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304 留言者:xuser綸 [2002-10-19]
主題:漢語基因工程
  相見恨晚!
  沒來得及參加今年台灣朱老師的演講(只因自己當時正處於麻木不仁中)。
  目前拜讀大作中。
  
  恭祝朱老師邦復先生及沈女俠紅蓮小姐,身心健康愉快,心「想」事「成」。
  
  ps. 我在網路上,可以尋得朱老師玉照,但是遍尋不得沈女俠的玉照。我不是搞崇拜,也不會看面相,但非常想見見這位奇女子的長相,為何這個奇女子會如此不凡。小小心願,可否請您將照放在首頁或mail給我﹖
回應﹕
  奇女子有奇個性,其「玉照」老朽作不得主也,將代求之。(沈補)太史公《留侯世家》末段「……余以為其人計魁梧奇偉,至見其圖,狀貌如婦人好女。蓋孔子曰﹕『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留侯亦云。」吾不忍汝睹後同太史公般自責,不敢獻醜也。
2315 留言者:想體驗者 [2002-10-23]
主題:迷幻藥
  朋友描述其吃「蘑菇」後無法言喻的不得了感受,真讓人想體驗一下,但也怕會有什麼無法自拔的後遺症,先生好像在自傳中有提到吸食大麻的經驗,您覺得呢﹖
回應﹕
  老朽吸食大麻,是先有下列三個前提,否則今日老命已終矣。
  1,當時因經營中馬農林工商公司失敗,愧對投資人,企圖自決或出家。
  2,老朽意志力堅強,每每有所決定,皆能貫徹始終。
  3,參加嬉皮後,吸食大麻非為「好奇、求體驗」,而係「入虎穴」的心態。
  因此,事過境遷,沒有任何副作用。
  閣下想「體驗一下」,問題嚴重矣!其原因一定是時間太多,活著無趣。果真如此,老朽保證,一食之下,未來百分之百不能自拔!拜拜!
2318 留言者:巫爪孩兒 [2002-10-24]
主題:愛一個人的痛苦
  想太多,心緒亂,直豎橫豎理不斷
  房空獨我搞狂悶,鳥吟窗外我不賞
  人隔千遙遠,頻頻柔腸轉
  本人為情搞神傷,茶不思也飯不想
  一見她就臉發燙,拿出手指算又算
  過肩猛盯背影看,魅力令我無法檔
  忘卻此人難又難,唉!雖作無意狀
  情潮波瀾難推日,暫時休戰入夢鄉
  是乎。.....
  自古多情空餘恨,交錯時空憑緣分
  愛戀情癡太傷神,唯有兩廂情願真
  十方遊子我獨身,風樣癡人名xx
回應﹕
  雞鴨貓狗都會發春!個人私情無足炫耀!
  本網只談文化、人生,請勿在此附庸風雅!再來必刪!
2321 留言者:蔡明昌 [2002-10-24]
主題: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朱教授您好﹕
  從小父母親就教導小孩子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說話(怕孩子被綁架),這實際上是在教小孩不能信任別人,可是我們生活中遇到的朋友,同學,同事無一不是從陌生人開始認識起的。當這種概念進入到淺意識後,又怎能期待小孩子能和他人合作愉快和睦相處,又怎能做人成功。看看現在普遍的成人,往往稍被語言刺激就張牙舞爪,破口大罵(特別是論壇節目中的政治人物和他們請來的”學者專家”)總認為別人都準備要佔他便宜,時時要分享他的成果,得到了被欺負妄想症。於是總活在焦慮中。晚輩覺得這兩件事似乎有所關聯,您的看法呢﹖又為人父母應如何教導子女互信的重要﹖謝謝。
  晚輩 蔡明昌 敬上
回應﹕
  「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成因,係來自西方社會的現況。當一個社會「繁榮發達」,到了只重財色享受,不顧人倫德操時,人人自由,弱肉強食,獸性遂不可制矣!
  一旦獸性發作,那一剎,人已理性全無,連生死都能置之度外(中時日昨報載,台灣某醫院急救室中,一對男女獸性大發,尾尾相交焉。彼等驚天駭地,不顧眾人觀狗交,亦不理醫師進人語,直到警衛警棍介入,始悻悻夾尾而逃)!
  西方是「狩獵族」的天下,他們慣於「自我作樂」,「私隱權」重於一切,兒童好食易欺,是標準的弱者群。東方人係「農牧後裔」,以家族朋友團聚為原則,講究「童叟無欺」。惜今日人人「西望真善美,盡喪德義信」,西不西,東不東。前人有云,亂世不居,亂地不入,問之不如行之。既行,只有人就太陽,豈有太陽隨人之理﹖
2323 留言者:小程 [2002-10-25]
主題:謝謝
  先生寄給我的中文電書在今天上午收到了,心中的那份欣喜自不必言說,發至肺腑的感激也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對您所作的一切我只有說聲“謝謝”!
  
