯酒怎樣?你總不忍心掃大家的興吧?」我因患過胃潰瘍,談酒色變,更是不能從命。同學們都很洩氣,最後她說:「你應該聽醫生的話,胃病最好多喝牛乳,來點”豹子乳”怎麼樣?」〕 未改前: 我一向敢於向新鮮事物挑戰,聞言大感好奇,心想我從來沒有喝過豹奶,這一定是狂歡節特製的飲料,因之欣然同意。艾洛伊莎叫了兩杯,豹子乳看上去濃濃稠稠,色澤潤白。我湊近杯口,聞了一聞,有點牛奶味,又有椰子味,還略帶酒香。她拿起一杯,碰碰我的杯子,挑戰似的,仰著頭一乾而盡。我不甘示弱,也如法炮製,一杯下肚,頓時感到肚裡熱如火,原來那竟是最強烈的甘蔗酒。 艾洛伊莎對我眨眨眼,笑說:「歡迎你來到魔鬼的天堂,既然進了大門,就別想再出去了!」 改後: 我自命追求人生真理,一向敢於向新鮮事物挑戰,聞言大感好奇。什麼是「豹子奶」?心想這一定是為狂歡節特製的飲料,做人不能太過於矜持,我對她已經滿懷歉疚,因之欣然同意。 艾洛伊莎帶我走到街頭小店,叫了兩杯。那豹子乳看上去濃濃稠稠,色澤潤白。我湊近杯口,聞了一聞,有點牛奶味,又有椰子味,還略帶酒香。 她拿起一杯,碰碰我的杯子,挑戰似的,仰著頭一乾而盡。我不甘示弱,也如法炮製。不料一杯下去,頓時感到胃裡火山暴發,渾身是勁!原來,那竟是最強烈的甘蔗酒。 艾洛伊莎對我眨眨眼,笑說:「歡迎你來到魔鬼的天堂,既然進了大門,就別想再出去了!」 理由: 此段為事後參加嬉皮陣營之伏筆,且係由持到狂歡的原因。原文只有兩段,效果不突出。而且把三個綫索濃縮在一段裡,毫無份量。 〔我自命追求人生真理,一向敢於向新鮮事物挑戰,聞言大感好奇。〕--敢於參加嬉皮之伏筆。 〔做人不能太過於矜持,我對她已經滿懷歉疚,因之欣然同意。〕--對艾洛伊莎之感情。 〔艾洛伊莎帶我走到街頭小店,叫了兩杯。〕--原文〔她叫了兩杯〕不合理。 〔她拿起一杯,碰碰我的杯子,挑戰似的,仰著頭一乾而盡。我不甘示弱,也如法炮製。不料一杯下去,頓時感到胃裡火山暴發,渾身是勁!原來,那竟是最強烈的甘蔗酒。〕--另起一段,情理分明。 未改前: 於是,狂歡節揭幕了,我摟著艾洛伊莎,熱力直透腳心,渾身是勁。心裡卻非常明白,分明是在透支自己的體能。但是,明天呢?又在哪裡? 改後: 於是,狂歡節揭幕了,我摟著艾洛伊莎,熱力由腳心直透腦囪。天在我們頭上旋轉,地在我們脚下飄移,她像是風中的玫瑰,我則成了隨花的敗絮。然而,我心裡明白,她的嬌靨正是我的夢魘,瘋狂只緣瞬間的燎原,明天呢?明天以後呢?什麼又是歡樂?就算有,我又能直立面對嗎? 理由: 原文氣勢太弱,彷彿在寫報告! 未改前: 參加狂歡節的人,身邊總要準備一些整人的道具,如爽身粉、香水、紙屑等。等到正式上場的時候,人們根本鬧紅了眼,手上抓到什麼便是什麼,反正再香的香水,在那臭汗淋漓之際,也沒有辦法欣賞了。 改後: 參加狂歡節的人,身邊總要準備一些整人的道具,如爽身粉、香水、紙屑等。等到正式上場的時候,人們鬧紅了眼,手上抓到什麼便是什麼!一時,道具也好、什物也罷,抓到便向對方頭上灑去!反正再香的香水,在那臭汗淋漓之際,也是香水共臭汗一息了! 理由: 同前段。 未改前: 我們幾個同學在爽身粉中摻了胡椒,香水裡混了果汁,一面跳著、叫著,不時的往別人身上撒點,一不小心也會鑽進自己的鼻子裡。大家不停的笑著、鬧著,過剩的精力,幻化成一團迷霧。愈是興奮,愈是麻木,笑累了便再灌些酒,等酒力發作了,更有如在騰雲駕霧般。 改後: 我們幾個同學在爽身粉中摻了胡椒,香水裡混了果汁!大家一面跳著、叫著,不時的向別人身上發洩。