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312 留言者:何至平 [2002-10-22]
主題:中文2000
  請問中文2000有什麼可以與微軟相比呢﹖
  前景如何﹖
  多次留言,但無一回覆,先生是否無言以對﹖
回應﹕
  不論工作多忙,除了惡意攻訐或肉麻吹捧、以及本網理應迴避之問題(股票、機密技術,早在以往回文中說得分明)外,老朽無文不回,未知閣下有何不滿。若問中文2000與微軟有什麼可以與微軟相比,老朽倒可據實相告﹕
  資金﹕微軟大於文傳約一百萬倍(以市值相比)。
  能力﹕微軟之博士、超博士無數,老朽僅子弟兵十餘。
  人員﹕微軟多於文傳約三千倍,其打手遍佈天下。
  市場﹕微軟已征服全世界,文傳則連國人都無法說服。
  項目﹕微軟只做牟利軟體,文傳則無役不與(中文2000只是無數產品中之一項)。
  頭頭對決﹕比爾蓋茨,世界首富,絕無網友對言,專心經營微軟、稱霸世界可也。
       老朽,資訊界小兵,為宏揚文化,與網友對答,常被罵得狗血淋頭。
  結論﹕老朽者「愚公」也,揭竿而起,只表示即令國破家亡,「中國人絕非全是順民」!至於成敗,未之計也!對文傳的股民而言,並無損失。蓋農民網太「賤」,不能採用「高貴」的微軟視窗,若無最軟的中文2000,其網無網也。
(沈補)夜闌人靜,朱先生已睡了。見閣下留言,感慨叢生。今早五點半起來,趕八點十五分的飛機,從香港到澳門,已是下午一點四十五。朱先生一回來,即給網友答問,四點半又召集同仁開會,除敘述山東之行外,又諄諄勉勵,曉以重任,所言莫非中文電腦之百年大計。今閣下所問,乃眼前區區系統之功能比較,豈朱先生所當思慮之事﹖更何況早已言明不再討論技術,真真令人無言以對。盼憫其年邁,精力有限,自去查閱過往有關中文2000之留言。
2313 留言者:陳先生 [2002-10-22]
主題:
  先生是否準備移離澳門 ﹖ 章丘環境優雅清靜,先生是否已選定歸忍之處 ﹖
回應﹕
  正是,在澳門開銷甚大,搬去章丘可節省一半經費(以招收一百個工作人員計)。過去為了與母公司配合,必須留在澳門。而今部分產品已進入推廣階段,且各種默契業已建立,工作地點在什麼地方已不重要。
  章丘目前勞力低廉,兼以章丘政府非常英明,土地贈送(每畝不過數千元,老朽力主購買,以為文傳置產),各種配套設施免費。老朽正擬大量訓練各種人材,居澳實有困難。而老朽肩上責任沉重,每見網友期許,目前限於環境,左支右絀,奈何﹖
  果如協議所言,老朽可於一年之內建立首個多媒體大學,訓練出數百工作人才,立刻可利用多媒體系統,大量推出高質的文化、教育視聽產品。待賺了錢,再以雞生蛋、蛋生雞的方式,既可回饋股民,又能報效祖先,老朽可含笑矣!
2320 留言者:epson [2002-10-24]
主題:中國真的要強大了
  你到山東,基督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的衰落開始了,祝中國的強大,但不要在將來傷害千千萬萬的非孔子學派的後人和千千萬萬的外族人,你真的要在著書中強調這一點。
  
  好運!
回應﹕
  老朽到山東,與其他文明無關,也絕不可能造成其他文明的任何傷害。
  為什麼﹖
  中華文化是農業文化,農業文化是「陽光、水土文化」,只要有水有土,中國人就會勤勤懇懇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土在人的腳下,卑賤而實在;水無形無體,隨時隨機向下而流,是現實而機靈。
  數千年來,「華夏」一直是塊「有水的土地」,包納眾有,無分彼此。任何族類,任何文明,只要三代停駐於斯,就會與水土溶成一片。極端的會混和,成為中庸之道;弱小的會受到保護,打成一片。
  說穿了,中華文化是盤大雜燴,但是在無數聖賢幾千年精心的經營下,篩選出了博大奧妙的精神文明。其中最重要的一個準則,就算是「敦親睦鄰,天下與共」!以日軍侵華、八國聯兵為例,中國人吃了多少虧﹖犧牲了多少生命﹖一整個世紀的寶貴光陰都化為烏有,又怎樣了﹖
  請放心,老朽不是學院派,所學無術,學的只是「江湖道義」,專門扶弱鋤強。今生中華式微,老朽全力以赴,待來世中國人狂妄了,再看老朽翻雲作雨!
