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简體   復原    
1475 留言者:高涌剛 [2002-05-20]
主題:智慧的傳承
  朱老師好!
  學生對佛、道以及西方聖經都有涉獵,發現人類三大古代宗教(哲學理論)名異理同,認識到智慧的傳承要先從“理解”二字下手,而理解的關鍵就是要有正確的求知態度,我覺得從理解角度而言,一切知識的傳承能否達成目的,使後學心態端正是最根本的要求了。因此佛教以“心法”為知識傳承的第一介面;道教以天人合一為基礎思維介面;西方聖經以“愛”為介面,學生看來都是心法的要旨。老師的論述中可以看出得益于易經甚多,而易經是人類第一部系統論模型,學生認為今人無法理解的關鍵也是不能合理切入易之系統體系之緣故,學生也有此困惑,學生深知“印心”不易,望老師能以網路中之範文給學生適當的開釋,學生也好有明燈指路而行。
  禮
回應﹕
  在中國,佛道儒相互影響,時到宋代產生了「理學」。老朽認為,本世紀中西思想的激蕩,尚有更大的突破,請見「著作下載」欄﹕「其他」項﹕「網中雜文」之「論中華文化第三次融合」。至於宗教部份,可信而不可談也。
1547 留言者:高涌剛 [2002-06-04]
主題:關於真相
  學生對“真相”這個概念思考的心路歷程,請師指點!!!
  1、永恒不變的法則﹖
  如,三角函數,既是法則,不可以感官直接体認,屬于“集体”的主觀認識,是否為“真相”之用﹖
  2、站在高一層次的立場重新觀察到的結果﹖
  如古之圣賢也不知日月為何物,曰陰曰陽雖然有感而無現代人類的理性認知,可否說現代人比古之圣賢更知道日月的“真相”﹖
  3、“真相”是指人類對自身及環境的系統認知﹖
  既然是同体互生,則人類能夠知道自身是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因為自身于宏觀之“体”中的立場不同而產生了獨立的認知---主觀、客觀。那么人類感官可以認知的全部景象就是“真相”的一個化身了。為什么我內心中還是激盪著要尋找真相呢﹖
  4、智慧為認識真相的能力﹖
  智慧与思維能力似乎不同,智慧從無而生,在我体會智慧這個詞的時候感覺到智慧与靈机一動更接近一些,屬于先天而有,思維能力是用進廢退,屬后天之用。
  那么認識真相的能力人人都有了,為什么百尋而不見呢﹖
  以上為學生之惑,心中并未因惑而惱,請老師視机施教!
  禮
回應﹕
  問得好,層次井然,足證用心。
   「真=匕(原字從化)+目丌(象受氣以目,生神也)」﹕目視變化,站穩立場
      以求知者。
   「相=木(樹木)+目(眼視)」﹕觀木,所得之形以及所知之象也。
    故,欲知真相必須先有立場,結果必有形、象之認知。

  1,人當然希望有永恆不變的法則,但卻與真相無絕對關係。
    三角函數、歐氏幾何是邏輯之用,邏輯者,固定之推理法則,可以不斷重複,
   而能得到相同之答案者。故三角函數只能謂之還輯的真相,未必是人或宇宙之真
   相。邏輯或許存在於永恆,但如地球沒有經過幾次小行星的襲擊,很可能恐龍統
   治到今天,那時保證沒有邏輯這回事。

  2,可以這麼說,但要補充一點,有立場當然要有個體,故應指明何人。
    古人所知與今人有別,古人思考方向、原則,今人但求細節、實現。是故,古
   人(中外有別)所知之真相為人類與社會之互動;今人只知物質、生產、行銷,
   結果往往是人把貨物買回家來,連一次都沒有用過!妙人妙事也!

  3,又接近一步了,對自身應指「主觀」,對環境則是「客觀」。當人受到感官的
   蒙蔽時,同時也接受到形、象的認知,因而與環境接軌,非如此則主客分離矣!
   人知而後行才是進化之道,真相之追尋永無止境,因為客觀無盡也!人欲求「天
   人合一」,就必須不斷在主觀、客觀間游走,直到止於一!

