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007 留言者:漁儿 [2012-12-10]
主題:無為而為
  如果說「人生到處知何似」,在追問「為何而生、為何而活」,那麽「應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可否解作:「無為而為」?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非「無為而為」乃「自然而然」也,前者尚需刻意做作,不夠瀟灑。此詩極富禪意,素來為文人雅士所推崇,被喻為神品。以「無為而為」例,若為無為而生,而為已是多餘,何必來此一踏?尤其是「那復計東西」一句,劇力萬鈞,實乃由東至西之大匯演,蘊涵無盡想像。故唯有透晰人事、通達東西之境界者,始可領其概要,而徹「知何似」也!

  老朽認為禪詩有三層境界:

  第一層是王維五言絕句,「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此層習者:只見山是山、水是水,再入深林,復見青苔,雖未見人但一切肯定。
        初習禪,略存玄思,但一切肯定。
  第二層是柳宗元的五言,「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此層覺者,山已非山、水也非水,人聲皆無,卻有蓑翁獨釣不上鉤的寒江雪,是否定之否定也!
        待覺禪,萬象皆空、離相致無。
  第三層即蘇軾之七言絕句,「和子由澠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
      此乃悟者,有山有水,且有偶留之泥足。然而,肯定後再一律否定之:「哪復計東西」?
        終得悟,常態恒常,不再染著!

  老朽更上層樓:糊塗主觀,多此一說也!
11006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10]
主題:鴻飛那復計東西
  朱夫子鈞鑑:
  家慈今年已九十又三,一切對祖父及外祖父的家世,皆由母親口述與我。祖父與外祖父是世交,皆山東濟南人氏,外祖家數代行醫,外祖父思想保守,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所以母親只上過「家塾」,沒有上過學堂,八歲便在外祖母的教導下學「家事女德」,與父親結婚後,在父親的指導下,也能看報寫字了。母親說外祖的家也是基業深厚,到臺灣後也一下從「大少奶奶變成家庭主婦了」,但是母親也無怨言,常說:「這都是命!」。
  對父親的記憶不是很多,大概從五歲到十四歲的八年比較有一些特別的映像。父親不善「逢迎拍馬」,在「宮廷惡鬥」之下,轉至當時一小學當「總務兼教國文」,學校非常的小,全校師生只有十八人,在當時一個叫「草山」的地方。我最清晰的記憶是有一次七八歲時,父親帶我和小妹下山去採購文具,在回家的路上父親背著小妹,牽著我的手走在回家的山路上,哼著不知名的京劇,母親在山頭向我們招手。
  母親說父親的中、英文都很好,在最困苦的時後,有補習班請父親去教英文,父親謝絕了,但是卻在村裏免費教鄰居要考大學的孩子們,還自己刻鋼板油印講義,鄰居兒子考上了大學送來謝金,父親趕緊跑去衡陽路買了鋼筆回送。
  旅巴迄今已有二十五年,近十二年未曾回臺,十月中母親說想回臺與小妹同住些日子,陪母親回臺在老家的房子中,尚有母親保存的幾本父親的日記,年青時看,那時只覺得是日記,但是現在看時,似乎可以感受到父親的意念了。
  回巴前,母親諄諄叮囑:「兒啊!注意身體,錢啊!夠用就好。」
  茲以父親在日記中的一句,作為回臺記。「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似。」
回應﹕
  不計東西怎記南北?
11005 留言者:網主 [2012-12-09]
告網友:
  昨日看了一部電視爛片,由於片中高見頗能代表時賢之讜論,故而值得在此探討一二。本片係小美之傑作,述及希臘神話人神之爭,片中有一能預知未來之「聖女」,但她必須維持童真始有此法力。聖女頗為無奈,抱怨:「縱能預知未來,但不能改變未來,預知有什麼用?」最後,她與男主角共譜雲雨,將預知力換成兒子,終於有用、如願以償!
  這種想法很「正常」,作為「人」,當以五官感受為唯一目的,有體有用,以用為上;「神」非「人」,密雲不雨,有體無用,無用則殤!正因如此,該上升的上升、該下降的下降,地球上才有陸地海洋,把輕無一物的氣靈逼上天空!所以,世上最理想的情況,是地不羨天、天不嫌地,各得其所,阿彌陀佛!

