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8 留言者:小楊 [2007-07-11] |
主題:有關八大系統定理 老師您好: 定理三之 A-B=E E為系統慣性差,稱之為「能量」。 A=B+E B=A+E A、B之慣性不變。 以數學算式來說,B之算式是否應為B=A-E,或是有其它不同的解釋呢? |
回應﹕ 當然有「其他的解釋」: 1,老朽常說:自己中學時數學考試不及格。 證明老朽言之不虛也! 2,老朽希望:網友們路見不實,拔刀相助! 閣下證實矣! 3,謝謝。 實則,此題老朽又作了「大量」的修改,待稍後看清楚再行掛網。思維宛如夜行森林,本文且是原始雨林!本就方向難明、寸步難行,既要分心打獵,還想打一隻超大老虎!不出糗?那才是不可思議!好在老朽認定:「智慧要經過不斷學習及考驗而得」!勞駕了,請努力「代庖捉蟲」! |
#7427 留言者:馬田 [2007-07-10] |
主題:文傳寶庫 朱老師: <<文傳寶庫>>是否就是漢文樂園之下的<<漢文庫典>>? 多謝. |
回應﹕ 非也,《文傳寶庫》係本室兩年前之「漢字基因字典」計劃,曾召聘多人(詳見#4281則),工作地點在上海(因顧及主持人之方便及保持隱秘故)。及至去年,本室面臨解體之厄,一度有意停止該計劃。後因該主持人雅不願半途而廢,另商請到一位有心人士,籌到一筆經費,繼續工作至今。 《漢文庫典》則係本工作室為圖文系統而建立的資料庫,以及義工們整理的常用工具書。其中《漢字基因字典》是《文傳寶庫》的基礎。 此乃老朽之夙痛也!書生造反,百年無成!一個人可以視「阿堵物」為「無物」,一個團隊,吃喝拉撒,每天就有一大堆「佛餘(包括兩隻四腿的在內)」!老朽不能不「自命清高」(包括幾位愚忠之跟隨者),旁人則不能不隨眾和同,一旦「阿堵不賭」,自是不得不撒手成空也! 話說回來,老天若把三千大千世界金銀財寶都交老朽帶來,老朽還能做什麼?絕對保證,比誰都會享受!享受之餘,更保證三年不早朝!三年又算什麼?天下哪一個大富翁、不是分分秒秒活在「睡夢」中?老朽後宮還有成群紅樓釵、峨嵋仙! 「牛加零」又等於幾? 識得戲中意,方知考場題!莫羨台前偶,演繹看自己! |
#7426 留言者:網主 [2007-07-10] |
告網友: 老朽於太上老君爐中偷得「道法自然、寵辱勿驚」一招,用之招術純熟(不然死之久矣)。今本室上上下下,為圖文系統忙得焦頭爛額之際,老朽「傳授已畢」,施施然「煮字療債」焉。緣仰觀天象,惑星墮斗拱之間;江山易幟,外界猶懵矇不知。老朽大可安步當車,覓得青山儲宿糧,遠離亂兵入城時。 因沈子設計之理解系統已獲成功,整個系統不到300KB(程式採組合語言,約40KB。微軟之信眾可以休矣!平白浪費數十G資源,「大字」一個不識,除了財迷心竅,財迷自爽可也),已通過數十部劇本之考驗,所餘者,僅係圖像控制之完美與否。 準此,以任何科學實驗之水平觀之,無中已經生有、電腦能「理解漢字之意義,並正確地根據文字內容以控制人物表演(機器人亦然)」,其非智慧乎(唯非「人工智慧」)?至於時賢「高見」如何,老朽不屑知之,自是:黃沙大漠本缺水,天山積雪玄冰垂;妄求甘露投西域,怎知泉埋故紙堆? 理解系統如發生在「美利堅合眾」國,保證舉世震驚,徒子徒孫們無不雀躍萬丈,棄族滅祖以投焉!所幸天理昭彰,物極必反。膨風一時、僅能顯無知之稚愚,世道永昌、實有賴大德之明智!如今賊勢尚狂,龍棲在田,當廣備糧草,厲兵秣馬,待錢塘潮至,一鼓作氣,順勢而攻可也! 