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84 留言者:廣倫 [2006-11-09] |
主題:如何欣賞音樂 朱先生 您好: 觀罟網鴻爪數日,由最先開始,因入門是晚,當努力隨各位網友的足跡前進。先生的留言答復中,常有精彩論述,使往日心中模糊的觀念、想法清晣起來。印象最深的,是白鹿洞書院教規。當年曾在廣州中山大學見學之序,惜當時年少,雲不知有何妙處。今日複見全文,深以不能早識為憾!自此當以為人生之規範,勤而行之。 另自小在港臺音樂中長大,對古曲音樂直到近年才有接觸,因對音樂知識幾近於無,是以對中國的古代名曲都聽不出門道,雖有心聽之,奈何不懂欣賞。請先生指點門徑,謝謝! |
回應﹕ 「白鹿洞書院教規」字字珠璣,行之既竟,是稱聖賢。 談及音樂,老朽不禁眼眶濕潤矣!此「系統」乃老朽罩門,老朽以「理性」自期,但自幼至今,感性難去,音樂始終若離若即、累去累休!如今諸緣悉滅,始有重圓契機!惜乎迴光返照,夕陽啣烏矣! 所可告者,若將野貓叫春視為音樂,其格局將止於高潮之嘯!然,音下有日焉,立之愈高、思之日遠。蓋人之大腦,以「抽象思維」能力最強,斯可跨越物表、直達概念核心!是以,人若能以音樂之抽象思維自我訓練,遲早將可通透光明之境。 然光明之境有三大「天塹」:少小得志;中好名色;老貪權財!若人游刃其中,輕則粉絲纏繞、溫柔圍身,重則光輝騰達、紅塵萬丈!斯乃今世之福「音」,俗人之至「樂」,但非「音樂」也! 於茲:清明時節鬧紛紛,路上行人皆斷魂!青年男女欲何之,一唱一和貓叫春! 實則,老朽受音樂之啟發甚多,是有今日。既蒙有問,答之如次: 人之成就決於機遇及能力,機遇決定於大環境,能力則首推判斷力。無判斷力之人,不過一具傀儡,其行逕端視其操線者而定。至於判斷力訓練,全靠「手腦並用」,應由「常識下手」,蓋常識為日常生活所識,隨時隨地可資「實驗」之。 今之教育偏差,誤以為「常識事小、知識重要」,卻不知知識受其領域之局限,僅能在特殊條件下「動手」。以至於有人裝滿一腦「死知(屎汁)」,只能依樣畫葫蘆。白白浪費人才不說,主教者還振振有詞,認為「稀泥可製高級陶瓷」!更妙的是:學府愈高,陶瓷愈細,價碼也愈驚人,堪可一擲! 判斷力來自何方?文化之緣結也!茲有一例,科學家研究,當小蜘蛛孵化後,會爬到高處,放出蛛絲,待風勢一起,隨即乘風而去。西方學者莫不大讚DNA(新式聖經)之設計巧妙,是以蜘蛛避免了同族競爭、「殖民」各處,令其生命欣欣向榮焉! 老朽又不同意也!分明小蜘蛛因過於擁擠,腿一動,就向前爬。待爬到頂點,無處可去,為了「自衛(DNA之功)」,蛛絲遂出。進而待風一吹,蛛絲遇風,成為風帆。道理原本簡單明瞭,但經西方學者發為知識,載諸課本,小弟就變成八哥(會說話的鳥)了! 蛛絲是什麼?蛛吐為絲,人為稱文,實乃文化之緒也!蛛引蛛絲為緣,人以文化為緣,蛛之所以有用,蛛絲也!人之所以有用,文化也!蛛絲之細、文化之隱,悉不可見,然其「緣」則一。設若有蛛無絲、有人無文化,其緣為何?是不判已斷矣! 老朽啣絲落於積善之朱家,有幸緣熟,再經環境之磨煉,凡三十年!此絲上達千古,緣通天人,老朽據之判斷,無往而不利也! 於斯,老朽自幼「頗知好歹」,舉凡文學、音樂、藝術、科技,每每一眼即判良莠,是能心純意淨,不受穢污也!正因如此,與同儕常「格格不入、見解迥異」;也正因如此,故能不群不黨,堅持己見,為所應為;更因如此,老朽奮鬥迄今,能知地獄難空,誓不成佛! 音樂絕對主觀,更需判斷力,否則,振動為音,狂歡即樂!年輕人血氣方剛,最易激發。今西方在商業利益下,以性、毒、亂為餌,一場聚會數十萬人,是用耳耶?用心耶?xx耶? 老朽受時下教育之害,所習皆非。唯音樂係自願入學,時於巴西,已是而立之齡。受益最大者,係為威特曼老師之「對話教學法」(老朽堅持本網對話,即受益於此,來日將發為《罟網對話錄》)。 蓋教科書為「死資料」,人若無疑,保證只是一具錄音機,能作誤國之大官、貪財之名醫,如此而已!然若師長能因人釋困,一燈可明千年暗,片語能釋萬般疑!老朽與威師對談祇有數次,果真如暮鼓晨鐘,如同醍醐灌頂,剎時諸疑悉明! 談及音樂,不過十二個高低有別、諧振之聲音,以兩個以上之連續排列,能令心神有所感應,是稱「樂念」。將樂念組成「樂句」,以之為「主題」;令主題不斷反覆變化,是稱旋律。旋律通過格式之組織,有始有終,是稱樂曲。 由於旋律之振動能使大腦神經共鳴,共鳴時既可鬆馳神經、又能勾起相關之回憶,故屬「感性」、是溫情嗎啡!另一方面,狂暴之節奏、音效有驅動「獸性」之效果,是最容易迷惑青少年、令之瘋狂入迷、供奸商欲取欲與之票房佳藥!為保本網寧靜,對於後者,老朽今後拒談! 且放下理論不談,因所問係:「欣賞音樂」之門徑,懸崖勒馬,以下為「入門三策」: 1,先只聽「名曲」、「短曲」、只選「名人作品」。 建議:舒伯特、蕭邦、李斯特、舒曼、布拉姆斯、貝多芬、約翰史特勞斯等。 既是名人,必有軼事,收集之,閱讀之。聽其樂、閱其事,方能領略其「情」。 2,再聽小提琴曲、圓舞曲、合唱、民歌等(覺得不好聽的先放在一旁)。 多看與樂曲有關之故事,便能瞭解全貌。 3,如果聽出味道來了,暢聽無礙矣!但「新音樂」還是以不聽為上! 蓋那是供「專家們」研究、參考用的。 |
