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5567 留言者:江濤 [2005-05-29]
主題:讚嘆
  朱老師及沈大姐你們好,

  近日不斷看到改編「東周」一劇進展神速,除了替工作室歡喜之外,學生這邊廂的進展卻像烏龜沒吃飯一樣,對比之下,很是汗顏!的確要加把勁!

  昨天得知「桃花源記」這套片製作完畢,便急去下載看看。看後感:目瞪口呆,由衷讚嘆!

  先舉片中數幕片段,以方便提問:

  片段一:00:00:11 - 00:00:30
  簡 介:由高空處入鏡
  提 問:這種「拍攝」手法,應如何寫呢?      

  片段二:00:00:26 - 00:00:40
  簡 介:民間生活
  提 問:我們由於未接觸過系統,故只能想像系統能製作甚麼,而不知其是否能理解
      我們想其製作甚麼。故,在描寫《風月鑑》中的一些民間生活片段時,總怕
      不得要領。學生感覺到,圖文系統在這一段中,似乎是靠數句簡單的描述,
      便由系統自由發揮。若是這樣的話,那進度及效率就可大大增加了。

  片段三:00:01:33 - 00:01:36
  簡 介:「漁人甚異之,復前行」的面部表情
  提 問:這四秒中的表情,真的很妙!想問一下,系統是從「 」內那八個字中自行
      表達這種面部表情呢,還是從「呆了一下,深感詫異,由於好奇,遂決定前
      往」這種描寫下而製作出來呢?(在此不得不讚古文之美,只寥寥數字,便
      更勝今人之文筆!)

  片段四:00:02:27 - 00:02:43
  簡 介:「豁然開朗」後的良田
  提 問:這種遠眺的距離感,是靠那些茅屋的比例來表達的吧。我們應如何描寫呢?
      另,那一幕所表達的,是多小畝地呢?(系統應不會那麼神,只用「開朗」
      二字,便能自行規劃出此景的大小吧?)

  片段五:00:02:44 - 00:02:55
  簡 介:樹質變化
  提 問:谷內的樹質及其樹葉,明顯比谷外的仔細很多。其影亦然。個人而言,很喜
      歡谷內的樹質變化,學生應如何描寫這種樹質呢?
      
  頭四個片段,正是學生一直想做出來,但由於無系統試製,所以只能從腦中構思。不知朱老師及沈大姐能否在「罟網劇場」公開這段片的改編劇本,讓我們能邊對照、邊揣摩一下呢?

  最後,純粹好奇一問:古時漁人出海,會穿襪子布鞋的嗎?印象中,為求方便在船上活動及不掉進海裡餵魚,他們喜歡穿一些類似草藤紮成的露趾鞋。(這只是些微末細節,全因《風月鑑》中有數幕船上戲,加上學生對劇中人物的服飾造型很執著,故有此一問。)

  祝 工作室 仝人

        身體健康,工作順利!

  末學 敬上
回應﹕
  能力有待時間培養,急不得也!尤以我國環境欠奉,從業人員素質極差,待從無中生有,自應付出更大之代價。老朽自推出「開放文學」及錄音,正相當於「網上教室」。教習有一定之進度,按步就班,學者怎可一蹴而及?
  不久,本計劃將迅速擴大,可能有上千人加入,且將成一嶄新之產業!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快快努力,以免蟲兒一掃而空!
  所問者悉皆「導演」事也(沈補:可見汝之性向),茲答如次:
  片段一:
    全景(武陵城),俯15度,拉進、穿過城門,入城內街道上。
    (沈補)此處可由導演在分鏡表中填入,作者亦可注明。

  片段二:
    民間生活模組:本室每攝製一片,即可收集若干「群體模組」,只要用程式配合
  時、空背景,將人物衣裝、建築形式改變,即可重複使用。此即謂「學而實習之」,
  斯乃老朽得以大言不慚:「每人每月可拍一片」之秘密武器是也。
    (沈補)此需仰賴背景資料庫,目前正建立中(暫以宋東京和《東周列國志》為主)。
  根據朝代、國別、階級、職業、性別、年齡決定服飾與屋舍。
    準備中之《清明上河圖》虹橋部分,將建立部分「群體模組」,如「買物」、「問安」
  、「拉客」、「點茶」、「拉縴」等等。將來編劇只管主要角色,其餘背景人物全依據時間
  和場景自動安排。
    《東周》部分,將建年表與大事紀、各人物相關資料庫,俾人、事、時、地聯結,以利
  編劇。

  片段三:
    「漁人甚異之,復前行」,因「甚異」係面部表情,故程式自動化為「特寫」。
  復前行指的是「個人」,其行為「撐船」也。

  片段四:
    「豁然開朗」此句可表現之內容甚多,此係美工之設計、導演之選擇也。
    
  片段五:
    樹質變化同「片段四」。
    (沈補)有樹、有風、白天,「環境模組」完成後,係自動處理。
    以上數段(除片段二外)之安排,皆係本室動畫組已有之素養(取鏡、燈光、剪接目前
  是人為),無需「導之」也。

