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879 留言者:Kenny [2001-11-27]
主題:[中], [正]
  易經中強調中正, 蔣介石先生也叫蔣中正, 怎樣達到中正最高境界﹖
回應﹕
  「中」指中庸,不偏不倚,不急不徐,不狂不狷,不驕不餒是也。
  「正」為一止,守一而止,終生不二,擇善固執是也。
  中以待人為重,正乃做事原則,是做人處世之道。
  蔣中正為正有餘而中不足,故名不符實。
887 留言者:網主 [2001-12-09]
告網友:
  老朽心願極多,今生難償,其中熒熒大者,唯求眾生脫離「愚迷之境」。但因百廢待興,萬事均需從頭做起,故而多年來先期解決基礎問題,斯乃工具也。
  今有告者,電書各種「元件」備妥,即將進入「工業量產」階段。「文傳」已公佈一應規格,鴻海公司負責設計「量產模式」,任何有意從事生產之廠商,皆可參加(目前有近十家大公司正簽約中)。
  原則上,電書明年三月量產供應,當在百萬台以上;後年可進入千萬,每台售價不足一百美元。至此,除了品質改進外,老朽尚有若干瑣事待辦,餘事不再過問矣。

  即日起,擬在本網講解「漢字基因」,但僅限「理論」,設計細節恕不能公開。
  由於老朽之時間、精力有限,網友發問請勿離題(針對已講者),明察慎思(已講者務需領會)。至於能講多少、多久,端視網友程度而定(多達千講,少至一言),若有來問未登,必係不合規範,自知可也。

  漢字基因第一講﹕何謂漢字基因﹖

一、前題
  「漢字」係先聖前賢歷經數千年、將日常生活「所知所識」、濃縮在「圖、象」中、以供同種同族人民相互溝通之「意識工具」,換句話說,漢字係中國漢民族的「思維結晶」,亦可謂為「思想載具」。
  是以,漢字不僅僅是一種「符號」,也不僅僅是一種能夠發聲、具有意義的「文字」,而是具有「生命」的「意識流」,代表著人類與宇宙互動的「心路歷程」。古人說「文以載道」,良有以也。
  「基因」者,基本因子也。所謂科學,無非分門別類之學,以探求事物之極致。既至其極,可稱為該事物之「基本」矣,再問「為何」,則有其「因子」焉(以基因排列組合,用其功效,是稱「科技」)。
  今已知物質之基因,是以物質文明昌盛;生物基因亦已發現,生命科技將大行其道。若漢字基因被證明無誤(用「易芯」之硬體證明之),則利用此基因之思想,將不再是唯心之論,可謂「智慧」也。

二、源流
  五千年前,中華民族之祖先,於觀天察地之際,發現「時有序,物有律」。由於農業社會之生存環境安定,先民深究之下,發現了「絕對分類」之法則(非開即關,即今日之二進位制)。據此,遂有宇宙原本混沌,一分為二,稱「動、靜」兩儀,兩儀再分四象,四象而得八卦。
  這種「絕對分類」,可以涵蓋宇宙中之萬有,只要站在一定之立場,分類合理,就可以代表事物之真實。
  先民之立場,是以「人類」之觀察為出發點,試證之﹕
  1,觀察者為人,以其「感官」所接受之外界刺激為分析對象。
  2,感官是生命體因應生存環境變化而進化者,僅能感應「變易」。
  3,刺激依時序先後,其前級刺激與後級刺激之比較,因不同而有變化。
  4,前級與後級刺激之變化(某一限度內),僅具「有、無」兩類。
  5,有變化可假定為「動」,無則為「靜」。
  6,故一分為二之「絕對分類」對人類立場而言為真。
  先民對這種「變易」之理,作了大量的印證,從而創造了一種具有此類「象徵」的文字,是謂「甲骨文」。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直到今日,形成「漢字」。

