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81 留言者:魏浩 [2006-06-09] |
| 主題:请教:关于英文的基因 汉字基因 朱先生作出了奠基工作. 但是英文词汇虽然非常多,其中不少词汇似乎也有亲缘关系.比如很多有机物质的英文学名都有规则可循. |
| 回應﹕ 是的,英文源流之一是拉丁文,故沿襲了「拉丁字根」,尤其在學術上,「學名」無不等因奉此。 然而根據西方學者追究(有部影集名「英語溯源」),公元一千年前,英倫三島被蠻族條頓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諾族入侵;繼被諾曼王朝統治,上上下下都講法文或拉丁文。及文藝復興後,城堡政體實現;到重商主義大盛;海權興起,英國逐漸取代西班牙,成為強權,英文才受到「強力推廣」! 傳統中國人講究「群眾智慧」,近百年被「洋槍洋砲」嚇糊塗了,變成「集體癲狂、群眾愚昧」,便把洋屎當金玉!漢字之「基因」來自億億萬萬「讀書人」之約定俗成;若有今人想把英文基因整理出來,也不過是「一家之言」,更何況,那堆條頓、斯拉夫、盎格魯、撒克遜、拉丁的大雜燴,首先是「不規則文法」的王屋大山!其次,英美「泱泱大國」之風,不論物質、精神,無不「收歸己有」,垃圾字彙逐日增加! 放心,老美有錢有勢,據老朽所知,已有學者在整理其「不列顛基因」中(保證其中有漢字痕跡)!我國呢?老朽開了頭,但是誰來收尾?說不定是老美呢! |
| #6292 留言者:魏浩 [2006-06-11] |
| 主題:无财不足以养道 古人說的這句話,其中涉及的‘道’,似乎是一個狹義的概念。但在現代社會,這句話的意思似乎又得到擴充和發展。 毫無疑問,先生的畢生理想,立言,事功都是對‘道’的追尋,讓人感佩不己。但是,從先生的自傳“智慧之旅”中也不難發現,先生也時或受到財務上的困擾,這對先生理念的實現應不無阻礙作用。 實際上,以先生對資訊事業的貢獻和實力而言,應可擁有大量的財富。如果先生能夠掌控這些財富,我想先生理念的推行一定會順暢的多。換句話,財富到了先生手裡,才能發揮其最大效能,比之到暴發戶手裡用于吃喝玩樂,要有意義的多。 因而,小子鄭重籲請先生便宜從事,用入世的方法來辦“出世”的事業。 另,先生素來強調‘常識’之重要性。愚意以為,支離態的常識與系統化的知識,兩者俱有重要價值,不可偏廢。在應用中,應以常識為優先,常識不能解決者,再訴諸知識。 西人于上世紀下半葉所倡導之“知識工程”到今日已形式微,因其過于迷信知識,而“常識”在 朱先生之前難于形式化也。小子大膽為先生之工作命名為“常識工程”。“常識”,“知識”,雙劍合璧,必然無堅不摧,為人工智能開闢新紀元焉。 今先生老矣。盡管思想已經形諸文字,廣為流播。而且亦有一工作室,帶領一幫志士仁人為中華文化之延續,世界文化之重塑而辛勤勞作。然而,先生之傳人今何在焉? 余讀壇經,五祖在日,已有東禪寺為道場,其禪宗思想,亦已蘊含在經典中矣。然禪宗必得惠能,而能光大也。再以吾鄉熊十力先生為例,其在世之日,不僅勤于著述,保存思想,而且尤為注意培養傳人,如後來在港台興起新儒家風潮的牟宗三,徐復觀,唐君毅等,都是熊先生的弟子。熊先生不僅為後人留下思想,更為後人留下了學脈。否則,中國文化經歷歐風美雨,文化革命,何以今日尚存一息? 所以,亦請先生在注意保護身體,延長壽命之余,注意培養傳人。