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29 留言者:學生乙 [2006-04-29] |
| 主題:領字 朱老師: 學生先完成「形動」,再領「引動」至「速動」。謝謝。 |
| 回應﹕ 謝謝!收下了! |
| #6030 留言者:華子 [2006-04-29] |
| 主題:參考 朱老師: 既然漢字是一串串的(每一串都由一個獨體字為核心),建議除了用WIKI的方式建成外,可否再參考 www.visualthesaurus.com/?vt 的做法(技術上不知如何完成的),對學習中文者將是很方便的。 |
| 回應﹕ 謝謝。將交由網管研究之。 又:閣下想必對之已有心得,何不做些樣品,公佈網上,定有網友攘臂相助,不亦樂乎? |
| #6031 留言者:網主 [2006-04-29] |
| 告網友: 幸得網友襄助,組合字即將完成。老朽得閑,已將字首分類特性整理出來,再以之與組合字兩相對照,將對漢字之理解有極大幫助。不過這些都只是「急就章」,先攤在陽光下,尚須慢慢修飾,網友們切勿以為到此為止。 漢字之特性 人是一個個獨立的生命體,經過了千萬年的進化,因應環境需求,大腦容積增大、精密分工,從而有了語言應用能力。語言是種聲音介面,代表主觀個體對環境的認知,促使人類相互溝通,因之建立了群體的社會。接著,隨著社會的發展,由於語言受到時、空限制,在現實的需要下,又有了文字的產生。 不論是語言或文字,從古至今,其學習的方法,不外於強迫記憶。因為語文只是一種外來的刺激,必須將之與主觀個體的感覺認知密切相連,成為潛意識的一部份。而潛意識是個體行為的主宰,必須漸漸集聚,最後才能不加思索,有效地將外來刺激直接轉化到個體的反應、行為上,以利生存。 基於地域特性,漢民族在三千多年前,由於生存的需要,發展出一種「占卜」行為,而占卜的結果需要記載,於是便有了文字獨立於語言的特殊現象,最後形成了漢字系統(由殷商的遺跡可知,甲骨文分佈面甚廣,跨越了甚多語區,足見當時已有同文異音的狀況)。這種語、文分離的現象,至今尚未見於其他文化中。 古人對自然界長時期之觀察認知,發現宇宙萬事萬物莫非來自「五官」之感覺,並在心腦之意覺操控下,形成了一種籠統、含糊,但卻明確有效之「概略念頭」。此概略念頭(下稱概念)在整體之感受下,能循類援引,將已成過去的有效經驗喚出。同時,隨著文明之發展,概念不斷累積,更有了聚同分異的類別觀念。 將「概念」之異同聯結成一體,在腦海中建立一種網絡機構,是稱「概念網絡」。一個完整而健全的概念網絡中,概念就能如同流水一般,在網絡中自由穿梭,包羅萬象、芥納須彌。於是,當人思維時,概念不斷交連,再經概念索引之援引,以往既有的記憶,遂不斷綜合出現,令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受。 概念本是理性之結果,唯因人之感受在生理、心理的影響下,常以利、害的強度而定。因此思維有了理性及感性兩種,理性思維之對象為事物之體用因果關係,而感性思維則係一己之利害經歷。故此,若人僅具感性思維,自難脫出一己範疇;唯有排除感性、昇華到理性思維,人才能領會到概念之微妙處。 漢字所載之信息可稱「常識」,在古代「讀書人」就是「通曉常識之人」,而具備了常識,人便成為「社會需要的、有價值之人」。同理,古人讀書學習,目的在於學習常識。利用常識進一步鑽研「專業知識」,以之為社會謀福興利。由於此類「知識分子」是以常識為基,所作所為很少悖離社會正義(例外不論)。 然而,當今效法西文,僅視漢字為一符號,完全不計其中之常識。其結果,表面看來,學習之方式簡化了。學生死記死背,只得到了皮毛而忽略了基本之常識與深層的義理。這種人雖然能應用知識,從事各種技術工作,但卻喪失了「人際溝通」與「服務社會」的基本常識,人反而愚昧不堪,以致於社會大亂。 人是自然界唯一具有「概念思維」之生命體,在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古人發現人若不能於早期養成理性思維的習慣,生理及心理之感受必將驅使人偏向單純的利害取捨。而理性的思維方式,即為概念學習,由艱苦之學習中磨練出堅強之意志力。在具備了意志力後,人才能控制感性,由一己之利害昇華成大我的是非。 二、漢字學習方法 漢字學習極易,只要學者具備意志力(相反地,無此意志,強迫亦無用),掌握了正確的方法,對常識加以聯想,就可以「觸類旁通」而無須「強迫記憶」。 根據對漢字全面研究,已分析出其中之常識概念,通過聯想組合,僅學習少數概念,即應能掌握漢字理解之要訣。經分析約有720個獨體字(無字首,或有亦可視作一體),多源自於象形,為組合字之基礎。 除獨體字外,組合字皆具字首及字身,於組合時,根據「視覺位置」,形成一種「觀感」,以得其大概。 字首在上:原形在上者,指正常態:如日山????雨尚髟 向上生長者,指生態:如艸竹气 字首在下:原形在下者,指當時態:如土石木玉水火田山 字首在左:常態分類:如日月金木水火土等。 字首在右:如力刀反斤鳥??欠殳邑??等(除鳥外,皆與行為有關) 字首在外:如實際之包形者,各限制於其內:囗門????????等 字首在外上:受字首所限者:如??門鬥 字首在左下:受字首所影響者,如:走鬼風??麥 字首在左上:受字首所轄者,如:??厂??寐戶(無未) 字首在右上:受字首所限者,如:气?? 註:凡分類名稱如山水物地,其概念僅供認知者,字首為分類,字身供發音,是稱形聲字。 因單純之形聲字與聯想無絕對關係,故本文不予介紹。 漢字源自實用,古人發現宇間萬事萬物,莫非基於刺激傳至感官、感官分辨利害,因人之意識而得。