《文傳寶庫》(係《漢字基因字典》之完整版,且有考證資料)已接近完成,由於本室資金困難,只好另外請得合作伙伴。若此書能於年底大功告成,老朽計劃將二書同時在台灣出版(因係繁體字)。為此,鑑於「機器理解」已經證實不虛,老朽正好有閒,遂一頭栽進《智慧學》中。 所謂智慧,絕非空談些不切實際、玄秘之「大道理」;相反地,人之智慧係來自平凡之常理,人人盡知、盡識,但如同日光、空氣、流水一般,久而不覺而已(技匠為了藏私,把門檻建得天高,最後連自己都看不清真相了)。因此,老朽從認知理解出發,舉出三條不證即明的「公理」,再逐一「引證」為諸物、諸事、諸理! 此係《易經》之啟示,蓋人對宇宙之認知,莫不源於人類對事物之觀察。本書探本溯源,特效易理,取辨識常識三則為「卦」,因其理不辯亦明,故假設為「公理」。此「卦」亦分陰陽(負正),衍之為「八定理」(八卦)。繼而闡釋萬象,是有八章,每章六節(六爻),遂成篇。 易理藏道於顯、寓智入愚,歷數千年之久,國人目之以占卜、庭爭之技,實乃暴殄天物也!不幸如今人類黃昏已近、晚霞瀰天。時人智已昧,老朽得之,奔波三十載,拍遍欄干,竟無人會之!是知,道失德亡、仁渙義滅,雖禮儀亦化愚民之狂歡歌舞祭矣! 老朽稟命而生,專責人間課題之至難者,實非所願、乃無逭可脫也!今以一個假設、三個公理詮釋整個宇宙、人生!老朽每日奮鬥之餘,雲山翳翳,無枝難棲!日前突然憶及,上次承蒙眾網友齊心,《漢字基因字典》一舉而就。曷不援例、將公理、定理公而佈之,以試他山之石耶? 苟網友能有一字之得,其得大矣哉;即令網友們望洋興嘆,能於畫龍之始,參與鷹架之築,來日按圖索驥,不難龍子在握也!總之,思想乃人類文明之金字塔頂,三千年前,諸子百家競鳴於華夏,如今,耆宿遺民匯智於罟網,焉知不是剝復之機?此千載一逢之良機,如裹足不前,豈非虛擲? 然而,慎其始、始能善其終。老朽公佈《智慧學》之「假設、前言、公理」數百字如次,望有興趣之網友們先驢讀數遍,務期符合下列條件: 1,理論陳述應簡單明瞭,基本常識不必解釋。(以當今大學文科水準為憑。) 2,公理必須符合常識,且應事先列舉。 3,定理均由公理導出,如果正確無誤,等同公理。 4,定義係供概念之明確化,不能作「前題」用。 5,前文導出後文、不得有任何矛盾。 6,本文尚未及修辭地步,請勿斤斤計較。 網友若未看懂,請勿試言(概不歡迎),老朽亦無意解釋,以免自說自話;若網友發覺邏輯不通(以前題、假設、推論為準,四則運算為限),敬請不吝指教;再若網友認為有需要補充之「公理、定理、定義」,請詳述(堅拒為「王大娘」服務)其體用因果。至於主觀之臧否,恕一概拒領。 重要的是,本書永無「定稿」,有錯即改,隨時修正。目前只是先擬大綱,細加整理,概述其容,委之白紙黑字,存於塔頂,以就有緣。因此,歡迎網友們參之又參,參到歸之於一,甚至於一念不生,得意無言、徹明大道是足。 蓋本書非「文學著作」,更非「股市財抨」!既已證明能供電腦理解,時賢之褒貶,豈非空穴微風?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賞雪登孤峰;衣厚柴足可禦寒,空谷回音梅三弄。能得知音,人生一得,未得知音,人生四弄!弄後老朽必將絕跡俗世,管它阿貓阿狗何去何從? 各種有關本文之意見,限今年十月之前登錄。若效果良好,餘文當陸續發佈,否則到此為止,也可藏拙。 智慧學(第N+1稿.與6135則相較,可見分別之大。) 假設 本書所討論之定理、定義,係根據一項假設而得。