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418 留言者:陳先生 [2000-08-13]
主題:
  今晚看到有關”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電視節目.袁先生對中國人有很大的貢獻,他對”飯”字的看法是,無”食”則”反”。朱先生的”九億農民網”在創造就業機會(特別是農民﹚,或者是提高生產力方面,有沒有具體計劃﹖
回應﹕
  「飯」者,可云之「反覆食用」、「有食反思」、「無食反叛」,可見漢字之妙也。正好先生有此一問,可乘機澄清若干誤解。老朽提出「九億農民網」計劃,旨在提示國人一大時代已將到來,希望大家同心協力,勿坐失良機。百年來的國恥,就在於人人自掃門前雪,以至個個「反覆食用待叛」也。
  完成任何一項鉅大之工程,首先必須「有理可循」,其次要「行動有方」,最後始能「眾志成城」。老朽別無他長,唯善析理,積數十年研究漢字之經驗,知此「新時代」由「資訊網絡」掛帥。而國人欲踏入時代的「大門」,必須先作「資訊基建」,高速公路建設完成,佔地利的城市自然會興起,否則雖萬里長城亦難擋西化狂濤的侵襲。
  是以,去年在北京首先揭櫫「漢字基因工程」的理論,以資「有理可循」。再於十二月宣佈「九億農民網」、「中文2000平台」及「多媒體大學」,以明「行動方向」。至於「眾志成城」(原宣言中表明,希望與大眾合作﹚與否,則非一己所能決定。
  半年多來,風雲詭譎,老朽所從事之「資訊基建」已經多次變更,由簡單之「中文CPU」、「電書」,轉換到「MISCCPU」、「雙穩態液晶」及「數碼網」,其規模日大,觀念更形成熟。若以「小信」而言,既已在網上公佈,自應守信。然老朽早已不顧一己成敗,自應著眼大局,以利於「民族文化」事業者為優先考量。
  以「電書」之延誤為例,中文CPU係與「普誠公司」合作,由於國人尚屬首創,難免有些技術難以控制,現已延誤到十月底驗收樣品。至於「主機板」小事一椿,其上不過十餘晶片,以手銲之,三日可成。但如無中文CPU,再若「雙穩態液晶」之生產權不能到手,電書祇不過是個「半調子上網機」而已,不成也罷!
  始料所未及者,在最近三個月之內,突然湧現了數股強大無比的力量,莫不繞著「中華文化」為中心,不斷地醞釀(正如「2001年漫遊」電影,老朽即將出發探索此一「力場」的真相﹚。由於帶信息者都是有頭有臉的「檯面上人」;再加上雙穩態液晶及MISC這兩種劃時代的技術,得其一已足以傲視天下矣!所有種種,很可能就是中華文化振興的契機,老朽豈能不動心哉﹖
  目前佈局未明,不宜妄動,言盡於此,以觀後效。
  今人之資金財富之源,全靠資訊,資訊分配不公,社會的不平日益加深。當國人有了資訊基建後,再加上完善的服務系統,農民輕易可得到科學種田的方法技巧、市場物價的動態、產量產品的分佈、以及各種解決問題的管道。如此,農民再不必與貧窮劃上等號,自然沒有反叛的動機了。
舊 420 留言者:李遠佳 [2000-08-14]
主題:
  我對「文章」的意見﹕
(篇名如此﹚
文章篇名原是「數碼互聯網基建工程」,改為「碼上通行互聯網基建工程」,突出數字/號碼的特徵,好不好﹖(如何表達主題––剖析出需求,引入巧妙的解決方案「數碼網」,說明優勢何在。﹚
文章具體描述出香港經濟的獲利模式終會變為賺取「長期服務費」為主(要賺取此長期服務費,容易聯繫和長期聯繫是必須的,這樣才能令到每一地方的大部份人成為準客戶,即同地同文客戶大增﹚,以此來表現出需求(普遍能夠使用網路﹚的迫切性,––才具體描述採用「數碼網觀念」對中國–香港所產生的優勢和立即起行要做的佈署。
內文要有說服力,就要對現在的商業情況和基建有具體深入的剖析(骨幹式﹚,剖出其骨幹脈絡生長變化的走向,和產生的社會變革。
行文力求仔細具體的描述出整體情況;其他的背景資料(技術和基建﹚可以以腳註方式仔細補充之,倚之支持內文論據。
我認為這樣就可有力的表達出「(數碼網觀念﹚有利於國計民生」的主題,和說服人相信這一步是有利的。(註﹕﹚我的意見基於我認為先進社會的經濟主流獲利模式會是賺取「長期服務費(即賣的是〔非實物〕﹚」;也認為是未來世界的走向。而香港就已經走上這條路了(不是普遍意識到﹚,主因香港重大的資源始終只得「人」而已。
