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9 留言者:網主 [2008-01-03] |
| 告網友: 老朽理論多多,所幸一一得證。日昨上網查一資料,偶見「優酷網」上,有一少女相片,老眼一亮、驚為天人。忙細究之,乃一日籍女歌手(不言歌星,良有以也),名YUI。其人僅19歲,自行作曲填詞,頗有古典風格,行事低調,非一般流行之輩可比(至少目前如此)。 老朽美學三條:必然性、變化性、親和性,於此女身上,老朽之主、客觀絲絲可考。 必然性:老朽為畫「演員」,素以一眾美女為據,至今已收羅成千上萬圖片。看多了東方、西方,一眼即可定言其人種為何。是以,老朽判斷「美女」之形貌,敢稱獨到!YUI之貌,適居眾形之中,損一點則缺、益一分則溢,尤其觀看其錄影,美至令人心醉神移! 變化性:不多,但因老朽主觀立場明確,素懼西潮,YUI之不變反足以為其加分。此外,老朽又收集了一些相片,與其影片相比,動感變化不足,遠不及影片「動人」。故若以動作為變化,正可為老朽之理論作註,以補不足也。 親和性:YUI本喜古典音樂,後知AVRIL事,遂自激自勵,綴學專修音樂。待能作曲填詞(TOKYO有中文翻譯,感懷人生如斯,年紀輕輕,實不可多得。其曲中規中矩,亦可繞樑),輒懷抱吉他、去吉岡「街頭獻唱」。目前雖已大紅,但猶「不忘本」,常擇時上街、席地自唱焉。再觀其扮相,全無時下「歌星」妖冶,純樸自然,麗質天生、清純如仙。 老朽入老,幼稚日幼!已犯戒多次(印尼花生、小小相機、iPOD),今又來YUI,所幸能犯而不住,故多犯不愁焉(不料,剛收到微雕工具一批,又要忙於模型、道具矣)! 老朽立場頗多,作為修行人,不宜有美醜是非之判;作為文化人,必須明辨美醜是非;更兼為理論多事者,隨時隨地要多加小心,否則,誤己事小、誤人難恕也! 前此,老朽遍識天下群雌,惜未得一完美無疵者。今見及YUI,老朽已知真善美果存人間!此生來去不虛矣! 是有以記。 網主人白 |
| #7568 留言者:小人 [2008-01-08] |
| 主題:問題 老師您好: 學生花了許久功夫,才在優酷網上找到YUI的資料。她的確不錯,非常清純,我也很喜歡她。可是我還是看不出來,為什麼老師說她是老師生平見到最美的人,能不能教學生瞭解一下?如果不方便就算了。 |
| 回應﹕ 有什麼不方便?難道有不可告人的理由? 記得美的三個條件吧?什麼叫必然性?在以往,還沒有相片、電影、電視、網絡的時代,如果一個人生平未曾離開家鄉、沒見過外人,他必然只有家人、鄉親的印象。在這種情況下,所有的面孔(身材與美的關係不大,因不需辨識)混合起來,其模糊的交集就是必然的結果。 如今的「必然」、必然複雜了,資訊愈多,每個人選擇的差異愈大。所幸,人人影響人人,以世界小姐為例,除了膚色、頭髮、骨架、身材,幾乎是一種材料翻模做的!為什麼?化裝的必然性是也!再舉個例子,看過京戲吧?那些旦角,雙頰紅通通的,漂亮吧?有得比嗎?算是美嗎? 因此,要談「美」,絕不作興「造假」,「麗質天生」必非人造!否則,在畫家筆下,連一張白紙都可以「變成美女」!正因如此,閣下捫心自問,平生見過幾個「美女(美是「被辨識者」的專利!美男絕對不美)」?其中有幾個算得上是「真」的?至少,YUI之「清純」絕非「做出來」的! 再談技術面,白種人多眼陷鼻突,「攻擊感」如鷹隼;黃種人臉上大餅一張,「安全感」終生難離。必然的結果是:白種人多進取;黃種人則保守。老朽畫立體人像數千幅,基本上用兩套模子,西人將臉的深度拉長;東方人則反之,壓成扁平。但若要畫「美人」,則不深不淺,恰到中間! 妙的是,當老朽一眼看到YUI的相片,怎麼「如此熟悉」?莫不是老朽的標準模型外洩了?待再一看其錄影,恍然!正是老朽理論之明證也!比如說,以往老朽認為奧黛麗赫本最美,但總覺其側面的鼻子太大,眼睛也圓得像卡通。後來找到韓國美女金泰熙,可惜臉上雕痕處處,又「專做可愛狀」,雖可愛卻不夠美!只有YUI,不論哪個角度,老朽找不到碴! 總之,老朽敢寫《智慧學》,當然不能自奧自步!儘管「美感」純屬主觀,但若老朽果具智慧,則必有客觀佐證。今世大道不張,來世總有張時;今日老朽得見一美,不敢擁私自珍,公之於眾,以供求智者參考。閣下能「喜歡非常清純」之人,足證已在道上,唯行之未深也! 以當今世態,青蓮不過一季!老朽不敢說YUI之清純能維持多久,但能珍惜,珍惜便是!每次見到YUI溫馨的眸子,老朽心中充滿祥和,蓋知人間一應美好的事物,皆出自上天的恩賜,感恩即是。 雖然各人心上自有一朵曇花(套用衣紅之言),但人心為利害所蒙蔽、思緒難純,實相常過目而不入!唯有當人晉升至無私境地,始能見及真、善、美之本來面目。故老朽謂:此生不虛矣!但願人長久,萬載恆永存! |
