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201 留言者:莊明峰請問先生﹕ [2000-06-19]
主題:
  1,目前商業興盛,大小企業爭鳴,何為企業之「道」﹖所謂網路事業、虛擬企業又如何﹖
2,企業之資訊系統,趨向大一統(君不見EC、EB、ERP 當道﹚,卻總是增加整合復整合的複雜性,不斷地疊床架屋,拼湊成一個大怪物,所謂「標準」者也是各說各話,各比誰的拳頭大!這種資訊系統是否必將超過人所能忍受的範圍,將旦夕崩潰﹖先生的智慧電腦一旦完成,即「革命」之時﹖又,人類、企業之電腦化是必須的嗎﹖
3,智慧電腦一出,人將如何自處,是否真如「宇宙浪子」中所言,人愚昧如故、爭權奪力如故,有人賴之以為精神麻藥,有人藉之以為神器作怪﹖人,真能藉以進化﹖
4,智慧得之不易,有否漸進之方﹖
回應﹕
  1,「企(=人+止﹕人止於地,立也,眼望於前狀﹚業(象記載成就的牌匾,指有所成之事﹚」是指人努力建立的結果,期望有所作為者。其形式並不重要,獲利以育眾,成長而壯大即可。當物質文明不發達之時,以物易物,企業規模不大;到了工業革命後,以資源易資源,企業開始急劇膨脹;再進入二十世紀,交通、電訊發達,以技術互易,企業擴及全球矣;至今,網絡一出,人與人可直接以觀念溝通(點對點﹚,人生存有「道」,企業已成強弩之末。物極必反,勢盡而止,十年之內,「企業」必將改觀也。
2,智慧電腦是遲早之事,人之適應能力甚強,後事尚須問後人也。
3,智慧屬公,得來不易是實,緣「私心」不去,「公德」難存;「功夫」不深,「觀念」難通。此類建言可參閱本網其餘內容,請細心領會,智慧自生也。
舊 202 留言者:台灣小孩 [2000-06-20]
主題:
  1,有防毒軟體嗎﹖
2,ibm之深藍會不會威脅到中文cpu﹖
3,中文cpu有理解基因, 是不是圖靈機﹖
4,細菌,病毒,身體細胞,有理解基因嗎﹖可與之言, "道德","哲學" 嗎﹖
5,智慧之旅最後一集, 提到 '' 外星移民,至新星球後,要放棄以前科技 '' 可是,美.蘇登月,登火星,更需要錢,更多科技,這很矛盾啊﹖
6,為何無藏文, 梵文, 東巴文..字庫
7,下面所敘未免也太杞人憂天了﹖老朽之記憶塵封久矣,難得有心人連「電路器」的資料都查了出來。那是一段「幻海浮沉」的經歷,緣在八十年代,正當日本政府(日本人認真的態度著實可敬﹚提出「第五代電腦」之際,在「本朽(那時尚未老﹚」想像裡,不久日本工廠全面動工,一端大量輸入原材料及燃料,另一端則行列整齊的地走出成千上萬「矽生鋼製」的機器武士來。
回應﹕
  敬覆「台灣小孩」﹕人各有志,各行其是,老朽聞弦歌已知雅意矣。惜老朽無德無能,往年「天真幼稚」,而今翻然悔悟,目標明確矣。老朽自命「不二」,是不二言,不二行,不二過。昔有金魚攸遊魚缸之中,嘗謂缸水曰﹕「固知水能化雲升天,為雨滋地,或從江濤奔騰,或漫汪洋而聚大海。君何其愚也﹖」愚者魚也,不知水德,不識水性,而妄共水語。有好學者,老朽誨之不倦,非有閒暇聊天也!君讀書不求甚解,多語無益也!有關智慧電腦之問,恕老朽忘懷已久,今後不再置喙,敬請原諒是幸。
舊 203 留言者:陳智民 [2000-06-22]
主題:
  學生從小到大,雖無大災及身,但也苦難不斷。常思﹕「是何因以致此﹖」,或有一時之明,但旋及困惑已。而後歲月流載,苦難漸少,路雖遂,知雖廣,人之志雖立,但自幼心所繫之惑,仍百思不得其解。時餘月之前,遭遇情劫,身陷苦海而不得脫出。一日行經圖書館旁,心中突有所感﹕「何不讀易哉﹖」,至今仍無法得知,何以有此感哉!。是遂窮究書海,欲借一易以讀之。吾從未接觸易,然而卻要自易林之中,尋得一本堪讀之書,實緣木求魚。然緣之巧妙,實天之注定耳。易林之中,吾視而欲讀者,惟先生之《易經明道錄》也。讀之驚為天人,二話不說,連同《易理探微》,一併借回,研讀數日方休。其後變本加厲,除《宇宙浪子》、《多媒體劇作導論》外,盡皆閱畢。(然懂與不懂,實吾有以知之﹚畢生累積之惑,一一得解。後尋得先生之網站,得以和先生教學相長(教學相長是我的希望,為學當有青出於藍而更甚於藍之志,然目前僅能受教學於先生,而無相長之能也﹚。經月餘以來不斷之問答、反思、求解之間,惑漸少,志漸立,心中平安、和樂而自在也。近日,吾戮力思維,整理思緒,今將所得及所生之惑,簡要同先生說明。惑一,人智由低而高,語文概念亦由簡單而至完整。今先生整理漢字,發現其遵循易經分類法則。然這裡學生便生疑惑,文字之演進應與人智發展之高低有關(假設一),若漢字之規律為易理,而易理應成於人智達於極限而參透天理後之心得(假設二)。但文字卻是人智開始發展就隨之發明存在(否則何以溝通記錄),當早於易理之前。然古人在未參透易理之前,文字創造之規律何來﹖二種可能,一為誤打誤撞(機率微乎其微)。二為人智成熟得易理之後,重新整理既成文字使之符合規律,但基於某種理由或是疏忽,並沒有將整理的法則與結果傳文於世,使得後人不得其門而入,雖然說文解字注等著作,但後人仍難窺其堂奧。若前述假設一、二皆非,則其中玄妙之處,究竟又是如何﹖惑二,中華文化第三次大融合即當到來,學生日思夜想其融合之對象與道,學生認為,第三次融合的對象應為「事」、「物」與「欲」。今人之失,除不明天道與人世之外,更有缺乏格物致知之科學精神、不知事物因果之愚以及物慾橫流。因而使得環境破壞、資源過度消耗以及陷於感官欲望的無止盡滿足中。因此要解決問題的根本,當須借重宋明「理學」格物致知、體用因果之觀念,至於「欲」則借重老子三寶之中的「儉」鎮之。如此,天地人合一,實人類契機之始。然此時,學生在此便生疑惑,融合之後呢﹖人是否就能一帆風順﹖是否有第四次的融合﹖或則天地人合一之後,人即將進入量變而質變的另一境界,若此,其它無法質變的人是否就停留在人界輪轉呢﹖惑三,學生貢獻己之微薄心力,欲助先生一臂之力,復興中華文化。目前先生理論皆備(包括﹕《易經》、《道德經》、《金剛經》、《六祖壇經》、《智慧學九論》、《漢字基因理論》、《漢字基因字典》及其它﹚,漢字基因工程的各種應用與系統正如火如荼的展開,未來尚欠人和。目前學生既無理論創造之能,亦無參與漢字基因工程之才,於是決定切入第三領域,亦即推廣理論、推廣應用的中介角色。然未來必定遭遇一些問題,目前所想到則是漢字基因六論中的字形、字音問題。目前字形推廣有簡繁兩種,字音推廣有國語注意與羅馬拼音兩種。其中該如何取捨﹖中庸之道為何﹖洋洋灑灑,文雜多問,請見先見諒。
回應﹕