所謂長期服務費(觀念﹚的獲利模式––現在的使用網路費用、金融服務費用、教育費用,以致交通費用,超市購物費用等等,都是以長期的服務建立聯繫、習慣,去賺取費用;只是參予的門檻仍高。
如果使用網路的能力和網路基建能夠互相配合,並且充份普遍(讓資訊流通人心﹚,參予的門檻就會立時低到人人可用,在社區內市民與市民,甚至一座大廈內的鄰居,都是準客戶,都可產生商機(相對「足夠」的生意額﹚,相互之間的小服務就是小生意,整個社會的生活形態或可產生更多樣和趨向平衡些,每個個人的生命變化,也可因充份使用網路/資訊,而變得可能無限。(文章大綱如何﹚
首先指出世界的走向是知識主導,舉全球大勢的變化為例,掌握資訊–﹥掌握財富–﹥掌握權力。推近看中國–香港的情況也正是如此,但是關鍵困難是...(參予網路的容易度﹚
再指出經濟運作(賺取金錢模式﹚在全球的變化,正向「長期服務費」模式發展,拉回來看中國–香港的情況正要如此,但是關鍵困難是...(參予網路的容易度﹚
三指出全球的各方面基建所引致的生活變化,再回看中國–香港的情況––有利的情況,雖是城市仍保有強烈的獨立性,如能巧妙運用就可領先群雄,但是關鍵困難是...(參予網路的容易度﹚
關鍵困難是...(參予網路的容易度﹚。我們知道困難是什麼了,也知道我們如能解決此困難即可佔有優勢,我們是否還要在等別人來解決困難,我們才尾隨呢﹖
對於關鍵困難的解決方案「我」已有定案了,現在「我」就給大家宣告。(具體描述採用了「數碼網」所重整的形勢,中國–香港如何可在此佔有優勢,優勢如何可持續下去而不會被趕上等等。﹚(如何發表﹚
預期對象是中國人–香港人,而名義上是香港政府的公開信。發表方式分為兩份,一份專送香港政府,一份以公開信形式廣泛發表於各個媒體渠道。(感想如何﹚
一篇文章要有影響力只有盡可能接觸最多讀者和在文章中觸動人心;至於成效就難以立見。始終文章如種子,寫文章就是種於己心,公佈就是種於別人的心,何時有收成,看「天」。
以上只是就文章而提的意見,推想推廣「數碼網」觀念是另有配套計劃。
回應﹕
  佩服佩服!先生之言宛如暮鼓晨鐘,此事尚有勞先生親自披掛上陣。
由於董事會催索,前文略事修飾,已於昨日「繳卷」。然而此事涉及層面太廣,必須發起輿論,先生之文,正是一般普羅大眾所應知者。上上之策,逕投報紙,否則向「文化傳信」投稿(尚有電子報﹚亦可。
在此先代民眾道謝!
舊 422 留言者:青衿 [2000-08-14]
主題:
  一個趨勢、潮流若沒有大師領導,茫然摸索,可能今天,在資訊領域,華人總是那割地賠款的一方;一場數位的革命,若不能掌握關鍵,無異喪權辱國,徒然將千年歷史拱手讓人。
此次,若能獲朱老首肯出席指導,對台灣出版界不只是一項福音,更能藉此機會,團結華人出版界,(在美有Open Ebook聯盟、EBX、或上個月14號在漢城舉行的第一屆International E-Book Forum(IEF﹚﹚
能整合出聯盟也是一樁美事。若是能聽到朱老發表最新成果或規格,與會者當真會喜出望外了^_^。
回應﹕
  行所當為,義無反顧。但尚未知此會何種性質,未敢表態,乞諒。
不能表態之原因有三﹕
1,樹大招風﹕正事未成,閒事沒完沒了,不利於大局。
2,備戰待發﹕這幾個月的準備,是未來戰事成敗的關鍵。
3,承諾待應﹕在LCD、電書未完成前,無顏見江東父老也。
舊 423 留言者:Lin Yaowen [2000-08-14]
主題:
  對電腦的一些感想朱先生﹕
在得悉您正和中國國家科學院合作開發中文2000系統,並以將電腦普及至廣大的農民為目標時,我感到非常雀躍,相信中文電腦很快有一番新景象。在這待﹖之時,我想舒發一下對電腦的一些感想。
電腦很昂貴
我認為,過去腦不普及的其中一﹖原因是$錢昂貴,買一套要上萬港元,這不是每﹖家庭﹖擔得起的。更糟的是,每三數年(什至更短時間﹚便有新的技術,新的﹖件推出。於是便產生更換新機,新﹖件及新設備的壓力。這種壓力不但令用戶不斷要付出大量金錢,更﹖成侵權的部份誘因。一套正版﹖件動輒上千元,而且﹖要時常更新,普羅大﹖是難以﹖擔的。於是不少人便選擇﹖買翻版﹖件,久而久之,人﹖便越益漠﹖對知識產權的尊重。
