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7 留言者:漁儿 [2011-07-14] |
主題:存在 讀先生「自療之三」,見先生身體如此不適,仍為學生耐心解答,心中的感動無以言表!我想謝師恩的最好方法,還是繼續努力。 我能明白這些時的請教與「理解規律」的意義,我還需要一些時間來進一步領會。在討論中,我提及了「存在」這一觀念。很久以來,我就想問一個問題:在先生的「層次論」中,「諸論」開篇即說「存在」,接著第二章又論述「存在的意義」,可是在先生後面的著作中,無論是「智慧學九論」還是「智慧學」,都未再直接討論「存在」了。先生這樣的安排,是否有特殊的理由?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問得好,是解語者矣! 「存在」只是一種「主觀的論見」(如笛卡兒之「我思故我在」),待討論「智慧」,必須跳出「主觀、客觀」巢臼,否則步止難行也!在「智慧學」的討論中,實際上係以「層次」之上的系統整體為立場。果然,存在與否已無足輕重、不必討論矣! |
#10166 留言者:網主 [2011-07-14] |
告網友: 自療之三 老朽頗有自知之明,長於思考且勇於探索,常無視得失致有招休咎。近日又遭一難,因難呈祥,特將經歷述之如下,以供網友參詳。 緣老朽大病不生小恙不斷,每每於工作中擾亂不止,可視之為魔、亦適為得道之基也!有言,病久為良醫,老朽此前曾多次報導自行治病之經驗,良窳互見焉。 前因鼻炎,同事有一「激光治療器」,試之,有效。細察文獻,係電磁波 650nm(奈米)、被喻為「人體黃金波長」之激光,可增強「血卟啉」化學活性,加大血紅素攜氧能力。老朽一念千里,既然如此,老朽素有「血液黏稠」的體質,曷不試之? 於罟網#4850、#9556則,曾道其詳,斯乃「本肥皂劇」伏筆也!各病或羈留或悄離,悉皆多年老友,不再贅述。然中耳炎經常造訪,如今頸椎病又繞樑不去,害得「瓏抬頭」隨時待命,良心難安!此外,痛風匿蹤而關節炎不甘寂寞;慢性咽喉炎更是深夜騷擾,兼以老年頻尿無休,樂不可曰焉! 首先,老朽用該激光照射頸椎,一次即見功效,較諸「瓏抬頭」快速。繼之,老朽以之照料踝關節之酸痛,也是即刻見效。次日,中耳炎蠢蠢欲動;且腿遭蚊蟲小劫,照之,當之立靡!一時,信心瀰天,恨不得各疾來犯,一一賜以顏色(紅色激光)焉! 思來想去,慢性咽喉炎最為可惡!老朽千方百計,只能安撫而無法清剿,說不定此「人體黃金波長」能馬到成功!只是,以手頭的激光器,頗難接觸咽喉。老朽先是試著在喉管外側照之,一連數日,未見效果。最後,老朽一不作、二不休,直接將激光器塞進口中,看看會不會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幾天下來,經過數十次「自療」,喉頭似乎「清爽」了一些,一時大喜,「神光」無所不靈焉!祇是晨起,突見枕旁一灘水印,約有掌大,疑是飲茶所洩。但老朽從未在枕前飲茶,尤其夜間,無端端怎會將茶水傾倒床上?次日再眠,老朽發覺嘴不能合,且口中黏膜「乾硬」,一時警悟,可能係神光發威矣! 近來觀看央視「名家講壇」節目,發現國內中醫人材輩出,老朽決定落葉歸根。適同事告知,鏡湖有一「老中醫」--葉果強,常葯到病除,老朽欣然赴會焉。 以老朽所知,中醫望聞問切,須將各種症狀闡述明白,綜合調理之。以當前而論,老朽血壓可稱正常,痛風亦息兵多年,鼻炎、中耳炎、關節炎、咽喉炎、頸椎病在控制中,所患者,口腔乾燥、喉中多痰、入夜流涎、老年頻尿(多時一夜曾達七次)等。老朽一一記之,得十數條,至時向葉醫師一一詳述。 葉醫師年近七旬,南京人士,被鏡湖醫院聘為顧問,特開門診。葉醫師對各症診斷,認定「氣管炎」為主犯(中醫下藥有君臣使佐之分),用藥六日後,「各種症狀」皆有改善。 次週複診,時葉醫師問了一句:「腳是否怕冷」? 老朽道:「不僅怕冷,且若不穿鞋襪立即傷風」! 葉醫師又問:「那身上呢」? 老朽答:「身上怕熱,尤其是頭上冒汗難止」。 葉醫師點頭道:「在中醫這叫做上熱下寒,是血液循環失調之症,致有其餘各種現象」。 再服藥數劑,腳果不冷,可任赤腳大仙,頭汗更大幅減少,口腔黏膜不再乾燥,夜尿亦減至三四次,眾小俱退矣。既得名醫,能解倒懸,老朽特此推薦。蓋數十年來,老朽「上熱下寒」之病根,閱盡西醫,未之聞也! |