此假設為: ---------------------------------------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真實,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常識: --------------------------------------- 事實: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常識:人之認知是由無到有、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的過程,永無止境。 例:諸如時間上,香蕉始於何時?花開時?花蕊受粉時?果實生時? 成蕉綠時、黃時、黑時?即令已知為香蕉,又至何時為止?長在 蕉樹上算不算?沒吃進肚裡就爛了算不算? 再追究下去,從哪部份到哪部份叫「香蕉」?樹體不算?從何 而分?香蕉的柄算樹不算?香蕉的皮不算?皮上附著的果肉呢? 吃進肚子呢?香蕉內也有子,算不算香蕉? 不僅時空難計,性質亦然,香蕉去了皮還算嗎?被咬了一口呢? 切了一半呢?如果切成一半仍是「一根香蕉」,那麼一個豈不等 於兩個?如是,數學破產、是非蕩然! 總之,所有概念都經不住追根究底!因為自然界本屬一體,緣 因人為了「生活的方便」,便以「感覺得到的感知」定義為「體」 (人感官有限,對大自然所能認識的極其有限),體有「數」, 數可以計、據之以為生存生活之需,如此而已。 待人智漸興,進一步為了體用因果之認知,故從「某一觀點出 發,有系統地將相關因素整合為一,是稱系統」。於是,再談「 一根香蕉」,便知道其非「一」,而係下列四個系統(或更多) 之概念代稱:數目、單位、物體、性質。 前言 人類之「理解能力」,受限於機能結構,僅有「感覺、辨識、認知」三個步驟。感覺來自刺激與感官之相互作用;辨識則是神經訊息之比較;認知為人對前二者綜和之利害判斷。此三者有一虛擬之交集中心,是稱「意識」,人類根據主觀意識之認知,印證於客觀環境,是稱「理解」。 千百萬年來,由理解獲得之信息,通過語言、文字之傳衍,匯為知識,是稱為「有」,因有而迄無數。近世紀以降,社會發達、人口劇增,知識爆炸,人們各執一端,謀己循私。今省思之,知識已如秋毫之末,人類存在之價值,是否有一更高層次之功能,不僅能主宰物質、精神,抑且能與宇宙溝通? 為此,本文有系統地由「理解出發」,期望能明確且清晰地定義一應人們所習知之「概念」。本書將討論之對象,一律定為「系統」(詳見拙著《智慧學九論》)。文中係根據客觀事實,以及個體主觀認知,經分析歸納而得之概念。于以定義說明之。 主觀認知屬於客觀現實之局部,且主觀認知不可能認知全部客觀事實。因此,本文僅討論指定系統內之子系統,其餘恕不置喙。 公理 宇宙乃一系統,係由全同而相對之兩系統所組成。一為由核心為主之個體,其用由內向外,因應變化,是稱「主觀系統」;另一由所有之個體組成,可謂為各主觀系統之總交集,是為「客觀系統」。本書所討論之內容,恒以主觀為認知之本、假設客觀為理解之用。 理解之三大公理: 一、人的感官只能辨識刺激之性質,辨識若有分別、是有;無即無。 二、人只能認知與一己存續有關之主觀刺激;客觀理解須推己及人。 三、在人類的經驗中,主觀受限於一己之生死;而客觀則無窮無盡。 由前述公理,推衍出「八大系統定理」,茲陳述如下:(註:此非定論。) 