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6 留言者:mib [2001-08-26] |
| 主題:盜版問題 先生之中文2000慢慢出現補帖版 請先生小心勿為小人所誤 |
| 回應﹕ 謝謝,這也是老朽無能為力之事。 好在本公司不靠「中文2000」系統賺錢,也不傷元氣。年底電書開始量產,硬體是「補貼」不來的,可以知足了。 |
| #670 留言者:許敦睿 [2001-08-28] |
| 主題:必也正名乎!中文兩千=中科院的紅旗linux?? 朱老師﹕ 自澳門網聚後,有好一段時間沒與您聯絡了,近來好嗎﹖ 關於前面666篇留言所提中文兩千的盜版問題,我覺得有些不妥,就我上次試用中文兩千後,發現中文兩千其實就是經中文化的Rat Hat Linux,老實講,當時版本的中文化程度根本連台灣的CLE都還不及,試用結果問題重重,沒多久就被我從電腦中移除了。而從漢文化聯盟網站上的新聞推測(不知正確否,如果有誤,敬請指正),其實中文兩千即是大陸中國科學院發展的紅旗Linux版本。 如果以上推論是正確的話,那麼中文兩千也應該屬於GPL版權下的產品,就GPL的開放精神,中文兩千理應將其屬於GPL版權部分的原始碼公開,若要展現誠意的話,更應把整個套件放在公開的FTP上供大眾下載,其他人也可自由的以任何非營利形式散佈,如此一來,根本就無所謂補帖不補帖版的問題了。 鄙人尊重智慧財產,也敬重開放精神。如果中文兩千從頭到尾都是自行開發完成,理應尊重開發者的權益,不可隨意盜版之。反之,若屬於開放社群共同開發出來,更要尊崇開放精神,將之供人自由下載。更不能據為己有,就我觀察,文傳對中文兩千的宣傳,從來不提Linux,頗有據為己有的企圖,令人感到非常憂心。 以上有部分是推論的,所以如果有錯誤,還請朱老師指正。 Ray |
| 回應﹕ 老朽曾聲言,為了文化資訊命脈,目前正從事尖端科技研究,技術問題不宜多談。祇緣眼見國人事事落後(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文化、藝術、資訊、商品………),個人已行將就木,成敗悉如昨日黃花,特現身說法,冀有所激勵也。 去年邀請網友來澳,係為求「共赴國恥」,老朽力量有限,希網友能從旁協助一二。豈料「中文2000」測試版本寄出後(約有一百多份),宛似「石沈大海」,無任何回饋意見!今見來函,方知老朽「所托非人」!閣下竟然發現「問題重重……就被我從電腦中移出了」!嗚乎哀哉!人人只顧自己方便!中國只夠格做「資訊次殖民地」矣! 閣下「偶有所問」,老朽不得不「專心奉答」。但特此再度「聲明」,今後不再答覆任何「產品」問題!本網係為追求「人生」、探索「文化」而設,舉凡「商業機密」、「市場策略」,老朽非不知其價值,祇為喚起國人共鳴,而非同聲「共哭」! 老朽此言,絕非「氣話」,實因工作極度忙碌,無意張網閑聊。若老朽能專心一志,易芯早成,國人同霑漢字之德,「何爭」之有﹖ 1,第一批「中文2000」是與「中科紅旗」合作,香港聯交所有記錄在案,拿出成績來,是向股民交待也。 「中科紅旗」之技術水準,可能目前尚不足道介,但請勿或忘,中國改革開放時日有限,能有今日成績,理應大肆鼓勵了(美國發展了多久﹖台灣努力了多久﹖做人怎能只看眼前)﹖本公司營利之計劃極多,而「中文2000」則係一重要之「種子」,非為賺錢,實為中華資訊前途長期之謀也! 2,因測試品不夠理想,本公司無法交卷,特採用網絡上公開之程式,由澳門「中文2000公司」另行設計之。但因LINUX的開放原則,本公司無意違犯,從未視為商品。是以未做「廣告」,自不必提LINUX之名。 3,「中文2000」在港推出,係因5月1日起,香港政府全面查緝仿冒軟件。而香港中小企業界資金緊迫,對「辦公室自動化軟件」需求甚殷。本公司不計成本,特購買韓國「文杰」公司開發之「辦公室自動化軟件」(可用LINUX平台),「命名」中文2000,售價港幣139元(遠較軟微便宜,據估計,已為香港省下數千萬「貢金」),以解各界燃眉之急!此乃社會責任!豈可等閒視之﹖ 4,本人之實驗室,連本人僅員工十二人,全力發展中文CPU及電書,豈能顧及所有之資訊工程﹖有不理想之處,歡迎批評指教。但未明內情,先有主見,人人都將提出各種不同的問題,老朽實無精力一一說明! 5,既已談到中文2000,勢必有人擔心本公司之營利條件,故此,又不得不再加說明(老朽能做多少事,由此可知矣)! 本公司成立才兩年多,由文化傳播成功地轉型成為高科技公司,目前已有獨特的產品(中文CPU及電書,且有訂單上億),明年而後必能賺錢(老朽在第543則有言,本人股份已經捐出,抵押作保)! 今後請回歸「人生面、文化面」,老朽餘事不知!抱歉之至,敬請原諒! 敬請網管把關,謝謝! |
