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2 留言者:倉頡迷 [2002-09-20] |
主題:未來倉頡輸入法的發展。 朱老師您好﹕ 請問朱老師對未來倉頡輸入法的發展有何看法。 倉頡輸入法在中國大陸的未來發展又是如何呢﹖ 對倣間各種改版倉頡有何看法﹖ 各種改版倉頡收費售賣是否侵權犯法﹖ 謝謝。 |
回應﹕ 倉頡輸入法只是「漢字基因」中的一種應用介面,在老朽完成此基因工程之前,其用處僅只供輸入,無多大發展空間(一般人爭論輸入速度的快慢,是「以技害全」,不值一哂)。不論在中國大陸或在全世界,一旦漢字基因成為正統,必然是成者為王了。 坊間的倉頡版本老朽無力量支援、也無意參加意見,既然老朽已放棄版權,當然無侵犯之說,各人不妨自行其是。 文化非一朝一夕所形成的,要經得住時間考驗,一定要有深厚無比的內涵。今人學會了西方「急功近利」的毛病,樂意浪費生命於雕蟲小技,任之可也。 |
#2208 留言者:荳荳 [2002-09-21] |
主題: >傳譯器是一種「器具」,有音、形、嗅或觸的介面,因介面而功能不同 >「傳譯」指不同的文字(或語言)經過理解認知後, >轉換至另一已理解或認知之文字(或語言) 既然您說傳譯器有「音」又有「形」;可處理「語言」及「文字」, 為何後面又說”不含文字辨識”﹖.....(晚輩有點搞糊塗了) >兩者都建立在「理解」上。目前西方因缺乏「人性」認知, >不知「人為何能理解及應用語言(文)」,故舉世皆惑矣。 不太懂您所說的”缺乏人性認知,不知人為何能理解、應用語文”﹖﹖ 「舉世皆惑」是在「惑」什麼呢﹖ 謝謝! |
回應﹕ 技術與產品有很大的分別,本網因為以往「慘痛的經驗」,不敢再多談技術(請參考過往留言,精采萬分)。 一種「傳譯器」可以具有一種或很多功能,閣下所提之內容,係網友問及《宇宙浪子》一書之情節,請自行參閱之(都在網上免費下載)。 既是「未來」事,真真假假,糊塗點有什麼關係﹖ 未來事知道太多,是自找麻煩(如老朽然),笑聽「神話」,忘掉算了。 |
#2217 留言者:高湧剛 [2002-09-24] |
主題:文字淵源 朱老師! 學生日間思考”是”字的原始概念成因的時候,不得其理。 老師能否利用系統概念學方法幫助學生抓住”是”字的”根本”。 |
回應﹕ 「是」﹕字首〔日〕﹕日之位。字身〔正〕﹕??中正。 會意,形聲–金文 古文寫成上日下正,日下正直,表肯定,對也。 中國人最大之特色,是順天知命,其原因在於對自然規律之探索與追求。太陽、月亮為生活中最親近之自然體,人尊敬崇拜,奉為圭臬。 因之,凡「日」之「正」,皆必然也。故以之表達「肯定」之概念。 |
#2230 留言者:今天永遠不停止 [2002-09-26] |
主題:為學之序 老師﹕ 《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白鹿洞書院教規》曰﹕窮理~~修身以至於處事接物。 請問二者同異。 學生﹕今天永遠不停止 |
回應﹕ 同﹕統統是人瞭解人生的基本原則。 異﹕「窮理」是「態度、方法」,「修身以至於處事接物」則是「目的」。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則為由立場出發、到達目的全部過程。 漢字之巧妙,由「窮理」二字可見一斑。如若寫作「理窮」,前後之別,有如天淵。是故,傳統中國人重視「先來後到」,良有以也。 眾所週知,漢字之體來自象形文字,所不知者,象形文字之用卻是漫畫技巧。何也﹖「窮」是「用」(動態),「理」為「體」(靜態);「窮理」乃「用其體」,「理窮」為「體之用」。 如化為漫畫,窮為一圖,假設為「殺」(刀砍);理亦為圖,假設為「人」。 「殺人」之圖﹕畫中,先見一刀,刀落始見其人,刀下頭落。 「人殺」之圖﹕畫中,先見一人,刀落始見他人之頭。 是以﹕殺人≠人殺,窮理≠理窮,有錢≠錢有…… |