  還有,您太破費了!幹嘛要用特快專遞﹖我又不急在一天兩天,實在心疼這本可省掉的61元錢。
  
  另﹕電書裡沒有智慧學九論,但包裝盒上說它可以從電腦下載資料。我想下載智慧學九論,不知如何下載﹖
回應﹕
  不必言謝,自強為上。電書之下載程式,在電書友站可取。
2328 留言者:迷惘 [2002-10-25]
主題:說話的技巧
  個人發現,人際關係要好,跟說話技巧有很大的關係。
  
  說話甜一點(或是做得過火一點﹕拍馬屁),事情進行的順利的很;如果嘴巴笨一點,只會說實話的老實人,那還真是有得瞧的了!沒有被整根本是奇蹟!
  
  立場是公,目的也是公,可是為了讓事情進行順利,不得不作有違良心的一些事,不得不說一些”甜言蜜語”。..
  
  朱老師,這就是”仁道”嗎﹖這樣久了,難道不會忘卻本意,走入魔道嗎﹖非得這樣”做人”嗎﹖
回應﹕
  閣下「發現」正確,「感喟」卻有偏差。
  智慧的定義﹕「人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某人自以為是,卻解決不了問題,那就是標準的「笨蛋」,自以為是還要再加一級!是為超級笨蛋!
  因此,與人溝通是關鍵,「說話技巧有絕對的關係」!
  「拍馬屁」是一種智慧,至少比「吵鬧罵打」要好上百倍。須知拍馬屁非常難,遠比說「實話(真有智慧知道什麼是實話的人,這個世上還不多,多的是『光纖中看東西,自以為實』)」要難,正因為其難,一般人做不到,便酸溜溜地說那是馬屁!
  馬屁很難拍,因為馬跑得快,人的小短腿,不見得追得上!
  馬屁很難拍,因為一不小心,就拍到馬腿上,小心挨一腿!
  馬屁很難拍,因為人起碼要謙卑一點,不要「自以為是」!
  甜言蜜語有什麼不對﹖難道待人一定要兇兇巴巴﹖謙遜本是傳統的美德,怎地今日變成了魔鬼﹖難道今人只有恨﹖只知自大﹖在「良心」上長著刺﹖裡面只包著毒藥﹖
  這當然是「仁」道!而且是「正道」!不僅不會「忘卻本意(只要本意是使「事情進行順利」)」,而且諸魔遠颺,諸善(善者羊言也,羊之言甘美)奉行!
  只是千萬要看清楚,目的是為公,為了令事情進行順利,但馬屁別拍錯了位置!
  (沈補)“實話”按理是根據實情所說的話,是誰的實情呢﹖若僅站在一己的立場,誰能看到真象﹖所以,一般自謂說“實話”者,看到的盡是別人的缺點,自己說了覺得痛快(就像我現在一樣);而要甘言媚語,先得觀察出他人的優點,伺機而發,否則怎麼拍得符節﹖只不過說了以後,心裡老大不痛快吧了!
2331 留言者:斷腸人 [2002-10-27]
主題:斷腸人
  先生說過的話我覺的很有道理 我想學習先生的東西 可是不知從如何學習 可請告知﹖﹖﹖
回應﹕
  老朽的東西悉皆來自古文經典,學者起碼要有中學以上水準。第一步看《金剛經》,再看《六祖壇經》,待心境平伏了,可看一些「古文」,如《四書》之類。待看得起勁,可看《道德經》、《莊子》,或詩詞歌賦等等。
  然而,要學成功,必須能貫徹始終。老朽絕非「天才」,也無「異人傳授」,唯一長處,是自幼「目標明確(求人生真實)」。數十年走來,不論風風雨雨,從未後悔。而之所以能如此,是﹕
  「昂首過五關,毅然斬自我!不在三界中,五行奈之何!」
2333 留言者:謎中謎 [2002-10-28]
主題:這就怪了
  ”甜言蜜語”既是”仁道”又是”正道”的話,為何”仁道”發源人孔子會有這麼顛沛流離,抑鬱不得志,最後以教學終的生涯呢﹖
  