當然,最終還是落在自己身子上、鼻子裡。歡笑、瘋狂、歌舞、追跑,過剩的精力,幻化成一團迷霧。人愈是興奮,神經愈是麻木,笑累了,再灌些酒,等酒力發作了,酒灌得更多。 理由: 〔我們幾個同學在爽身粉中摻了胡椒,香水裡混了果汁,一面跳著、叫著,不時的向別人身上發洩。當然,最終還是落在自己身子上、鼻子裡。〕--本句中〔一面跳著、叫著〕似乎與〔摻粉、混果汁〕同時發生,甚至於還〔落到自己身上〕,完全不通!此句改為三句才合理: 1,〔我們幾個同學在爽身粉中摻了胡椒,香水裡混了果汁!〕以情緒符號結束,更增趣味。 2,〔大家一面跳著、叫著,不時的向別人身上發洩。〕 3,〔當然,最終還是落在自己身子上、鼻子裡。〕 〔大家不停的笑著、鬧著,過剩的精力,幻化成一團迷霧。〕--不懂!改為: 〔歡笑、瘋狂、歌舞、追跑,過剩的精力,幻化成一團迷霧。〕 〔等酒力發作了,更有如在騰雲駕霧般。〕--〔霧〕字重覆,改為: 〔等酒力發作了,酒灌得更多。〕合情合理更有趣! 未改前: 汗水夾著塵垢,日光混著燈光,音樂與喧嘩早已糾纏得難分難解,我的肢體與大腦也完全失去了聯絡。三天下來,我只記得清醒後,已經是曲終人散,全身虛脫地躺在床上,整整躺了三天,才勉強掙扎著到學校去。 改後: 汗水夾著塵垢,烈日混著燈光。音樂與喧嘩早已糾纏得難分難解,我的肢體與大腦也完全失去了聯絡。待曲終人散,我只記得清醒後,全身虛脫地躺在床上。我整整躺了三天,才勉強掙扎著到學校去,而且被艾洛伊莎嘲笑得無地自容。 理由: 原文忽略了艾洛伊莎,以致前面的舖陳失去意義。只要再加一子句:〔而且被艾洛伊莎嘲笑得無地自容。〕不僅前後呼應,而且簡單明瞭、饒有興味。 未改前: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我並沒有衰老很多,可是,也不算很短,我的心境、生活、前途、希望,全都徹底改變了。上次離開巴西,是因為父親病重,不得不專程返台。當時我誤以為今生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回到巴西,再見到巴伊亞,更不要說音樂以及令我內疚不已的艾洛伊莎了。 改後: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我並沒有衰老很多;可是,五年也不算短。我的心境、生活、前途、希望,全都徹底改變了。上次離開巴西,是因為父親病重,一通緊急電報,令我不得不匆匆返台。當時,我認定今生今世再也不可能回到巴西、巴伊亞,更不要說音樂以及令我心醉的艾洛伊莎了。 理由: 〔五年的時間不算長,我並沒有衰老很多;可是,五年也不算短。〕改為一句及兩組平行子句。 〔不得不專程返台。〕應加為〔一通緊急電報,令我不得不匆匆返台。〕 〔當時我誤以為今生再也不可能有機會回到巴西,再見到巴伊亞,更不要說音樂以及令我內疚不已的艾洛伊莎了。〕其中〔誤以為〕有語病,改為「認定」;〔令我內疚不已〕不佳,〔令我心醉的〕。蓋當時與寫本書之心境有別,〔誤以為、內疚〕皆係事後之明,不可取! 未改前: 因此,當我離開時,沒有向任何人道別,也沒有留下片言隻字。我自以為很瀟灑,把自己當成不沾人氣的浮雲,走了,走得乾乾淨淨的。 改後: 我離開時,沒有向任何人道別,也沒有留下片言隻字。我背負著簡單的行李,却感到重若千鈞!我自以為很瀟灑,把自己當成不沾人氣的浮雲。只是浮雲走了,人氣却灑落一地! 理由: 〔我自以為很瀟灑,把自己當成不沾人氣的浮雲,走了,走得乾乾淨淨的。