| #7572 留言者:雙無 [2008-01-10] |
| 主題:另一位美女 朱先生: 您好。近來看了YUI的檔案,也覺其美。網海浮沈多年,我只看過一位讓我驚為天人的美女,因此想把她推薦給朱先生。我覺得她的美很符合紅樓夢中的一位女性。若覺這個推薦過於無聊,有耽誤時間的嫌疑,煩請刪除,感謝。 無名小站網址: http://www.wretch.cc/blog/amanda731225 附註:我跟她素不相識。也想知道她除了符合我主觀的美之外,也能符合朱先生對於美的定義。 |
| 回應﹕ 一、要符合老朽對美的定義很難,難於人品行誼,蓋「親和性」代表評者一己立場也!YUI令老朽傾倒,是因其身在紅塵鬧市,竟能清純自然、不施脂粉,且願自貶身價、獻歌街頭(曩日,老朽看「歌王卡羅素」一片。當卡羅素出名後,回歸鄉里,萬人空巷,卡羅素堅持要在街頭為群眾獻唱。老朽一時感動得涕淚交流,心悸神馳,至今思之猶然)! 青蓮能出污泥而不染,水草亦然,連蚊蚋皆不例外。人獨尊蓮花者,在其自尊、利他之行誼;YUI出道三年餘,前後如一、堅持迄今,是能令老朽折目、番上加番也。 二、要審美,不可只看兩張相片,角度不足也!比如魔術,在舞台上有各種機關,但街頭表演則只有憑真功夫。就算電影明星,一部片子也能惑人於盲,蓋鏡頭皆出自刻意安排,並非真相。YUI之能中選老朽冊籙,在於其「現場錄影」,老朽曾一再檢驗實證,否則會壞了智慧妄名也! 三、紅樓夢之編、導皆為沈子,角色自當任其安排。 四、須知,私隱宜藏不宜露,主觀乃一己之見,若無捨意,如何共享?閣下推薦該女,老朽不顧是「心虛」,是無智也!而有評必有褒貶,苟褒之,後續者必絡繹不絕;若貶,對閣下之自信必有損傷。人之能生存於世,主觀自信乃尚方寶劍也!除非求道者,自信務須尊重,故閣下自曝,老朽為難矣! 五、客觀而論,此女與坊間各種「名模」不相上下,能擁粉絲無數,名利雙收,但不符老朽標準。蓋一張臉,上敷五官,東擺西搖、騷首弄姿,若非「職業」,所為何來?判斷者,動機、立場、目標不可或缺!自寫部落格不妨,願以真相示人也無礙,但顯明係刻意安排,縱係百裡挑一,亦不過如此耳。 六、老朽非常人,已跳出三界五行,不可效法也!自懸罟網,係以發揚中華文化、推廣智慧為己任,不得不然!YUI乃「敝族人」,係以唱歌娛人為職志,明志篤行,吾輩之操守也。老朽介紹其美,其美在於高尚之精神、駕凌清純之軀體。唯於此濁世,不知此纖弱之靈魂,能抗衡洪流至何時?是有以誌之。 |
| #7574 留言者:小人 [2008-01-11] |
| 主題:問題 老師您好: 老師說:「美男絕對不美」!是不是男人就不美? |
| 回應﹕ 沒有這麼簡單!談問題,一定要有主題,否則是「洋說九道」! 老朽對世態不滿多多,一開口,「氣餘」就沒完沒了!如今的男人,男子氣概沒見到,卻擦香水、穿羊環、油頭粉面,只知道比騷賣俏、搖臀扭腰,逗得青春發作的小女生尖聲蛙叫! 所幸老朽老矣!匿之藏矣!更有幸絕子絕孫,留得家世清之白矣! 要談男子之美,請先舉出一個當今能稱得上「男子」的人來,否則,拒談! |
| #7597 留言者:網主 [2008-01-25] |
| 告網友: 與小封商妥了圖文系統之工作進度,若無意外(老朽是樂觀派,大意外算小意外,小意外算無意外,無意外才是真正的意外),應可於三月試拍。試拍後,再行完善「導演平台」,一應藝術性雕琢悉可進行矣。眼下,老朽略有空閒,特趁此時機淺談「藝術」如次,以俾各位導主們及時進修。 由於藝術涉及太廣,且對於老朽這種「界外之徒」意義不大。若「有系統」地討論之,必將得罪時匠、掀起千層濁浪;再若泛泛而談,則又難以搔著癢處。因此,千思萬想之餘,不如臨時炒作一些「藝術討論」題目,歡迎網友們「質詢」、但請避免「發表高見」。 討論原則: 1,立場為「客觀判斷」,不談「主觀喜惡」。 2,目的為「欣賞享受」,不究「基本功夫」。 3,標準為「頂級水平」,不屑「市場垃圾」。 在以上三條原則下,範圍限於:小說、劇本、美術、音樂。 本則題目為:藝術之標準為何? 定義:藝=自然之說。術=行為方法。 藝術指符合自然根本之人為方法;泛指人類之創作行為,以止於至善者。 藝術創作雖是主觀之表現,但卻有客觀標準,羅列如下: 1,從事藝術者之態度: 認真執著 主觀之認知恆異,從事藝術唯一的要求是真誠,而舉凡真誠者,必然認真 執著。因此,藝術工作者的態度,由其是否「認真執著」可知。 認真執著的態度就是一種生命的藝術,其作品則是生活歷程。智者當知, 靜態只是沈澱的結果,善於欣賞者,應捕捉那瞬間即逝的動感。因此,欣賞 人之認真執著態度,常會令觀察者三魂聚匯、五內震憾。 玩忽輕率 追名逐利之徒,無非受到感官驅使,冀求以最輕鬆之態度,換取最大的利 益。