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201 留言者:網主 [2008-11-21]
告網友:
  網絡已通,﹟8198則之文案請於本月22日午夜前貼上,23日將有新題目。
  (後註:據悉,可能有些地域尚未接通,故該則答案不設期限,請隨時貼上.)

      網主人白
8200 留言者:至周 [2008-11-18]
主題:8198.練習主題萃取
  一、
    認知:鼠輩當有自知之明,勿白費心機。
    理解:體:老鼠;用:偷偷摸摸、鬼鬼崇崇。
       體:老虎;用:光明正大、文武孝德。
       鼠輩想食虎肉,實只能食蛆。
    剖析:因:能者;果:轉世。
       居心叵測者當打消不正之念。
  二、
    認知:想成人就要脩身、吃苦、耐勞。
    理解:體:小兒;用:嗜甜、怕苦,隨性,粗率。
       體:大人;用:吃苦、耐勞,脩身,細心。
       主觀的人,認為自己聰明,別人笨,無異於小兒。
    剖析:因:認為別人笨;果:被人認為笨。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三、
    認知:一嗜毒少年心志不堅,無法自制,指導員投以猛藥。
    理解:體:發誓賭咒;用:意志不堅。
       體:靈藥妙方;用:劇毒。
       體:以毒攻毒;用:先死後生。
       意志不堅者,多用發誓賭咒來麻木自己,以義正詞嚴的態度來取信於人。
    剖析:因:毒攻心、腦;果:自毀求生。
       如患者無法自我警醒,便只能引毒攻毒,兩敗俱傷。
  四、
    認知:師父訓示學徒,不該以功效利當作學習的目的。
    理解:體:學會道法自然的學徒;用:無欲。
       體:教授道法自然的師父;用:傳道。
       沒有支配大千世界的欲望,就會自由、自在、自然。
    剖析:因:種西瓜;果:得西瓜。
       因:種正果:果:得正果。
       因無所用,始有自然。當有所用,已落俗套。
  五、
    認知:師父在圓寂前,使長徒得意,二徒得衣,幼徒得解。
    理解:體:無欲者;用:得意。
       體:有欲者;用:得業。
       體:無知者;用;無解。
       師父化道於三才,散佈於眾弟子。
    剖析:因:萬物自化;果:生生不息。
       師父點化眾弟子,自然而然,人間無絕對的公平。
  六、
    認知:某人農藝不精,殃及無辜,當知分寸。
    理解:體:蚯蚓;用:土沃,柔軟、自然。
       體:耕田的人;用:熱心過頭、農藝欠脩。
       人要耕田,應就教於農家,以免適得其反。   
    剖析:因:蚯蚓;果;土已有機,勿需爾等勞心。
       見機兆即當知行止,不該做的事,要懂得自制、權變。
  七、
    認知:某居士奔而殿,將入門,大聲嚷嚷著要借掃帚,和尚以無不可、請自便,
       但勿擾佛門清靜來點化居士。
    理解:體:居士;用:自以為有禮、言行偏左、思慮不週。
       體:和尚;用:諄諄善誘志士仁人向善。
       體:掃帚;用:靜心去塵
       借掃帚除經書之塵理所當然,不必大作文章。
    剖析:因:居士修為不足;果:和尚點化居士。
       師父期釧~士能懂和睦尚賢的意義。
回應﹕
  一、1,不確。2,不確。3,不確。
  二、1,不確。2,不確。3,不確。
  三、1,不確。2,不確。3,不確。
  四、1,不確。2,不確。3,不確。
  五、1,不確。2,不確。3,正確。
  六、1,不確。2,不確。3,不確。
  七、1,不確。2,不確。3,不確。
8199 留言者:網主 [2008-11-18]
告網友:
  盼了半年,終於等到地下水道堂皇動土,計有一百分貝之禮炮百響(大型衝土機),估計約下月中完工。又,來年開春,圖文系統試拍有望,若一切順利,幻廬當立。至時,將邀約一應股友,來此一聚。既可小試動畫編導,又能大啖有機菜蔬,不亦樂乎?
  茲貼上一幀「屋頂農場」實景,近景為沈子的心肝寶貝--小白菜苗圃;中景為小黃瓜支架,已見第一朵花開;再後是絲瓜,只惜近日天寒,長勢頓挫;其後是跟隨老朽八年的幾株桂花,以往屈居盆中,如今歸土,群花怒放!令老朽每天忙於扮演木犀叢中採花賊,金桂滿屋、清香繞樑!
  沈子呵護小杏子如繡花,一個常識庫就密密綿綿,巨細無遺。她常工作至深夜,以避免人事干擾。自有屋頂農場,她清晨即起,用一只小瓶(怕出水孔太大,沖壞了幼苗),點點滴滴澆於根部。看她悉心照料,鮮花野草,一視同仁。問之,答曰:虎兔何別?唯用心與否而已矣!
  老朽聞之,慚甚!惜一心不淨,動輒責怪學生怠惰!見賢思齊,是不得不努力文案,以期效尤焉。
  故此貼本則相片,以資紀念。