  那麼,老朽又何必犯賤?半夜爬起來多此一說?是也!人老了,睡不著,胡思亂想難遏也!老朽所不解者,「人」之邏輯也!蓋人間有道,道有前後,人之來去須有方向,豈可居家偏羨離家樂、前行又恨去家遠?老朽張網,啣責為眾解惑,網友們若有此惑,大可道法自然,勿憂無慮,任他池上起煙雲,靜坐簷下觀風雨可也!下為旁觀策論三則:

  一、苟有人能「預知未來」,且假定為「真」:「人生定有時空流程」。
  二、假定人生果有時空流程,且假定為「真」:「人生必前有來處、死後當另有去處」。
  三、假定人死後之歸宿確定,且假定為「真」:「人生旅程終了日,應是歸家省親時」。

  當然,人各有志。若購高樓擬永居,那就「休怪風颱年年襲」!再若思鄉情深,就應戮力前行,修身、修心、修德慧,休管「有何用」,勤念慈母心!待修得心平氣和,一任人間事物流似水,時空限止處,未來即至!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爛片有爛片的價值,俗世有俗世的功能。人是一種經驗體,未陷身泥淖,怎期體會清淨之可貴?再若不能盡心苦修,又從何可得超脫之靈智?是有記。

      網主人白
11004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08]
主題:泥上偶然留指爪
  朱夫子鈞鑑:
  
  「泥足偶駐」指出了「為何而生?」或可說「生命有什麼意義?」。
  憶兒時,父親在下班之後,常小酌微醺之後,提筆振書此四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父親寫的一手好書法,下班回家就在書房寫字送人,春節時更是寫上百幅以上春聯,全眷村門旁兩側皆是。唯獨此四句每次寫完,凝神端看良久之後搖搖頭,似乎不太滿意,那時煮飯還是用煤球,說道:「兒啊!拿與汝母,用以點火開爐吧!」。
  有一次,問父親為何如此?父親沒有回答,卻與我說起了家世。迄至先祖父一代,世代以耕讀為業,而父親卻是北平大學政治系畢業,畢業後奉祖父之命回鄉與母親完婚,婚前與母親未曾見過一面,全靠媒妁之言,先外祖家亦是醫藥世家。
  誰知「抗日戰爭」爆發,父親投軍報國,接著「國共內戰」,後轉至臺灣。母親在祖父之命下,帶著兄姊和財產追隨來臺,誰知遇到颱風,雷電風雨交加之下,漁船船長問全船逃難的人:「要命?要財?」,因當時母親到廣州時,共軍已佔領廣州市,這艄漁船剛捕魚回來,還來不及下魚獲,逃難同胞一擁而上。母親說∶「漁船離岸沒多久,就看到共軍在港口吶喊了」,眼看漁船要沉沒,在船長的要求下,大家把所有的行李都丟入了海中,母親不敢說行李中有金條,因此祖父給的兩箱金條也丟入了大海。
  民國三十八年當時,軍人的生活非常清苦,物資也不是很豐裕,父親無奈之下,把兄姊都送入了軍校,父親亦繼續在軍中服役,後轉任公教界服務。父親離世時,我才十四歲,回想那時我認為父親是「感性的」,父親有很好的學識,卻也不肯為五斗米折腰。每天下班回家,獨酌一小杯,平日讀書寫字,總是笑臉迎人,未曾見他動怒過。現在回想才知,父親是「理性的」,原來父親早已「認命」,曾是「公子哥兒、大少爺」,又參軍作戰,大難不死輾轉來臺,生活雖清苦,卻能「隨遇而安」。
  其實,人活一輩子,不外是想求個「安身、安心」嗎?
  李白的《樂府.行路難》“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這亦是 先父生前,每次一杯酒後最愛寫的詩句。
回應﹕
  令尊乃吾道中人也!中華文化之傳承,正是世世代代泥足遍踏故。不過,人生於身心安泰之下,杯酒令名另有所之,須知「不計東西」並非「東西不存」也!