  且先參與編劇工作,不久將選拔「配合度高」者數人,邀至本室「集訓」。至時,將可瞭解全部細節,自能得心應手矣!
  千萬注意,不要太「執著於無關緊要之細節」,畢竟,動畫影片非真實人生。要先能做出成績來,再求精進,最後及於盡善盡美(沈補:與我心目中之桃花源尚差一截),乃法自然之道也。
5570 留言者:陳智民 [2005-05-31]
主題:新時代
  朱老師您好:

  學生已欣賞畢「桃花源記」,雖畫質離真實尚有一段距離,然在一流的編導演及配樂之下,本片所散發出的幽遠高雅意境,已非時下影片所能相比。
  學生一就讀材料博士班友人閱畢後亦讚不絕口。學生推介先生志業與彼多年,彼從初時的不信、懷疑,到逐漸接受、相信,以及現今的支持與期待(彼亦為文傳忠實小股東),正是因為先生無私作為、言行如一感化之功。
  學生於反覆欣賞之餘,除回味本片幽遠意境之外,腦海所思所想,則是此後新時代的景像。
  從編劇立場,圖文系統所代表的意義,是一舉突破電影現實拍攝中的種種限制(如用鏡、道具、場景、演員、成本等),提供了編劇更寬廣、自由的揮灑空間。
  未來,只要編劇有非凡的想像力與文筆(當然還有品德),無需外力之助,以一人之力,就能化幻思為實景。斯時,好萊屋將無人住矣!
  學生有幸恭逢其盛,自當再接再勵,淬鍊文筆,以迎接此一新時代的來臨。

  學生 陳智民 敬上
回應﹕
  桃花源記祇個起點,來日方長,尚有待爾輩繼續努力。老朽等竭盡全力,克服一切技術上的障礙,下一步就是下一代人的境界、思想與抱負了。需知,中華百年苦難,正是前一代因循怠惰的後果。苟若年輕人只知享受、消費、沉迷,桃花源將永遠是幕中談影,難覓其蹤也。
  宇宙有其規律,世界之成非一日之功;做人應確定目標、勇往直前,且持之以恒。今日舉世遭到唯利主義之危害,人慾橫流、妖魔當道。斯乃大時代來臨之前奏,有志之士,曷不揭竿以抗?個人力量有限,借用古人之智慧,結合西方之科技,眾志自必成城!
  「巴西狂歡節」證明本室有能力編導攝製;「桃花源記」取其瀟灑意境;目前重拍「黛玉葬花」,力求表現華麗、精美;再下一步是氣魄、規模,可能以「清明上河圖」示範,也有可能拍「東周」之戰役;待多方嚐試成功後,即將「大舉」,孔雀開屏矣!
  十步之內必有芳草,華夏豈無人哉?過去已經過去,今時將至、日待出、黎明東方矣!
5574 留言者:江濤 [2005-06-01]
主題:文傳演義
  朱老師你好,

  很高興看到此收購戰之成功!其實學生除了在工餘改編劇本外,還在寫一篇探討如何運用道德觀念來鞏固及優化企業融資流程的論文,用以大大減少金融騙案的發生來使社會民生更加穩定。可是,每天在這個爾虞我詐的商業世界裡,一群群人臉獸就只顧私利,無道無德,使到這篇論文的理據就像大海中的小舟一樣,眼看就要被巨浪捲翻擊碎。

  那曉得,就在今晨,讀到「文傳大勝五大門派」這麼精彩的一回,得知在這個腥風血雨的修羅戰場中,竟有西方機構肯「寧願破產,不予微軟」,及文傳能屢挫各大門派的高手毒招,不禁連聲叫好!這麼大快人心的正義一仗,就像替學生打了一支強心針一樣!現在只覺,若沒看過狂風巨浪之兇,怎可體驗風平浪靜之美?
  
  在此,不禁十分期待《文傳演義》面世之日!學生深信,這部書定能教曉我們什麼叫做「邪不能勝正」!
  
  祝 工作室及文化傳信 仝人

       身體健康,工作越來越順利!