說電腦昂貴,也包括學﹖使用更替頻繁的﹖件所需要投入的金錢,時間和精力,可是,對一般用戶而言,新機與舊機的﹖用功能其﹖差’不大。我這樣說並不是要低貶新術,要是沒有互﹖網,或者我仍在用十年前的舊機,我就無法向您說這番﹖了。我要指出的是,在不斷更換電腦的過程中,用戶的資源投入多而﹖用得益卻小。據我的觀察,一般用戶利用電腦玩﹖子遊戲和網上消閒多於利用電腦工作。我覺得有些人學電﹖腦有趕時麾的心態,趕時麾不一定是壞事,但將電腦﹖作消遣的玩具就未免浪費了,而且,沉迷於電玩和網上消閒似乎已成為社會﹖題。
說電腦昂貴也包括它破壞環境方面,雖然我不大清楚那些因過時而被用戶丟﹖的電腦的命運,但相信很多最後被運到堆填區,據說這些電腦垃圾是會污染環境的,在社會的層面上,土地資源的耗用,環污防治的耗費,應﹖萛進使用﹖腦的成本上。
中文電腦有待普及
至於中文電腦在推廣上所遇到的難題,輸入法是其中之一。現在的情況是百家鳴,這不是壞事,它可以是進步的動力,不過,作為﹖身其中的用戶,就感到花多眼亂了。另外,中文字的顯示又是一﹖﹖題,中文字有繁﹖體之分,而各自有不同的﹖示碼,在互﹖網上就體﹖其中﹖題﹕即電腦不正確﹖示某些中文網﹖的X容。作為用戶我亟待一套﹖一的中文字,一套﹖一的﹖示碼和一套完善的﹖入法。
政府的投入
電腦科技在配合世界潮流以及我﹖文化的繼往開來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正如教育對於國家一樣重要,而電腦的發展是需要有高瞻遠﹖的眼光,﹖大的資源和﹖大的整合力,才能使其有效率,不致走枉路。政府的承擔與投入是能夠起積極作用的。
我對電腦認識有限,淺薄之見,﹖朱先生不要見笑,我只是以一個用戶的身份舒發我對電腦的觀感和期望,並希望得到您的賜教。
回應﹕
  先生所見極為正確,我輩當更為努力,以不負各界期許。
只因電腦產業已獨霸一方,涉及領域廣泛,以區區綿力,只能逐步改進,不可能一蹴而及,宜稍安勿躁也。
老朽所言之「電書」,係指學生用的「電子書包」,其技術層面較低,故若成功,售價約五十美元左右。由於本公司以提供新型LCD(環保產品﹚及中文CPU,兩者佔者電書成本的二分之一,原則上,同盟者一律平價優待(正式報價尚待有了成品後才能決定,應不會超過美金四十元﹚。一般使用之電書,規格、功能、售價將由各生產廠商自訂,在市場機制下,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相信最貴者也不致超過四、五百美金。
一旦市場繁榮了,而且沒有外來的擾局,生意人為了討好用戶,中文電腦會逐漸成熟的(過去市場是美國,故中文電腦無人理會﹚。
至於性能,不必擔心,有網絡作後盾,資源共享,世界大同。
舊 424 留言者:小生 [2000-08-15]
主題:
  Fnac推出由美國Nuvomedia公司所生產的Rocket eBook Pro電子書,大小為19×12.7公分,重量約627公克,配備灰階(黑白﹚螢幕、16MB記憶體,並具背光(夜視﹚及轉變字形方向功能,可存取近1萬6千頁文字與影像檔,即約40本書的容量,不過,目前僅能讀取英文版電子書,售價則為12,500元(含稅﹚。詳細報導http﹕//shoppingguide.ithome.com.tw/
newspc/newspc20000814_3.html。
回應﹕
  時機已到,今後各家電書爭鳴,讀者受惠矣。唯值此良機,國人再不自立,建立「民族文化」大業,勢必又將低人一等了。
舊 425 留言者:黃凌邦 [2000-08-15]
主題:
  我對數碼網一文,看見不少朋友都提了不少很好的建議,我插一咀認為若是給港府的公開信,當中必需有一個讓政府明白,為何要用自己的發明技術,而不用外國的所謂專家顧問意見的理據。
因港府積習凡事找顧問。恐怕對土炮者不屑一顧或抱持懷疑。
另外,更要指出數碼網在文化此一大利外,如何能為本地生產或網絡經營帶來好處這個小利。此謂利之所在也。無辦法,有功利之人民,故有功利之政府。互為反饋。
再者,若說政府,先必說政客。否則,以目前之環境,恐政府有心無力。好事多磨。文筆欠佳,未能如其他網友教令行文,唯有以一小人功利之見以佈施,而樂觀其成。
回應﹕
  先生所見正確,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衡諸民主政府,不過趁風駛船之輩。社會既以民為主,人須靠自己努力,所謂向政府進言者,但求合法化而已矣!