三、結語
  將「變易之理」與漢字相對應,一一尋求其「根」,並分為若干「層次」,以作「絕對分類」,求出其「最大公約概念」、以及「最小公倍象徵」,兩者之和,是稱「漢字基因」。
888 留言者:陳寬憲 [2001-12-09]
主題:講次
  是否可請老師先行公布有哪些講次,如此可讓學生謹慎提問﹕該問什麼﹖何時問﹖
  謝謝!
回應﹕
  「課」是言之果,有果可據。今既云「講」,言語溝通也,無從準備如何公佈﹖
  不存私心,不謀己利,有疑則問,何謹慎之有﹖
890 留言者:眾生 [2001-12-09]
主題:漢字基因
  1.先民深究之下,發現了「絕對分類」之法則
  問題﹕  有無相生,應該是相對﹖
  2.前級與後級刺激之變化(某一限度內),僅具「有、無」兩類
  問題﹕  既然僅具「有、無」,從何「限度」﹖
  3.「最大公約概念」、以及「最小公倍象徵」,兩者之和,是稱「漢字基因」。
  問題﹕  為甚麼稱為「和」﹖
       倉頡碼是「最大公約概念」﹖
       字詞是「最小公倍象徵」﹖
       題外問題﹕文字中對應質數的象為何﹖
回應﹕
  1,「有無」兩種概念,是人認知之根,牽涉廣泛,有多重定義。「相生」是指「相對態」之循環,「絕對分類」僅指「有、無」基本性質。
  2,「某一限度內」,是指前文「變化之性質」。因各系統各有變化,變化有大有小。某系統之小,未必小於另一系統之大,「有、無」僅指「變化之分類」。
  3,「和」者,二系統間其數之積也。倉頡碼如「日」乃若干相同之字形,所謂「相同」者,「公約」也。「字詞」者,字加字所成,各字皆有多解,取其最近之「象徵」,是稱「最小公倍象徵」(此非數學,不過借公約公倍二概念,以明其義)。
  題外問題中﹕「文字中對應質數的象」,未明所指。
891 留言者:Sam [2001-12-10]
主題:漢字基因之定位
  1.如先生言,則存在一〔漢字基因表〕類同〔化學元素表〕﹖
  2.文字(詞彙)之運用似有部份因約定俗成而生,在套用漢字基因之規則下,是否會反證出用字(詞)不當之情形﹖
  3.續上問,則漢字基因應為漢字使用之規範,或為漢字(文)理解之基礎(智慧學運用之基本元素)﹖
  4.在漢字基因之探索過程中,倉頡碼是基因結構之固定參數否﹖若在解析漢字基因時發現更精簡之規則,是否將改變倉頡碼之取字規則(因其亦用於理解,分類,排序等)﹖(如﹕字首/字身分別定義...)
回應﹕
  1,見898則。
  2,是謂以訛傳訛也。
  3,正確。
  4,不必,改倉頡碼只為避免重複,原則並無圭誤。
898 留言者:網主 [2001-12-12]
告網友:
  日昨工作忙碌,無暇上網,歉甚。

漢字基因第二講﹕漢字基因有多少﹖

  本講涉及電腦之二進位結構,此為基本常識,欲上層樓,不可不知也。

一、基於基因分類規律,一元分兩儀,兩儀分四象。
  漢字基因首分本末,次具性質,如次﹕
    本﹕思維–性﹕概念
         質﹕常識
    末﹕應用–性﹕體用
         質﹕定性
  又基於二分法之特徵,取其八次元,各得256種﹕
    概念基因256種,從分類來看,有八個層次。
    常識基因256種,倉頡字首、字身之定義值。
    體用基因256種(涉及工業設計,不宜公開)。
    定性基因256種(涉及工業設計,不宜公開)。

二、概念分類﹕
  由於正值實證階段,尚在不斷改進中。以下分類與原載於《漢字基因工程》中之內容略有不同,參考則可,但請勿混為一談。
  左側為「層次」,當二分至三層後(八種認知),其性質已漸模糊。至四、五層後,改用「四別」、「八類」(其中奧妙尚請自參)。
  其理暗合西方「混沌理論」之「週期三分裂=亂數」,蓋人類認知受限於「三才結構」(例如空間僅有三維),「概念」不可能如「數字」之不斷二分也。
  於分類概念之前,有0或1,以代表「二進位」值。至「八類」時,改採0至F之「十六進位」值,本網不負責教導此類細節,不懂者略之可也。
  下文之分類表為系統總覽,由分類中確定各種性質。