八大系統定理: 從理解之觀點出發,有系統地將相關因素整合為一,是稱系統。在任一系統中,下系統各自獨立,上系統包含下(子)系統。 一、前題:〔公理一〕感官只能辨識刺激之性質,辨識若有分別、是有;無即無。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 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推論:A-B=0 是稱「無分別」,稱為「無」。 A-B≠0 是稱「有分別」,稱為「有」。 定理一、理解只能認知系統之「有」。系統之無,可視為一剛體。 定義一:任何辨識之對象,凡有分別,皆稱之為「系統」。 定義二:根據〔公理二〕,系統之有若與人之存續無關,可視為「無」。 二、前題:〔定理一〕:A-B≠0,表示該兩系統(含性質)有分別。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基本性質1,B=感官辨識刺激之基本性質2。 A為「靜」(或稱陰)。 B為「動」(或稱陽)。 推論:動、靜是任一系統兩種不同之基本性質。 定理二、任一系統分辨之基本性質為「動、靜」;動靜之分辨來自系統。 定義三:任一系統之動靜可藉感覺加以分辨者,是稱「具象、物質」。 定義四:任一系統之動靜不能經感覺、須經理解分辨者,是稱「抽象、精神」。 三、前題:〔公理一、二〕:感官能辨識系統刺激之性質,客觀可以推理。 假設:A=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1,B=感官辨識刺激之性質2。 此系統之性質不因辨識而改變,其不變之性質稱為「慣性」。 A-B=E E為系統慣性差,稱之為「能量」。 A=B+E B=A+E(註:有錯,見7428則) A、B之慣性不變。 推論:系統慣性差雖可能有變化,但系統慣性不變。 定理三、系統本具慣性,系統慣性差稱之為「能量」,任何系統慣性能量不變。 定義五:能量於靜態是稱「質量」;動態是稱「功」。 定義六:能量作用於系統,是稱「作用力」或「反作用力」。 四、前題:〔公理二、三〕:主觀受限於生死;客觀無盡。 已知:系統之「生、死」有別: 1,生有生命,生命能感知;死後則無。 2,生命有體、有現象、一定之範圍;死後生命終止。 假設:T=系統生命現象,T1=生命之始,T2=生命之終。 T2-T1=dT 乃始、終之間,稱之為「時間」。 S=系統生命體,具有三維範圍;稱之為「空間」。 推論:根據〔定理三〕,時間、空間是系統慣性變化,具有能量。 定理四、時間與空間為兩種能量之性質,皆係無間斷延續。 定義七:某段過程變化之初,是稱「因」;因又為前果之果。 定義八:某段過程變化之終,是稱「果」;果又為後因之因。 五、前題:〔定理四〕:時間與空間皆無間斷延續。 假設:A=感官辨識之刺激性質,稱之為「體」 a=此性質之慣性可作用於其他系統,稱之為「用」 「因」「體」有「用」而有「果」,若利於延續是稱為「利」,反之為「害」。 推論:系統時空能量無間斷延續之互換機制,係體用因果之利害所致。 定理五、因果體用是系統最基本之功能,利害則決定該系統之延續與否。 定義九:生命系統具有辨識利害之功能。 定義十:生命系統之生存延續係認知趨利避害之因果。 六、前題:〔定理三〕:任何系統慣性能量不變。 〔定理五〕:利害決定該系統之延續與否。 假設:生命體趨利避害以保障生存,稱之為「自私」。 