#10165 留言者:陳氏 [2011-07-13] |
主題:淺談時空穿梭 近日,小弟碰巧觀看一套討論時空穿梭的特輯,當中提到,如果要穿越時空,即是於4D裡的時間軸穿梭,要做到這一點,技術上要有「超高速」配合(例如黑洞),人類便能夠回到過去或者飛進未來。當然,以上所論仍然是理論層面。但老師之前所論述的「4D」,亦提及能夠「穿越時空」,其實所指的是否雷同呢? |
回應﹕ 時空穿梭是無數科幻理論之一,與老朽所謂的4d圖像無關。三維人像早已成熟,故有三維動畫之作品,但因其動畫係「事前製作」,尚未進入第四維。目前本室已能以正、側面相片合成三維人像(原設計係立體照相機,其傳真度極高,製作費時推廣不便且具「大阿哥」危險,今已放棄改用軟體),將為UCAN漫漫網站會員提供免費之三維模型(會員們寄來相片即可)。當漫漫族以三維模型出現於網上(平台正在設計中),斯時,「擬真人」可在「即時」之時空中穿梭交誼,是謂4d動畫。 |
#10164 留言者:漁儿 [2011-07-06] |
主題:問題求解(4) 我的思維還有些模糊,我試著分析如下: 我明白:于「洗手」,問:「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實際上,是問:處于某立場的人,是否有能力解決某問題?所以,先生說:「能否」者,係環境、意志、條件下的解答,必須深入分析。于「問題求解」的系統觀: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能否」者,應是人與問題的介面,也即應提的第一個問題,故其層次最高。 我不大清楚的是:于「一般問題求解」,因解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即如介面c存在,表明問題能解決;否則,不能。那麼,上述「能否」問題是否等價于問:是否存在將系統a和系統b結合為一的介面c?謝謝先生解惑!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于「一般問題求解」:求解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只是表示此一公式之結構。苟系統c為零,相當於無此介面,表示此公式不能解決此問題。至於是否存在將系統a和系統b結合為一的介面c?當不能寫「求解」,而為「求知」;於求知,嚴格說來,所得之答案僅有「是、否」而已。 如欲求解「系統c」,則應書為「複式(如同聯立方程式)」: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求解:=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假設:各系統在同一層次,其性質相同,可解。 否則應先求知各系統之層次關係,若不相同,其性質必然有別。 例如:蘋果+香蕉+人,不可列為等式(除非人買、人吃等相關行為). 再若任一層次涉及「人類」,因人有自我立場、目的、意志,須分別分析之。 由於:於#10163則,所問:〔「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 此「能否用水」之主詞自為人類,蓋係常用之「主詞省略」也。而, 「肥皂能否洗滌手上油汙」則係理化層次,亦應列出理由。故: 求解:不同層次之系統,如何解決其介面「能否」之問題? 先求層次、性質、關係,一一列舉分析之… ………… 是以,語文亦可做到精確無誤,唯此舉耗時費力,老朽已不能勝任,期汝等發揚光大之! |
