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4228 留言者:奮迅獅子 [2004-05-27]
主題:交作業
  【作業一】嘗試修改一處:
  1,「二仙師聽畢,齊憨笑道:」改為「二仙師聽畢,齊憨笑,僧人道:」,二人齊言不自然,而所言內容較適合僧人發言,故改之。

【作業一改】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二仙師聽畢,齊憨笑,僧人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況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磨』八個字緊相連屬,瞬息間則又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
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紅樓夢第一回》

人物:女媧氏,頑石,僧人,道人。
   場景1:大荒山無稽崖(鏡一)
   場景2:此山青埂峰下(鏡二)
   道具1: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之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

  鏡一:
   1,原來女………百零一塊:女媧氏煉石補天,壯闊天際之間有一火紅缺口,頑石從女媧氏處不斷飛入缺口,連續性的轟隆巨響,缺口隨之漸漸合攏。
   2,女媧氏………青埂峰下:天際缺口完全合攏後,女媧氏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鏡二:
   1,誰知此………悲號慚愧:頑石靈性已通,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行向:前鏡出,本鏡入)。
   2,一日,………榮華富貴:頑石嗟悼之際,一僧一道從遠處接近,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交談

   3,此石聽………忘也。」:頑石說話,僧人與道人聆聽。
   4,二仙師………的好。」:僧人與道人面露笑容,僧人說話。

  疑問處:
   1,面對重複性敘述及大量道具或人物,該如何處理?(如:三萬六千五百塊;二十萬大軍;數百萬人

口。)
   2,同一場景之中,同一物件卻有不同名稱時,會否造成程式辨識困難?(如:「女媧氏」==「媧皇氏」,「一僧一道」==「二仙師」)
回應﹕
  很好,能見及此,已入門矣!藝術原無「標準答案」,但本網談者乃未來社會的「新藝術」,人人可以參加創作,遠比電動遊戲有趣,對人的智慧有百利而無一害。
  閣下已得其妙,但應依下文處理,因原文形式必須改變,否則電腦程式處理不易(未來程式尚可改進)。本網站所提供之小說,皆可依此改之,待本室平台建妥,即見功效矣!
  下週之課將講「橋段」,原則上先改錯別字,再改文句、分段,最後改結構。當然,要做到盡善盡美,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別急,慢慢學吧。
  且將原文用字、標點、分段修改如次:(對白太長者,可酌量改之)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
  二仙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
  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僧人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但不能永遠依恃。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是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至於「導演」觀點角度,必然有別。下文僅述「標準態」,餘可自行處理。
  鏡一:全景拉至特寫。
     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於大荒山無稽崖煉成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
    頑石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媧皇氏只用了三萬六千五百塊,只單單剩了一塊未
    用,便棄在此山青埂峰下。
   說明:原來女媧氏煉石補天之時=時間。(不必表演)
   時間:不重要(應於女媧之註記中說明其時間不可知)
   地點: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
   人 :女媧氏:設其身高為「齊天」(較易表演),手大十餘丈(可持大石)。
   物 :高經十二丈,方經二十四丈,三萬餘塊。一石=擬人態。
   演出:(遠景)女媧氏在地上取石,補在天上(其頭上)。(近景)補到最後一
      塊,看看(特寫)便棄置在青埂峰下。
      
  鏡二:近景,過石頭之肩拍天。
     誰知此石自經鍛煉之後,靈性已通。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
    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
   說明:此石見眾石俱已補天=主觀鏡頭。
   演出:石頭全身,採「擬人態」自怨自嘆。

  鏡三:遠景搖至近景。
     一日,正當嗟悼之際,俄見一僧一道遠遠而來,生得骨格不凡,丰神迥異。
    說說笑笑來至峰下,坐於石邊高談快論。
   說明:遠遠而來乃遠景,至峰下石邊係近景。
   時間:某日
   地點:同上
   人 :一僧,一道,擬人石頭。
   物 :青埂峰
   演出:二仙談笑

  鏡四:近景
     先是說些雲山霧海神仙玄幻之事,後便說到紅塵中榮華富貴。
   說明:此二句應加橋段(下週之課)。

  鏡五:近景
     此石聽了,不覺打動凡心,也想要到人間去享一享這榮華富貴,但自恨粗
    蠢,不得已,便口吐人言,向那僧道說道:「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
    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
    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
    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
    恩,萬劫不忘也。」
   說明:取鏡時以石為主,因話太長,原則上超過導演所定之時間,即搖向或切
    至二仙師(各人風格)。
      因本段甚長,由「此石聽了…向那僧道說道」間,有三十多字說明,故
    依各片節奏(導演自訂準值),延遲數秒,石頭才開口。
   時間:某日
   地點:同上
   人 :一僧,一道,擬人石頭。

  鏡六:近景(二仙師入鏡)
     二仙師聽畢,齊憨笑,僧人道:「善哉,善哉!那紅塵中有卻有些樂事,
    但不能永遠依恃。美中不足、好事多磨。瞬息間樂極悲生,人非物換,究竟
    到頭一夢,萬境歸空,倒不如不去的好。」
   說明:鏡頭稍近說話之人。

  答一、多媒體不怕量大數多,蓋重複容易。但人眼能分辨者有限,夠看就好。
  答二、同一物件有不同名稱時,在人物定義時確應寫為:
      女媧氏==媧皇氏,一僧一道==二仙師

  #4223則留言,沈先生在〔作業一〕之後,又加了兩個,歡迎網友參加討論。此為由小說自動攝製電影之法門,如有興趣自行改編劇本,效果自必更佳。待本篇講畢,當再談改編劇本等一應細節,且俱將錄音公佈之。
4233 留言者:朱氏 [2004-05-27]
主題:試試
  【作業二,改】
  趙申道:「我溜撒些,等我下去。」
  錢己道:「我身子坌,果然下去不得,我只在上邊吊著繩頭,用些坌氣力罷!」
  也是趙申悔氣到了,見是女子,高興之甚。揎拳裸袖,把繩縛在腰間,雙手吊著繩。錢己一腳踹著繩頭,雙手提著繩,一步步放將下去。
  到了下邊,見是沒水的,他就不慌不忙對鄭蕊珠道:「我救你則個。」
  鄭蕊珠道:「多謝大恩。」
  趙申就把身上繩頭解下來,將鄭蕊珠腰間如法縛了,道:「你不要怕,只把雙手吊著繩,上邊自提你上去,縛得牢,不掉下來的。快上去了,把繩來吊我。」鄭蕊珠巴不得出來,放著膽吊了繩。
  上邊錢己見繩急了,曉得有人吊著。儘氣力一扯一扯的,吊出井來。錢己抬頭一看,卻是一個豔粧的女子。