#2234 留言者:莊明峰 [2002-09-28] |
主題:請教先生,關於「軟體工程」 敝人從事程式設計工作,規模漸大,而問題叢出。人謂該導入「軟體工程」,做好分析設計文件,累積知識云云 。查漢字基因,「工程」者,是否「由始至終規矩行事以成其事」﹖軟體工程,就是需求-分析-設計-實做等層層分工的控制嗎﹖自著述中知道先生堅持Assembly語言,可否也請教先生在軟體工程上的經驗和意見。 工,象形,指事–甲骨文,﹛用}象規距之形,巧於其事,指事情的結果。 程,字首〔禾〕﹕﹛體}穀類植物。字身〔呈〕﹕﹛用}呈現。會意,形聲–金文,﹛體}禾之呈現,由苗至穀,象徵開始到終了。 |
回應﹕ 工為事,程乃經歷,任何工程,必先預先規劃,其後按章執行。 軟體工程亦然,因目的而決定手段。組合語言,效率高、控制精準之工具也。西方追求「私利」,不願痛下苦功,因而傾向於「易學易用」的高階語言。其結果,將「痛苦」加諸廣大的使用者。在pc盛期,人們尚不自覺,待大勢一去,樹倒猢猻散矣! 如若為混生活,程式寫作不過如同一篇文章,投稿賺錢,無可厚非。但一篇永垂典範的著作,就不能不先將方方面面考慮清楚。如果沒有「先見之明」,任何文章、程式修修改改,到最後都是虎頭蛇尾。 老朽主張﹕「軟體莫非為人服務,應以人的需求為依歸;程式如同文章,寫程式要能有標題概念」。果真,人想到一種概念,就可以某一段程式執行之。這種程式,只要設計得好,只要人類還能生存,就永遠有用。 莊子”逍遙遊”﹕「……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此乃「規矩行事」也,共勉之。 |
#2343 留言者:淑華 [2002-10-30] |
主題:概念學習 拜讀老師留言#2336,當中談及人腦的作用,學生想請教一些關於科學學習的疑惑,煩勞老師了,謝謝您。 (1)人是否透過「概念」與他人溝通、理解外物呢﹖所以,學習科學(物理化學)首要在建立「概念」嗎﹖需建立什麼概念呢﹖ (2)不瞭解牛頓力學、電流理論的人,要如何協助他理解呢﹖如何協助他建立正確的科學概念呢﹖ (3)學習者應該學到什麼科學概念呢﹖還是只要能理解(解題)就是好概念(有用的概念)﹖比如,國中老師以水流的概念來講解電流、光有時以粒子有時又以波視之、原子似太陽系。 謝謝老師 |
回應﹕ 在科學學習之初,應先具備人生常識,否則,不懂常識的牛頓,就是牛之頓也! 1,概念是常識之檢索系統,是以「概略」的「念頭」,與具有共同常識認知者相互溝通。今人不重文字概念,說話不「通」,文章不「通」,每個人「獨立自主」,人際更是難通,天下大亂矣!就算物理一百分,數學一千分,又有何用﹖ 2,牛頓力學、電流理論要由基礎學起,若人不明常識概念,當應多讀書、多練習與人溝通。協助之法,只有逼之、強之,不可能有「心想事成、得來不費工夫」的! 3,沒有「科學概念」一詞,總之,概念屬於文字學、文學,不像物理、數學有公式可記,不苦下工夫是學不會的。 |
#2361 留言者:姜江 [2002-11-04] |
主題:漢字簡體 我極力反對簡體漢字,但日常生活中又必須它。 請問漢字或文字的未來﹖ |
回應﹕ 人世是全部人類社會的組合,中國社會由中國人組成,文字則由使用者長時期的便利而釐定,不可能因「任何個人」之意志而有所改變也。秦朝曾統一文字(簡化亦是其中一項),那是因事實需要,當時六國亡後,各地方文字系統紊亂,溝通困難。 簡體字有其一時之價值,即在建國初期,為了解決絕多數人的文字應用問題,而以國家行政命令所決定的方針。當國家強盛了,「衣食足而後知禮樂」,文化便成為更重要的課題。到時,簡體字若還能與曩古溝通,能團結中華民族於一體,又有何不妥﹖ 任何事物的未來,皆必然以「人類福祉」為依歸!果真自由民主能令人民幸福,老朽就贊同自由民主!果若簡體字比繁體字更能傳揚中華文化,老朽就擁護簡體字!果真人的私心慾念能讓人昇華,老朽就全面向私慾靠攏! 急什麼呢﹖人生夠長了,「文化生命」更是綿綿不絕,要證明真理,就得先把「己見」放在一邊!否則,忍耐一下吧!為什麼一定要在暴風雪下,去欣賞寒梅呢﹖ |