  人智由低而高,係指千萬年以來之狀況,然而「進化」之歷程如「波」,基於「量變產生質變」之原理(見《層次論》﹚,宇宙間沒有均衡、平滑、漸進式的「運動」(汽車速度太慢,不足導致質變,至超音速飛機問世,人始知有「音障」之質變﹚。
  人智之質變曾有兩次,一是由猿人至智人,最近則為三千年前左右,全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突破(希臘、埃及、巴比倫、印度、中國﹚,代表性之「智人」輩出(如希臘三聖、基督、佛陀、老莊孔孟等﹚。而所有之「智人」,一律以「精神」的昇華為唯一主旨。當今之物質文明,並非「進化」、而係人類「成熟腐化」之肇端。
  老朽可為明證,若論「發明創造」,老朽可順手拈來,腦轉即成。十年前曾有「一千零壹種發明」。及見人性之貪婪,旋即憬悟,所為何來﹖加速自毀乎﹖為一些投機取巧、忘恩負義、唯利是圖之徒服務乎﹖但談及人生真相,迄今猶孜孜不倦探索追求。聖人知此,留下作業,讓後人細細參詳是也。

  漢字之發展,乃人世變化之記錄,是謂「約定俗成」。其規律本存,俗人心私欲重,未見其利不謀其義也(易筋經流傳至今,俗人何以體格衰微如故﹚﹖
  三次文化融合,乃對今日「食古難化」、「挾技自重」之善知識「當頭棒喝」,實係文化發展之理解法門也。「一」之數,尚且分之不盡,何況曰三﹖蓋人已迷於「萬象」,難見其一,故歸納於「三才」,以期「萬法歸宗、援三返一」也。天地人本為一,從何而分﹖長寬高之別在於方向;質子中子電子在於性能;你我他不外主觀。人因「分辨心」而有別,若求理解「真實」,「求異無盡,求同則一」是也。
  知此,波有高低,浪有疾緩,何慮一時之陰晴,文字之簡繁乎﹖
舊 204 留言者:李遠佳 [2000-06-22]
主題:
  第三代和第五代改碼字的字碼對照一問﹕黃和廣等字的取碼,在第五代中為何變成「廿一中金」和「戈廿中金」呢﹖––據「第三代和第五代改碼字的字碼對照表」文件的理由是「配合標準字體而改碼者」。對照這理由黃字的碼不應是「廿一田金」嗎﹖廣字的碼不應是「戈廿一金」嗎﹖或是所謂標準字體根本不是正字(如「植字技術」的引入扭曲了部份漢字的正寫﹚。我不明,請指教。
回應﹕
  「取碼」係供人方便,非為「文字整理」(人名是供辨知,無關真假﹚。今有學者專家,動輒爭取制定「標準」,以謀私利,老朽「爭之」更遺「公害」。今文化蒙塵,家國有難,豈僅一字數字之標準可決乎﹖何妨暫且用之,俟世道清明,必有大治之日也。
舊 205 留言者:小劉 [2000-06-24]
主題:
  請問先生如何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正確的判斷力﹖
回應﹕
  觀察力來自「耳目」之運用(嗅味觸覺係天生者﹚,人自幼,耳目所及不過一己,是「私」之始。隨著「經驗」增長,始知尚有「他人」。若此時不知將自己之「耳目」「推己及人」,則不論「學富五車」或「道通天人」,人都將自限於「方寸」之間。
而所謂「敏銳」者,「快速且尖利」也,見聞立知謂之敏,知見明確謂之銳。人的神經反應每秒鐘約七公尺,其傳輸之緩慢,不可言喻。若欲加速,必須建立良好的「索引系統」。若看一本百萬字的書,一天一萬字須看一百天,若僅看目錄索引(當然要編篡得好﹚,則一目可以瞭然,是為「敏銳」。故培養之法門,為多用心,多看他人,少看自己!