是以於概念組合時,利用常用字首(常識分類)與字身(細部定義),相互間可資聯想之認知代表之。此「可資聯想」之條件,是為感覺器官眼耳舌鼻膚之功能視聽味嗅觸,以及意識(心+腦)所知之意覺。 茲列舉字首可資聯想之條件如下: 字首 感 覺 感 官 意 覺 日 強光,熱燥,巨遠 眼膚 自然物,時間用 門 固定形,通口,大 眼膚耳 人造物,生活用 月 弱光,涼靜,巨遠 眼膚 自然物,時間用 黽 四足,水生,猛勤 眼膚耳舌嗅 動物 骨 結構形,堅硬 眼膚 身體部分,支撐 目 圓形,深色,小 眼 感覺器官,在臉上 貝 形色麗,堅硬,小 眼膚 舌 動物, 生活用 囗 空間,巨大 眼 空間範圍,地域 金 反光,硬銳重冷 眼膚耳 自然物,材料用 木 長條形,穩固實在 眼膚耳舌嗅 植物, 材料用 韋 可塑形,柔軟堅韌 眼膚耳舌嗅 人造物,材料用 水 無形色,柔冷液態 眼膚耳舌 自然物,生存用 火 光熱,能量,氣態 眼膚耳 現象, 生存用 米 白色,硬,細小 眼膚舌嗅 作物, 食用 土 不定形,多實廣重 眼膚耳 自然物,材料用 鼓 圓形 樂器 眼耳 人造物,生活用 走 動態,腳動體位移 眼 正常態 赤 紅色 眼 物表狀態 白 光亮無色,潔淨 眼 物表狀態 舟 長形,可動,大 眼膚耳 人造物,水上交通用 禾 條形,綠色,矮小 眼膚耳舌嗅 作物, 生存用 ?? 空間位移,動態 眼 道途之空間行為 舌 扁圓形,柔軟,小 眼膚耳舌嗅 感覺器官,在口中 爪 爪形,尖利 眼膚耳舌嗅 生理機構 斤 片形,尖利 眼膚耳 人造物,工具 殳 直形,尖利 眼膚耳 人造物,武器 風 無形色,可動 眼膚耳嗅 自然態,在空間 彳 人互動行為 眼 關係態 牛 四足,有角體大 眼膚耳舌嗅 動物, 勞力用 阜 山形,人聚處 眼膚耳 自然物,人造物 身 特定形,整體 眼膚耳舌嗅 事物之主要部位 ?? 包形 眼 限制形 鬼 無形色,陰冷可怕 眼 未知態,危險態 臼 圓形,重 眼 人造物,工具 ?? 幾何形,固定,大 眼膚耳 人造物,保護用 ?? 反常態,不舒適 眼膚耳 生理現象 犬 四足,矮小,親和 眼膚耳舌嗅 動物, 豢養 鹿 四足,有角體大 眼膚耳舌嗅 動物, 野生 穴 內陷形,固定,大 眼膚耳 自然物,人造物 車 幾何形,可動,大 眼膚耳 人造物,交通用 麥 綠色多芒,矮小 眼膚耳舌嗅 作物, 生存用 力 能量變化 眼膚耳 現象, 作用態 巾 方形,多色,小 眼膚耳 人造物,蔽體用 虫 多變形,可動,小 眼膚耳舌嗅 動物,各種功能 片 薄形,具兩面 眼 形狀, 鬥 能量衝突 眼膚耳 現象, 激態 ?? 方形,邊界 眼 範圍 酉 無形色有香,液態 眼膚耳舌嗅 醱酵態,人造物 玉 不定形,多色堅硬 眼膚耳 自然物,材料 厂 幾何形,固定,大 眼 人造物,遮蔽用 雨 點滴形,冷,液態 眼膚耳 自然態,天候現象 示 行為態,恭敬慎重 眼 祭祀, 對天地鬼神 歹 非常態,不好 眼膚耳 認知態,生存態 石 不定形,堅硬 眼膚耳 自然物,人造物 瓦 幾何形,堅硬 眼 人造物,生活用 弓 弓形,有彈性弦 眼膚耳 人造物,攻擊用 角 尖銳形,堅硬 眼膚耳 自然物,人造物 子 後代 陽性 眼膚耳 認識態 魚 頭尾鰭身,水生 眼膚耳舌嗅 水生動物,食用 龜 頭尾殼身,水生 眼膚耳舌嗅 水生動物,食用 矛 尖銳形,堅硬且長 眼膚耳 人造物,攻擊用 人 兩足直立,可動 眼膚耳 嗅 角色,同類 食 行為 動態 眼膚 舌嗅 加工品,生存用 肉 不定形,柔軟 眼膚 舌 身體部分,功能 入 動作,進入 眼 空間切變 竹 長條形,堅韌尖銳 眼膚耳舌嗅 植物, 材料用 气 無形色,氣態 眼嗅 自然物,生存用 心 心形,柔韌,小 耳 生理器官,生存用 手 手形,柔韌,小 眼膚耳 生理機構,生活用 耒 長形,堅硬,長 眼膚耳 人造物, 生存用 口 口形,柔軟,小 眼膚耳 生理器官,生存用 邑 不定形,人聚處 眼膚耳 建築物,生活用 足 足形,柔韌 眼膚耳 生理機構,生活用 刀 尖銳利硬,小,長 眼膚 人造物,工作用 髟 細密形,深色 眼 生理組織,保護用 耳 耳形,柔韌,小 眼 感覺器官,聽覺用 馬 四足,高大,善動 眼膚耳舌嗅 動物,工作用 山 山形,穩重,厚大 眼膚耳 自然物,生存環境 艸 細條形,柔韌,小 眼膚耳舌嗅 植物,生存生活用 女 兩足直立,陰性 眼膚耳嗅 同類, 糸 長細形,柔韌,微 眼膚 人造物,生活用 田 方形,地表,大 眼 空間範圍,生存用 黑 無光之色,不可見 眼 物表狀態 鼠 四足,小,善藏 眼膚耳舌嗅 動物,有害 ?? 反擊 眼膚耳 動作 ?? 幾何形,固定,大 眼膚耳 人造物,遮蔽用 衣 不定形,多色多質 眼膚耳 人造物,蔽體用 言 聲音 耳 概念溝通,生活用 網主人白 |
| #6032 留言者:網主 [2006-04-30] |