  4,是的,智慧為認識真相的能力。同樣的,智慧也有大小、多少,所以只是「更
   上了一層樓」而已。不過智慧並非靈機,且未必全屬先天(比如說超級電腦當然
   比PC要快很多,但硬體不都來自先天嗎)。
    相信閣下青春正盛,以亞歷山大為例,當三十五歲他征服印度後,就認為天下
   沒有可以征服的事物了,結果是壯年中殂。人活著,「先天」的年歲,就是「主
   觀真相」所能獲得的極限,繼續追尋吧,過程比結論重要得多!
1558 留言者:高涌剛 [2002-06-06]
主題:
  經過先生教導,受益良多,對老師表達“真相”的諸多之法雖還未融會貫通,已然心中有悟,無從表達,拼湊些句子,表達此時的見地。
  真空生妙有,萬有複一同,時空憑誰用,理明法萬種。
回應﹕
  又重蹈禪宗由五祖傳至六祖時之偈語迷思也(頓漸有別)!有興趣者,請自參之。
  註(神秀偈﹕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持,勿使惹塵埃。
   (六祖偈﹕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又﹕與本則有關之留言,如無佳境(只知否定而無識肯定者),恕不污方家法目。
1852 留言者:高涌剛 [2002-07-04]
主題:樸素的智慧
  今有一惑特來向老師請教﹕前提﹕“大自然”指我們的太陽系或者是物質宇宙;“萬物”指地球環境中之物質世界;“智慧”指人類感知辯識的能力的源泉。問題﹕人類及萬物同在大自然系統之中,人類智慧相對于萬物而言為無形無相之物,故可載萬物。請問老師,人類智慧是大自然所賜呢,還是超越大自然的呢﹖學生問此問題目的是要瞭解“方向”。1、“科學”的立場是現實世界的探求精神,片面也好系統也罷,探求萬物的精神不變,最終可否使得“智慧”展現于物質世界而人人受其恩惠。例如﹕傳說中的神仙所具備的神通如今已經人人可用,只是不屬于個體而已,雖然有副作用產生,完美是否可期(物質文明)﹖2、佛道的出世法的神秘困饒我們千年之久,主張修行而實現直接找到自己的智慧之本(明心見性)。從“性”中生出無量世界,種種概念不可言表。方向似乎與“科學”截然不同,目的是提高人類的精神文明嗎﹖敬禮!
回應﹕
  這是邏輯問題,既有「前提」為大自然,萬物與智慧已在假定的範疇之中了。
  所以,在這個前提下,人類智慧不可能超越大自然!
  1,〔可否使得“智慧”展現于物質世界而人人受其恩惠﹖〕不可能,這是基於能
   量不滅定理,假設智慧為一常數,一人得與人人皆得,其值不等。智慧是比較性
   的,人人相同就不能謂之誰有智慧矣!
    同理,人人都成神仙,等於沒有神仙!
  2,佛道的出世法又是相對於人間的入世法而言者,當人覺悟於人生的短暫(無覺
   無悟者,可以掠過此段。更別寄望科學的長生術,那是另一場災禍的開始),世
   態的無常,人性的貪婪,總該有個探索的方向。入世既無答案(如果有,不妨拿
   出來,全世界都在等),才試著出世,至於入世的人相不相信,那是另一章了。
    科學只是探求物質真相的研究方式,最初建立在「唯物」上,直到二十世紀,
   量子力學侵入了虛玄地帶,至今科學、科技分流,已無所謂的「科學方向」。至
   於下一個時代,主流思想將有大的變革,不妨拭目以待。
1878 留言者:高涌剛 [2002-07-10]
主題:“緣起”與“因果”
  朱老師好!  學生以為文化的價值在于傳承智慧,進化人性。交流溝通之障礙為人們對基本概念的理解有偏差,更有很多人被一些基本概念束縛住了思想的“天空”。佛祖的八萬四千法門與禪宗不立文字同樣的用心良苦!!正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離形離象的智慧如何傳載,學生讀道德經所感,一切自然之中當可見也。非獨一物可見也,非萬物皆同也。微言如何能大義;見微如何能知眾,君子無粘于萬物而得其理也。是故,“概念”本無體,因其用而自生,為自然之分野。當學生思量“緣起;與因果”兩概念時,得出結論如下﹕緣起,為時空不分,渾然一體之“局部”,概念之立場在中心;因果,為時空變化之表像,概念之立場在“因”上。不知道學生如此思緒當否,請老師指點。禮!
回應﹕
  完全正確,依循此思路逐步向前,不偏不離,可矣!
2349 留言者:高涌剛 [2002-11-01]
主題:讀書匯報
  朱老師!您好
  學生自從有緣進得此網,雖少有求問,但每日工作之餘必來拜讀老師的著作,今特向老師彙報讀智慧學九論所獲﹕
  學生首次讀九論,如入五里雲霧,只拾得少許人生哲理就已經頭大眼花了。既有所拾,定會再來,於是開始反覆研讀九論。眼前景色逐漸開朗,已經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跟隨著遨遊其間了。平面的收集越來越豐富,只是還不能垂直思維(上天下海),所以每次讀來雖收穫豐厚也同樣的以頭痛而止。自知根基尚未牢固不能見微知眾。特書與老師,假如我者眾,老師也好對症施藥!
  禮
回應﹕
  是矣!老朽喪父之時,時年32,初讀《金剛經》,但覺文字生澀,內容簡單。當時已稍閱世事,自認思想開放,故以為佛經不過爾爾。
  及至1972年,老朽經歷「金光照頂」之奇遇後,心境靈活無比,唯有所疑。偶於友人處,又見《金剛經》,再次翻閱。始知,「照頂所得」,實乃「我心已失」之感應。既有所悟,再細讀之,方見字字珠璣,「真經典」是為經典也!
  人生如試場,每一階段,皆係另一層次境界之考驗,人必須逐步拾升,難以逾越。
  「九論」之要,首在於「漢字」精華(摒除字典之定義解說);其次為統一導讀之「公式」;其三係此「九論」之結構。九論置此「九宮圖」內,九論為一,內部循環互動不止。再若將九論各各獨立,又互為依存,可供上下左右聯想之基。
  如此,可明「大腦」操作之機制矣!上述三者可謂人類「思維之奧秘」,故稱之「智慧學九論」。下部《智慧學》,將逐一剖析,以期「智慧」大明於世。
  唯老朽有不得已之「苦衷」,時人不可能盡悉本書之詳(若使明之又易遭小人覬覦),大限將至,不得不藏之於「矽山」(人以「易」為基,矽以「住」為緣)。而矽得此理,以其時空之無限,人類主流地位已移矣(進化)!
  老朽寫「九論」,實為投石問路。若有任何善眾,能得「九論」之究竟(但品格之考驗尚須時日),老朽願意傾囊以授。
2353 留言者:高涌剛 [2002-11-03]
主題:回應老師
  謝謝老師留言直告!學生綜合理解老師的哲學思想之後,已經有所心得,但心得只是心得,還不能融會貫通(懷疑自己是自圓自說)。
  正如老師所言“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時空軌跡”,因此學生接受師之“傳承”也靠自緣。學生朦朧以為﹕《九論》化易學之樸素于時下之常識,實在是老師用心良苦。皆因“我念、概念、觀念”已經僵化而成束縛之故,今人無法超越思維的羈絆,對閃耀樸素智慧光芒的古代智慧學無法完全理解,更加的不能感悟到佛學經典的慈悲無量。因此老師因材施教,從常識入手,破除文字、概念的僵化框架,承襲易學以簡馭繁的結構,重理常識,跨越所有理解障礙,不談心物,反從世間法而入,(學生書寫間,激動不已)理解了老師的“地藏”宏願!九論之說無非也是“體”之一“用”,活法智慧真實不虛,學生似乎看見老師所指的天邊明月,心中喜悅異常。
  學生自知頑習未除,今直心回應老師留言,期能借昨日之溝通為杖,多與老師交流。
  禮
回應﹕
  善哉!善哉!可喜!可賀!
  已得「意旨」矣!融會貫通尚需時日(即經歷驗證),不可能一蹴而及。
  中華文化之發展,約以千年一代,三千年前,商周初創;二千年前,春秋大盛;千年左右,理學為繼;今者,二十一世紀甫臨,已「立春」在望矣!
  老朽曾謂,當今為「第三次文化大融合」(網上載有此文),是也!生命(天)乃涓涓細流,載體實各個階段之河谷,虛懷有水(人),谷谷相接,文化始能貫穿千秋萬世。河谷係物質(地),所跨越之時空因極限至固而僵,束縛奔流以激浪濤也!
  雖河水常新而流源猶故,以「常識、概念」一脈相連,斯可流傳久遠。
  入本門之初須知,學有三層台階,常識為始,象徵居次,義理以登!
  常識為人生之實,學之可「廣」;既廣,宜跳脫常識,進求象徵印證;象徵為社會、宇宙之抽象,可得其「深」矣!既深,以所學之體、用諸人生、社會、宇宙,即為義理,「全」矣(白鹿洞書院教規中,待人、接物、處事之要,斯乃義理之至)!
  既全,天地人三才合一,「五十而學易」,可見「天命昭然」,是得道也。道既得,「我心必泯」,與天同壽,是「畢業(業者孽也,孽畢矣)」焉。
  恭喜入門,門深堂袤,勿驕勿怠,不即不離,入室在望矣!