#10163 留言者:漁儿 [2011-07-05] |
主題:問題求解(3) 多謝先生的鼓勵!我是想用自己的人生作實驗,去理解、實踐傳統文化的理性,不管此實驗是否成功,希望實驗本身能給后學一些參考和啟發。而我之所以能做這樣的實驗,是因為有師長文化奠基工作的指引,有師長「愚公」精神的感召!年輕時,讀「愚公移山」,覺得只是勵志的神話寓言,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如今再讀,感受完全不一樣了:中華文化千年一脈相承,正是歷代有無數的「愚公」,「愚公移山」真是道盡了文化傳承的精髓! 就留言(#10161),我想再提二個問題: 一,「問題求解」的表達,經過先生的指正,已覺比較合適了,但可否再作一點修改?「方法」指解的生成過程,即「求解」,若把「方法」換成「求解」,在行文上,感覺是否更一致些?如: 2,一般問題求解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解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求解: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二,對「洗手」(2),我以為,「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即問,「有無」洗滌手上油垢的洗滌物?我沒有區分「能否」與「有無」。但先生指點:蓋在文字概念上只是「能否」與「有無」之別,但在系統上,問(1)屬求「解」、而問(2)係求「知」,「知」淺於「解」,層次有別也。那麼,我對「洗手」(2)的二種提法是否有誤? 謝謝先生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好極了,愚公有驗,大道可實矣! 一、當然可修改,而且理應不斷修改,蓋「止於一」者,與天地長存也!豈有一蹴可及乎? 「求解」確較「方法」為佳,改得恰當。 二、提法沒錯,確是兩種不同之層次: 〔「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與〔「有無」洗滌手上油垢的洗滌物?〕之性質迴異。 1,「能否」者,係環境、意志、條件下的解答,必須深入分析,如: 環境:正在工作時,當然不能洗! 意志:若油垢涉及某些利害因素,能否由主觀決定。 條件:是否該洗也有條件,能否難定。 2,「有無」者,指「生活經驗」及當前狀況,知道即可,如: 有肥皂,但未必要洗;或無可洗之物,問問而已。 若是一般閒談,關係不大,由於所問涉及「理解規律」,是不可不慎重考慮也!其實,關於「洗手」,只是人類千千萬萬種行為之一,若以「象徵」視之,「洗」為「動」、「手」為「靜」,動靜之間,變化無窮,實如須彌山之於芥子也!智者得一可以知百,故窮寇宜追,虎穴在前矣! |
#10162 留言者:乾乾 [2011-07-04] |
主題:五行結構演變舉例 朱老師: 您好。 學生試以地球為例,推演一下地球之五行結構如何演變而來。 一、初始階段 地球和太陽都是某一超級大恆星爆炸後之余燼,在宇宙壓力之下,一大團星云被壓縮成為太陽,地球則是以鉄核為核心的星體,被太陽補獲而繞日公轉。站在地球立場,外在壓力為宇宙壓力,反作用力為表面巖漿的表面張力。打比方來說,此時地球好比一顆滾燙的水滴懸于太空。從五行來講,只有三行,即克我者、我、我克者。 二、演變階段 地球持續地得到來自太空的新生力量(小的星體),不斷壯大,直到某一天,有個突發事件:月球誕生了(我傾向於撞擊說)。于是乎,有了地月系統,向心力和離心力均衡了。從五行來講,有了生我者和我生者(月球)。 三、成熟階段 大的撞擊事件沒有了,太陽的能量成為地球的生機來源。當地球溫度降低到某一水平,水充滿了地球表面,水有很大的溫度範圍,使地球得到穩定的表面張力。月球是地球的角動量平衡器,使地球在太空中不會失衡。如此從五行來講,以地球為中心的五行平衡,生機無限,才有機會孕育出人類文明。 以月球為對象,則可知其五行不全(只有三行,即克我者、我、我克者),所以無生機。 以上淺見,請老師指正。 學生 敬上 |