「自私」程度(過程之誤)不能超過〔定理三〕之極限。(後註:定理為公理之誤) 推論:生命體若不自私,生命不能延續;若超過系統慣性能量,則系統不成立。 定理六、任一系統之持續存在,有賴於各系統之相互存在。 定義十一:宇宙為一系統,其子系統不得破壞上系統之均衡。 定義十二:人類對智慧之認知,即為理解各系統均衡之重要。 七、前題:〔公理三〕:主觀受限於一己之生死;而客觀則無窮無盡。 〔定理二〕:任何系統慣性能量不變。 〔定理六〕:任一系統之持續存在,有賴於各系統之相互存在。 假設:A=宇宙系統。 B=持續變化。 C=系統之序列進化 A-B=C 宇宙系統之序列變化並未改變宇宙系統。 A=B+C 宇宙系統不變。 推論:宇宙系統進化只是一種有規律過程,如除去過程,宇宙系統不變。 定理七、宇宙系統不斷進化,進化為有規律之過程。 定義十三:個人為獨立之人類系統,為理解認知之基礎。 定義十四:群體為個人集合之系統,為進化發展之程。 八、前題:〔公理一、二、三〕:人類社會中,認知理解分別極大。 假設:1,「天」=上、規律、宇宙、整體、觀念、環境、策略、命運 2,「地」=中、基礎、地球、實體、技術、資源、方法、機會 3,「人」=下、變化、人類、自我、應用、條件、立場、得失 註:前述假設因立場而定,若指空間位置,上中下可為上下中。 推論:欲理解宇宙之整體及系統關係,應有層次結構,是稱「天地人」三才。 定理八、「天、地、人」三才結構乃理解宇宙真實之法門。 定義十五:天、地、人分別代表系統、各方面理解之象徵認知,是稱三數系。 定義十六:人欲理解系統真相,必須理解該系統三才結構之細節。 事實=已發生之事件、不可改變者。 公理=已經公認成立、無需再加證明之原理。 系=以繩繫之;統=以絲總束之。系統=一繩相繫、且相互關聯之一種機體。 系統=某一討論的對象之全部為系統。 客觀=從客方所採之觀察立場,所觀者多為整體。 主觀=從主方所採之觀察立場,所觀者皆為一己之見。 剛體=無其他系統相關之系統。 網主人白 |
#7425 留言者:琉璃 [2007-07-09] |
主題:樊笼 朱先生 明鑒: 今寅時莫名醒來,遂再無睡意,舉目環顧、昏黯低沉,窗外灑進一片朦朧淡光,未及跟前,便被房內無盡的黑暗所蠶噬殆盡。順著那道微弱的晨光,思緒透過窗簾,飄向那??遠的彼方。 屢經千回百轉,昨日記憶零星浮現……我是怎麼了……為何如此在意?且意欲為何……我心……對了……心中所產生的“愁”莫不是外界刺激所致,苟若不刻意去想,不有意排斥,換言之,在沒有“我”這個因素的干擾下,一任自然,隨起隨落,不就是先生所說的“自然而然”?不就是“無我”初鏡?剎時,以往耳熟能詳的內容紛至沓來,心中濁氣頓祛大半。如此簡明,為何不能自悟?且特地二擾先生?……想至此,一團陰雲湧上心頭,因為……因為我產生了「依賴」,雖不願承認,但事實如此,何需狡辯。 那以往呢?暮然一驚,回憶過往留言,陡然察覺,除了依賴成習,尚有每求「自我」表現一番,以求先生之「肯定」!留言一十一篇,莫不如是。莊子云:「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古有刻舟求劍者,今之「我」何獨不然?若此刻不醒,他日惡習積深有如跗骨之蛆,揮之不去,焉能安哉?思忖至此,陰雲盡散,方豁然明朗。 我想去的彼方有條大河阻擋。以往,居然想讓先生背我過河,以求坐享其成,然而天道好還,滴滴浪濤沾濕衣袂,我便驚乍不已,恐跌入水中,溺水而亡。每每??