(沈補)不知閣下是如何設身處地推理出來的,真是千古絕文。朱先生去山東純粹是機緣(陝西也去過啊),看中的是章丘的人與地。跟千千萬萬的孔子學派的後人和千千萬萬的本族人,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真的無法在著作中描繪出別人腦袋裡想的那一點。
2322 留言者:類成普 [2002-10-25]
主題:有感先生齊魯之行
  朱先生﹕
  學生渾渾噩噩,讀書三年如白駒過隙;前幾日先生來此講座,幾語令學生驚愧,從此更當自強。
  不知先生何時能在山大聆聽先生教誨﹖
回應﹕
  既蒙問及,不得不據實以告。
  在赴山大演講之初,曾有協議,由山大聘老朽為「首席教授、博導、長江學者、文化傳信網絡學院院長」等銜(有手寫文件為證)。為此,在演講中,老朽謂將在貴校開課。其實,老朽赴山大唯一的理由,係因山東為孔孟之鄉,發揚中華文化,應自源頭始。
  次日,老朽看中章丘之地靈人傑,一舉簽約。山大為此非常不滿,老朽一再表明,校址雖設在章丘,合作仍有可能。校方則認為,要投資,投資山大;要合作,則應由山大作主。以致於前言作癈,只在「口頭上」表示,做個「客座教授」吧。
  抱歉之至,老朽不得不「食言」了,所幸在此信息時代,尚有補救之法。老朽明年必赴山東(除非不可抗拒的情況發生)辦學,任何人皆可報名參加「網絡教學」。學者可以上網學習(清寒者如程度合格,將贈送全套網絡電腦),目前網絡教學之文憑可能無法得到國家承認,但凡老朽之相關企業,悉皆歡迎。
2325 留言者:小人物 [2002-10-25]
主題:請教朱老師對此有何評論﹖
  我國第一本手持電子書誕生 重約400克容量4萬冊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0月12日 17﹕08 北京晚報
  本報訊(記者賈中山) 將40000冊圖書帶在身邊,想查詢時僅僅需要動動大拇指,從今天開始,一本重量400克左右的電子書就可以輕鬆實現這個願望,而且這本電子書還可以從網上下載更多最新出版的圖書。
  今天,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閔維方和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共同走上深圳高交會前臺,為我國第一本中文電子書進行宣傳。北大方正和南開津科兩家公司共同開發的這本“翰林電子書”實際上是一個手持的電子圖書閱覽器,32開書大小,重400克左右,背部有個插槽可以插存儲卡。該款電子書隨機存儲卡容量為32兆,最大可支持2G容量的存儲卡,能將40000冊的“圖書館”帶在身邊。它的清晰度是掌上電腦的12倍。
  北大方正副總裁周勁說﹕“現在所有出版社使用的都是北大開發的印刷系統,這使得北大方正能夠和出版社緊密合作,並在專門的網站上提供大量的電子圖書下載內容。據悉,電子圖書的價格一般是印刷圖書的五分之一。”該款電子圖書閱覽器在京將在新華書店出售。
回應﹕
  中文電書之發展,有利國民經濟進步及文化之發揚,斯乃佳訊,可喜可賀。
  老朽於一年前已將電書技術資料全數公開,明後年又有新猷。特色是「如紙之可折,10公克重,彩色顯示」,今各出奇招,是良性競爭也!
2329 留言者: [2002-10-26]
主題:由台東到山東
  在修行的道路上略有微進,追思前因,都要感謝朱先生和沈大姐當年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所種的善根。祝先生生日快樂,身體健康,赴山東發展順利。
回應﹕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人生追求永無止境也。
2330 留言者:李文章 [2002-10-26]
主題:言無不盡
  朱老師﹕
  知您有心到山東,親自再聽您教導就更方便了,94年我開始關注您的書,使我有緣心無煩惱。
  自然之道的深悟,是過去到未來的整體,有形與無形的全體不可言詮。
  乾枯的大坑有水後,隨著時間的推移,魚兒會出生的,這就是自然之道﹖
  自然人有智慧,悟道後無私參與大道,才是真神。
  您到澳門後,推出了順道計劃,我感到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程序寫錯了,
  還是在不同層次的主持有瑕疵。
  融會貫通全體合和自然之道﹕應無好壞,只有最佳。空間一定時間最短,就是最佳程序。
  
                   言就不盡,是因關注您呀!我的朱老師。
回應﹕
  既為自然之道,就不在乎水、土、魚、神。人之智慧與大自然無從比擬,順之、從之、敬之、行之,足矣!來澳門係自然之道,離開澳門亦莫非道中。道本無魔,魔自心造,人行道中,正是化去心魔,始得見腳下平凡之花花草草焉。
  知道者明,迷路者失;明道者緣,行路者力。程序亦是過程,過程正是自然之所以成,既屬自然,自自然然,無所謂對錯、瑕疵也!
