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舊 53 留言者:Simon [2000-01-04]
主題:
  為甚麼倉頡五代裏找不到標點﹖
回應﹕
  在第五代倉頡手冊113頁有常用中文標點圖形符號表,如
  XI 、YYYAA 「   YYYAB 」
  YYYAC 『YYYAD 』   YYYCH …
  因作業系統之限制,我們暫未提供倉頡輸入法的線上查碼功能。若您要在win 系統輸入標點符號,可在中文輸入法的模式下,按CTRL ATL ,。此時,螢幕會出現一個小鍵盤供您選擇。建議各位可熟記常用或小鍵盤沒有之標點符號倉頡碼。這樣,使用上會較為方便。
舊 62 留言者:Simon [2000-01-27]
主題:
  中文電腦的定義是甚麼﹖是能顯示中文的電腦﹖還是能利用中文控制的電腦呢﹖可否詳細說明中文2000平台的系統架構﹖
回應﹕
  茲因各界對中文2000十分好奇,紛紛探詢,特此統一答覆如下﹕
一、無線網絡﹕
  相當於區域網絡,將任一農村視同一個區域,以單頻載波,用機頂盒作中繼者。此法成本極低,符合貧窮的農民使用。
  網絡終端有二,一為「杏娃手機」,大小若手錶,另有無線耳機兼作發話器。此終端機供農民隨身攜帶,只傳語音以及脈膊訊號,供通訊及保健用。
  另一種是電視機,上裝機頂盒,供網絡電腦用。此終端機供教育、娛樂用。
  杏娃手機之發射功率低於毫瓦特以下,數公里範圍內由機頂盒檢波放大以供傳輸。長距離則利用電視之同軸電纜,遠距離可利用衛星通訊。
二、概念中樞﹕
  當前的電腦中樞是以邏輯、數學運算為基礎,在「創造」固然功能卓著,但在「辨識、理解」上則大謬不然。誰都知道,連細菌都具有相當的「辨識」能力,電腦不能,表示其中樞設計上大有問題。因此本人自行設計一種以二進位資料結構為主,卻以三態判斷的(即在否之外,還有中間態﹚流程方式。其中只有記憶體管理,常識概念處理,漢字基因結構,以及刺激性質的偵測等模組。其中的微處理碼(Micro Code﹚完全重新設計,目前估計,以1024個漢字基因,約需一百萬個半導體即可。
三、基因免疫系統﹕
  是一種硬體結構,供「概念中樞」使用,當各種刺激偵測到以後,即可判斷是否有害於本體。其基本的功能一是保護概念的「意識中心」,以免受到破壞(除了我們特殊的工具外,當電路完成後,包括用邏輯分析儀來偵測晶片接腳,都將導致晶串的「自毀」﹚。其次是資料的內容處理,本概念中樞只接受能理解的資料(尚未理解的,還有學習功能﹚,不虞任何資料錯誤的現象,是稱基因免疫系統。
四、保全系統﹕
  來自「杏娃」手機之訊號,由於功率極低,可望利用太陽電池供電。同時,利用CDMA技術的單頻載波,每一個用戶都有專用的CELL。除了通訊之語音外,其它各種訊號都可以不斷地連續傳送。尤以錶帶上有「壓電晶體」,可測知各種生理訊息。其中訊息之一,是供保健的「寸關尺」脈象。正常狀況只由機頂盒作成記錄,一旦人體中血循環加速,就表示有了情況發生,再根據各種已知訊號的分析判斷,即可推斷保全之策略。
五、文字識別與圖形識別﹕
  目前各界所通行的技術,是以西方數學模組為基礎,所發展出的統計識別。我個人不懂數學,只得用最原始、如同細菌般的基本方法,以刺激––性質––向量––參數的分類條件,作為線性處理依據。這些再與概念結合,而得到「認識」的概念資料。
六、語音識別﹕
  同前所述,我們的識別已達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性,在設計硬體中。我們是以分析語音之〔元音、輔音〕為主,〔語調、頻率、特性〕為輔。如此可以與語音合成相對應,聲音經識別而得到碼(連噪音分類都有﹚及特性,再由碼與特性還原成音。
七、人文系統﹕
  是以文化人為對象,務求把電腦設計得如同紙筆一樣方便。目前僅有文書處理、編寫劇本、處理資料等功能,學習、校對、改錯、分類、整理等功能在發展中。
八、即時動畫系統﹕