| 告網友: 見股友留言,無不關懷建言,甚感之。 茲採納建言,擬於澳門成立「幻廬藝坊股份有限公司」。老朽自命「主席」,股務負責人為陳立堅,其餘工作由股友自動自發,自我磨練。 公司成立之宗旨:發揚傳統中華文化。 暫行之工作目的:1,半年內建立「漢文樂園」,成敗委諸公議。 2,一年內最少完成大型動畫片三部: 「巴西狂歡節上、下集」--時代醒世劇。 「我的女兒要出嫁」 --時代輕喜劇。 「無妄之災」 --古裝輕喜劇。 3,明年下半年月產動畫片一部,後年量產。 營利方式:未定,一切視機緣而定。 1,若廣告有效,影片免費發行。 2,若銷售光碟有效,影片將大量、廉價發行。 3,皆無效,每年僅精雕細琢一部商業片,餘時專門製作教育性節目。 股友認為目前「樂園甚冷」屬實,然因臨時草創、無中生有,本室已動員過半,其他工作暫停矣!(沈補:有這種感受的,何不挽起袖子,下地幫忙?)試想世上怎會有:只具一個攤位的狂歡節?大家各盡心力便是,冷也不見得不好,否則老朽何苦上山?需知世間因果爽然,一切前定,老朽注定是個永恆的愚公,除了移山、還是移山,至於山是否移走了,恕老朽不知。 又連日承蒙網友們協助,《字易》之工程已完成近半。日昨整理資料,才發覺最初為便於網友參與,將「獨體字表」貼在網上,因一時疏忽(已習之為常矣),若干字放錯了位置,現將已更正者重貼於下: 00 符號屬 類詞:天地人 序詞:癸壬卯未酉申丑己甲乙丙丁午亥辰 數詞:千十百萬 時詞:春夏秋冬,早午晚,日夜,暮夕 位詞:東南西北 左右中央 上下 正反 度詞: 幣詞 量詞:斤升斗寸尺番次集世 語法屬 代詞:我予吾余其自者 述詞:是為非弗無無有 副詞:于弗不必或 補詞:愛願要希需可 語詞: 聲詞: 連詞:而蓋或 介詞:當自于 10 根源屬 本源:基元本末 物源:土 理源:真假(無人旁) 感源:感 種源:胡 政源: 居源: 知源: 目前老朽正在準備「漢字理解」之資料中,由於老朽手中有數十個「版本」,每翻閱一次,就有一次「字震」。然因尚未定案,這些「心路歷程」稍縱即失,於是便保留了下來。不幸的是,老朽天上地下,無處不沾;偏偏無事已高,記憶力衰退,往往事隔幾天,就已一片茫然,更何況此「無解天書」? 僅以已公開發表之幾次為例: 1,第一次是1983年,老朽在美國寫《智慧之旅》(未發行,只贈友輩),斯為初稿。 2,第二次是1995年,《智慧之旅》一書在台出版,由時報出版發行,改了兩次。 3,第三次是1996年,老朽應台大江炯聰教授之邀,講「概念網絡」,已改了五、六次。 4,第四次是1999年,老朽赴京主持「漢字基因」發表會,出版《漢字基因工程》充數。 5,第五次是2003年,老朽於本網公佈「漢字基因」講義,此稿又改動過五、六次。 6,自後未曾再改,但去年沈紅蓮製作理解系統時,所採用之版本已不知究在「何山中」了。 一般人有個「嚴重之錯覺」,認為「沒有標準答案」,就「不能接受」! 「錯!錯!錯!錯!錯!錯!」 請問:除了「宗教」不談,古今中外有誰敢稱「真知」? 如今的「學校」,為了「打分數」,任意「假定標準答案」!教出來的「學徒」,也只會背標準答案!正因如此,老朽「不是好學生」!也徹底「否認當今的學制」!否認不了,老朽藏匿首陽山! 「漢字基因沒有標準答案」!「漢字基因永遠沒有標準答案」!「漢字基因也不可能有標準答案」! 雖然沒有標準答案,不表示人不能「理解」!全世界數百億人口,不可能有任何兩個人「理解得一模一樣」?當然「拷貝」可以、「死背」也可以,但是那不是「理解」!根據「理解」的定義:「一主觀系統,對某一客觀現象,以理性解析之認知」。既如此,宇宙中可有任何時空是重疊、全同的嗎? 因此,世上有一百億人,就有一百億種不同的主觀認知!這百億分別,正是人生最大的玄秘,也是人生考驗的階梯!老朽尚末畢業,還在接受考驗。每次面對這些概念,都有一番「進境」,越改靈智越清,領悟之效率越高。老實說,從第一個版本起,已是理解的要訣。譬如黃金,不論用如何提煉,九九成色最高,想百分之百?沒門! 這就是老朽與時賢最大的區別,一個求真的人,是不可能「手上抱著、天上拉著」的!那麼,老朽究竟得到了什麼?誰知道?有必要知道嗎? 所以,老朽做到哪,說到哪!今生無意做泥巴人、無意被人捧作玩偶!漢字、漢文化、漢魂,只要地球一日尚存,就不至於滅亡。老朽只是蠟燭,油脂太厚了,遇到火便燒,燒光為止! 網主人白 |
| #6033 留言者:朱氏 [2006-04-30] |
| 主題:「判斷類」部分完成 判斷: 量 會意,形聲-金文 白天可知之數。 經觀察、計算以求知。 與「米」組合為「糧」 要計量的米,穀食也,指出遠門所攜帶者。 韋 會意-金文 字上端與字下端之形反相,有相違、相背(行為)、大(物件)之意。 與「日」組合為「暐」 日之大者,光也,明亮,光彩。 與「金」組合為「鍏」 金屬使土相違,開溝掘土的工具(金常供製工具,與行為有關)。 與「水」組合為「湋」 水之大,壓力最大處,水的最底部。 與「火」組合為「煒」 火之大,光輝偉大狀。 與「衣」組合為「褘」 衣之大,柔軟狀;王后之衣。 與「人」組合為「偉」 人之大,特出,奇也,美也。 與「口」組合為「喡」 口之大,發聲大,呼聲。 與「囗」組合為「圍」 囗之大,繞在四周。 與「??」組合為「違」 行為之背,反向,未遵守。 與「門」組合為「闈」 門之大,緯幕,重要之處;皇宮、父母住的內室或考場。 與「是」組合為「韙」 是之大,肯定,對,是。 與「禾」組合為「稦」 禾之大,農作物茂盛。 與「彳」組合為「徫」 兩腳相違而動,行走。 與「示」組合為「禕」 示之大,美麗完好狀。 與「十日十」組合為「韓」 直立之大柵欄,井橋。 與「巾」組合為「幃」 巾之大,帳子或納物之囊。 與「玉」組合為「瑋」 玉之大,美玉。 與「糸」組合為「緯」 織物違於經線、垂直向的橫線。 與「言」組合為「諱」 言相違,因顧忌而不言。 比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匕首並列,相較量也,頻也;又「北」從反為比,親近也,偏私也。 與「日」組合為「昆」 日下比排而列者;比排而列者,同也,眾多。 與「竹」組合為「笓」 竹條相比而製的器具。 與「人」組合為「仳」 人比人,分別也。 與「手」組合為「批」 手比,觸擊而後比較;裁示也;每次之裁示的數量。 與「尸」組合為「屁」 狀聲字,從肛門排出臭氣之聲。 與「艸」組合為「芘」 草高且密,可做蔭蔽,保護。 與「女」組合為「妣」 父死曰考,母死比之於父,故謂妣。 