當社會上無人瞭解藝術之際,就會有人以「死魚之目充無睛之珠」。好 在上天有好生之德,人人皆可窩伏在主觀世界中,自爽自酷。 再說,矇騙混賴也是一種旁門藝術,只是藝術要能一貫。萬緣起頭容易收 尾難,順口撒個謊簡單之至,難在如何圓到天衣無縫!因此,看戲者不妨耐 著性子,看看跳樑的小丑們、能否跨越龍門! 渾渾沌沌 絕大部份人比鸚鵡要強得多,就算書背得好,中了狀元,還是隻鸚鵡!因 為除了人云亦云之外,最多只是亦云人云! 遇到這種人,勿諍、勿語,否則會氣活死人! 2,從事藝術者之作品: 表達觀念 牛肉不是談出來的,要看得到、吃得上,就算吃到了,也要看有何滋味、 營養,會不會得瘋牛症! 如何證明?很簡單,標準一致!看梵高的畫,筆筆梵高,那就是他表達的 觀念!聽貝多芬的曲子,風格一貫!老朽自懸午門,留言千萬,如若前後矛 盾,就是觀念不通!再若有錯不改,就叫「混帳」! 謀求利益 靠作品謀生無可厚非,只因老朽生活不愁,故而可以自作清高。但若人吃 香喝辣,剝削無度,那種藝術家的作品,送來也可燒掉! 像某大師,每天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人來人往,畫個押就收費若干!對不 起,老朽視之為賊!欣賞賊贓的可謂共犯! 跟風逐月 又是屬於免談之類!免談就免談吧! 不過老朽意有未盡,不談不快!名利者,正是令人眼瞎耳聾之禍因也!老 朽之甘於自隱,最怕的,就是此類追風族! 3,從事藝術者之理念: 此題暫且放在一邊,待瞭解何謂藝術再談。 自然環境一本自然,但人類為了生存、私慾,將環境恣意破壞,以致紅塵萬丈。所幸。人稟自然而生,有人所行所為不忘根本,事事以真善美為依歸。這種行為,原則上統稱為「藝術」。做人、做事、言行、舉止皆有藝術境界,文學、戲劇、繪畫、音樂亦然,連蒔花育草也不例外。 人對藝術之追求,執著在己,切不可寄望人人略同。尤其是做人藝術宜趨「中和」,以「系統正弦波形」為例,與自己最親及最遠之極端不計,得中段六至八成之稱許是為圓滿。做事之藝術恰恰相反,要重視正負兩極端之意見,居於中間之六至八成,悉皆偎大邊之西瓜,不可信也。 藝術創作更上層樓,從事者應堅守自我良知,只取一端!斯乃人性的昇華,尊崇自然的象徵,精神生命的最高表現。至於領略藝術則是個人的文化水準、主觀境界、精神生活之避風港;由於人間有藝術,所以人生恆美;由於人能領略藝術,所以才具有精神價值。 然而,世事往往有正負兩面,人靠感官與外界接觸,而感官經常自作主張,擅定喜惡。只有當人歷經痛苦的洗禮,才能摒除身邊的「小太監」,才能悉心創造;又唯有衣足食飽而後,人心有餘閒,才能欣賞藝術!問題在於:這兩種狀況無法統一;現實是:創作者與欣賞者形成兩個恆異的集團。 當人們生存無虞後,藝術必將成為人類社會之主流,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沒有智慧的加持,人類將陷於撲朔迷離的真實幻境,焉知不是「浪子」別傳?即令幻廬未必一定成功,但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了,風氣所及,如同中文電腦般,人人爭相發展「多媒體自動化」,途將為之塞也! 對老朽等重視精神生命之類(含長期來訪之本網網友),人生值得歌頌者,恆為藝術。苟人只知物質、無藝術素養,最多只是「直立式自動下水道」!是以老朽自錮網際,遠離濁氣,好在網上不乏知音(老朽之作曲,免費賣了不少,是為明證),足以自創、自作、自欣、自賞也! 老篤信「命中注定」,堅決反對「消災改運」之說,蓋欲人遷過改善,唯有清本正源,否則真相蒙塵!回憶老朽生平(尚未蓋棺),每一步都行走在獨木橋上,隨時可能墮落萬丈深淵。能有今天,下水通暢,實乃「前世諸生積德」如山,絕非當前填鴨無數也! 別的不說,僅以在巴西與凱洛琳之往事為例,設若當時「奪得美人」歸,終能結合。最美滿結局,此時當於亞馬森河畔,兩老嬉皮,被一群雜種野人(中美小嬉皮)包圍,大啖食人魚!否則,兩人分分合合,吵吵鬧鬧,由巴西打到美國、台灣,沒完沒了! 人生如何評斷成敗得失?感官享受只是一瞬,一瞬即逝,但人人迷戀其間,掙扎浮沉!老朽幸得《蜀山劍俠》之助,於青年時期已經超脫,是一大機緣。及後,音樂、美術又佔據了老朽全部的時間,故得以登堂入室,培養出精神生命。最後,得入虎穴,且得虎子,與虎同處至今。 老朽一再言及,道法自然,要以「潛移默化」,化腐朽為神奇。是以,老朽僅「嚴格要求」沈子一人,蓋理解系統實如天險,其人必須比擬金剛鑽也!老朽慧眼識英雄,欲越人天淵藪,非堅忍絕卓、泯滅人性;不經歷一世(30年)磨鍊、不到精神生命定型,談什麼都是明月清風! 平心靜氣,本室能完成(或不能)圖文系統,洵非吾等之力。