  行於道上,教導已不可恃,蓋大樹之下可納涼,納涼過久,太陽已下山矣!
2337 留言者:類成普 [2002-10-29]
主題:教授客座論
  朱先生﹕
  很遺憾先生山大講授之事不果,我校強贈客座教授之名也有些滑稽。但學生認為,教授有客座之銜,老師卻無客座之別。竊以為因雜事廢學原是一件蠢事,又豈能以此斷求知路徑!領導旨意實是難以捉摸。當今大學之風之勢江河日下,能挽頹勢者鮮矣。祈願先生能成壯志。
  另有一問題請教。關于宗教的評價問題,學生近日在課上所聞及課餘所識,從平常講師到今古賢哲(無神論者居多),不乏對宗教貶之又貶。費爾巴哈對此論述從邏輯意義上更是精闢。但是學生有所不解。宗教本意于信仰,倘若能夠為信者提供一純潔的精神寄托之處,那麼它就完成了天賦使命。信仰與學理並不處于同一參照系,以實際對神聖,這種嫁接是否有所不妥﹖正如惠能所言,悟即為智。或許其中不足為外人道也。請先生指教。
回應﹕
  過程也!過程也!中國成長之勢迅猛,需要度過一段適應的歷程。中國人是個具有「文化底蘊」的民族,目前雖是人人向「錢」看,但五年之內,當人人都有錢了,文化也興盛了,人必然會反思﹕「人生難道有錢就夠了嗎」﹖
  貴校正在成長(其他高校亦然),故領導們所見,無非「成長之道」。老朽講學雖不果,但只要能去山東,就有機會,不必憂心。
  「宗教」是精神生活的重要根據點,但不幸在人類成長過程中,由無到有,總難免有些錯誤的認知。兼以宗教「唯心」的特徵,信仰來自邏輯性的必然,「正其誤」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時代進步了,宗教就經不住考驗,漸漸式微。
  然而,「宗教」階段性任務雖達成了,不表示人類「精神認知」通透了。其實,新時代、新認知,正是新追求的契機。在當今資訊時代,「信仰」已不再是局部的「主觀行為」,而是有待求證的宇宙真實。畢竟,矽世代的到來,人類也開始「老化」,有更多的時間來理解「生命的真實」,以便為「身後」有多一分的認知。
  但是,正如2337回言,中國正值飛躍成長中,經濟情勢在變、政治氣候在變、人生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別忘了,如今是「倍速時代」,千萬不要用前十年的想法來概括後十年!中國過去不承認宗教,但如今不得不變,未來則是自然而然去探索、追求!
  待中國做到「悟即為智」,中國必將成為天下表率,精神物質合一。
2372 留言者:查理王 [2002-11-06]
主題:想請老師看看
  轉貼自數位時代雙週刊2002.11.1
  Tablet PC與電子書包
  
  電子書包是一個重複而多餘的發展軌跡,我多麼害怕有些熱中於電子書包的教育官員,真的一夜之間使電子書包成為事實,我們的莘莘學子將擁有一種與世界無關的獨特設備與古怪應用,而它後來會被證明是一種明顯的浪費……
  
  採訪.撰文= 詹宏志
  
  有些新的應用產品讓你覺得潛力無窮,甚至內心震動,有些產品卻讓你莫名所以,困惑難解。在我心目中,某些人大力鼓吹(而部分政府官員也同聲附和)的「電子書包」就是我不能瞭解的應用產品,但另一個剛剛推出的平板式電腦(Tablet PC)卻讓我充滿期待。
  為什麼我看不懂電子書包﹖讓我們試試這個描述﹕如果有一種新的數位設備,它能讓書本內容顯示出來,它又能讓你跳躍式閱讀,並且可以圈注做筆記;這個設備還有不錯的儲存能力,能收錄很多本書(甚至是大部頭的工具書)的內容,又有連線能力,能隨時上網取得很多書的內容。這個描述聽起來是個好東西,但我怎麼聽都覺得這就是今天我們正在使用的電腦,我不明白它為什麼還必須弄一個新的「電子書包」﹖
  
  太小的PDA、理想化的電子書包