舊 426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8-16]
主題:
  (問一﹚先生之數碼網路基建工程概念,是從結構面完全顛覆目前上網方式與架構﹖例如﹕
第一、「電書」是「輸入」、「處理」、「輸出」、「顯示」的整合媒介,「網
絡機」是「資訊傳送」的媒介,使人人皆能擁有廉價的工具上網,不需再購買昂貴而
無用的電腦;
第二、運用新的數碼上網觀念,使人人皆能簡易的上網,避開文字語言的阻礙;
第三、再透過貴企業開發的「大型資料處理中心」與「高速平行下載技術」,使人人
皆迅速有效的上網,毋須浪費時間與成本;
第四、「漢字基因工程」旨在創造中文資訊的應用環境,使中國人能將中文資訊
有效的搬上網絡。如此,網絡才能真正的為一般中國人所使用。同理,這些工具只需
修正語言介面,即可供其它語言民族使用,將令全世界的人也能上網。是這樣的嗎﹖
回應﹕
  大致正確。
舊 430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8-17]
主題:
  昨日關於數碼網絡基建工程一問,漏問了一些環節。(問一﹚在電書未正式量產之前,一般人們關於上網的「輸入」、「處理」、「輸出」與「顯示」設備是用什麼代替﹖仍是電腦嗎﹖(問二﹚關於資料的來回傳送,數碼網絡仍是借重TCP/IP的協定標準嗎﹖(問三﹚一般網路資料有聲音、影像、圖片與文字,其資料量龐大,常使得網民消費漫長的等待時間,先生是用什麼方法解決﹖寬頻﹖光纖﹖還是用技術﹖(問四﹚前有文章提及,貴企業的「高速平行下載技術」,可以每四秒下載網頁一百。它的意義是什麼﹖是每四秒可以下載含有聲音、影像、圖片與文字的多媒體資料一百頁,還是單純的文字頁一百。如果是前者,那真的就是劃時代革命;如果是後者,可能一般人就不會覺得太驚奇。上述的四個問題凡有涉及機密或暫不可公布者可免回答。
回應﹕
  稻米為民生必需,但亦有生長過程,由種苗開始,既而收穫、去殼、淘洗、下鍋,始可進餐。電書是精神食糧,由無到有,斷不可用當今之電腦視之。
「文昌一號」是書,主要對象為「窮苦學生」,成本宜低,能襄助希望工程,庶幾無過矣!尚有「文昌二號、三號」,可加觸摸面板,有虛擬鍵盤、可納各種輸入法,此外尚有語音輸入、手寫輸入等。此乃「生意」,人人會做,毌庸老朽置喙也。
數碼網僅用IP,無須TCP,此技術電信業者皆知,僅不知者不知也。
傳輸技術老朽另有蹊徑,若活得夠長,未得痴呆症,當會一新世人耳目。
下載速度不過受限於設備的規模,本企業所發展者,採平行處理技術,當指前者。
舊 435 留言者:閻守毅 [2000-08-18]
主題:
  中文電子書的期望一、 必要功能﹕(一﹚外觀大小類似萬用記事本(約B5大小或175mm×225mm﹚,除了具備皮革高質感外,也具有防碰撞的實際保護;也應該具備萬用記事本的基本功能(萬年曆、行程計劃表、記事簿、通訊錄、收支表、簡單的試算表、簡式及工程用計算機等功能﹚。(二﹚開關機迅速,時間短,而且系統穩定,不易當機。(三﹚彩色螢幕(TFT LCD,只需要有 800×600的Hi color解析度﹚,在無燈光時也能閱讀。可顯示文字、圖片及影像。可以選擇是直式顯示或是橫式顯示(並有漸漸上、下捲動功能﹚。不必提供喇叭,但應該提供耳機插孔。(四﹚要能夠在文章中直接加入使用者筆記(最好像 WORD 的“插入註解”﹚,主要以筆式直接觸控螢幕來操作,但應該要提供第二種控制方式,例如滑鼠(因為使用電腦的都習慣使用滑鼠﹚。