  末學 敬上
回應﹕
  老朽等日夜不懈,正是明證也。美言不如事實、文宣不如行是,文化傳信肩負之責任,不僅是面對股東、面對國民,還要在千秋萬世中樹立典範,令世人深切瞭解「中華文化之真正價值」!
  文化者,文以載道、化育蒼生也!國人持之,曾光輝數千年!一旦棄之,遂成為「喪家之犬、無根之萍、眾矢之的、乞憐之鄙」!今尚有人以「白化」為榮,是鄙之又鄙也!
  老朽者,一介獨夫也,未曾留洋鍍金,不得時賢垂青,手無縛雞之器,身無防曝之頂。僅憑一股 信念,身體力行、奔走呼號,流浪兩岸四地三十餘年!上世紀之終,緣駐文化傳信,誓以「誠信、智慧、篤行」,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結合為一,令西學中用焉。
  人類文明,本係「自我發展與環境共存」之對抗舞台,對抗之戲碼藉人類而展開,演繹已畢,所能存留者不過劇本一闋而已!猶如生命之初,感官神經學習配合,待身體機能成熟,生理、心理各自為政,一旦生命有了承續,一代個體即告終結。
  人類者,能將此劇本流傳之角色也。於文字記載之初,數十萬年前何謂人類?再說,古今中外、不論是誰,究自何時開始有「自我」之意識?斯其無始,怎知有終?未了始終,人類何從?是以,唯有文字記載永存宇間、同壽宙際,既然,中華文化何曾朽哉?
  西方狩獵式掠奪商業,物質文明之迴光返照也!天道好還,正義永居人間,時至自知也。
  唯《文傳演義》乃2015年之作品,緣《宇宙浪子》已肇其端,泰半以「寓言預言」行之。果若2012年杏娃誕生,預之所寓方明!文傳公司中「異人」眾多,悉皆見龍不見首。未成事實前遽爾言之,何其匪夷所思?待仙佛已隱,劇本方得演為動影,其玄其秘,尚可多增收益也!
  欲知何謂「邪不勝正」?細看《東周列國誌》可也!時下工商界連續劇,水準太差,難以入目!
5583 留言者:網主 [2005-06-03]
告網友:
  近日事忙,劇本改編緩慢,今已交付給劇本組十八至二十八集:
   第十八集   主題:清濁明昧
   第十九集   主題:義垂千秋
   第二十集   主題:是非分明
   第二十一集  主題:兵慌馬亂
   第二十二集  主題:視死如歸
   第二十三集  主題:義折群雄
   第二十四集  主題:文才武略
   第二十五集  主題:戰以兵法
   第二十六集  主題:各為其主
   第二十七集  主題:周遊列國
   第二十八集  主題:吳越爭霸
  改編本劇,收獲至多,奉勸網友們悉心讀之,為政之殘忍無情,可見一斑!
    網主人白
5588 留言者:志明 [2005-06-05]
主題:疑問
  在劇本:《宇宙浪子序曲》http://www.cbflabs.com/academy/
juben/creation/jmd-0.htm中,第44場:逍遙子第一次拿走小杏子戒指,第64場又逍遙子第二次拿走小杏子戒指
連續拿走二次小杏子戒指,似乎不合常理,又第一次拿走戒指後,左非右沒有設法追回戒指
也沒報警,似乎不合常理,且逍遙子已經拿走戒指,戒指已在逍遙子手裡,沒必要第二
次拿走戒指,請問老師故事何以如此編排?
回應﹕
  若此,定係一時疏忽,蓋老朽所做之事情太多,劇本皆係草稿,常顧首不顧尾,尚未完工也!但所云:「左非右沒有設法追回戒指也沒報警,似乎不合常理,」則頗有誤解。按常理,只有「貴重」之物,才有必要「追回」或「報警」。而「小杏子」乃人人必備之要件,當局自有一套管制方案,否則電腦時代不能成立也。宛如空氣流水,生活不便,豈是個人問題哉?
  目前老朽甚忙,待開拍該片時,自會全面整理。謝謝告知。
  (沈補)第44場是幻境,戒指根本沒有被拿走。第64場左非右在昏迷狀態,人事不知,就算他知道了,也會慶幸戒指離手,想想40場、41場他如何想方設法地要拿下來。朱老師雖然瑣事不計,事理卻很清楚,以後請讀通了再問吧!
5592 留言者:網主 [2005-06-06]
告網友:
  東周列國誌劇本草稿全部改畢,共計三十七集,自二十九至三十七集如次:
    東周列國誌第二十九集  主題:三家分晉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集   主題:戰國七雄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一集  主題:但看今朝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二集  主題:人才薈萃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三集  主題:得賢者昌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四集  主題:強秦崛起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五集  主題:周室圯絕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六集  主題:合縱破功
    東周列國誌第三十七集  主題:天下一統
  自即日起,老朽將致力於攝製腳本之製作,因限於「商機」,今後將不再公佈。
  原意開拍《宇宙浪子》,但經評估,其書景物涵蓋全球,目前資料缺乏,製作不易。故暫且擱置,擬先攝製《東周列國誌》。理由之一係造景容易,一景之成,略事修改,可通用於各集。理由之二,老朽改編之餘,深受書中人物之智慧、膽識、氣節所吸引,不禁感慨萬千。何謂中華文化?本書內容可資代表!欲發揚光大,當舉本書為纛也!
  本劇將作「商品」,如若一切順利,一年可望殺青。