與「田」組合為「毗」 田之比,相互為輔。 與「禾」組合為「秕」 有殼無實的穀,需比較方知者;不良。 與「玨」組合為「琵」 四弦並列的樂器,弦供彈者。 與「糸」組合為「紕」 密縫之衣服的邊。 與「??」組合為「庇」 寄居的處所,比諸外,是遮蔽,保護也。 與「田」組合為「毘」 田之比,相互為輔。 品 會意-甲骨文 眾物陳列而比,等級也,格調也,多也;眾物陳列,眾口嚐食也,比試也。 與「石」組合為「碞」 石甚多,山石高峻;以石充高,假冒,僭越。 與「??」組合為「區」 中有品,藏也,依類別而置也。 與「門」組合為「闆」 門內有品,事業有成者。 與「雨」組合為「霝」 下雨也;又落也。 考 轉注,會意,形聲-甲骨文 從老,去匕為??,取氣不舒之意,轉注為已故之父;引申為終,測試,制度;可靠也。 與「金」組合為「銬」 可靠的刑具;將手束縛住。 與「水」組合為「洘」 水之終,乾涸。 與「火」組合為「烤」 以火終之,炙熱使熟或乾。 與「手」組合為「拷」 手之不舒者;用刑具打人。 某 轉注-金文 木之甘者,易變酸,梅也。轉注為不知何物,未知之人。 與「肉」組合為「腜」 女性腹部突出如有某人,懷孕徵兆。 與「火」組合為「煤」 火之未知者,可以燒火的東西,石炭也。 與「女」組合為「媒」 女性謀兩姓之好,調和婚姻之人;催化。 與「示」組合為「禖」 示某人,求神賜子的祭祀及所祭的神。 與「言」組合為「謀」 言不定者,計策,計劃。 冘 會意-衍文 行進未決的樣子,象自然下垂狀。 與「金」組合為「鈂」 金屬器具之重者。 與「木」組合為「枕」 古人以木冘在頭下,以期入睡,墊在下面之木;墊在下面。 與「水」組合為「沈」 物在水中慢慢沒入狀, 與「衣」組合為「衴」 衣物垂落的部份。 與「心」組合為「忱」 心垂即行,真實的情意,誠也。 與「手」組合為「抌」 手垂,搥擊,深擊。 與「目」組合為「眈」 目垂,有所圖,未決不悟狀。 與「巾」組合為「帎」 絲巾垂落,指頭向前俯。 與「酉」組合為「酖」 沈迷嗜酒。 與「髟」組合為「髧」 頭髮下垂搖晃狀。 與「耳」組合為「耽」 耳沈迷於聲,反應遲延也。 與「糸」組合為「紞」 冠側繫物而垂落的絲帶。 與「黑」組合為「黕」 沈澱的黑色污垢。 厲 會意-金文 巖下之群蜂,危也,嚴也;作也;猛烈也;醜惡也。 與「日」組合為「曞」 日光猛烈狀。 與「水」組合為「濿」 水在孔洞中危而落,濿也。 與「米」組合為「糲」 米厲,去殼後之粗米。 與「牛」組合為「犡」 牛受力的部位,牛的背脊骨。 與「石」組合為「礪」 粗糙不平的磨刀石;猛烈磨石。 與「力」組合為「勵」 猛力,象徵勉力,振作。 |
| 回應﹕ 很好,對漢字有了更多之瞭解吧! 「韋」字有「大」意,凡物+韋,皆與大有關;行為則作「相違」解(請見所改)。 各有問題之字,確有問題,蓋古人造字並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也。尤以一些「罕用字」,正因為不易聯想,故人常棄而不用,今若全取而釋之,必有此失。 此外,山名、獸名等,僅取其聲,不能聯想、理解,刪之可也。 1.「十日十(朝字左旁)」和「十日十人(乾字去乙)」同為「日始出,光直射狀」,何解? 早上日光平射,不熱而高大之一種感受。 2.「能」被歸為「比」字身? 因原檔未保留,此問不知何解。「能」字來自「象形」,非「組合字」也。 3.像「禲」這類在解釋中只有「同厲」的字,要如何處理? 其原字與厲無異,視作異體字可矣。 |
| #6034 留言者:來得見 [2006-04-30] |
| 主題:利用開放文學的工具(字義查詢)來做字 朱先生: 雖然我對做字仍未能掌握,但留意到開放文學網中的字義查詢工具是可以加以利用的,是嗎? 另外,是否要領了字,才可以做〔該〕字的演變呢? |
| 回應﹕ 字義查詢工具應該可以應用,有問題請與網管連絡。 做「字形演變」不必「領字」,可自由發揮(沈補:最好同該網管聯絡,各字之字體可能已經準備好)。蓋各人想法不一,有分別始謂「百花齊放」。但「協助」老朽整理《字易》則是另一課題,由於工作方式一致,數人同時進行,是浪費時間也。 「做字」程式非常簡單,只是將「原形A逐漸變為目標形B」。變法正如《宇宙浪子》中衣紅騙五行人之妙計,每次都以1/2為中間值,也就是從A到(A+B)/2、再到B。以1/2之分配程式不斷求出前後兩者之中間值,分割次數越多,變化效果越是細密。只要會寫程式,必能自行掌握「做字」之妙。 注意:(A+B)/2係指於X,Y座標位置內之資料,求得後,即係A,B之中間形。再令(A+B)/2=B(每次都要確定「從何形到何形」),再求(A+B)/2。 做字形演變甚至於可申請「自己的工作欄」,愛怎樣做就怎樣做(要注意本網立足於中華文化,不談法律,但重道德)。因為「字形演變」有來自過去者,這種做法很多;更重要是未來之做法,要能「合情合理」,漢字才有生命。自由發揮的結果,可能會一無是處,但若有所得,得之大矣! 老朽正在編寫「漢字理解」,寫完後即可由學習進階至應用。會寫程式之網友,可試著將每一個漢字之「聯想因子」結合成為網絡狀。給一個聯想因子,就會顯示出一些相關文字出來;甚或會變成相關之圖形、動作等。所以,目前只是「廣積糧、深挖坑」,不久,樂園中可能會有各種應用方式,以取代「字典」! 要做事,做有意義之事,就要「不計成敗」,但必須「精打細算、預作遠謀」。有所成,不必成之在己(與西方剛剛相反),有所利,應求利之在人!漢文樂園之精神在此,本網網友之價值亦然。因此,覺得可為、該為、應為,不妨為之。人生機會有限,抓住一個,千萬別放掉了! |
| #6035 留言者:小蔡 [2006-05-01] |