| #675 留言者:田智青 [2001-08-30] |
| 主題:致 #670 留言 中文兩千不是中科院的紅旗linux 閣下所用之試用版並非最近在香港推出的中文兩千 當時的試用版展現其精簡裁身之能力 (網路瀏覽器部分在台灣不適用,因其撥接上網內定是大陸地區,所以可能閣下覺得困難重重) 重點是其有能力使訊息精簡為個別系統量身訂做 澳門「中文2000公司」推出的中文兩千與試用版不同 其大致為cle 韓國「文杰」公司開發之辦公室自動化軟件 其網站是http﹕//chinese2000.sniic.com 這個版本好像只在香港銷售 另外http﹕//www.ch2000.com.cn/ 北京紅旗中文貳千軟件技術有限公司 推出的是中文2000–RedOffice 可能就是基於紅旗linux 這些在www.lixnuxfab.cx 有所討論 個人以為 朱老師說的沒錯 重點應該放在中文CPU(及漢字理解系統相關的技術) (那會是資訊界的革命,繼而帶來新的資訊世界圖像) 本人雖是資訊系的本科生但由於研究領域非在作業系統、中文資訊(個人從事電腦視覺、影像處理) 雖欲積極參與可惜不知何處下手 盼畢業後能發揮所長幫忙漢文化聯盟之成長 |
| 回應﹕ 多謝說明。視覺處理相當重要,但應注意「觀念」之認知(可參閱本網《多媒體製作導論》一書,並與應用相結合,否則永遠只是個寫程式的工匠。本公司明年將推出電書之「視訊」功能,如閣下擅長組合語言,且具有相同的觀念,歡迎參加(先試用)。 |
| #679 留言者:田智青 [2001-08-31] |
| 主題:多謝老師指點 多謝老師指點。雖然心中十分希望參與,但一些客觀因素無法配合,所以短期之內 可能無法參與,(主要是因為在台灣有兵役問題,另外是本身組語雖有概念卻不擅長) 不過雖無法直接參與,間接還是有機會盡一份心力;如與文傳電書合作的廠商之一 全景軟體公司,個人所在的實驗室即其人力來源的實驗室之一,若畢業能至該公司 服國防役,仍有機會為電書貢獻心力。就算機緣不夠,在其他資訊公司工作 ,我想只要是在資訊界,仍是有辦法挹注一份力量的,畢竟事在人為。 機緣是該好好把握的。中國人有幸,在這世紀交替之際,有機會參與文化復興之盛事, 心情應當是激昂熱情的。以往接觸儒家,總希望能為中華文化復興盡一份心力, 本以為所學的資訊電腦知識無法對此有所助益,然而就在朱老師開始為電書、中文資訊... 盡心開發的消息傳來之時,心中企望的目標又逐漸鮮明了起來。 再本網上的諸多資訊,亦讓我獲益匪淺,進步不少,如宇宙浪子、組語的藝術、智慧學九論... 真真要感謝老師。我想有志之士,應該都會有熱情推動此文化盛事;個人就常對身邊資訊領域的 朋友、長輩、晚輩提及老師的計畫,並對其說明其重要性。希望種此因,將來這些資訊界的友人 將來也會是計畫的助力,能結善果。 常有人把積極的文化復興比擬成所謂的偏見的民族主義,認為其對國際無助益,所以對其澆冷水。 或許就有人因此論調,而不願樂觀其成。事實上,應該這麼去思考,如果不把自身文化中優秀 的一面貢獻、發揚出來,那麼對國際、對全人類有何助益﹖可悲的是許多人只會當寄生蟲般 吸收外來文化的養分,卻不願(多半是無能)去貢獻自身優良的文化給予這世界。 希望,網上的網友,都能好好去想想如何幫助這世界獲得中華文化中優秀的養分, 願共勉之。 |
| 回應﹕ 所謂「參與」有多義,若以國家民族責任而言,謹守本分就是「參與」。 「機動」在先,「結緣」在後,人只要稟持著「承先啟後」的觀念,宇宙恒動,「機緣永在」,是無所謂大小、輕重的。 「文化復興」與「民族主義」都是畛域之見。老朽所談「中華文化」(尤其是漢字),是指一些人類累積的「精華」,誰接受了,就屬於誰。今天無人認識,但只要真有其價值,就必然會有人為之「傳承」。為所當為,是矣! |
| #700 留言者:網主 [2001-09-03] |
