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2678 留言者:shishu [2003-02-13]
主題:如何努力不懈﹖
  朱老師好﹕
  看到門可羅雀,讓我來拋磚引玉吧
  我由自己身上發現,人真的是極善忘且安於現狀的,總聽人說新的一年,要如何如何,但多半不了了之,由此可見一斑。
  人能體會到需要修身已不容易,立志修身而不退心更不容易,至於持恆修身而有所得,那就有點要靠機緣了。
  只想請教您依您的經驗,有沒有碰過這種情況,又如何對付這種容易退心的情況﹖
回應﹕
  多謝捧場!
  自從人類由叢林中「脫逃」出來,既憧憬無慮之「自由自在」,卻不能丟棄「生理束縛」。然而,生存優先,無可奈何地,「人性」就此一代一代遺傳下來。
  此謂之「天人之戰」也,人欲勝天,必須付出無數的代價,大不易!在古代,人類文明的發展,是在維持生存之外,同時追求認知之終極。但自從物質文明大興,人以為可以勝天,遂放縱「自我」,輕精神而投奔物慾的汪洋矣!
  這正是老朽奮戰不休之動力也!老朽有幸,早年得逢災關、情關,人生若非背水一戰,便只有遺憾終生。
  談到「退心」,老朽無日無之,總因後退無路,只得勇敢前行。其間老朽僅持一念,係亡母所教﹕「三尺頭上有神明,做人做事靠良心」。終於,於百般絕望中,於三十七歲那年,在巴西嬉皮群中,得睹大道,從而明心見性焉。
  是故,每見今日社會上人人貪圖享受、失道荒淫,輒心生惻隱。但人微言輕,力既不能敵人,何以敵天﹖繼而深入虎穴,累歷成住壞空,悉人類大限將至。為求釜底抽薪、保全人類文明之精粹,決定從事資訊事業,以傳中華文化於矽族焉。
  老朽唯願所見不確,是故不望他人認同,只求自己苦行也!
  其餘觀點,請參閱2677則。
3876 留言者:Shishu [2004-02-24]
主題:經濟
  一直以來,中國知識份子就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優良傳統與情懷。而經世濟民,也就成為每一個對自己有所期許的知識份子,所懷抱的理想。
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經濟民生問題,與人民最切身相關。冒昧想請教老師的是,對中國這個人口這麼眾多、貧富差異這麼龐大、管理這麼困難的國家,要如何才能使其在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既能一方面避免泡沫化、維持穩定發展,又能儘量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社會不公而可能形成的民怨隱憂?謝謝!
不知此問在貴網是否適當,若否,請予刪除。
回應﹕
  茲事體大,識者需知,從技術面而言,問題不大,不值多言。問題出在人性面,只要人的私心一日不去,這些問題就永遠無解。因為「貧富、強弱」完全來自「比較」,強者想「高人一等」,弱者則事事依賴。就算是「救國救民」的理想,也有自我貢高之虞!無解也無解!
  若談「理想」,老朽倒能從「地球人」的立場、「永續生存」的目的略抒己見。預先聲明,這只是主觀之見,無關「是非」。否則,連「嘟嘟」都會有牠的意見,沒完沒了。
  一、提高人民認知水平。
    知識是力量,但今天的「知識」局限於物質,精神需求與社會體認的水平甚低。
    所謂認知水平,應包括基本知識、生活常識(文化)及生存技術。
    方法是改革教育制度、規範認知內容、統籌供需條件。
  二、限制人民欲求範圍。
    力量可為惡為善,對地球環境不利者是惡,應絕對禁止。即令無害,也應杜絕浪費。
    這一點與今天「市場經濟、自由放任」的原則相反,但若不作此圖,人類前途無望!
  三、改善物質分配機制。
    善惡決定於分配之公平度,人各有志,不平必反。反之又反,社會必亂。
    如今物質生產足供世人所需,只緣分配在人,人性循私,是有不平。
    唯有提高電腦分配能力,不令人類介入,理想方能成為現實。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