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662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4]
主題:《宇宙浪子》的迷惑
  朱老您好:
  現在我正加班加點拜讀大作《宇宙浪子》,目前已讀到第五十六回,感覺文字詼諧有趣,卻飽含至理。現有兩個問題迷惑不解:
  一、《宇宙浪子》原文“在物理上,科學家一致認定能量不滅,那就是承認精神不滅。事實上,人的精神是不會消滅的,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我」,當「我」接受了該思想,就成為我的一部分。前人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我的因果機緣。問題是人太執著於「我」了,只把我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相便被泯滅了。”1、這裡的精神指的是一種文化(就像孔子雖然死了,但儒家文化卻流傳千古)還是人的思想(或者稱為生命,也可稱為靈魂)?2、為什麼說“能量不滅”, 就“精神不滅”?!
  二、關於文中“修煉成仙”的情節,是一種隱喻呢,還是說人真的會修煉成為頗具神通的仙?如果是,那麼神仙也在“時空流程”中嗎?
  請朱老給小子解惑!謝謝!
回應﹕
  一、「物理」乃「物」之理,可是,「什麼是物」?如不知,又從何定義:何謂「能量」?
    要討論這些道理,絕非三言兩語可決。待老朽《智慧學》問世,再請參詳!
     《智慧學》全書數十萬言,涉及人生萬象,僅由「一項假設」而得。
    此假設為:
   ---------------------------------------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公理:
   ---------------------------------------
   事實: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公理:人之認知是由無到有、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的過程,永無止境。

   至於「定義」,以往曾公佈了若干細節,不贅。在此僅就「物質、能量」淺介如下:
   定義一、任何討論之對象皆假設為一種「系統」,於客觀,凡系統皆可視為一剛體。
   定義二:任何系統皆具慣性,慣性是不變的性質;若系統因干擾而改變,改變之慣性差
      稱能量。
   定義三、慣性系統之不變且靜者稱體、能量之動為用;動之初為因、動之末為果。
   定義四:體佔有一定之位置、用具能量,體間稱空;因果為前後兩種狀態、其間稱時。
   定義五:能量空間感應到變化,對個體稱為刺激;人因刺激產生認知,認知必為主觀。
   定義六:認知合於該系統之慣性是稱有利;反之,是稱有害。
   定義七:任何系統之因果能保持慣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
   定義八:主觀系統對其所屬之客觀系統之慣性,是稱智慧(智通體、慧通用)。
   因此,「能量、精神、文化、生命、靈魂……」是在不同立場時之「稱謂」,不宜拘泥。

   別說讀來辛苦,老朽要「想破腦袋瓜」,難道不苦?人生之極致在此,看懂真諦者,絕非
  普通人。再說,老朽也無義務夸夸其談,不妨自摸摸象腿吧!

  二、「仙=人在山中」,至於仙人有何「神通」,主觀不談、但於客觀「超越世俗無限大」斯可
   斷言。
    證據:《易經》+《推背圖》,看得懂是緣,不懂則分道揚鏢!
662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4]
主題:《宇宙浪子》的迷惑
  朱老您好:
  現在我正加班加點拜讀大作《宇宙浪子》,目前已讀到第五十六回,感覺文字詼諧有趣,卻飽含至理。現有兩個問題迷惑不解:
  一、《宇宙浪子》原文“在物理上,科學家一致認定能量不滅,那就是承認精神不滅。事實上,人的精神是不會消滅的,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我」,當「我」接受了該思想,就成為我的一部分。前人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我的因果機緣。問題是人太執著於「我」了,只把我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真相便被泯滅了。”1、這裡的精神指的是一種文化(就像孔子雖然死了,但儒家文化卻流傳千古)還是人的思想(或者稱為生命,也可稱為靈魂)?2、為什麼說“能量不滅”, 就“精神不滅”?!
  二、關於文中“修煉成仙”的情節,是一種隱喻呢,還是說人真的會修煉成為頗具神通的仙?如果是,那麼神仙也在“時空流程”中嗎?
  請朱老給小子解惑!謝謝!
回應﹕
  一、「物理」乃「物」之理,可是,「什麼是物」?如不知,又從何定義:何謂「能量」?
    要討論這些道理,絕非三言兩語可決。待老朽《智慧學》問世,再請參詳!
     《智慧學》全書數十萬言,涉及人生萬象,僅由「一項假設」而得。
    此假設為:
   ---------------------------------------
   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欲認清人生,必須先明瞭一件事實、一個公理:
   ---------------------------------------
   事實:人所運用之語言文字,係供生存、生活之工具,若欲以之理解一切,必需加以定義。
   公理:人之認知是由無到有、由少而多、由淺而深的過程,永無止境。