知音難覓,傳人難得。然小子堅信,造物必然為先生之學脈指派合適傳人,使其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也。 另,本人亦藉此向 沈先生致意。小子不是低估女性,然女性從古到今,能獻身于道者,鮮見也。先生于蕙質蘭心之余,兼具此難得的犧牲精神,堅忍不拔的毅力,實讓我鬚眉男兒汗顏! 朱先生學究天人,于天文,地理,人事無不盡得其妙。上面言論,實屬班門弄斧兼管閑事,但為中國文化慧命延續計,為世界文化刷新計,小子放膽言之,不當之處,尚祈先生原諒。 順頌大安 黃 後生敬啟 |
| 回應﹕ 所見恕難苟同。 古、今社會,莫非一瞬,老朽固不知已逝之罔、亦未見眼前之真者!老朽之「理想」,無非「自然」,自然本然,唯人不然,是有以自我砥礪、磨練,以迄於然也! 《智慧之旅》一書,未著一墨於「失財損道」,而迄今,老朽兩袖清風,亦從無「怨言」。「無財」確多有不便,但「多金」卻於道無益!老朽深知,好逸惡勞乃人之常情,而老朽每每發人之未發、為人所不能,全係「苦己心志、勞吾筋骨」所致!若此,皆「背水一戰」之功,實乃「有財必害道」也! 老朽避居山野,實因不屑西化之今世也。夫子云:「道不成,乘桴浮於海」!斯時也,中華文化初立,瀚海未深;如今,中華文化將亡,入海必溺!尤以物質文明,焚山填壑,強者奴役天下,人類、地球已病入膏肓!是「道已毀,自懸於午門,以朽骨三根,共同行止也」! 凡老朽所策,無不以千秋萬世為謀,且一一懸網佈公。苟若人尚有良知,風起雲從,老朽敢不血肉以獻乎?今眾人藐藐,尚有投機之徒唁唁嘯嘯,是知:老朽之謀,乃下下而下下策,於人心人世無所助益之邪道也!此邪道不成,無非天意乎?若成,必可見群蠅亂舞、眾蝗昌目! 昔日老朽曾赴巴西亞馬遜河開墾(事見《智慧之旅》稚春),因其事不成而墮落嬉痞之群。及後,老朽浴火而新生,遂有今日。細思之,當年若成,砍伐森林三十五萬畝!今日必為地球生態危機之罪魁!老朽得悟:人生之成敗,豈鳩蜩能知哉?自是「為所當為、不計成敗」,人云之言難以入耳矣! 老朽唯知「道法自然」,既為所當為,必得所應得。今人棄倫理道德而玩法弄紀,是崇金錢而入贅豪富之門也!苟人忘本而競逐「民煮雉油」,舉世「第三世界」之先例可為前轍!今西風狂吹,落葉飛舞,人間慘狀方興未艾!老朽不能與時賢共語,人怪怪行,故不攀黨、不附貴,斷親絕友,自清自持! 有感閣下盛意,是有此說。否則: 一「木」常代百般言,無語可渡九重天;人世休咎如季風,莫將憂懷掛人間! (沈補)朱先生乃崑崙山裡被沖刷下的一塊玉石,只要崑崙山常在,何患無玉?至於玉石出不出山,自有天意。玉石只能扮演玉石的角色,強要它發出璀璨惑目的光彩,豈非違逆了玉石的本質? 中華文化之所以尚未滅頂,是因其仍存在於普羅大眾的根性中。至於哲學大師們,對我而言,不過展示櫥窗中的模特兒而已。 |
| #6383 留言者:魏浩 [2006-06-29] |
| 主題:请教问题 三则 1 朱先生對 巫 字何解? 2 朱先生對神話持何種認知?是否認為神話中有真實的一面? 3 在互聯網上看到一本奇書 修行者(http://220.134.152.112/), 或許您有興趣閱讀之。在此一並推薦給諸位網友(絕無做廣告的意思,只是獻諸同好而已) |