    網主人白
5595 留言者:網主 [2005-06-07]
告網友:
  今日有閒得閱網友傳來稿件,發現各《東周列國誌》之橋段,皆有骨無肉,無從「表演」或演來「索然無味」。且待朽改完第一集後,公之於網(本云不再公佈,現不得不朝令夕改、自食己言),以供網友對照參考。
  查「戲劇」者,可「戲玩」且「劇烈」之故事情節也,自以「引人入勝」為要。今既將「文學」改編成戲劇,其「內容」必有「可資表演」者。是以,改編者每見一句文字,應能在腦海中形成「印象」。若其不能,此文字即難以圖形形式表達,故有必要改之。
  老朽公佈於網上、所改之各集「草稿」,僅係將原著「切分為場」;其中內容一律存真,尚未修改。今網友投稿亦依樣畫葫蘆,實非劇本應有之形式也。
  因老朽已公佈了十數則「可拍攝之劇本」,且於「開於文學」錄音中討論甚多,故而以為網友們對劇本已有相當瞭解,未曾贅言。為今之計,且待老朽改畢「東周列國誌第一集」後,再請參閱其形式投稿,以免白費功夫是幸。
       網主人白
5599 留言者:網主 [2005-06-08]
告網友:
  承蒙網友捧場,惠賜劇本及橋段多則,特此致謝。
  老朽為文,素如長江大河,不知所源、不知所止。尤不擅閱時賢之文,因人若胸無淵壑、心乏方寸、用詞似磊、情柔成泥,是其思緒必亂、條理不清、故為文難明也!今老朽踞網為人師,儘可東道西指!但要為人閱稿改文章,有道是:不如一頭撞死!
  因圖文系統急需劇本,而吾人連像樣之小說都拿不出手,尚謂劇本耶?老朽知不可行,勉力行之,自行創作已得近百,而網上徵求者,雖曰:不少,可用者:不多!
  因前數日忙於各項事務,未能一一過目。昨日得閑,囑網管傳來,頗見各位用心,惜皆不得其法,特此為網友說之如下(恕無法一一改正,俗謂「求人不如求己」是也):
  劇本者,將文字轉為動作圖形、有劇烈變化可表演之根本也。然,文字功能甚廣,所表達者泰半難以表演。是以,需事先予以改編之,改編之法為先令該文過濾於心,唯能形成「印象」者是問;而改編之要點有三(文詞通順為基本條件,茲不贅):
  一,凡不能表演者:
     表演之道有二,一為對白,二為動作。
     故凡非對白及動作,悉應改之。
  二,凡表演無趣者:
     對白無變化、動作無新意,難以引起觀者興趣,是謂無趣。
     故應避免重複、死板、人人皆能未卜先知者。
  三,不論任何素材,力求以一主題串連,令觀者得以舉一反三。

  空口無憑,茲於網友投稿中,任取多段說之。

1,不能表演
  1-1,應先行展開,使成為可演之細節者:
    (冊封大典)
    (褒封神農之後於焦。
    (黃帝之後於祝。
    (帝堯之後於薊。
    (帝舜之後於陳。
    (大禹之後於杞。)
    (封功臣謀士,而師尚父為首封。
    (封尚父於營丘,曰齊。
    (封弟周公旦於曲阜,曰魯。)
    (武王崩,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乃攝政當國。)
    (周公興正禮樂,而民和睦,頌聲興。)
    (西戎擾邊,厲王派卿士芮伯西伐。)
    (淮夷侵洛,厲王命虢公長父征之,不克。)
    (南濮國作亂,厲王派兵伐之。)
    (國家連年征戰,國庫耗損,百姓財竭,勞役不斷。)
    (西北連續六年大旱,餓殍遍野。)

  1-2,思考純屬主觀,無從表達者應細部展開。
    (武王追思先聖。
    (想起茶館的棚架倒塌,左儒與杜伯合力支撐柱子,見人群已逃離,便一起放手逃離。)
    (想起與杜伯一起上朝。宣王叱喝,左儒與另一位官員跪下,…

  1-3,詩、歌,點綴可,表演不宜(歌需作曲,舞需編排,是節外生枝也)。
    (歌:浩浩昊天,不駿其德。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詩曰:………)

  1-4,語言過長,宜將之展開,如:
    原文:芮良夫:(奏曰)啟奏大王!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
            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其多,不備大難。以是教
            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
            百物無不得極,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後稷,
            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
            ,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于今。今王學專利,其可
            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
            周必敗也。
      改為對話(略改其文,以半白半文、能明其意為宜):
       芮良夫:啟奏大王!王室將卑微矣!今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之至也。
       厲 王:卿何出此言?
       芮良夫:夫利,百物之所生、天地之所載也,若專而有之,必將聚利於寡、遺
           害於眾矣!
       厲 王:汝試言之。
       芮良夫:夫王道者,得利於天,布之上下者也。今王自專其利,上不下達,是
           王之不王也。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逕行之,其謂為何?若王不王
           、民不民,社稷必圯,周之必敗也。
       厲 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之山林川澤,原屬於朕,卿不必再言。