   至於「定義」,以往曾公佈了若干細節,不贅。在此僅就「物質、能量」淺介如下:
   定義一、任何討論之對象皆假設為一種「系統」,於客觀,凡系統皆可視為一剛體。
   定義二:任何系統皆具慣性,慣性是不變的性質;若系統因干擾而改變,改變之慣性差
      稱能量。
   定義三、慣性系統之不變且靜者稱體、能量之動為用;動之初為因、動之末為果。
   定義四:體佔有一定之位置、用具能量,體間稱空;因果為前後兩種狀態、其間稱時。
   定義五:能量空間感應到變化,對個體稱為刺激;人因刺激產生認知,認知必為主觀。
   定義六:認知合於該系統之慣性是稱有利;反之,是稱有害。
   定義七:任何系統之因果能保持慣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
   定義八:主觀系統對其所屬之客觀系統之慣性,是稱智慧(智通體、慧通用)。
   因此,「能量、精神、文化、生命、靈魂……」是在不同立場時之「稱謂」,不宜拘泥。

   別說讀來辛苦,老朽要「想破腦袋瓜」,難道不苦?人生之極致在此,看懂真諦者,絕非
  普通人。再說,老朽也無義務夸夸其談,不妨自摸摸象腿吧!

  二、「仙=人在山中」,至於仙人有何「神通」,主觀不談、但於客觀「超越世俗無限大」斯可
   斷言。
    證據:《易經》+《推背圖》,看得懂是緣,不懂則分道揚鏢!
6633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8]
主題:
  朱老您好:
  非常感謝朱老不辭辛苦給小子解答,然小子資質平庸,一些問題仍然不甚明瞭,幸小子還有點求真之心, “摸摸象腿”自行參悟固不可少,然不明之處還要勞煩朱老點撥于我。
  一、我幾年來曾屢屢思考“精神不滅”的問題,奈何想破腦筋,仍然得不到答案,幸遇朱老的“時空流程”之說,才另辟蹊逕解決了“精神不滅”的問題。但僅從物理方面還是不明白:能量不會生,也不會滅(能量守恒定律),但精神從無到有,即有生,為何不滅呢?精神屬于能量範疇嗎?
  二、今天終於把《宇宙浪子》讀完,書中有杏姑跟若夢“合魂”的情節,想來也是“舍小我就大我”的一種生動說明,“合魂”后的若夢仍有兩個人的記憶。我的問題是:人舍小我就大我回到「一」之本體后,原來小我的記憶是否仍然存在(當然已盡除私心)?
  三、目前我私心未去,恐暫與《易經》無緣,難盡??其妙。但幾個月前我已驗證過《推背圖》,第四十象“若逢木子冰霜??,生我者猴死我雕”,這句預言1995年已經在網絡中出現(本人曾查證),到2000年以后皆驗證。對我來說此足以證明“時空流程“乃真理,我有疑問:宇宙中的萬事萬物是不是都在“時空流程”中?那麼“時空流程”的設計者呢?(或者說時空流程的適用範圍是什麼?)
回應﹕
  豈有此等「求真之心」?朝聞道,夕打野去!閣下有問,老朽有答,難道老朽#6627則說的是廢話?不值答理?如未懂,弄懂再來,如乏興趣,白卷免繳!
  八條定義都沒看懂,談什麼「能量不滅、時空流程」?恕老朽不教「自命不凡之輩」!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基本功都不足,休談什麼降龍一千掌!
