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00 留言者:傑克 [2012-05-14] |
| 主題:達到天意 先生好,請問如何做才算「達到天意」? 謝謝! |
| 回應﹕ 首先,必須確定「何謂天意」。由字形上說,「大」之頂者「一」,天指超越地面的一切;再精確點,天代表大自然的一切力量之和,是種「精神體」;換句話說,天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宇宙主宰。天意指大自然億萬年來恒久不變的流程,如果只談「始終」之間的「時程」,人類可謂「天的另一極端(故比人要多二劃)」,十足「以管窺天」。 為什麼「天、人」各處極端?蓋「天」為整體、人為其無限分之一,由於人能略窺此流程,且沿此流程而「知天」。問題在,以人的小眉小眼,揚不足一寸、見不過一里,憑什麼知天?其實,人不可能真正知天,但經過長時期的悉心探索,累積了寶貴的「經驗」,發現了一些「原則、規律、方法」,能知「一己應知」,知行合一,足矣! 以任何系統而論,「原則」是根本的準則,逾此,不可言論! 原則一:天是整體,絕無一己之私!故,凡有私即違天! 原則二:人是個體,必有一己之私!故,人因私而為人! 原則三:人若去私,天人之別只有時間長短與空間大小而已。 「規律」是第二層,絕不容違背上系統之原則,逾此,免談。 規律一:人之生命、生存、生活必須依循自然。 規律二:人有自我,是經驗動物,依循自然代表要放棄自私之本能。 規律三:人唯有在覺悟後,才有可能認識「天」,才會心甘情願地追求真實。 「方法」是覺者之道,立場為人、目標為天、方法有: 方法一:自律,戒愚去私,以擺脫獸性。 方法二:自律,慎言慎行,以維護覺性。。 方法三:自律,順天行事,以遂行實性。 多生修為,不斷累積,若做到上述三項當可「達到天意」。只是芸芸眾生不過金字塔下的碎石,以機緣來說,千年能出一真德、萬眾得舉一大覺,成材之石當如鳳毛麟角。是故,人人有機會,只要循上述三條去做,天意自明,以後清風明月,一葉自舞了。 |
| #10707 留言者:漁儿 [2012-05-22] |
| 主題:善 學生曾向先生請教過《中庸》的一段經文:「子曰:回之為人也,擇乎中庸,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當時解讀了「拳拳服膺」,現在還想試著解讀「一善」: 一者,事物之始,基礎也;又事物之終,整體也。善者,羊言,吉利也,整體和諧也。是故,中庸者,善也;一善者,萬善也。「一以貫之」。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正確。 |
| #10708 留言者:漁儿 [2012-05-24] |
| 主題:善(2) 《大學》開宗明義:「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中的「止於至善」,先生闡釋為「止於人性」(留言# 1342)。由此,我理解:「大學之道」,在於對人之光明德行的闡揚(明明德)、對人類的深切同情(親民)、及對人性的深刻認知(至善)。這也是對傳統文化「人性向善」理念的闡釋。簡言之:善者,人性也。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正確。此正係東西根本之別,人性有兩端,西方重視個人,東方則以整體為念。 |
| #10712 留言者:漁儿 [2012-05-26] |
| 主題:美 美=羊大,無缺點,好的感覺。「美」來自於「感受」,故對事件而言,「美」產生於刺激接觸之始,於事件發生之初。「善」來自於「經驗」,對事件而言,只有在事件發生之後,基於事件的整體效應,人才能領悟善的價值。 是故,美經常是眩目的、引人註意;而善則是靜默的、平和的。西方重視形式的「美」;而東方重視和諧的「善」。於人性上,所以先生說:人性有兩端,西方重視個人,東方則以整體為念。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美經常只重外表(內在美=善),絕對主觀;善必須成為利眾的事實,無從自爽。 |
