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473 留言者:YKL [2001-06-18]
主題:基因食物
  請問發展《基因食物》能否解決人類的糧食問題﹖
  (先生的老本行好像是農務呢) 謝謝!
回應﹕
  「基因食物」勢在必行,「人造人」難以避免也。
  「人類的糧食問題」,是「人口爆炸」的後遺症,只要人「私慾」不去,生生不息,則永遠無法解決也。
476 留言者:chang [2001-06-19]
主題:何謂革命事業
  一、學校某教授曰﹕『教育工作者,要將自己的事業當成一種革命的事業』。
  後學對此話感到疑惑。
  二、我們的教育有救嗎﹖教育落要改革,到底該往哪個方向改﹖
回應﹕
  因未知該教授之立場及其前言後語,僅此一句難以判斷。
  所謂「革命事業」意味﹕「時時求新,處處求變」,在過程中追求完美。以「教育」而言,係經驗的傳承,涉及人類後代之前途發展,自以「成熟穩定」為宜。
  自二十世紀以來,由於社會變遷太快,一直處於「動盪」狀態,經驗尚未總結,後事又興。舉世面臨時代之衝擊,力求自強自保,唯不知明日又當如何。其中美國可稱代表,其「文化淺薄」,但「物質豐裕」,在「偶像」之前,「年輕人」常迷失自我。百年來我們的教育為了「船堅砲利」,又想顧及傳統文化,是「四不像」之大雜燴也。
  人是適應力最強的動物(比昆蟲尚不及),教之為人即人,育之為獸即獸,其決定權在於社會大眾。做人久了,人恆厭之,放縱一下,是稱「小憩」;待鼾聲震野,身處「獸群」之間,人方知人唯有做人,才能免為俎上魚肉。
  若言興革,制度本無良窳,實乃「環境、方向、內容」也。但今「道德」淪喪,人們私心滿載之餘,群獸囂張,目前無解,期之下一代可也!
478 留言者:Tom. Lay. [2001-06-19]
主題:夢想與現實
  在台灣與香港這狹隘的彈丸之地裡,有著兩位讓我非常敬佩的長者,一位是李敖先生,另一位則是在資訊領域中,流泛傳奇的朱邦復先生,我非常敬佩於您二位對於夢想(理想)的堅持,亦是我人生路程中學習的對象。
  我沉溺在資訊的海流中近十載,無不用心、努力,期於創造人類嶄新的生活型態,將自己投入跨領域的“智慧型建築”的行列中,一路走來,倍感艱辛,我與合作的夥伴們,仍然甘之如飴,我非常感謝他們這一路來的支持,在我無法舉債支撐公司的經營下,為了我當初一絲的夢想,依舊的支持著我,我想在現實的社會中,這種情形已經很是難見了。
  為了讓公司持續的經營下去,我透過朋友的介紹,讓一位小有資本的企業主,加入公司的經營團隊中,本希望藉此讓公司在經營上喘一口氣,並得已繼續朝目標前進,然而在企業主的想法中,他只接受可賺錢的工作,對於我等的理想,只當是癡人說夢話的白日夢,也許我太重視夢想,而忽略了現實的重要,也許填飽肚子,比實現理想還要重要,太多的問題想要請教朱邦復先生,然而寫到此,心情竟已無法平息,這是從事科技行業中的悲哀麼﹖
  在我的夢想中,我期盼社會上的平民百姓,都能夠與金字塔頂端的人士,享受同樣的資訊資源,站在接近的起跑點上,有著同樣的競爭環境,也許這個夢想真的太遙遠了,我依舊相信這將是有心人士共同努力的目標。
  在現實的環境中,我想,要在持續的朝夢想的目標邁進,甚是艱難,在此,我樂於提供我在智慧型都市中的整體發展架構,期盼比我更有心的人,得已持續的去完成。
  對我尊敬的朱師傅,我想我在此的發言,實在非常的對不住,也許,朱師傅會給我一些建言吧!
  敬祝各位順利、愉快
  Tom. Lay.
  06/19/01
回應﹕
  有道是﹕「男兒有淚不輕彈」,「不輕彈」,三個字道盡了箇中感觸!「不輕」者「重」也,「彈」者,「單弓射箭、無的放矢」;時值我中華淪落至此,國土分裂,文化喪失,達官貴族們競以「小龍」、「老二」為榮,沈湎「美人懷抱」,「樂不思蜀」!吾輩升斗小民,「愐懷先祖」,真真「常使英雄淚滿襟」!
  在國勢衰微之際,「科技工作者」已算得上是「天之驕子」了!君未見一些「文化傳承」者,別談「理想」,連混飽三餐已是「奢望」!可是,自古「疾風知勁草,患難見忠良」!唯有在「淒風苦雨」中,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才是經得住考驗的「珍品」!