11003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07]
主題:應似孤鴻踏雪泥
  朱夫子鈞鑑:
  「雪泥鴻爪」指出了「為何而活?」或可說「活著做什麼?」亦或是「活著有什麼價值?」。
  至於有什麼價值?端看「個人主觀」,有人認定人生只有「功名利祿、吃喝玩樂」,當一切慾望都得到滿足時,大多數的人會覺得「我」的人生有價值了。但是,真的如此嗎?為什麼當「紙醉金迷、黃粱夢醒」之後,人又有一點悵然的失落感呢?
  蘇子說∶「人生識字憂患始」,文字本是供人類賴以「溝通、生存」之用,但也喚醒了人性中的一點靈光(自省的能力),有人以「服務、奉獻、犧牲」的精神,為自己走出一條「禁的起時間的考驗、被舉世公認的、被舉世推崇的」客觀人生價值之路。
  橫渠先生的四句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正是客觀人生之價值的寫照。
  感 夫子之行正如孤鴻,在此借花獻佛:“古調今人多不彈,獨行盡向古人意;一腔熱血雲端現,未灑深礁海更藍”。
回應﹕
  正因為個人主觀掛帥,世間晴雨風雪分明,孤鴻單飛才不致迷失。年輕時,頗惑於上下左右之眾皆自以為是,到如今,始知中外古今、出將入相無不雷同。飛黃騰達之輩,最終黃土達陣;雲蒸霞蔚之際,但見蒸鴨蔚充!豈是玉庭重功名,以俾胃腸盛食餘?飛也!非也!世上有秦墓漢堆,獨缺鬼谷圯上,蓋橫渠靈光東坡攜,古調怎期彼膝(bitch)彈?
  德不孤有鄰,道無路始通。老朽知來所去處,唯憫人愚俗眾,泥足偶駐耳!
11002 留言者:黎明近焉 [2012-12-06]
主題:人生到處知何似
  朱夫子鈞鑑:
  觀#11000則之心得:
  查《漢字基因字典》可得解釋如下∶
    【人】象人之形,有靈性的高等動物。
    【生】草木長出,活著,起始,不熟。
    【到】抵達也。
    【處】有虎之地,人們行動經歷,場所,部份。
    【知】出口如箭之快速,引申理解、認識、覺察也。
    【何】人未足者,未知的事物也,詢問之詞。
    【似】依人性之所為,相像也。
     依人性的立場,理解、認識、覺察人活著之所為,抵達之目地為何?
  人從有「生命」,續而求「生存」,接著追求「生活」,蘇子一語:「人生到處知何似」直指做為一個人應該追究的兩大問題, 生存只不過是一個過程,而這兩大問題是「為何而生、 為何而活」,如果人知道「為何而生」與「為何而活」,那就可走出一條「無悔」的人生之路。
回應﹕
  解得好,解得正,是「知何處」矣!
  為何而生?舉一不易,而窮舉法可知七上也!
   為人類而生?太偉大了!
   為國家而生?可頒國光獎章矣!只恐國庫金銀不夠用!
   為家族而生?小弟弟小妹妹太辛苦了!
   為父母而生?幹嘛這樣折騰?把教育經費存在銀行,遠比餋養寵物有效!
   為愛人而生?愛來愛去,七分鐘見真章!能有幾個人一生奉獻?
   為寵物而生?何必裝出這種嘴臉?鑽到貓狗肚子中直接了當!
   為子女而生?豈非太上皇的老祖宗?計劃到伏羲神農以前?還待超過人猿恐龍?
  再看為何而活,八下是明:
   為怕死而活?正確,人越活越怕死!
   為好吃而活?正確,只恨撐不過肚皮!
   為好喝而活?正確,隨時暈頭轉向,自己忘掉自己!
   為好玩而活?正確,玩到天昏地暗,把時間玩光!
   為美色而活?正確,眼不瞎怕花蔫,花不蔫怕賊多!
   為名利而活?正確,買個超大功率的錄音機。
   為權勢而活?正確,只要學會拍馬就好!
   為活著而活?正確,好死不如賴活!