〕不佳,改為〔我背負著簡單的行李,却感到重若千鈞!我自以為很瀟灑,把自己當成不沾人氣的浮雲。只是浮雲走了,人氣却灑落一地!〕這一段極為重要,以前只顧表示瀟灑,但與事後的落魄扯得太不自然。 未改前: 而今再回到巴伊亞,純粹是不得已,也是偶然,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走時固不曾在心上留下一片影子,回來了,心裡卻懷著無盡的懊惱。 改後: 而今再回到巴伊亞,純粹是不得已,也是偶然,完全沒有一點心理準備。走時,我曾把心上擦拭得乾乾淨淨的;現在回來了,心裡卻堆滿了無數的、沉重的懊惱。 理由: 〔走時固不曾在心上留下一片影子,回來了,心裡卻懷著無盡的懊惱。〕不如:〔走時,我曾把心上擦拭得乾乾淨淨的;現在回來了,心裡卻堆滿了無數的、沉重的懊惱。〕 未改前: 這次會再來巴西,是為了一個自己並不十分瞭解的理想,滿以為這樣做,會給這個痛苦的世界,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 一九六八年,國內有一個私人組成的技術團體,在巴西駐華大使繆勒先生的推薦下,獲得巴西北部亞馬遜流域馬諾良( Maranhao )州州政府的邀請,到當地考察了幾個月,並簽定了一個墾殖的計劃。 改後: 再來巴西,只是為了一個虛幻的理想,我以為能解決自己生活的負擔。緣於1968年,台灣有一個私人組成的技術團體,在巴西駐華大使繆勒先生的推薦下,獲得巴西北部亞馬遜流域馬諾良( Maranhao )州州政府的邀請,到當地考察了幾個月,並簽定了一個墾殖計劃。 理由: 兩段不應分離,蓋觀念尚不完整。且〔是為了一個自己並不十分瞭解的理想,滿以為這樣做,會給這個痛苦的世界,提供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不佳,改為〔只是為了一個虛幻的理想,我以為能解決自己生活的負擔。〕簡單明確。 未改前: 雖然這個計劃有巴西東北開發局( SUDENE )的背書,可以在巴西政府所徵收的各種所得稅中,募集一千萬美元的資金。但是,開始時仍需一筆開辦經費,還需要大批的技術人員參予工作。 考察團留下了一部分人員,繼續在巴西工作。幾位負責人則返回台灣,一面措籌款項,一面召兵買馬。 改後: 雖然這個計劃有巴西東北開發局( SUDENE )的背書,可以在巴西政府所徵收的各種所得稅中,募集一千萬美元的資金。但是,開始時仍需一筆開辦經費,還需要大批的技術人員參予工作。考察團留下了一部分人員,繼續在巴西工作。幾位負責人則返回台灣,一面措籌款項,一面召兵買馬。 理由: 觀念不完整,不應分段。 未改前: 那時台灣的客觀環境相當艱困,島內還沒解嚴,由於該計劃涉及大量的移民,有違反攻大陸的國策,因此不能公開進行。一九七零年中,其中一位負責人找到我,我對計劃很有興趣,便邀約了十幾位好友,準備投資移民。 改後: 那時,台灣的客觀環境相當艱困,島內還沒解嚴。由於該計劃涉及大量的移民,有違反攻大陸的國策,因此不能公開進行遊說工作。 理由: 分段錯誤,1970年,人事時已變,應分段。 未改前: 苦撐了幾個月,巴西的人員對我心懷疑慮,而台灣的股東也認為我力有未逮。熬到七月,我被解職。在窮途末路之下,只得黯然回到當年悄悄離去的沙市。 改後: 公司尚未組成,噩耗頻傳,我們在聖路易市苦撐待援。但考察團留守巴西的人員對我心懷疑慮,而台灣的股東也認為我未能盡責。熬到七月,我終被股東會解職。