| 主題: 朱老師: 學生已完成以下三字,請老師指正。另再認領「貞、孝、正」(道德類)三字。謝謝。 限制: 奚 會意,形聲-甲骨文 草索製腹大之盛土器;又有謂係以繩繫罪人,引申為隸役、鄙小;疑問詞。 與「水」組合為「溪」 水流大處始可見,山間的流水也。 與「人」組合為「傒」 人有疑問,等待也,繫滯也;又隸役也。 與「心」組合為「慀」 被隸役之心,怨恨不平也。 與「豸」組合為「貕」 被隸役之獸,小豬也。 與「彳」組合為「徯」 人與人互相連繫,等待也;又小路也。 與「虫」組合為「螇」 蟲奚,草綠色的蟲。 與「豕」組合為「豯」 豕奚,卑賤的小豬。 與「石」組合為「磎」 石隙大處始可流水也,山間的小水溝。 與「足」組合為「蹊」 步行的小徑道。 與「言」組合為「謑」 隸役之言,恥辱也。 道德: 愛 會意-金文(原字未明) 用心承受他人,喜歡、親慕也,寵也,樂也。 與「日」組合為「曖」 日代表大公,愛代表私情,象徵公私混淆,是非不明。 與「人」組合為「僾」 人之愛,不可見也,隱約彷彿也。 與「口」組合為「噯」 口部發出的情緒狀態,表情緒的嘆詞。 與「雲」組合為「靉」 雲親慕喜愛,雲聚而昏暗也。 義 會意,形聲-甲骨文 羊我,犧牲小我,不顧私利的行為,應也,道理也;人之威容;裁制事宜。 與「人」組合為「儀」 人所應重者,威容也;又裁制事物,得其事宜,擬度也,法也。 與「山」組合為「嶬」 山之威容,形容山峰巉巖。 與「舟」組合為「艤」 船應有者,移船近岸。 與「車」組合為「轙」 車應有者,古時車衡上貫穿轡繩的大環。 與「虫」組合為「蟻」 有義之昆蟲,體小、群居、分工合作。 與「石」組合為「礒」 石之威容,形容巖石錯落不平。 與「言」組合為「議」 言之應者,互相理論。 |
| 回應﹕ 很好。該言謝者,老朽也,謝謝! 這種練習,極有助於下一步之詞、文聯想,因西方之聯想方法源自西人之經驗;漢字組合之聯想則來自漢人之認知。待進行到「漢字理解」,就會知道對中國古人來說,宇宙間一切都是組合而成的。所以,千萬不要小看這個「組字」的工作,寫出來好像很簡單,但正如打太極拳一樣,不親自動手,境界就是到不了。 |
| #6036 留言者:朱氏 [2006-05-01] |
| 主題:識見類 識見: 茲 會意,形聲-甲骨文 原字為????,繁多意,後加草頭以增益。後借用為「此」。 與「金」組合為「鎡」 草多宜除,金屬除草木之器。 與「水」組合為「滋」 水能增益,增加。 與「山」組合為「嵫」 山地增益,山高峻。 與「石」組合為「磁」 能滋生力量、吸引鐵鎳礦石的性質。 多 會意-甲骨文 重夕累積而增加,數量上限,不少也。 與「禾」組合為「移」 田中禾多,應分株另植,象徵時、空改換。 與「人」組合為「侈」 人過份的行為,奢也。 與「女」組合為「姼」 女已足,美好。 與「言」組合為「誃」 離別時言多,分離。 與「心」組合為「恀」 心過多,需要依靠,依恃。 與「走」組合為「趍」 走得多而急,趨也。 與「??」組合為「迻」 物多則移。 乏 會意-小篆文 正字之反寫,意指反於正,不供應,故缺少也。 與「水」組合為「泛」 水疲乏,無波無浪平面散開狀,象徵一概而論或不著邊際狀。 與「??」組合為「疺」 因缺??而顯病狀,乾瘦,勞累。 與「手」組合為「抸」 缺手,需要工具,持。 與「貝」組合為「貶」 價值缺乏,降低也。 與「目」組合為「眨」 眼睛正之反,指眼睛一開一閉。 與「穴」組合為「窆」 空地洞,穴葬時下棺也。 與「石」組合為「砭」 人體乏之,以石治之,治病之石針。 與「襾」組合為「覂」 因缺乏基礎而顛覆。 少 會意,形聲-甲骨文 小的東西落到地上,顯得更小,不多,不足,幼也。 與「金」組合為「鈔」 金少,不足供應,故作紙幣。 與「木」組合為「杪」 樹木幼小部分,樹枝末端。 與「水」組合為「沙」 水少之處,水邊,常有極細碎之砂。 與「火」組合為「炒」 火少,食物短暫在鍋裡加熱的烹調方法。 與「手」組合為「抄」 手取,取少量;掠取也;取其面,謄寫。 與「口」組合為「吵」 嘴炒,聲音擾人也;聲音大也。 與「女」組合為「妙」 少女,青春多變,難以言喻狀,神奇。 與「是」組合為「尟」 肯定不足,少。 與「目」組合為「眇」 眼小或少了一隻眼睛。 與「走」組合為「赻」 行走不足,趕不上。 與「禾」組合為「秒」 禾乏,微小之數,借用作時間量名,六十秒為一分。 與「石」組合為「砂」 極細碎的石子。 與「耒」組合為「耖」 像耙的農具,有長齒,覆耕用,耙土更細勻;重覆耕田。 與「糸」組合為「紗」 細線紡成不密之網狀者。 與「玄」組合為「玅」 難理解處不多,美好。 勻 會意,形聲-金文 包二,可調之數,平分;分則少,少也。 與「日」組合為「昀」 日光均勻。 與「金」組合為「鈞」 金等分之,重量單位,約三十斤;引用為重,或尊重對方;重大狀。 與「木」組合為「枃」 平分絲線的木製工具。 與「土」組合為「均」 土勻,平也,遍也。 與「衣」組合為「袀」 衣勻,相同,純一。 與「田」組合為「畇」 田地開拓得很平坦、均勻。 與「走」組合為「赹」 走少,獨行。 昆 會意-金文 日下比排而列者。 比排而列者,同也,眾多。 與「木」組合為「棍」 木比之相同者,修整過的棒子,合手的工具,引申為如同工具之徒。 與「水」組合為「混」 水很多,同而不清,物與物摻雜狀。 與「火」組合為「焜」 火之同,同有火光。 與「人」組合為「倱」 同他人,無突出,不開通。 與「心」組合為「惃」 心緒同而不明,疑惑;混亂。 與「手」組合為「掍」 手工作使同,混合。 與「山」組合為「崑」 多山組成的大山。 與「車」組合為「輥」 車轂齊等勻整,可以滾動。 