#2385 留言者:小湯 [2002-11-08] |
主題:勞煩老師解兩個字的意思: 1.《書.禹貢》中說﹕「東漸於海,西被於流沙」,那個漸是指覆蓋或淹沒嗎﹖ 老師認為漸的意義為如何﹖ 2.《天問》﹕「不任汨鴻,師何以尚之」中的鴻是什麼意思呢﹖ |
回應﹕ 此國文老師所長也,老朽求教於沈紅蓮,才得以答之。 1,漸=水+斬。水不可斬,得慢慢改變之。 故「東漸於海」=東方慢慢接近於海。 2,鴻=江+鳥。飛於江上之大鳥,大也。 「不任汨鴻,師何以尚之」。文出於楚辭,意謂﹕「禹之父(魚+玄)不勝任於治大水,眾人為何要推舉他﹖」 |
#2388 留言者:梅峰 [2002-11-09] |
主題:可否請先生不吝賜教漢字字母 朱先生尊鑒! 今天因為搜尋老師阮芝生之下落,竟然看到您的網站,對先生這麼仔細真誠的回答 網友問題,實在是無法置信,對先生之精神感佩不已。先生網站內容豐富,又剛好 極合我的胃口,因為我在瑞典教了幾個月的中文,加上以前從事印刷電排的基礎, 在漢字上有點小小的心得,目前正在申請兩種漢字字型的專利,也曾寫了一篇關於 漢字字母化的文章,覺得自己的思路好像與先生不同,因為我目前認為漢字難學的 主要因素在,見字無法識音與筆畫較無規律性,是故研究出一種可識音漢字字型, 並認為漢字惟有字母化,才能易學,也才真能發揚中華文化,先生如覺得漢字字母 化之觀念可行,則先生當是最有份量去執行的長者了,可否請先生不吝賜教,謝謝。 祝好 梅峰敬上 Best Wishes Mei, Feng Rydsv. 202A 584 32 Linkoping, Sweden Tel |
回應﹕ (因原留言附一論文,其文過長,故刪之.) 本網對文字討論甚多,請細閱過往留言,茲不贅(漢字基因六大功能,字母即其一。目前本公司產品中,文傳1610 CPU已收五六萬字,但受內碼32000所限。新產品有十萬餘字,每字四字元,可組成數千萬新字。各字皆有序、碼、形、音、辨、義,完全不靠「字典」!其所佔空間小,應用功效強,非拼音文字可比也)。 閣下有心「改良漢字系統」,老朽樂見其成。但既來本網,斯為有緣,有緣緣說。所謂「良」者,非略優於「莠」也,人若不知良莠,又怎識進退﹖治大國者,若烹小鮮;從事文字興革,更如臨春秋;各據一己之見,改之必亂,愛之適以害之。 中華文化,係正三角結構,如「金字塔」狀。上有聖賢言教身教;中有士人慎思篤行;其下萬民始得安居樂業焉。文化之道,道繫自然,雖千秋世而不朽也。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是故兒童必須受教就學,教者身體力行,學者循步漸進!初難而後易,性堅後習成。待人年歲漸長,至青春期,大腦已為荷爾蒙所昧,有力而無心矣! 西方文化歷史淺短(古文明已式微矣),十四世紀由神權急速跨入物質文明大門,尚未經過陶冶,是少年得志也!今僅數百年的發展,已將地球資源耗盡,驅使人類面臨毀滅。即因年輕氣盛,強調功利,追求速效,萬事不計後果,僅顧眼前方便! 文字決非僅供談情說愛,記帳報表之用,其中有大義焉!姑不論簡繁,文字結構代表千年精義,不加深究即輕言興革,其禍害難卜,罪孽難遣。老朽等人,歷數十年鑽研,放棄榮華富貴,堅持不懈,至今未敢擅「改」漢字分毫!僅以資訊技術加以保存,已聞無知之徒狂吠﹕「倉頡打字速度太慢,無使用價值」!功利使人盲目如斯!嗚乎哀哉! 漢字學習不難,然老朽無意使之易學,蓋「得之太易,失之不惜」!況不下功夫,不讀古文,文化之意義何在﹖請參閱當今之互聯網,其垃圾處處,濫竽成災!老朽寧見文盲之純真,亦難以忍受文不達意、順手塗鴉之半調子也! 至於世界用語,曷不任由世界自定﹖未來技術發達,毋需削足適履也! |