  因周遭有繩索,其後又提及水,最後錢己又要能夠「抬頭一看」。故以枯井作為場景最合理。
  又依劇情需要,趙申為瘦子,錢己為胖子,鄭蕊珠豔粧打扮。

人物:趙申,錢己,鄭蕊珠。
道具:繩。

  鏡一(枯井旁):
   1,趙申道………等我下去:趙申說話,拾起繩頭,走向井口。
   2,錢己道………坌氣力罷:錢己說話,拾起繩索,雙手握穩。

  鏡二(枯井上,由井向趙申取鏡):
   3,也是趙………高興之甚:趙申彎腰,伸頭往井下探,嘴角露出笑容。
   4,揎拳裸………放將下去:趙申舉起手臂,捲起衣袖,將繩繞到腰上紮緊,雙手緊握繩子,跳入井口。

  鏡三(枯井旁):
   5,錢己一………放將下去:錢己一腳踩住繩子,雙手提起繩身,腳一步一步放鬆,趙申漸漸落下。

  鏡四(枯井裡):
   6,到了下………救你則個:趙申落下(向下移鏡),頭向左右看,表情一定,然後說話。
   7,鄭蕊珠………多謝大恩:鄭蕊珠說話。
   8,趙申就………繩來吊我:趙申將身上繩索解下,繞到鄭蕊珠腰上紮緊,然後說話。
   9,鄭蕊珠………膽吊了繩:鄭蕊珠全身緊繃,拉幾下繩子,然後雙手緊握。

  鏡五(枯井旁):
   10,上邊錢………有人吊著:錢己身體略向前傾,繩索間斷緊繃。
   11,儘氣力………吊出井來:錢己將身體後傾,使力一拳一拳拉上,鄭蕊珠漸漸浮現。
   12,錢己抬………粧的女子:錢己抬頭向上看,面露驚訝表情。
回應﹕
  可。但「趙申悔氣到了」,悔字應為晦,故應先改字再斷句也。(明本各書用字與今不同是實,而今兩字定義不同,如加註解已增麻煩,若能改之最好。只是異體字或等義字則無必要,總之改本為了實用,既已非原本,方便第一。)
4234 留言者:來得見 [2004-05-27]
主題:
  朱先生你好:

本人受留言#4223 所感動, 曾細閱此文. 迅即有問題過十, 但細想之下, 竟一題也不敢問, 因自覺所想問的問題很淺薄, 如: 在[流程檢查]中, 有否[error handling]功能, 如有, 是否易用易明?

另在留言#4230中提到, 何胃[文化高手]? 因本人不是文化人, 欲參與但自覺不如.

另本人初看作業之下,

作業一,認為有七鏡.

作業二,認為有十二鏡.

作業三,認為有十鏡.
回應﹕
  好學則學,若果真一點都不懂,則可先在坊間找些相關的書籍,瞭解基本知識,即可來問。因此處花常好,正是藏在深山無人知也。
  有[error handling]功能, 是否易用易明則難下定義,總之,有相當的提示。
  文化高手是時常自我要求、濡染,然後能與他人「以文而化之、手高三尺」者。不論目前自學如何,只要發心,不斷努力,多看多學,遲早可達。
  各作業有多少鏡不是重點,一句話要分一百鏡也可以。考驗的是如何分法。所以,要將原文抄下,再修改之,最後說明所圖。
4264 留言者:蔡佑吉 [2004-06-02]
主題:術語解釋
  請問什麼是"搖鏡"?請解釋,謝謝·
回應﹕
  此乃電影術語,「鏡」者,攝影機之「鏡頭」也。凡每次拍攝一連續之片段,由始至終,稱為一「鏡頭」。常態鏡頭固定不變,僅所攝內容有所變化。然因「鏡如人眼」,視角有限。故在必要時,可模擬人態,作主觀「運動」。「鏡頭」之動態有:
  1,搖鏡:方向變,位置不變,利用水平、垂直向,軸心不變,取景變。
       搖鏡可增加視野,但不改變攝影機與對象距離。
  2,跟鏡:位置變,方向及所攝之對象距離不變。
       常用於主體運動時,跟隨主體。(退鏡反向)。
  3,移鏡:運動中鏡頭與對象等速、等距移動。
       多用於平行位移(如車、馬等),攝影棚中常用背景移動取代之。
  4,拉近(或遠):改變鏡頭之聚焦,由廣角鏡到長距鏡。
       改變景深,常用於大場面。
4280 留言者:小程 [2004-06-07]
主題:跟風
  【作業:《紅樓夢》第三回 】
  且說黛玉自那日棄舟登岸時,便有榮府打發轎子並拉行李車輛伺候。這黛玉嘗聽得母親說他外祖母家與別人家不同,他近日所見的這幾個三等的僕婦,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何況今至其家。都要步步留心,時時在意,不要多說一句話,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恥笑了去。自上了轎,進了城,從紗窗中瞧了一瞧,其街市之繁華,人煙之阜盛,自非別處可比。又行了半日,忽見街北蹲著兩個大石獅子,三間獸頭大門,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正門不開,只東西兩角門有人出入。正門之上有一匾,匾上大書“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
  黛玉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又往西不遠,照樣也是三間大門,方是榮國府,卻不進正門,只由西角門而進。轎子抬著走了一箭之遠,將轉彎時,便歇了轎,後面的婆子也都下來了。另換了四個眉目秀潔的十七八歲的小廝上來抬著轎子,眾婆子步下跟隨。至一垂花門前落下,眾小廝俱肅然退出,眾婆子上前打起轎簾,扶黛玉下了轎。
  黛玉扶著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轉過屏風,小小三間廳房,廳後便是正房大院。正面五間上房,皆是雕梁畫棟。兩邊穿山遊廊廂房,掛著各色鸚鵡畫眉等雀鳥。台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一見他們來了,都笑迎上來,道:“剛纔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於是三四人爭著打簾子。一面聽得人說:“林姑娘來了!”

改本如次:
鏡一:遠景
  黛玉離舟登岸時,岸上有婆子、轎子、板車。
 說明:1、婆子的數量不能多。因黛玉畢竟是去寄人籬下,要與後面寶釵來賈府時的聲勢排場形成對比,進而為黛玉悲劇的命運伏下一筆。
    2、攝入清清的河水、依依的楊柳、亭亭的驛站營造古典氛圍。

鏡二:特寫拉至遠景
  黛玉輕搭著一個婆子的手,緩步走進彩色轎子。待黛玉坐穩後,眾婆子快步進入素色轎子,另有幾個粗壯的婆子把行李搬到板車上。然後一群五大三粗的轎夫抬轎子(轎夫們上衣的正中處都印著「榮國府」三個字),余下幾個轎夫拉板車。一行轎子委蛇向城裡進發。
 說明:1、詳盡的上、下轎過程和禮節一起重點表現賈府乃“詩禮簪纓之族”,又點出傳統社會的“男女之防”。
    2、如果嚴格按清朝禮制,黛玉該用自己的那只手搭婆子的手?應乘什麼形制、顏色的轎子?我不知道。只能用模糊的語言描述出來,將包袱甩給先生的智慧電腦。

鏡三:先近景後遠景(店舖、路人由紗窗入鏡)
  黛玉坐著彩色轎子進到城裡,滿耳嘈雜的吆喝之聲,便從轎子右邊的紗窗向外看:店舖鱗次櫛比;路人熙熙攘攘。
 說明:1、此處表現賈府所處的是“花柳繁華之地”。
    2、疑惑:若將最後一個分句改成“密密麻麻的路人象大片的油菜”之類的比喻句,先生的智慧電腦將會怎樣演繹?