四別––八類﹕即為概念基因256種,因受畫面限制,特作平面展開﹕
本體––00源體;01質體;02宇體;03形體;04界體;05水體;06能體;07命體;
植物––08食用;09菜用;0A果用;0B觀用;0C體用;0D工用;0E利用;0F命用;
肢體––10體位;11體構;12體表;13體質;14體感﹕15體功;16體控;17體動;
動物––18用類﹕19飛類﹕1A行類﹕1B水類﹕1C爬類﹕1D蟲類﹕1E化類﹕1F稱類﹕
食衣––20食物﹕21食肉﹕22食感﹕23食式﹕24衣物﹕25衣用﹕26衣位﹕27衣源﹕
住行––28居用﹕29住用﹕2A公用﹕2B化用﹕2C建體﹕2D通體﹕2E構體﹕2F行體﹕
起居––30食具﹕31炊具﹕32容具﹕33盛具﹕34視具﹕35用具﹕36住具﹕37廢具﹕
工作––38文器﹕39知器﹕3A樂器﹕3B質器﹕3C農器﹕3D工器﹕3E機器﹕3F武器﹕
定義––40類詞﹕41序詞﹕42數詞﹕43時詞﹕44位詞﹕45度詞﹕46幣詞﹕47量詞﹕
語法––48意詞﹕49動詞﹕4A代詞﹕4B副詞﹕4C語詞﹕4D聲詞﹕4E連詞﹕4F介詞﹕
根源––50本源﹕51性源﹕52視源﹕53感源﹕54知源﹕55人源﹕56宗源﹕57居源﹕
現象––58本象﹕59表象﹕5A形象﹕5B感象﹕5C質象﹕5D固象﹕5E液象﹕5F氣象﹕
訊息––60資訊﹕61識訊﹕62視訊﹕63事訊﹕64文式﹕65文體﹕66文件﹕67文據﹕
利害––68意利﹕69公利﹕6A性利﹕6B財利﹕6C意害﹕6D病害﹕6E體害﹕6F命害﹕
事理––70法務﹕71公務﹕72組務﹕73職務﹕74事務﹕75業務﹕76界務﹕77源務﹕
關係––78本係﹕79姻係﹕7A人係﹕7B宗係﹕7C通稱﹕7D行稱﹕7E人稱﹕7F源稱﹕
視覺––80光狀﹕81色狀﹕82明狀﹕83性狀﹕84形狀﹕85體狀﹕86勢狀﹕87態狀﹕
感覺––88食覺﹕89觸覺﹕8A質覺﹕8B體覺﹕8C意覺﹕8D聽覺﹕8E知覺﹕8F思覺﹕
心緒––90意感﹕91源感﹕92人感﹕93物感﹕94良感﹕95觸感﹕96害感﹕97惡感﹕
印象––98意性﹕99質性﹕9A體性﹕9B行性﹕9C良性﹕9D表性﹕9E感性﹕9F惡性﹕
動態––A0轉動﹕A1位動﹕A2形動﹕A3勢動﹕A4源動﹕A5力動﹕A6表動﹕A7水動﹕
化態––A8宙態﹕A9宇態﹕AA能態﹕AB勢態﹕AC容態﹕AD事態﹕AE生態﹕AF命態﹕
界態––B0通界﹕B1連界﹕B2觸界﹕B3形界﹕B4體界﹕B5狀界﹕B6向界﹕B7量界﹕
識態––B8時識﹕B9事識﹕BA形識﹕BB狀識﹕BC意識﹕BD力識﹕BE判識﹕BF利識﹕
官能––C0食況﹕C1觀況﹕C2聲況﹕C3嘴況﹕C4意理﹕C5情理﹕C6生理﹕C7人理﹕
體能––C8動處﹕C9動止﹕CA動體﹕CB動式﹕CC動形﹕CD動狀﹕CE動向﹕CF動類﹕
功能––D0手動﹕D1手觸﹕D2手控﹕D3手刃﹕D4易形﹕D5易狀﹕D6易向﹕D7易表﹕
智能––D8觀智﹕D9辨智﹕DA思智﹕DB知智﹕DC述智﹕DD謀智﹕DE判智﹕DF控智﹕
生活––E0炊事﹕E1住事﹕E2居事﹕E3行事﹕E4農事﹕E5工事﹕E6育事﹕E7物事﹕
溝通––E8意通﹕E9理通﹕EA態通﹕EB利通﹕EC情通﹕ED感通﹕EE氣通﹕EF惡通﹕
處理––F0處意﹕F1處行﹕F2處位﹕F3處事﹕F4處物﹕F5處財﹕F6處力﹕F7處惡﹕
待人––F8用人﹕F9知人﹕FA處人﹕FB命人﹕FC事人;FD利人;FE害人;FF惡人﹕

