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1027 留言者:漁儿 [2012-12-25]
主題:“概念”与“象”(5)
  學生一直在向先生請教「主觀、客觀」,但的確感到對此並未透徹理解。針對先生的指教,學生在想:其主要癥結是否在於對「客觀」的「相對性」認知不足?學生試著從系統的角度反省:
  「根據系統之定義,任一系統之連續性來自子系統,系統本身可稱整體,子系統則為個體。兩者同屬一系統,但於理解各種觀念時,採取系統本身或子系統之「立場」,可謂全然相反。為便於理解,茲定義於個體立場觀察所得為「主」;而於整體立場觀察所得為「客」。」(智慧學 第二章 觀念前導 第二節 均衡)
  也就是說,所謂「客觀」是本系統之「立場」相對於子系統之「立場」而言的;但若相對於其環境,即上系統,本系統又成了子系統,於是,本系統的「客觀」就變成了「主觀」。換句話說,「客觀」具有「相對性」,即絕對的「客觀」是不存在的。「大象無形」正是表達了「客觀」的「相對性」,而「無相為體」表達了「主觀」的「絕對性」。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是的,講得很透徹。
  以圓為例,由圓心向外看為主觀;由外看圓心則為客觀;因中心只有一點,故為絕對,而中心之外處處皆可稱相對也。
11026 留言者:乾乾 [2012-12-23]
主題:思維問題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冬至剛剛過去,末日「剝落」,一阳复起矣。提前祝老師、沈老師和工作室同仁們新年吉祥如意。
  今晨學生對去年著魔之事才总算了悟明白,心中大定。反過來才知道自己功力尚淺,還遠未入門。
  學生了悟的內容如下:
  思維之道,也可分為二途。即農耕方式和狩獵方式。以農耕方式言:思為心在田上耕耘,維為貫通支持。人心當收止于田,一如農人,春天里開墾田地、播下種子,夏天里辛苦勞作、拔除雜草,秋天里周全安排、收獲果實,冬天里善藏良種、以備來春。心田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自性本乎天理,當下可見。所謂明心見性,無非體用因果而已。
  而狩獵方式則不然:心乃肉團,刺激是求;性乃人欲,解放為上。遂致人心向外,逐利而思、逞欲而維,思維假借科學以為利器,窮究原子粒子太空外太空,而人心荒廢、冬至無糧也。且狩獵族人最擅長拿來主義和巧取豪奪,什么無上大道、智慧結晶,不過是些名利果實,我照單全收、通通歸我。結果就是當今這般人人有理、個個上帝的末日景象。
  學生去年也是滿口先天大道、天天感悟不斷,實則潛受狩獵族影響(今日學堂即是),心魔作祟而迷失邪道也。幸好老師痛下殺手,打得我暈頭轉向,未敢出腳而入歧路。
  
  另外學生天天抄寫楞嚴經快半年了,接近收尾的內容為五十陰魔(色受想行識各有十種),想請教老師:何謂陰魔?如何避免著魔?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汝之失,失於自我之貢高心、好表現,正是所問佛教「陰魔」徵兆。老朽對「五十陰魔」所知不多,佛書僅讀過《金剛經》《六祖壇經》,自性已明。由看還珠小說得知,「陰魔」者,修道人心中最深處之「自魔」也。外魔可見可降伏,而內魔等於是自己的「本尊」,如影隨形、永不分離。因人之心性、行為,悉皆為意識所主宰,一旦意識被陰魔佔據,等於是已被伐髓洗腦矣。(《宇宙浪子》第二集,文娃被魔爾潛入意識區,即係借用此陰魔故事也)。
  老朽之尊重佛教,全因前述二經,其他大藏諸經一概無法入目。蓋老朽素來不重細節,光看看《楞嚴經》中眾菩薩之名單,就避之唯恐不及!菩薩何人也?余何人也?能明心見性,三千大千一涅槃!問題在,人若看了《金剛經》,「我相」還不識,免談!讀經、抄經、吃經之餘,甚至把自己變成經書,那個「我」會更高更大:「天上地下、陰魔獨尊」!
  先別妄想去除陰魔,唯一的法門是去「我相、人相、壽者相、眾生相」,迨修至「我心不起」,陰魔無從依附,其魔自滅!
11025 留言者:漁儿 [2012-12-22]
主題:“概念”与“象”(4)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因师长「年年歲歲」的教誨,學生們才有「歲歲年年」的進步,新年又至,學生來向先生請安,祝願先生身體安康!
  