#2417 留言者:David [2002-11-18] |
主題:謝謝與漢字基因 朱老師﹕ 您好,<智慧學九論> 一書,學生今早已收到。謝謝老師! 其實學生也擺了一個大烏籠,誤以為老師所說的「該書」 ( 見留言 #2399 ),是為「電書」。 收郵件時,學生內心出現失落之感。( 幸而即是想起,只 是自己誤解老師的意思以及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問題,學 生需要好好反思。) 打開郵包,眼見「智慧學九論」五個大字,原來學生自己 所缺乏的正是「智慧」兩字。 <智慧學九論>學生已在電腦(PC)上「略讀」,現有了「正 書」,學生可以再次地「重讀」。此書深奧無比,學生資 質有限,希望可以借此「正書」深入瞭解當中的精髓。 近整理了老師的<基因字典>第二版。如老師所說,的確有 很多漢字還未補全。已搜索過該字典,未發現有「未補全 漢字的列表」。到底還有多少個漢字還未補全(以B5 計算) ﹖希望老師可以補上未完成的「漢字列表」,以便使用者 有個「依據」。 另外,如果可以在網上製作一個簡單的「未補全漢字的列 表」資料庫。讓這裡的網友,補加上一些如「拼音」、「 用詞」等等。( 除學生外,這裡的網友如大唐布衣等等, 都是很博學之人。 ) 學生得知,老師即將完成( 不知是否已完成﹖)十萬漢字 系統。如果有一天,<漢字基因字典>能收整十萬漢字,將 是中華文化之福氣。唯基因理念是來自老師,世上已經不 可能出現一位與老師完全相同的人。只希望有某些人與老 師的理念接近,十萬字的<漢字基因字典>就可以早日完成 。介時,人人手上都有一部「完整的字典」,對於「文字 」上的幫助實在不少。 另外,前天從瀏覽「香港新聞組」,發現多了幾位網友發 表了意見。也在此更新「網友新聞組論壇內容」( 見網友論壇) |
回應﹕ 老朽等工作太忙,委實難以分身,蓋百廢待舉,然舉有先後也!「未完成之漢字」無一定之標準,十萬字中,九成他處難覓。有心人可自行設法,「基因字典」者,只是老朽先打開一扇大門,登堂入室端看各人也! 所載「香港新聞」資料,老朽只「掃瞄」了一眼,看多了,會降低水準。其中文化程度差不用說(目前應是「常態」),觀念、認知不成熟,連自己立場、目的都摸不清楚。如果要老朽下油鍋,那叫「不得已」,聽貓叫春,老朽寧跳油鍋! 討論問題,如果只為了「宣洩」,不如唱唱山歌(最好關在浴室唱,別人聽蚊鳴,自己聽「象」樣)。人的立場不外「生命(天理)」、「生存(地態)」、「生活(人思)」三大類,而目的則端視主觀個體而定。 定理﹕「自私是生存的基礎」。 推論﹕1,生命體不自私不能生存(因地球上物質資源有限)。 2,成功生存者,可稱之為「利益既得者」。 3,利益既得者為了自保,絕對不會將利益分給他人。 很顯然,在對WINTEL的問題上,不外利益既得者與利益未得者兩類。前者力求靠攏利益核心,後者無門可入,只有另起爐灶。但前者為了自保,唯有效忠「主子」,壓抑革新,於是「兩造」之間永無妥協的餘地! 表面上大家在討論「民族利益」,卻是「掛羊頭賣狗肉」。不過,這種論見也不算差,如果「輿論」一片歌功頌德,那會令人「肉麻、皮緊、氣洩」;反之,像這樣「赤裸裸袒袒以見」,自曝其醜,雖不免令人「生氣」,但正因「有氣」,有志之士才會「揭竿而起」。 網友們稍安,明年「春祭」甫畢,全球大會師,討伐「暴商」之戰役,即待「筍之初成」,將分途上演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