  生存無罪!先有今天才有未來,老朽六十歲前只能算是「忍辱偷生」。所幸堅持不懈,終於有文化傳信公司的青睞,大志始得見天日矣!
  老朽所開發的「電書」、「易芯」系統,可能對閣下的理想有所幫助。因其「硬體」售價低廉,在薄利多銷之餘,保障了軟體應用的空間。尤其是全部中文環境,只要各種「介面」先行建妥,用我們的語言,就可以控制系統、製作程式了。如果有興趣,請注意本網相關消息,萬一行之不通,或理想難達,老朽必將坦白以告。
  目前「易芯」的發展卡在專利的問題上,光請專利律師調查檔案、寫專利申請書,就費日耗時。而在未申請前,稍事透露「機密」,就會被一些「專利蜘蛛」抓住題材,大事「卡位」,如同註冊「TCP/IP網名」一般。這正是「法治」的悲哀,需知登記的網名有十多億,真正運作的,不過數千萬。專利亦然,百分之九十都是密佈的「蜘蛛網」,科技的「高貴」,都是建立在這些「投機垃圾堆」上的。
  如果不經困難險阻,唾手的成功,又有什麼價值呢﹖
485 留言者:glace [2001-06-20]
主題:中文程式語言
  朱老的'易芯'語言設定已完成否﹖ 能說一下嗎﹖ 我很想移植一種程式語言成中文,但是在語法上老是古古怪怪的不得要領。請問有沒有什麼好的中文文章(古代的科技文獻﹖)可以做參考的﹖
回應﹕
  差不多了,但這是科學,尚要逐步印證,才算成功,希望能在八月公佈在網上。
  不必太拘泥於「語法」,那是西式觀念。老朽之設計,是以漢字為基礎,有「容錯」能力。人常「犯錯」,太精確的語法,不符合「人」的習性。
  要做研究,收集資料是應該的,但過於依賴就寸步難行。只要有構想,先做個簡單的測試品,一步成功了,再進一步,直到完全成功為止。
486 留言者:廣達 [2001-06-20]
主題:(不敢定題)
  文明學 Civilization research
  (一)
  文明學的用途﹕
  小規模來說,可以解釋一個家族(庭)為何會興起﹖為何會衰敗﹖
  再大一點,可以解釋一個城鎮為何會興起﹖為何會衰敗﹖
  例如補鯨業時重要的海港,鯨類遽減時就衝擊港城及人種。
  再大一點,可以解釋一個國家為何會興起﹖為何會衰敗﹖
  例如馬雅文明。
  再大一點,可以解釋一個洲為何會興起﹖為何會衰敗﹖
  例如非洲。(一定要看的書『槍砲、病菌與鋼鐵 時報出版』)
  再大一點,可以解釋一個星球物種及星系文明為何會興起﹖為何會衰敗﹖
  例如恐龍。
  (斗膽的說是先生所設想的未來地球,不過我年少不適合用此觀念看事物。)
  (二)
  文明學的定義﹕
  一言蔽之『大道一統』!
  (反省)
  藝術
  宗教
  哲學
  (資料分析與取得)
  考古
  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
  地質學
  物理學
  大氣物理
  化學
  歷史
  (分析方法研究暨工藝器具製造)
  太空物理
  電腦科學
  機器人工學
  管理學
  航太學
回應﹕
  閣下所謂之「文明學」,其大則大矣,但其「大道」未必是「真理」。如僅作為研究課題,尚無可厚非,但西人常「言必逾矩」,令人不敢恭維。
  何也﹖能稱「學」者,必有所教,「史學」可教,因只要屬於「過去」、且有「人證、物證」記錄,不談「為什麼」即可。姑不論過去吧,就以台灣為何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就「化蛇而蟲」﹖保證二千萬人有二億種不同的「為什麼」!更有甚者,每個「我」都有其「勢力範圍」,錯在他人(群、黨、族),功在「我等」。
  誰來寫「文明學」﹖他的「我」在「何方」﹖西方不過區區兩百年的「科學文明」!僅以「馬雅文明」為例,白色的西班牙人對彼族「搶殺擄淫」的歷史,只能怪馬雅人「太落後」、「殺嬰祀神」以及「自相殘殺」後的下場。同情弱小者則謂,馬雅人毫無機心,引狼入室,認賊作友所致!證據呢﹖幾百年前的事,煙消了、雲散了,在荒煙蔓草中,考古只是「學術大猜謎」。如果問了太多的「為什麼」,連自己都糊塗了。
  再談我國吧!不過是一時的「興衰起伏」,就被一些自以為「有文明」的學者,「鬧亂一池春水」!自民初以來,「西人」大量招賢納材,培育了一批「新貴打手」(目前清一色「唯美派」),他們「迷信德先生、賽先生」,否定「傳統」,大力革新!中國並未亡(也亡不了),但在各種「補藥」全面夾攻之下,如今已奄奄一息了!