何也?論技術實力,根本「毫無可能」!論經濟條件,「門都沒有」!老朽只是觀天時、知地利,捨我心、順機行!為所應為。室中弟子十餘,十數年來陶冶,磚恆為磚、瓷仍為瓷!無心可用者,仍不知腦繫何處;心型已定者,日思、夜想,或乘merry go round、或繞麥加城,千轉萬轉,廝候出頭天!只有慧根已具者,有待春風之吹焉! 老朽自我約束甚嚴,幾至「肉體無存」的餘地,弟子們成佛成魔雖難預卜,但脫離了老朽的「淫威」控制,尚與常人不分上下。由是,老朽寫作《智慧學》,一本親身經歷之事實。所謂智慧也者,中華傳統之倫理道德也,人獸之別在此!天壤之別在此!圖文系統之成敗亦繫之此也! 以圖文系統當前的工作為例,已進入實現階段,此時應注意者(規劃之初在於可行性,實驗之際則在過程之控制),藝術性之體驗也。程式部已能令系統自動拍片,但要拍得像「電影」而非「兒戲」,很多細節就不能馬馬虎虎。 比如說,編劇寫了八字真言:「清早街上行人來往」。很好,人見了,腦海中浮出相關之印象,理解系統就必須提供相關的「人、事、時、地、物」;程式則將之化為「情、理、法」。於斯,才能著色為圖形畫面,如斯,才能謂之「圖文轉換系統」! 問題來了:這八個字可化為千千萬萬(時間可變、空間可變、人事皆可變,更麻煩的,是自動轉變),一句「解決了」,就代表千千萬萬鏡頭都能拍攝。否則,就是「解決未了」、是「死角」,對電腦程式而言,謂之「蠕蟲」!果若圖文系統尚未成型,即被蟲蛀,那怎生得了? 對理解系統,難在「常識理解」。對中國上下五千年,億億萬萬生靈作息其間,時間是個魔咒。每個時代人們之生活習慣皆不相同,又不能「想當然耳」!沈子查遍所有資料,記下各種特性:商周秦漢,以迄明清民國,由清晨至深夜,街上行人為何? 且假定其中有小販,就得一一建檔,其衣著由其劇之時代統一規定。麻煩的是其裝備,有挑擔者,有推車者,不一而足。更難的是各種叫賣的「吆喝」,普天之下,芳草何處覓?好在有了網絡,有心人士將原聲錄了,掛在網上。這就是文化之功,在這重商社會,中國人不盡是好利之輩也! 至於有多少人、多少行人?那又要根據其「地方(含街道)」之格局而定了。不僅如此,行人流向也有講究,早上源頭是「家」,人門離家工作。因此劇作者要有概念,不能信馬遊韁,到了桃花源卻不知源在何方!最後,戲不能演,桃花源也找不到了! 總之,沈子已化身上帝,監督著動畫部、將所有已知之圖像依體用因果建檔備用。說來簡單,做起來又是血淚辛酸!什麼街?憑本室幾個人、能畫幾條街?街上有店舖,店舖有生意,生意又該如何做?沈子又負責監督,釐定地基,造街、建屋(全係組合式,最後由程式處理)。 好不容易才到程式部手上,一個人來來去去好走,兩個人難度增加,三個人…幾十人、幾百人?偏偏多媒體是虛擬人影,其實,正確地說,應是鬼影!人人可由人人身中走過,只是影片拍完了,別說膽小的人不敢看,連本室上上下下,沒人看了能睡得著覺! 於是,套用飛鳥本能,為什麼幾百萬隻鳥同時飛來飛去,卻沒一隻「撞鳥」而掉下地來?說穿了,又是三才!方向共同確定(本例限於街上);安全距離(含道具)彼此保持;速度隨時調整!一切搞定!小封整天沉浸在虛擬的鳥群中,寫程式「趕鳥」!趕得不亦苦乎! 編劇一句八字真言,本室忙得翻天!凡此類例子,舉不勝舉,只能說:老人家發了瘋,仙神難救! 一篇荒唐言還只談到「可行性」,藝術性呢?與美感何干?下次再說吧! 網主人白 |
| #7599 留言者:網主 [2008-01-29] |
| 告網友: 「談藝術」只是三個字,但其中涵蓋了人類生活之方方面面,其難似登天。好在老朽有言在先,隨意談來,隨興所之,沒有心理負擔。 方才正在整理自創之歌詞,突然想起一位網友曾推介「某大師」所譯之「Danny Boy」。要談藝術境界,總不能自說自話,特此抄來供網友們「鑑賞」,並略事講解規律如次: 1,創作自由自在,但難在開山架橋。譯文限制極多,卻好在有路可循。 2,欲譯歌詞,必須顧及原意及「音律」,譯後能唱、且唱之不離原譜。 3,若係名曲,應合其「意境」,用詞用字宜慎,尤其要講究「信雅達」。 下為「某大師」之譯文: 當風笛傳喚,幽谷成排 當夏日已盡,玫瑰難懷 你,你天涯遠引, 而我,我在此長埋。 當草原盡夏,當雪地全白 任晴空萬里,任四處陰霾 O Danny Boy 我如此愛你,等你徘徊 哦,說你愛我,你將前來 縱逝者如斯,死者卒在 謝皇天后土,在荒墳塚上 請把我找到,找到 尋我遺骸。 即令你足音輕輕在我上面 整個我孤墳感應,甜蜜溫暖 你俯身向前,訴說情愛 我將死於安樂,直到與你同在 譯文與原文差別極大,蓋原文相當含蓄(老朽堅信,含蓄就是自然美),所歌頌者乃「父子親情」,大師改成情歌(沒有父子間會說成「訴說情愛」),韻味全失! 