與「玉」組合為「琨」 玉之同者,美玉。 與「食」組合為「餛」 混同在薄麵皮裡面的食物。 與「糸」組合為「緄」 絲之同,排列的細絲。 朋 象形-甲骨文 貝與貝相並(或曰並肉),同類,類似者。 同類相聚,大也。 與「金」組合為「錋」 大的金屬器具,兵器。 與「木」組合為「棚」 群力支撐,相並而排的架子,遮陽、擋風雨用。 與「水」組合為「淜」 與水相並,涉水。 與「土」組合為「堋」 相並之土,分水的堤壩;箭靶。 與「??」組合為「痭」 腹部脹滿而顯病狀。 與「弓」組合為「弸」 弓相併,充滿也;又強硬也。 與「人」組合為「倗」 同類之人,可以輔助,託付。 與「山」組合為「崩」 山朋分而倒塌下來。 與「車」組合為「輣」 大車,兵車。 與「髟」組合為「鬅」 髮朋鬆,散亂的頭髮。 各 會意,形聲-甲骨文 行而止之不相聽,異辭,象與他不同、不相謀狀。 與「肉」組合為「胳」 手臂常分別運動,與體不相謀,故指臂體相連處。 與「木」組合為「格」 樹枝分別發展,木條相交,固定且各別的結構,引申為標準。 與「水」組合為「洛」 水各不相謀。 與「火」組合為「烙」 以熱的金屬止於物,燙灼。 與「??」組合為「客」 室中各別者,外來之人也,系統外之系統。 與「衣」組合為「袼」 上衣與它處不同的部分,袖子。 與「心」組合為「恪」 心態各別,各自遵守,敬也。 與「手」組合為「挌」 力量互不相謀,擊。 與「口」組合為「咯」 口中有不同者,有異物,需咳出。 與「田」組合為「略」 田各有不同之大小,捨異取同是也,稍稍。 與「門」組合為「閣」 門各不同,下大上小,樓也;古為權貴所有,或國家主政機構。 與「骨」組合為「骼」 各種骨頭,即骨架子。 與「貝」組合為「賂」 與用財之常規相違,以財與人,有所求也。 與「車」組合為「輅」 車前各有不同之挽木,挽木也。 與「玉」組合為「珞」 各別的小塊玉,眾多狀。 與「石」組合為「硌」 與其它石頭不同,大或表面不齊之石。 與「酉」組合為「酪」 各種醱酵的食物。 與「角」組合為「觡」 角分岐,有分枝的角。 與「足」組合為「路」 足各行之,通達目的之道也。 與「馬」組合為「駱」 不像馬之馬,似馬之坐騎。 與「糸」組合為「絡」 各別之絲聯成一體。 互相結合連接。 與「山」組合為「峈」 與山不同,像山。 與「言」組合為「詻」 各說各話,爭辯是非曲直。 同 會意-甲骨文 出入口相重,相共,相等,一致也。 與「肉」組合為「胴」 肉成筒形者,身體除去四肢部份。 與「水」組合為「洞」 水相共,物體必中空,通透,能容水處。 物體中空之狀。 與「火」組合為「烔」 與火相當,熾熱狀。 與「竹」組合為「筒」 竹形上下同,粗圓的中空管。 與「??」組合為「痌」 與病痛相等,痛苦,哀痛。 與「人」組合為「侗」 與人同者,幼稚無知也。 與「心」組合為「恫」 心態共同,痛也;呻吟也;又恐懼也。 與「手」組合為「挏」 手推東西使之同向移動。 與「口」組合為「哃」 發聲欲使人同,妄下言論。 與「山」組合為「峒」 山之同者,上有山洞也。 與「??」組合為「迵」 行為一致,通達。 與「馬」組合為「駧」 與馬相當,善動,急速。 與「糸」組合為「絧」 與細絲相當,緩而直通。 與「言」組合為「詷」 所言一致,共同的。 齊 象形-甲骨文 象禾麥吐穗上平之形,同,等,使有規律。 與「肉」組合為「臍」 齊者整也,嬰兒與母體相連處,即腹部凹下像窟窿的部分。 與「金」組合為「鑇」 以金屬器物等分,切。 與「水」組合為「濟」 使水有規律,引申為協助。 與「??」組合為「癠」 生病使人有規律,指生病。 與「人」組合為「儕」 與人同等,同輩、同類的人;相當。 與「心」組合為「懠」 心齊,憤怒。 與「手」組合為「擠」 手齊,用力壓也,排也。 與「口」組合為「嚌」 口齊,嘴縮緊,品嘗。 與「禾」組合為「穧」 割齊了待紮的稻子。 與「舟」組合為「艩」 使櫓和船規律的部分。 與「雨」組合為「霽」 雨雪之斷,雨雪停;又天氣晴也。 與「玉」組合為「璾」 外表與玉同等,像玉的石頭。 與「阜」組合為「隮」 地氣上平,氣升,登也。 與「足」組合為「躋」 足擠之,上升也,登上也。 異 象形,會意-甲骨文 戴面具舞動,不同也,奇妙也。 與「火」組合為「熼」 火舞動狀,火光。 與「??」組合為「廙」 屋內有不同者,需要相互恭敬。 與「米」組合為「糞」 米異,吃了米,變成異物,屎也。 與「十戈」組合為「戴」 受力於不同者,被擁護也;頂在頭上。 與「北」組合為「冀」 相背且異,僅存希望也。 與「羽」組合為「翼」 不同之鳥毛,硬羽,翅膀也。 垂翅保護。 肖 會意,形聲-小篆文 肉小,外形相似狀,衰微狀。 與「金」組合為「銷」 金屬消散狀,由有至無狀;熔化,消除,賣出。 與「木」組合為「梢」 樹技小處,指其末端,引用為長形物末端。 與「水」組合為「消」 水之小,難見狀,散失狀。 與「竹」組合為「筲」 竹細削,所製的小器皿。 與「??」組合為「宵」 室中光線衰微,夜也。 與「弓」組合為「弰」 弓的末梢;又拉弓射箭也。 與「人」組合為「俏」 人嬌小,引申面貌姣好;又人相似,像也。 與「心」組合為「悄」 心如小肉,難見難知,靜也;又憂也。 與「手」組合為「捎」 手持梢,手持物件的上端。 與「口」組合為「哨」 肖口之聲,軍隊巡邏以哨聲聯絡,故稱屯戍處也。 與「尸」組合為「屑」 本體小者,碎末狀,無價值。 與「山」組合為「峭」 山峰林立,一山肖似一山,險峻狀,聳立狀。 與「??」組合為「逍」 能消之行,無拘無束,自得狀。 與「目」組合為「睄」 看人小,輕視;眼睛看不清楚,晦暗不明。 與「禾」組合為「稍」 禾小,剛冒出來,漸,小,略,微。 與「舟」組合為「艄」 船之本梢,船尾也。 