| 告網友: 近日極其忙碌,自六日起,至十五日止,老朽將主持兩岸四地、頂尖級文史學者(約五十餘人)、假港、澳舉辦之「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同時,又將規劃與陜西省合作、以「電書平台」為主題之「高科技工業園」(十月全面招商);此外,有美國兩家大公司合作的計劃正在商討,已進入細節規劃;日本三家生產公司因日文字庫停工後,所衍生之善後問題待決;尚有日常研究工作等,在在都需要老朽親自參與。 不巧,此際網上出現若干問題,一是「鬼力亂神」充斥,俗謂「請神容易,送神難」。老朽不慎鬆口,問者遂絡繹不絕。日昨登出本網原則,有網友質疑係逃避問題,老朽特此宣告﹕「當今社會糜爛腐敗,如若神佛不能正風易俗,雖神佛亦等同狗彘!」今家國敗落如斯,吾人不思振作,是狗彘猶不如也!既不如,免談可也! 其次,台北文芯公司一離職員工,累次化名上網攻訐他人。於659、685則,老朽直言不諱,彼惱羞成怒,連日來以「垃圾攻勢」,「破口大罵」,語極不堪。彼員曾偶聽老朽上課,教不成、師之過,老朽知錯矣! 彼時老朽兩袖清風,似乎「言之有道」。不幸來「文傳」後,股票加身,外人眼中,老朽不啻「冬烘暴發戶」也。該員加入文芯公司,係其姐夫所介紹,既而登堂入室,接近「權利核心」,以為「內線在握」矣。 該員認定「機不可失」,立即號召朋黨,購入文傳股票千萬餘(台幣)元。不料老朽對股票採「不二」法門,不炒、不談,既而該員去職,兼以千禧大災,舉世股票暴跌。該員在「親朋好友」壓迫之下,心理失衡,景況堪諒。 自是,老朽思之再三,此網之張,原意提供有志人生探索之一條明路。殊料「金元、鬼神當道」,「蛛網蒙塵」,已污穢不堪矣! 老朽實驗室中,人數不多,工作量大,實無必要在此浪費精力,作無謂之週旋!是以,特此公告網友,本網暫「曬網十日」,若屆時網上霉穢未去,當再曬之。 |
| #702 留言者:網主 [2001-09-15] |
| 告網友: 曬網十日,做了不少事,茲報告如次﹕ 一、九月六日『漢文史資料庫研討會』假香港舉行,本次參加之學者有﹕ 北京代表團與會學者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以資料錄入為序) 1. 丁偉志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主編 2. 陳 崧先生(女)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3. 史樹青先生 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 4. 夏玫雲先生(女)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5. 高 莽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所研究員【世界文學】主編 6. 王水照先生 上海复旦大學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首席教授 7. 白小麥先生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黨史研究】副主編 8. 許德政先生 原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 9. 法光 斯里蘭卡大法師 漢學家 10. 淨因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授 11. 丁建新先生 遼寧人民出版社外聯部主任 12. 欒貴明先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13. 田 奕先生(女) 碩士,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 14. 李 岩先生 中華書局副總編輯 15. 馮惠民先生 原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總編輯【全唐文新編】編輯 16. 葉樹仁先生 首都師範大學圖書館主任 【全唐文新編】編輯 17. 林 滄先生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 18. 