其次,大師有其自我之音律,另起爐灶不妨,但有違譯曲之原則。兼以譯文與原詞不能「對口」,即令用李白的《將進酒》,也是風馬牛不相及! 為了不離其原意,一音對一音、一韻押一韻,下為老朽之譯文: 啊!丹尼吾兒,風笛,風笛在高鳴; 幽谷連綿,笛聲遠傳山外。 炎夏已颺,滿地的落葉飄零, 孩兒,孩兒,走吧,我會等待。 等你回來,仲夏又留連悠遊; 或是原野,平舖白雪錦繡。 引頸盼望,當陽光掠過山頭, 丹尼吾兒,啊!丹尼兒,我在此守候。 待你歸來,此間芳草將去盡; 我若已去,當是人生常理。 你來相尋,此地有我在長眠, 俯身輕語,一如已逝往昔。 我將細聆,哪怕是如風輕泣; 給予孤墳,溫暖和甜蜜。 快靠近我,告訴我近況如意, 我雖已長眠,仍將在此等著你。 再將原詞與老朽之譯詞對應排列如下,保證唱來絲絲如扣(老朽唱來,老淚漣漣,中文如同英語): 注意:唱時,「的、之、在、著、和、子」字,無重要意義(為語氣所需),輕輕帶過即可。時下流行歌常用這些虛詞死喊活叫,真真令人莫明其妙! Danny Boy Oh Danny Boy,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啊 丹尼吾兒 風笛 風笛 在 高 鳴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幽 谷 連 綿 笛聲 響 徹 山 外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leaves are falling 炎 夏 遠 颺 滿 地 的 落 葉 飄 零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孩 兒 孩兒 走 吧 我 會 等 待 But come ye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等 你 回 來 仲 夏 又 留連 悠遊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或 是 原 野 平 舖 白 雪 錦 繡 'Tis I'll be here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引 頸 盼 望 當 陽 光 掠 過 山 頭 Danny Boy, oh Danny Boy, I love you so 丹尼吾兒 啊 丹 尼 兒 我 在此 守 候 And when ye come, and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待 你 歸 來 此 間 芳 草 將去盡 And I am dead, as dead I well may be 我若已 去 當 是 人生 常理 Ye'll come and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你 來 相 尋 此 地 有 我 在 長 眠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俯 身 輕 語 一如已逝 往昔 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我 將 細 聆 哪 怕 是 如 風 輕 泣 And all my grave will warmer, sweeter be 給 予 孤墳 溫 暖 和 甜 蜜 For you shall bend and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快 靠 近 我 告 訴 我 近況如意 And I shall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我 雖 已 長 眠 仍將 在此等著你 抱歉!微軟的半形與全形不搭配,改了多次,只得如此,老朽無可奈何。 網主人白 |
| #7600 留言者:網主 [2008-01-29] |