6638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29]
主題:关于“#6633”“#6627”
  朱老您好:
  一、朱老#6633所言,小子誠惶誠恐。朱老的回復我都會悉心領會,只因領悟不透心存疑惑才會重複提問;小子並非“自命不凡之輩”,小子知曉朱老不喜“自命不凡、巧言令色”之人,若還在朱老面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屺非蠢人一個?小子還不至於蠢到如此地步。請朱老恕小子愚昧,犯此無心之過。
  二、朱老#6627所言“八條定義”,小子再次思索,仍有“定義七”不甚明白。 “任何系統之因果能保持慣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是否可以理解為“任何系統的能量變化能保持連續性,謂之生存;否則是謂死亡。”?
  如果是,是不是這樣這樣推理:因為“前人的思想形成了「我」,當「我」接受了該思想,就成為我的一部分。前人的愛恨情仇,也都成為我的因果機緣。問題是人太執著於「我」了,只把我視作一個「獨立」的個體”,所以“事實上,人的精神是不會消滅的”。
  若朱老覺得小子以上所問幼稚可笑,則說明小子已是“朽木不可雕”矣!朱老就不必浪費精力“對牛彈琴”了。若朱老感覺小子還有藥可救,請朱老發慈悲心,為小子指點迷津。
回應﹕
  人不怕幼稚,只怕幼兒玩大人遊戲!老朽好心循步帶領,汝卻累作蛙躍!只有「定義七不甚明白?」,前則有「小人」問及為什麼要「定義」。老朽斥之「糊塗」,其實問得極佳,唯不將麵糊所塗的表層剝掉,難見真相也!如若明白,且去答來!
  一年級考過了,才能升二年級。否則,最基本之認知尚是「道聽途說」的,怎知「真相大義」?
  本網大德甚多,老朽一向「點到為止」!汝雖好學,以往玄思已久,滿腦麵糊泥塗,最多做個「竹林小鹹」!若不痛下決心,一是走「正途」,去修個哲學博士,可以混碗乾飯吃!再不然,把幻夢忘掉,在本網(老朽不授私徒)由一加一之基礎認知學起,大概可以喝十年的稀飯。
  就把6627當作作業吧,分數只有兩種,不是「0」就是「1」!老朽願意「賭石」,只不知「石」能賭否!

  第一題:何謂「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任何人皆可自量己力回答,規則:
   1,文長不可超過五十字。
   2,分段分句要正確。
   3,勿寫錯字。
   4,義理明白(勿引用他人之言)。
6652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30]
主題:再传前答
  朱老您好:
  多謝朱老苦心點撥,小子感激不盡。朱老出題“何謂「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我前之回答沒有改動,回答如下:
  