王培棣先生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 19. 鄭宇劼先生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 20. 龍 隆先生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 21. 鄒 藍先生 中國綜合開發研究員 台灣與會學者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以資料錄入為序) 1. 黃沛榮先生 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教授【易經】 2. 陳葆真女士 台灣大學藝研所所長【 中國美術史】 3. 傅 申先生 台灣大學藝研所教授【 美術史】 4. 阮芝生先生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史記】 5. 葉國良先生 台灣大學中文系主任 6. 曾永義先生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傳統戲劇】 7. 梅 廣先生 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語言學】 8. 尉天聰先生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學】 9. 惠 敏法師 台北藝術大學教務長【大藏經】 10. 杜正民先生 中華佛學研究所網資室主任【大藏經】 11. 林芳吟女士 故宮博物院文史資料數位編輯 香港與會學者名單 (排名不分先後,以資料錄入為序) 1. 黃宏發伉儷 立法會議員 2. 單仲偕先生 立法會議員 3. 馮兩努先生 區議員 4. 單周堯先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 5. 周 錫先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 6. 馮錦榮先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 7. 梁紹傑先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教授 8. 陳以信先生 香港大學中文系 9. 羅天經先生 香港大學圖書館高級助理員 10. 黃潘明珠女士 中文大學圖書館署理圖書館長 11. 何銘怡女士 中文大學助理電算師 12. 黃維樑先生 新亞洲出版社 13. 陳 婕女士 時尚雜誌特約作者 14. 郭鵬飛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15. 林紀達先生 香港科技大學自動化系統部主任 16. 麥華章先生 香港經濟日報社長 17. 鮑 歌先生 香港理工大學電腦系助理教授 18. 李浩昌先生 香港理工大學包玉剛圖書館部門主任 19. 馬家輝先生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中國文化中心助理主任 20. 彭淑敏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中國文化中心導師 21. 張為群女士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中國文化中心導師 22. 許子濱先生 香港嶺南大學教授 二、研討會上報告了本公司「文史資料庫」製作過程,並聽取各界的意見。透過學者間 相互溝通,詳盡瞭解了兩岸三地、當前各種文化資料庫的進展,以及面臨的困境。本公 司決定加速軟硬體開發,以提供學者們參考應用,力求早日將中華文化之精髓建成資料 庫,以利人類社會。 由於本次研討會籌備匆促,未能明訂議題,故僅提出三項原則﹕ 1,避免重複作業﹕已建立之資料庫,與漢文化相關者,希能共同合作以免浪費。 2,力求內容翔實﹕所有資料必須經過文獻專家考證、立據。 3,確定操作效率﹕分類從古而不從今,以「經、史、子、集」定義。 應用從今而不從古,採用最佳化內碼,字序、字集、字形,以保證完整。 