回應﹕ 很好,思維不重正確與否,而在乎於有無盡力。以所思為例,因「題目太大」,而宇宙科學素養有限(至少不是國內外知名之士或厚顏如老朽),所以只能說是超過負荷,穿了梆也。 首先,「推演地球之五行結構演變」命題不妥,因「地球之五行結構」未經確立,如何推演?且地球與五行的關係也尚未建立,遽而大談科學觀,其風馬牛乎?蓋若討論任何題目,首在「破題」,不破無立也!尤其是,既談五行,何以突來:「從五行來講,只有三行,即克我者、我、我克者」? 再說:「地球和太陽都是某一超級大恆星爆炸後之余燼」乃一「假說」,不能作為「證明」。又「在宇宙壓力之下」係一未證實之理論,亦已摒擋出局。「一大團星云被壓縮成為太陽」極待商榷,蓋「星雲」之層次遠高於「恒星」,如何「被壓縮」?「地球被太陽捕獲」亦屬理論。一大堆理論堆理論,王屋之山大矣哉。 初始已無立場,演變更是荒唐:「地球持續地得到來自太空的新生力量」自何而生(前文只釋為好比一顆滾燙的水滴)?如何不斷壯大,怎會突發月球誕生?是還珠再生乎?成熟更不成熟,地球生機勃勃,絕非五行不全之輩!本文不僅見淺而且漏洞百出,恕老朽難以指正。 |
#10161 留言者:漁儿 [2011-07-03] |
主題:問題求解(2) 多謝先生!現在感覺「問題求解」的表達順暢許多!先生關於「析理」及「推論」和「展望」的引申,極具啟發性,我會仔細去思考。 我還想進一步理解「問題求解」。以「洗手」為例,人們可能會這樣問:能否用水洗滌手上油垢?將此問題記為「洗手」(2),前問題記為「洗手」(1),我試著分析如下: 一,「洗手」(1)與「洗手」(2) 問題「洗手」(1):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問題「洗手」(2):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是否有介面(c)? 可見,「洗手」(1)是尋找一具體的洗滌物;而「洗手」(2)是想知道是否有這樣的洗滌物存在,並不需要找到它。 二,「洗手」(2)問題求解表達 對「洗手」(2),當我想做與「洗手」(1)類似的問題求解表達時,卻遇到了困難。因為「洗手」(2)中,不知介面(c)是否存在,所以,類似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無法表達。 那麼,這裡「洗手」(2)問題求解表達的困難,是否是因為「洗手」(1)與「洗手」(2)處于不同的層次?謝謝先生解惑!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的,這兩個問題表面上相同,但實際上可謂「南轅北轍」。蓋在文字概念上只是「能否」與「有無」之別,但在系統上,問(1)屬求「解」、而問(2)係求「知」,「知」淺於「解」,層次有別也。汝能思及此,足證細心及慎密。世人泛泛,求知者已是鳳毛麟角,求解則空山飛絕,再若求「境」,更若古道夕陽矣! 人生看似簡單,不過生生死死,但若自宇宙洪荒一路觀察,則與所述之問題(1、2…n)相若。蓋無知者,以能知死後一了百了為知足,不得不醉生縱慾焉!逐理者,以宇宙能量不滅故,人思之存,與實俱在,逐之可究其極!再若細觀世態,微言可通大義、一葉盡顯秋風,上焉者乃三千大千,其下則恒河沙積,良有以也。 人思有限,境界無窮,汝能致一以究,可嘉可嘉! |
#10160 留言者:乾乾 [2011-07-02] |