得水霧后的彼岸一角,未細細思忖是否妥當,便忙不迭的拉住先生大呼小叫,此舉與七歲孩童有何分別?殊不知,即便看了彼岸一角,也是在先生「背」上所見,緣木求魚矣。 而今、既醒,我毅然決定,雙腳涉水,親身體驗,摸石過河。先生且去彼岸觀望,尚若真為毅力不堅,隨波而去,亦不枉努力一場。若無此過程,是無磨礪。我心不甘,不甘與稚子無二。 此篇本擬于日記,不想載于此處叨擾先生,轉念一想,何不拋磚引玉,引為前車之鑒?令與我同輩向道者少走一些彎路?然則「彎路」必不可少走,試問沒有「因」哪有「果」? 「只知不懂有何用,終站不過一場空。」 注:此篇為終結,日後來文,絕口不談「私」事,另拙文稍長,同層次者可借鏡一觀,如先生者一目十行即可。 琉璃敬稟 |
回應﹕ 人貴自知,尤應自明,反省得及時正確,更要能守正以恆。 傳統之中國讀書人講究「中庸之道」,不依不賴、不走偏鋒,中規中矩以創造自己的未來。尤其是在人生大道上,必須建立自信心,寵辱勿驚、莊敬自強。待進入社會,方能適應各色各種,千奇百怪、紛至沓來的人際衝突,以及利害糾纏。 年輕人最大的本錢是時間,遇錯就改,回頭重來!不像老朽,韶光已逝,再回頭只見枯髏身!所以,趁著骨堅肉嫩,摔一兩跤,無非青菜豆腐!只是千萬小心,人有「易成的習慣」之趨勢,過去曾經依賴;未來要小心偏激;而現在更要注意,動不動反省、反成習慣! 切記!事有因果,行在機緣,潛沉自勵,勿憂勿炫! |
#7424 留言者:網主 [2007-07-09] |
告網友: 本室同仁工作辛苦,目前進度已經正常,特此放假數日,以資慰勞。不便之處,尚請包涵。 網主人白 |
#7423 留言者:琉璃 [2007-07-08] |
主題:…… 朱先生 慧鑑: ………………怎生得了,怎生了得……余去面壁,將其體、用、因,果做層層剖析而圖後明。雖不至被身體操控,然則不將此「魔」扼殺於搖籃之中,往後處處生之,永無寧日。如此,何顏面對所學?是愧於先賢之教,愧於先生之學,況於馬革裹屍之志哉…… 琉璃敬稟 丁亥年 丙午月 癸卯日 |
回應﹕ 閣下錯矣!世上唯修仙道者應絕情寡慾,前文所謂,實乃「自然而然、不可避免」也!「溫室效應、土石流」泛指當今情色泛濫,而閣下口口聲聲不能自己,故老朽謂:「提上口頭、掛在心頭,無愁說愁、又春又秋」。此乃青春期之吶喊,純屬私情,毫無褒貶之意。 此戰源自生命,若非十載苦功、煉就第二元神,「正常人」一擊必潰!實則,理性、感性,其猶天、人交戰,戰火甫燃,烽火遍野。閣下為「在世人」,「傳種之責」不可免,有情自生,有債自了!何來「怎生了得、面壁、因因果果」之語? 至於「馬革裹屍」,是指參加「義工」之謂,如今塑料棺材美觀耐用,馬革之價貴逾百倍!祇因今人常朝三暮四,老朽不信「高薪養廉」,故而採「舁棺明志」。然而,值今旱澇之季,車不能行、馬不能進,老朽所「教」者,無非「虛擬幻境」而已矣! 既係網友,當知老朽為文之風格手段,「賣弄筆鋒」有之,「責以大義」絕無!蓋老朽上有管頭,故自律甚嚴,網友事,網友自知,希勿誤會。 |
#7422 留言者:琉璃 [2007-07-07] |