  他倡仁道,想來必深明其理,深諳其用;甘言獻媚於王,不就是一種最有效率,讓事情順利(禮治天下的政治抱負)的最好的方法嗎﹖
  
  可一直到最後,他老人家落寞終老(倒是教出一批好學生),那又是為什麼呢﹖
回應﹕
  這種口氣,是標準的「成敗論英雄」!所謂「道不同不與為謀」,正是「雞不能與鴨講」的原因。「仁道、正道」,絕非做大官、發大財,也不是成大功、立大業!而是「盡其在己、謀之於人」,世道自有其因果,知之者知之,不知者不知也!
  孔老夫子之為「萬世師表」(當然,對「追名逐利之徒」是不足與語的),正是犧牲一己,為億兆子孫留下了無與倫比的表率!怎可因世道衰敗,輒以「顛沛流離,抑鬱不得志」名之﹖(老朽前日與沈紅蓮總結,她隨老朽工作二十四年,共正式搬了二十一次家!老朽無德無能,才是正宗的「顛沛流離,抑鬱不得志」,絕非孔老夫子也!)(沈補)據孔子自言,是「求仁而得仁」也。
  春秋之世,天下大亂(與今難相上下)王綱不振,諸侯無行。孔老夫子為解民倒懸,出謀畫策,豈能「甘言獻媚」﹖亂世非個人之力可回,正其義行其宜足矣(今世渾人多如牛毛,故此老朽縱有通天本領,甘隱不出,以免被氣死也)!
  老朽在本網大聲疾呼,如今西風險惡,中國人幾盡「面黃心白」矣!希有志君子多多「瞭解」中華文化(故常呼籲「西朝新貴」勿來此地,吾輩傳統「遺民孤老」,難得有一寧靜的天地,請尊重當今所標榜的「民主自由」)!否則百年以降,唐老鴨皆變美小鴨矣!
(沈補)夫子之道不行,是其目標根本與各諸侯的不同,與他用什麼口氣說話無關。
2339 留言者:光 [2002-10-29]
主題:不喜歡自己
  朱老師,一個常常容易陷入自責、沮喪的人,您會建議他用什麼方法改善呢﹖非常感謝您,祝您和學生們都快樂健康。
回應﹕
  這是人生成長過程中「階段性」的感受,基於環境不同,有些人感受強些、時間長些;有些人較弱,很快就過去了。尤其是在青春期,身體時時成長變化,前面剛剛適應的,立刻就被下一次的不習慣所擊倒了。
  比較嚴重的,是「心理延遲」效應,很多人在青春期過得糊裡糊塗(最常見的是追求各種刺激),這種感覺常被忽略了,但是還存在於潛意識中。一旦到了做錯事、命途乖舛的時候,那種不適應的感覺就立刻出現了。
  只要知道原因,就很容易改善。多專心於一些事務,持之以恒。心不分,即無忿;人無忿,不自責;不自責,當然不至於沮喪了。
2341 留言者:蔡明昌 [2002-10-30]
主題:給還是不給?
  朱教授您好﹕
  對於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或街頭行乞者,您是如何看待﹖晚輩往往陷入矛盾中。想給他們一些錢,又想到該不會他們背後有幫派或黑道操控﹖實際上他們分不到什麼。就算沒有惡勢力在背後,他們又會把錢花到哪裡﹖而且天底下無家可歸者又何止成千上萬,我能幫助多少﹖想要故意視而不見,又會想到畢竟有餘力,或多或少可以給一些錢。而且同情心不也是人最偉大的美德﹖每次看到這些人時腦內就起了激辯,然後就這麼走過去了(結果還是視而不見)。
  晚輩 蔡明昌 敬上
回應﹕
  談及此,老朽心有戚戚焉,處理之道以隨緣為宜,心中切勿沾染。
  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奮發自強,以拯天下弱勢者為志。否則將力量消耗在無止無盡的掙扎中,於事無補也。
  行善勿令人知,斯乃善舉。若在乎他人看法,則是虛矯。弱者本有攀依的特性,如籐之繞樹,結果是樹枯籐殆。人生各有機緣,貧富之別不在於多少,而在於比較。正因有貧苦,人必須奮發向上;亦正因有富足,比較之餘,就有苦樂。
  人生本然,行者宜自行拿捏,量力而為可也。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