      網主人白
8198 留言者:網主 [2008-11-18]
告網友:
  恭喜!各位已入佳境。俗謂練劍三載,學文終身!且待老朽完成「文易」,再進一步磨練之。

原案:
  有客遊秦嶺,路迷荒山。旋遇一樵者,大喜而呼,樵者不應,客趨而隨之。
  樵者歸家,客問:「君居此乎」?
  樵者曰:「客循此路前行,約數里可出山矣!」
  客曰:「某性好山水,唯覺此處幽靜寧謐,是有此問。」
  樵者聞之,始延客入室。客觀樵者之居,簡樸精緻,無一凡品。
  客驚問:「此類陳設生平僅見,君何處得之?」
  樵者不答,客累問,樵始曰:「山中偶拾者,遍地皆是也。」
  客不信,曰:「天下山水,某遊覽經年,從未之見。」
  樵曰:「是也,君求此『品』乎?應知三口列比,雖凡物亦有上上者也!」

參考答案:
  1,認知界:遊客遇一隱士,見其家居陳設,驚羨不已。
  2,理解界:體:隱士山居之什物;用:表示品味。
        隱士就地取材,遊客視為珍品。
  3,剖析界:因:罕見;果:珍貴。
        因:比較;果:喜好。
        一般人追求珍貴;有主見者喜歡就好。

  因本網即將改換域址,可能封網數日,細節請見「最新消息」欄。
  以下提供七則文案,以供各位參詳,答文請力求精簡是幸。

一、
  山中老虎垂死,目光如炬,有兩隻老鼠在洞中偷看。
  一隻問:「虎肉大補,何時得而食之?」
  答:「虎爪勝貓,不可輕舉妄動。」
  老鼠等了許久,一隻又問:「何時可食?」
  答:「未知也,且安心候之。」
  及至虎死,蠅蟲滋生,屍解皮爛,形象大變。
  一鼠怒道:「早不食,現已成蛆矣!」
  答:「所幸未食,否則是食蛆也!」

二、
  小兒共語:「大人很笨!」
  「你怎麼知道的?」
  「大人喜歡喝茶,苦得要命!」
  「你喝什麼?」
  「我喝牛奶。」
  「你才是笨蛋!」
  「為什麼?」
  「可樂才是甜的!」

三、
  某戒毒所中,一少年發誓賭咒,矢志戒毒。
  指導員問:「決心已定乎?」
  少年謂:「定矣!」
  「不後悔乎?」
  「絕不後悔!」
  「既如是,今後不可接近毒品。」
  「接近有何不可?」
  「接近就難以避免吸食。」
  「某已決心戒毒矣!」
  「如此大難,決心無用也!」
  「某若能不再吸食,不必來此矣!」
  「是也,若真欲戒毒,不必來此,不吸食即可!」
  「豈無靈藥妙方焉?」
  「有,毒可攻毒!」


  學徒問師父:「師父,我學了三年,只學會道法自然,有什麼用呢?」
  師父說:「沒有用!」
  「那師父為什麼要教呢?」
  「因為道法自然。」

五、
  師父要圓寂了,把三個徒弟都叫到身邊來,問:「你們要什麼?」
  大徒弟說:「我什麼都不要。」
  師父說:「好,我什麼都不給。」
  二徒弟說:「我什麼都要。」
  師父說:「好,那都給你。」
  小徒弟大叫:「不公平!」
  師父問:「你要公平嗎?」
  小徒弟說:「是的。」
  師父說:「好,跟我走吧!」

六、
  一個人在耕田,突然從地下冒出一隻蚯蚓說:「你犁田翻土,把我的地盤都拆了!」
  對曰:「可是土不翻會結塊呀!」
  蚯蚓說:「當然該翻,可是怎麼能翻到我家呢?」

七、
  經過了十多期,再考一題佛家公案,說不定會遍地花開!誰知道?