三、用例
  若有一字屬於「樂器」,其十六進位值為3A,展開為二進值﹕00111010(每一數字為一位元)。依其前後順位,再查分類表,可得「分類共性」﹕
  第一位元=0 為靜態,屬於客觀、外在––––––是人可「用」者。
  第二位元=0 為具象,有體、形、色、質、性、量–是人可「識」者。
  第三位元=1 為人造,多屬幾何圖形,有功能–––是人可「知」者。
  四五位元=11為工作,必有「體、用、因、果」––是人行為有關者。
  餘三位=010共為樂器(有關樂器體用性質以「體用、定性基因」別之)。

  再如該字為「簫」﹕其常識基因為「竹、聿」(倉頡字首、字身),「竹」為材料,常識定義=堅、直、中空、可出氣、有孔;「聿」=管形。

  是以,僅用八位元加倉頡碼,就能定義漢字(供自然語言之體用定義尚須加至32位元)。事實上,漢字雖有數萬之多,但除了「古用字」、「異體字」、「錯訛字」,以及作為符號的「名詞專用字」之外,具有「意義」者不過六千而已(已定義完畢)。
899 留言者:網主 [2001-12-14]
告網友:
  漢字基因第三講﹕漢字基因有什麼用﹖

一、漢字基因是人類思維的精華,是資訊系統整合之基石,是中華文化優秀的明證。它具有強大無匹的機能,經過分門別類、歸納整理後,提煉出「形音義」之「因子」,設計成「碼」,是稱「倉(蒼)頡系統」(以紀念造字之前賢蒼頡)。
  「碼」係中性符號(相當於代數中之「變數」),可在「基因」之統一結構下,根據不同之應用,發揮不同之功能。
  在「漢字」中有﹕字母、字形、字序、字音、字辨、字義六大要素,故「基因」也可以析出上述要素之六種「因子」。
  「字母因子」即倉頡二十四個字母;「字形因子」則載於本網「著作下載」欄﹕「倉頡輸入法與中文字形產生器」一文中,供字庫造字用;「字序因子」相當於拼音文字的順序,供大量資料查尋用;「語音因子」即各種音標符號;「字辨因子」乃倉頡字母及其輔助字形;「字義因子」即為「概念基因」,乃中華文化最精煉之瑰寶,為「溝通理解」的不二法門,其綱要已如第二講。
  此六種因子,皆屬「漢字基因」範疇,以「蒼頡系統」概括之,以作為應用介面(蓋於實用中,尚有符號及定性兩種基因涉及「知識產權」,恕不能公佈。然漢字乃祖先所遺留之「文化遺產」,本人無權藏私,故此獻曝)。

二、漢字六大要素與其因子﹕
  1,輸入﹕文字輸入–倉頡字碼(即字母因子)。
    二十多年前,本人率先發表「倉頡輸入法」,以供中文電腦文字輸入之用。
  實則「漢字基因」觀念早已成形,唯個人力有未逮,不得不逐步推出。

  2,輸出﹕文字輸出–倉頡字形(即字形因子)。
    電腦乃一資訊處理之工具,所處理之結果,必有以示人。故以「向量組字技
  術」利用字形因子,以軟體程序,將「碼」釋為字形輸出(欲字形美觀尚須期諸
  來日,由於百廢待舉,工作量太大,不可能一蹴而及也)。

  3,查尋﹕文字排序–倉頡字母(即字序因子)。
    過去漢字序列全靠筆劃及部首,應用效能不彰。今於大量(億兆筆資料)處
  理時,查尋時間不僅要快速,且應與人之習慣相符(拼音文字唯一優點,即係其
  「字母」有固定之排序,觀「字典」即可知之),故而釐定「倉頡字母」。