| #10719 留言者:漁儿 [2012-06-01] |
| 主題:真(5) 主題:真(5) 學生想結合先生的指教,繼續解讀「真」: 真=人受氣以生神,變形而登天,確實不虛。對事件而言,追本溯源、求其根本,即謂「真」。是故,真的認知來自智慧,人唯有智力年齡成熟,始知真的價值。 相對於「美」、「善」,「真」就是「美」與「善」的統一,即將「美」和「善」建立在真實的基礎上,從大自然、日常生活中去發現美,在利眾的事實中成就善,也即內在美=善。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是的,由主觀而客觀,三才一統,是謂宇宙--人生。 |
| #10721 留言者:網主 [2012-06-02] |
| 告網友: 天道公允,一元既始,乾坤定位,陰陽互動,各遂其份。生命必須充實才能永續,身體賴能量變化,飲食輸入、運動輸出,循環不已;精神則因意志,觀察、思考、認識、創造,自無到有、由亙古至永恒。絕大部份人類的任務只是傳衍生命,以吃喝玩樂為獎償;偶有區區處雪山之巔,頂罡風而冒寒氛,前承遠古、今繹中外,貫穿宇宙無垠。 日常生活僅係五官的道場,不論是金庭玉殿、殘瓦潟淖,處之一久,習以為常。感官之輩視淺,沉迷於燈紅酒綠,燃燭自況;無欲之輩,沐清風、炤熙日,溷室茅牖常泛幽香。人本來自虛無,一切從零開始,生理需要營養、肢體需要運動,意識更需要不斷的刺激,以教育、學習、體驗、覺悟,才能磨煉成材。 世事湛然,無風不起浪、平湖難生波。生活是世情的晴雨表,有人悠然行走在風暴中,也有人只顧身體感官,卻忽略了意識的驅策錘冶。以致舉世茫茫,小我心溺境湧,起起伏伏;或掙扎於現實與良知之間,或明或暗。所幸在先聖前賢的導引下,有人經過努力修為,成功地控制了意識,將自我泯除、天人合一。 本室幸得文化傳信的支持,以無比的信念、最少的資源,為古今搭建天橋。時值眼下世局紛擾、價值紊亂,傳統文化式微、人生大道蒙塵。吾輩隔江遠眺,丘陵綿延,童山濯濯,陰雲密邃,境險景惡。所幸人生有夢,做人只要不違良心,夢境常美!多媒體乃時代之夢,創造就是意識的樂園,意境、介面、傳達,一體成橋! 沈子中英文造詣深厚,歷經數十載修煉,境界早具。值今跨入多媒體時代,沈子更勤習電腦程式、劇本結構、電影技術、動畫特效,自編自導自攝,完成蘇東坡的《前赤壁賦》。此片原係測試「圖文系統」之試金石,惜因本室迭經劇變,人事全非,今協議與中國動漫公司旗下中娛合作,商業、程式部已遷往廈門。沈子堅持為教育服務,特以原有系統操作,日以繼夜,與二、三子完成此劇。今為喚起國人之共鳴,獻曝梢頭,改進之處容後再議(本片貼於「漢文樂園」,佔記憶體甚大,另有壓縮檔案,上傳需時)。 羅馬非旬日之功,文化更需千載冶煉。來日方長,沈子之慧思加上蘇子之意識,足可傳諸千古焉。(沈補:《前赤壁賦》一劇和東坡的命運一樣多舛,因為種種原因,一年以來一直束之「高閣」。近日因有一同事要到廈門工作,鑒於在廈門的同事都是程式師,對剪接、音效等後製作不熟悉,便以此片讓他練習。本片有很多問題,靜態上不夠美觀、動態上不夠流暢,雖然旁白不用對嘴,但嘴形與旁白對起來確有問題。因做對嘴的同事已離職〔原係手動匯入說白之句子〕,只好下次再改進。幸而自動系統的好處就是程式更新一次,即可重拍一次。姑且將這一半自動、半手動的當做第一版,下次再與第二版比比。我的心願是有一天能將圖文系統公開,提供國文、歷史老師製作教材,只要寫好劇本,就自動生成動畫。若與中娛合作,這個想法大概是可以實現的了。) 網主人白 |
| #10723 留言者:漁儿 [2012-06-03] |
| 主題:《前赤壁賦》 沈先生(可以稱呼您沈姊嗎?),學生雖然對「圖文系統」缺乏深入的了解,但完全理解《前赤壁賦》為「圖文系統」之試金石,此「天人合一」工作的意義和難度!傳統文化式微,現代知識分子就像當年懷疑「和氏璧」那樣,與傳統文化疏離,認為「愚公移山」不過是脫離現實的寓言神話罷了,看不到其中蘊含的「神於天、聖於地」,腳踏實地恢宏的實踐精神。 受師長們卓越的文化奠基的啟發和指引,有感於自己處於中西文化交融第一線的責任,學生正於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解讀中西文化、認知人性。比如說,從算法理論入手,解讀「邏輯」的本質,闡釋「邏輯」在科學中的作用及在認知中的局限。學生自知能力有限,但為所當為,盡一個中國知識分子應盡的責任。在這樣的實踐中,工作室的「愚公移山」精神,不知給了學生多少啟發和鼓勵,謝謝您! |