  老朽不在前述七上八下之列,蓋生係因「不得已」、活著只是「認命」,既來之則安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窮來掃地、富來散財!如今八十不遠,晝不羨三公、夜無驚魂夢,回首偶望泥上腳印,斑斑可數。心既安、理亦得,兼以頜下無鬚,可以振翅高飛矣!
  其實,老朽尚有一上一下,因曾留級、故意忽略了!一上是為博學而生,所學不是學校的課業,而是經得住時間考驗的文化經典。當然,重中之重就是《易經》,老朽每天只為易卜而生,越學越覺人之渺小,越渺小越是要認真地學!老祖宗幾千年前就已參透時空,我們不肖子孫卻深陷紙醉金迷、只想做洋化貴賓犬!何苦?
  一下則是「為未來而活」!什麼叫未來,還沒來的是也!老朽自幼養成了一個習慣,因被父親打怕了,不論做什麼,事前都會左思右想,以免「未來挨打」!由於這個習慣,迄今不曾懊悔過!譬如當年旅巴,在眾多熱情的青春少女間,只為怕未來後悔,得以全身而退(只留下幾首令老朽迴腸盪氣的樂曲,反倒是一腔熱血雲端現,未灑深礁海更藍),如今只想知道未來會挨打不!
11001 留言者:漁儿 [2012-12-05]
主題:概念分類(13)
  於留言(#10970),先生讓學生舉一實例,來學習漢字基因分類。學生可否就「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的分析,以其中涉及的概念「象、相」「有、無」「大、小」為例,作這樣的請教?
  1,「象、相」
  於留言(#舊 188,#10999),先生已詳細解釋了「象」與「相」:
  象,體巨易辨的一種哺乳動物;代表事物的形態。
  相=木+目,眼看樹木,觀察及所觀察之內容;交互。
  那麼,從漢字基因分類的角度,「象」指客觀事物,「相」則為主觀變化。
  2,「有、無」與「大、小」
  「有、無」為系統之慣性,即系統最基本之屬性,故「有、無」為「基因分類表」第一層之分類標準;而「大、小」指系統之空間屬性,即此系統已辨識為客觀事物,進而可以「大、小」衡量之。故就分類標準而言,「有、無」的層次高於「大、小」。
  3,「無相為體」、「大象無形」及「大相無形」之說
  由此可見,說「無相為體」,但不能說「無象為體」;說「大象無形」,但不宜說「大相無形」。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大致正確。
  要瞭解漢字之訣竅,在於溯源廣識,基因只代表了溯源,以相、象之辨而言,尚須「廣識」以證。
  蓋「象」是一種動物,由於體積龐大而與眾不同。有個來自佛教的成語故事,名「瞎子摸象」,瞎子靠觸覺辨物,但象太大了,一般只能摸到粗壯的四肢及尾、鼻。那麼有眼的人呢?人又能看到世上多少真實?所以,用「象」來徵信、徵引隱藏在表面下的真實,謂之「象徵」。
  那麼「相」呢?觀察所得之結果,直截了當。「無相」指「觀察之結果恒等於無」,苟人執著於形相,必喪失領悟人生真相的下場。如果是「無象」,當然就是沒有「象」!「無象為體」算哪門子「體」?再說,「大象」是指「象」體之大!「大相」則不知所云,即令是「形相」,也不能用「體積」去衡量!故不能謂「大相無形」
  今人程度低劣,老朽素來退避十舍,無意置喙!既問及象相,自應予正名。國家標準字典上認為「相片」與「像片」通用!當然,白癡與笨蛋等同!要知道,「相片」者,有形相之片狀物也,因形相指能看到的形,所以範圍廣袤;而像片專指「像人」的片狀物,兩者焉能混淆?明珠蒙塵,此之謂也!
11000 留言者:網主 [2012-12-04]
告網友:
  人之老,多數是無自知之明!老朽雖自稱「老朽」,卻經常思潮澎湃,不能自己!由於老天庇佑,肩上一應重擔,都有沈子代行(遠較老朽勝任),老朽更是輕鬆自在,無所事事。日前提及,於「封筆」後,老朽不甘寂寞,又擬寫作《觀念論》焉!「焉」知?未知何鳥,可知其人「蔫蔫嫣」然也!
  昨夜星辰昨夜夢,一夜難眠!蓋老朽突然清醒,此《觀念論》係山寨版也!而彼欺世盜名者,正係老而又朽之昔日小朽是也!十五年前,《智慧學九論》中之第二論,白紙印黑字!而今「老朽餐館」中,標準之現飯重炒焉!苦也苦也,年輕時盜走了年老夢,真真令老朽白白「忘」了幾個月!
  欲待不寫!是言無所信,老無所用!如沈子所云:「沒有責任故」!要寫下去,朱老才空,當然不能重抄一遍,可是寫來首尾兩端也丟人現眼!改回《宇宙論》也行不通,手邊沒有哈伯望遠鏡!人馬座百十光年,難道要浪子再次回頭?難也難也!難殺老朽!
  桌上有蘇子文、老朽書:「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復老該服老了,雪泥鴻爪在前,不必再論東論西了,留下《主觀人生》就是!且當作「散文」寫,想到哪寫哪、想到啥寫啥,只要是「主觀」,散之文之,老少葷素不忌!
  啊哈!終於得以闔眼,是有告。
    網主人白
10999 留言者:漁儿 [2012-12-03]
主題:「大象無形」與「大相無形」
  先生闡釋「三無」,學生們受益匪淺!老子還說過「大象無形」,也見有「大相無形」之說。先生可否解釋一下「大象無形」與「大相無形」之別?謝謝!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原文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其中,「大象無形」被一些自命不凡人士改書為「大相無形」。正如前文所謂:「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更進一步,劣士聞道,大改之,不改不足為道也!