  1-5,文意難明,人事時地物應表達明確:
   (左儒當天拜祭,拿了一壺酒往地上橫倒三次。)
      拜祭須指明對象,否則無從下手,天與拜祖有所不同也。
      何謂「橫倒三次」
       (左儒取出官腲帶,掛在橫樑之上,然後上吊。)
      何為「官腲帶」?若係絲絛,未必同為一物也。

  1-6,情況脫離現實。
       要表現「悲壯」氣氛,不宜成為「小丑」,豈有人上吊前「笑曰」之理?
        左 儒:(笑曰)貴為王者皆是忠逆不分,諫止與否只視吾王心情?
      要想像現場真實狀況,若人上吊時繩斷,且在奄奄一息之際,如何「拔起一劍,
      自剄而死」,莫非是鬧劇乎?
        (當奄奄一息的時候,官腰帶突然斷了。)
        (左儒便在床頭拔起一把劍,自剄而死。)

  總之,劇本應多揣摩、多想、多寫,日久成習,當知一應自然,較寫文章為易。初試不可求功,但能得其要,且頗能勾起自己之喜怒哀樂,其「劇」已成焉。再嚐試「戲」之,冗長者去之,不足者充之,至前後貫穿,一氣哈成,可稱之為劇本焉。
  今試再舉一例,以「柳下惠坐懷不亂」為題,即興編成一劇(約費時十分鐘),以作教材。
  萬事之判斷不外「立場、目的、方法」:
    立場=知書達禮之人。
    目的=中華文化之詮釋。
    方法=利用人、事之對話,以理性對抗感性,說明何以人能「坐懷不亂」。

    (柳下惠,魯之賢者,於一寒夜,借宿郭門。
    (時有少女無家可歸,柳知之,招之至宿處,同衾共枕而眠。
    (未幾,柳已入睡,而女子不能成眠,遂問於柳。)
少 女:君入夢否?
       (註:第一句話最難,蓋有千百種可能性也。)
柳下惠:(驚醒,稍定神)已至雪山之巔矣!因返之過速,遽失狐裘一件。
       (註:表示趣味,但因視對象而定。)
少 女:既失裘,妾甚冷,請擁入懷。
柳下惠:(擁之,且將褥角包妥)請勿擅動,恐褥之不能覆也。
    (半響,柳呼嚕之聲又起。少女將柳搖醒,於柳耳邊輕聲曰。)
少 女:君不知憐香惜玉乎?
柳下惠:知之,然不得天時、地利、人和,難以憐惜也。
少 女:(詫問)此與天時何干?
柳下惠:此刻天寒地凍,雖香玉亦需珍攝,不宜妄動。
少 女:何謂地利?
柳下惠:俗謂居安始知榮辱,即令憐惜,非客居所能也。
少 女:然妾頗有姿色,兼以青春正富,人正和矣!
柳下惠:非也,人非禽獸,人和並非野合。
少 女:(於柳身上摩動不止)人若不知和合,人祀將斷滅矣!
柳下惠:世人下愚者夥,無不以食色為度,吾非彼類也。
少 女:今竟一夕之歡,且無餘患,何樂而不為?
柳下惠:吾心不寧,無歡可言;來日未知,患何以止?
少 女:來日既未知,患何以止之?
柳下惠:須知止患之策有三……
    (柳下惠遂一一道之,少女初凝神細聆,未久,神思恍惚,安然入夢去矣。)
    (註:坊間描寫柳下惠之文頗多,但皆西方遺風,不可取也!)

       網主人白
5600 留言者:網主 [2005-06-09]
告網友:
  老朽約費了八個小時,急速趕寫東周列國誌劇本第一集。如此火急者,雅不願有誤網友之學習與改編進度也。本集雖尚係「草稿」,但在導演指示下,已可拍攝。也就是說,只要達到如此水平,本系統即能接受、並可攝製為影片。
  劇本與攝製劇本略有不同,前者僅為攝製影片之依據,而後者則加入了攝製細節,成為影片之藍圖。故網友們編劇時,只要故事流程交待清楚即可,不必書寫有關氣氛營造、情緒堆疊等細節。蓋寫得太細反令導演困擾,難以取捨。
  尤其屬於群體行為,其變化多端,效果不一。諸如本劇中常有戰爭場面、約盟行為等,編劇之責任在於因果源流,導演則負責安排觀眾所能看到的畫面。
  另有對話,除了特殊理由,否則不宜超過百字。本劇採用半文言,未來將在片上印出字幕,以供教學之用,並提創「精煉國語」,以提高國民水準。
  本劇本改自原第一集草稿(原稿在「罟網劇場」之「劇場橋段」中),然場次已變,學者應細細對照比較,自可掌握訣竅也。因沈先生過忙,本集未及校閱,其中錯誤必多,但大結構如此,作為範例,八九不離十矣!
  本集可供攝製九十分鐘之影片,特此掛在劇本欄,以供有興趣者參考(下不為例)。