  客觀宇宙乃真相,人類對客觀宇宙的認知為主觀認知。
  隨著人類不斷進化,此認知會越來越接近真相、趨向客觀。

  好像正好應了朱老的三個標準:
  1、客觀宇宙為何?主觀認知為何?
  2、主、客之關係如何存在?
  3、於此時此刻,與人類有何關係?
  小子境界??薄,請朱老指正!
  另心中有幾個問題暫存心中,先不做蛙躍之舉,待以后再向朱老請教!
回應﹕
  第二段非命題主旨,乃溢題也。
6659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30]
主題:再答“何謂「存在於客觀宇宙與主觀認知中的人類」?”
  朱老您好:
 小子再答如下,請指正:
 客觀為真相,認知為主觀。
 人私盡泯,方可由主觀認知到達客觀真實。
 惜今人私心日重,距客觀愈遠,禍無日矣。
回應﹕
  此乃感慨,與「義理」無干。欲追求真相,怎可忽視騎乘?若文字功力不逮,出門堪憂也!
6669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8-31]
主題:答题二
  朱老您好:
  近日小子俗物纏身,心神不寧,無法靜心思考朱老所出題目。再看各網友之答,我之理解已包涵其中,本不想傳上,但思考再三,既然已經作答,還是傳上請朱老指正為好:
  語言文字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之工具。
  各人因背景、文化、教育程度差異,對事、物之理解各有不同。
  故必須對語言文字加以定義,以便界定統一標準,這樣才易于相互理解。
回應﹕
  心神不靜,來此何為?別人有錯,汝不甘後人?荒唐!
  請注意!老朽費神貴時,只為接引「覺者」!如今本網成了「猜謎大會」!浪費老朽寶費光陰!
  想清楚再來!講過「朝聞道、夕死可也」之人,怎地把道修成「殯儀館高速公路」了?
667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9-01]
主題:大德不言谢!
  朱老您好:
 小子昨晚再次思索朱老近期點撥之言,受益匪??。其中#6548、#6557、#6561、#6627、#6638的點撥更是讓我受益終生!再次由衷感謝朱老良苦之用心!
 朱老前所言“講過「朝聞道、夕死可也」之人,怎地把道修成「殯儀館高速公路」了?”,其實小子求道之心並未淡薄,但為何經大道之門始終不入呢?自我檢討原因有三:
 一、小子正像朱老所言“以往玄思已久”,心中己見已熾。以朱老之智,加三十多年之參悟,所言大道定是天之正道。惜小子目前智慧不足,機緣不夠,只能在大道門前徘徊躑躅。
 二、素聞“上智聞道,身體力行;中智聞道,思而行之;下智聞道,一笑了之。”看來小子實中下智之人也。
 三、目前我私心仍重,很多事、物放之不下,機緣未到。
 小子認為等待到智慧漸長、機緣成熟之時再向朱老請教,免得現在屢發稚子之言,做蛙躍之舉,浪費朱老寶貴時間。臨別之際,最後有兩個問題希望朱老垂憐作答:
 一、《宇宙浪子》中許多人的神通皆是電腦所賜,更像一種規則,此是否暗示:這個世界是虛擬的?
 二、拜讀了“#1017”朱老關於“靈魂”的理論,朱老得出結論:
“宇宙之能量充斥,假設其作用於任一機體上之狀態名為「靈魂」。
 在時間軸上,靈魂之作用於機體,係將過去、未來交匯在「現在」。
 當此機體為人,對過往經歷之記憶而有「知覺」,是稱為「我」。
 當人之感官不具作用時,「我」即不存。
 故人之機體或有生死,但「我」之於靈魂,與人類同存。
 同理,靈魂隨時交換於各人體中,集小我為大我。”
 小子有兩個疑問:
 1、“第一個我”如何產生?
 2、有何證據表明“第 n 個我”與“第n 1個我”有關聯呢?
回應﹕
  一、對客觀體而言,是的。
  二、1,先定義「第一個」。
    2,加減1。
6682 留言者:龙的心 [2006-09-01]
主題:最后加1个问题!
  朱老您好:
  不好意思,在下想問一下您的《新易》和《智慧學》什麼時候出世?!
回應﹕
  人生到處知何似,恰似孤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哪復計東西!
6927 留言者:龙的心 [2006-10-23]
主題:申请入会
  朱老您好:
  晚輩近幾個月一直瀏覽大網留言,靜心思考朱老之教誨,感覺自我境界又有所提升,心境比以往平和了許多。   另晚輩衷心希望能成為貴網會員,以便有機會繼續向朱老請教,望朱老批准,謝謝!
回應﹕
  歡迎入會。
  萬里之行,始於足下;不疾不徐,有真有假。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