  某居士問:「大師父!金剛經我背了三遍,還有渣滓,想借用殿上掃帚掃去,可不可以?」
  和尚見左右無人,悄悄說:「你知我知,莫讓佛知!」

     網主人白
8196 留言者:小程 [2008-11-18]
主題:練習
  1,認知界:樵夫之家居、家具皆於平凡中擇選,遊客觀後認為非凡。
  2,理解界:體:素材;用:選擇、取捨。
        凡品在樵夫擇選、組合之下,亦有不凡之品味。
  3,剖析界:因:樵夫取捨素材有方;果:平凡化為非凡。
        因:遊客沒有品味;果:遍覽天下山水亦覺平凡。
        精心擇取素材,能化平凡為神奇。擁有大量素材,不能有效整理,如入寶山空手而回,毫無意義。
回應﹕
  1,正確。
  2,正確。
  3,正確。太文長,要練習提煉。
8195 留言者:至周 [2008-11-18]
主題:8173.練習主題萃取
  1,認知界:一迷路遊客,經樵者提點,始知處處留心皆有得,雖迷途實未遠。
  2,理解界:體:自然界;用:變化、因果循環。
        體:迷路的遊客;用:遇見樵者並受提點。
        迷路也是人生流程中的一部分,當用心體會過程中點滴。
  3,剖析界:因:該發生的必然發生;果:迷路是造訪名山常見的事,不需驚怖。
        因: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果:性喜幽靜寧謐、簡樸非凡
        樵者開導遊客,品物類比,即可於平凡中見不凡。
回應﹕
  1,正確。
  2,不確。本文未涉及「人生」。
  3,正確。
8194 留言者:阿奇 [2008-11-18]
主題:答#8173主題萃取練習
  1,認知界:一人迷路,反因有眼光且堅持不捨而得見山中樵者精品陳設。
  2,理解界:體:陳設;用:觀賞品味。
        有眼光品味者才能得識陳設之妙。
  3,剖析界:因:有品味;果:得識精品。
        對追求真善美堅持不妥協,才能養成良好品味。
回應﹕
  1,不確。
  2,正確。
  3,半確。遊客呢?
8193 留言者:小湯 [2008-11-18]
主題:#8173主題萃取練習
  先謝謝老師多番指點,現試練習萃取#8173主題,還望老師指正:
  
  1,認知界:觀物者由於宏觀與微觀立場不同,故所見迴異。
  2,理解界:體:立場;  用:有宏觀或微觀
        體:微觀者; 用:主觀、易執著、見林不見山
        體:宏觀者; 用:相對客觀,著重概念認知和關鍵
        微觀者較難從繁複的事物中以簡御繁,易偏向執著或著迷。
  3,剖析界:因:遊客屬微觀者,見林不見山; 果:遊秦嶺時迷失方向
        因:樵夫著重概念認知和關鍵;  果:易識別凡品中之不凡者
        由於遊客囚於主觀意識之中,執著細末,故陷入迷惘,迷失方向;
        樵夫宏觀萬有(林、凡品),知其山林大道方向,亦能抓住凡品箇中
        重點,透悉其中之微妙處,所選之「凡品」俱簡樸精緻。
回應﹕
  1,正確。
  2,不確。本文未見。
  3,正確。太文長,要練習提煉。
8192 留言者:心一 [2008-11-17]
主題:练习!
  1,認識界:遊客游秦嶺,意在山水之景。
  2,理解界:體:遊客;用:欣賞風景。
        體:樵夫;用:謀生。
        遊客游秦嶺欣賞山水之靜、之美,樵夫在秦嶺謀生存。
     
  3,剖析界:因:人之目的、興趣不同,所見則大相徑庭。
        果:遊客僅見山水之靜美,而不見凡物之中上上者。
        樵夫能夠發現山中之上品之物,並為其所用。
        遊客意在遊覽,僅見山水美景;樵夫在山中謀生,善於在凡物中發現非凡之特性,加以利用。
回應﹕
  1,不確。
  2,正確。
  3,正確。太文長,要練習提煉。
8191 留言者:襄助 [2008-11-17]
主題:建議
  用語文表達任何一件「事」,必係「概念」。根據「概念分類」,可知概分
      為體(陰、靜態、客觀)及用(陽、動態、主觀)兩類。
  用語文表達任何一件「事」,必係「概念」。根據「概念分類」,可知概念分
      為體(陰、靜態、客觀)及用(陽、動態、主觀)兩類。
回應﹕
  〔可知概分為〕=可知大概分為--尚有其餘未及細載也。
  〔可知概念分為〕=可知概念分為--既已指係〔根據概念分類〕,就不應曰可知。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