主題:「智慧學九論」的幾個問題 朱老師: 您好。 炎炎夏日,唯有心靜如水始能克之。所以今日開始專心讀「智慧學九論」,且抄錄要點。 今日讀完導讀、天理論和觀念論,有幾個問題想請教老師,請老師百忙之中指點一二。 一、天理論的天理的系統關係的末段,提到“下系統:認識-人之天。”,和前一章之導讀不符,人之天應為思維論。不知是否筆誤? 二、天之天的天理論與地之地的知識論之間的闗係如何理解?按九論的結構(九宮格),對角線之間的系統沒有直接闗係。 三、在觀念論中的“六、觀念的應用”中,以壓力結構來闡明各系統之形成,其理明白易懂。學生想問的是:如何演變成五行結構?按理家、國系統皆有其五行結構(其他系統同理),則構成壓力結構的三個因素(壓力、向心力、離心力)如何演變成五行結構? 乾乾 敬上 |
回應﹕ 一、理解之要點在於思維靈活,否則一旦思想固定為「教條」,便成死水一泓! 在「導讀」中,於「七、結論」曾將九宮陣之「主觀、客觀」立場,作了詳細的「表列」。「人之天」可為「思維(個人、主觀)、人性(整體、客觀)、認識(初始、主觀)、行為(後果、客觀)」,端視立場而定。 二、於客觀:天之天為規律,地之地為知識。因規律而得知識,用知識以印證規律也。九宮格僅係「方便法門」,無所謂直線、斜線,各論糾結、相互間錯綜複雜,只緣上下有時序因果、左右有結構體用易於理解而已。 三、五行之基礎係兩儀與三才之集合,有陰陽之對稱及天地人之結構。壓力者,外力之總和與內在集聚均衡之實況也!熵值經「內、外」均衡、在「作用力、向心力、離心力」相互作用下,斯為「五種因素之行為」。至於「如何演變」,正是該用心處,點點滴滴勿漏,休待鴨填! |
#10159 留言者:漁儿 [2011-07-01] |
主題:問題求解 為了能用具體例子、幫助理解關於系統的基本觀念,我從系統觀出發,把「洗手」例子表達為「問題求解」的形式,雖然先生作了指正(留言#10145,#10153),可我覺得「問題求解」的表達中還有不順之處:是不是「解」這個重要觀念,沒有明確表達出來?且與「方法」混淆了?我試著再更正如下: 一,問題求解 1,問題求解的系統觀 問題求解 = 人 + 方法 + 問題 釋:人(a)欲解決問題(b),以方法(c)為介面解決之。 2,一般問題求解 問題:有一系統a,意欲將之與系統b結合,其介面c為何? 解 = 系統a + 系統c + 系統b 方法:尋求一系統c、具有系統a必要之特性者。再求系統c同時具有系統b必要之特性者。三系統合併為一即可。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方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如是,「解」與「方法」為「問題求解」的一體二面:「解」為靜態結構,「方法」為動態過程。比如,解 = 水+肥+手上油垢,指「解」由水、肥皂、手上油垢組成,肥皂為介面;「方法」則指此解的生成過程。 又及,為簡化陳述,我也暫時限定在概念描述,且把「理」暫時放過。 謝謝先生再指正! 學生漁兒 敬上 |
回應﹕ 是精益求精,如此甚佳! 但若求解之外,還要「明理」,則可於「方法」後,加一「析理」如: 3,具體問題求解 問題「洗手」:欲用水(a)洗滌手上油垢(b),其介面(c)為何? 解 = 水(a)+ 肥皂(c)+ 手上油垢(b) 方法:用肥皂洗手上的油垢,再以水沖之,得淨手與汙水。 析理:手上之油垢可溶於肥皂水,含油垢之肥皂水可被水沖而除淨,故得淨手。 當然,「析理」與「理解系統之觀念」無關,蓋一般人能依樣畫葫蘆已足!且進一深入研究,尚可得「推論」及「展望」等觀念(相當於創造發明)。似此步步化解、逐層以究,由物理、事理,以及天理、天道,將無不歷歷在目也! |
#10158 留言者:静远 [2011-06-29] |
主題:鄒衍生平 朱先生,您好。 在《宇宙浪子》中,曾寫道“漢儒”鄒衍創五行論。晚輩特意查了下鄒衍的資料,發現他是戰國時齊國人,此處恐為失誤。 |
回應﹕ 謝謝指正,此非「失誤」,乃老朽「自以為是」也!蓋老朽讀書僅求其概,對人名時代記憶不清,常有張岳皆飛之創舉如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