  4,語音﹕形聲法則–倉頡字身(即語音因子)。
    漢字百分之九十來自「形聲」,聲符多為字身,有一千三百多個。本系統僅
  取其「本音」(如﹕詣取旨音,曇取雲音),以求系統完整(此乃革命也,有「
  學問」的「利益既得者」必將反對,但不作此圖,漢字將永遭詬病)。

  5,辨識﹕文字掃瞄–倉頡字碼(即字辨因子)。
    辨識與輸入對象相同,處理反向,故掃瞄之形可轉成向量,再由向量得出倉
  頡字碼。既由文字字形得到字碼,即稱辨識。

  6,意義﹕概念基因–概念分類及倉頡字首字身定義(請見第一講)。
    概念分類為人類思維基因,再加上倉頡字首、字身之常識基因,以及文字之
  體用因果、性質關係,即為文字對人之意義。
    當概念基因之觀念發揚光大後,漢字將如同「科學」一般,易學易用。至時
  中華文化勢將為舉世所接受,同為人類造福。

三、在資訊時代,由於應用工具的成熟,人際溝通的效率極為重要。
  文字語言是內容的載具,諸如文字語音的輸出入,內容的認知與理解等,必須能結合在一個系統之下,始能得到最大的效益。否則,在資訊處理上,各種功能獨立,互無交集,其結果必然是龐大無序,令人不知所從。
  此一統合之體系,即為「蒼頡系統」,本實驗室之主要課題,即將之設計在「處理中樞」中(即為目前正在設計之「易芯」晶片)。是則,人與人之間,可藉此客觀系統相互溝通,其意義大矣哉。
904 留言者:尋智者 [2001-12-18]
主題:漢字字義
  1.先賢為了避免漢字解釋形成百家之言的問題,在漢字概念圖形化的「形成規律」上加諸何種設計﹖可否就漢字概念的「組合階段」、「聯結階段」與「定義階段」解釋一二﹖
  2.漢字字義的「三維結構」是什麼﹖是否為「基因義」、「分類象徵義」與「層次屬性義」三種﹖
  3.先生可否指點「漢字基因學習法」一二﹖
回應﹕
  所問諸條將一一披露之,請稍安勿燥。
905 留言者:網主 [2001-12-19]
告網友:
  漢字基因第四講﹕漢字基因之應用面。

一、漢字係供人與人溝通之用,其溝通之條件有﹕

  1,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之個體。
  人生之初,無知無識,成長於社會環境中,端賴溝通學習。待成長後,即令是個人腦海中的思考,其認知概念亦皆來自「前人」。
  不論個人的聰明才智如何,也不論人的思想成熟度如何,在人類社會中,由於多數人的參與,用以溝通的認知概念必然會隨著時代環境而日益精進。

  2,各個體主觀之認知,必須經由一客觀之管道,以資傳達。
  人之感官在時、空變化中,接受到各種不同的刺激,而形成主觀認知。但因人類具有相似的感官,其功能亦同,經過社會群體之相互傳達,則可稱為客觀。
  在互異的主觀個體間,人的認知是指彼此共有的、基本的、可組合分解的概念因子,藉溝通以使主觀與客觀達到一致的認知。

  3,「一致的認知」是溝通的目的,即為「理解」。
  所謂「一致的認知」,可視為在不同的系統間,有完全符合的聯接介面,且可經由一種相同或相似之基因聯接之。同理,若將「人」與「傳達之載具(載物之工具,其所載者,是稱「載體」;如文字為載具,認知即為載體);如二進位分類為載具,則基因為載體」視為兩種系統,則人與載具亦應具有符合的聯接介面。
  結論,欲達到相互「理解」之目的,在系統與系統之間,必須有完全符合各系統之聯接介面(載具)或相似之基因(載體)(如在空間中,物體有光,視覺能接受之;因空間為介面,介面為載具,光為基因、為載體)。

二、如果以資訊系統的立場來說,可以說﹕

  1,人類利用「語言、文字」相互表達各自的經驗及思維,於表達時,必須透過某種機制,在「輸出、輸入」之程序下,將資訊傳入另一機體。

  2,以電腦為例,其內部處理之機制是「二進位數碼」(二進位相當於一組0與1之「開關」,利用電子特性,可以設計成穩定可靠的「硬體」,同時也能以軟體程序,隨意改變之),設若人所認知之「概念」也能設計成相同之「二進位數碼」,且無損人對概念之認知,則人與電腦必可藉此二進位數碼構制,相互溝通。