| 告網友: 既無人應和,老朽只得自說自唱。 40年沒唱歌了,兼以人老聲啞,氣短喉癟,一曲丹尼兒唱來辛酸逾恆。 好在,唱了幾遍,漸漸「入味(心酸)」焉。茲查覺昨日之詞有些格格不入,今晨改了又改,終於滿像丹尼吾兒了(與老朽無涉,蓋已絕子絕孫,只好過乾癮)!人生之道無他,兩隻腳走不了多遠,不論心願如何,任務只能完成那幾個! 且將所改之原因說明如次(7599則已改,本文係根據記憶後補者,故無法與原文對照): 啊!丹尼吾兒,風笛,風笛在高鳴; (在全文之初,「丹尼吾兒」為表示身份,「丹尼兒」可能是個「名字」,非改不可。 此外,四個字正符合唱腔,「吾兒」宜連唱如boy。 另將「低鳴」改為「高鳴」,前者表示哀怨,後者表示「風笛在催人出行」。) 幽谷連綿,笛聲響徹山外。 (「連綿」較「激盪」婉轉,且較符原意。「響徹」也較「遠傳」好。) 炎夏已颺,滿地的落葉飄零, (「夏日」之「日」唱來不順,改「炎夏遠颺」。前句「遠」字已改,不重複。 「滿地的落葉」也較更是貼切。) 孩兒,孩兒,走吧,我會等待。 (原用「孩子」,「子」字難唱之極{西方音樂無此音},改用「兒」好得太多。) 等你回來,仲夏又留連悠遊; (此段與下段之別在於「等」及「待」,用詞選字宜慎,方有微言大義。 「等你」是期望態,前為「炎夏」,再回來將是仲夏,故加一「又」字。) 或是原野,平舖白雪錦繡。 引頸盼望,當陽光掠過山頭, 丹尼吾兒,啊!丹尼兒,我在守候。 (前加「吾兒」是為了強調,且符合音調。後不宜加,音程較順。) 待你歸來,此間芳草將去盡; (「待」為假設態,「已盡泯」不符事實,改用「將去盡」。 「去盡」之「去」有呼應下文「我若已去」、且避免與「泯、眠」音重。) 我若已去,當是人生常理。 你來相尋,此地有我在長眠, (加一「在」字,較易上口。) 俯身輕語,一如已逝往昔。 我將細聆,哪怕是如風輕泣; (加一「是」字,意義上係指丹尼之聲;歌唱時,順口得多。) 給予孤墳,溫暖和甜蜜。 (「帶給」不佳,「給予」理想得多。) 快靠近我,告訴我近況如意, (這比愛來愛去溫馨多了!尤其是傳統中國人皮薄餡多,哪如西人口是心非!) 我雖已長眠,仍將在此等著你。 日昨為了將譜與詞對齊,花了一個多小時,已不及試唱,因小失大。今晨有空自唱,唱來唱去,才發覺問題頗多。即令今天改完了,來日難保不變,除非是老朽已化為頑石!蓋藝術永無止境,是古人有「推敲」典故,吾人豈無「子兒」之辨哉? 網主人白 |
| #7601 留言者:芋頭 [2008-01-29] |
| 主題:“Danny Boy”曲詞背景 檢索網絡資料,大略整理“Danny Boy”曲詞背景,以饗網友。 “Danny Boy”為愛爾蘭傳統民謠。1855年George Petrie所著《Londonderry Air》一書提到,本曲係Jane Ross(1810-1879)女士所創作,原名即是“Londonderry Air”。歌詞則是於1910年,由一位愛爾蘭父親以其寫給兒子Danny的短詩,湊巧搭配曲調而合。曲詞雖屬不同時空下不同人物之創作,意境卻宛若天成,隨即廣受世界各地人群喜愛。 在詩中,父親深情地告訴即將從軍的兒子:當你下次回來,我大概已入土長眠。夏去冬來,葉落雪飄,你即將遠行,我亦將老去。但是,孩子,勇敢走吧!我永遠在此,等你平安歸來…… 先生之感慨,古今中外人心一同。感謝您推介此曲,亦轉一男聲合唱版本請 先生欣賞:http://www.youtube.com/watch?v=hEYdoNRWw9I。小杏子他日聆聽此曲,想必不願 先生過於心酸也。 |
| 回應﹕ 謝謝提供資料,正好用實例來討論藝術真諦,否則將流於空泛也! 古今中外,舉凡藝術皆難免分道揚鏢、各適其途。一派主張一應自然,力求意境之極致;另一派則追求技術,以表現一己之能耐。僅以此曲而言,一詞一歌,就已充分證明兩派之別。 老朽是道法自然派,不論欣賞什麼,只要碰到「技巧派」,老朽就「逃之天天」!道理很簡單,人家辛辛苦苦、死練活練,好不容易有了出人頭地、耀武揚威的機會,老朽怎能不退兵三里? 此合唱曲是「正宗技巧派」代表,其六人用「假音」分唱六個聲部,其音域極廣、技巧極難。但是,老朽認為,完全不「適合」本曲,大有喧賓奪主之嫌(以技害義)!結果令人人深浸在其音色中,美妙之餘,老頭子的兒子當兵去了,老傢伙心痛逾恆,但是在此六人歌中卻怎麼也聽不出來! 當然,作為音樂表演,高深的技巧有其必要。但以欣賞而言,除了真摯的感情,本曲太過於「平凡」,不值得大唱特唱!因為在音樂中,有各種供技巧發揮的作品,可以唱個痛快。比如說,巴哈作曲上千首,足可供這六位「六聲部高喉」大展長才。 本曲之美,美在「自然」,美在曲調之簡單(以技術分析,本曲只有一個樂念,兩段變奏),人人聽上一遍就可以順著哼下去。其詞亦美,但卻限於「文化障礙」,故需要翻譯才得竟功。由於其詞值得大書特書,是故老朽特意推介。其詞美在人性的流露,美在平實生活的描述,美在感人肺腑! 偏偏那位內容翻譯的「大師」也屬於「技巧派」,竟然把感人至深的親情,改成不倫不類的男女愛情!不論怎麼看,都看不出來:為什麼一對戀人,一個要出走、另一個要鑽進墳墓?難道天下人統統腦殼壞去?難道「窮搖」變成文化主流?談愛非得生離死別不可? 曲子怎麼唱法問題不大,只是老朽耳朵太挑剔,不得不退避兩句。