  這批學者咸謂中國文化「老朽」不堪(是以老朽自名老朽也),該向西方投降了!這種「弱肉強食」的「文明學」,不學也罷!
  就如日前網友所謂「教學革命論」一般,一個考古隊發現了一塊骨頭,文明學就革一次命;一個思想家想到一個理論、一種政體主流易位(目前「美人」站台,民主自由當權,居然有「學者」罵街,謂司馬光老先生昏庸,替「主子做犬馬」。這位學者忘了,司馬老先生在世時,從未見過「自由民主」之宣傳廣告。這位「自由文明」學者絕不可能相信,民主政體只是當前的「時尚」,像女士的裙襬,現在是「迷你」,他日又「迷地」),又要革命;待中華再興,專政民主當道,豈不又要革一次﹖
  有新思維是好事,但在雲霧蒼茫的群山中,四處荊棘叢生,「君子固本,本立而道生」。待太陽一出,天清氣朗,新奇事物就難見蹤影了。
488 留言者:廣達 [2001-06-21]
主題:看法﹕新經濟與舊經濟不同之處
  2001/6/20  家中
  看法﹕新經濟與舊經濟不同之處
  新經濟與舊經濟不同之處,在於舊經濟是用別人不知道的知識來獲得權利或利益,而新經濟是用你能告訴別人多少知識來決定你的權利或利益的多寡。
  對於經濟來來說,是「新」的思考方向,但是做法其實並不新,早在孔子他那時就有「知識管理」這門行業;不過那時不叫這個名詞、叫「食客」。食客的用處就是「保存腦力」,食客人數的多寡通常代表「競爭力」,如同目前工商界所重視的 R&D (研究與發展) 一樣,所以那時四公子就各各養「食客三千人」,以便決策時的可以找人問。
  來談孔子吧,大家都知道他有「弟子三千人」,其中「七十二賢人」更是赫赫有名,而為何他周遊列國到處對當地「軍閥老大」說﹕『某某某你沒有做對事…』,而氣極敗壞的老大卻沒把他殺頭,事實上他還活過70歲,用心理學來看是有點悉竅吧﹖我倒是這麼推論﹕「可能是他當時的「弟子」是「軍閥老大」所重視的「資材」,所以不敢隨便得罪弟子們來殺他們的老師。」如果是真的是如此,那麼沒「官位」、沒「領土」、沒「軍隊」的怪人,我想、他一定是用那時大家沒有的「知識」來換取「權利」的。
  回到現在,網際網路的普遍,實質上就是「分享智慧」的推手之一,目前生物學對物種觀念已經改變了,分子生物學的「生物樹」也指出、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起源,以及像珍古德一樣的收集觀察非人動物的心得,都指出一個思考方向﹕「人和非人、差很多嗎﹖」尤其是「智慧性的創作」和「經驗的傳遞」是關鍵。
  在電視上看過的紀錄片,關於「智慧性的創作」方面,一隻小型水鳥抓不到水深的魚,魚也不愛去水淺處,攻擊數次失敗後,它看到岸邊小孩撥麵包丟在水裡餵鴨子,同時魚群也聚集搶食,那隻水鳥看到以下畫面﹕﹙小孩丟麵包﹚-->﹙麵包掉水裡﹚-->﹙鴨子群聚搶食﹚-->﹙水面翻動、魚群也搶食﹚之後……它走過去跟鴨子搶一塊「白白的物體」,再回到定點丟在面前的水裡,等魚一來就「咬住」!確確實實的表演一場「觀察與聯想」的傑作,可惜那一類物種不會「向同類學習及教授經驗」,這隻鳥死後,就失去了這門「釣魚學」。
  之後比對另一物種「殺人鯨」,在沙灘上是海豹移動最慢的時候,「殺人鯨」就是用此關鍵時刻,採用「待命」-->「衝刺」-->「咬」-->「撤離」,這種打帶跑的捕食法,不過必須要先確認清楚,殺人鯨的衝刺法可不是像蜘蛛織網一樣都用「本能」的,而是由母鯨帶小鯨「練習」過後才算「會」!所以「經驗的傳遞」改變了「水鳥」和「殺人鯨」文化方面的不同。
  最後、談談我們「人類」吧,應該是跟殺人鯨文化一樣吧﹖大人帶小孩、死人留「文字」,再加上「造紙」、「印刷術」、「網際網路」…等等,如此一來,人類不匱,除非自誤。
  (請網管幫忙,關於486,要用tree來表示,基本上是像”企業組織架構”)
  1. ”反省”在”文明學”的右側(好像顧問在總經理)
  2. ”資料分析與取得”及”分析方法研究暨工藝器具製造”並行的部門,且在”文明學”之下管理
回應﹕
  欣然同意。
  豈止「人獸難別」,過不久且「人機不分」矣!人若不能作為「智慧的載具」,就連「生命傳承」的價值都將「蕩然無存」矣(放心,必有各種人權組織極力維護「心生六乂」,且將列入「藝術殿堂」之列)。