鏡四:遠景
  一行轎子繼續往西直走,路人見了都紛紛回避。
 說明:表現賈府之勢力如日中天,為以後大興土木建大觀園伏下一筆。

鏡五:近景(寧國府由紗窗入鏡)
  黛玉坐在彩色轎子裡,又從轎子右邊的紗窗向外看:一扇緊關著的獸頭大門上懸著「敕造寧國府」五個大字,大門下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大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大門左右的兩扇小門有人出入。
 說明:1、實在不知如何用標點表現“小窗成像”,只得亂打一通,還請先生點撥是幸。
    2、“三間獸頭大門”應該只能看見一間有獸頭。因為有兩間開著,看不到門上的獸頭。

鏡六:特寫
  黛玉心裡想道:「這是外祖的長房了。」
 疑惑:心裡想的跟口裡說的應該有區別吧?先生的智慧電腦會把兩者的差異怎樣表現出來呢?

鏡七:全景
  一行轎子又往西走不多遠,便到了榮國府。一扇緊關著的獸頭大門上懸著「敕造榮國府」五個大字;大門下蹲著兩個大石獅子;大門前列坐著十來個華冠麗服之人;大門左右的兩扇小門開著。一行轎子進到獸頭大門一旁的左(西)門裡。
 疑惑:中國的房子大都是座北朝南,所以左門=西門,先生的智慧電腦連這個也能理解?

鏡八:全景
  四個轎夫抬著彩色轎子走不多遠,在將轉彎處輕輕放下彩色轎子,快步退了出去;眾婆子從素色轎子裡出來,都趕緊圍著彩色轎子。有四個眉目秀潔十七八歲的小廝從一扇偏門出來,抬起彩色轎子,轉過彎道,在一扇垂花門前放下彩色轎子,沿一扇偏門肅然退出(眾婆子圍著彩色轎子一同步行至垂花門)。
 說明:與[鏡二]的[1]同。

鏡九:特寫
  眾婆子打起轎簾,扶黛玉下彩色轎子。黛玉扶著一個婆子的手,進了垂花門。
 說明:還是不知該那只手扶。

鏡十:近景拉至遠景
  黛玉看見垂花門兩邊是超手遊廊,正中是穿堂,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黛玉轉過屏風,看見小小三間廳房,又見廳後便是正房大院。
 說明:超手遊廊?穿堂?紫檀架子?不知道什麼樣子!難題又要交給智慧電腦了。

鏡十一:全景
  正房大院正面是五間雕樑畫棟的上房;兩邊穿山遊廊掛著許多不同顏色的鸚鵡、畫眉;台階上坐著幾個穿紅著綠的丫頭。
 說明:“溫柔富貴之鄉”已現了端倪。

鏡十二:近景
  丫頭們一見黛玉和眾婆子來了,都笑迎上去,一個丫頭說:「剛才老太太還念誦呢!可巧就來了!」
 說明:丫頭舉止得體、說話討巧,讓人有些自愧不如。

鏡十三:近景
  黛玉看見四個丫頭爭著打起門簾,又聽見門簾裡邊有一個丫頭說:「林姑娘來了!」
 說明:丫頭最會賣眼前乖。
回應﹕
  年輕人千萬不可「好高騖遠」!考題請看清楚!老朽不教「電影導演」!
  分明是改文章,令「文句適合於電影攝製」。閣下竟然「字義未明」,就對老朽文章動手腳(錯了當然該改!看看陸桂華網友所改,有時整段重寫,但因其觀念正確,老朽樂於接受)。這裡談的是電腦程式與文字的自動處理關係,誰叫汝作此作業?繞到哪裡去了?
  這種愛自我表現、自以為是、逞能逞強的人多了,天下焉得不亂!
  既常來此,請多用心看本網留言之精義,而非尋找機會!過去老朽贈書與汝,是希望提昇「德性」,不是欣賞汝之「才華」!結果如此,豈不令人灰心?
4281 留言者:David [2004-06-07]
主題:《文傳寶典》與修改的問題。
  朱老師:
  您好,見開放文學網,各書籍排版混亂、分段不明。學生以「女媧石--第一回」從新分段如下,以便閱讀與日後的修正,不知此方式是否合適?
還是應先改錯字再做分段?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是否也應該刪去?

  此書在章尾後段,定會出現一段詩,遇到此情況,是否應刪?

還請老師指點。

  另外,有關《文傳寶典》的以下問題:

一、得知「文傳寶庫徵人」以「網上作業」為工作方式,學生使用的是窄頻網絡(33.6Kbps) ,不知是否合適嘗試報名?

二、會否似開放文學般,可讓其他網友「義務協助」?

三、精本排印是否公開發售?抑或只為派送給「特定網友」的紀念版?
  因早前,已在尋找類似的字典(見留言#2149) ,但至今未果。故,特想知此詳情。

四、除「網絡應用」外,不知會否有「離線版本」?

謝謝。

開始---------------------------------------------------------------------
第一回 感時勢喚起女真人 禱英雌祭隕天空石

  話說中國有個女史,姓錢,名挹芳,年紀纔得二九。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生平愛讀些書史,講些政治學問。止見中國腐敗危弱,好不擔懮。旁邊有些強國,今日唱著瓜分,明日唱著壓服。雖有一般愛國志士,卻毫沒點實力,日日講救國,時時倡革命,都是虛虛幌幌,造點風潮。這位女史真個感慨迸作,悲憤交集。

  一日,忽閱歐洲歷史,看到埃及女王,苦略帕辣一段,不覺長歎一聲道:“唉!世界上的勢力全歸女子,那有男子能成事的麼?你看苦略帕辣,她的外交手段,戰事權謀,便是絕世英雄也要遜她一著。咳!這樣看來,甚麼革命軍,自由血,除了女子,更有何人?況且,今日時代比十九世紀更不相同。君主的手段越辣,外面的風潮越緊,斷非男子那副粗腦做得到的。從今以後,但願我二萬萬女同胞,將這國家重任一肩擔起,不許半個男子前來問鼎。咳!我中國或者有救哩!”說罷,順手取著一枝筆,便在書上寫就一首弔埃及女王的詩道:

  慘莫慘於亡國恨,百劫江山幾爭戰。
  數盡人材到巾幗,長使英雄淚如線。
  英雄氣盡鼓聲死,驕虜縱橫鬚髮指。
  娘子軍前氣不揚,將軍麾下色欲沮。
  虞兮虞兮奈若何?拚將一死報國多。
  便教頭顱成豎子,是誰肝膽繼眉蛾?
  我亦遍索古今史,下至武后上諸呂。
  雄王雌霸民運微,翹首中原事如此。
  吁嗟!安得素手纖纖,左金戈右桴鼓,赤洗我國民之恥。

  到了次日,便做篇女子世界文,登在《女學報》上。
  第一項說道:“女子是上帝的驕子,有一種天賦的能力。不容他英雄豪傑,不入我的彀中。”