| 回應﹕ 沈子忙甚,老朽代答。因以往女性主內,外界稱謂有限,母媽娘婆姑姨皆不宜,沈姊、大姐可也。(沈補:不是忙到這個地步,是不可反客為主,等主人答完,再加補充。公司內部同仁皆叫我大姐或沈大姐,是大家的大姐姐。為文化盡綿力,共勉之!) 中華文化之偉大,在於能令人嚮之往之、生之死之。老朽與沈子並肩三十餘載,置事業家庭於不顧,俗人目之愚、賢者知其機,人天兩極。緣承先啟後本為生命之精髓,能行在道中,自然而然,足矣! |
| #10724 留言者:漁儿 [2012-06-04] |
| 主題:真(6) 謝謝沈姊的共勉! 謝謝華子網友的心得分享!我之所以一再提及「真」字,是因為我以為「真」是中西文化的一個核心概念,人們常說的「真善美」、「良知」、「存在」、「邏輯」乃至「真理」,都與「真」的認知有關。但這個習以為常的概念,若想稍作追究,卻又覺得難以下手。所以,這次借漢字基因500校正的機會,我想從字源的角度,向先生請教「真」。 於「真」的另一象形「用匙於鼎鍋取飯」,先生點評到:真乃食色之性!先生將「真」與「性」相連,讓我想起《孟子-離婁章句下》的一段經文: 孟子曰:“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所惡於智者,為其鑿也。如智者若禹之行水也,則無惡於智矣。禹之行水也,行其所無事也。如智者亦行其所無事,則智亦大矣。天之高也,星辰之遠也,苟求其故,千歲之日至,可坐而致也。” 其中「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一直覺得不好理解,難點在於理解「故」、「利」、「本」。現在,結合「真」,我試解如下: 「故」者,已然,「人性」之軌跡;「利」者,順勢;「本」者,根本。是故,「天下之言性也,則故而已矣。故者,以利為本。」,可理解為:認知「人性」,就是順著「人性」之軌跡,追本溯源、求其根本。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談到「甲骨文」之涵義,論者各有其見,蓋去古已遠,泯無對證。然而,石頭不開花、鎯頭不長芽,橫看成嶺側成峰,見仁見智自說自話!老朽析漢字基因,悉取「止於一」之見,於「真」係許慎之說文。至於近年「國家教育普及」,文盲絕跡,智呆處處!每逢資訊懸案,大師即若土石之流,遍野滿江、泛濫成災! 前文老朽面對「真」的另一象形「用匙於鼎鍋取飯」,幾乎失笑,遂點評為:「真乃食色之性!」,此中有雙關義焉!1,食色之性是「真」!2,「其人」食色之性為「真」。網上確有人認定真字之形「是用匙於鼎鍋取飯」,但若謂其形乃「以刀剖魚肉供餐」也難辨是非,然而漢字「真如此象形」乎?老朽絕不「狗同」! 美人倩兮,見者張目結舌,謂之:「xxxxx」,火星族可填此空,老朽木然!然,雞聲咕咕、鴨鳴呱呱,人一開口,清濁遂分!中華文化教誨千載,豈可以「真=取飯、善=宰羊、美=傳種」蔽之?即令先人如此無辜,後人整理時也不妨略事「修飾」?北歐的「維京」人曾是海盜,其後代子孫再白癡也不會自認「真乃海盜之後」! 書中文字已經是「過去式」,但活著的人卻應純淨化、高尚化,否則古經文大可解作肉屏風矣。網友華子來此十載,常有驚人之言,老朽溝通不暢,故常語帶雙關,低空掠過。孰料汝「認真論證」、竟未看出端倪,令得老朽「真相畢露」,不得不祭出天師符,用本文驅妖趕魔焉! 『順著「人性」之軌跡,追本溯源、求其根本。』不可能得「真」,蓋人性是善是惡猶難以分辨,其本源何在?實際上,「真」之根本係「人系統」之上限,真要解「真」,無他!止於一即是! |
| #10727 留言者:漁儿 [2012-06-07] |