  又老朽於觀看網友提供之橋段時,發現有某網友利用老朽之留言,整理成橋段。此事原係老朽之心願,但因過忙,留言又多,惜無時間顧及。此位網友取材甚佳,且頗能掌握精義,特通過此則留言,希這位網友費心,專責將留言全面整理之。若蒙首肯,敬請與劇場之網管聯絡,商討薪資及工作細則,以便隨時開始展開工作(可在家工作)。

      網主人白
5623 留言者:陳智民 [2005-06-20]
主題:《西周自絕》劇本疑問
  朱老師您好:

  學生費時一天,已將《西周自絕》的草稿與完稿對照完畢,心中有些疑想向先生請教,末後並附上一簡單筆記。

一、主題設定

  1.請問先生在撰寫劇本時,是先有主題,再針對原文進行改編?亦或是先看原文,再依歸納主題改編原文?此兩種方式的運用,端視何者而定?
  2.學生看完本劇,心中直覺歸納出的主題是《暴政必亡》;又先生東周第三十一集的主題是《但看今朝》(內容為孫龐蘇張事),學生之前曾略編此劇,歸納的主題卻是《同門相殘》。兩相對照於先生之主題,發覺其中差異頗大。
  故想請問先生,對於歷史劇的改編,劇作者對於主題的設定,應該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來看?其中主題歸納之道為何?

二、劇情展開

  綜觀草稿與完稿的差異,主要是在「橋段運用」、「過場按排」、「場次分合」與「內容舖陳」四部分上,學生針對各部分之疑問分述如下。

  1.橋段運用

  草稿原設定11個橋段,下列草稿與完稿橋段比較說明。想請問先生,橋段的安排與否、展開與否,其理何在?
  01場〔君明臣賢、國泰民安〕:各有一句攝製說明。
  02場〔初有小疵,積疥成癬,國勢遂弱〕:分為四場(02~05場)。
  03場〔撥亂反正〕:無劇情展開,僅用攝影說明(06場)。
  10場〔演為對話及說明〕:對話併入16場,攝製說明另切為2場(17、18場)。
  15場〔左儒自刎〕:僅有一句攝製說明,且併入杜伯被殺場次(25場)。
  16場〔宣王悔殺杜伯〕:無改變,僅調整分段(26場)。
  23場〔表現昏君言行〕:對話舖陳(36場)。
  30場〔麻雀變鳳凰〕:無改變(44場)。
  39場〔圖謀不軌、其心不正〕:無改變(55場)。
  49場〔多路人馬備戰〕:分為五場(70~74場)。
  56場〔作孽自報〕:分為四場(82~85場)。
   
  2.過場安排

  經比較,完稿比草稿多了6場過場(學生看法)。想請問先生,過場安排的目的是什麼呢?又過場安排與否的判斷原則又是什麼?
  08場〔兩軍廝殺〕
  12場〔宮女傳喚〕
  17場〔胥役巡市〕
  18場〔鄉民作息〕
  20場〔胥役回報〕
  51場〔幽王出朝〕
  
  3.場次分合
  
  完稿之中對於場次多所調整,以02、22場為例,攝製說明包含不同的時間與地點,請問先生為何不將其切分為數個場次,反卻是集合為1場呢?亦即場次的分合,是根據什麼原則嗎?(除了時空轉換之外)

2**時間:周中葉 地點:各地
    (周夷王在位,朝庭上下覲禮不明,行列紊亂,臣子們交頭接耳。
    (諸侯強大,各地兵馬蜂擁,爭戰連連。
    (連年征戰結果,國庫耗損,百姓財竭,勞役不斷。
    (西北連續六年大旱,餓殍遍野。
    (夷王崩,厲王繼之。
    (告示全國:
         奉聖旨,舉凡山林川澤一切收益,專責大夫榮公處理。
         今後嚴禁百姓從事樵採漁獵,違令者斬。
    (有武士一群,持兵器,驅趕平民下山,人不服,即用兵器刺之。
    (某市集處,於告示前,十數人圍觀,交頭接耳。
    (婦女、兒童在一旁哭泣,另有兵士持兵器驅離之。
    (在水邊,武士數人正阻止漁民上船。)
兵士甲:你欲何往?
漁民甲:小民將上船打魚。
(...後略...)