  第二項說道:“今日世界,教育經濟,以及理想性質,都是女子強過男子。”

  第三項說道:“男子有一分才幹,止造得一分勢力;女子有了一分才幹,更加以姿色柔術,種種輔助物件,便可得十分勢力。”
  
  自從這話一出,把個老大帝國,大大震動。都說男子無用了,要想我國自尊獨立,除非是女真人出世方可。

  內中有好些出洋女學生,設立幾個女子革命會,鼓吹革命風潮,真個波濤掀舞,風雲變色。也有意氣揚揚,把羅蘭約翰亞爾德自命的,也有燒香拜佛,禱求女英雄降世的。這時,正當混沌二十九年,有個兩湖制軍,姓首名臣節。這人最喜殘殺志士。當日打聽這個消息,好生歡喜,即時奏聞當國的胡太后,請速降旨著各省督撫,嚴加斬殺。

  話說那位胡太后,這日正在宮內與太監作耍。忽然接到這封奏章,拿在手中,舉眼望了一望。望見疏中有道:“婦女以無才為德,何敢妄與國政?”

  不覺大怒,將奏折扯為粉碎,擲於地下道:“這奴才說甚麼革命不革命,分明指斥咱們!咱們兩撫孤主,難道管不得國家的事情麼?”

  說未了,忽然旁面走出一個親王,上前跪奏道:“老佛爺息怒,容奴才細稟。奴才接到各省督撫信息,都說有好些婦女聚黨立會,聲言革命。今日若不嚴辦,將來我家飯碗定當破在他手。老佛爺還要以祖宗產業為重。”

  胡太后嘎嘎大笑道:“是咯!我說你們到了這樣世界,定有甚麼國家大事奏與咱們聽聽,原來為的幾個女孩兒們。咱們也是婦女,你又怎樣?”

  這句話說得那個親王,汗流滿面,千頭萬頭的磕,連稱:“奴才萬死!”

  忽然一個宮女上前跪奏道:“啟奏老佛爺,這件事情,婢子也曾聽聞。前日大師兄對婢子說:‘我國帝星明亮,將星光彩,金蓮聖母,合當降世。’現今滿城內外,設立醮壇,施放花燭,禱求女將臨凡,輔助老佛爺,做個世界主母。”

  說未了,喜得胡太后手舞足蹈,哈哈大笑道:“好,好!咱們也想這樣。可傳咱們的諭旨:著工部建立醮壇。咱們也要禱求禱求。”

  說罷,又指著親王罵道:“你們這些奴才,白白做了男子,弄得國家這麼樣兒!從今以後,瞧瞧咱們婦女罷!”駭得親王那裏還敢出聲,連忙唯唯謝罪,抱鼠頭而退。

  過了兩三日,果然文華門外建立一座大大的醮壇,高有百來丈,寬有兩三里,四面懸掛旗幟,隨風飄搖。中間鋪置燈彩,光輝閃爍。上面寫著一塊匾額,端端的四字道“得雌而霸”。真個五色閃朝日,萬彩撐夕陽,好不豁氣。
  
  少時,太后駕到,前面許多侍臣騎馬護衛,後面許多宮女乘輿相從。威威武武,來到醮壇之下,將儀衛站住。太后下了鳳輦,直登醮壇。向著天,福了幾福。禮部在旁,又讀了好些禱告的文。內中都是些男子主世已久,氣運已衰,要求天公降些英雄女子,應運立極,整頓國政的話。設祭未終,忽然半空之中霹靂一聲,天崩地裂。一團黑影,流光四射,從空而墜。兩旁看的百姓,打死不知其數,駭得太后魂飛魄散倒在壇上。沒有一時,忽又風靜雲和,天宇清明。

  眾侍臣下壇觀看,乃是一塊大石,四面玲瓏,祥光萬道,瑞氣千條。上面有三個大字,確是古代蝌蚪。侍臣慌忙來奏,止見胡太后兀自驚神未定,面無人色。兩個侍女,夾扶而坐。聞聽這言,好生奇異,即著侍臣,僱領人夫抬進宮內,自己復乘鳳輦回宮。不圖這件事情,一時電傳各國,各派有名天文師前來考究。有說天空流石,常有落下,不足怪的。有說天空隕石,各國都有,那有這等光彩。考其體質,及其落的速度,必定從月球來的。一連考究許久,你執一說,我主一端,害得胡太后越發疑上加疑。

  即下一個上諭道:“有人認出這石的,賞賜舉人。”

  自從這諭一出,便有許多應募,大臣保舉的也不計其數。太后一一召來問訖,卻都說得支支離離,不合太后的心意。

  忽然一個大臣,上前跪奏道:“臣保一人,可破此惑。那人姓茹名古師,生平愛講金石、鍾鼎,古代文字一見便知。若能認出這三個大字,這石來歷,自然清白。伏請皇太后定奪。”

  胡太后喜道:“呵!你們有甚麼好人,快與咱們召來。”那大臣即時叩頭而退。

  不一時,帶領一個人來。身材短小,鬚髮蒼白,背隆腰僂,遠遠地望著胡太后,磕了幾個響頭。唱道:“請皇太后聖安。”唱罷,爬起身來,溜到石頭邊前。左一相,右一瞧,足足瞧了一晌。又在袖中取出兩本書來,對了一對。走到太后跟前,跪奏道:“啟奏皇太后。臣謹按秦鍾、漢鼎、禹碑……”

  太后作色道:“認出了,好好兒說來。別要支支吾吾,咱們不愛聽。”

  慌得茹古師獃了半晌,方纔吞吐說道:“這叫女媧石。”

  那位大臣慌忙從旁奏道:“恭賀皇太后,女媧石下降,應主慈聖中興之兆。”

  太后聽了,喜得目笑神揚,樂不可言。即在袖內拿出一張紙條,遞與那大臣道:“好,好!這還是個讀書人,賞他一個舉人罷。”茹古師歡歡喜喜,謝恩而退。

  次日,便有許多大臣上表賀喜,各省督撫,也是電賀的電賀。太后又叫了幾個班子,在春暖園演戲。親王大臣都賜了宴,便是水仙花、靈芝草,都加了頭品頂戴。熱熱鬧鬧過了幾月。正是:

  大富貴亦壽考,贏得幾時春夢好。
  念到國亡家破日,鐵石也應淚槁。
  不是鈞天哀怨,頑石精靈,怎夠得素手蛾眉,攪得江山覺。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完結---------------------------------------------------------------------
回應﹕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應該刪去;「正是:xxxxx」也宜刪去,或改成文字,否則尚是「說書版本」也。
  所問一:「文傳寶庫徵人」以「網上作業」為工作方式,窄頻寬頻無關,蓋只是將
      資料下載、上傳,其後獨立作業,非「聯網會議」故無妨。
    二:可如開放文學般,讓任何人「義務協助」。
    三:精本排印本擬公開發售。
    四:除「網絡應用」外,有「離線版本」。
  此外,「文傳寶典」所徵人材,因第一期全部可由電腦程式完成;第二期「基因字典」由老朽擔綱;第三期欲收詞、成語、(人名地名等資料庫已有)圖片、專門知識等,以作為「百科全書」之用。故除校對(不自作主張者)外,尚有各種專業人材(主編將另請學有專長者),工作可能持續兩、三年。欲參加者,基本文字能力是首要條件,知識亦可學習,但品德卻是真正的考驗:認真、虛心、負責,缺一不可。