  學生曾就「事物、概念、表達」及「形、象、相」向先生作了許多的請教,受益匪淺,但覺得對「象」與「相」關系的理解還是欠些,是有留言(11001)之問。學生在想,若「象」指「概念」,那麼「相」就指「表達」了。在中華傳統觀念,個體為主觀、變化,整體為客觀、本源,概念=本源(天),表達=變化(人),是故,「象」客觀,「相」主觀,是有「大象無形」、「無相為體」之說。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回應﹕
  於「象、相」之辨正確,「象」指思維而得之徵兆,用諸概念;「相」為感覺所獲的認知,得之表達。而對「主觀、客觀」,則頗多盲點。
  於# 9975 則,汝言及:
  「二,中西方關於概念與表達關係的認知
     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以人為本,個體為主觀、變化,整體為客觀、本源,
    因概念為關於事物之共識,故概念 = 本源 (天),表達= 變化(人)。
     在西式觀念,以神為本,心物二元,人為主觀、變化,神、物為本源、客觀,
    因概念為人的概略念頭,故概念 = 變化(人),表達 = 本源(天)。」
  
  其中:「在中華傳統觀念,個體為主觀、變化,整體為客觀、本源」並非老朽見解,而且大相逕庭。
  蓋:「個體為主觀、變化」於理不合,不可如此陳述。因「主觀」乃「特用形容詞」,與「變化」之動詞不能相提並論;再說,「觀念」僅用於「形容觀察者」,當觀察者之立場與他人不同時,謂之「主觀」。故「個體為主觀」難以理解,如何「為主觀」?即令「個體很主觀」也不正確,因「個體」係「泛稱」,可以是木石花草,如何主觀?
  至於「整體為客觀、本源」亦然,若謂「人類整體之觀念為客觀」則可。正因汝未能「咬文嚼字」,而老朽上次掠閱之下、囫圇吞棗(老朽之罩門、以食棗為常),以致汝無法透徹理解也。

  實則,每當論及「觀念之基礎」,就必須緊守三位一體之準則,是對象、立場、目的也。以觀念為例:對象是具體或抽象?個體或群體?立場為一己或整體?目的要理解或應用?是知,「整體為客觀」難以理解也。
  再以「主觀」論:觀察什麼?什麼在觀察?目的為何?以之審視「個體為主觀」之語,顯然無以置喙,是知,此說不通。
  同理:「象客觀,相主觀」亦不符合三位一體說。須知,人間的真象就是「主觀彌天」!但凡「概念、認知」,一律要經過各人意識為主的感官、思維,不主觀不存、不主觀不在!而所謂的「客觀」,老朽曾言:「絕對沒有」!然而相對來說,若經過「很多人」的觀念處理,則可謂「客觀一些」,如此而已。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11024 留言者:網主 [2012-12-23]
告網友:
  50平方米的居室,一人蜷曲靠椅中,雙腳蹺上桌面,腿擱鍵盤,睜眼見屏幕、閉目可養神。此刻正是,老朽三分真實!一個甲子的光陰,全部奉獻了,輕鬆如斯!剩餘重擔業已交付沈子,無憂無慮、不虧不欠如是!如今七七有找,抗「圖文系統」勝利,即將呈報中央,以作文化產業的發展引擎,江山代有人材出,後事自是看後人了。
  時間一多,壓力化為輕風,《主觀人生》吹拂著蕭蕭白髮,怎堪將原本玄秘的人生,散為透明的飛絮?真地萬境人蹤滅兮?再看滿桌宣紙、毛筆,半套「漢字基因五體字帖」也縱橫交錯,難以為繼。緣天地開闊,龍飛鳳舞容易;咫尺方圓,橫直斜捺難齊!奈何老朽練字功力不足,試遍各家狼毫,無狼能捕脫兔於萬一!帖不成帖,竟成五體對照表矣!
  且閉目,浮生一憶,雖尚未蓋棺、但已足論定,老朽者,客也!主在家,為所欲為,吃喝玩樂無不隨意;客借寓,隨緣行止,舉手投足小心翼翼。夫流程前定,人生不過一串夢幻泡影,成敗得失飄零無遺。苟人具忍、等、狠之特性,當必能成其主,否則煢煢碌碌,難為客寄。
  老朽有自知之明,忍字心上一尖刀,實乃生平之寫照也;等者竹下之寺,老朽愛竹,常見竹而忘寺焉;至於狠,滴水猶欺河邊沙,老朽萬萬不能!三去其二,是忍之又忍且必忍也!罟網有載,老朽之計劃曾經山積,然每遇洪水,悉赴東逝!何也?老朽一腔熱血,祇賣識貨人,主若不值,客自避之!若問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擱腳桌面時,案上雜物多且滿,抽腳返身他室去!
  是為告。