(五﹚本體直接可與電腦連線(備份記事本中的資料﹚。但是電子書的內容是先下載至電腦,再由電腦轉入機體中。所以電子書的使用者應該是電腦的使用者。而且電子書有多種不同的檔案格式,本體本身應該提供一種格式轉換的程式,可以將不同格式的電子書內容,轉換成本體使用的格式。否則,各出版商不同的產品,無法通用就變成市場區隔,造成不便使用。這也就是實體書的優點,統一的文字就是單一格式,這也就是使用者在選擇傳統書與電子書的取捨與掙扎。二、 延伸、擴充、選擇性的功能﹕(一﹚可插卡式英文字典、中文字典。因為這兩種工具書是有需要才會用到,應該視為選擇性的商品,依消費者實際需要來選購;當然,應該要能夠從插卡轉入本體中。(二﹚搭配性的週邊產品,如可摺式鍵盤(之前Palm的週邊產品﹚,因為現在電腦的使用者大部份都習慣使用鍵盤,對學生使用者來說應該是非常適合使用電子書,但上課時要做筆記的話,應該有這樣的需求,這點是很重要的。(三﹚藉擴充卡可由一般電話線及行動通訊系統上網的功能,上網(含 ICQ﹚、E-mail、傳真是一項合併的功能,應該是依使用者需要而選購的,這可以增加電子書的功能價值,當然也應該可以直接下載書的內容。這個功能並不會和第6項衝突或重覆,畢竟目前各家書的格式有許多,能直接下載的機會可能還不大能夠滿足消費者。但出外的情況下行動上網功能及直接下載書內容的確有其必要。(四﹚應該發展其發聲系統,舉例來說有一種 Open Chinese的軟體,在中文輸入時可以發音,因此使用人不需要看螢幕就知道輸入的正確與否,而且可以將中文文件“複製”後,使其整段發音,只可惜發音的效果尚差,但是電子書如果具備讀出的功能,就能夠提供視力不佳人士相當重要的服務。(五﹚進一步提供各種學習功能的軟體或簡單的益智遊戲軟,可提供練習題及測驗或者是打發時間。
回應﹕
  先生所見甚是,待「漢文化資訊聯盟」網站成立後,即登載於其意見欄中。
(老朽一再表白,電書為明日電腦,人人皆得其利,廠家可自行發展。老朽只做「電子書包」,其功能簡單,售價低廉,僅供貧苦學生之需。﹚
舊 436 留言者:Y. Hsiang [2000-08-19]
主題:
  請問朱大師,中文兩千網路平台是一個作業系統嗎,不才常常到貴站拜訪,但已經有點被不同版的的中文兩千搞混了。中文兩千網路平台是像南極星這一類的轉碼軟體,還是一個可以獨立處理I/O的作業系統﹖請大師指點迷津。謝謝。
回應﹕
  很難說「中文2000網絡平台」是個「什麼」,因為所謂「作業系統」也有各種定義。總之,「中文2000網絡平台」是專供上網用的一種工作介面,由於本集團擁有「數碼網絡」,是以設計之。唯因設計者乃中國國家科學院軟件研究所,趕工緊急,彼等遠居北京,至今老朽尚未見到樣品(僅知為LINUX環境﹚,恕難作答。
近來老朽觀念已變,「數碼網絡」是以「全人類」為對象,其目的係提供絕大多數不懂「電腦操作」之普通人的一種溝通媒介。「數碼」不過為十個阿拉伯數字,早已成為世界標準,以之「撥接」網站,再經各站分流「到位」,目的已達。
只要人人能夠上網應用,一切軟件,皆可集中在網站上,透過「溝通」處理之。至於網站上是何種「作業系統」,已無關緊要,由少數「專家」服務可也。
是以老朽擬專心設計「溝通」用之「自然語言」,細節請見聯盟最新工作計劃。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