  前文如僅供閱覽,所改甚佳。但要供「程式自動處理文圖轉換」,尚有幾個階段:第二階段應注意人、事、時、地、物之表演條件(亦即「理解環境」,見開放文學錄音第二講);第三階段則要增添「橋段」(本週講題);第四階段則是「結構」調整。
  此類問題歡迎討論,因以往文學素無規範,各人「自我欣賞」已足。但若希望用電腦程式處理,則需「合情合理」的法則,此乃大事也,豈可任由老朽信口道來?未來文化之主流,必係圖文音聲之虛擬環境,不預先播種,怎期「玉粒金波噎滿喉」?
4290 留言者:David [2004-06-08]
主題:電影語言
  電影語言

朱老師:
  您好,綜合老師近來的留言、網友們的習作以及多媒體導論一書中,推測老師的「圖文系統」應該可以理解為「電影語言」,有如電腦編程語言。
  人、事、時、地、物、等,則為「電影語言」參數。
  鏡、情、理、法、標點符號、各式的模組等,則為語言特定指令。
  以電腦編程歷證為例,組合語言到至現今的「可視化物向導向」,後者速度為慢,但開發效率極快。由此推論,老師的「文字物向導向語言」,絕對能夠高速地,開發電影!
  針對學生的理解,也以「女媧石 第一回,第一場」,嘗試改成「電影語言」。
  因學生未正式感受過老師的「系統」,加上資質所限。若學生的解理與老師實際上的概念,有所不同,請老師告知與指點,以便改進;也當是網友們的一個「負面教材」。

謝謝

註:「{}則為個人註解,程式不理會;??則為學生的能力不足,不懂如何控制與運用鏡頭。」

【原文】
第一回 感時勢喚起女真人 禱英雌祭隕天空石
  話說中國有個女史,姓錢,名挹芳,年紀纔得二九。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生平愛讀些書史,講些政治學問。止見中國腐敗危弱,好不擔懮。旁邊有些強國,今日唱著瓜分,明日唱著壓服。雖有一般愛國志士,卻毫沒點實力,日日講救國,時時倡革命,都是虛虛幌幌,造點風潮。這位女史真個感慨迸作,悲憤交集。
  一日,忽閱歐洲歷史,看到埃及女王,苦略帕辣一段,不覺長歎一聲道:“唉!世界上的勢力全歸女子,那有男子能成事的麼?你看苦略帕辣,她的外交手段,戰事權謀,便是絕世英雄也要遜她一著。咳!這樣看來,甚麼革命軍,自由血,除了女子,更有何人?況且,今日時代比十九世紀更不相同。君主的手段越辣,外面的風潮越緊,斷非男子那副粗腦做得到的。從今以後,但願我二萬萬女同胞,將這國家重任一肩擔起,不許半個男子前來問鼎。咳!我中國或者有救哩!”說罷,順手取著一枝筆,便在書上寫就一首弔埃及女王的詩道:
  慘莫慘於亡國恨,百劫江山幾爭戰。
  數盡人材到巾幗,長使英雄淚如線。
  英雄氣盡鼓聲死,驕虜縱橫鬚髮指。
  娘子軍前氣不揚,將軍麾下色欲沮。
  虞兮虞兮奈若何?拚將一死報國多。
  便教頭顱成豎子,是誰肝膽繼眉蛾?
  我亦遍索古今史,下至武后上諸呂。
  雄王雌霸民運微,翹首中原事如此。
  吁嗟!安得素手纖纖,左金戈右桴鼓,赤洗我國民之恥。

【電影語言】
{女媧石--第一回,第一場。}
參數
  人:錢挹芳[開始座標:桌前,蠟燭前;情緒:憤]
     {系統已規畫,此為匯入當場之應用}
  時:夜
  地:一房室( 應用[清末,北京]為景 )
  物:文房四寶、一小書桌、蠟燭、清末女子房室裝飾。
  音:[旁白00(女聲;聲量值;音調值;時間值)]{其它對白則為配音與系統處理}
   
..開始
[旁白00]{字幕}
  話說中國有個女史,姓錢,名挹芳,年紀纔得二九。生得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生平愛讀些書史,講些政治學問。止見中國腐敗危弱,好不擔懮。旁邊有些強國,今日唱著瓜分,明日唱著壓服。雖有一般愛國志士,卻毫沒點實力,日日講救國,時時倡革命,都是虛虛幌幌,造點風潮。這位女史真個感慨迸作,悲憤交集。

[鏡01]:??
  錢挹芳正坐著,閱讀歐洲歷史,長歎一聲道:「唉!世界上的勢力全歸女子,那有男子能成事的麼?看,埃及女王,苦略帕辣,她的外交手段,戰事權謀,便是絕世英雄也要遜她一著。」

[鏡02]:??
  站立,繼嘆:「咳!這樣看來,甚麼革命軍,自由血,除了女子,更有何人?況且,今日時代比十九世紀更不相同。君主的手段越辣,外面的風潮越緊,斷非男子那副粗腦做得到的。從今以後,但願我二萬萬女同胞,將這國家重任一肩擔起,不許半個男子前來問鼎。咳!我中國或者有救哩!」

[鏡03]:??
說罷,在桌前,順手取著一枝筆,便在書上寫就一首弔埃及女王的詩。

[鏡04]:??
又道:
  慘莫慘於亡國恨,百劫江山幾爭戰。
  數盡人材到巾幗,長使英雄淚如線。
  英雄氣盡鼓聲死,驕虜縱橫鬚髮指。
  娘子軍前氣不揚,將軍麾下色欲沮。
  虞兮虞兮奈若何?拚將一死報國多。
  便教頭顱成豎子,是誰肝膽繼眉蛾?
  我亦遍索古今史,下至武后上諸呂。
  雄王雌霸民運微,翹首中原事如此。
  吁嗟!安得素手纖纖,左金戈右桴鼓,赤洗我國民之恥。
..完結{女媧石--第一回,第一場。}
{小說中,此主角性格「怪異」,自言自語,應可理解與接受。}
回應﹕
  非也,此為「理解介面」也。
  人類初始,以語言相互溝通;繼之有了文字,以文字理解萬事萬物;近代則有網絡,用媒體與古今內外聯成一體。此時人人可相互溝通,但人人彼此隔閡,難於理解。是以,老朽由漢字基因結構做起,行至圖文轉換,再訂「理解介面」。為了達到「客觀認同」之標準,故以電影方式表示之。唯表達正確程式才能處理,是謂理解,以免「各說各話」也!
  電影語言是以用鏡方法,以表達導演之認知者。理解介面則為寫作文字之規格,凡符合此一規格,電腦程式才能據以將文字轉換為連續事件,將個人主觀印象變成客觀現實。
  欲知詳情,請下載本室「開放文學」錄音,各期皆有「講義」掛在網上(今日三小時,僅講完「橋段」二字)。閣下所做「分段」原則正確,但細節尚未講完,故未能掌握關鍵所在。蓋老朽對「商業電影」毫無興趣,只是借「連續動態」以表達文化內涵也。
  其他散見本網對圖文系統之留言(唯有本網網友,才能「理解」老朽心意。有如長篇連載小說,要瞭解透徹,請從頭看起),廢話太多,一時述之不盡,請原諒。
4297 留言者:網主 [2004-06-09]
告網友:
  日昨講開放文學第三講,因「橋段」觀念極其重要,三個小時,只講了這兩個字。
  錄音效果已有改進,且將此段講義公開如次:

丙、橋段:
  我國傳統故事多係「單線發展」,宜於說書,但「戲劇性」不足。因語言使用容易、記憶困難,只能在當時提供鮮活的感受,如欲吸引他人,故事情節必須簡單易明。
  但多媒體不同,故事印成書籍就是平面媒體,可以隨時向前後翻閱。平鋪直述的說書類小說早已式微,再不加改進遲早要遭淘汰。待進入立體圖形影像,缺乏戲劇性不僅不能吸引觀眾、讀者,連製作者都會對其單調的過程煩不勝煩,遑論費力費神、為之演繹發展?
  橋段乃於兩隔閡地間,供人溝通來往之介面。隔閡使事物單調,以橋連之,則不啻擴大了範疇,增加了趣味。再若加得巧妙,必能利於神思往來,引人入勝。
  所謂橋段,係一有始有終、言有所指之短篇故事。此類故事極多,但須先行整理,使之成為「中性資料」形式。即其中人名、地名、時間等具有一定屬性者,一律改為「代號」。
  例如,短篇故事:
    昔有沈萬三其人,行經南京,時值災年,饑民無不伸手乞討。沈指一地曰:
  「地下有盆,盆中有寶,何不取之,勝似乞討。」
    人怒而逐之,咸謂:「吾等乞得一飯一粥,也勝於你妖言惑眾!」
    入夜,沈萬三雇工掘之,盡得其寶,富甲天下焉!
    今有學者問曰:「古人非眼見不信,何其愚哉?」
    答曰:「然今有人言,漢字是寶,聞者皆笑,今昔何別哉?」

  改編為橋段:
    橋名:愚人笑人愚
    設甲=某不知自愚之學者
    設乙=其友

    昔有沈萬三其人,行經南京,時值災年,饑民無不伸手乞討。沈指一地曰:
  「地下有盆,盆中有寶,何不取之,勝似乞討。」
    人怒而逐之,咸謂:「吾等乞得一飯一粥,也勝於你妖言惑眾!」
    入夜,沈萬三雇工掘之,盡得其寶,富甲天下焉!
    今有甲笑曰:「古人非眼見不信,何其愚哉?」
    乙答曰:「然今有人言,漢字是寶,聞者皆笑,今昔何別哉?」

  若有一故事,言及某人「頑固愚昧」,甚至常自以為是,恥笑他人。
  如此陳述,常刻板主觀,不如用「實例」表達之。上段短篇故事「愚人笑人愚」中之甲,即可換為此人之名,故稱「橋段」。

  又僅形容人之愚昧:
    某生堅持說:「這次我一定對!」
    老師:「何以見得?」
    「聖人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吧?」
    「是的,但怎麼證明你是對的?」
    「因為,我已經錯了九百九十九次,所以這次一定對!」

  將某生冠以某學生之名即可。若此人不是學生,則將「老師」改為中性詞:
  改編之橋段:
    橋名:愚昧
    設甲=某生
    設乙=老師

    甲堅持說:「這次我一定對!」
    乙問:「何以見得?」
    「聖人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是吧?」
    「是的,但怎麼證明你是對的?」
    「因為,我已經錯了九百九十九次,所以這次一定對!」

  又如有故事涉及二人之互動,如次:
    橋名:人才之隕
    假設甲、乙二人=中年男性
    某甲頗有才名,與某乙多年不見,一日路逢,某乙急需此類人才,擬邀之共餐,
  兼談工作。
    某甲面有難色,謂:「余需返家用餐,寒舍頗靜,可來寒舍一談。」
    及至其家,但見頑童二人,於客廳中賽球焉。甲乙二人避至餐廳,談無三句,一
  球飛來,二子無視客在,堅邀其父入局焉。
    既而進餐,二子吵成一團,宛似驚雷。某乙每說一事,二子輒搶而發言,胡說嬉
  笑一番。某甲已司空見慣,竟頗有得色。
    餐畢,乙告辭,某甲急謂:「余正擬謀職,請告其詳。」
    某乙謂:「此項任務甚重,必須專注,君不宜也!」
    某甲面色大變,謂:「聖人有謂,修身齊家,余家和人旺,有何不宜?」
    某乙曰:「齊家者,有序有教!為人父者當教子女以緩急輕重,孩童無知,動輒
  遷就,無法無天矣!此非齊家,乃被家齊也!」

  由以上各例可知,橋段之必要條件及其對應之關係:
  一、橋名:即定義索引,供電腦或人查找之用。
       此定義宜明確,以便將故事中之文字說明,換為短篇故事。
  二、橋礅:橋與陸地相接之所,亦即故事中可以取代之中性名稱。
       橋其中人、物採用代號,可換成任何主故事之人、物。
  三、橋體:橋之長度。
       越短越好,只供人物刻畫,不宜用作主軸,否則喧賓奪主。
  四、橋飾:橋之材質。
       宜樸素、自然,且符合故事主體(即橋的兩端實景)。
  如此,大量整理出各種橋段備用,可便於電腦程式選擇配合。如若設計妥當,電腦程式得以按圖索驥,則自動化成矣。目前可用之參考書籍極多,如《太平廣記》、《世說新語》、《三言二拍》、《笑林廣記》及各筆說小說等等。
  這種橋段最宜用「公式」處理之,因人物較少,事件單純。這是「歸納」的訓練,也是養成智慧最佳法門,公開文學網有大量之需求,網友們不妨一試。
  但應注意者,「橋段」不可任意嫁接,如同傳記等真實且嚴肅之類,假橋是為欺騙。老朽中學時曾讀過「蔣介石」的「故事」,言及其就學時,窗外突然鑼鼓喧天,同學們無不往觀,僅他一人,尚正襟危坐,專心讀書。
  這種「善意的欺騙」,終有一天露出馬腳,果然這是一個歷史橋段: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
  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
  也!」(《世說新語》德行篇)
  嫁接在性格不符之人身上,會產生反效果,不如不用!