  3,在第二講中,概念分類表即為二進位數碼機制,所以可供電腦「理解」。同時,人也可以經由這種分類,由其結構及基因、理解到漢字的微言大義,進而提昇個體的思維能力。


三、以實際例證,更進一步說明漢字基因之應用關係﹕
  1,輸入、輸出﹕
   1–1,電腦鍵盤輸入﹕一種輸入方法,其目的係為了令電腦認知者。
     一般人以為,只要編一種代碼,把文字輸入即可。實則,如果在編碼
   之際,未能建立有效的聯接介面,且無基因以供認知,則不能達到相互溝
   通之效益。
     電腦屏幕輸出﹕一種文字顯示,其目的係表示電腦所認知者。同前述
   之理,如僅係一種字形的顯示,其意義不大。
   
   1–2,語音輸入﹕將語音轉換成「文字」,如未經過「理解」,則不能
   稱之為「辨識」,充其量只是「列表圈選」而已。語音是人類最方便之溝
   通介面,未來電腦不可或缺,中文電腦必須藉漢字基因徹底解決之。
     語音輸出﹕語音合成似較簡單,實則不然,因語音中包含了「情緒變
   化」,而情緒變化又涉及概念理解,仍然與漢字基因密不可分。

   1–3,圖形輸入﹕漢字本係圖形文字,雖經歷代改良,使之「符號化、
   中性化」,而喪失了原形。但是「圖形定義」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為「圖
   形範圍」(從事圖像處理之工作者,無不視「圖像分割」為難事),在漢
   字中,卻保留了下來。這種「方塊」字,一字一圖,涇渭分明。據此,可
   以分析「圖形基因」,並以之編碼,是則,圖形亦可視同文字編碼輸入。
     圖形輸出﹕圖形所佔之信息量過大,但在基因處理下,空間效率可增
   進千、萬倍。資訊時代之到來,係因「類比訊號」之「數位化」;而下一
   個時代當圖形基因化後,其功效不言可喻也。

  2,時空效率
  人是無效率的動物,因此才會對電腦有強烈的依賴性。而電腦效率之高低,目前在西式的商業體制下,是建立在其軟硬體的設計上。軟體工程師為了提高其「經濟效益」,以便於「大量生產」,全面犧牲了使用者的「操作效率」,一律採用「高階語言」(一種易學易用但笨重無比的程式工具)。
  為此,欲求當前的電腦理解人意,是絕不可能的夢想(美國舉全國之力,由1950年發展至今,連門都未入)。
  漢字基因所佔的空間極小,又能直接與硬體介面聯接,欲令電腦理解人意(假如能設計成功),其時空效率比諸當前的電腦,高出「無窮大倍」。

  3,設計方案
  「理解」對人類意義重大,如果設計成為「軟體程式」,極易遭「駭客」竄改(如以黑為白,以非為是,不過改一個位元即可)。為了避免這種禍害,唯有設計成為硬體,似此,正符合「基因」的結構,也唯有用基因技術能夠達成。
906 留言者:尋智者 [2001-12-20]
主題:漢字之「微言」與「大義」
  1.何謂漢字之「微言」﹖何謂漢字之「大義」﹖
  以「簫」為例,簫為「樂器」,是否究其概念分類表所得之「分類共性」相關資料即為「微言」﹖;而「簫」=(竹=材料,堅、直、中空、可出氣、有孔) (聿=管形)=一種堅、直、中空、有孔、可出氣的管形物,可供發音,為古人常用樂器即為「大義」﹖
回應﹕
  微者,小不可查察;古聖萃取人生常識之精華,濃縮於漢字字形之中,是「微言」也!義者,以我為羊,用之養眾;後人得悉漢字,領悟先賢苦心,認識宇宙真實,當見賢思齊,是稱「大義」。
  若君所言,喻之技術面,未嘗不可。詳究之,前述各項,皆為「微言」,是「納須彌於芥子」之本「體」。「大義」指其應「用」,簫之用,能動心搖性,令人不得自主,人見文而知義,是其「大義」。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