判斷力來自與「目的」之比較,無目的,無從判斷!例如要判斷「一萬」是多是少,必須先知道比較的對象及主觀的目的。是以培養正確的判斷力,首先要培養對目的的瞭解與事物性質的認知(相當於觀察力的培養﹚。
舊 206 留言者:陳郁文 [2000-06-24]
主題:
  朱邦復先生大師你好,以下請參考《六祖壇經》有一公案,當六祖得道時,五祖示之﹕「衣止不傳」。敝人膽敢說明《六祖壇經》「衣止不傳」。衣止不傳是說﹕達摩傳承袈衣為信物,正法衣缽傳承由你慧能止,正法不得再傳下去。所以慧能二次出家,剃除頭上之髮以示無法。後面的人也都跟上剃除,所以正法斷絕相法繼成,今乃末法。所以慧能偈曰﹕釋迦從我絕宗風,儒家得我正法通,末後三期收圓事,正心誠意合中庸。佛教在慧能六祖圓寂之後,道轉火宅由儒教馬道一先生七祖繼承【現今一貫道】,道轉火宅之後,道不在教門,佛教門由此開始轉入相法期,所以拜神唸經由此開始,至今已有一千餘年。朱大師你好後生懵懂之舉如有不禮之處敬請見諒。敬祝身體健康事事如意再見
回應﹕
  佛教經典中從未曾有「道轉火宅」此類言論,後人別有用「心」,「穿鑿附會」,莫過於此。信者自信,疑者自疑,為善即可,老朽不予置評。有惑=「或在心上」,心息則止,心動則疑。道法本一,不能致一者分之為萬,若「萬法得以解惑」,萬法亦為「道」。究之何門何派,恕老朽「如在心上」,止矣。
舊 207 留言者:泉朱先生 [2000-06-24]
主題:
  可否襌釋「空」﹖
回應﹕
  「空(=穴+工﹕古人穴居,工官營之,使其中空。﹚」者,外有內無、外實內虛之狀況,係三度空間之用語。佛家引申至人生,以「三千大千世界是實,人生世界為空」,正因其「空」,人以其行為「填」之,而永不得「滿」之意。
舊 208 留言者: [2000-06-25]
主題:
  "文昌CPU是以Intel 186 設計的(原因是此技術已過時,成本極低,而我們有能力 "將其效率發揮到極致﹚,其特色為具備中文字庫,其餘全同。該不會是z80吧﹖
回應﹕
  當然不是,當年的Z80只有4.75MHZ,而文昌CPU有80MHZ。
舊 209 留言者: [2000-06-25]
主題:
  小生對於「道」理,人們總是知道而不常做到呢﹖
回應﹕
  宋理學家對「知難行易」及「知易行難」曾意見紛陳,事實上,「知行、難易」之間的關係,第一層在於「主觀、客觀及自我、他人」立場的分別。主觀=容易,客觀=困難;要求他人=容易,自我控制=困難。第二層則是「因果、體用」,「由因而果」=容易,「倒果為因」=困難;「得體得用」=容易,「失體失用」=困難。
  舉例而言之﹕「我要明理」,第一層﹕主觀(胡思亂想﹚=知易;客觀(旁觀佐證﹚=行難;先明理而要求(因果﹚=知難行易;先要求而明理(倒果為因﹚=知易行難;有具體事例(已明體用﹚=知易;無具體事例=知難。
舊 210 留言者:陳先生 [2000-06-25]
主題:
  先生為何要把下週發表之劇本《人算不如天算》改名為《數碼時代》,兩個劇名完全沒有相關.是否準備把原先之內容大量修改或加入大量科幻內容﹖
回應﹕
  實係表現之主題故,「人算不如天算」是說一切機緣和合,老朽空自操心。事實上,此事件中,老朽老神在在,覺得人世妙趣無窮。改為「數碼時代」,主題是說一個「資訊專家」,只因記不得一些「數碼」,就在人世中孤立無援;同時遠在天邊的一群人,有的勞心勞力,忙得不可開交,有的只利用資訊系統,輕輕鬆鬆,就令人無所遁形。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