主題:常有欲,以觀其徼。 朱先生 道鑑: 近日,原本古井無波之心,今已泛起圈圈漣漪,心魔頻動,懊惱不止;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一周前,因緣際會、得遇「情障」,屢經「天人交戰」,時時莫明不寧,雖理性乃占絕對主導,感性常與其一爭高下,長此以往、心旌頻搖,為道日損矣。 悔過之余,歎道:“過往信誓旦旦,自認此??兒??!怎知近日初試,道基已微搖歟?曩昔釀自大、無知之因,方食今日不寧、煩躁之果。若無先生之美感三原則,恐早已深陷其陣哉!基於原則之「必然性」與「聯想性」,現略有體認,蓋此異性與兒時青梅竹馬之玩伴頗為相似,貌似三分,神合七分,故一招既中,毫無轉圜之余地。於茲,不一一贅述矣。 另讀先生前言,提級自願義工一事。余早備此心,怎奈此刻疲於「天人交戰」,若茲心不定,便草率行事,如此情何以安、情何以堪? 琉璃敬稟 丁亥年 丁未月 庚戌日 |
回應﹕ 如今溫室效應加劇,隨時會發生土石流!如果當成大事,人生將自外房子、車子、妻子、兒子!戰爭是慘烈的,該打就打,該停就停,千萬莫提上口頭、掛在心頭!無愁說愁,又春又秋! 須知:「自願義工」亦係戰場,其規模更大、戰況愈烈!唯有人具馬革裹屍之壯志,始可上陣!若是1G荷爾盟即「蒙」,虛擬境中處處芳草,怎生得了? |
#7421 留言者:雅各 [2007-07-06] |
主題:只怕有心人 時事多說無益,更何況層次有別。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感謝老師教悔,學生明瞭了。 |
回應﹕ 不論人願不願意,人生就是戰場,一方是理想、另一方是現實。老朽發覺現實太殘酷,人要生活得好一點,就要把自己「打扮」得堅忍、強壯!可是人心永遠是軟弱的,如果與外表不一致,就會受到良知的折磨。稍長,老朽決定投奔「理想陣營」,外表與內心終能一致了--一團爛泥! 以往,人人把老朽的理想看成毒藥;如今,此網有防火牆保護,廟裡坐著五百羅漢,噪音少了,但理想還是「遠在天邊」!那麼,老朽的理想是什麼呢?難道是要證明老朽的十八般武藝、十九件文功?如果不是,又是什麼?借這個機會,曷不說個明白? 說白一點,老朽在「另一個世界」早已實至名歸,這個人間的任何成敗,在那邊、連小廣告都排不到!因此,老朽「自懸午門」,莫非希望網友們奮發振起,一律公開!所以才有林林總總的溷軒風波!為什麼?讓網友們看清楚:何謂理想!何謂現實!有為者,當知其是若斯! 只是大戰方殷,局面未定,很多現實難明!虛擬境雖為未來世界主流,不論理想為何,人要生存、生活,物質生產不是問題,活得痛苦才是麻煩!有了虛擬境,有了最輕鬆、簡易、自在的觀光業,誰不嚮往?未來時代,人人一機在手,浪遊終日、終月、終生,那不是夢、又是什麼? 這種世界應該屬於文化深厚的國人,五千年有文可徵的史實,歷歷在目,還愁什麼劇本?人只要曾有幻想,當然要做「強者(老朽一再強調,現實之強、強在暴力;老朽尊道德,故只要肯做義工,在本網就是「強者」)」,一套「導演平台」在手,就是未來世界的社會棟梁! 偏偏五百羅漢只來了十幾個,連「一成都不成」!不得已,老朽只得開啟與外人合作的大門,說不定能請到活菩薩哩!只是此中有一玄機:本系統直到如今尚「平安無恙」,實因「行家不信、外人不明」故!否則,以現實戰場之殘暴,連一隻小雞都會被機關槍掃得千孔百瘡! 所以,虛者虛之、實者實之,說者說之、聽者聽之!不要說成功需要智慧,連失敗都少不了!若只把眼睛放在鏡片後方,不論是放大縮小、望遠拉近,所見到的一概都是外表!連X光、核磁振,也只能看到「內部機構的外表」!那麼!什麼才是「該看到」的真實?用心、用腦、用理想!知道了吧?! |
#7420 留言者:雅各 [2007-07-05] |