在計劃中,電書等一系列產品,將於明年全面推廣,可望創造相當之利潤。然而, 僅有載具而無內涵,其意義不大,只是一種商業產品而已。 為此,本公司計劃明年九月(暫定)於澳門正式舉辦第一屆「漢文化資訊研討 會」,將遍邀全球各地漢文化學者與會,共商大計。原則上暫分六組(歡迎建言)﹕ 1,經典類﹕思想、宗教。(限1700年以前) 2,生活類﹕文學、戲曲、史地。(限1900年以前) 3,基礎類﹕文字、方言、聲韻。 4,表現類﹕碑銘、器物、書道、藝術。 5,實用類﹕諸如中醫、民俗、技藝。 6,工具類﹕資訊硬體設備、軟體作業。 同時,公開向各界徵求論文,計分兩階段審核,以供大會推薦。 第一階段將論文登載(不具名)於「漢文化聯盟」網上(網址﹕ http://www.hanculture.com),供網友投票圈選。網友以網址IP為鑑,重複投票不 計。 第二階段將聘學者專家評審之。 合格之論文將推薦大會發表、出版(若係有價值之計劃,可考慮資助),並邀著者 蒞會宣讀。 會議地點暫定澳門,會議時間三天,參加人數約四百人,待邀學者及論文著者名單 將由籌備委員會擬定。會中擬啟用自行開發之網絡系統,全程開放,以方便網友遠距參 與。屆時,本公司之「漢文化資料庫」必已完成,將一併公開。 會議後,如本公司實力有餘,將遍邀與會學者,參與資料庫之設計,以止於至善。 5日老朽赴港,與大森莊總會談「廉價網絡電腦」事宜,已全面解決。如若順利, 售價可望降至美金一百元以內,且將於明年推廣,預計可售出上億台。 7日,北大方正副總裁唐耀福來訪,唐總係多年老友,於1983年相識於北京。 時老朽由美歸國,本擬發展中文資訊,唐總任職華北終端機公司,曾相互切磋向量字形 技術。目前時機已經成熟,本公司將與北大方正公司合作,一方面發展十萬字「高精 度」大字庫,同時可協力發展電書、網絡電腦等多項產品。 有多位媒體朋友詢及,謂老朽曾在網上表示,2003年後退休。老朽乃遺老野叟 也,對世事的確「心勞力絀」,故每有「退休」之意。無奈「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在中華文化大業未興之前,既不能言退,亦無資格談休。 前次所言,係針對「資訊工程」,且前提為「若文傳大權旁移」。蓋文傳係上市之 股權公司,傳言有財團覬覦,一旦文傳淪為俎上肉,老朽不甘供作「搖錢樹」也。 老朽工作方式與他人不同,在資訊工程上,構思、規劃,軟、硬兼施,技術細節無 役不與(沒有做大老闆的命)。但年事日高,對技術的評價漸低,心中所想無非文化而 已。且學生們資訊技術漸趨成熟,可堪大任,老朽掌舵已足。預計2003年「易芯」 竟功,待理解系統完成,老朽無需「御駕親征」矣! 但文化不然,值此「金權為患」的時期,只要老朽一息尚存,即難以言休。老朽迄 今已捐獻資金無數,舉凡有作為、有意義之文化工作,只要「緣熟」(凡用「音聲」求 我者,一概無緣,老朽非慈善家也),悉予支援(老朽無家無友,無親無故,所得資 金,希能化為有「氣節」、有「價值」之文化人的「動力」)。是以,「文化傳信」之 根基須固,先創造「財富」,再用以「揚威」。若空言退休,是不負責任也! 此外,只要老朽禿筆「鋒銳尚存」,滿腔塊壘,不吐不休!是故,再度聲言﹕「只 要文化傳信主權猶在,老驥伏櫪,絕不言休!」 明報邀稿,擬闢一專欄,正慎重考慮中,轉戰文化,斯其時矣! 又於6日研討會上,老朽發言時,思及國人積弱不振,將祖宗遺留瑰寶,視若敝 屣,不禁一時悲從中來,大失常態。此事已不止一次,因有電視台現場錄影,難以狡 賴,特此坦白從寬。老朽不願參加公開場合,實因「寡人有疾」,每每難以自制。「男 兒有淚不輕彈」!老朽無意師法劉備,奈何漢室衰微,其情實一也。 10日,大陸學者參訪澳門,與澳門投資貿易促進局及澳門大學合辦座談會。 11日,美世貿中心遭襲,舉世震驚。陰陽消長,此其時矣。 13日,北京學者賦歸。 曬網期間網友來文踴躍,茲統一敬覆如下﹕ 1,老朽若眼疲耳軟,不明是非,豈能以中華文化為己任﹖為人應寬恕忠厚,處事 則宜果斷堅決。往事已矣,來者待追,汝之「陳情書」可免。 2,「外星人乘XX來地球」!絕不可信,《宇宙浪子》中有詳細說明。設想有一 「生命體」,能遠渡星際,登陸地球,其科技水準可想而知。而科技之歷程,由物質而 精神,「辨識」為必經之途。縱有外星人,送一「感官系統」來,既經濟又實惠,何必 大費周章﹖(人生待決之事多不勝數,對此無價值之議題,老朽高掛免戰牌。) 3,討論文化須有歷史根據,否則只是閑談。「活在現在最重要」,此語老朽不敢 苟同,但「道不同不可共語」,「免戰牌」掛起。 4,圖文轉換是「文傳」公司之商業產品,不能「外傳」,請見諒。 5,謝謝黽勉。 6,電書明年二月上市。有關中文系統理論,請見本網下載書目。 7,「對聯」非所長,另請高明可也。 |