492 留言者:廣達 [2001-06-21]
主題:接486
  考古我也認為是「學術大猜謎」,因為目前有其限制,因此我把考古學當成「腦力激盪法」看待。
  關於中國人看「傳統」,加上迷信「德先生、賽先生」,原因大約跟日本明治天皇大約略同, 國外的船堅炮利也使得那時日本人也「抬不起頭」,我對那時歷史遼解不多、但是拍那時代的 日本電影,一位窮留學生的台詞「雖然辛苦,但總是要帶點甚麼回去…」,真實的維新後的確 是「帶點些甚麼回去了」;差異就在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國人面對「破壞」,而日本人卻 是「建設」,中國人那時搞「德先生、賽先生」是為了打仗,日本人搞「德先生、賽先生」是 要「消化」,所以各種「補藥」都是沒有消化,導致像「段譽的一陽指」一樣,時而靈、時而 不靈。﹙經濟成長奇蹟、經濟衰敗奇蹟。﹚
  民主政體這個「時尚」目前還欠缺「工具」,泰勒(Frederick W. Taylor)他那時代用馬錶計算 時間,理論上可以、技術上非常難以採集資料,泰勒也知道有缺陷,他預言到﹕「有很多基本 動作的時間標準將會發展出來,而不需要進行馬錶研究的時刻即將來到。」目前的 (Methods-Time Measurement,MTM)出版1948年,雖然還未完備,但是也符合泰勒預期的改進目 標。我也預言﹕『當「太空計劃」成為許多國家能參與,「全球化」之下必定需要的「組織扁 平化」,工作群組(groupware) or 協同合作軟體(collaboratve sofware)成為絕大部分人的「 主流媒體」時;引發來的「工藝技術移轉」、「決策資料不須過度轉手」、「隱密弊端難以躲藏」 的”功能”,這時人類就有足夠的決策資料來”主”,民主之”功用”就會完備。 』
  --另續317--
  在很多的地方、設計程序的時候,加入「防呆」機制,例如電子電路、企業的監察人、ISO的年度 認證查核、CPU的第0腳作缺角狀,其實都是為了呈獻最真實的「資料」,些少「雜訊」是乎難以 避免,不知先生看法如何﹖
回應﹕
  言之成理。
  中、日所異者,日本將「兩位先生」消化盡淨後,多數人已由「小農」變成「遊獵」族。中國雖然「水土不服」、「大瀉百年」,在二十世紀,一蹶不振,但傳統文化「根仍深、蒂仍固」,剝復有期也。
  民主有三種,暴力民主,貴族民主及知識民主。人要作主必須先有知有識,老朽是第三種的擁護者,所以極力發展「電子課本」。望國人早日脫愚。
  對宇宙生命來說,人類的存在只算得上是「電光石火」,永生的學習,自然不可能「完美」。能知所「呆」,當應設防也!
494 留言者:王山偉 [2001-06-22]
主題:很難相信
  ”中、日所異者,日本將「兩位先生」消化盡淨後,多數人已由「小農」變成「遊獵」族。”
  朱老師所言, 令人不敢相信
  可由何處找到證據
回應﹕
  老朽出生於七七抗戰之始,被「遊獵族」追逐八載,全家顛沛流離(且不提全國吧!說實話,老朽只看到自家慘況),生不如死!還要其他證據嗎﹖
497 留言者:廣達 [2001-06-25]
主題:接492
  --堵塞的腦細胞--
  超頻之後的確比較容易出問題,先生的一句﹕「多數人已由「小農」變成「遊獵」族」不知其意、勞請先生解釋。
  關於先生談論過「蕃茄」的問題,是否能夠推薦一些書,尤其是古代談論數學的文章,也許能夠有點啟發,不過希望能有現代話(白話文)的較好。
回應﹕
  「小農」者,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之族群。「遊獵」則隨利益之所在,以大刀砍之,用火槍斃之,視「被獵者」為非同族類也。
  日本在「維新」之前,乃小農也,既得西方之「功利」,轉而嗜血無度矣!
  請原諒,老朽「看書」不多,常順手拈來,不知其本也。
501 留言者:王山偉 [2001-06-26]
主題:回494. 497
  由494. 497以解迷惑
  祝朱先生端午節快樂
回應﹕
  彼此。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