22**時間:同19場 地點:城外 
    (那賣桑木弓的男子,急忙逃走。不知官司拿人,是甚緣故?
    (因欲打聽妻子消息。是夜宿於十里之外。
    (次早人人交頭接耳,傳說昨日北門有個婦人,違禁造賣桑弓箕袋,拿到即時決了。
    (男子方知妻子已死。
    (男子走到曠野無人之處,落了幾點痛淚。
    (且喜自己脫禍,放步而行。
    (約十里許,來到清水河邊,遠遠望見百鳥飛鳴。
    (近前觀看,乃是一個草蓆包兒,浮於水面,
    (眾鳥以喙啣之,且啣且叫,將次拖近岸來。
    (那男子趕開眾鳥,帶水取起蓆包,到草坡中解看。
    (但聞一聲啼哭,原來是一個女嬰。
    (男子遂解下布衫,將此女嬰包裹,抱於懷中。
    (思想避難之處,乃望褒城投奔相識而去。)
  
  4.內容舖陳
  
  先生曾言:沒有一個小說家能模擬真實,他們只是記錄某種「成見」而已。
  學生對於這句話深表贊同,因為在學生學習改編的過程中,不論是景物的描寫、人物的表情、動作、對白、行為模式等內容,無一不是依賴過去所記憶的各種「成見」。
  既然人無法模擬真實,那麼我們要師法何者,才能累積接近真實的成見,以資用於劇本的撰寫上?