但譯文把原曲的「精髓」給污染了,讓老頭子去跟兒子談愛,老朽簡直不敢相信!更難以置信的是出自一位「大師」之手!而且,在網絡上到處受人推崇,廣為流傳!如此鳩佔鵲巢,天下是非何在? 以一個道法自然的人,眼看紅塵翻飛,也只能自嘆生不逢時。好在本網甚小,this is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本無意與人話長短。但既然要與網友討論藝術,就不得不稍費唇舌,就自然的立場,把藝術的精髓與眾分享。放心,人之既老,留言必善,蓋已無利可圖矣! 老朽不否認「技術」重要,而且文事武功素不輸人!但文事不與武夫究、武力難為秀才掄!人人有主觀之美感,天下美女多多,惜皆被「化妝品遮沒」!老朽介紹YUI,其理無他,一個「歌者」,天天要拋頭露面,卻能以「本來面目」示人!若非其真、其善、其美,何以致之? 藝術無關名利,除非是別有用心、渾水摸魚的商賈!在藝術殿堂之前,人所面對的是良知的覺醒、心靈的洗禮、感受的震撼、宇宙的真實!榮辱生死早就逃之夭夭,哪裡還有什麼別人的褒貶、虛假的得失? |
| #7602 留言者:小蔡 [2008-01-30] |
| 主題:Danny Boy 經老師解說後,再讀「某大師」之譯文,發覺真的毛病多多!尤其是不能與原詞對口,實為一大缺憾。從前竟然沒想過這些問題,謝謝老師指教! Danny Boy是學生最愛的歌曲之一,百聽不厭,今見老師親作的中文譯本,欣喜非常,如獲至寶。隨音樂唱出老師的譯詞,流暢順口;其意境之溫馨淒美,與原詞比較,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年前找到一個很動聽的Danny Boy版本(由比利時歌手Helmut Lotti及英國歌手Cliff Richard合唱),茲將連結貼上,方便網友們參考。 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4HqrQeQfdo |
| 回應﹕ 藝術欣賞原是人類天生的本能,但不幸被世人污染了,以至於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非汝之過也。中國「士人」讀聖賢書,其目的在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者,勿流為器;齊家者,身心安定;治國者,服務鄉里;平天下,抑強扶弱;此之謂「士心」,是「志」也。 蓋老祖先早就瞭解,聰明者,「耳聰目明」是也!若不加以「正確地」導引,聰明人輕易即能有所成就,大多落入「小時了了」之境,浪費人材!如今社會上,唯利是圖,即令毫無聰明之質,亦強灌以「天才」之名,捏之壓之,一律拉坯成陶,器器只為吃飯喝湯! 然而,聰明人不施以正確的教育,更是暴殄天物!老朽自張此網,原有意培養人材,以治此小小之網國焉。孰料,天不從人願,一應計劃皆告失敗,只剩下一個圖文系統!老朽雖仆而未倒,但時已不我予矣!所幸如今略有餘力,是以提出此藝術教堂之想。 所介紹之Danny Boy 效果不錯,但已屬「歐美炒麵」,非原汁原味矣!蓋二人音色優美,免不了要「秀逗」一番。其中曲調、唱腔皆嫌華麗,雖然水準一流,但不符老朽要求(Lotti 音感較佳,但德式發音有點不適應)。 若上you tube,只要搜尋danny boy 可找到數十支錄影。難得找到如許教材,老朽只是順著當時之次序(隨時會隨選播而變),試聽了第一頁所載的下列數首,簡介如下: 老朽立場:忠實於原作。目的:符合藝術條件。 Celtic woman 女聲合唱,極優美,但全無老父送子出征的味道。 Acapella harmony 太剛健,在一力表現自己,較適合唱丹尼作戰進行曲。 Kings Singers 太重視技巧,六人六聲部,音色雖好,但像是歌唱訓練班的教材。 Declan Galbraith 幼稚(幼兒裝歌星,是稱)。 Andy Williams 90分。不溫不火,感情洋溢。但全曲刪了一半,美中不足。 Elvis Presley 想不到少了貓味,多了人情,和聲尤佳。只是老習慣不改,嫌做作。 Frank Tenaglia 歌劇架式,令老朽想到當年在威其曼前唱的「教我如何不想他」! Johnny Cash 朗誦與歌唱並行,效果不錯,但於此曲不宜,沖淡了離別情緒。 Hank Locklin 美國西部風味十足,怎麼丹尼也移民美國了? Jim reeves memorial 平實,但太強調輕重音的控制,極不自然。 Ray Price 音色最合適,蒼老平實。但惜為「現場」,背景配音不及格。 Tom Jones 糟糕透頂!想不到丹尼的老爸竟是個「回鍋油條」! 總之,受時代之賜,人們已習慣了摻「氣死」的牛肉麵,原汁原味已經失去了市場!聽來聽去,只有 Andy Williams 那半首值得推薦。當藝術變成「假是得」拍賣市場時,哪裡還有人回味原著作者的苦心呢?反正老頭子死了,丹尼兒也不知所終,人們能出名得利,何樂不為? 只是老朽「士心」未改,本網尚有知音人無數,能為老傢伙爭一口氣,老朽絕不氣軟!其實,豈止是音樂?豈止是藝術?豈僅是中華文化?人類精神生命已瀕臨絕滅!那老傢伙已經送走了兒子,這個老傢伙打算賭上生命,說不定長埋網際! |