  可能是因為現在的電腦還太大,你要小孩卸下沈重的書包,卻又換給他們一個兩、三公斤重的全功能電腦,這當然不是太大的好意。我們是不是可以減少一些電腦的功能,把體積、重量都變少,讓它專心做一個「書包」呢﹖理論上當然可以,事實上「大」與「小」,「多」與「少」,一直是電腦發展史上最弔詭、最不可測的部分,大型電腦走了一大段路,結果殺出「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發展了半天,竟然還有空間留給PDA,這都是極富啟發的應用發展史。
  但,如果小與輕就是答案,為什麼PDA沒有變成「讀書機」﹖理論上它也完全足夠做電子書包想做的事(它也有Avantgo的軟體與解決方案),連線能力(有線或無線)也完全沒問題。可能一個原因是它又「太小」了(功能也還沒配套齊全),就好像用手機看股市行情你覺得還好,但用它來看新聞還是「太小」了。最近的變化看起來,PDA的前途也有點不樂觀,極可能會被整合到手機裡,以後也許會變得沒有PDA這個獨立品類,它只是物種進化途中的「過渡產品」。
  也有人覺得電子書包的需求,是因為現在的電腦還太貴,對經濟弱勢者是一種不公平,而對經濟弱勢國族而言,則幾乎是一種生存威脅,充滿理想色彩的傳奇人物朱邦復先生就是其中持這種想法的人之一。他開發〈文昌一號〉讀書機,長期而言,他想的不只是電子書,而是如何利用電子書做為一種新的電腦規格,繞過Wintel帝國,用最低的價格,給中國九億經濟弱勢的農民一個消弭「數位鴻溝」的機會。電子書在這裡,是一種「超低階」電腦的概念(使價格能降低到100元美金以下)。
  但500元美金以下完整的低價電腦已經發生了,連1000元美金以下的筆記型電腦也都出現了,距離多數人消費得起的進程也不算遠。更何況九億農民當他們想要運算設備時,未必要一個和世界其他使用者格格不入的電腦,學習電腦、使用電腦,目的不就是希望變得和世界其他人一樣嗎,為什麼要給他們一種與眾不同的電腦﹖
  從很多角度看,我都傾向於相信「電子書包」是一個重複而多餘的發展軌跡,現有的電腦發展途徑裡,其實已經包含了電子書包的功能與需求。我多麼害怕有些熱中於電子書包的教育官員,真的一夜之間使電子書包成為事實,我們的莘莘學子將擁有一種與世界無關的獨特設備與古怪應用,而它後來會被證明是一種明顯的浪費。
  我為什麼說電腦現有的發展軌跡中已經包含了電子書和電子書包﹖本來我覺得電子書和電子書包的技術門檻不高,要的只是一個設計的概念,一個友善而美觀使用的介面,真正困難的是這個設備要如何普及,以及如何才能有足夠的電子型內容的來源(出版者會配合嗎)。等到最近有機會看到Tablet PC的某些功能之後,我真覺得電子書包的某些條件,已經自然而然地包含在裡頭了。
  Tablet PC是微軟比爾.蓋茲的鼓吹,施振榮(當然還有其他開發者)熱情投入的構想,他們原來想的極可能不是電子書。它把電腦的使用重心從鍵盤轉到一個觸控式的螢幕之上,讓Input和Output units全在同一個位置,使用者更容易用直覺的方式來操控電腦。微軟開發了一種對應於Tablet PC新型電腦的作業系統,使它具備有若干直覺使用的功能,譬如拿觸控筆在螢幕上做中文輸入,或者畫圖、筆記或圈注,而螢幕也能橫直自由轉動,讓你從任何方向都可觀看。
  開發者的策略目前看來是想在筆記型電腦裡分出一塊市場,它和筆記型電腦基本的應用相同(帶著走,加上連線能力),但更小更簡單(宏碁設計的Tablet PC帶有鍵盤,優派的設計則只有一塊螢幕),透過觸控螢幕的直覺反應,目標是針對學習電腦還有困難的商業人士,目前的價格還不便宜,約要2500元美金。
  當我們試著把PDF檔案的書本放在Tablet PC上閱讀,尤其是把螢幕豎起來閱讀的時候,真的,我必須說,這是我看過最可以接受的電子書模樣(雖然Tablet PC並不是為電子書而生,電子書所需要的特別介面還沒有開發),我真的覺得除了柔軟紙張式的電子油墨外,其他讀書機可以不必費力氣了。
  
  紙電分流或紙電同流
  但我們需要電子書嗎﹖出於一種出身紙本書編輯的偏見,我有一點排斥和抗拒,並疑心電子書讀的會是「另一些書」,尤其那些特別為讀書機而寫的書,而不是把原有的紙本書重複放上讀書機。這個想法,使我採取了一種也許可以稱為「紙電分流」的出版策略。也就是說,凡是出為紙本的書,我們就不特別重視它的電子露出,而在網路上或其他電子閱讀上,我們卻生產無數的原生內容,包括我那個有名的失敗《明日報》。