丁、素材:
  各種能引起人類興趣之人、事、物、地、情、理、法,預先定義妥當,於小說創作時,僅需假設外在環境之變化情節。劇中人一一依據人性反應,遵循自然,水到渠成。
  凡涉及生活範疇,人因好奇、求變、耽迷者,皆可作為多媒體之素材。如善用這些素材,將使之合情合理,就是文學創造的最佳法門。
  老朽寫作《宇宙浪子》時,每日萬言,淘淘不絕,正因如此也。

  一、人:
   1,個人資料:永久資料,不輕易修改者;異動資料,必須經常易動者。
    00編號     01姓名     02暱稱     03性別
    04生日     05籍貫     06家世     07學歷
    08住址     09婚姻     0A眷屬     0B身高體重
    0C髮色     0D眼色     0E膚色     0F殘疾

   2,當前狀況:
    00生理特徵   01個性     02習性     03智性
    04喜愛嗜好   05身心禁忌   06宗教政治   07經濟事業
    08熟悉程度   09信任程度   0A喜愛程度   0B清醒程度
    0C興奮程度   0D忍耐程度   0E行為特徵    0F話題

    ★生理特徵如慣用手等。
     行為特徵包括習慣動作及肢體語言(如強調、無奈時之手勢)、姿勢等。

  二、事:
    00發生時   01發生地   02參與人   03涉及物
    04事之因   05事之果   06事之體   07事之用
    08事之起   09事之承   0A事之轉   0B事之合
    0C事之利   0D事之害   0E事之得   0F事之失

  三、時:
    00年     01月     02日     03時(含日夜)
    04季節名   05季節帶   06季節風   07溫度
    08晴朗程度  09雲霧程度  0A環境因素  0B環境噪音
    0C陰+程度  0D雨+程度  0E雪+程度  0F雷電+頻度

  四、地:文字或圖形象徵
    00國名朝名  01一級單位  02二級單位  03三級單位
    04地形狀況  05交通狀況  06政治狀況  07經濟狀況
    08居民狀況  09居屋狀況  0A綠化狀況  0B位置狀況
    0C地之東鄰  0D地之西鄰  0E地之南鄰  0F地之北鄰

  五、物:文字或參數
    00物名   01物類   02物數   03物品
    04物性   05物質   06物狀   07物態
    08物構   09物形   0A物體   0B物用
    0C物位   0D物面   0E物色   0F物內
    ★物構如把/蓋/體/腳;物形如圓/方/菱;物用如承載/容器/裁剪/觀賞等

      網主人白
4313 留言者:jack [2004-06-14]
主題:動畫
  先生您好:
   敝人想請問先生關於明年約略會推出多少部動畫作品? 謝謝!

   (PS:牽涉商業機密不談。)
回應﹕
  明年不會急於大量生產,因軟、硬體有待穩定,素材必須充足,包括小說、劇本、場景、人物、服裝、道具等,在在都要準備妥當,一上市就聲勢浩大。人老了,最大的優點是耐性足,有把握得勝的戰役,要贏得漂亮,萬事謀定而後動也。
4332 留言者:陳智民 [2004-06-20]
主題:開放文學修改疑問
  朱老師您好,晚輩陳智民在此向您請安!
  晚輩目前在一家電子公司擔任業務員,日子尚且過得去。近來工作之餘,亦參加開放文學的修改工作。工作重點分為兩個部分:
  一是直接參與作品的修改(《水滸全傳》),累積修改經驗。
  二是比對朱老師曾修改過的作品(《封神演義》與《封神演義一改》)。以此觀摩、學習文學作品的修改要「修什麼?」「如何修?」以及「為何要如此修?」的技巧與訣竅。
  而在第一階段修改錯別字與標點符號的過程之中,有些許的疑問想向朱老師您請教。

  一、什麼叫「錯字」?什麼叫「別字」?
  二、判斷錯別字與否的準則或依據是什麼?亦即對於修改的人而言,應該要站在什麼樣的立場(作者?讀者?漢字?過去?現在?),以達到作品修改「真、善、美」的目標?
  
  雖然依一己所知所識的主觀判斷過於偏頗,但是引經據典也不知古人所用、今人所編是否就一定正確。而作品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現今的用法也有很大的改變。如此林林總總,當何以決之?
  以下為晚輩修改過程中,所遇頗有疑問之例,請老師釋疑:
  1、「其它古籍有記載,國語辭典解釋認為兩者相通,但在漢字基因字典中無此解釋與用法者」:
  諸如「分付、吩咐」、「象條好漢、像條好漢」、「火併王倫、火拼王倫」、「游山、遊山」、「阻當、阻擋」、「打火、打伙」、「僻淨、僻靜」、「轉灣、轉彎」、「把被卷了、把被捲了」、「再也休題、再也休提」。(引號內前者為原文,後者為晚輩所建議改者)
  2、「漢字基因字典中無收錄該字者」:
  諸如「喂養、餵養」、「噇得爛醉、撞(喝)得爛醉」。(引號內前者為原文,後者為晚輩所建議改者)
  3、「簡體」。
  諸如「愿意與願意」、「僻凈與僻淨」。(引號內前者為原文,後者為晚輩所建議改者)
  4、「無法判斷處」:
  首先是《(水滸傳·十四回):「黑甜一枕古祠中,被獲高懸草舍東。」
  「黑甜」,國語辭典解釋為「酣睡」。出處有《宋·蘇軾·發廣州詩》:「三杯飲飽後,一枕黑甜餘。」;《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睡曰『黑甜』。」但我怎麼也無法理解,為什麼「黑甜」可以解釋為「酣睡」?兩者之間我實在找不到有什麼關連處,請老師釋疑。
  其次,《水滸傳·二十三回》中有一段:「如今景陽岡有一隻極大的大蟲……我們為他,正不知喫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晚輩認為老虎是動物,故「他」建議改為「牠」。但版主覺得「動物」為西方生物學分類所產生之觀念,故「牠」應為近代演化出的新字,不存在於中國古典文學領域。因維持古文原貌為本版優先考量,故此處不作修改。但漢字的「他、她、它、牠、祂」等應是各有所指,因此「他」改為「牠」是否比較妥當?不知老師看法為何?
  另《水滸傳·二十五》回中有一段:「…武松拜罷,說道:“一年有餘不見哥哥,如何卻在這裏?”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許多時,如何不寄封書來與我?我又怨你,又想你。”」武大為武松之兄,而武大卻稱自己的弟弟為「二哥」。雖然各版本所載皆是「二哥」,但這樣的稱呼晚輩覺得有些奇怪,是否應改為「二弟」較妥?不知老師看法如何?
  抱歉提了這麼多的問題,還望朱老師您海涵,晚輩在此感謝您的回覆!