主題:第二人生 最近幾個炒的正熱的科技話題,其中一個就是虛擬實境。在美國;『第二人生』Secondlife這個虛擬實境,儼然已經成為朱老師所言〔造夢機〕的雛形,跟老師的小說又是一個有趣的對照。不過當然目前第二人生是比較偏向社群平台,並且跟現實社會掛鉤。從2003年開放至今,第二人生已經將近800萬人註冊,這股熱潮並且延燒至全球,人數持續增長中。 學生想說的並不是關於第二人生的內容,而是關於這個虛擬實境的進展神速,其實就類似維基百科全書一樣依靠群策的力量而推動。回過頭來說,工作室目前所需要的大量劇本,透過開放文學網的運作,能夠讓更多的人才參與,亦是如此。雖然同樣愛好『圖文系統』與中華古典文化,但學生日前看了劇本的編寫與創作範本之後,簡直不敢有任何『非份之想』。哈!學生資質差距不是『甚遠』可以形容。 話說回來;將來除了動畫電影以外,是否有機會讓圖文系統可以跟網路做一結合成為互動劇場,技術門檻可以因人而異,讓更多有不同才華的人參與數位內容創作呢? |
回應﹕ 科技實係人思之實現,人思則為知識普及之濫觴。在進化的安全係數中,人類原是絕緣體,任何新生事物及觀念,必須經過至少一代的經驗與體會,才能付諸「學習、佈達」;而科技是良導體,極易複製。這一來,在能量傳播的過程中,溫差變化過於激烈,以致造成人類社會遺禍重重。 人生原本就是虛擬實境,唯這種實境限制太大,人們殊少自由。「第二人生」的下一步,將是「虛擬幻境」,幻境有絕對的自由,技術上已能實現。諸如充氣娃娃,保證可以做到如假包換,而且「聲色俱佳」!這種既無包袱、又無後遺症、為所欲為的「幻境」,直可改變人類的前途! 科技的本來面目是什麼?不就是「供需互動」嗎?很多問題的關鍵在於:以人類的立場,有該不該的抉擇。如果只談「能不能?」、「要不要?」,「絕緣體」也會被「導通」成為良導體。於是,電子速度等於光速,每秒鐘三十三萬公里!人類早就在「宇宙時辰」中,驚鴻一瞥! 準此,老朽集中全力發揚傳統中華文化,在「腐木朽灰」中「苟延殘喘」!為什麼?如今明知引力加速度已達6G,還要在超高爐中添煤加炭乎?當然,很多後知之明者已在偷偷恥笑。但地藏王菩薩曾經告訴老朽:先別管地獄空不空,能讓那些「苦命人偷偷一笑」,已是無上功德了。 至於閣下之「程度」,「甚遠」非實,要編劇本、導戲,只須略改心態即可。蓋老朽無意與哈東哈西之輩共語,但凡本網網友,多半符合選拔標準。唯一的要求是:「先付出心力」=「自願充作義工」。只要做過義工,就有可能獲贈一套「導演平台」,在平台上,就可以從事「虛擬幻境」之互動創作了。 正因如此,老朽避免談「利」,以免招蠅惹蚊也!實則,文化之道,道德水準優先!人多必亂,亂久必穢!老朽努力終生、摒除萬難,好不容易藏身雪嶺,怎堪容忍鄙俗賤妄之輩,污蔑此潔白的淨地?(註:產品合作與本文所談無關,蓋劍有鋒芒,為善為惡、唯劍客是問也!) |
#7419 留言者:乾乾 [2007-07-05] |
主題:剛體讚歎 地球內部鳶飛魚躍,時至今日,核彈頻爆。從外部看,平靜如故,儼然一個剛體。佛祖謂之五濁惡世,而佛祖也給我們一個榜樣,“主觀為始、客觀以證、剛體是達”,難怪會有舍利子,佛祖的身心已經證成剛體了,通達無礙,直達宇宙真如。 進化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夫複何求。 |
回應﹕ 是知也! 微塵觀天,天若虛空,微塵觀塵,塵塵俱同。塵起塵飛塵不住,空有空無空與共,佛祖本是金剛,無私剛體是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