| #713 留言者:郎鋒 [2001-09-14] |
| 主題:是否有興趣﹖ 朱先生﹕您好! 我9月4日給您寫了一封信,但至今未見回復,可能是我說的不明確,對不起。 長話短說,我的創意是把一些基礎知識,如經濟學等,編成動畫多某媒形式的教材,以利學習的效果。我現在大致把經濟學的劇本編完了(還需修補)。但我的理想是把整個商學院的MBA的教材及各級學校的教材編制成冊,因為我相信,這對教育普及,學習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具有意義的。 自我介紹﹕我叫郎鋒,住高雄,任職高雄港務局。我之所以找您講這些,是因為我認同您的作為和想法(就我所瞭解)。我希望您對我的上述事項能有興趣,共謀合作。無論您多忙,都請給我一個答復,只需說﹕yes or no 多謝! 郎鋒敬上 2001/09/14 |
| 回應﹕ 閣下所見極是,然此事非「是否」兩字可答。 1,技術可行,答案為「是」。 2,合作一事,答案為「否」。 本項技術早已開發完成(1988年即已在台公佈),然老朽個性獨特,不贊同「得刀耍刀、有藝賣藝」。是以,若非「天時、地利、人和」,寧願藏諸深山(否則是為西式之「個人電腦」「助紂為虐」),無意嗟來之食。 來文傳後,人和、地利已得,唯「天時」有待。是以先設「平台」,次鋪「網絡」,進一步設計「電書」,再建「漢文化資料庫」。萬事皆備後,不受西式系統掣肘,即開「易芯」晶片,將漢文化發揚光大,「圖文互換」遂「水到渠成」矣。 至時(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在2003年底),在「易芯電書」系統上(售價約百餘美金),閣下只要自行備妥「劇本」、「圖形資料」即可(規格必將公開),無須「合作」也(蓋「易芯」具備漢字理解能力,可「即時」將圖文轉換,並作「高速繪圖(初期卡通形式)」,故需「非同步CPU」技術)。 |
| #717 留言者:mib [2001-09-15] |
| 主題:中文說明 為何文傳1610 CPU技術手冊是英文說明 卻不是中文說明 |
| 回應﹕ 1,「文傳1610CPU手冊」係供系統工程師所用者,其中專業用語處處,並無標準譯文。 2,若係國人之技術,當用中文。此晶片沿自西方,怎可自欺欺人(易芯連指令都是中文,如以「乾」為始,「坤」為終,想寫英文都難)﹖ |
| #720 留言者:郎鋒 [2001-09-18] |
| 主題:技術只是工具 朱先生﹕您好! 這封信純粹是我個人的看法,請不要刊登在留言板上。若認為沒有必要回應也可以。多謝! 前次所說之事,與貴公司所說的技術無關,我還沒這個本事把事情研究得如此復雜。我只是單純地認為用一些動畫 軟體(2D或3D的)把我想像、編制的“劇本”製作成作品,在任何普通的電腦上都可以播放(當然在綱路上也可以)。我認為這是個藝術、想像的問題,與技術沒有太大關係,就像電影的拍攝是個藝術問題一樣,技術只是實現 的工具,像造形、光線色彩、美感,這些與技術無關。 我只是一個小公務員,又不是專門的美工、動畫製作人員,我只是需要一些這方面的朋友,大家共襄盛舉。 我愿意來澳門拜見先生,把“劇本”呈上,若您或您的助理看過認為有用,我們可以合作製作。這個市場非常龐大 其實,也不需要先生太費神,只要找3–5個美工、動畫製作高手就可以了,比一般的遊戲還簡單,因為它沒有所 謂的遊戲“規則”,沒有策略問題。只是一些動畫面,獨白,配上音樂和幾個超聯結。 我編劇的原則也很簡單﹕把以縱向的閱讀方式(線性的),改成以橫向的多元呈顯,由遠而近,整體而局部,以具體的物件建構邏輯模型。 懇請先生費神 郎鋒 |