  最近陸陸續續一些線索卻使我慢慢相信,也許把紙本出版多一個電子型式不是壞事,而人們也真的可能接受。在英國以出版電子遊戲類雜誌的出版團體Future Network,他們的代表告訴我,他們出於嘗試,在網路上把雜誌的PDF檔案放著,讀者想購買電子版可以獨立購買(價錢和紙本一樣),一段時間之後,購買電子版的讀者竟然佔到總量的10%(一個很驚人的比例),他們也感到吃驚。他們說,分析讀者的組成,有的人是因為在海外,紙本書取得不易;有的則是年輕人或工程師,他們很習慣用螢幕閱讀;有些則是機構,他們覺得便於存檔,也不佔空間,又能多人分享。看來就算從短期看,紙本書的電子版也有一定的需求與價值。
回應﹕
  第2351則留言即係針對此文,此類言論「史不絕書」也。看看就知道,司馬昭之心,利之所在。各人立場、目標不同,所見自必各異(請見2351則答言)。
  在台灣,十餘年前,老朽曾與一些高科技新貴交手,結果「大敗而隱」(詳見老朽自傳)。理由無他,「知識分子」眼中只有自己(十年寒窗的成就感,外加手握上方寶劍的優越感),只要自己買得起,管別人作啥﹖如今世上人人口喊「世界村」,有幾個人把「國家民族」放在心中﹖又有幾個人把月入一百美金以下的人當作「人」看了﹖
  老朽確是「理想主義者」,在拜金的世界,一般人的理想是「名利雙收」。老朽之所以不願涉及「電書推廣」,就是為了避免把理想混淆了。老朽有百般信心,只要立場、目標正確,恒心加意志,在這個風狂雨暴的亂世中,蓮荷滿池一定照樣飄香十里的!
  再引《莊子》逍遙篇(老朽讀書有限,所知不多)﹕「適莽蒼者,三食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
  (沈補)九億農民網讓農民學電腦,是癡人說夢也。農民想都沒有想過,也不在乎是不是變得和世界其他人一樣,他們只希望負擔得起兒女的學費。
2381 留言者:感恩 [2002-11-07]
主題:觀2372則的感想
  先聲明自己不是一個理路清晰,有智慧的人,但看了2372則,以及這些年上朱先生網站,心中覺得實在有感覺要抒發,所以只能以感想代替分析。在以往,是壓根沒想過「文化」這件事的,因為說真的,成長的過程中沒人提這件事,也沒有人在乎這件事,但是在這裡,慢慢地體會到一點點文化與我們的關係,和它的重要。
  這個世界並不缺少比爾蓋滋,但會因為有朱邦復而變得可愛、有人性的光,也許就因為大家從小都缺乏「文化」的養份,以致於今天面對一個發明設計,完全感受不到它背後更可貴的層面,只會在較外圍的層面比酷、比炫,我認為這一份宏觀想要幫助他人的心,才是真酷!真炫!(沒有拍馬屁的意思!)
  做生意,賺錢是應該的,但當生命中的一切都用錢來衡量時,那好可悲呢!
  第一次這樣發表感言,雖然不習慣,但句句出自內心。祝您和學生們都能一直這樣開朗!快樂!健康!
回應﹕
  好極了,閣下「有感覺要抒發」,足證很多網友有同感。的確,「文化」不是兩個字,而是活生生的生命流!「少年老朽的煩惱」是父親的「文化教育」課,待過了中年,經過了巴西嬉皮的洗禮,老朽這才恍然大悟﹕「人的生命不僅僅是肉體而已」!人體食飽衣暖之餘,人心也要呼吸、也要食物、也要溫暖!而這就是「文化」!
  可憐當今的炎黃子孫!自從「五四革命」革了老祖宗,中華文化式微,中國人還剩下什麼﹖思想觀念淡如晨霧!倫理道德消失無蹤!社會上只見到貪淫掠奪、權利財氣!家庭破產了!國家不認了!祖宗不親了!民族盪然了!遍地是眼望鈔票、心向美國的小黃人!
  為什麼我們這一些「沉默的中國人」不能表達一些意見呢﹖老讓那些唯利是圖的變種夸夸其談﹖其實,老朽倒不擔心,因為隨著時日之逝,老朽等「黃武士」,一天比一天威風、壯大!待「大化大軍」誓師之日,必將邀請各網友,共襄盛舉,來此渴飲飢餐!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