  「道」是什麼?人走的道路也,平凡之極,「上士」老老實實地向前走;中士邊走邊想邊懷疑;只有下士走時痛痛快快哈哈大笑,不笑誰知道老子是誰?像本網10994、10995、10997三則,一個接一個如走馬燈,不笑者何?老朽敢擔保,該三位皆係「高級知識分子」,只是在F.BOOK上,「大頭相片沒有形貌」!
  改一個字算什麼?在拼音輸入法下,象、相難分也!一字不同又算什麼,看看眾多聊天網,不出奇焉能制勝?不制勝怎有冠軍可拿?不拿冠軍如何得名獲利?反正眾家下士笑得痛快、中士們永遠搞不明白、上士則默默地走下去!只要經濟發達,上上下下都有好處,誰管它相什麼、象何在?

  總而言之,觀光客都知道,開羅金字塔下熱鬧非凡,象相不分,可是沒人能登塔頂!西藏喜馬拉雅山寒風凜冽,每年卻有十數人送命雪峰,相象分明!為什麼?無「道」有「路」也!人性如斯,常將最不自然的視為自然;而大自然中真正的「大」,必是人所不及者,故「無」。
10998 留言者:漁儿 [2012-12-02]
主題:系統的「三才」(5)
  學生在反思先生的批評。學生想請教「系統」這一重要觀念,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在近現代科學中,一些傑出的西方學者為克服「還原論」的局限,也提出了各種「系統論」,比如,維納(Wiener)的控制論,索緒爾(Saussure)的符號學,香農(Shannon)的信息論,乃至貝塔朗菲(Bertalanffy)所謂的一般系統論等等。但學生以為,這些理論中的「系統」與先生闡述的「系統」有某些本質的區別,為此,一直在琢磨。於系統的「三才」諸留言中,學生急於理出個頭緒,未花足夠的時間仔細思考先生的答復,才有留言(#10978,#10979)不慎之問,回讀留言,的確很慚愧!
  
  學生以為,理解先生闡述的「系統」之關鍵,還是如何理解「系統=系統+結構+基因」這樣的表述,學生想再試試:
  因自然界所有的事物,都建立在由始至終、由基本到次元、由簡單到複雜的「生機結構」上,所以,無論哪種「系統」之表述,若反映了這樣的「生機結構」,可謂之「道法自然」;反之,只能說是「見葉不見林」之「道法人思」了。
  於「系統=系統+結構+基因」的表述,表達了:該系統之內容+該內容之結構+該結構之基因全部,也就是說,任一系統,都可能是另一系統之衍生,也可能衍生別的系統,直至最終的「封閉系統」,即稱「基因」。故此「結構」具有「生機」,可謂之「道法自然」。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探討學問別怕錯誤,但也不能堅持一見,應唯理是求。

  關於「系統」之說,老朽以往只是用在「名詞定義」上,假定為「一種討論的對象」,而汝所關心者是「一種完整的理論體系」。這兩者有很大的分別,以一種「討論之對象」而言,用「系統」取代「東西、物件、事物」等等,以便於理解;而一種「理論體系」則必須有慎密的規劃,要能顧及方方面面,不可有絲毫破綻。說實話,老朽素來粗心大意,開拓創新過人、而慎密嚴謹不足,故未敢作此圖。
  然而,老朽最新著作《觀念論》中第一章即為「系統」,計分三節:系統定義;剛體系統;系統流程,目前正在撰寫。原意世人無不主觀,且於主觀之餘,將「成者為王」當作真理,佞臣們口沫橫飛,於焉「主觀」充斥,一一泛濫成災!為了一正視聽,老朽認為,應先將人類的觀念源頭清理出來。於是,麻煩來了,用觀念清算觀念,那和張飛打岳飛沒有分別,就算血流成河,又有何意義?
  這次,要討論的對象應該是一種「體系」了,正好與汝所提不謀而合。既然是一種「體系」,此體系的定義就不再是「系統+結構+基因」那麼簡單,而應該是一種完整的、具有動態內涵的、能闡釋各種現象的法則。因此,「剛體系統」必須預先奠基,且必須符合各種系統條件;既然有動態可能,「系統流程(即汝所謂系統生機結構)」更是不可或缺。僅僅這第一章,老朽已寫了一個多月,改了又改,尚難定案!

  汝先將此「對象系統」放在一邊,待老朽將第一章概要寫畢,即公開在網上,以便大家共同商討。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