後補:前述「忍、等、狠」三者本係所有「母性」等徵,大自然因其護犢而必備者也。老朽經過審慎觀察、思考,若為「ㄣ」族,首應有「能」,否則庸庸碌碌,難為其狠;更重要的,在於有「恒」,始得善終。是故,該五字真言乃「能、忍、等、狠、恒」是也!

    網主人白
11023 留言者:歸壹 [2012-12-19]
主題:我的問題
  朱老先生:
  您好,弟子還有幾個問題向您請教。
  一:人活在世間,會被很多情感包圍著,包括親情,友情,愛情等。為何面對各種情感時,我會猶豫不決,左右徘徊,內心波動起伏,不能坦然面對各種情感。人應當怎樣擺脫情感的羈絆,怎樣做到心靜如水。
  二:弟子一直想窮究天理,頓悟空性。通過何種方式才能打通自己思想,使自己的思想融會貫通,上下無礙。
  三:怎樣行事,才算自然而然。
  謝謝朱老先生,謝謝。
  祝朱老先生,沈先生身體健康
  弟子謹上
回應﹕
  一、年輕時讀書未下足功夫,面對人生自顧尚且不足,當然不知所措。
  二、基本課業未通,憑什麼「窮究天理」?先把國文、歷史、物理學通了再說!
  三、待人有了「足夠」的知識常識,行事自然而然。
  汝所有之問題,只有一個答案:不務實、好高鶩遠,恕老朽答言止此。
11022 留言者:歸壹 [2012-12-19]
主題:我的問題
  朱老先生:
  您好,弟子遇到幾個問題向您請教。一:為何我遇到技術難題,當找不到頭緒時,會不耐煩,進而逃避困難。我應當如何突破自己,如何克服自己做事沒耐心的習慣,做到不逃避問題,怎樣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題。
  二:當進入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的行業,需要重新學習新的知識,為何我的內心會有畏懼感,進而產生放棄的念頭。
  三:毅力,勤奮,恆心三者是否可以彌補天資的平庸。
  謝謝朱老先生,謝謝。
  祝朱老先生,沈先生身體健康
  弟子謹上
回應﹕
  一、這叫用心不夠,投機取巧成習,與心理無關!
  二、正常,人若無知無識能做什麼?
  三、當然可以,而且道無他途。
11021 留言者:小人 [2012-12-19]
主題:請教
  老師:學生知道老師不相信末日預言,可是我們能相信什麼?
回應﹕
  老朽想法很簡單,是最有效的「二分法」。以所問為例,該相信什麼,當然是規律,二分法:
  宇宙中一切有規律嗎?
  1,若無,免談,不談也罷!
  2,若有,一定有「規律制定者」。
    1,制定者無能,規律不成規律,免談,不談也罷!
    2,有能,規律始行。
      1,規律不公不義,天下早亂了,免談,不談也罷!
      2,既有公義,可以相信。
        1,相信什麼?一己的私利?免談,不談也罷!
        2,若非一己私利,一切無條件接受。
  結論是:聽天由命,隨遇而安,管它今日末日,做自己該做的事,心安理得。
11020 留言者:乾乾 [2012-12-17]
主題:三人行必有我師
  尊敬的朱老師:
  您好。
  上周日我在公園里跟著師父學習太極拳,剛好下著大雨。一開始就我們師徒二人,討論到關於佛學的一些問題,結論當然以師父的意見為準。
  這時又來了另外一個人,他在旁邊聽了一會,就忍不住插話。先是說某處觀點是師父說的對,接著又說某處是我說的對。我在當下不覺一省,這不就是損卦所示:「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嗎?難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只要有三人就必然產生二種意見,進而必損其一。所以引申到為人處事上,確實沒必要多說話。君子敏于行而訥于言,擇善而固執之,終能致百慮于一定也。