  抱歉打擾先生寶貴的時間,似乎問了太多問題,還望先生海涵,不吝為學生釋疑。

  學生 陳智民 敬上


附 註:《西周自絕》劇本草稿與完稿對照比較筆記
草稿場號  完稿場號  差異處 / 疑問處
01    01    增字幕、人員介紹/無
02    02    厲王被逐橋段一〔專利限民〕場次/無
      03    厲王被逐橋段-〔芮伯諫王〕場次/無
      04    厲王被逐橋段一〔苛政實況〕場次/無
      05    厲王被逐橋段一〔召公諫王〕場次/無
03    06    增加〔厲王被逐〕攝製說明/為何〔撥亂反正〕橋段展開僅有1場?
04    07    姜戎作亂、宣王親征攝製說明減少、太宰進諫演為對話/無
      08    增一〔兩軍廝殺〕過場/為何?
05    09    小兒拍手作歌演為對話、中間傳令演為對話/無
06    10    攝製說明補人名不足者、對話過長交又演之/無
07    11    宣王述群臣語演為對話、宣王宣宮女演為對話/無
08    12    增一〔宮女傳喚〕過場、宮女回憶另增場次/為何增〔傳喚宮女〕過場?
      13    增一〔回憶龍涎〕場次/無
      14    增一〔回憶龍涎〕場次/無
      15    增一〔回憶龍涎〕場次/無
09    16    宣王傳令杜伯佐儒演為對話
10    17    增一〔胥役巡市〕過場/為何單獨切為一場?
      18    增一〔鄉民作息〕過場/為何單獨切為一場?
11    19    增加婦人回應司市官對話/無
      20    增一〔胥役回報〕過場/無
      21    左儒回報宣王演為對話/無
12    22    無/為何不分為〔男子逃亡〕、〔打聽妻息〕、〔歸遇女嬰〕3場?
13    23    宣王急喚左右演為對話/無
14    24    無/無
      25    宣王宣杜伯另切一場/為何原〔左儒自刎〕橋段無展開,只留一句攝製說明而已?
15    25    併入25場/無
16    26    無/無
17    27    無/無
18    28    無/無 
19    29    刪除末後兩句/無
      30    飛奔入城另切一場/為何此處要另切一場?
20    31    刪除不能表演之文字/無
21    32    無/無
      33    宣王駕崩另切一場/無
22    34    切為兩場/無
      35    切為兩場/無
23    36    昏君言行橋段/無
24    37    無/無
25    38    石父讒王攝製說明演為對話/無
26    39    幽王命左右演為對話、補多人交又對話/無
      40    趙叔帶另切一場/無
27    41    無/無
28    42    無/無
29    43    無/無
30    44    無/為何〔麻雀變鳳凰〕橋段無展開,只多加一句攝製說明而已?
31    45    補洪德主詞、增〔石父納褒〕對話/無
32    46    無/無
33    47    無/無
34    48    無/無
34    49    補〔申后至〕攝製說明、補幽王主詞/為何要加〔申后至〕攝製說明呢?
35    50    刪除(至明日...)(遂將...)攝製說明
36    51    增一〔幽王出朝〕過場/為何增此過場?
      52    無/無
37    53    無/無
38    54    無/無
39    55    無/為何原〔圖謀不軌、其心不正〕橋段無展開?
40    56    末增石父應答/無
      57    褒姒遣人監伺申后另切一場/無
41    58    無/無
42    59    無/無
      60    溫媼來到另切一場/無
43    61    末句併入62場/無
44    62    幽王問故演為對話/無
45    63    末補褒似起身吩咐心腹攝製說明/為何要加此2句攝製說明?
46    64    幽王傳令演為對話/無
47    65    無/無
      66    石父獻計另切一場/無
48    67    無/無
      68    鄭伯為司徒前導另切一場/無
      69    鄭伯見幽王另切一場/無
49    70    多路人馬備戰橋段-〔邊防急報〕場次/無
      71    多路人馬備戰橋段-〔晉侯整軍〕場次/無
      72    多路人馬備戰橋段-〔秦君點兵〕場次/無
      73    多路人馬備戰橋段-〔召軍出城〕場次/無
      74    增各路諸侯扺驪山攝製說明
50    75    無/無
51    76    幽王傳令演為對話/無
52    77    無/無
53    78    無/無
54    79    無/無
      80    申侯起兵另切一場/無
55    81    無/無
56    82    作孽自報橋段-〔驪山升煙〕場次/無
      83    作孽自報橋段-〔某地回應〕場次/無
      84    作孽自報橋段-〔某地回應〕場次/無
      85    作孽自報橋段-〔救兵不至〕演為對話/無
57    86    無/無
58    87    戎兵逢屋放火另切一場/無
      88    幽王閱軍另切一場/無
      89    幽王再令舉烽另切一場/無
59    90    無/無
      91    鄭伯自後宮衝出另切一場/無
60    92    無/無
      93    褒姒貌美饒死另切一場/無
61    94    無/無
62    95    無/無
63    96    百姓皆歸怨申侯攝製說明併入95場/為何併入前場?
64    97    掘突描述攝製說明簡化/無
      98    早有探馬報知戎主另切一場/無
      99    無/無
65    100   無/無
66    101   無/無
      102   營中議事另切一場/無
67    103   無/無
68    104   無/無
69    105   無/無
70    106   無/無
71    107   無/無
72    108   (遂與席上...)攝製說明刪除/無
73    109   無/無
74    110   (不一日...)攝製說明刪除/無
      111   宜臼進城另切一場/無
75    112   平王傳令、准奏等演為對話說明/無
回應﹕
  這正是「貪多嚼不爛」之範例也!偌許多問題,七十高齡之人腦怎生記得?編劇(含改編)本係一種藝術,要能用「公式」正確地說明,豈不變成「數學」?理由萬萬千千,一句話足資代表:「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要去細究,已經落入下詮了!
  總而言之,「西周自絕」一稿已到了沈先生手中,大概明後天「校正修改完畢」。到那時候,才真正算得上是「範例」,始可全面「推行」。今後投稿,只要符合規範,能被電腦程式接受,將一律「放行」,編者自負成敗之責焉!
  微沈先生,老朽早已打包歸山,成為野鶴閒雲矣!老朽之長處為思路寬廣,幾近光速。正因如此,忙中必有錯,每每改錯之餘,又起新意,錯上又加錯焉!沈先生一步一步、一字一字,素來扎扎實實。二人長短結合,陰陽互補,是能成就都天大業。
  所問者雖用了心,但莫非「主觀兼稚嫩、雞毛加蒜皮」也,僅就大要答之。
  1.老朽撰寫劇本時,是先看原文,再依歸納主題改編原文。此為「改編之道」,不可違也。
  2.各人於主題之選擇,必有差異。人只能站在自己能力之立場,但求客觀,如斯而已。
  3,橋段、過場皆因寫作時之「感受」而定,作為「參考」可,硬性安插不必。

  老朽一向只談原則、不重內容;只教要領、不論細節,是能包攬大小工作,一律通吃!劇場欄既有網管,大可與之商量,若尚無定論,各行其是可也!否則,事事皆須老朽處理,豈非是「只能編劇之標準獨夫」?果真!除了留一笑名,萬事皆空矣!
  (若網管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或彼人過於主觀、意見偏頗,無雅量聽納賢言,斯乃「蜀漢宿命」也!5609則曾云:「四出禱山」,係因忌用「六出祈山」故也!老朽尚有更艱巨之大任,事已至今,但知放手一拼、聽天由命,成敗無住於心!)
  待沈先生改畢「西周自絕」,老朽將又有「聲明」焉,是則,網友們可各憑神通,改所欲改。至於效果如何,且看來日,是名「百花齊放、萬象更新」,不必「改編一統」也!
  問者宜知,登泰山可小天下,上土丘不過方圓十里。舉凡問者得體,老朽必盡心以發;否則,如是如是,是梁山泊之軍師也!

  又:台灣企業界有一軼事,云王永慶每天只看三個卷宗,而林挻生桌上之公文堆積如山,事事躬親!老朽不「姓邪」,也不姓王。但看卷宗中,文逾三段、每段超過二百字,則掩卷拒閱,六年來莫不如是,尚有網友未知耶?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