與「車」組合為「輎」 車上有小肉,以獸皮裝飾的車子,兵車。 與「巾」組合為「帩」 包束使髮消少的頭巾。 與「雨」組合為「霄」 雨雪遇暖則衰微,故稱天晴;引申為天空。 與「足」組合為「踃」 足衰微,腳抽搐;動。 與「革」組合為「鞘」 革肖,與,物相似之革製物,與刀劍相似的套子。 與「糸」組合為「綃」 肖似生白繒但較疏之織物。 與「言」組合為「誚」 言肉小,有所不足也。 半 會意-金文 牛為物,大可以分也,物中分為二,其中之一也。 與「肉」組合為「胖」 半體為肉,指肉多狀。 與「金」組合為「鉡」 將土分半的金屬器具,農具。 與「木」組合為「柈」 半木可盛物,盤子。 與「水」組合為「泮」 水成半,散,解開;古學堂取天子規格之半,故稱泮。 與「土」組合為「坢」 地面伏起一半,不致阻礙,平坦。 與「衣」組合為「袢」 衣服只穿其中之一,指內衣;炎熱。 與「人」組合為「伴」 人一半,需另一半,指陪同之人。 與「心」組合為「怑」 心一半,不順暢。 與「手」組合為「拌」 手使之成半,分割也;一半又一半,調合也。 與「田」組合為「畔」 田之半,田界也,邊界。 與「片」組合為「牉」 分半取其一,另一半,借指夫婦一方;分離。 與「足」組合為「跘」 兩腿取其一,跛行,蹣跚。 與「革」組合為「靽」 於分半處以皮革套之,指牲口所用皮帶。 與「糸」組合為「絆」 將繩分勒馬腳,使足難行者。 與「女」組合為「姅」 女事取其半者,指女性生理期。 與「言」組合為「詊」 話說一半,有所取捨,巧言。 宛 會意,形聲-小篆文 平臥彎轉狀,長而曲折,類似狀。 與「日」組合為「晼」 日光曲折,日將落。 與「肉」組合為「腕」 身體能曲折處,臂的和手掌相連的部分。 與「金」組合為「鋺」 曲折狀的金屬器具。 與「水」組合為「涴」 水有泥而曲折,不能順流,指汙染、弄髒。 與「火」組合為「焥」 火之曲折者,煙火。 與「心」組合為「惋」 心態曲折而彎轉,令人驚,歎,惜也。 與「艸」組合為「菀」 草木長而曲折,茂盛。 與「女」組合為「婉」 和順美好的。 與「田」組合為「畹」 曲折之田,田二十畝或三十畝。 與「虫」組合為「蜿」 蟲之曲動狀。 與「玉」組合為「琬」 無稜角的玉,柔婉也。 與「石」組合為「碗」 盛裝食物的器具,曲形質堅。 與「豆」組合為「豌」 豆彎曲於莢中者,蔓性草本植物,豆科,莢中有果實者。 與「足」組合為「踠」 腳屈曲而彎。 與「糸」組合為「綩」 長而曲折的絲線。 與「黑」組合為「黦」 黑色有紋狀,色變,色壞。 疑 指事,會意-甲骨文 比較事物難以決定,未決不定也;又求定止也。 與「??」組合為「凝」 凍結而定,水堅也,聚集不動。 與「山」組合為「寲」 在高處觀望未決,察看。 與「??」組合為「癡」 未決之病,神思不足,不慧也;心理上執著於某種事物,過度於。 與「石」組合為「礙」 有石未定,乃過程中不順的狀況,妨也,阻也。 與「人」組合為「儗」 人相揣度,相疑也,相比也;又人定,癡固也。 與「手」組合為「擬」 以下比上的動作,揣度也;比較摹仿也。 與「艸」組合為「薿」 草生長以求定止,茂盛。 與「言」組合為「譺」 所言不定,欺紿。 排除字:栘鉹柉魦蚐錕菎猑鯤騉硼鉻佫貉鮥桐垌銅茼酮狪鮦櫅薺麡蠐鱭潩霬魈蛸硝捥 未解之字已標明。 另「吵」可否以「發聲幼稚」來解?「嘴炒」似乎有些牽強。 |
| 回應﹕ 謝謝! 已排除各字與「未解字」:「訬笉呁姛粡硐餇倇睕」等字皆屬「形聲字」。此類字作何解釋已難定論,即令康熙字典也陳述難明。若依老朽主張,忘之可也!但忘之非刪除之,故在「倉頡內碼」中,一律保留。蓋倉頡內碼有26*32*32*32*32種排列組合,古字新字,只要有倉頡碼,本字庫就提供字形也。 至於各字作何解釋,曷不任後人定之?若漢字基因有解,解之;若有人堅持奉行古解,亦解之。時代在改變,觀念在更新,有人棄古從西;有人食古不化;老朽獨樹一幟,不與時賢爭長短也! 吵若作「發聲幼稚」來解,則無令人煩苦之感覺,蓋發聲幼稚無價值評判,只能謂尚不成熟也。「嘴炒」似乎有些牽強,其實不然。會意字中常借用「通義」,是屬聯想之一部份。「嘴炒」之聯想,必有「炒菜」之噪音,且有煩苦之感。餘字如鈔杪抄,皆有炒之音義,而沙砂紗、妙眇玅從少即可。 |
| #6037 留言者:陶人 [2006-05-02] |
| 主題:符號屬 我想認領符號屬類詞:天、地、人三字。 另先生,地圖相關方位的描述中,須否設一中心位置? |
| 回應﹕ 天地人三字非供組合用,乃標示也,不知該如何「認領」? 地圖不須設中心位置。但宜參閱劇集第四十八至五十一集內容,以便於排演。 |
| #6038 留言者:學生乙 [2006-05-02] |
| 主題:完成與領字 朱老師: 學生完成「形動」、「引動」、「力動」、「速動」類。繼領「傳承」、「知情」類。謝謝。 形動:展屈曼 展 會意,形聲-小篆文 身體轉動,張開,舒,延。 與「木」組合為「榐」 木展,小木杯,古「盞」字;又樹展,取汁為酒。 與「手」組合為「搌」 手展,手動狀。 與「車」組合為「輾」 車展動時,車輪踐行狀。 與「石」組合為「碾」 以重石向前展開,壓之而過。 與「單」組合為「囅」 大展,猶人喜時,屈體彎腰,啟齒解顏的表情,笑貌。 與「足」組合為「蹍」 足展,腳踏狀。 屈 會意,形聲-金文 體受力向外彎曲,受折辱。 與「水」組合為「淈」 水之曲,濁也。 與「土」組合為「堀」 土中之曲者,土穴。 與「人」組合為「倔」 人受委屈不服從,強硬狀。 與「手」組合為「掘」 手曲求直,以使藏者出也。 與「口」組合為「啒」 口說的話被歪曲受折辱,憂貌。 與「山」組合為「崛」 山勢彎曲,忽然高起或突起。 