  另外,師還有爭戰之義,三人以上的場合就不便教訓人。要人心服口服,二人私下切磋最好。
  以上小小體會,請老師不吝指正。
  學生 乾乾 敬上
回應﹕
  可以這樣「體會」,但不能如此「理解」。蓋體會屬於一己,自已身體所意會者,公婆各有所見,並無絕對的是非。然而,理解建立在道理上,道理屬公議,必須面面俱到,否則有損。
  損卦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是指損卦第三爻的因果。蓋六十四卦皆經天地風雷山澤水火八卦之「錯綜交互」而得,泰卦上地下天,損卦上山下澤,泰之九三、上六變遂有損。「三人行,則損一人」意為:「第三爻由陽變陰--三人(陽)去一陽」;「一人行,則得其友」意為:「第六爻由陰變陽-一人(陰)變與陽相同」。
  為什麼這樣寫?雖然是在討論天下的陰陽之道,但保證不是青春兒女的煩惱詩章也!緣易理就是變易之理,宇宙中事物變易不止,要用有限的爻詞解釋無限的觀念,必須有極大的想像力;若要靠想像,唯一的方法是「象徵」,而最籠統的象徵就是爻變。以上「六三」之爻辭,所述正是由「泰」而「損」的根本變化。
  再用大家能「懂」的文字述說之:「泰卦下三爻皆陽,同性相斥,三人必去一人!是損」;另一段指:「上三爻皆陰,得一男為友可也」!「繫辭」引孔子的話注解這一爻:子曰:「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即此。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高速公路可以去邯鄲,但到不了魯邑!別的任何文章怎麼寫都可以,反正誤不了事。但一扯到易理,若不合大義,老朽便無法「狗同」!
11019 留言者:沐杰 [2012-12-16]
主題:認識基因
  以往老師對體用因果多有著墨,然學生實未能把握箇中精要,故而常感對事物認識不足。以「智」字為例,學生思索良久,只能勉強分析出下列認知:
    體 :主觀觀察者。
    用 :認知體用因果。
    因 :外界刺激。
    果 :利害判斷、認知、經驗。
    總結:「智」用以形容一主觀個體運用觀察力,對訊息作判斷並化為認知、經驗,代表對事物瞭解之深度及廣度,以及運用事物之能力。
  學生自知此中必甚多謬誤,唯乏佐證資料以供訂正,只能期以歲月考驗、印證之。再如「法」字,意指「最佳途徑」,學生百思而不得其體,若指為「途徑」則又覺不通。
  基因為系統之縮影,得之可以簡馭繁,惜學生對認識基因仍只一知半解,故祈老師再為吾輩強為之言。另外,沈先生提及近來對漢字有了不同角度之認識,不知可否請沈先生於百忙中略述所得?
回應﹕
  不可思議!再看看老朽上篇回言吧!於第一則第四段:「…3DS到時,老朽用圖形基因點線面體,開始了圖文系統;為了戲劇表演之設計,找到了觀察基因主觀客觀;及至理解系統,又發展了認識基因體用因果…」不錯,在老朽念中無一不以基因形式存在。可是,老朽不是推卸責任,但絕對沒說過:「鴨有雞的基因」!
  閣下怎能把「理解基因」用到「概念」上呢?「智」是一個「概念(漢字之單字)」,「智慧」是種「觀念(概念加概念,概念要辨認,觀念才須理解)」,老朽也早說破口舌了!連基礎都沒弄清楚,談什麼精要、謬誤!直似洋學校教《山海經》!
  難怪!難怪!難怪子曰「禮失求諸野」!老朽已是野叟,野失,鴻飛了了!