| 主題:真(7) 學生很慚愧,在反思先生的批評。實際上,類似的批評,先生已說過了。比如,在校正「咸」字時(#10626,#10627),我因把網上的「全民皆兵」當作「咸」的象時,先生已經批評了:「學漢字相當於學習中華文化,否則斤斤計較於象形會意、字首字尾,文化便成為黃葉舞秋風,不知何蹤!」 分析起來,覺得問題還是出在「立場」上,中華文化的終極精神是「天人合一」,漢字當然就是此精神的表達了。如果守住這個「一」,遇到諸如「全民皆兵」釋「咸」時,就會多一份質疑精神,這正是求「真」。與網友共勉!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 回應﹕ 唉!說來容易做來難!科學家早已證明,大猩猩可以學人語(限食色類),但平凡人就是平凡人,境界跨不了半個台階!老實說,老朽不是不知道,境界有雲泥,怎期半空生華?如今十幾億人識漢字,若人人能登泰山,恐怕石頭路也被壓平了!夫子門徒七十二,千載以降,私淑豈止萬千?然而,又有幾人守住這個「一」了? 不錯,問題出「立場」上,什麼又是立場呢?說穿了,在傳種接代者眼中:「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真不真」不重要!食色之需才是生活所繫!然而,這種事還用推廣研究嗎?一個個火星男女早已詮釋得淋漓盡致了!台灣有位李大師,將象徵祖宗牌位或祖廟之「且」字指稱係「男性生殖器」,品味如此,夫復何言?某網友是「民意代表」,其境界是民主自由,老朽沒精力與之糾纏,放棄了! 當然,既是民主自由時代,有誰不願民主自由一番?所以老朽躲在罟網中,最怕火星族自由講文化!不幸,不論躲到哪裡,到處是一百分貝的鬼叫!音不成音、歌不是歌!更不幸從事三維動畫,美日式妖精打架,竟是國人的最愛!本室把精心攝製的作品免費公開,卻被某些人評為「沒有職業水平」!本來嘛,該放棄就放棄,耗子不必吃大米! 老朽深明自己的責任,眼皮下就是眼珠子!今時機已近,責任一了,駕返道山,是真是假一網全收。緣聚一時,行共千里,宜多多參真,待參透了「一」,三千大千世界真相將盡顯眼前! |
| #10729 留言者:静远 [2012-06-08] |
| 主題:評《前赤壁賦》 朱老,您老! 《前赤壁賦》確實是一部難得的佳作,畫面精美,配樂動人,讓人從動畫中略窺蘇子的思想境界。晚輩初看時,竟有一種遠離人間煙火的感覺(觀看時剛靜坐完)。加之這類題材的影視作品在市面上幾乎沒有,更顯難能可貴。不過網友沒有熱烈反應,可能是大家都忙於生計,沒有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吧。感謝工作室全體人員攝製了這一部佳作!期待更多精品的產生! 如果硬要吹毛求疵的話,那就是感覺沒表現出曹操的梟雄形象,不過僅代表個人愚見。 |
| 回應﹕ 謝謝,《前赤壁賦》是沈子初試多媒體的作品,在初,她只是「總製作」,領軍奮戰。孰料,半年前蕭牆之變,主力大將走了,赤壁之戰也沉寂了。這次,因與中國動漫總公司合作,程式部移師廈門,而廈門師法美日,認定漫畫一定要扭扭曲曲,「不能像人」。所幸他們層峰見了本室的作法,認識到圖文系統的價值,也確定是舉世無雙的技術,完全符合國家的需要,這才決定合作發展「動漫引擎」。 沈子在這種背景下,因程式僅完成一部份,不能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然而空城在前,身邊無軍,咬緊牙僅利用殘兵餘將(老朽只能畫「陋室」,沈子要求的那類細節,一點也幫不上忙。例如「衣服飄動」,本室的程式未完成,而max的不適用中式長袍,最後,著色一秒鐘畫面費時數小時),重頭學習3d max,親自下廚作羹湯! 謝謝直言,算不上吹毛求疵,此段正待重做。沈子全部精力已投注在蘇子與楊世昌身上,至今還在修改。老朽下週要去廈門簽約,大江東去,總不能讓江夏把曹操看扁了!(沈補:網友們看慣了本室老製作東坡的作品,自然對《赤壁》一點都不意外!曹操確實不類,惜該角色在本版本已不及更換,只能從動作上再改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