  網友陳智民敬上
回應﹕
  立場、目標明確,易問易答。
  老朽設此「開放文學」表面上之主要目的,是為了圖文系統培養人材。實則老朽曾多次說明(於錄音中),文字、語言的理解與運用,是「人類智慧的介面」。尤其是中文(漢字),因源自圖形,中蘊古今人類認知之體用因果,兼以原汁原味,實乃訊息時代無價之寶。
  如今國人民族自信心喪絕,一個個為了權勢名利、賣身投靠西方(不過暴發戶也),早已失根乏本、不明是非之極矣!必也,期以我國傳統「思想義理、語言文字」,創造一「超科技王國」,令盲者重見光明、聾者再聆仙音,期揚我中華文化之「神威」也!
  漢字基因尚未成為「顯學」,必需做大量的詮釋、導引等介面工作,始能令一般人接受。目前正在徵人,擬將漢字基因之實用篇納入「文傳寶典」中,以為「橋樑」。有朝一日,漢字基因的觀念成熟,漢字有了「科學標準」,中文始成效率文字,舉世皆崇矣!
  夫教育者,人安身立命之基礎也;語言文字,人際間溝通之橋樑。今人重技術輕語文,顧私隱而避溝通,導致士各為己,信德不存,理解能力低下,技術也祗是「亦步亦趨」、「來料加工」。以中國人勤勞努力,認真負責之工作態度,卻鮮見超越西洋者,正因如此!
  所幸老朽不學無術,未受時代教育之害,沒有包袱。又因自具兩大特點,一是喜愛小說,二為萬事追根究底,大學甫畢,遂以行萬里路取代讀萬卷書焉。十餘年「不務正業」,東飄西蕩,甚自淪為「嬉痞」,因曾「自置死地」,故能「浴火重生」也!
  由老朽行誼可知:腳踏多條船,肩挑百載怨;成敗干底事,笑談留人間!

  溝通首應「思維相通」,次為「語文相通」。思維陳義太高(已乘桴浮於海),代之「文化」,斯可矣!語文自古本「約定俗成」,如今人智漸開,是必有科學基礎、邏輯定義也。字義雖待未來,然標點、斷句卻是人腦「分辨、理解」之基,每段表某人事時地物,清楚明瞭。故此,以本網站所提供之小說做練習,既溫故且知新,可以為師矣!
  待文句標點應用裕如,再練習「去蕪存菁」,提煉精華,以作整理思緒之必要途徑,乃「主題提煉」之不二法門,是為第二改。此時應注意剪裁文字之時,千萬不能將「原味」剪去,甚至於,以少數文句表達更深入之主題,才是重點。
  第三改是改結構,老朽因時間有限,只將「封神」略作修改,以符「結構精簡」之原則。實則結構必須大肆利用「橋段」,否則變得枯燥無味。傳統小說最大的缺點,便是「文人賣騷」,讀書人往往在不第之餘,借書遣懷,今日讀來,只有霉氣而乏美味也!
  請參考「開放文學錄音」,老朽當於百忙中,將「思維」與「語文」之關係交待清楚。蓋此乃人工智能、自然語言之範疇,對基礎知識要求甚高,老朽只能盡力而為。

  以下回答回題:
甲類:來文標點、斷句甚佳,但「分類」紊亂,有一、二,又有1、2!句中有句,問外有問,是缺乏「系統觀」,結構不良也!,故將來文加為第三問,前問改為「甲類」:
  一、什麼叫「錯字」?什麼叫「別字」?
   答:「錯字」=意義不正確者。「別字」=其他類似者。
    「異體字」=同字多形者。
    「同義字」=曾有前人誤用(常有詩詞為了韻腳而用)、習以為常者。
  二、判斷錯別字與否的準則或依據是什麼?修改之立場為何?
   答:在「新標準」建立前,建議參考現有「字典、辭典」。
    修改之立場=學習;學會之後再試創作;有能力之後,得教化後代。
    修改之目的=今日能傳承文化;明日能建立新的語文標準。
    「真、善、美」是「主觀認知」,要達到絕對客觀大是不易。
  三、雖然依一己所知所識的主觀判斷過於偏頗,但是引經據典也不知古人所用、
    今人所編是否就一定正確。而作品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時空背景,現今的用法
    也有很大的改變。如此林林總總,當何以決之?
   答:「正確」二字易寫,標準難得,不必計較,用心揣摩,勇往直前即是。

乙類:(老朽所加者)以下為晚輩修改過程中,所遇頗有疑問之例,請老師釋疑:
  一、「其它古籍有記載,國語辭典解釋認為兩者相通,但在漢字基因字典中無此
    解釋與用法者」:
    諸如「分付、吩咐」、「象條好漢、像條好漢」、「火併王倫、火拼王倫」
    、「游山、遊山」、「阻當、阻擋」、「打火、打伙」、「僻淨、僻靜」、
    「轉灣、轉彎」、「把被卷了、把被捲了」、「再也休題、再也休提」。
   答:由各例可知,文化有其生命,今較過往對文字要求更趨合理化:
     吩咐=用口分、用口付,較「分付」易解。
     像=人之象徵,較「象」易解。
     火併非火拼,兩者意義不同。火併=結果;火拼=過程。
     游=遊。兩者不同者,前者主水路,後者陸地,遊時兼有,難以區別。
     淨、靜有別,但加一「僻」則稍接近,既淨且靜,可通用。
     轉灣=水路所轉;轉彎=陸路
     卷在古時通捲,後因文義需求,很多偏旁皆為後人所加。
     題與提亦然,此類字當宜改為「新義」。
  二、「漢字基因字典中無收錄該字者」:
   答:漢字基因當時僅收了近七千字,蓋老朽時間不多,只能先就部份字作一分
     析,僅如此,已花了老朽一年。這次「文傳寶典」,將補至「八萬字」。
  三、「簡體」。
   答:本網早已說明,為發揚傳統文化,一律使用繁體。此與「政治無關」,蓋
     根據文化之進程,文字需求量與文化內涵成正比。簡體字是當今「主流」
     ,但本網只知千秋,不聞朝夕也!
  四、「無法判斷處」:
     首先是《(水滸傳·十四回):「黑甜一枕古祠中,被獲高懸草舍東。」
   答:黑甜=天黑睡得甜美。
  五、《水滸傳·二十三回》中有一段:「如今景陽岡有一隻極大的大蟲……我們為
     他,正不知喫了多少限棒,只捉他不得……上上下下,放了窩弓藥箭等他。」
     晚輩認為老虎是動物,故「他」建議改為「牠」。但版主覺得「動物」為西
     方生物學分類所產生之觀念,故「牠」應為近代演化出的新字,不存在於中
     國古典文學領域。因維持古文原貌為本版優先考量,故此處不作修改。
   答:此屬「可改、可不改」之列,版主作主,只要統一就好。如任何人有意見,
     也可另起爐灶,有地可蒔草,百花齊開放。
  六、《水滸傳·二十五》回中有一段:「…武松拜罷,說道:“一年有餘不見哥哥,
     如何卻在這裏?”武大道:“二哥,你去了許多時,如何不寄封書來與我?
     我又怨你,又想你。”」武大為武松之兄,而武大卻稱自己的弟弟為「二哥」
     。雖然各版本所載皆是「二哥」,但這樣的稱呼晚輩覺得有些奇怪,是否應
     改為「二弟」較妥?不知老師看法如何?
   答:同上理。

  孔夫子為萬世師表,老朽可謂千劫神通,所申請之科技專利中,有一半將改變來世狀況(於《智慧之旅》中,老朽曾言有1001個發明,今擇其有利者釋之)。老朽深知,今日人們不過「疑信參半」,未來則是「毀譽交加」、反對者居多!何也?蓋「利益既得者」不甘;「大腦不清者」不明也!老朽行所應行,技術成待天成,故只談文化!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