  沈子工作忙,深夜才能回答。
  (沈補:利用新公司尚未成立、圖文系統還沒交接的這段時間,我將背景及橋段用的群體行為--約有一千個小劇本完成。同時也閱讀一些有關大腦、記憶、習慣等的書籍,因為小杏子除了要理解漢字、漢文外,還要對「人」的一切有所認識,否則徒以「電腦性」對「人性」,縱然在文句上能百分之百剖析正確、甚至對答如流,也談不上瞭解,遑論溝通了。
  前次我提到的那本書,對左、右腦功能的闡述較不同於主流觀點--如Reading In The Brain就是傳統看法--。前本書的作者,最近還有篇短文“The Divided Brain and the Search for Meaning”,對西方人偏重左腦而造成現代社會的窘境有些看法,等我閱讀完畢--閱讀對我而言就是大腦資料庫的重整和新索引的連結--再向網友報告。
  基因不是系統之縮影,和「人的基因不是人的縮影」道理一樣。靜態的事物--不論抽象或具體--始有體、用;動態事物才有因果。)
11018 留言者:沐杰 [2012-12-14]
主題:智慧
  學生再將老師之言體悟如下,請老師指正:
  「智」者知日,可理解為「深究廣識」,需以學習溝通為途徑。「慧」者掃心,為學習溝通之基礎(虛心始可容萬物),以剋己自律為不二良策。故欲得智慧,須溝通能力、倫理道德皆備。漢字所載概念則為另一課題(學生直覺認為與溝通能力有關)。
回應﹕
  如此如此,然果欲篤學,則應於千軍萬馬中單騎斬主將之首!緣老朽智力平庸、學識不豐,但自幼養成追根究底之個性,凡事不通不徹不止,為此累遭打擊。《論語》述而篇,子曰:「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老朽是舉一隅常以三隅問,致令師長、友朋火冒三丈,常曰:「你是哪根筋壞了?這麼簡單都不懂?」
  直到有天(時日已不復記憶矣)老朽突然靈機一動,所求者「基因」也!生命有基因,萬事萬物亦應如斯。當老朽在巴西學習音樂之際,找到了樂曲之基因,隨時可以作曲。及後,於1974年見到電腦,就一心猜測其構成之基因,但惜無機會。至1978年,在三軍大學首次接觸王安2200t微電腦,借助於幾個電玩程式,老朽於一週之內,摸清了電腦軟硬基因。
  由於老朽無意營商,研究電腦係為漢字尋求出路,時已有倉頡字庫計劃,與沈子另加一位程式師,一個月內就設計了首台中文電腦。很多人不相信,認為是神話,其實,擒賊只須擒王,但若不自己下苦功,只跟著別人聞風,能聞到什麼?
  待老朽將漢字基因完成,天下事物無不清徹透明,至是,老朽在人間只是隨緣來往、因孽行止。3DS到時,老朽用圖形基因「點線面體」,開始了圖文系統;為了戲劇表演之設計,找到了觀察基因「主觀客觀」;及至理解系統,又發展了認識基因「體用因果」。諸此等等,在老朽念中無一不以基因形式存在,是故在本網數千萬問題留言,老朽常手到擒來,一揮而就。

  進學若不從基本下手,經常舉足維艱,何也?蓋觀念不清、表相難明,永遠不知正確與錯誤所在也!老朽在本網談及「體用因果」已不知凡幾矣,人人以為不過老生常談,皆心領神會!其實,人之智力來自認識,宇宙中事物多如恒河沙數,無止無盡!而何謂「舉一隅以三反」?說穿了,「基因與整體」縮影!一隅所具有之體用因果,與三隅、千萬隅恒同是也!
  什麼叫「認識」?辨認識別是也,人之感官凡五,所能辨認者,不外乎「系統之體」;既已辨認,與意識中之過往經驗一一比較,因體而知「用」,是有識別。然而,認識不僅是靜態而已,既有「用」,於時間過程中,其所用必有前因及後果,是為因果。因此,體用因果即人類「認識基因」,人若以「老生常談」視之,已落樓外青山碧雲邊矣!
  以「智」為例,謂之「知日、知曰、知白、知目」皆無礙;「知」字之「矢出於口、箭射於矦」亦無多大分別,蓋漢字之形乃一種「象徵」,其所象徵之核心,始為真相。愚人只知依樣畫葫蘆,卻不知葫蘆為何物!往往一些「學者」為「知日、知白」爭得面紅耳赤,休談一隅三隅,更不必討論孰正孰反,去席避之為上上策!

  在傳統中華文化中,「智慧」乃精神文明之巔峰,絕非商品。凡大智大慧者,恒為仙佛聖賢,其智慧非緣熟不傳,且道上無德、賢者必隱。今時商品載道、龜兔同籠,時賢有眼無珠,龍象皆墨,工匠之雕技奉為珍寶,鄙俗之喧囂充塞圜宇!大道既失,人生無非吃喝玩樂如斯。
  然而,天機剝復,爾輩若能潛心致學,慎究事物之體用因果,篤修一己之德性品格,智世期之異日可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