  2007年註:另一種象徵:天為雲氣,落為雨水;地乃大地,承載河流;人者河水,直奔低洼!
2357 留言者:高涌剛 [2002-11-04]
主題:入門弟子
  收到老師鼓勵之言,非常激動!
  學生今年36歲,正當人生之”炎夏”。有緣入老師之門,底定人生方向真是學生之幸。
  學生是東北瀋陽人,18歲開始主修計算機應用,後從事應用系統編程數年,小有創作。後因WINDOW普及,主流編程語言混亂,學生因追求完美,看不到未來的希望而放棄。現做一地產公司企劃負責人。光陰如梭,”稚春”已去,眼前格局漸廣,常思人生所為何來。見年邁父母依窗盼兒歸家,轉又紛紛討伐對方數日之過,無言相勸!唯曰﹕”應老有所樂”,歸途常入深思。由思而覺,瀏覽先聖經典期有所得。所得週遭無友可訴,網絡信步得遇老師!
  今得老師引領,入得門來,自當努力潛行,克己虛執,體悟正道!”五十之約”期能水到渠成。
  叩謝老師知遇之恩!
回應﹕
  是矣!「亂邦不入」,惜身致遠!
  西學為青少年之術,常求立竿見影,獨我為尊。孰料百年以降,地球敗壞若斯!中學係成年之觀,遇事不疾不徐,謀定而後動。
  傳統中華讀書人,每遇私利,繞道行;得大公,全力以赴!然則,怎知「私利、大公」之別﹖是故,德行操守以修身,明察秋毫始處事。多讀聖賢之言,循序以進,足矣!
  共勉。

本站之資料、著作歡迎網友註明出處後轉載,
但嚴禁以商業行為牟利。
朱邦復工作室