#7001 留言者:廣倫 [2006-11-10] |
主題:宇宙浪子 朱先生 您好: 蒙先生兩番詳細指點,十分感激。正依入門三策之一策而行。因對智慧、修養提昇之道思之久已,早聞古曲音樂有此益處,是以有問也。自期慎思、篤行能早有進境。 今日於某山鄉小學圖書閲覽室中,偶見先生《宇宙浪子》數套,此為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4月版,圖書配有高莽先生彩圖,印刷精美。欣見先生思想惠及小兒,是以告之。 |
回應﹕ 中國人有中國人的優點,而優點經常等於缺點,人類本非理想之成品,怎能十全? 科學界已證明:「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懂音樂的人士頭腦清楚」!為什麼?音樂者,聲波之刺激也,刺激而有規律者,耳聞其聲、心有所感、腦有所思、體有所動,此乃生理效應。原始人類將之視為求偶、求神之行為,發之為舞,已有數十萬年之歷史矣! (註:圖形乃視覺刺激,內容廣泛且具「辨識」性質,須由意識支配;眼有皮,可張可閤,凡不經意識,常「滿目不見」。而耳無門,係被動器官,聽覺不能拒絕外來刺激,與生命安危有關;是以若人「充耳不聞」,必是故意,且具有「特異功能」也!) 有舞後有器、有器始生樂,及後音樂始具,時約數千年(由洞穴壁畫考證者)。我國於三千年前,周公深悉音樂對人影響,為了維持社會之「安寧」,制禮作樂,硬性規定,何種身份、環境,方得採用何種音樂!自是,三千年來,壓抑了音樂、令國人生活在有禮無樂中。 樂是活潑人性之動力,人性活潑易生動亂;禮為生活之制約。於社會人口眾多、物質分配有限之際,禮勝於樂;反之,物質供應豐裕,人們追求歡愉,則樂必勝禮。從另一方面講,若寄望地球的生態長遠,應尊禮抑樂!然而人類社會已到如今地步,還有未來嗎? 中國人不懂音樂、不識音樂之利,老朽知之,但無意褒貶!是以,凡有喜愛雅樂者,老朽願多贅言幾句,否則,如人飲水,非其人、何必多事? 簡體版《宇宙浪子》係欒教授數年前委托社會科學出版社所印者,因內容不為當局所喜,故未推廣。對老朽而言,寫書只為宣洩,寫完了,肚中清爽了。可是,時代變化太快,未幾,胃中又裝滿了!如之奈何? |
#7244 留言者:廣倫 [2007-02-08] |
主題:讀道德經有感 朱先生好: 今早出外辦事。車行高速路上,窗外層山疊翠,天色清朗。手捧老子止笑譚,當讀到第七十七章:“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心中莫明觸動,抬眼望天,只覺熱淚盈眶,不能自己。這一瞬間,感覺忽然讀懂了老子的內心,溶入到老子的思想境界中。沉思良久,當再讀到“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內心再次激動不已。 老子明撩天地之間的真相,並將之書于道德經中以啟示後人,使我們後學可以借此瞭解天地間的奧秘。其博大的心胸,作育後人的至誠,使我十分感動。也由此而明白為何朱先生數年如一日無私無怨地經營罟網。這種無私而不利己的所為,正是行於道也。心中對老子“有餘以奉天下”的胸懷十分嚮往,望能有一日也能行於道中。 |
回應﹕ 正是互利生存、能效增生也!往聖前賢以其智慧示人,是令人有以繼之,建立文明、沐浴文化焉。祇是,物極必反,如今西物當道,世為之迷。設若吾輩僅僅以沉湎於晚霞光輝而自足,一旦夜色降臨,黔黑無盡,可能人類已見不到第二個黎明矣! 前賢揭櫫「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此之謂也!吾輩久受中華文化薰陶,豈可雌伏?老朽,一株朽木,尚知以餘生燭照濁世,閣下等青春年華,望勿自棄。今既已跨黃老之門,是入室矣!不忮不求、毋貪毋縱,即為同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