| #7603 留言者:網主 [2008-01-31] |
| 告網友: 老朽最怕鑽牛角尖,偏偏一進入藝術園地,就此神魂顛倒,欲罷不能!這兩天,丹尼害得老朽睡難安枕(自制力衰退矣),風笛長鳴不止,沙嗓子哼哼唧唧的,像煞小青年!果然,唱上幾遍,譯詞又是毛病百出,非改不可!改吧,反正不改睡不著,兼以寒流來襲,睜著小眼睛白受醒罪! 1,原「幽谷連綿」改成「幽谷綿延」,因「連」字與後面的「笛」字皆為舌音, 唱起來音效太強。笛不能改,連不能留。 2,原「揚」字不佳,「颺」與落葉飄零有呼應。 原「滿地的落葉」不佳,改成「滿地落葉已」飄零。 3,原「仲夏留連悠遊」糟糕!改為「又是仲夏時候」,易瞭解且順口。 4,原「守候」與前「時候」相重,改為「長守」。 5,原「平舖白雪錦繡」改「覆蓋了雪白錦繡」。 6,原「此間」與後文「此地」字重,改為「一應」較佳。 7,原「此地有我在長眠」改為「在此我已得安寧」,較合韻。 8,原「給予孤墳溫暖和甜蜜」不順口且不達意。改為「給我孤墳帶來溫暖甜蜜」 9,原「告訴我」改為「說你」。 這就是藝術!精益求精(是否「精」並不重要,精神至上),永不休止!歡迎網友參與。 結果如下: Danny Boy Oh Danny Boy, the pipes, the pipes are calling 啊 丹尼吾兒 風笛 風笛 在 高 鳴 From glen to glen, and down the mountain side 幽 谷 綿 延 笛 聲 響 徹 山 外 The summer's gone, and all the leaves are falling 炎 夏 遠 颺 滿 地 落 葉 已飄 零 'Tis you, 'tis you must go and I must bide 孩 兒 孩兒 走 吧 我 會 等 待 But come ye back when summer's in the meadow 等 你 回 來 又 是 仲 夏 時 候 Or when the valley's hushed and white with snow 或 是 原 野 覆 蓋了 雪 白 錦 繡 'Tis I'll be here in sunshine or in shadow 引 頸 盼 望 當 陽 光 掠 過 山 頭 Danny Boy, oh Danny Boy, I love you so 丹尼吾兒 啊 丹 尼 兒 我 在此 長守 And when ye come, and all the flowers are dying 待 你 歸 來 一 應 芳草 將 去盡 And I am dead, as dead I well may be 我若已 去 當 是 人生 常理 Ye'll come and find the place where I am lying 你 來 相 尋 在 此 我 已 得 安寧 And kneel and say an Ave there for me 俯 身 輕 語 一如 已逝 往昔 And I shall hear, though soft you tread above me 我 將 細 聆 哪 怕 是 如 風 輕 泣 And all my grave will warmer, sweeter be 給 我 孤墳 帶來 溫 暖 甜 蜜 For you shall bend and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快 靠 近 我 說 你 近 況 如 意 And I shall sleep in peace until you come to me 我 雖 已 長 眠 仍將 在此等著你 注意:本曲流傳太久,各家唱腔不同。要聽的種類多,方能判斷「中正」,否則必有「成音」! Evis Presley所唱,以29th Anniversary一首為佳,尤其是和聲效果,值得推薦。 網主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