  係以三維圖形庫為基礎,以概念理解、動作分析作為程控流程,輸入分鏡頭劇本後,即能自動將圖形依分鏡劇本結合,再根據人物動作(有各種物理、生理模組等,詳情請見拙著《多媒體導論》一書﹚,逐格著色,輸出影片。
舊 62 留言者:Simon [2000-01-27]
主題:
  中文電腦的定義是甚麼﹖是能顯示中文的電腦﹖還是能利用中文控制的電腦呢﹖可否詳細說明中文2000平台的系統架構﹖
回應﹕
  茲因各界對中文2000十分好奇,紛紛探詢,特此統一答覆如下﹕
一、無線網絡﹕
  相當於區域網絡,將任一農村視同一個區域,以單頻載波,用機頂盒作中繼者。此法成本極低,符合貧窮的農民使用。
  網絡終端有二,一為「杏娃手機」,大小若手錶,另有無線耳機兼作發話器。此終端機供農民隨身攜帶,只傳語音以及脈膊訊號,供通訊及保健用。
  另一種是電視機,上裝機頂盒,供網絡電腦用。此終端機供教育、娛樂用。
  杏娃手機之發射功率低於毫瓦特以下,數公里範圍內由機頂盒檢波放大以供傳輸。長距離則利用電視之同軸電纜,遠距離可利用衛星通訊。
二、概念中樞﹕
  當前的電腦中樞是以邏輯、數學運算為基礎,在「創造」固然功能卓著,但在「辨識、理解」上則大謬不然。誰都知道,連細菌都具有相當的「辨識」能力,電腦不能,表示其中樞設計上大有問題。因此本人自行設計一種以二進位資料結構為主,卻以三態判斷的(即在否之外,還有中間態﹚流程方式。其中只有記憶體管理,常識概念處理,漢字基因結構,以及刺激性質的偵測等模組。其中的微處理碼(Micro Code﹚完全重新設計,目前估計,以1024個漢字基因,約需一百萬個半導體即可。
三、基因免疫系統﹕
  是一種硬體結構,供「概念中樞」使用,當各種刺激偵測到以後,即可判斷是否有害於本體。其基本的功能一是保護概念的「意識中心」,以免受到破壞(除了我們特殊的工具外,當電路完成後,包括用邏輯分析儀來偵測晶片接腳,都將導致晶串的「自毀」﹚。其次是資料的內容處理,本概念中樞只接受能理解的資料(尚未理解的,還有學習功能﹚,不虞任何資料錯誤的現象,是稱基因免疫系統。
四、保全系統﹕
  來自「杏娃」手機之訊號,由於功率極低,可望利用太陽電池供電。同時,利用CDMA技術的單頻載波,每一個用戶都有專用的CELL。除了通訊之語音外,其它各種訊號都可以不斷地連續傳送。尤以錶帶上有「壓電晶體」,可測知各種生理訊息。其中訊息之一,是供保健的「寸關尺」脈象。正常狀況只由機頂盒作成記錄,一旦人體中血循環加速,就表示有了情況發生,再根據各種已知訊號的分析判斷,即可推斷保全之策略。
五、文字識別與圖形識別﹕
  目前各界所通行的技術,是以西方數學模組為基礎,所發展出的統計識別。我個人不懂數學,只得用最原始、如同細菌般的基本方法,以刺激––性質––向量––參數的分類條件,作為線性處理依據。這些再與概念結合,而得到「認識」的概念資料。
六、語音識別﹕
  同前所述,我們的識別已達到百分之百的正確性,在設計硬體中。我們是以分析語音之〔元音、輔音〕為主,〔語調、頻率、特性〕為輔。如此可以與語音合成相對應,聲音經識別而得到碼(連噪音分類都有﹚及特性,再由碼與特性還原成音。
七、人文系統﹕
  是以文化人為對象,務求把電腦設計得如同紙筆一樣方便。目前僅有文書處理、編寫劇本、處理資料等功能,學習、校對、改錯、分類、整理等功能在發展中。
八、即時動畫系統﹕
  係以三維圖形庫為基礎,以概念理解、動作分析作為程控流程,輸入分鏡頭劇本後,即能自動將圖形依分鏡劇本結合,再根據人物動作(有各種物理、生理模組等,詳情請見拙著《多媒體導論》一書﹚,逐格著色,輸出影片。
5285 留言者:simon [2005-01-27]
主題:倉頡碼打好後,出現了選字,如何將最常用的放在最前面
  倉頡碼“土口廿口”會出現“1.喜 2.嘉”我因常會用到“嘉”,可否能將嘉移到第1個,如果系統是NT呢?還有-是否有智慧型的倉頡,可根據點選次數將常用的字放在前面,謝謝指教。
回應﹕
  (沈補)如果用五倉,可直接輸入XGRTR。如有其他需求,請至倉頡網站詢問。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