| 回應﹕ 1,「巫=象以舞降神,指能與鬼神相通的人」。 2,「神話=造物者之話、或話造物者」;「真實=的確存在」。 此二者,皆視「立場」而定。蓋不知立場,無從判斷;不能判斷,必無結論。 因人係一主觀個體,其主觀如影隨形,分秒不離;縱然人生存於客觀時空,但任何人 只要將感官一閉、將內心一鎖,立即進入一己之私密環境。於私密環境中,人心所之, 自由自在,與他人無涉;此時之虛實真幻,絕對獨立於「客觀真實」之外,另成一私密 之「主觀真實」。苟人居留在此「境界」,已與客觀無關,斯乃主觀效應是也! 是以:「人是客觀真實的一份子,但有選擇主觀真實之自由」!人若立場不同,宜多 多尊重!切勿「污之染之」、強為之「洗腦」(若人乏道德觀,此言無效)! 3,「修行者=整飭自身行為者」,行為來自心性,人因心性難適應於客觀真實,是有以 「整飭」之,是謂「修行者」。 老朽除古聖先賢之言行外,從不建議閱讀時賢之書。何也?蓋未經歲月考驗之讜論, 必非客觀真理!老朽將自我主觀之著作,一一掛在網上,是任客觀考驗也!且來此之一 眾網友,若有所惑,老朽必有以言之,各書不過「一貫」之佐證也! 人生苦短,欲強覽群書,是不可能之任務也!老朽終生所驢讀者,不過「三經」(詳 見過往留言)而已!既已登人類精神文明之頂峰,餘山莫非土堆,遊之無益。 老朽「修行數十載」矣!素知「止於一」之道,從不朝拜黃庭、午進儒宮、晚參佛塔! 於心,刈私去欲,止於一公!於性,澄徹清明,止於一公!於行,廣聞專志,止於一公! 既止於一,是與天齊矣!於此境,公是公,1=1,主觀等同客觀,一止為正! 蓋語言、文字等「概念」,悉皆「主觀成見」,普天之下,絕無「二人對某一概念有相同之解」者!任何人之概念,悉透過「主觀之經驗網絡」,雖一髮亦係全身!是稱「概念」! 人之初,不得不接受「約定俗成」之概念,迨至一己主觀成熟(青少年時代),即開始形成「主見(主觀見解)」!於此期間(青春期),人極易受環境影響,染朱者赤、著墨即黑(斯乃社會形成之必要條件)!之後,各人視其機緣,交遊交友交春夢,成龍成鳳成臭蟲,各有所宜。 今世客觀環境丕變,人必須適應社會,主觀心態上或可匿蹤遁世(如老朽之掛網自懸),但絕不可自絕於社會!以老朽為例,自大學結業時起,任何工作皆「全力以赴」,專心一致,從不怨天尤人!如今雖已時近黃昏,且無家無業、無依無靠,但心境湛然,知足樂觀。何以致之?兒時先父強教以四書之得也! 是知貪多難嚼、他覓易迷!各書無非「主觀夢囈」!當然,老朽所書亦不例外,但網友既來此地,主人能不香茗以奉乎?為此,老朽縱有天大要事,回覆網友責任第一!蓋概念語文者,雙面鋒刃也!自傷不妨,如若誤人,雖十八層地獄、千百載天劫,猶不能贖也! 諸如《易經》有言,混沌之初,是為太極,太極分兩儀,始有陰陽。古人視陰陽為至理,今人受西化影響,僅知男女焉,於茲,大道蒙塵矣!老朽據而發之,非為著書立說,不過略正視聽也。 陰主靜、乃體、佔有空間、係物質、可分割、為客觀真實,陽主動、乃用、可稱時間、係精神、延續無盡、為主觀環境。因西哲幼稚,將一切平面化,概分唯心唯物,斯道大盛,人生遂成「速食」!殊不知,太極生陰陽,非男女而已!人體乃物、屬陰,可數、是有千千萬萬;人思有用、精神屬陽,與人類同壽、與宇宙同宗。 是知,老朽之說,無非「食古之化」,未曾「自作主張」也!自宋儒之天人合一,禪宗之不立文字,道家之道法自然,諸理盡明矣!人體有生死,思維無始終;若為修行故,千萬莫追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