此時,我身上已經不名分文,在窮途末路之下,只得黯然回到當年悄悄離去的沙市。 理由: 此段為朱復不得已回沙市之原委,內容不能過於簡陋。 未改前: 揮別了那分原不屬於自己的灑脫,戴上了麻木落寞、無法卸卻的面具,沙市的狂歡節還是一樣的歡樂,我卻在茫茫中喪失了自己。 改後: 揮別了那分原不屬於自己的灑脫,戴上了麻木落寞、無法卸卻的面具。沙市依然古色古香,狂歡節還是一樣歡樂,我卻在茫茫中喪失了自己。 理由: 〔沙市的狂歡節還是一樣的歡樂,〕改為:〔沙市依然古色古香,狂歡節還是一樣的歡樂,〕 未改前: 老馬在沙市經商成功,他堅留我小聚,羞愧加上懊惱,除了他那裡之外,我還有哪裡可以去呢? 改後: 老馬是我當年的朋友,他在沙市經商成功,有了自己的事業。他堅留我小聚,羞愧加上懊惱,令我無地自容。只是天下雖大,對一個走投無路之人,可以說是寸步難行。 理由: 原文說服力不够。 未改前: 吳先生是老馬新交的朋友,他在市區中經營一家中國餐館,閒時門可羅雀,一忙起來,卻經常是前頭顧不到後頭。正好,我還沒有拿定主意何去何從,每天無所事事,便答應在他店裡忙碌時,充當一下「打手」,好在不論跑堂或是大廚,我也都能應付裕如。 改後: 吳先生是老馬新交的朋友,他在市區中經營一家中國餐館。餐館閒時門可羅雀,一忙起來,卻經常是前頭顧不到後頭。正好,我還沒有拿定主意何去何從,每天無所事事。於是答應在他店裡忙碌時,充當一下臨時外勞。好在黑路走得多了,不論跑堂或是大廚,我都能應付裕如。 理由: 前兩子句應為一句,指吳先生的餐館。後三子句指生意好,應分開。〔打手〕不妥,改為〔臨時外勞〕。為何朱復付自如?應加一句〔好在黑路走得多了,〕 網主人白 |
#7943 留言者:網主 [2008-11-04] |
告網友: 於﹟7928則有一寓言,不知網友看出主題否? 一隻蛾子破繭而出,對另一隻說:「噩夢終於醒了,真好!」 「你怎麼知道醒了?」 「你看,現在天有多大?我們有翅膀可飛了。」 蛾子果真飛了,狂歡竟日。待下完卵,精力衰退,再問:「我記得明明已經醒了,怎麼一晃眼就變成這樣,不是又在做夢吧?」 這時,有條蟲正要做繭,聽了說:「我才在夢中哩!吃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吃飽,希望早點醒去!」 蓋任何主題,至少有三層境界: 1,認知界: 亦即文字所表達的、可供客觀認知者。 本題為:一隻蛾子自以為夢醒了,其實還在另一層夢中。 2,理解界: 對現象之水平思考(體用-罟網有載)、必須進一步追究者。 本題為:夢代表主觀、示未覺,既醒了,應該理解所夢者為何,否則還在夢中。 3,剖析界: 對理解觀念之垂直思考(因果-罟網有載)、可以透視人天者。 本題為:要理解任何系統,必須客觀、在此系統之上。此蛾子(或xx)未能超出 牠循環的生命週期,正好符合「夢」的定義。 今後老朽將以此模式,提供一些本網所載之「訊息」,以供各位練習。例(﹟舊175則): 有一教師,誨人不倦。 其學生某擬興建工廠,於地方有害,師往阻之。 生曰:「師有所教,生有所用,有何不妥?」 師大慚,退職讀書(非工具書)。數年後,請復原職。 校長詫曰:「何以反覆?」 師答曰:「前者教書,今以教人。」 問:「兩者有何不同?」 對曰:「教書時,吾自以為知,照本宣科而已;教人,無本可宣,必苦而知之也。」 網主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