| 回應﹕ 老朽向不回「私信」,故只得將來函公之於此,以便見覆。 閣下將3D動畫看得太簡單了,不錯,它是藝術,但卻是依賴高科技的附庸。如果像閣下所說這樣簡單,到如今,應和現代畫一樣,滿街都是了(以「玩具總動員」一片為例,記憶中,它用了四年時間,有三百位「專業工程師」,花了五千萬美金)! 孫子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了「征服」3D,老朽在楊梅時期,整整練劍三年(由1996到1999)。從繪圖、編劇(同時寫作《多媒體劇作導論》,有興趣請觀閱,只有這種「劇本」,老朽的系統才能處理)、動作、表情、場景、聲光、人物控制等,到辨識、工具、系統、軟件、硬件、易芯CPU,無一不親自動手。 等到一關關都通過了,老朽才敢接「周士昏禮」一片,才敢「大言不慚」,說能做「圖文轉換」!需知,全世界只有這一個瘋子敢說!敢做!因「圖文轉換」比任何一種「技術、藝術」都難上數千百萬倍(敢擔保百年之內,不會有第二個瘋子)! 來本網之網友大致可分三類(老朽的分類習慣)﹕有心來學習者;關心文化、「文傳」者;各界來「監督」、「探究」,或一時好奇,或有宿怨、特意找碴者。 對第一類,老朽不願教以「桎梏」,「點到即止」,使「用心者得之」。 第二類則不厭其煩,有知必言(恕老朽不知股票)。 對第三類則採「水遁」法,「上善若水」、「寵辱不驚」。 閣下關心文化,是故知無不言。 由於「英特網」是公器,有人據以牟利,有人以之成名。不幸老朽對名利毫無興趣,生存的意義,只是「替天行道」(口氣狂得嚇了自己一跳)。故在應對之間,拿捏需準,否則是有辱「智慧」也(不管真有假有)。更不幸者,今世國人落後太多,百年之間把老美所有「惡習」都搬了回來,反倒是西方的優點,點滴未沾。 老朽自三十七歲起(見《智慧之旅》),矢志獻身中華文化,未曾稍懈。繼見當今青少年,幾乎只見圖形、不明文字,相當於「只知物質、未悉精神」,而文字蒙塵,文化難張!是以在中文資訊之外,全力發展「圖文」系統。唯一目的,在求將中華文化之精華,幻化為動畫,於潛移默化中,導之於正。 老朽非不知此技術之「價值」,亦非不知如何「運用」,實「人各有志」也。「利害」本一體之兩面,利愈重,害彌深。為避免有人據以壟斷(文傳可信,即令有朝一日,大權旁移,老朽亦有「錦囊妙計」,永保無虞),特意將其功能設計在CPU中,有圖有文,歷史皆成電影。上市後,售價低廉,人手一冊,是天下為公矣! 閣下真有心,可訪「華視夢工廠」副總王傳宏先生,彼等從事動畫製作,正缺「好劇本」,說不定可「宏圖」大展。 |
| #721 留言者:彭先生 [2001-09-19] |
| 主題:請教 朱大師您好﹕ 1.是否可以請教【易芯】中文cpu的定位為何﹖有否限制﹖ 您說連指令都是中文,那構成此一晶片所有的(微程式)是否也是中文﹖ 就是說也有【易芯】中文cpu專用的組合語言<當然亦是中文了﹥﹖ 2.【此有易芯】中文cpu專用的電腦,是否可以說是真正的中文電腦﹖ 3.那主機板、顯示卡、音效卡…..等是否皆和目前各大廠商架構不同﹖也就是可否自行DIY﹖是走開放路線,或是MAC的路線呢﹖ 4.可否先行公開【易芯】中文cpu專用的組合語言架構,及此平臺開發介面、應用程式工具和規格呢﹖2003年到時;便有很多的軟體可在此平台上應用! 5.如何可以成為下遊廠商或合作開發的對像,條件﹖ 6.若不願意要如何可以得到貴公司的技術支援﹖ 謝謝! |
| 回應﹕ 1,「易芯中樞」是一個「控制器」,其特色是以處理人的「感官信息」、供人「溝通」為主。此晶片中沒有「微指令」,卻以「易經」的「卦爻」為基礎,故不需「中文」,直接利用「卦象」,執行「命令」(陽為動為1、陰為靜為0,故六陽爻「乾卦」等於是111111,各爻皆動,中樞開始工作,反之為「坤」,關機)。 2,老朽對「電腦」的觀念,可能與西人有異,但處理中文是起碼的功能。 3,所有週邊,皆藉助「公開介面匯流排」行之,可以兼容既有成品。 4,有此計劃,如果順利,可望在明年公佈。 5,完全公開,不需任何條件。 6,本中樞的設計不假外力(因理念特殊,需要多種知識融會貫通,溝通不易),「易芯」完成後,理論上,用「中文」就可以控制(當然,中文程度要達到溝通無礙的地步,但若有錯,本系統保證不致「當機」)。 在老朽的認知中,文化人最有價值,溝通是人最重要的能力。「易芯」的目的,就是把各種「繁瑣、重複」的工作,交由機器處理。一旦這個理想實現了,初期尚要很多「工程師」把一應基礎工作完成,機器變成萬能。最後人回到人的本位,學習「做人、思維、處世」,讓機器去做「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