與「穴」組合為「窟」 穴中可屈身之處,室也,孔穴也。 與「長」組合為「镼」 半臂之距離,指古代婦人的半臂服,肩有袖至臂□而止。 曼 象形,會意。 柔美而曼長的形態。 與「金」組合為「鏝」 以金屬器物曼之,使表面平滑的工具。 與「木」組合為「槾」 以木器物曼之,使表面平滑的工具。又植物性質倨傲,荊類。 與「水」組合為「漫」 水延長狀,引申為隨意、無限狀。 與「土」組合為「墁」 土美,指牆壁的裝飾。 與「人」組合為「僈」 人曼,舒遲也,慢也。 與「心」組合為「慢」 感覺曼長,遲緩也;懶惰也;又倨傲不屑也。 與「艸」組合為「蔓」 植物攀附的曼長的莖。 與「女」組合為「嫚」 女曼,態度慢人,隨便狀。 象犬之獸,獵食類,毛紋似貍而大。 與「巾」組合為「幔」 曼長之巾,帷幕也。 與「魚」組合為「鰻」 魚體長且彎之魚。 與「食」組合為「饅」 麵粉加水揉之,成柔美曼長、可變形的食品。 與「髟」組合為「鬘」 髮曼長,華美狀。 與「糸」組合為「縵」 柔美曼長之絲織品。 與「言」組合為「謾」 言語隨便狀。 引動:崩冒 崩 會意,形聲-小篆文 山朋分而倒塌下來。 與「水」組合為「漰」 水崩,水擊聲。 與「土」組合為「塴」 土朋,土相併,埋也;壅也。 與「人」組合為「傰」 同朋,人有朋,輔助也。 與「石」組合為「磞」 石崩,激烈狀。 與「足」組合為「蹦」 足崩,迸發狀。 與「糸」組合為「繃」 絲令緊,令縐處平坦。 冒 會意,-衍文 帽蔽目,以下衝上,象徵不怕,頂替。 與「艸」組合為「萺」 同苜,豆科植物,可做蔬菜或飼料、肥料。 與「女」組合為「媢」 被蒙蔽而生嫉妒。 與「貝」組合為「賵」 以貝冒之,覆助也,助生送死之禮。 與「舟」組合為「艒」 有頂的小船。 與「巾」組合為「帽」 以巾蒙蔽冒出之頭,保護頭髮的頂套也。 與「王」組合為「瑁」 玉冒,象徵尊貴,不懼;天子所執的玉器,用以合諸侯的圭,覆於圭之上。 與「力」組合為「勖」 冒力,勉勵。 與「毛」組合為「毷」 冒犯而不安。 力動:翏夬斥 翏 會意,形聲-衍文 高飛,風聲。 與「月」組合為「膠」 羽散而能飛,需有以固之,肉骨所製之黏性的質體;黏也。 與「金」組合為「鏐」 金屬遇風飛起之奇狀,引申上等的黃金。 與「木」組合為「樛」 樛木遇風之糾結狀;又向下彎曲。 與「水」組合為「漻」 象水氣上升,清深也,高遠也。 與「??」組合為「廖」 屋中風聲,空虛狀。 與「??」組合為「寥」 室中風聲,可高飛而無阻,冷清狀。 與「??」組合為「瘳」 病者聞得風聲,於空氣流通之地,病癒也;又損也。 與「人」組合為「僇」 同戮,人高飛之力量,侮辱也。 與「心」組合為「憀」 心高飛,無心,蕭然狀,聊且悲恨也。 與「手」組合為「摎」 動手而使物於高處。 與「口」組合為「嘐」 口高飛,不可信,大話;又雞叫聲。 與「山」組合為「嵺」 山高起,聳狀。 與「女」組合為「嫪」 女聲相雜不休,為物而戀也,惜也。 與「谷」組合為「豂」 谷中風聲,空也,深也。 與「風」組合為「飂」 風聲也。 與「車」組合為「轇」 車馬聲相雜,喧嘩貌。 與「蟲」組合為「蟉」 蟲高飛,指龍,行動貌。 與「王」組合為「璆」 古「球」字,裘中空,磨玉使空,所得之圓形物;原為玉磬。 與「石」組合為「磟」 石聲相雜,指碾殼類或碾平場地的農具。 與「酉」組合為「醪」 酒味上揚,濃烈的酒。 與「糸」組合為「繆」 絲遇風飛起之亂狀,不妥也。 與「言」組合為「謬」 言如飛,荒唐不實。 夬 象形,指事-衍文 上象弓形,下以手持之,引也,開也,決也。 與「金」組合為「鈌」 金有缺,其光芒如刀,刺也。 與「水」組合為「決」 水使之缺,水速快,象徵果斷、快速。 與「火」組合為「炔」 火引出的黑色氣體,冒煙貌。 與「衣」組合為「袂」 衣之開口處,供手穿過之衣袖。 與「心」組合為「快」 心能決,急速也;又爽然也。 與「手」組合為「抉」 手取所缺者,挑也,剔也。 與「口」組合為「吷」 口有缺,發出小聲音。 與「走」組合為「赽」 走能決,走貌。 與「王」組合為「玦」 玉開,缺了一半的玉。 與「角」組合為「觖」 角有缺,引申不滿意狀。 與「缶」組合為「缺」 缶夬,破而不全,少而不足,毀壞也。 與「足」組合為「趹」 腳踏地時間不足,馬行快速狀,前足稱踼,後足稱趹也。 與「馬」組合為「駃」 同快,馬能決,疾速也。 與「言」組合為「訣」 言開,以言語決定之。 斥 會意,形聲-小篆文 原字從????,卻屋也,引申逐也、遠也、望也。 與「木」組合為「柝」 聲音可以遠傳之木,巡夜所擊的木梆。 與「水」組合為「泝」 同溯,水朔至始,逆流而上也。 與「土」組合為「坼」 土逐,分裂。 與「手」組合為「拆」 手逐,排斥,使分解,裂也,開也,毀也。 與「蟲」組合為「蚸」 後肢特別發達的昆蟲,善於跳躍遠處,飛翔時翅膀發出聲響。 與「足」組合為「跅」 足逐,隨意踢動也。 與「言」組合為「訴」 言逐,因過度而傾言,傾言於公正者。 速動:霍 霍 象形,會意-甲骨文 象雨中鳥疾飛貌,散得很快也。 與「日」組合為「曤」 日有光,散開之光,明也。 與「月」組合為「臛」 散開之肉,肉羹。 與「水」組合為「瀖」 水受力表皮上下運動,平面散開成波;又水四處散開,不定貌。 與「竹」組合為「籗」 竹質堅,以編成籠,散開捕魚,罩也。 與「手」組合為「攉」 手快飛,前後搖動也(左右搖為揮);又用手鏟起之物甩散到別處。 與「目」組合為「矐」 鳥疾飛,因目可分明暗,光明也,失明也。 與「石」組合為「礭」 散開之石,嶮峻不平貌。 |
| 回應﹕ 很好,謝謝! 已掌握訣竅矣!所加之字甚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